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教會打擊聖職人員性侵犯兒童問題上的歷史

「在教會內保護兒童」會議即將召開之際,《梵蒂岡新聞網》回顧了歷任教宗、梵蒂岡和地方教會在打擊聖職人員性侵犯兒童問題上的歷程。

「在教會內保護兒童」會議是一個首次在全球層級邀請世界各地所有主教團主席和修會負責人以福音的目光應對這個問題的會議,具備前所未聞的「同道偕行」特質,標誌了在當前的歷史背景下,對教宗方濟各而言,打擊聖職人員施加侵犯的禍患乃是首要之務。聆聽受害者,增進大眾意識,提升相關認識,發展新的法規和程序,分享良好作法,這些是本次會議的部分目標。

漫長歷程的里程碑

然而,本次會議並非聖座或各地主教團在這方面邁出的第一步,卻是天主教會歷程中歷史性的里程碑。加拿大、美國、愛爾蘭、澳洲等國已在這領域努力了30多年,歐洲則推展了10年左右;本次會議結束後,這歷程還將持續推進。18年前,梵蒂岡修訂了有關聖職人員侵犯未成年人的教會法規。與此同時,這20年來,歷任教宗在這痛苦的議題上作出了數不盡的舉措、講話和文件。法規和規範的公布往往無法立即改變思維,從而打擊侵犯問題。然而,在本次會議即將展開之際,當然不能稱之為教會保護兒童的「元年」。

最初的舉措:加拿大、美國、愛爾蘭和澳洲

在世界各地的教會內,加拿大主教團於1987年最先頒布了有關兒童性暴力的指示。1989年,聖職人員對兒童施加性暴力的消息造成輿論一片譁然,隨後加拿大教會成立了專門委員會,並於1992年公布了《從痛苦到希望》文件 (From Pain to Hope),對天主教徒、主教,以及司鐸培育負責人提出了50點「建議」。

在美國,主教團大會1992年6月首次正式應對司鐸對兒童施加性暴力的問題,制定「五大原則」,其中包括「倘若一項指控的證據充足」,就要立即解除「犯罪嫌疑人的牧職」,移交「相關的司法和醫療單位」。儘管如此,在接下來幾年內,這現象仍持續蔓延,而且處理不當,在《波士頓環球報》的歷史性調查中招致譴責,這促使若望保祿二世召集美國樞機們2002年4月前來羅馬開會。

在愛爾蘭,教會於1994年成立了天主教主教處理司鐸和會士性侵犯兒童問題諮詢小組,並於隔年12月公布首份《總結報告》。然而,在全球範圍內,澳洲首先公布相關規範,以處理教區內聖職人員的戀童案件。

1996年12月,澳洲所有教區通過了《走向治癒》文件 (Towards Healing),並於1997年3月實施。

新的教會法規:侵犯乃嚴重罪行

在21世紀初,聖座在處理侵犯案件上著手並落實了教會法規的深刻革新,針對懲處、程序和職權進行修訂;這尤其歸功於拉青格樞機,即後來當選教宗的本篤十六世。2001年,若望保祿二世的《保護聖事的神聖性》手諭將聖職人員性侵犯兒童的罪行列入所謂的「最嚴重的罪行」,其處理權保留給聖座教義部。2010年,本篤十六世要求聖座教義部針對「最嚴重的罪行」頒布了新的法規,加快程序,引進「訴訟外的法令」,將法律追訴期從10年延長為20年,並加入了「兒童色情罪」。同一年,柏林爆發了耶穌會嘉尼削公學案件;早於2002年就公布相關《準則》的德國主教團,在這案件的催促下修訂了《準則》,增加與當局的合作。

2009年,愛爾蘭在政府專門委員會的多年努力下,公布了《瑞安報告》和《墨菲報告》,前者涉及學校體系的侵犯案,後者是都柏林總教區成員30年來犯下的侵犯兒童案。這些報告引起廣大迴響,顯示出教會在處理侵犯案件上的不足,促使本篤十六世召集愛爾蘭主教們前來羅馬開會;然後,2010年3月公布了致愛爾蘭全體天主教徒「牧函」,敦促信友們採取真正符合福音精神的舉措,公正而有效地回應這種背信之舉,並於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派遣教宗特使視察該國。2008年起,本篤十六世在牧靈訪問美國、澳大利亞、英國、馬耳他和德國期間都會晤了侵犯受害者。後來,教宗方濟各也經常在聖瑪爾大之家私下這麼做。

要求各地主教團制定《準則》

這個歷程中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教義部隨後於2011年5月公布的一封通函,要求世界各地的主教團制定《準則》來處理侵犯案件,協助受害者,並提供相關指示,以便於協調同一個地區內各教區的措施。文件指出,處理聖職人員性侵犯兒童的罪行,首先是教區主教的責任。

額我略大學專題研討會

正是為了協助所有主教團和修會在制定《準則》上作好充分準備,聖座鼓勵籌備一場國際專題研討會,並於2012年2月在宗座額我略大學舉行,主題為「走向治癒和更新」,它與2019年2月的保護兒童會議一樣面向「全世界」;當時共有110名主教團代表和35名修會長上與會。在這場國際專題研討會期間,宣布了在額我略大學成立保護兒童中心,在措爾納神父的領導下,培養專業人才來預防侵犯。

新的宗座委員會

教宗方濟各牧職期間防治侵犯的首要重大一步,是2013年12月宣布成立新的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為《準則》制定樣板、為主教籌辦新法規的學習課程、舉行為侵犯受害者祈禱日活動,這些是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的若干成果。

此外,教宗方濟各也在有關侵犯的法規和程序方面,推動了教會法典的革新。針對教會當局的問責議題, 2016年6月頒布了《如同一位慈母》手諭,首次確定根據教會法的程序,將那些在處理性侵犯案件上有所「疏忽」的主教們撤除職務。

2014年11月,教宗在教義部之下成立了一個審查教會內「最嚴重罪行」申訴案的調查團隊,並委託給希克盧納總主教負責。其目的在於確保侵犯兒童案件也能儘快審查。

為了促進教會在保護兒童的努力,不僅要展望教會內部,更要加強教會與整個社會的合作。為此,教宗方濟各於2017年10月支持並推動了「在數字世界的兒童尊嚴」國際研討會於宗座額我略大學舉行。

打擊侵犯等同於打擊教權主義

在牧靈訪問智利期間,教宗方濟各2018年1月必須直接應對司鐸卡拉迪馬事件在地方教會製造分裂的醜聞;此前,聖座於2011年確認了這名司鐸的侵犯案件有罪。在2月份委託希克盧納總主教進行調查後,教宗4月致函智利主教們,承認「由於缺乏真實的訊息,在評估和理解情況方面犯下嚴重的錯誤」。之後,教宗召集智利主教團全體成員5月前來羅馬開會;所有主教在會議結束時向教宗提出辭呈,只有其中少數辭呈獲准。

在這個背景下,教宗近來針對這個議題頒布了幾份牧靈文件。2018年5月,教宗致函「在智利的旅途中的天主子民」,感謝侵犯受害者的勇氣,並要求全體天主子民一同打擊教權主義這個侵犯的禍根。再者,在2018年8月的《致天主子民書》中,教宗指出性侵犯、濫權和踐踏良心之間的關聯,表明向侵犯說不,等同於向教權主義說不。在同一個月,教宗前往愛爾蘭出席世界家庭大會,說道:「教會當局沒有妥善處理這些令人厭惡罪行的失責行為,當然引發了義怒,成了天主教團體痛苦和恥辱的原因。」

最後,在最新的一份牧靈文件,也就是在2019年1月「致美國主教信函」裡,教宗強調,侵犯導致信譽受損,這不僅需要改善行政組織,還需要「改變我們的心態、我們祈禱的方式、管理權力和財務的方法,以及履行職權的作風」。

《在教會内保護兒童會議》

更多相關資訊

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發表公告

教宗方濟各在2018年8月20日針對侵犯的創傷向天主子民發表了一封信函。8月21日,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發表了一份公告。

在一份公告中指出:「教宗這封信函令該委員會深受鼓舞。委員會感謝教宗以強烈的措詞承認了有些人在教會部分成員的性侵犯、濫權瀆職、踐踏良知下忍受的痛苦和磨難。許多男女的哀號比所有設法令其緘默的舉措更為強烈,我們對他們的堅忍和先知性的勇氣始終有所虧欠。」

公告表明:「教宗要求教會領袖『對這種罪行零容忍,採取不同的方式讓所有犯這罪行或予以掩蓋的人都負起應有的責任』,這令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覺得受到支持。」

委員會再三強調:「在此刻和未來,零容忍及追究責任都是保護弱小者免於侵犯的先決條件;教宗致天主子民的信函則加強了委員會所傳達的這個訊息。」

此外,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的公告還附上了其成員、教會法教授維倫斯(Myriam Wijlens)女士的聲明,闡述教宗這封信函的三個幅度。

一、教宗明確表示性侵犯、濫權瀆職和踐踏良知互有關聯,這正是許多人不願意承認的一點。

二、教宗提及濫權瀆職的兩種層面:有些人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性侵犯未成年人和脆弱的成年人,另外有些人身居領導高位,卻濫用自己的職權來包庇這些侵犯行為。

三、請求寬恕和努力彌補的應對之道將總是有所不足,這也是因為如此作法僅僅是回顧過往。應對之道若是高瞻遠矚,便意味著尋求徹底的改變,營造一個以兒童安全為先的文化。若要維護教會的聲譽,就得表明兒童的安全是第一要務。光是聖職人員無法帶來這種徹底改變,因此,教宗方濟各寫道:「懷著謙卑的心,他們將必須請求並接受整個團體的協助。」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為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任命9名新成員

2018年2月17日,教宗方濟各為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任命了9名新成員。他們當中有5名女性、4名男性,分別來自埃塞俄比亞、印度、澳洲、湯加、荷蘭、意大利、英國、美國和巴西。該委員會旨在為教宗提出最恰當的措施來保護未成年人和脆弱成年人,竭盡所能確保教會內不再發生類似的罪行。

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是教宗方濟各2014年3月22日創立的咨詢機構,其成員由教宗親自任命,每屆任期三年,可以留任。委員會成員最多可達18人,目前有16人;除了9名新成員以外,另有7名留任者,後者分別來自菲律賓、哥倫比亞、德國、波蘭、贊比亞、南非和美國。此外,教宗也確認了奧馬利(Seán O’Malley)樞機為該委員會主席。

教宗選擇的這8男8女成員是在防治性侵犯方面不同學科的國際專家,他們將為該委員會提供自身的智慧與經驗,針對教會的普世關懷作出省思。在新成員中,也有幾名遭受聖職人員性侵犯的倖存者。

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的未來目標和一大挑戰在於如何促使防治性侵犯的工作本地化,落實在地方教會的生活與行動中。在過去4年內,該委員會與全世界將近200個教區和修會團體合作,提升大眾的意識,教導人們必須在自己的家庭、堂區、學校、醫院等單位防治性侵犯。

教宗方濟各創立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

2014年3月22日,教宗方濟各創立了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實現了去年12月5日的宣布。教宗召選了4位男性和4位女性組成該委員會。這8位成員分別是法國籍博士博內(Catherine Bonnet)女士、愛爾蘭籍柯林斯(Marie Collins)女士、美國波士頓總主教奧馬利(Seán Patrick O’Malley)樞機、意大利籍帕帕萊(Claudio Papale)教授、曾擔任波蘭總理和波蘭駐聖座大使的蘇霍茨卡(Hanna Suchocka)女士、阿根廷籍耶穌會士亞內斯(Humberto Miguel Yáñez)神父,以及德國籍耶穌會士措爾納(Hans Zollner )神父。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起草委員會章程,訂定其職權與功能。之後,還會有世界其他地區的成員獲選加入。聖座新聞室主任隆巴爾迪神父,向梵蒂岡電台介紹這委員會說:

答:教宗方濟各承襲他幾位前任的使命。他聽取了多位樞機、其他主教團成員和該領域專家的意見後,決定組織一個保護兒童的委員會。教宗方濟各明確指出,教會應把保護兒童列為數一數二的優先任務。為了推動這領域的創舉,教宗於3月22日召選極具資格的人組成這委員會,他們在這方面的努力廣為人知。這個先鋒團隊現在蒙召迅速工作、同心協力進行多項任務,包括制定委員會的最終架構、明定委員會的宗旨與責任,以及提出後續能為該委員會服務的人選,尤其是來自其他大洲和國家的人選。教會無疑必須在這一領域發展關鍵角色,展望未來、不忘過去,所以這個委員會將多管齊下,推動保護兒童的任務。這委員會將採取的措施有:用教育來防止剝削兒童、用刑法程序來製裁侵犯兒童者、民法和教會法的責任義務,以及持續發展整個社會已辨認出且發展的「最佳方法」。如此一來,在天主的助佑下,這委員會將對聖父確保青年安全的神聖責任作出貢獻。

問:您是否能為我們介紹保護兒童委員會的成員?

答:這8人先鋒團隊的組成非常有意思,因為他們來自不同國家:大部分成員住在羅馬或歐洲,這有利於團隊的起步工作。但自然地,這委員會之後也該有來自其他大洲的成員。從這團隊的組成可以注意到,半數是男性、半數是女性。他們的專業不盡相同,有教育、心理學、社會科學、法律和道德等專才。奧馬利樞機在這領域的工作也赫赫有名;正是他首先宣布教宗有意創立這委員會。委員會的另一名成員,愛爾蘭籍的柯林斯女士曾在青年時期親身遭受暴力;兩年前她在額我略大學會議上做的保護兒童和性侵的報告格外重要,令我們敬佩和讚賞。因此,這幾位成員早已省思過這方面的問題,他們知道並能夠非常有效率地推進這託付給他們的任務。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