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南美使徒之旅》- 巴拉圭篇

blog_1437599420

今集我們會去到教宗方濟各在南美洲三國之行的第三站,也是最後一站 – 巴拉圭。巴拉圭原為印地安人瓜拉尼族定居之地,1525年由葡萄牙人發現,1537年西班牙殖民團體首建亞松森市。5年後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也前往該地傳教並教授當地人農牧及手工藝。18世紀,巴拉圭地區成為南美洲最大的人口集中地區。巴拉圭是教宗訪問三國中人口最小的國家,有670萬人口,天主教徒佔630萬。國內有1個總教區、11個教區和2個宗座代牧區。

教宗與青年聚會: 求耶穌恩賜一顆自由之心

blog_1436815549

7月12日傍晚,教宗方濟各在亞松森灣的濱河公園與巴拉圭青年歡聚一堂,以這項活動結束了他在拉丁美洲的牧靈訪問。教宗教導青年要擁有一顆不被現世的欺騙所奴役的自由之心,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有能力擁抱和寬恕他人。

面對無數青年人的興高采烈,教宗把預先準備好的講稿放在一邊,完全即興講話。教宗與青年的會晤以歌聲和舞蹈開場,之後有兩位青年作了見證:名叫利茲(Liz)的女孩講述了她多年來照顧病重祖母和母親的事跡。另一名男孩曼努埃爾(Manuel)見證了他所經歷的窮困與被遺棄的悲劇。

教宗強調,自由是天主的恩典,但要懂得接納自由,擁有一顆自由的心,不被剝削、缺乏生計、吸毒成癮和悲傷所制約。

教宗勉勵青年這樣祈禱:「主耶穌,請賜我一顆自由之心,不被現世的種種欺騙所奴役,不被安逸與虛幻所奴役,不被所謂的『美好生活』所奴役,不被罪惡所奴役,不被隨心所欲的虛假自由所奴役。」

教宗談到與病重祖母和母親生活在一起的女孩里茲的事跡。這位年輕人說自己剛開始並沒有做好準備,但之後在朋友們的幫助下她找到了繼續前行的力量。

教宗表示:「利茲的經歷告訴我們,不必像般雀比拉多那樣推卸責任。利茲或許可以將母親和祖母送到收容所,自己過年輕人的日子,但她卻懷著愛履行了天主十誡的第四誡:孝敬父母。這是至高無上的關懷、至高無上的愛。」

教宗也談到曼努埃爾的故事。這名男孩講述了他所經歷的悲慘童年,暴力與剝削把他推上了吸毒的懸崖。後來,他與耶穌的相遇拯救了他。

教宗表示:「絕望迫使許多青年走向犯罪,因此我們應該對這些青年說,我們是他們的近人,願意以愛幫助他們。」

最後,聖父邀請青年與他一同祈禱說:「耶穌,我為那些不知道祢是他們的力量,而害怕生活,害怕幸福,害怕夢想的男女青年祈禱。耶穌,求祢教導我們擁有夢想,夢想偉大的事、美好的事,也包括那些看似平常的事,它們能拓寬心靈。主耶穌,求祢賜予我們力量,賜予我們一顆自由的心,賜予我們望德,賜予我們愛,並教導我們做服務的人。」

教宗在書面講稿中表示:「友誼是一個人、一個青年可以擁有和提供的最珍貴的禮物之一。基督徒最大的秘密之一就是在友誼中紮根,做耶穌的朋友。」

教宗還說:「魔鬼許下很多諾言卻絲毫不兌現,是個吹牛大王;耶穌則為我們展示另一條道路:為我們指出生命與真理的道路。」

教宗繼續說:「幸福,真正的幸福,充滿心靈的幸福,不在於我們身上和腳上所穿的名貴衣服及鞋子,不在於某個名牌。真正的幸福在於自己的同情心,在於學習與哭泣的人同泣,與悲傷的人同在,伸手幫忙或給予擁抱。」

最後,教宗寫道:「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人、有能力擁抱和寬恕的人是有福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三鐘經: 因著聖母的援助 , 願教會成為眾人的家

blog_1436815103

7月12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巴拉圭亞松森主持彌撒後,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教宗勉勵眾人以信任的目光轉向聖母瑪利亞,以愛的眼光不斷地向聖母祈求。因著她的援助,願教會成為所有人的家,一個知道接納眾人的家。

教會是母親,如同聖母瑪利亞那樣。聖母是我們的模範。

教宗說:「我們願意如同聖母瑪利亞那樣成為基督徒,渴望在巴拉圭這塊土地上活出信德,以信心在我們的弟兄中接納天主的生命,同時肯定上主將賜給我們雨水,我們的大地將結出果實。」

「聖母瑪利亞,天主之母,我們的母親。她是耶穌給予祂的子民的禮物,耶穌在十字架上和受苦的時刻把她交給了我們。從那時起,聖母始終與她的子女同在,特別是與那些最弱小和最有需要的人同在。你們要懷著信心走向你們的母親,向她敞開心門,把你們的快樂、悲傷、希望和困苦交託於她。願聖母瑪利亞安慰你們,以她的愛的溫柔點燃你們的希望。」

最後,教宗說:「親愛的弟兄們,我也請你們為我祈禱。我知道,巴拉圭人們是多麼地愛教宗。我也把你們放在我的心中,我為你們和你們的國家祈禱。」

誦念三鐘經前,教宗方濟各與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總主教安東諾普洛斯(Tarasios Antonopoulos)擁抱的一幕令人感動。安東諾普洛斯帶來了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的問候,也希望盡早能在阿根廷與教宗見面。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在亞松森主持彌撒: 基督徒應是一個好客的人

blog_1436812564

7月12日主日,教宗方濟各在亞松森主持感恩彌撒,1百萬信友參加。舉行彌撒的祭壇上全都用麥穗、玉米穗、可可和其它果實裝飾,彌撒結束後,這些果實將送給有需要的人。祭壇頂端是一個巨大十字架,兩旁是用玉米粉、南瓜子和葵花子鑲嵌的亞西西聖方濟各和聖依納爵·羅耀拉的畫像,這是對這兩個首次將福音傳入巴拉圭的修會表達敬意。

當天的《馬爾谷福音》記述了耶穌派遣門徒們出外傳教時給他們定下的明確規則:「除了一根棍杖外,什麼也不要帶:不要帶食物,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在腰帶裡帶銅錢。你們無論在那裡,進了一家,就住在那裡。」(谷6:8-10)教宗強調:「這段福音給我們出示了基督徒的身份證。然而,在基督徒的靈性生活上還有一個關鍵詞,那就是好客。你們無論在那裡,進了一家,就住在那裡,因此,這也可以理解為“基督徒是學會好客及款待的人;基督徒應是一個好客的人。」

「耶穌派遣門徒們,不是要他們做有權勢者、業主、頭目、法律和準則的制定人。相反地,祂向他們表明,基督徒的旅程是改變人心,改變自己和別人的心,學習遵行另一法律,另一規則,度另一種生活。這旅程就是放下個人主義、封閉、爭執、分裂、優越感的邏輯,拿起生命、無償給予和愛的邏輯;從支配、欺壓、操縱的思維轉變為接納、款待、關心別人的思維。」

教宗說:「我們經常從制定計劃或大綱的角度來考慮傳教工作,用策略、手段和計謀來推動福傳。相反地,在福音的邏輯中,令人信服的不是雄辯、策略、手段,而僅是學習好客。教會是敞開心胸懂得接納、款待特別需要照顧以及處境最困難的人。教會是好客之家。多少傷痛,多大的絕望在人感覺被接納的住所都能得到醫治。款待飢餓者、異鄉人、赤身露軆的人、患病的人、服刑人、癩病人、癱瘓者;款待那與我們的想法不同的人、那沒有信仰或有時因我們的過錯而失去信仰的人;款待受迫害者、失業者;款待不同文化的人,這塊土地的文化是這麽富饒;款待罪人,因為我們眾人都是罪人。

教宗指出:「造成許多損害,不知不覺地摧毀許多生命的根源是孤獨。孤獨使我們與別人、與天主及與團體隔離,使我們自我封閉。因此,教會這位母親的主要工作不是經營事業、制定計劃,而是學習與別人建立友愛關係。相親相愛是體現天主是父親的最佳見證,因為『世人由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若13:35)。」

教宗說:「耶穌為我們開啟一個新思維,一個充滿生命、美善和真理的視野。為許多遭排斥、分裂、封閉、隔離、孤獨的境遇,祂是最終的答案。有一件事可以肯定:我們不能強迫任何人接納、款待我們,這是我們貧窮及自由的一部分。但同樣能肯定的是,任何人都不能強迫我們不去接納、款待我們人民的生命;任何人都不能要求我們不去接納、擁抱我們弟兄的生命,尤其是那些失去希望和生活樂趣的兄弟姐妹的生命。」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探訪巴拉圭貧窮郊區: 信德不團結互助 , 就會了無生氣

blog_1436760113

7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巴拉圭的首項活動是探訪首都亞松森郊區北方濕地(Bañado Norte)。這個貧窮地區有10萬多名居民。國家和教會,尤其是耶穌會士,在那裡推展許多援助計劃。教宗向北方濕地的居民強調,信德使我們成為近人;信德若不使人團結互助,就會了無生氣。

北方濕地是亞松森數一數二貧窮的地區,是一片沼澤地,經常因巴拉圭河氾濫而淹水。教宗會見當地居民,聆聽他們的故事。有一戶人家獻給教宗一份巴拉圭傳統糕點。在這塊滿是灰土和淤泥的貧瘠土地,教宗提到貧窮造成的困難和聖家遭遇的困境。

教宗對他們說:「你們為克服惡劣的天氣和這幾週的水災所努力的一切,讓我想到白冷城的小聖家。奮鬥沒有奪走你們的笑容、喜樂和希望;自我奉獻沒有奪走你們的團結,反而促進了團結,並使之增長。」

教宗接著指出,耶穌誕生後,牧羊人前來朝拜耶穌聖嬰,立刻成了瑪利亞和若瑟的近人和家人。教宗說:「這事在耶穌顯現在我們生命裡時發生,這是信德激發的成果。信德使我們成為近人,成為別人生命裡的近人。信德激發我們的努力和團結。耶穌的誕生再次喚醒我們的生命。信德若不團結互助,就是了無生氣的信德。」

教宗表示願意效法那些朝拜耶穌聖嬰的牧羊人,他說:「我願意做個近人。我願意降福你們的信德、你們的雙手和團體。我來是為與你們一同獻上感恩,因為你們的信德激發了愛德。耶穌喚醒在我們內的信德能使我們夢想未來,並在當下為此奮鬥。」

教宗最後鼓勵北方濕地的居民要繼續做「福傳者和近人」,尤其「要做最年幼者和年長者的近人,支持年輕家庭和他們正在經歷的艱難時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方濟各: 我們的祈禱歡樂地敲響天主的奇事

blog_1436759694

7月11日,教宗方濟各的最後一項訪問活動是在巴拉圭首都亞松森主教座堂與該國聖職人員、會士和天主教運動成員一起誦念晚禱。他在晚禱中說:「祈禱是我們愛天主、愛他人和受造界的體現。」

教宗來到主教座堂前時受到無數人的熱烈歡迎。他在講話中首先提到一起祈禱的美好,指出教會的動力是不知疲倦地在回應天主中重建。他說:「怎能不渴望一個能體現和重複日常生活中和諧聲音和歌唱的教會呢?」

教宗說:「我們每個人在祈禱時都渴望更肖似耶穌。祈禱能顯露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不要疏忽祈禱,別讓它成為裝飾品。」教宗引用聖詠中的話說:「我們是從塵埃中舉揚窮苦者的天主的手。」

教宗方濟各在晚禱中提到在大大小小的日常挑戰中作出的努力,例如保護生命。他說:「祈禱是我們愛天主、愛他人和受造界的體現。」

教宗也談到在每個聖召和神恩上牧靈合作的美好,勉勵團結合一與傳教使命。

「我們每個人都有侷限,沒有人能完全肖似耶穌。每個聖召都體現耶穌的生命與作為的某個層面。蒙天主召叫的人不自誇,不去尋找肯定和短暫的讚賞,不以高高在上的態度對待他人。」

教宗引用《希伯來人書》強調:「基督的首要地位,敦促眾人服從、祈禱。」

最後,教宗提到多次整修過的鐘樓說:「主教座堂的鐘聲多次伴隨我們的禮儀祈禱:我們每次祈禱,天主都更新我們,堅如鐘樓,歡樂地敲響天主的奇事。讓我們分享童貞瑪利亞的謝主曲,願上主藉著我們的奉獻生活,在巴拉圭成就大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接見巴拉圭民間團體: 今天也能實現一個更有人性的社會

blog_1436759288

7月11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亞松森體育館會見巴拉圭民間社會的代表。一個青年交響樂團用再循環樂器演奏的樂曲和一場亞西西聖方濟各的舞劇為這次活動揭開序幕。之後,幾位男女上台作見證,談到他們對建設一個更美好社會的希望、困難及奮鬥旅程。他們分別代表原住民、基督徒工業界和天主教勞工運動。

教宗很重視這些見證。他強調,在許多不公義面前若不逆來順受,一個更有人性的世界便可以實現。這將是一個更公正及更友愛的世界,不會為金錢和利潤而犧牲人。教宗說,一個逆來順受的人民是死氣沉沉的人民。天主始終眷顧所有那些有助於提升、改善祂子女生活的事物,幫助他們戰勝將越來越多的人丟棄的許多不公正行徑。

教宗表示,讓青年懂得真正的幸福是經過奮鬥,爭取一個更友愛公正的世界,這是多麽重要啊!幸福與享樂不是同義詞,因為幸福需要付出努力與奉獻,需要遠大的理想,不做麻木不仁的人。他邀請青年們把自己最好的拿出來:要為幸福全力以赴,不要尋求迴避奮鬥的安逸生活。教宗說,在這奮鬥中不要單槍匹馬,而要把年長者的經驗作為珍寶並藉著祈禱的力量,藉著耶穌找到慰藉,因為天主是人的尊嚴的保障。

接著,教宗為巴拉圭人指出一條建設包容社會的道路,即對話。他說,對話肯定不容易,需要相遇的文化。

相遇是要承認差異不僅是好事,也有必要。整體劃一將我們消除,將我們轉變為機器人。因此,相遇的起點不能是認為他人有錯。相反地,尋求公益要從我們的差異出發,總是給新的選擇保留機會。這就是說,要尋求新事物。同時,對話不是討價還價,因為唯有憑著強烈的身份認同才能對話。身份認同是不能討價還價的。

教宗進一步表示,選擇對話意即不顧慮會有衝突。相反地,我們受邀經由團結互助和彼此了解的共融生活而求同存異,化解衝突。在設法了解他人的理由,設法聽取他的經驗,他的渴望的同時,我們就會看到,他的大部分見解其實都是我們共同的渴望。相遇的基礎就是:明認我們眾人都是兄弟姐妹,都是同一天父的子女,每個人以各自的文化、語言和傳統都能為團體作出很大貢獻。

真正的文化不是固步自封,若文化自我封閉就會消逝。一種文化必須與其它文化相遇,創造新生活。若沒有這必要的前提,沒有這友愛的基礎,就很難對話。倘若有人認為,人、文化、處境存在第二、第三或第四等級的分別,事情肯定做不好,因為缺乏了最起碼的對他人尊嚴的承認。

教宗呼籲巴拉圭民間社會“為建設一個更加包容的社會要聆聽窮人的呼喚”,因為提升窮人的基本幅度就在於我們怎樣看待他們。

教宗表示,意識形態的目光派不上用場,它會利用窮人為其它政治或個人利益服務。意識形態在關於友愛、正義、和平、尊嚴的崇高理想上大作華而不實的文章,只用空話、假話、不實際的話來面對這些問題。“意識形態不會有好結局,派不上用場。它們與人民的關係是不完整的,或是病態及惡劣的。因此,意識形態總是以獨裁為它們的結局。它們為人民著想,卻不讓人民思索;一切為了人民,卻不與人民同行。

需要真心掛慮窮人並虛心向他們學習。窮人在人性、善良、吃苦和團結互助方面大有值得我們學習之處。我們基督徒還有另一個愛及服事窮人的理由,那就是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基督的面容和身體。

教宗說,古老對金牛的崇拜今天又在崇拜金錢和沒有人性面目的經濟上找到一個新版本。因此,教宗勉勵巴拉圭人民以“人性的面目”來發展經濟,讓眾人都有工作、房屋、麵包及尊嚴。請你們不要屈服於為賺取金錢和利潤而犧牲人性命的經濟模式。在經濟、企業、政治領域,人及其生活的環境始終是頭等大事。

教宗指出一種值得效法的生活模式,即耶穌會士們在17和18世紀時在這塊土地上為原住民建的“聚居村”,使他們能夠在那裡平安生活,並且自成一體。這些聚居村以福音為核心。那裡沒有人挨餓、失業,也沒有文盲和欺壓。教宗說,這個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今天也能實現一個更有人性的社會。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在卡庫佩聖母朝聖地主持彌撒: 聖母是永遠陪伴子女的母親

blog_1436758333

7月11日,教宗方濟各在巴拉圭卡庫佩童貞聖母朝聖地的彌撒中表示,巴拉圭婦女如同聖母瑪利亞一樣,經歷了艱難的時刻,但她們勇敢地把被戰爭摧毀的國家重建起來。

「聖母瑪利亞是一位學會了聆聽和在重重困境中生活的母親」。聖母瑪利亞的一生極為坎坷:耶穌誕生馬棚,舉家逃往埃及,聖子死在十字架上。縱觀她的一生,我們懂得了她的生命見證了天主不叫人失望,天主不遺棄祂的子民,即使在某些時刻或情況下天主似乎不存在。」

「卡庫佩童貞聖母慷慨守護著一個民族的記憶,當她的子女身處重重困境時陪伴著他們。她曾經且今天仍在我們的醫院中,我們的學校內,我們的家裡。她曾經且今天仍在我們工作和行走時與我們同在。她曾經且今天仍在每個家庭的飯桌旁。她曾經且今天仍在塑造祖國,使我們成為一個國家。她的臨在總是默默無聞、不引人注意。注視著聖母像、卡片或聖牌,在玫瑰念珠的標誌下,我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聖母總在我們左右。」

教宗繼續說:「巴拉圭的婦女和母親與聖母瑪利亞一樣,也經歷了許多艱困處境,但她們仍然相信,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

教宗對巴拉圭婦女說:「你們懷著巨大的勇氣和忘我精神,把一個被戰爭摧毀、夷平和淹沒的國家重建起來。你們擁有那些與聖母一同重建生命、信德和民族尊嚴的女性們的記憶與遺傳基因。當一切似乎將崩潰”時,巴拉圭婦女在信德中找到了力量,沒有讓她們的家園陷入混亂。願天主降福這種堅韌,願天主降福和激勵你們的信德,願天主祝福巴拉圭婦女,拉丁美洲的自豪。」

「天使宣報和聖母瑪利亞聽到的萬福,上主與妳同在這句話,是對巴拉圭人民的呼籲,要他們不丟失記憶、根源,以及他們從殊死抗爭的信徒那裡得到的許多見證。」教宗說:「你們所擁有的是成了生命的信德,這生命成了望德,而這望德促使你們行愛德。是的,如同耶穌那樣,願你們的愛德卓越。願你們成為這信德、這生命和這望德的持有者。巴拉圭人們,願你們繼續做今天和明天的締造者。」

彌撒結束時,教宗如同聖若望保祿二世1988年5月18日在卡庫佩聖母朝聖地所做的那樣,再次將巴拉圭託付於聖母瑪利亞手中。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方濟各探訪病童: 你們是真正的鬥士

blog_1436673359

7月11日早上,教宗方濟各探訪了巴拉圭首都亞松森的兒科醫院,強調應當效法兒童的信賴、喜樂和溫柔。教宗當天拜訪這所醫院的三個科別後,會見了醫院代表團。

教宗一抵達這所兒科醫院,立刻私下探望病童們,攝影機一律迴避。隨後,教宗來到醫院門口,問候聚集在醫院外的上千名群眾。教宗稱這些病童是「真正的鬥士」,他對他們說:「我們必須效法你們,效法你們的信賴、喜樂、溫柔、戰鬥力和力量,效法你們非凡的忍耐力。」這力量甚至能幫助成年人向前邁進。

教宗接著向在場的眾多病童父母致敬說:「我知道,待在這裡很不容易。這裡有巨大沉痛、猶豫不決的時刻,有重壓心頭悲痛欲絕的時刻,也有無比喜悅的時刻。這兩種情緒並存在我們心中,但最佳良藥是你們的溫柔和臨在。」

亞松森兒科醫院專治重大疾病,院內設有一百多張病床。教宗感謝全體醫護人員,指出他們不僅治療疾病,也「陪伴」許多人的傷痛,耶穌的同在則對他們的工作大有助益。此外,教宗強調,「兒童是耶穌鍾愛的對象。這並不代表耶穌不愛成年人,而是代表耶穌與兒童相處時感到快樂」。耶穌甚至以兒童為例,告誡門徒說:「你們若不變成如同小孩子一樣,決不能進天國。」

最後,教宗提醒:「哪裡有兒童,就有母親;哪裡有耶穌,就有聖母。讓我們祈求卡庫佩童貞聖母(Vergin de Caacupé)以她的披風庇護你們,為你們和你們的家庭轉禱。請你們不要忘記為我祈禱。我確信你們的祈禱必定上達天庭。」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給拉美三國的視頻訊息: 我將帶去天主的溫柔與慈愛

blog_1435583112

教宗方濟各即將於7月5日開始訪問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和巴拉圭。他在啟程前於6月27日向這三個拉丁美洲國家的人民發表視頻訊息說:「我願做這福音喜樂的見證人,帶去天主的溫柔與慈愛。」

教宗熱切希望在這次牧靈訪問中分擔人民的憂慮,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情感與關懷。他在視頻訊息中提前問候信友們,表達他的關懷、好感與善意,並一如既往,將這次訪問獻給最弱勢的群體。

教宗說:「我願做這福音喜樂的見證人,帶去我們的父親,天主的溫柔與慈愛,尤其帶給最有需要的天主子女、年長者、病人、受刑人、窮人,和當前丟棄文化的受害者。」

是仁慈天父的愛讓我們能在每個弟兄姊妹和近人身上看到祂聖子耶穌的面容,這愛陪伴教宗的訪問,而且教宗要把這份愛帶給他將遇到的每個人、每張面容和每個眼神。為此,必須接近人群,成為如同福音中慈善的撒瑪黎雅人那樣的近人。這是應當在每個人身上燃燒的愛德之火。

教宗說:「在我們相聚的幾天前,我為你們感謝天主,要求你們在信德中堅忍不拔,擁有愛與愛德之火,在永不令人失望的望德中屹立不搖。我請你們與我一同祈禱,祈求福音的宣講能抵達最偏遠的地方,天國的價值觀能真正成為地上的酵母,在我們的時代也當如此。」

來源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