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三鐘經: 劃十字聖號時記起天主聖三的奧跡

blog_1433191047

5月31日(天主聖三節),教宗方濟各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念經前,他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5萬多名信眾說,天主聖三節激勵人與他人一起生活,接納福音的美好,並學會請求和給予寬恕。

天主聖三節提醒我們,聖父、聖子和聖神三位一體的奧跡。天主聖三節的禮儀更新我們以天主聖三的模式活出與天主共融、我們之間的共融的使命。

教宗說:「我們蒙召不是在沒有他人、在他人之上或反對他人的狀況下生活,而是與他人、為他人生活。這意味著接納並一致見證福音的美好,在彼此相愛中生活,與他人分享喜悅與痛苦。學會請求寬恕和給予寬恕,並發揚在牧者領導下的各種神恩。」

「基督徒蒙召活出與天主的共融,“天主委託我們的工作是建立教會團體,一個有能力反思天主聖三的光輝,不僅用言語,更以住在我們內的天主的愛的力量宣揚福音的團體。」

「天主聖三是我們塵世旅程的終極目標,聖神使我們充分認識基督的教導,耶穌來到世上,是為了讓我們認識父。」

天主聖三奧跡擁抱我們的全部生命和我們基督徒的本質。

教宗說:「例如,在我們每次劃十字聖號,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時,要記起這奧跡。現在,我請你們一起劃十字聖號。大家一起!『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

教宗接著說,願聖母瑪利亞幫助教會始終成為好客的團體,使所有人、尤其是窮人和邊緣人能得到接納。

誦念三鐘經後,教宗提醒信眾6月4日是基督聖體聖血節,當天傍晚他將在羅馬聖若望拉特朗廣場主持彌撒聖祭,彌撒後有聖體遊行。教宗邀請大家踴躍參加,向聖體中的耶穌公開表達自己信德和望德。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 天主從廢棄中「引出救恩」

blog_1433190304

6月1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講解了「惡園戶的比喻」,他表示我們常常叫耶穌「走開」,沒有在失敗中認出祂來。然而「天主愛人的勝利」正是通過祂聖子的十字架的「失敗」向世人彰顯的。彌撒結束後,教宗方濟各前往聖伯多祿廣場附近的庇護十二世廣場10號,探訪聖座的幾個部會。

廢石成了基石。一個令人羞恥的死刑工具,似乎成了那充滿希望的故事的結局,這個工具卻是世界得救的開端。天主在脆弱上建設;天主與祂子民的愛情故事,讀起來「似乎是一個失敗的故事」。一如當天福音所記述的「惡園戶的比喻」,教宗表示:「它似乎是天主夢想的破滅。主人建造了一個設施完善的葡萄園;工人卻殺死主人派來的一切使者。然而,萬象的複甦正是從這些死亡中開始的。」

教宗說:「向天主子民說話的眾先知,天主之僕,不被人接納,被丟在一邊,但他們要成為天主的光榮。最後一位受派遣者聖子,被人唾棄、判刑,不被聆聽,甚至被殺死,卻成了屋角的基石。這個故事從愛情美夢開始,好似一段愛情故事,後來又似乎以失敗收場,但卻是以天主偉大的愛結束。天主從廢物中,從被丟棄的聖子身上引出救恩,拯救了我們眾人。在這裡,失敗的邏輯被徹底顛覆。」

教宗說,福音中耶穌引用《聖經》對子民領袖說:「匠人棄而不用的石頭,反而成了屋角的基石:那是上主的所作所為,在我們眼中神妙莫測。」

教宗繼續說:「我們也應該讀一讀《聖經》中天主悲戚的哀訴,天主父因子民自己想成為天主、不聽從祂而哭泣。我們得救贖的道路,是一條歷經無數失敗的道路。那最終的失敗 — 十字架的失敗還是一件醜聞。但那裡正是愛情獲勝的地方。那個以愛情美夢開始、以失敗繼續的故事,最終以愛的勝利 — 耶穌的十字架結束。我們不要忘記,這條路是一條艱難險途,而我們的道路也是如此!如果我們都做一次良心省察就會發現,很多、很多次我們趕走了先知;很多次我們叫耶穌『走開』,很多次我們企圖自我拯救;很多次我們自命為義人。」

最後,教宗說:「我們不要忘記,天主對祂子民的愛情是藉著聖子的十字架之死而彰顯出來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接見病童: 天父慈愛的目光是生活力量的泉源

blog_1433170801

5月29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聖堂內接見了約20名罹患嚴重疾病的兒童,以及他們的父母和義工。在會晤中,教宗談論了苦難的奧秘和天主的慈愛。一名患病男童的父親作出感人肺腑的見證:即使醫生們建議墮胎,這對夫妻還是生下孩子。教宗在會晤結束之際,一一問候了每個病童和他們的父母。 [Read more…]

2015/05/29 教會透視: 中國河北保定教區祈禱所被當地政府查封及強拆

blog_1432953231

最新內容:

1.第14屆世界主教會議常規會議準備工作開始
2.聖座國務卿指出愛爾蘭通過同性結合合法化是人類的挫敗
3.中國河北保定教區祈禱所被當地政府查封及強拆

更多 … …

教宗方濟各: 要理講授不是傳授抽象概念,而是與生活的耶穌相遇

blog_1432927570

5月2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樞密會議廳接見出席宗座推廣新福傳委員會大會的50位代表,強調慈悲不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天主愛我們的具體經驗;必須讓體驗天主愛的經驗陪伴每個人去會晤生活的耶穌。

教宗指出,教會最大的使命是宣講天主的慈悲,藉著福傳工作向人傳播慈悲的恩典。慈悲首先是耶穌愛每個人的具體經驗。因此,宣講福音的方式及使用的言詞,也就是如何講解要理便是一個重要的環節。

談到在今日變化萬千的世界中福傳的使命,教宗說:「教會的使命始終不變,但必須以牧靈智慧更新宣講福音所使用的言詞,為使當代的人能夠理解福傳内容,也為使公教傳承能與今日世界的文化對話並幫助它們向持續不斷結碩果的基督訊息開放。這點很重要。」

教宗表明:「今天的人期待教會能與他們同行,為他們提供信德見證,與眾人,尤其是孤苦伶仃和遭排斥的人打成一片。多少窮人,包括在信仰上貧窮的人正期待著使人獲得自由的福音啊!多少在消費社會和無神論造成的存在邊緣的男女正期待著我們的關懷啊!福音宣講天主的愛,天主藉著耶穌基督召叫我們參與祂的生命。因此,新福傳就是:意識到天父的慈愛,好叫我們也能成為使我們的弟兄得救恩的工具。

教宗接著表示:「在這宣講的互動中配合要理講授的重大主題,把要理講授作為基督徒生活走向成熟的空間,在這個空間裡體驗到天主的慈悲。」

教宗說:「這是慈悲的具體經驗,不是抽象的概念。藉著這具體經驗,我們了解我們的軟弱和來自聖神的力量。聖神是福傳的主角,唯有聖神能開啓信徒的心,使他轉變,將所蒙受的寬恕化為愛弟兄的經驗。」

最後,教宗表示:「如此一來,信仰教育就不能是華麗的詞藻,而需要勇氣、創意和決心,走上有時還尚待探索的道路。」

「要理講授是福傳的一個要素,它要求我們超越單純的學術課堂,培養信徒從小就與在教會中生活和運作的基督相遇。與基督的相遇激勵我們渴望去更好地認識祂,跟隨祂,成為祂的門徒。因此,新福傳和要理講授的挑戰正是在這個基本點上投注:如何與基督相遇,哪些是能找到祂及跟隨祂的恰當場所。」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 真正的信德能顯奇跡 , 不可藉宗教發財

blog_1432926759

5月2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 真正的信德向他人開放,樂於寬恕,能顯奇跡。求天主幫助我們不陷入自私自利、牟取暴利的信仰情緒當中。

當天的福音透過不結果子的無花果樹、聖殿殿院裡的生意人和有信德的人,提出三種「生活模式」。

教宗說:「無花果樹代表了貧瘠,即無效果、無能力給予的生命,一種不結果實、沒有能力做善事的生命。」

「這種生命為自己而活;安定,自私自利,不願有任何麻煩。耶穌咒駡了無花果樹,因為它不結果,因為它沒有付出自己的努力,以結出果實。無花果樹代表那些為了自己能事事安逸而忽視他人,總是只顧自己的人。這些人最終將變得神經質,無一例外!耶穌譴責精神上的貧瘠、精神上的自私。[他們心想:]『我只為自己活著,我過得好就行了,其他人自己看著辦吧!』」

第二種生活模式是「剝削者、聖殿內生意人的生活模式」。

教宗解釋說:「他們甚至利用天主的聖所做買賣:兌換銀兩、兜售祭獻用的牲畜,還成立了保護自身利益的工會。這些事不僅被容忍,還得到了聖殿司祭的許可。這些人把宗教當作了一筆生意。」

教宗表示:「聖經記載了司祭的兒子們強迫人奉獻的惡行。他們賺了很多錢,甚至壓榨窮人。對於這些事,耶穌毫不留情地說:『我的殿宇將稱為萬民的祈禱之所。你們竟把它作成了賊窩!』(谷12:17)人們去那裡朝聖,請求上主的降福,獻上祭品,卻在那裡遭受了剝削!司祭不教導祈禱,不講授要理……。那裡成了賊窩。拿錢才能進去!司祭們舉行一些空洞的禮儀,毫無虔誠之意。我不知道,或許我們應該想想是否自己在某些地方遇過類似的情況?這是利用天主的東西謀取私利。」

第三種生活模式是「信德的生活」。

一如耶穌所教導的:「你們對天主當有信德!無論誰對這座山說:起來,投到海裏去!他心裏若不懷疑,反相信他說的必成就,就必給他成就。你們祈禱,不論求什麼,只要你們相信必得,必給你們成就。」(谷12:23-24)

教宗重複福音中的話說:

「我們相信必得的事必會發生。這就是信德的生活。

『神父,我應該為此做些什麼呢?』

『應該祈求上主,求祂幫助你做好事,但你要以信德去做。條件只有一個:當你們祈禱時,若你們有什麼怨人的事,就寬恕吧!』

這是唯一的條件,『好叫你們的在天之父,也寬恕你們的過犯』(谷12:25-26)。

這是第三種生活模式。這是信德,幫助他人的信德,靠近天主的信德。這樣的信德能顯奇跡。」

最後,教宗祈禱說:「今天我們祈求上主,求祂教導我們這種信德的生活,幫助我們每個人、幫助教會,絕不陷入不結果實、牟取暴利的信仰情緒當中。」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訪問波黑是和平的標記

blog_1432839053

5月28日上午,聖座新聞室主任隆巴爾迪神父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教宗方濟各6月6日訪問波黑薩拉熱窩的行程安排。教宗的這次牧靈訪問行程非常緊湊,隆巴爾迪神父指出這次訪問以和平、修和與跨宗教對話為核心。

聖座新聞室主任同時稱,教宗這次訪問具有重要意義。教宗方濟各訪問波黑的標誌上寫着「願你們平安」,指出在這樣一個複雜的國家修和議題的重要性。波黑由穆斯林族、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地亞族三個民族組成,主席一職由波黑三族輪流擔任。波黑人口有380萬,穆斯林佔40%, 東正教徒佔31%,天主教徒佔15%。

教宗的訊息是為波黑的未來修建和解。

隆巴爾迪神父說:「教宗在牧靈訪問活動中也要與不同宗教人士會晤,這將是一次特別重要、具有重大意義的會晤。」

與教宗同行的人中有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主席托朗樞機和宗座基督徒合一促進委員會主席科赫樞機,還有一名梵蒂岡平信徒職員隨行。

教宗訪問波黑行程如下: (羅馬時間6月6日)

早上7時30分

– 教宗專機離開羅馬

早上9時

– 抵達薩拉熱窩。在總統府接受歡迎儀式,並在那裡會晤政府當局。隨後,教宗將在體育場舉行彌撒。整個牧靈訪問中,教宗所有的講話都以意大利語發表。

午膳時間

-教宗將在聖座駐波黑大使館用午餐,並在那裡會晤波黑的6位主教。(今年3月教宗在梵蒂岡接見了他們。)

下午時份

-教宗在主教座堂會見司鐸、會士和修生,他們將把自己的見證帶給教宗。(隆巴爾迪神父認為這將是非常感人的見證。) 之後,教宗會在方濟各學生中心舉行大公和各宗教間的會晤

-最後一項活動是在「若望保祿二世教區中心」會見青年。

晚上8時

-教宗啟程返回羅馬。因為機程很短,所以預計會在飛機上舉行簡短的記者招待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 秉持世俗精神或嚴格主義的基督徒使人遠離耶穌

blog_1432837986

5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指出: 有些基督徒讓群眾遠離耶穌,因為他們只關心自己與天主的關係,或因為他們是生意人、世俗之流或是秉持嚴格主義的人;而有些基督徒卻真的傾聽那些需要上主的人的呼聲。

當天彌撒的福音記載,瞎眼的巴爾提買向耶穌喊叫,請求耶穌治癒他,門徒們卻斥責巴爾提買,叫他不要作聲。教宗方濟各評論這段福音章節,列舉三個種類的基督徒:第一種是只關心自己與天主關係的基督徒,第二種是聽到求救的呼聲卻叫求救者不作聲的基督徒,第三種是幫助別人接近耶穌的基督徒。

第一種基督徒只關心自己與天主的關係,那是「封閉、自私」的關係,聽不見別人的呼聲。

教宗解釋說:「這種人今天也聽不見許多需要耶穌的人的呼聲。這是一群冷漠的人:他們聽不見,以為生活僅限於他們的小團體;他們得意揚揚,充耳不聞許多需要救恩、耶穌的援助和教會的人的呼聲。這種人是自私的人,為自己而活。他們無法聽見耶穌的聲音。」

第二種基督徒聽到別人求救的呼聲,卻叫求救者不要作聲,如同門徒們阻止兒童接近耶穌,以免打擾師傅。

教宗表示:「這種人認為師傅是他們的,只屬於他們,而不屬於眾人。這種人讓那些呼喊、需要信仰和救恩的人遠離耶穌。這些人當中有接近耶穌的攤販,他們在聖殿內看似『虔誠』,但耶穌趕走他們,因為他們在天主的家做生意。他們不願意聽見求救的呼聲,而寧可做他們的生意,利用天主的子民,利用教會來做自己的生意。這些生意人讓群眾遠離耶穌。這群人中間有些基督徒不作見證。」

教宗繼續說:「他們是名義上的基督徒、坐在客廳裡的基督徒、參加宴會的基督徒,但他們內心生活不符合基督信仰,而是世俗精神。一個人如果自稱是基督徒卻按照世俗精神生活,他就遠離了那些向耶穌求救的人。此外,也有些秉持嚴格主義的人,耶穌斥責他們把許多重擔放在人民的肩上。」瑪竇福音整個第23章都在描述耶穌對他們的斥責,稱他們是「假善人」,痛斥他們「剝削百姓」。他們不回應求救的呼聲,反而令百姓遠離救恩。

第三種基督徒「幫助別人接近耶穌」。

教宗指出,「這種基督徒的信仰和生活一致,他們幫助人接近耶穌,幫助那些呼求救恩、恩寵和為自己的靈魂呼求健康的人」。

最後,教宗勉勵道:「作良心省察將對我們有所助益,能理解我們究竟是讓人遠離耶穌,還是幫助人接近耶穌的基督徒,因為我們聽到了許多人為自己呼求救恩的呼聲。」

來源: 梵蒂岡電台

2015/05/27 教會透視: 中國教會隆重慶祝聖神降臨節

blog_1432761487

最新內容:
1.羅梅洛總主教在薩爾瓦多被冊封為真福
2.敘利亞馬爾埃里安隱修院院牧穆拉德神父被綁架
3. 中國教會隆重慶祝聖神降臨節
更多 … …

教宗公開接見:訂婚是學習相愛及磨練的時期

blog_1432753083

5月2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參加了這項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結婚的先決條件:訂婚。教宗強調,婚姻是男女之間愛的盟約,而不是逢場作戲;訂婚與信賴及自由有關,而「用完即棄」的文化則損害婚姻作為終生盟約的基礎。

教宗指出,訂婚是一段「行走」的時期。在這段時間裡,男人和女人必須學會相愛。

「男女之間愛的盟約,共同生活的盟約不是逢場作戲,因此不能在短期内締結。沒有特快婚姻:需要在愛上下功夫,需要行走。男女之間愛的盟約需要經過學習和磨練。請允許我說,這是匠人的盟約。把兩個生命合為一個幾乎是件奇跡,是依靠信德的自由及内心的奇跡。」

教宗表示:「我們可能要在這方面更加盡心盡力,因為我們的『愛情座標』有些混亂。有人希望能馬上得到一切,然後在遇到第一個困難(或第一個機會)時,便在一切事上屈服。若習慣地把愛的行為當作一種身心舒適的『補充品』,那麽奉獻自己的信賴和忠貞就不會有希望。愛不是這樣的!」

接著,教宗提到天主談及與祂子民訂立的盟約,有時天主也借助訂婚的圖像,一如《歐瑟亞先知書》第2章21至22節所記載的那樣 :「我要永遠聘娶妳,以公義、公平、慈愛、憐憫聘娶妳;以忠實聘娶妳,使妳知道我是上主。」

說到這裡,教宗邀請在場的人,特別是青年閲讀《約婚夫婦》”The Betrothed” 這部出自意大利文學作家亞力山德羅·曼佐尼(Alessandro Manzoni)關於訂婚的傑作。

「青年人必須認識這部作品,必須閲讀它。這部傑作敍述一對經歷很大痛苦的未婚夫婦的故事。他們走過一段困難重重的道路,因堅持到底而終成眷屬。你們不要把這部關於訂婚的傑作,這部專為你們寫的意大利文學作品棄置一旁。你們要前行,閲讀這部著作,你們就會看到未婚夫婦的美好、痛苦及忠貞。」

教宗表示:「教會持守在未婚夫婦與已婚夫妻之間的區別,強調肉體的強烈標記持有靈魂的鑰匙,因此我們不可輕率地對待肉體的結合,否則就會造成精神上長久的創傷。今日文化和社會變得不在乎這一區分的細微和嚴肅性。另一方面,文化與社會卻沒有慷慨大方地對待那些誠心願意建立家庭及生育子女的青年!反之,還經常設置精神上和實施上的重重障礙。

教宗談到婚前的準備課程,他承認許多未婚夫婦把這課程當作一個負擔,不情願接受。然而,許多人在有了這段經歷後會感到高興和感激,因為藉著這機會他們有幸認真地反省自己的經驗。

「是的,許多未婚夫婦在一起已有很長時間,甚至也很親密,有時住在一起,但他們並不真的彼此了解。這好像很奇怪,但經驗顯示的正是如此。因此,訂婚必須得到重新評估,把它作為彼此認識和共同分享一項計劃的時期。婚前準備的旅程必須建立在這個前景上,也可藉著基督徒夫妻樸實卻熱切的見證。」

最後,教宗勉勵未婚夫婦們一起重新發現聖經、祈禱及聖事,衷心邀請未來的夫妻們善度這段婚前準備時期。

「訂婚的時期是否真的能成為一段開始的時期呢?開始什麽呢?開始意想不到的時期!在這意想不到的神恩時期,上主藉著教會以這些恩賜來豐富願意生活在祂祝福中的新家庭的前途。」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