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

  

CNS photo/Reuters

「歷史似乎抵達了終點,但聖神卻使它恢復活力與衝勁。這是在基督聖死與復活的奧跡中門徒們的親身經歷。」

教宗方濟各6月9日聖神降臨節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大禮彌撒時,在講道中如此表示。教宗闡明,聖神使人重生,擺脫恐懼和不安,祂賜予新的力量,「使耶穌在我們內生活並復活」,正如祂對門徒們做的那樣。

聖神的威能「不僅在人的內心,也在人與人之間帶來和諧」。教宗由此反省今日世界「恐怕會爆發」的許多瘋狂情況,說:「在持續急躁的慫恿下,我們對每件事作出不恰當的回應,尋求快速的解決方法,靠著一片又一片的藥物前行,藉由一個又一個的情緒感到自己活著。然而我們格外需要聖神:是祂在瘋狂中恢復秩序。在不安中,祂是平安;在氣餒時,祂是信心;在悲痛裡,祂是喜樂;在衰老期,祂是青春;在考驗內,祂是勇氣。是聖神在動盪不安的湧流中固定望德之錨。」

此外,聖神的和諧也尊重差異,「使我們成為教會」,即使是在人人沉迷於社交網絡,卻疏於人際互動的歷史性時期也不例外。教宗警惕眾人當心四伏的危機,它源自於排除異己、唯獨偏愛自身現況的態度。教宗說:「建立小圈子的誘惑始終存在:按照自身喜好拉幫結派。小圈子很快就會變成派別,在教會內也是如此;一個人自我認同的基礎,往往是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的排斥!相反地,聖神拉近人們的距離,使遙不可及的相結合,將迷途的人引回正道。」

聖神把教會和世界「塑造成兒女與弟兄姊妹」和諧共處的環境。教宗指出,兒女和弟兄姊妹這兩個名詞高過於其它任何形容詞。然而,「在形容詞,甚至是羞辱詞彙當道的時代,事物的實質內涵遭到遺忘。在羞辱的文化之下,人們遇到不贊同的意見時,第一個反應便是羞辱。這導致以惡還惡,受害者變成劊子手」。

反之,誰若是在生活中仰賴著聖神,必定「在爭執時帶來平安,在衝突中營造和睦」。「靈修深厚的人以善報惡,以溫良報驕傲,以美善報惡意,以寧靜報喧鬧,以祈禱報誹謗,以微笑報失敗」。為了成為靈修深厚的人,為了品嘗聖神的和諧,必須以聖神的目光來看待事物。如此一來,萬事遂起了變化:「因著聖神,教會是天主聖潔的子民,使命充滿喜樂,而不勸人改教,其他弟兄姊妹蒙受同一天父的慈愛。但若沒有聖神,教會只是一個組織而已」。

教宗最後祈禱說:「聖神、天主的和諧,祢將恐懼化為信任、封閉化為恩典,求祢降臨在我們中間,賜給我們復活的喜樂、心靈永遠的青春。聖神、我們的和諧,祢使我們成為同一身體,求祢在教會內和世界上傾注祢的平安。聖神,求祢使我們成為和諧的匠人、善的播種者,以及望德的使徒。」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