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謙卑的祈禱必能敲開天主的心門

Pope

教宗方濟各6月1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參禮的信眾座無虛席。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以《新約》中的慈悲為主題,這一次講解如何祈求天主的慈悲,祈禱的正確態度。

教宗指出,求得慈悲的必要條件是謙卑,傲慢與自負卻要不得。

教宗表示,耶穌為使我們認清祈禱應有的正確態度,講述了法利塞人和稅吏祈禱的比喻(路十八10-14)。法利塞人在祈禱時炫耀自己的功勞,列舉自己如何守齋,並把所得的捐獻十分之一。然而,「他的態度和言詞」都遠離了天主行事的方式。他自充為義人,卻忽視了最重要的誡命:愛天主及愛近人。

我們光問自己「每天祈禱多少次」並不夠,還該問自己「如何祈禱」,心中是否夾雜著「傲慢和虛偽」。

的確,我們在祈禱時不可帶著傲慢和虛偽的情緒,卻應重歸靜默,找回我們的心。只有這樣,天主才能向我們説話,我們也才能與他人相遇。

教宗說稅吏在祈禱時與法利塞人截然相反。他懷著一顆謙卑和懺悔的心,承認自己的處境,自認是個罪人。

稅吏的祈禱極簡短,不像法利塞那樣長篇大論。他只說:「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僅此而已。
「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多麽美的祈禱啊!
我們大家能重複三次這句話嗎?讓我們一起說:「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

稅吏在當時是被視為接近並服事外國統治者的人,不受人們歡迎。耶穌的比喻教導我們,無論義人還是罪人,都不是因他所屬的社會等級而定,而是在於他與天主建立關係的方式,以及他與弟兄建立關係的方式。

法利塞人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不像其他的人,勒索、不義、姦婬,也不像站在一旁的稅吏。法利塞人自負擁有全部,稅吏卻只能乞求天主的慈悲。

乞求天主的慈悲,這多美好啊!稅吏「雙手空空」地站在天主面前,心胸坦然,承認自己是罪人,他向我們眾人指明了接納上主寬恕的必要條件。最終,正是他這個如此遭受鄙視的人,卻成了真正信徒的典範。

相反地,法利塞人卻是墮落的典範,因為驕傲折損各種善工,使祈禱變得空洞,遠離天主和他人。法利塞人恰恰是墮落者的典範,他佯裝祈禱,卻只會照著鏡子來炫耀自己。他是個墮落卻佯裝祈禱的人。在我們生活當中,誰若自充為義人,判斷並鄙視他人,他就是墮落及虛偽的人。

教宗表示,天主喜愛謙卑,把謙卑作為人受到舉揚並體驗慈悲的必要條件。

驕傲者的祈禱無法抵達天主的心,卑微者的謙遜卻能敲開天主的心門。天主有一個特別的喜愛:祂喜愛謙卑的人。天主總是向謙卑的心全然敞開祂自己的心。

教宗最後勉勵信友們,要效法童貞聖母瑪利亞的謙卑,祈求聖母幫助我們常懷著謙卑的心祈禱。

 

 

圖/文: 梵蒂岡電台

 

天主的慈悲,能化鐵窗生活為自由經驗。

Jail
教宗致函歐洲監獄特派司鐸:天主的慈悲能化鐵窗生活為自由經驗
歐洲監獄特派司鐸協會,於5月30日至6月1日,在斯特拉斯堡歐洲理事會召開會議,主題為「監獄激進化:牧靈的視角」。
教宗方濟各特此機會致函與會者,向努力捍衛所有服刑者人性尊嚴的人表達由衷感謝,並藉著祈禱與他們同在。這封信函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
本屆會議由歐洲主教團委員會(CCEE)、國際公教監獄牧靈關懷委員會,以及聖座外交使團共同籌辦。教宗向主辦單位表示讚賞,並且感謝監獄特派司鐸在慈悲禧年期間對服刑者的照顧。
教宗引用他去年頒布禧年大赦的信函,指出服刑者可以在監獄的聖堂內獲得大赦。「願他們每次跨越自己牢房的門檻時,都將心思意念和祈禱交託於天父。對他們而言,這項舉動就是在跨越聖門,因為天主的慈悲能改變人心,能化鐵窗生活為自由經驗」。
歐洲主教團委員會的官網顯示,歐洲監獄特派司鐸協會約有20個會員國的50名與會者參加本屆會議,多數為負責全國監獄牧靈工作的天主教特派司鐸。其他與會者則包括東正教會、五旬節教會,以及穆斯林團體的監獄牧靈工作者。
本屆會議旨在向監獄特派司鐸提供歐洲理事會在監獄人權和打擊激進化現象方面的法規發展,並且討論牧靈關懷在打擊激進化和促進監獄人權方面所能作出的貢獻。此外,會議也提及今年11月6日將在羅馬舉行的「服刑者慈悲禧年活動」。

圖/文: 梵蒂岡電台

完整的基督徒 – 喜樂地服務,前去會晤。

visitation

我們如果不學習服務和前去會晤他人,又怎能改變世界呢?

教宗方濟各5月31日聖母月的最後一天,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談到聖母往見表姐依撒伯爾時所體現的兩種品德:服務與會晤。教宗強調,服務和會晤使我們感到一種「充滿生命」的「喜樂」。

Mother Teresa

女性是勇敢的,她們有能力前去會晤他人,伸手去幫助他人,安慰他人;女性更是喜樂的,這是一種滿心的喜樂,給人指出生命的意義和新的方向。
當天的福音講述聖母往見表姐依撒伯爾。教宗說,這段福音連同第一篇讀經可選的《索福尼亞先知書》和《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一同構建了滿是喜樂的禮儀,這喜樂好似一股清風,充滿我們的生命。
教宗說:基督徒愁苦、悲傷,實在不好!真的非常、非常糟糕!他們不完全是基督徒;他們自認為是,卻不完整。今天的禮儀把喜樂作為禮物送給我們,在這喜樂的氣氛中,我只想強調兩件事:首先是一種態度,其次是一個實際行動。
態度指的是服務。教宗說,聖母的服務態度毫不遲疑。福音記載,瑪利亞不顧自己已經有了身孕,冒著在路上遇到強盜的危險,急速動身前去服事表姐。這個十六、七歲的女孩非常勇敢,抬腳就走,不找任何說辭。

Sister

這就是女性的勇敢。教會內的勇敢女性和聖母一樣,她們操勞家務,教育子女,面對諸多困難與痛苦,照顧病人等等。她們十分勇敢,起身前去服務。服務是基督徒的標記。活著而不服務的人,不值得活著。在喜樂中服務,這是我今天想要強調的態度。實際行動在此是聖母和她表姐的會晤。教宗感歎道:這兩位女性在喜樂中會晤,那一刻“完全是節日的氣氛。我們如果不學習服務和前去會晤他人,又怎能改變世界呢?

servant

教宗繼續說:會晤是基督徒的另一個標記。一個人自稱是基督徒卻沒有能力前去會晤他人,與他人相遇,他就不是完整的基督徒。不論是服務還是會晤,都需要走出自我:走出去服務,走出去會晤,前去擁抱他人。
教宗最後說:藉著瑪利亞的這種服務態度、這種會晤行動,上主的許諾得到更新,在此刻發生,就如從前那樣。我們在第一篇讀經中已經聽到:上主你的天主在你中間(索三17);因此,我們的上主是服務的上主,是會晤的上主。

 

文: 梵蒂岡電台
圖: 梵蒂岡電台; WikiArt.org;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推文2016年5月29日

Benediction

領受聖體讓我們因耶穌的聖體聖血得到滋養,而耶穌來到我們內,將我們與祂的身體合而為一!

Ricevendo l’Eucaristia ci nutriamo del Corpo e Sangue di Gesù, eppure, venendo in noi, è Gesù che ci unisce al suo Corpo!

By receiving the Eucharist we are nourished of the Body and Blood of Jesus, and by entering us, Jesus joins us to his Body!

Quotiescumque ad mensam sacram accedimus, Corpore et Sanguine Iesu nutrimur ut Ipsi inseparabiliter uniamur.

 

Communion

 

文:  梵蒂岡電台

圖: Catholic News Service; 梵蒂岡電台

教宗推文2016年5月30日

Twitter

我們是地球的守護者,而非主宰者。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守護受造界,天主的寶貴恩典。

Siamo custodi, non padroni di questa terra, e ciascuno ha una personale responsabilità nel custodire il creato, prezioso dono di Dio.

We are stewards, not masters of our earth. Each of us has a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to care for the precious gift of God’s creation.

Huius quidem terrae custodes sumus haud dominatores; quisque proinde proprium habet officium creaturas tuendi, Dei magni pretii dona.

 

creation-16_9-640x360

 

 

圖/文:  梵蒂岡電台

教宗清晨彌撒:自由是牢記天主所賜之恩,滿懷希望期待天主的許諾

Daily Homily

教宗方濟各5月30日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警惕教會和每一個基督徒,在信仰生活中切莫將自己封閉於法規體系內,卻要騰出空間給有關天主所賜之恩的記憶、先知精神的活力,以及希望的視野。記憶、先知精神和希望是教宗當天彌撒講道的三個關鍵詞。

法律的框架給一切劃定界限,使人自由的先知性氣息則敦促要跨越界限。教宗告誡道,在信仰生活中,過度信賴法規會抑制記憶的價值和聖神的活力。當天彌撒的福音記載,耶穌以惡園戶的比喻向經師和法利塞人解釋了這個道理(谷十二1-12)。一個人把自己的葡萄園培植並整理好後,交給承租的佃戶管理。到了收穫的時節,園主打發僕人來收取他應得的果實,佃戶卻決定造反,毆打,甚至殺害了這些僕人。這起悲劇的高潮在於佃戶殺害園主的獨生子,他們以為這樣就能繼承園主所有的產業。

教宗指出,比喻中的僕人和獨生子象徵了聖經中的眾先知和基督。殺害他們的佃戶象徵了「一個自我封閉的子民;他們不向天主的許諾敞開心門,不期待天主的許諾,既沒有記憶,也沒有先知精神,更沒有希望」。這子民的領袖格外關切加高法律之牆,強化「封閉的法律體系」,對其它的事漠不關心。

「他們對記憶毫無興趣。

至於先知精神:先知最好別來。

而希望呢?每個人自己看著辦。

他們就是透過這種體系使自己合法化:經師、神學家總是走上解答疑難學的道路,容不下聖神的自由;他們不承認天主的恩賜、聖神的恩賜,反倒把聖神關進籠子裡,因為他們容不下希望中的先知精神。」

教宗坦言,「耶穌也曾被誘惑拋下有關自己使命的記憶,不給先知精神騰出位置,以安全感來取代希望」。這就是耶穌在曠野裡受到的三個誘惑的本質。教宗解釋道,「正因為耶穌親身經歷了誘惑,祂才痛斥這些人說:『你們橫跨了大半個地球去勸人改教,當你們找到一個改變宗教信仰的人時,卻將他變成奴隸。』這個組織完善的子民,這個井然有序的教會竟然讓人變成奴隸!因此,我們可以理解保祿論及法律的束縛和賜予恩寵的自由時的反應:子民和教會一旦擁有記憶,給先知騰出位置,不丟失希望,便是自由的。」

教宗強調,整理妥當的葡萄園象徵了天主的子民、教會和我們的心靈;天父總是以「無限的關愛和溫柔」加以照料。惡園戶殺人的行為象徵了反抗天父,這種行為會丟失有關天主所賜之恩的記憶。為了牢記天主的恩賜,避免誤入歧途,我們必須「時常回到根基」。

教宗邀請眾人捫心自問:

「我是否記得上主在我生命中行的奇事?

我是否記得上主的恩賜?

我能否向先知敞開心門?

先知就是那位告訴我『這行不通,必須越過,冒險前行』的人。這是先知的作為,我是否對此敞開心門,或者心生恐懼,寧可將自己封閉在法律的籠子裡?

最後:我是否對天主的許諾充滿希望?如同我們的先祖亞巴郎那樣,他雖不知該往何處去,卻離開故鄉,只因為他對天主充滿了希望。捫心自問這三個問題將對我們裨益良多。」

 

圖/文:  梵蒂岡電台

 

 

教宗與新加坡總統談論人權與宗教對話

blog_1464478669

2016年5月28日,教宗方濟各接見了新加坡共和國總統陳慶炎,談及東南亞局勢、人權與宗教對話等議題。

聖座新聞室的公告指出,雙方在友好會談中首先談到聖座和新加坡的良好關係,以及教會與國家的合作,特別是在教育和社會領域。

教宗與陳慶炎總統還審視了一些國際時事和區域政治局勢,特別強調跨宗教、跨文化對話對促進東南亞地區人權、穩定、公義與和平的重要性。

新加坡總統會晤教宗後,還拜會了國務卿帕羅林樞機、聖座國務院與各國關係部門秘書長加拉格爾總主教。

來源/圖片: 梵蒂岡電台

教宗致函德國天主教徒節:成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他人的關懷

homeless

第100屆「德國天主教徒節」5月25日至29日於德國萊比錫舉行。教宗方濟各特致函參與者,表達他對這項活動的讚賞。

教宗寫道:「你們與其他基督信仰教會的信徒保持良好關係,並以幫助最貧困弱小者的具體行動為基督作出真實的見證。」

Germany

德國天主教徒節每兩年一次在不同城市舉行。本屆主題為「看,這個人」(若十九5)。教宗指出,這個主題十分恰當地展現出哪些是重要的事。「外在的行為和成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停下腳步,轉面關懷他人,並提供他真正的所缺。」

每個人都渴望和平,需要和睦共處。然而,唯有當我們也尋求內心的平安時,和睦共處才會日益增長。教宗指出,「許多人總是匆忙度日」,打亂他周遭的一切。相反地,人們應該花更多的時間來恢復與世界的和諧,透過祈禱與造物主「愈加親密」。「這與天主的親密關係也激發出我們的慈悲。天父怎樣去愛,祂的子女也應怎樣去愛。天父慈悲為懷,我們也蒙召慈悲相待。」

教宗再次回到「看,這個人」的主題上,指出我們經常在社會中遇到受虐待的人。他舉例說道:「我們看到其他人判斷這些人的生命價值,慫恿他在年邁或患病時早點死去。我們看到有人遭受羞辱,處處碰壁,尊嚴盡失,只因他們失業或身為難民。」

教宗期許本屆德國天主教徒節的參與者以及全體德國信友,「在生活中給窮人和受壓迫者的呼聲騰出越來越多的空間」,互相扶持,彼此分享經驗和想法。教宗最後邀請眾人一同祈求聖神「賜予我們為希望作見證的勇氣和力量,那希望正是全人類的天主」。

圖/文: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私人秘書卡波維拉樞機離世,享年100年歲

blog_1464332299

5月26日,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的私人秘書卡波維拉(Loris Capovilla )樞機離世,享年100年歲。

卡波維拉樞機 生平:

-意大利籍
-從先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尚未當選教宗前,即擔任先教宗的秘書。
-1971年起擔任洛雷托聖家朝聖地的聖座代表,直到1988年榮退。
-2014年高齡98歲,是全世界第三年長的總主教,在他離世前是樞機團最年長的成員。

教宗主持基督聖體聖血節彌撒:「你們要這樣做,來紀念我。」

Pope
梵蒂岡於5月26日基督聖體聖血節當日慶祝這個節日。教宗方濟各在下午依循傳統,在聖若望拉特朗大殿前的廣場主持隆重感恩祭,之後帶領信友們舉行聖體遊行,並在聖母大殿頒賜聖體降福。

彌撒中的讀經取自《格林多前書》第11章23-26節,其中兩次提及耶穌在建立聖體聖事時吩咐門徒們的話:「你們要這樣做,來紀念我。」教宗的彌撒講道便以這句話貫穿全文,闡釋「你們要這樣做」的含義。

耶穌在最後晚餐中,拿起麵餅,感謝了,分開;拿起杯來,又感謝了,交給祂的門徒們。耶穌藉著這個舉動建立了祂的「巴斯卦」記憶,讓我們牢記祂「為我們奉獻了祂的體和血」。這個舉動延續至今,即「舉行」感恩祭,所慶祝的中心仍然是耶穌,我們只不過是經由與聖神共融的手來舉行感恩祭。

教宗表示,耶穌在這之前,也曾要求祂的門徒們,「做」祂順從天父旨意,所要清楚做的事。當天的福音敘述耶穌看見跟隨祂的群眾又累又餓,便吩咐門徒們:「你們給他們吃的吧!」(路9:13)。

「事實上,耶穌祝福並分開麵餅,讓所有人吃飽。不過,五個餅和兩條魚卻是門徒們提供的。耶穌恰恰希望他們不但不遣散群眾,反而要將他們僅有的奉獻出來。」

教宗指出,福音中還描述了另一個舉動:主耶穌神聖尊貴的手,掰開的碎餅塊經由門徒們貧弱的手,分給了群眾。這個舉動就是與耶穌一起「給人吃的」。

「顯然,這個奇跡不在於僅讓人一天吃飽飯,而在於它是基督為救贖全人類,甘願奉獻自己的體和血的標記。雖然如此,還是需要經由這兩個微小舉動:獻出我們僅有的麵餅和魚;從耶穌手中接過分開的餅,將之分給眾人。」

教宗接著指出,「分餅」這個詞也解釋了「你們要這樣做,來紀念我」的含義。耶穌以自己為食糧分施給我們,「耶穌奉獻了自己,祂為我們奉獻出自己。祂也要求我們,為別人奉獻出我們自己」。

正是這「分餅」成了認出基督和基督徒的標記。我們想到厄瑪烏的門徒,他們「在分餅時認出了耶穌」(路24:35)。我們想到耶路撒冷的初期團體:「他們時常團聚,掰餅,祈禱」(宗2:42)。於是,感恩聖事自起初就成了教會生命的中心及本質。我們也想到眾聖人聖女,他們奉獻自己,自己的生命,為「給兄弟姐妹吃的」。

教宗表示,有多少母親和父親以日用食糧養育子女,為他們奉獻心力,好使他們茁壯成長!有多少基督徒作為有責任感的公民而奉獻自己的生命,維護眾人的尊嚴,尤其是窮人、遭排斥和歧視者的尊嚴!他們從哪裡獲得這一切力量呢?他們正是在聖體聖事中,在復活主的愛的大能中獲取力量。基督今天也為我們分餅並重複說:「你們要這樣做,來紀念我。」

圖/文: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