教宗公開接見:生命不是為了擁有,而是為了愛

弟茂德前書 6:7-10

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界上,同樣也不能帶走什麼,只要我們有吃有穿,就當知足。至於那些想望致富的人,卻陷於誘惑,墮入羅網和許多背理有害的慾望中,這慾望叫人沉溺於敗壞和滅亡中,因為貪愛錢財乃萬惡的根源;有些人曾因貪求錢財而離棄了信德,使自己受了許多刺心的痛苦。

2018年11月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以天主十誡為題材展開要理講授,當天論述了第七誡「不可偷盜」。教宗表示,我們活著不是為了擁有,而是為了愛。因此,我們應以自己所擁有的盡可能行善,讓我們的財富成為一份使衆人獲益的恩典。

教宗指出:「不可偷盜的誡命讓我們想到關於盜竊和尊重他人財產的議題,因為沒有任何一種文化認為盜竊和濫用財產是合法行為。換句話說,人對維護自己所擁有的非常敏感。教會社會訓導論及財物的普遍享用,即天主把財物託付給人類共同管理。不過,天主的眷顧並沒有安排一個系列世界,因此存在著差異、不同的境遇和不同的文化。如此一來,衆人能夠彼此供給。」

教宗說:「世界有足夠的資源能讓每個人都有基本財物。但還是有許多人仍生活在一種極度貧困中,而且被盲目使用的資源也正趨於惡化。然而,世界只有一個!人類也只有一個!世界的財富如今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而大多數的人卻處在貧窮、甚至不幸和痛苦中。如果說世界上存在著飢餓,這並非因為缺少糧食!為了市場需求,甚至有時糧食被毀壞、被扔掉。人們缺乏的是一種自由和有遠見的企業,它能確保適當的生產和團結關懷的機制,保證一種公正的分配。」

「《天主教教理》這樣解釋道,財富使其擁有者成為天主眷顧的管理人,沒有一個人是財富的絕對主人(2404號)。各種財富若能成為有益的,就該具有一種社會幅度。因此,擁有財富是一份責任。」

「每一份財富若逃避天主眷顧的邏輯就是背叛,辜負了其最深層的意義。我真正擁有的就是我懂得給予,這是評估我如何管理財富的尺度,無論是好是壞。這句話很重要:我真正擁有的就是我懂得給予。如果我懂得給予,我就是開放的人,我的富有不僅在於我擁有,也在於慷慨。慷慨有如一份奉獻財富的責任,讓衆人都能分享。」

「如果我們無法奉獻財富,這是因為財富將我們佔據,使我們成為它的奴隸。」教宗強調:「擁有財富是一個以創造能力使它增加和慷慨使用它的機會,好能增進愛德和自由。基督身為天主,卻空虛自己,以祂的貧窮”使我們變得富饒。就在人類為擁有更多而忙碌的時候,天主為救贖人類而甘願使自己貧窮:那個被釘十字架的人從‘富於慈悲’的天父那裡為每個人付出了無法估量的贖價。」

最後,教宗總結道:「那使我們富有的不是財富,而是愛。基督再次為我們揭示了不可偷盜的圓滿意義。這條誡命告訴我們,你要用你的財富給予愛,運用你的途徑盡力地去愛。這樣一來,你的生命就成為聖善的,擁有就真的成為一份恩典。因為生命不是為了擁有,而是為了愛。」

教宗公開接見:不能只在自己「方便」的時候去愛

谷10:2-9

有些法利塞人前來問耶穌:許不許丈夫休妻﹖意思是要試探他。耶穌回答他們說:「梅瑟吩咐了你們什麼﹖」他們說:「梅瑟准許了寫休書休妻。」耶穌對他們說:「這是為了你們的心硬, 他才給你們寫下了這條法令。但是,從創造之初,天主造了他們一男一女。為此,人要離開他的父母,依附自己的妻子,二人成為一體,以致他們再不是兩個,而是一體了。所以,天主所結合的,人不可拆散。」

2018年10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繼續關於天主十誡的系列要理講授,當天談及第六誡—「毋行邪淫」,論述愛情關係的核心。教宗談到忠貞在人際關係中的重要性,而關於婚姻,他強調需要讓青年在婚前作好充分的準備。他表示,倘若沒有忠實和真誠,一切人際關係都是不可靠的。

教宗說:「我們不能只在自己『方便』的時候去愛;愛恰恰體現在超越自身的利益,以及毫無保留全然奉獻的時候。一如《天主教要理》所言:『夫婦的愛情應是決定性的,不能是直到另行通知為止的臨時措施』(1646條)。」

天主教教理 卷二
基督奧跡的慶典 第二部分
第三章 第七條 婚姻聖事
夫妻之愛的忠貞

1646. 夫妻之愛,就其本質而言,要求一分不可侵犯的忠貞。這是他們彼此把自己贈予對方的結果。夫婦的愛情應是決定性的,不能是「直到另行通知為止」的臨時措施。「婚姻生活的密切結合,是二人的互相交付,一如子女的幸福,都要求夫妻必須彼此完全忠信,並需要一個不可拆散的結合」。

「事實上,忠貞是自由、成熟和負責任的人際關係的特徵,這也包括朋友間的相處。基督向我們展示了真實的愛情,祂是忠信的朋友,接納我們,愛我們,即使我們犯了錯或無法堪當祂的愛。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種無條件的愛,否則我們會有一種不完整”的感覺。」

教宗說:「人的心試圖用替代品填補這一空缺,接受那僅有一絲模糊愛意的妥協和平庸。其危險在於把青澀和不成熟的關係視為愛,幻想著已經在某些事物上找到生命之光,然而那充其量只是生命的一絲反照而已。」

教宗然後強調:「雙方常常高估身體的吸引力,卻並未意識到應該開啟可靠和忠貞的個人關係。」教宗引用了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說:「人要透過堅持和言行一致來分辨自己內心的衝動。因此,婚姻需要一種對於二人關係品質的仔細分辨和一段驗證這一關係品質的訂婚時期。為了領受婚姻聖事,訂婚雙方必須確信天主的手臨在他們的關係中。只有藉著天主的幫助,而不僅僅是善意或希望,他們才能說:『我因基督的恩寵,許諾永遠忠於你。』這就是為什麼在領受婚姻聖事之前,需要有一段妥善的準備期。我願意稱之為慕道期,因為婚姻關係到整個愛的生命,我們不能拿愛情開玩笑。只參加堂區安排的三、四次會談還算不上『婚前準備』。這是虛假的準備!允許這事發生的本堂神父、主教負有責任。準備工作必須要充分,需要時間。這不是一個形式,是一項聖事。」

教宗指出:「忠貞實際上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作風。它意味著工作誠實,說話真誠,在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上忠於真理。忠貞的生活體現在方方面面,要求我們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忠貞可靠的人。」

最後,教宗總結道:「第六條誡命邀請我們仰望基督,藉著祂的忠信,我可以除去內心的邪淫。因著祂那無條件的愛,我們獲得了持久不變的關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不可殺人是為了愛走出的第一步

瑪竇福音5:21-24

你們一向聽過給古人說:『不可殺人!』誰若殺了人,應受裁判。我卻對你們說:凡向自己弟兄發怒的, 就要受裁判,誰若向自己的弟兄說「傻子」,就要受議會的裁判;誰若說「瘋子」,就要受火獄的罰。所以,你們若在祭壇前, 要獻你們的禮物時, 在那裏想起你們的弟兄有什麼怨你的事,就把你們的禮物留在那裏,留在祭壇前,先去與你的弟兄和好,然後再來獻你的禮物。

2018年10月1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禄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講解天主十誡第五誡「不可殺人」的含義。教宗強調,藉著死而復活的耶穌,我們能夠領會「不可殺人」的誡命是最為重要和必要的邀請,即「愛的召叫」。

《瑪竇福音》記述耶穌對這條誡命所揭示出的更深刻的含義。教宗解釋道:「基督延伸了『不可殺人』的意義,將對弟兄發怒等同於一種兇殺的形式,説明侮辱和鄙視自己的弟兄也是在殺害他們。(瑪5:21-22)」

教宗說:「我們習慣於侮辱別人,開口辱駡別人好似呼吸一般。耶穌對我們說:『你要閉口,因為侮辱能摧殘、能殺人。』鄙視別人也同樣。『可是這種人,我看不起他』。這種說詞能殺死一個人的尊嚴。要是耶穌的這一教導進入我們的心智,而且每個人能說:『我絕不再侮辱任何人』,那該多麽美好啊!這將會是一個好的意圖,因為耶穌對我們說:『如果你鄙視、侮辱別人,仇視別人,你就是在殺人。』」

教宗指出:「沒有任何的人間法典將如此不同的行為等同起來,給予它們同樣程度的裁決。如果一個弟兄得罪了我們,耶穌勸誡我們去尋找他並與他修和。我們也應如此,我們參與彌撒時應持有這種態度,與那些同我們過不去的人修和。即使我們在内心詛咒他們,我們也就侮辱了他們。可是,我們經常在等待神父前來主持彌撒時閒聊,說別人的長短。我們不可如此。我們要想想侮辱、鄙視和敵視別人的嚴重性,因為耶穌將這些都列入殺人的範圍。」

教宗於是反省了耶穌解釋天主十誡第五誡的真正含義。他說:「人人都擁有一個非常敏感而尊貴的生命,以及一個深奧難解的本質,其重要性並不次於自己的身體。事實上,只要說一句不恰當的話就能打擊一個兒童的天真;只要一個冷淡的舉止就能傷害一個女性;只要拒絕對一個青年的信任,就會使他心碎;只要忽視一個人,就會將他擊潰。冷漠也會將人殺死。這好似對另一個人說:『對我而言,你是一個死人。』因為你在心中已經殺死了他。沒有愛是殺人的第一步;不可殺人則是為了愛走出的第一步。」

教宗重提《聖經》中的記載:「上主詢問加因他的弟弟亞伯爾在哪裡?加因答道:『我不知道,難道我是看守我弟弟的人?』(創5:9)殺人兇手通常都如加因那樣說,『這與我無關』,『這是你的事』。基督徒卻不可如此,他們應做“我們弟兄的守護者。我們要彼此守護!這是生命的道路,不可殺人的道路。人的生命需要愛。什麽是真愛呢?真愛就是基督向我們彰顯的愛,即慈悲。我們不能缺少的愛正是寬恕、接納傷害我們的人。若沒有慈悲,我們當中的任何人都無法生存,因此我們衆人都需要得到寬恕。如果說殺人意味著摧殘、壓制和排除一些人,那麽不可殺人則是關懷、重視、包容,以及寬恕。」

最後,教宗表示:「任何人都不能欺騙自己,說『我心安理得,因為我沒做任何壞事』。但礦物或植物能如此生存,人類則不同。一個男人或一個女人應有更高的要求。我們每個人都有應行的善,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盡的義務,這使我們一直善盡到底。『不可殺人』是愛與慈悲的呼籲,是跟隨主耶穌的一項召叫,祂為我們捨棄了性命,又為我們而復活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愛每個人的生命

智慧篇11:24-26

但是,你憐閔眾生,因為你是無所不能的,你假裝看不見人罪,是為叫罪人悔改。的確,你愛一切所有,不恨你所造的;如果你憎恨什麼,你必不會造它。如果你不願意,甚麼東西能夠存在﹖如果你不吩咐,甚麼東西能夠保全﹖愛護眾靈的主宰! 只有你愛惜萬物,因為都是你的。

2018年10月1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為維護人的生命發出嚴厲警告。教宗在當天的要理講授中闡釋了天主十誡第五誡「不可殺人」的意義,指出以保護其它權利的名義甚至允許殺害母胎中的生命,這是一種自相矛盾的觀念。

教宗說:「天主十誡第五誡有如壁壘,維護人際關係中的基本價值,即生命的價值。生命遭到戰爭、剝削人的組織、對受造界的投機和丟棄文化,以及所有將人的生存置於利弊權衡之下的體系的攻擊,而過多的人仍生活在不合乎人性尊嚴的狀況中。然而,一種殺死無辜和無自衛能力的初始生命的行為,如何能成為治療、文明,或單純的人性選擇呢?」

教宗詢問全場信友:「為解決一個問題而殺死一個人的生命是否公道?你們認為如何?」

全場回答:「不公道!」

教宗又問道:「為解決一個問題而僱用殺手,這是否公道?」

信友們又齊聲答道:「不公道!」

教宗因此表示:「為解決一個問題,絕不能,也不應該殺死一個人,即便他是個弱小者。否則,就好似僱用一名殺手來解決一個問題。此外,暴力和拒絕生命的根源在於恐懼,因為接納別人是對個人主義的一項挑戰。我們可以設想,當發現一個新生命會是殘疾者,甚至會是嚴重殘疾的情況。這些處於悲慘境遇的父母親們需要真正的關懷和真正的團結互助,好能面對現實,克服可以理解的恐懼。然而,他們得到的經常是中斷妊娠的倉促建議,也就是説:『中斷妊娠』意味著直接『中斷一個人的生命』。」

「事實上,一個患病的嬰兒如同世界上每個需要幫助的人,如同需要得到照顧的年長者,如同艱辛度日的許多窮人,他們都是一份天主的恩賜,能使我擺脫自我主義,使我在愛内成長。因此,脆弱的生命指明的正是使我們擺脫只顧自己的生存、發現愛的喜樂”的路徑。」

教宗也對拒絕生命的原因提出質詢:「它們無非是這個世界的偶像。首先是金錢,它導致人認為最好除掉某些人,因為他們將造成花費。此外,還有權力和成就,這些都是“評估生命的錯誤衡量標準。相反地,該當接納每個生命,因為每個人都是用基督的寳血換來的,因此不可漠視那深受天主所愛的人。」

教宗最後表示:「天主是愛護眾靈的主宰,衡量生命的唯一真正標準是那份天主用以愛護生命的愛,天主以這份愛愛每個人的生命。基督藉著每個脆弱和受威脅的生命在尋找我們,正是為向我們表露愛的喜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缺乏天主聖愛的自由,無法帶來生命的意義

詠126

登聖殿歌。上主帶領俘虜回到熙雍,我們覺得仿佛是在夢中;那時,我們滿口喜氣盈盈,我們雙脣其樂融融。那時外邦異民讚歎不已:上主向他們行了何等奇事!上主向我們行了偉大奇蹟,我們的確也覺得滿心歡喜。上主,求你轉變我們的命運!就像乃革布有流水的澆淋。那含淚播種的人,必含笑獲享收成;他們邊行邊哭,出去播種耕耘,他們載欣載奔,回來背著禾捆。

教宗方濟各這次在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的使命,是要「再次宣揚福音的喜樂,以及慈悲與溫柔的革新」,因為缺乏天主聖愛的自由,「並不足以帶來生命的意義和圓滿」。2018年9月25日,教宗結束了在波羅的海三國的牧靈訪問後,9月26日便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2萬名信友面前回顧他的這次訪問。

教宗指出:「在考驗時刻,福音增強並支撐著人們爭取自由的奮鬥;在自由年代,福音有如鹽那樣,為日常生活增添風味,防止人們陷入平庸生活與自我中心的腐敗。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與青年的聚會上,人們可以感受到『我們的希望』、耶穌基督的臨在。」

在拉脫維亞里加與年長者會面時,教宗強調了耐心與希望之間的聯繫:「同樣的希望也促使司鐸、度奉獻生活的男女,以及修生堅忍不拔,敦促許多殉道者為天主作出見證。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同政權執政和垮台,但矗立在立陶宛維爾紐斯黎明之門的仁慈之母瑪利亞依然垂顧著她的兒女,這是我們切確希望和慰藉的記號。」

最後,教宗表示:「在立陶宛考納斯、拉脫維亞阿格洛納和愛沙尼亞塔林分別舉行的三台彌撒中,那些在內心接受天主喚醒聖洗恩寵的信友們,能向『我們的希望』、耶穌基督再次表達他們的應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呼籲普世教會以祈禱陪伴中國天主教徒

2018年9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談及他致中國天主教信友及普世教會的文告,期望在中國的教會得以開始一個新的歷程,這將有助於醫治過去的創傷,恢復全體中國天主教信友的合一,更新福傳的使命。教宗說:

親愛的弟兄姐妹,上週六9月22日,聖座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就中國主教任命的問題在北京簽署臨時協議。這項協議是長期和慎重對話的結果,旨在促進聖座和中國當局之間更加積極的合作,以謀求中國天主教團體的益處和整個社會的和諧。

本著這一精神,我決定向中國天主教徒和普世教會發表友愛鼓勵的文告,並於今天公布。藉此文告,我祝願在中國可以開始一個前所未有的歷程,這將有助於醫治過去的創傷,恢復並保持全體中國天主教信友的圓滿共融,以更新的責任感承擔傳播福音的使命。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我們擁有一項重要任務!我們蒙召以熱切的祈禱和弟兄友愛之情來陪伴在中國的弟兄姐妹。他們知道自己並非獨身一人。整個教會與他們一同祈禱,為他們祈禱。

讓我們懇求望德和進教之佑聖母瑪利亞降福並保護在中國的每位天主教徒,並為全體中國人民向天主祈求繁榮與和平的恩典。

更多相關資訊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你當孝敬父母,絕不可辱駡他們

厄弗所書6:1-4

你們作子女的,要在主內聽從你們的父母,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孝敬你的父親和母親──這是附有恩許的第一條誡命──為使你得到幸福,並在地上延年益壽。 』你們作父母的,不要惹你們的子女發怒;但要用主的規範和訓誡,教養他們。

2018年9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指明的一條道路:為過幸福的生活,就需要孝敬父母。教宗反省天主十誡第四誡「你當孝敬你的父母」,強調這條誡命與一項許諾相關,即你能延年益壽並獲享幸福。

教宗向聚集在聖伯多禄廣場上的各國朝聖信友解釋道:「藉著耶穌,我們在童年的創傷確實能轉化為潛力,正如許多聖人所經歷的那樣。因此,應與自己的生活重新和解,不再詢問自己為何受這樣的苦,而要反省為了哪項使命天主才透過這經歷來磨練我。當孝敬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生命!倘若你遠離了你的父母,你就要作出努力,回到他們身旁;可能他們已經年邁…。他們養育了你。此外,我們也有彼此說粗話,甚至說髒話的惡習。請你們絕對、絕對不可辱駡別人的父母。萬萬不可!決不可辱駡母親,決不可辱駡父親。絕對、絕對不可!你們要從内心下這個決心,從今以後我不再辱駡別人的母親或父親。父母給了他生命!他們不該受到辱駡。」

教宗接著提到:「童年的印記的確能影響人的一生,它如同一滴擦不掉的油墨在人的舉止和行為上反映出來。這個數千年的智慧所表達的就是人文科學在一個多世紀前才確定的理論。事實上,我們常能容易了解某人是在一個健康和平穩的環境中成長,還是經歷過遺棄和暴力。但這第四條誡命並不要求父母是完美的人,因為幸福的許諾與子女的行為有關,而與生養他們的人的行為毫不相干。」

教宗說:「第四誡論及的是子女的行為,與父母是否有功勞並不相干。這條誡命表明的是一件非凡和不受約束的情況:即便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良善的人,即便不是所有的童年都是平靜安詳的,但所有子女都能成為幸福的人,因為實現一種美滿和幸福的生活取決於他們能否對生養他們的人懷著應有的感恩之情。許多聖人在經歷了痛苦的童年後,依然能活出一種受到光照的生活,因為藉著耶穌基督,他們已與自己的生活和解。」

教宗最後舉出幾個我們該當效法的典範,他們是:下個月將被封聖的真福蘇爾普里齊奧(Sulprizio),他受了許多痛苦,卻從未背棄父母;聖嘉彌祿(San Camillo de Lellis),他由紊亂的童年轉變為度一種愛和服務的生活;還有在可怕的奴隸生活中長大的聖女柏姬達(Giuseppina Bakhita)、曾是孤兒和窮人的真福尼奧基(Carlo Gnocchi),以及從小失去母親的聖若望保祿二世。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人的自我是最惡劣的奴役

申命紀5:12-15

梅瑟召集了全以色列人,對他們說:「當照上主,你的天主吩咐的,遵守安息日,奉為聖日。六天你當勞作,做你一切工作;第七天是上主你天主的安息日,你和你的子女、僕婢、牛驢、你所有的牲畜,以及住在你城內的外方人,都不應做任何工作,好使你的僕婢能和你一樣獲得安息。你應記得:你在埃及地也曾做過奴隸,上主你的天主以大能的手和伸展的臂,將你從那裏領出來;為此,上主你的天主吩咐你守安息日。

2018年9月1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繼續講解天主十誡第三誡「守安息日」的意義。教宗表示,愛也會使坐監、軟弱和受限制的人獲得自由,唯有耶穌賜予我們的愛才能折斷罪惡奴役的鎖鏈,尤其是人的自我的束縛。

教宗在要理講授中首先闡明:「《出谷紀》中記載了天主十誡的頒布,之後又在《申命紀》中再次以幾乎完全相同的方式”提出,只有這第三句話例外。守安息日的理由在《出谷紀》中是對受造界的祝福,而在《申命紀》中則是紀念奴役生活的結束。」

接著,教宗指出:「我們有各種外在和内在的奴役形式。事實上,存在著外在的強迫,例如壓迫、因暴力和其它不義而被扣留的生命;也存在著内在的束縛,例如心理障礙、情結和性格的局限。這是一系列我們在表面上無法擺脫的存在的現實。然而,歷史告訴我們,有些人即使坐監也能活出一種心境上的極大自由,將陰暗的壓制轉化為光明的場所,認出來自慈悲的安息,柯爾貝(Massimiliano Kolbe)神父和阮文順(Nguyen Van Thuan)樞機就是其中的典範。」

教宗說「天主的慈悲使我們自由。你一旦與天主的慈悲相遇,你就有一種内心的極大自由,你也能傳遞這自由。因此,向天主的慈悲敞開心懷,不成為我們自己的奴隸是多麽重要。」

教宗特別提醒信友們:「要警惕自己的自我奴役,這是一種比監禁、比恐慌的危機更令人感到受束縛的奴役。『自我』能成為一個獄吏,使人處處受到折磨和最沉重的壓迫,那就是被稱為『罪』的壓迫,它不是單純地違犯一項法則,而是人的生存的失敗和人處於奴隸的境地。無數的罪能將人捆綁住,例如為了饞嘴我們就不停地吃東西,因為貪吃是胃的虛偽,明明是滿了,卻讓我們相信它是空的;佔有的焦慮使守財奴身敗名裂;憤怒的火焰和嫉妒的蛀蟲損害與別人的關係。作家們說,嫉妒使人的身體和靈魂變成黃色,就好像患了肝炎的人一樣:他成為黃色的。嫉妒的人的心靈是黃色的,因為他們絕不會享有心靈健康的清新。」

最後,教宗總結道:「真正的奴隸是不懂得愛的人,對基督徒而言,這第三條誡命是主耶穌的預言,祂打破了罪的内在奴役,使人能夠去愛。真愛乃是真自由:這就是要擺脫佔有慾,懂得接納和尊重近人,將各種辛勞轉化為喜悅的恩典並活出共融。愛也使坐監、軟弱和有局限的人獲得自由。」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主日是與自己的生活修和的日子

出谷紀 20:8-11

應記住安息日,守為聖日。六天應該勞作,作你一切的事;但第七天是為恭敬上主你的天主當守的安息日;你自己、連你的兒女、你的僕婢、你的牲口,以及在你中間居住的外方人,都不可作任何工作。因為上主在六天內造了天地、海洋和其中一切,但第七天休息了,因此上主祝福了安息日,也定為聖日。

2018年9月5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時表示,平安絕非改變自己的現實,而是予以接納和重視。平安需要選擇,它既不能強加於自己,也不是偶然得到的。教宗在要理講授中解釋天主十誡第三誡「應記住安息日,守為聖日」的含義。

教宗指出:「這條誡命看起來容易遵守,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休息也有真假之分。今日世界渴望娛樂和休假,消遣的工業把理想的世界描繪為一個偌大的遊樂場,大家都在那裡娛樂。然而,旅行和坐遊輪遊海並不能真的使人內心充實。」

此外,那種能盡情享樂的生活方式被視為成功人士的典型形象。教宗表明:「這種思維帶來的卻是一種被娛樂所麻木且無法令人滿足的生活,這不是休息,而是逃避現實。人從未像今天這樣有這麽多的休息,也從未像今天這麽地感到空虛。」

那麼,這條守安息日的誡命到底有何含義呢?

教宗解釋道:「安息日乃是讚頌的時刻,讓我們有時間注視現實,說生命多麼美好啊!這條誡命正是把休息作為對現實生活的祝福,以此反對把休息作為逃避現實的觀點。對基督徒而言,安息日,即主日的中心正是感恩聖事,含有感恩之意。主日不是為取消其它的日子,而是為記住它們,祝福它們,而且與自己的生活修和。多少人有許多娛樂的機會,卻在生活上不平安。主日是與生活修和的日子,對它說:生活是寶貴的;生活不容易,有時很痛苦,但它是寶貴的。向不幸福低頭很容易做到,而祝福生活和令生活喜樂卻需要一種內心的成熟行動,要向善開放。」

教宗強調:「我們不能將善強加於自己,而是要選擇善。同樣,平安也需要選擇,不能強加於自己,也不是偶然得到的。我們需要與自己的經歷、自己不接納的事實,以及自己生命中的艱難修和。我問你們:你們當中的每個人是否都與自己的生活修和了?這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我是否與我的生活修和了?事實上,真正的平安不是改變自己的現實,而是接納和重視它已走過的路程。」

最後,教宗表示:「多少次患病的基督徒以他們的安祥安慰了我們,而這安祥卻是在歡樂與享樂中找不到的。因此,我們一旦開始對自己的生命有美好的看法,生命就會成為美好的。生命的美好在於向天主的聖意安排敞開心懷,發現那句聖詠的真意:『我的靈魂只安息在天主內』(詠62:2)。」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用誠實和勇氣應對侵犯罪行

2018年8月28日的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方濟各講述了他對剛剛結束的愛爾蘭牧靈訪問的感受和印象。他表示:「許許多多以福音精神善度婚姻生活的家庭在都柏林世界家庭會議中獲得了先知性和安慰的經歷。」

教宗8月25日和26日前往都柏林,是為了出席第九屆世界家庭會議。在此期間,教宗多次呼籲寬恕各種形式的侵犯,包括教會的成員所犯的罪行。教宗表示:「過去的教會當局並未常常懂得以恰當的方式回應,引起了醜聞和背叛的感覺。」教宗與性侵受害者的會晤令人印象深刻,他希望能以誠實和勇氣彌補過去的失敗。

教宗說:「愛爾蘭主教已經開啟了一系列淨化和與性侵受害者修和的進程,並在政府的幫助下建立了一系列嚴格的法律,以確保青少年的安全。」

下一屆世界家庭會議將於2021在羅馬舉行。關於家庭,教宗反省到:「家庭教會的使命,家庭教會是天主對整個人類大家庭美好夢想的有力標記。天主的夢想是合一,因此家庭蒙召使世界成為一個家庭,在這個家庭裡沒有人是孤獨的、不受歡迎的或受排斥的。儘管家庭今天遇到諸多困難,面對幾乎成為時尚的離婚氾濫,但我們要牢記合一與攜手知難而進的重要性。」

教宗說:「我尊重每一個人,我們必須尊重人,但我們的理想不是離婚,不是分離,不是家庭的毀滅。我們的理想是家庭團結合一。讓我們向這一理想前行。」

教宗回顧了在為期兩天的愛爾蘭之旅中所經歷的不同活動:與當局會晤,訪問臨時主教座堂,探望加布遣會士負責管理的救濟中心,出席家庭聚會,在鳳凰公園主持彌撒。教宗對家庭所做的見證印象深刻,這是這一旅程中真正的亮點。教宗表明:「他們的故事提醒我們,婚姻之愛是天主的一項特殊恩典,需要我們每日經營;他們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信德如何體現在日常生活中,『圍繞在家裡的餐桌旁』。」

教宗說:「世界非常需要愛的革命,一場溫柔的革命,使我們擺脫當前的臨時文化!這場革命首先始於家庭內部。」

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要理講授中,教宗再次談及祖父母的重要性和代際溝通的價值。教宗勉勵:「放下手機與平板,多花時間和他人在一起。」教宗即席談到:「在今天的丟棄文化中,祖父母似乎令我們心煩,祖父母們被『遺棄、被遠離』,然而,祖父母是智慧,是一個民族的記憶、家庭的記憶。」

最後,教宗談到愛爾蘭的聖召危機,指出愛爾蘭是一片具有深厚基督信仰根源的土地。他邀請在場的朝聖者一起誦念聖母經,向諾克(Knock)聖母祈禱。上個主日,教宗參觀了著名的諾克聖母朝聖地。教宗承認:「信仰或許因為醜聞而難以開花結果,但我們依然祈求上主為愛爾蘭派遣聖善的司鐸,新的聖召。」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