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 家庭的愛能克勝都市的荒漠

9月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繼續省思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談了家庭與信仰見證的關係。教宗強調,家庭親情若能依照福音精神,慷慨地愛無親無故的人,就能使大地重獲希望。

教宗首先從度福音生活的家庭核心談起,強調福音的力量及新意。教宗說:「在體驗信仰和天主的愛的氛圍内,家庭的自身關係得到轉變,被更為寬廣的意義所『填滿』,能夠超越自己,建立起意義更加廣泛的一種父性和一種母性,也會接納無親無故的人,把他們當作兄弟姐妹。」

家庭生活灌輸給我們愛的「基本原理」,否則我們就「很難學到這個原理」。這是天主使眾人能了解祂的同一種語言。教宗說:「在隨從信德和與上主結盟的環境中談家庭關係,並不是有辱這些關係;相反地,是保護這些關係,使其擺脫自私,守護它們不受到貶抑,救助它們從而獲得不死的生命。在人的交往中傳播一種家庭式的關係,這是對各民族的祝福,使大地重獲希望。」

教宗指出,有多少父親和母親能夠把外人當作自己的家人,這麽多的慷慨舉止使希望具有多種面目:「只因一個微笑就神奇般地消除了一個被遺棄兒童的絕望,使他重新開始生活,我們便因此明白為什麽天主在世界上的作為遠大於千篇神學論文。只因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能夠為別人的孩子,而不只為自己的孩子冒險和獻身,這告訴我們許多科學家都不再理解的愛的行為。」

教宗表示,「回應耶穌召叫的家庭把世界的治理重新交托給與天主結盟約的男女」。我們設想,若社會各領域的「歷史舵盤」終於藉著這盟約來執掌,那麽作出的每項決定就會顧及後代子孫。

「大地和家園、經濟和工作的議題就會演奏出極為不同的樂曲!若我們從教會做起,重新讓聆聽天主聖言並付諸實行的家庭做主角,我們就會成為加納婚宴的好酒,如同天主的酵母那樣發酵!」

教宗說,這酵母能使滿是尋歡作樂,内心卻經常孤獨的「現代文明」的巴貝爾塔重獲生命。「我們的都市因為缺少愛,缺少微笑,變成了荒漠。有許多娛樂,許多浪費時間、討人歡喜的事物,卻沒有愛。一個家庭的微笑能克勝我們都市的荒漠。這是家庭的愛得勝。任何經濟和政治工程學都無法取代家庭的這一貢獻。」

這天剛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的70週年。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東京灣簽署投降書。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教宗再次激烈呼籲不要再有戰爭。他說:「這幾天,遠東也在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我再次向眾人的上主熱切祈禱,藉著聖母瑪利亞的轉禱,求使今天的世界不再經歷類似的恐怖和極端痛苦的悲劇。不要再有這經歷!這也是各國人民,尤其是那些在目前各種血腥衝突中的受害者的永久渴望。少數族群遭迫害,基督徒遭迫害,瘋狂的毀壞,以及製造和販賣武器,沾滿鮮血的武器,被許多無辜者的血染紅的武器。永遠不要再有戰爭!這是來自我們內心、來自所有善心人士內心的痛苦的呐喊。這呐喊上達和平君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NS

教宗公開接見: 我們若在家中一起祈禱,耶穌就來到我們當中

0

教宗方濟各8月26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這次正好是他就職以來的第一百次。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省思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家庭與祈禱的關係。教宗強調,家庭是學習熱情及自發地向天主祈禱的絕佳場所。家庭祈禱是最美好的祈禱,無需過多的言語和舉止。

教宗以一個人如何感受及活出祈禱的時刻為起點逐步發揮他的思想。教宗說,在祈禱中希望天主幫助我們解決難題,這很好;感到有義務感謝天主,這很好。這一切都恰當。可是,我們對上主是否也懷有一點愛?天主對我們的思念是否感動我們,令我們驚訝,使我們變得溫順?

「我們能否想象天主有如繼續延續我們的生命的撫摸,在這個撫摸之前一無所有呢?我們是否想過,任何事物,甚至死亡都無法使我們與這撫摸分離,還是我們認為天主只是偉大的,是創造萬物的全能者,掌控一切行為的審判者呢?當然,這一切都對。不過,只有當天主是我們的愛中之愛時,以上所言才有圓滿的意義。天主以父親的愛撫摸我們,這難道不感人嗎?這多麽美妙,多麽美妙啊!」

教宗表示,若我們不在内心培養對天主熱情的愛,縱使我們能「囉囉嗦嗦」如同外邦人那樣,或「自我炫耀」如同法利塞人那樣,心中沒有燃起對天主的愛火,我們的祈禱熱忱就無法持久。教宗說:「一顆愛天主的心能使一個無言的意念,例如在聖像前的呼求,或向聖堂示意的親吻成為祈禱。看到媽媽教小孩向耶穌和聖母示意親吻,真好。在這舉止中含有多大的溫柔啊!此時,兒童的心已化為祈禱的場所。」

教宗強調,是聖神激發我們對天主懷有深情的愛,促使我們稱天主為「阿爸」,「父親」。「祈求聖神的這項恩典是我們在家中學會的。若我們學會以叫『爸爸』、『媽媽』的那種自發性去學習稱呼天主的話,我們便永遠學到這稱呼。」

然而,祈禱的時間似乎總是很少,家庭生活複雜而緊張、繁忙而勞累。時間總是很少,永遠不夠用。教宗說:「有家庭的人很快學會去解連偉大的數學家們都不會解的方程式:在24小時内做48小時的事!不是嗎?有些媽媽和爸爸能為此贏得諾貝爾獎。在24小時内做48小時的事!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做的,但他們採取行動,做到了!家庭有多少工作啊!當一個人懷有祈禱的精神時,他就將時間交還給天主,走出總是沒有時間的生活煩惱,在必要的事上找到平安,發現意想不到的恩典的喜悅。」

最後,教宗指出瑪利亞和瑪爾大這兩個福音的形象,她們「都從天主那裡學會家庭生活節奏的和諧」,即「慶祝的美好、工作的安詳、祈禱的精神」。教宗說:「祈禱出自與天主聖言的密切關係。我們在家中有這密切關係嗎?我們在家中有福音書嗎?我們全家人是否有時也一起誦讀福音呢?我們在誦念玫瑰經時是否默想福音?在家中誦讀及默想的福音有如一塊好麵包,滋養眾人的心。早晨和晚上及我們圍坐在桌子前時,我們要學會一起簡單地祈禱。這時,耶穌就來到我們當中,如同祂前去瑪爾大、瑪利亞和拉匝祿家中那樣。」

教宗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宣布,他將主持9月1日國際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活動。這是他於8月6日欽定的祈禱日。

教宗說:「我們願意與我們的正教弟兄和所有善心人士一同共融祈禱,為解決人類正在遭遇的生態危機貢獻自己的力量。在全世界範圍內,各地方教會團體已安排適當的祈禱和省思活動,並把這一天作為貫徹言行一致生活方式的有利時機。我們教廷的主教、司鐸、修士和平信徒們將於當天下午五點在聖伯多祿大殿內舉行聖道禮儀,現在我誠邀每位羅馬人、每位朝聖者和一切有意人士參加這項活動。」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NS

教宗公開接見:工作是神聖的,為家庭帶來尊嚴


教宗方濟各8月19日上午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數千名信友聆聽教宗講授要理。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省思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家庭與工作的關係。教宗強調,工作是神聖的,它為人和家庭帶來尊嚴,使大地能依照天主創造的眼光發展;工作不該只尋求經濟利益而把家庭當作抵押品。

對基督徒而言,每項工作,包括家務勞動在内,都是與天主的造化合作,因此是履行一項神聖工程。教宗指出:「工作是神聖的。因此,就業管理是人類和社會的一項重大責任,不能將其交在少數人手裡或推給被神化的『市場』。若喪失就業機會,社會也將受到嚴重損害。」

教宗進而談到失業,它是當代社會最嚴重的不幸之一。教宗說:「每當我看到有人沒工作,有人找不到工作以及有人無法給家裡帶回麵包,我便難過。每當我看到政府官員努力創造工作機會,設法使人人都有工作,我便喜悅萬分。工作是神聖的,工作為家庭帶來尊嚴。我們必須祈禱,使每個家庭都不缺乏工作。」

接著,教宗指出工作使我們生活的環境及地球更加美好。他引述《創世紀》的圖像,天主創造天地時,地上既沒有青草也沒有灌木,因為天主還沒有使雨降在地上,也沒有人耕種土地(創二4-5)。

教宗說:「這不是一幅浪漫的景象,而是天主的啓示;我們有責任去徹底理解及領會這啓示。論述整體生態的《願祢受讚頌》通諭也包含這訊息:大地的美妙與工作的尊嚴生來就彼此結合。二者並駕齊驅:人若耕種土地,大地就變得美麗。」

相反地,倘若「工作背離天主與人締結的盟約」,它就成為「只追求利潤邏輯的抵押品,鄙視生活的情感」,由此而生的「心靈上的沮喪便汙染一切」,「市民生活敗壞,生活環境變質」。為此付出代價的往往是「窮人」和「貧困家庭」。

教宗表示:「所謂的『智慧城市』無疑能提供豐富的服務和安排;然而,舉例來説,它卻常常敵視兒童和老年人。有時,制定計劃的人關心的只是一個人的工作能力,依據經濟利益來決定是否予以安排、利用或丟棄。家庭則是一張大檢驗台。若工作的安排拿家庭作抵押品,甚至阻礙家庭的生活經歷,那我們便能肯定地說,人類社會已開始與自己作對!」

教宗提到聖保祿宗徒批評的「虛假的屬靈論」,這位宗徒告誡基督徒說:「誰若不願意工作,就不應當吃飯」(得後三10)。教宗說,在基督信仰中,工作的義務與靈性生活並無抵觸。一如聖本篤所教導我們的,祈禱與工作能夠和諧共處。不工作會損害精神,不祈禱同樣也會損害工作。

最後,教宗勉勵基督徒家庭「本著信德和機智」善用目前的狀況,透過工作使大地成為眾生之家,世界成為可居之所。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 慶祝是天主賜予人類家庭的聖日,不是消費日


教宗方濟各八月十二日上午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省思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生活節拍的首個要素——慶祝。教宗強調,慶祝,例如生日、結婚週年紀念、新生嬰孩、道別等,是天主賜予人類家庭的禮物,不能浪費掉或把它貶為做生意的時機。家庭必須藉著感恩聖事善度主日,讓基督來改變我們生活的每一個時刻。

教宗首先表示,慶祝是天主立定的,因此是聖日。造物主天主降福了第七天,教導我們把時間用於觀賞那圓滿完成的工作。這工作不單指職業上的,也是我們人類能參與天主創造工程的每項行動。

「因此,慶祝不是懶洋洋地坐在沙發上或一醉方休那種毫無意義的消遣。不是的!慶祝首先是懷著愛慕和感激之情端詳圓滿完成的工作,慶祝一項工作。新婚夫婦們,你們也在慶祝訂婚美好時期的工作,這多美啊!慶祝也是注視正在成長的子女或姪孫的時間,心裡想道:真美啊!它是注視我們的家、我們接待的朋友、我們周圍團體的時間,心裡想道:多麽好的事啊!」

教宗承認,慶祝有可能會趕上一個悲傷時刻,但在這情況下需要祈求天主「莫讓我們完全虛度這時辰」。在工作中擠出一點時間慶祝節日也是一件好事,例如,同事們一起慶祝週年紀念日,這是「在生產機器轉動的環境中的融洽時刻」,對人有益處。

教宗說:「暫停職業工作的慶祝是神聖時間,因為它提醒男人和女人,他們是天主的肖像。天主不是工作的奴隸,而是上主,因此我們也絕不該做工作的奴隸,而是『主人』。然而,眾所周知,有數百萬男人和女人,甚至兒童淪為工作的奴隸!此時此刻,仍有奴隸存在!他們受剝削,是工作的奴隸,這違背天主,違背人性尊嚴!」

教宗進一步提到「一味追求經濟利潤和技術效率」給人的生活節奏造成危險。

「休息日,尤其是主日是讓我們用來享受不生產不消費、不買不賣的樂趣。可是,我們看到利潤和消費的思想意識也想吃掉慶祝:慶祝有時被貶為一種『生意』,一種賺錢和花錢的方式。難道我們就為此而工作嗎?貪圖消費便導致浪費,它是惡性病毒,最終使我們比先前更加疲倦。它損害真正的工作,並消耗生命。慶祝失常的節奏往往使青年受害。」

相反地,若意識到「慶祝是聖日,因為天主以獨特的方式臨在其中」,若活出主日感恩聖事的時刻,那麽家庭和工作、平日的喜樂和勞苦、痛苦與死亡便都能被基督所轉變。

教宗說:「家庭具有卓越的能力來了解、指導及扶持慶祝的真正價值。合家過節真美,美好至極!在主日更是如此。難怪有人說,全家人一同過節才是善度佳節!可見,慶祝是天主的寶貴禮物,是天主賜予人類家庭的寶貴禮物:我們不可毀掉這禮物!」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公開接見: 離婚並再婚者沒有受絕罰 , 他們仍屬於教會

blog_1438803247

八月五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這是繼七月份暫停之後的第一次。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踴躍參加了這項活動,其中包括澳門的一個信友團體,他們當場為教宗演唱了《聖母經》。教宗在問候操不同語言的信友們時,提到了這個團體。

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受傷的家庭。教宗強調,對於離婚並再婚的信友,這情況是違反基督的聖事,但他們仍是教會的成員,為了他們的小孩子,教會團體必須真實地接納他們。

教宗說:「需要本著愛和真理,友善並殷勤地接納在婚姻聖事失敗後又建立新關係的信友。實際上,這些人完全沒有受絕罰,他們沒有被逐出教會!他們絕不可受到這樣的待遇:他們始終屬於教會。」

教宗重申,這不是絕罰的情況,好似一些人所以為的那樣。他邀請人以小孩子的眼光看待這些新關係。

教宗表示:「信仰團體的姿態、言語及行為應常常留意人,留意兒童,這很重要。兒童在這些情況中受苦最大。」

另一方面,教宗問道:「若我們把這些父母親擋在信仰團體生活之外,把他們當作受到絕罰的人,那我們如何勸勉他們教育子女善度基督信仰生活,做子女令人信服及實際踐行的信仰表率呢?」

談到離婚再婚者的子女,教宗說:「必須設法不要再增添這些子女的負擔,他們在這種情況中已經不得不承受沉重的包袱了!不幸的是,這些兒童和孩子的數目的確很多。必須讓他們感受到教會如同關懷眾人的母親,始終樂意聆聽並與人會晤,這很重要。」

關於教會的角色,教宗援引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訓導,指出教會必須仔細分辨情況,將離婚個案中遭遺棄者和引發離異者區分開來。本篤十六世教宗在訓導中也談及對離婚再婚者要明智地予以牧靈上的陪伴。

教宗方濟各強調:「教會數十年以來對這個問題既沒有麻木不仁,也未怠惰,她清楚知道這個現實有違基督信仰的聖事。然而,接納的意識在教會内大為增長,因為教會總是懷著一個母親的心腸注視人,為人謀求福祉和救恩。」

教宗指出:「我的前任牧人們總是公開一致表明教會團體樂意接納及鼓勵他們,好讓他們藉著祈禱、聆聽天主聖言、經常參加教會禮儀、向子女傳授基督信仰、行愛德及服事窮人、致力於正義與和平,更加活出並增進對基督和教會的歸屬感。」

教宗勉勵教會的牧人們效法聖經中的善牧圖像,遵循耶穌從天父那裡領受的使命,就是「為羊捨掉自己的性命」(若10: 11)。

教宗說:「教會應效法這種態度,如同母親那樣接納自己的子女,為他們捨掉自己的性命。『教會蒙召成為天父的家園,門庭大開』。不可留下一扇關閉的門!一扇關閉的門都不可有!『每個人都可在某方面參與教會的生活,每個人都可成為團體的一分子。教會是天父的家,那裡總有容人之處,不管他們身上帶著甚麼包袱』(《福音的喜樂》47號)。」

最後,教宗指出,「信友家庭的使命就是照顧受傷的家庭,在團體的信仰生活中予以陪伴。每個人都要善盡其職,採取善牧的態度。善牧認識自己的每隻羊,不將任何一隻羊排除在祂無止境的愛之外。」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慈悲禧年每月多加一次公開接見活動

blog_1438695209

教宗方濟各從8月份起恢復公開會晤活動。

8月4日星期二,教宗將在聖伯多祿廣場會見操德語的輔祭員;8月5日星期三恢復週三公開接見活動 ; 8月7日星期五接見青年朝拜聖體運動成員。

根據教宗府提供的數據,8月26日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將是教宗方濟各主持的第100次。此外,自從教宗方濟各上任後,參加他在梵蒂岡主持的公開接見、誦念三鐘經和其它特別接見活動的人數達到300萬。教宗府總管甘斯魏(Georg Gaenswein)總主教向梵蒂岡電台講述教宗與天主子民會晤的重要性。他說:

答:教宗方濟各將於下週三在保祿六世大廳恢復公開接見活動,將有許多人參加。顯然,教宗方濟各非常渴望這項接見活動,他從中感到精力十足。信友們在這活動中也能看到教宗,聽他講話,與他直接接觸。對許多人來說,他們一輩子也許僅有這一次機會,卻終生難忘。在公開接見活動中,有話語,有氣氛,也有注視的目光;這也是一種感官上的會晤,為教宗方濟各十分重要。不僅教宗,我們的信友,我們的朝聖者也有同感。

問:慈悲禧年臨近了,您能告訴我們關於公開接見活動的新意嗎?

答:在慈悲禧年,我們將依照週三公開接見的範例,在每月的其中一個星期六多加一次這樣的活動,使其具有禧年特性。

問:您貼近地參加教宗方濟各的公開接見活動,讓您感覺最深刻的是什麼?

答:凡是參加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活動的人,都會看到、聽到、感覺到教宗的愜意。他經常談及相遇文化,在這項活動中他身體力行。看得出來,他在會晤信友時感到非常自在,任由群眾觸摸他,聽他們述説。我們尤其看到教宗在接見病人和處境困難者時,是如何對待他們的。他總是給予和接受。這是教宗方濟各的一大恩典,一大天份。

問:您曾是本篤十六世教宗的私人秘書,您對這位教宗主持的公開接見活動有何深刻印象?

答:作為秘書,我覺得聆聽本篤教宗的講話很重要。他的話語充實了人心,賜予人食糧並給人指出方向。教宗方濟各的話語觸及人心,更需要用眼睛去看。本篤教宗的話則更需要多用耳朵聆聽。

問:我們看到本篤十六世在岡道爾夫堡度過短期休息時間,在那裡受到當地人的熱情接待。榮休教宗今年暑期過得如何?

答:教宗方濟各一再盛情邀請本篤教宗前往岡道爾夫堡度假,榮休教宗終於接受邀請,在岡道爾夫堡度過兩週。他在那裡始終感覺非常、非常好。我們乘車來到那裡時,許多人已在等候他,他也非常高興。這兩個星期對他非常、非常有益處。返回梵蒂岡教會之母隱修院後,他同往常那樣,每天祈禱、默想、閱讀。不久後,榮休教宗的哥哥將來這裡,幾乎整個8月都住在這裡。因此,8月份榮休教宗會同他哥哥在一起。天氣當然很熱,但感謝天主,我們教會之母隱修院的空調很管用。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公開接見活動及清晨彌撒安排 (7月至9月份)

blog_1435846692

7月: 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及其它所有接見活動暫停
7月: 主日誦唸三鐘經照常。
7月3日下午: 在聖伯多祿廣場接見神恩復興運動。
7月5日至13日: 牧靈訪問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和巴拉圭。 [Read more…]

教宗公開接見:家庭一旦破裂,子女就得承受沉重後果

教宗公開接見:家庭一旦破裂,子女就得承受沉重後果

教宗方濟各6月24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參加了這項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省思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家庭的創傷。教宗強調,家庭一旦破裂,夫妻恩愛一掃而空,子女就得承受沉重後果。教宗呼籲信友們陪伴“處在非正常境遇”的家庭,使“兒童不成為爸爸或媽媽的人質”。

在家庭内“一切都相互關聯”,倘若家庭的核心受到傷害,“全家人都會受到感染。爸爸和媽媽的所有傷害及所遺棄的一切都銘刻在子女身上”。教宗表示:“一男一女彼此承諾,‘結為一體’並組成一個家庭,若他們一味索求個人自由和酬報,這錯誤就會深深地影響子女的心靈和一生。兒童經常私下獨自哭泣。”

教宗提及瑪竇福音的記述,耶穌告誡成年人不要使小孩子跌倒。教宗說,每個家庭都有成員彼此傷害情感的時刻。這傷害可能是言語、行為和疏忽造成的,非但沒有表達愛,反而將愛除去,或更糟糕的是,使愛受到淩辱。

“若這些傷害在尚可補救的時候卻被忽略,傷害就會加重,進而轉為蠻橫、仇恨、蔑視。到了這種程度,破裂就會加深,夫妻彼此對立,在別處尋求理解、支持和安慰。可是,這些‘支持’往往並不著眼於家庭的益處。”

教宗指出,夫妻恩愛的空洞在彼此的關係上散布著怨恨,這破裂的包袱經常壓在子女身上。儘管我們有“看似先進的敏銳性”,我們有“精細的心理分析”,談論“行為障礙、心理健康、兒童的幸福、家長和子女的焦慮”,但我們是不是對兒童心靈的創傷感到麻木了?“越是設法用禮物和點心做補償,就越會喪失對最悲痛的心靈創傷的感覺。”

注視著“夫妻相互欺壓、彼此傷害,甚至忠貞關係破裂”的家庭,教宗著重談到“壓在兒童心靈上的沉重包袱”,這是“錯誤選擇”的後果。“若成年人一時糊塗,若每個人只顧自己,若爸爸和媽媽彼此傷害,兒童的心靈就非常痛苦,就會感到絕望。這些傷害為他們一生留下印記”。

教宗也提到夫妻不可避免分離的個案。他說:“若是為避免夫妻中較弱的一方或年幼子女受到更嚴重的傷害,分離在道義上有時甚至是必要的。這些傷害是由蠻橫和暴力、侮辱和利用、局外人和喪失家庭觀念造成的。”

然而,也有人“在信德和愛子女”的支持下,見證他們對婚姻的忠貞,挽回了表面似乎無可救葯的婚姻關係。不過,不是所有分居的夫妻都能感覺到這一聖召,在孤獨中聽到上主向他們發出的呼籲。教宗說:“在我們周圍有一些所謂非正常情況的家庭,對此我們提出許多詢問。如何幫助這些家庭?如何陪伴這些家庭?如何陪伴這些家庭,使孩子們不成為爸爸或媽媽的人質?”

教宗邀請信友們向上主祈求極大的信德,好以天主的目光注視現實;祈求上主賜予熱切的愛德,好以祂的慈悲去接近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 信德是家喪之痛的安慰

blog_1434568779

阻止死亡將我們的感情變為虛無、使我們墜入更加黑暗深淵的,是信德和愛的力量。

6月17日,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繼續以家庭為題,這一次他向聖伯多祿廣場上的2萬5千名信眾談到為至親逝去的悲痛經驗,勉勵牧者不要否定哭泣的經驗,而要從這些家庭取得見證,堅信死亡不是最終的結局。公開接見最後,教宗也提醒信眾6月18日將公布他關於照料受造界的通諭。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見到喪失獨子的寡婦便動了憐憫之心,遂使她的兒子復活,將其交給這位母親。教宗反省這段福音記載說:「死亡的經歷涉及每個家庭,但從親情的角度看,死亡從來都不是自然而然的事。」

「對父母而言,看到自己的兒女死去是一件尤為悲痛的事,有悖於賦予家庭意義的親情本性。失去兒子或女兒如同是時間的停止:掉入了吞噬過去和未來的無底深淵。死亡帶走年幼或年少子女,它沉重打擊了我們對生命的指望、及為生命付出的愛的奉獻與犧牲。」

「兒童失去父母也一樣,被遺棄的空洞更加煎熬,因為他對所發生的事不知所措:「爸爸在哪裡?媽媽在哪裡?」—「在天上」—「那我為什麼看不到呢?」這個疑問折磨著兒童的內心。他感到孤獨。」

教宗表示:「很多次,面對死亡的黑洞,由於我們悲痛欲絕,便將責任歸咎於天主。然而世上的罪使得死亡更為惡劣、更加不公。仇恨、傲慢、貪婪,嫉恨是死亡的幫兇,親情似乎是死亡幫兇手下預先註定和軟弱無力的受害者。雖是如此,但我們還是可以阻止親情落入更加黑暗的空洞內,如同許多家庭那樣,用行動證明死亡不是最終的結局。」

教宗說:「每當舉行喪事中的家庭找到力量,來守護將我們與親人聯繫在一起的信德和愛時,也就在阻止死亡奪去一切。這個答案就是基督復活的光。死亡的黑暗必須以更加強烈的愛去面對。相信上主戰勝了死亡安慰我們,保護我們遠離死後皆空的思想,不落入世俗虛假的慰藉中,有助於家庭超越喪失親人的悲痛,向友愛與互助開放。」

教宗說:「我們的至親沒有消失在虛無的黑暗中,望德向我們保證他們在天主良善和有力的手中。愛比死亡更強而有力。因此,我們應該增長愛情、使愛情更為堅固,愛就會保護我們,直到一切淚痕被拭去,再沒有死亡、悲傷、哀號和苦楚的時候(默31:4)。」

教宗再次提到望德給予我們信德,《路加福音》說:「耶穌將那死去的兒子復活後,便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主耶穌也會把我們所有去世的親人交給我們,我們必將與他們相會。這樣的信德絕不令人失望!我們要牢記耶穌的這一舉動:耶穌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耶穌也同樣會把我們所有的親人交給我們!」

最後,教宗特別勉勵牧者不要否定哭泣的權利,而從這些家庭取得見證,堅信死亡不是最終的結局。教宗說:「天主愛的功效遠勝於死亡的功效。我們應該懷著信德,成為這份愛的辛勤合作者。」

公開接見結束時,教宗鑒於18日將公布他關於照料受造界的新通諭,向所有人發出一項呼籲。他說:「我們的這個『家』正在被毀滅,人人都將因此遭殃,尤其是窮人。我呼籲大家負起責任,按照天主在創世工程中給予人類的任務:耕種並守護天主為人所安置的樂園(創2:15)。」

聯合國訂定6月20日為世界難民日,教宗方濟各為此在6月17日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呼籲說,寬恕那些向難民關上門的人。

教宗說:「讓我們為無數離鄉背井尋求庇護的弟兄姐妹祈禱,他們尋找一個可免於恐懼生活的家,願他們的尊嚴得到尊重。」

教宗冀望國際社會採取一致行動,防止各種強迫性移民的原因。教宗也請眾人寬恕那些拒絕難民與移民的人。

他說:「我邀請你們所有人為那些向尋找家庭和保護的人關上門的機構和人請求寬恕。」

據經濟與和平研究所的資料顯示,目前全世界難民有7300萬,佔世界總人口的1%。難民人數創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高記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 不可讓有病患的家庭孤立無援

blog_1433959994

6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家庭與疾病。教宗強調,在家庭受到疾病考驗時,我們不可讓它孤立無援。 

教宗表示:「若我們所愛的家人患了病,我們就『更加』痛苦和焦慮。是愛促使我們感受到這份『更加』痛苦的心情。」

一位父親或一位母親經常更難忍受兒女的病痛,而非自己的病痛。教宗稱家庭似乎總是「一所最近的醫院」。

他說:「如今,在世界許多地區醫院仍是少數人享受的特權,而且經常距離遙遠。照顧病人並幫助病人痊癒的則是媽媽、爸爸、兄弟、姊妹和祖母。」

福音記載了耶穌治癒病人的許多事跡,其中一件非常感人:「到了晚上,日落之後,人把所有患病的和附魔的,都帶到耶穌跟前,闔城的人都聚在門前。」(谷1:32-33)

教宗說:「倘若思考一下現代的大都市,我想知道哪裡有門可以將病人帶進去,希望他們被治癒!耶穌從未拒絕過為人治病。祂從未繞開他們走掉,也從未把臉轉向別處,不看他們。治病比法律更重要,即使是如同安息日不可做任何事那樣神聖的法律也應為治病救人讓路。」

「法學士們斥責耶穌,因為祂在安息日給人治病,在安息日行善。然而,耶穌的愛正是治病救人和行善。這始終是首要之務!」

接著,教宗談到教會的任務是要幫助病人,而不是喋喋不休地空談;要經常幫助、安慰病人,減輕他們的痛苦,接近他們。

教宗提到瑪竇福音記述的一位外邦人婦人的事跡。這婦人再三懇求耶穌治癒自己的女兒。耶穌起先拒絕她,後來因她的信德而滿全了她的願望。教宗因此邀請信友們不斷為患病的親人祈禱,他說:「為病人祈禱絕不能減少,反而要更多,個人和團體都該如此。」

教宗進而談到教育孩子從小就知道關懷家中病人的重要性。

他說:「若教育使孩子失去對人的疾病的敏感度,人心就會枯竭。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對別人的痛苦‘麻木不仁’,沒有能力面對痛苦和受局限的經驗。」

我們經常看到男人和女人為照顧家中的病患徹夜未眠,白天又拖著疲倦的身軀走上工作崗位。

教宗說:「那些默默無聞的英勇行為是在有人患病時作出的,是以溫柔和勇氣作出的。」

「若有家人的祈禱和殷切關懷,我們最親切和最神聖的情感及其軟弱及痛苦就能成為我們子孫的一所生活的學校。」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