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就聖職人員侵犯報告致函慕尼黑和弗賴辛總教區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直接且親自發聲,談論慕尼黑和弗賴辛總教區關於侵犯的報告。本篤十六世曾擔任過該教區總主教不到五年的時間。他為此提筆寫了一封懺悔意味濃厚的信函,蘊含他個人的懺悔己罪,並為他任職期間「在各地方發生的侵犯和錯誤」表達痛苦之情。

圖片:Vatican Media

閱讀英語信函全文

信函的第一部份

榮休教宗提到「報告問世」後,他經歷了「多日的良心省察和反思」。榮休教宗感謝許多對他表示關懷的人,以及他的合作者們。後者閱讀歸檔材料並準備那些回給委員會的答覆。誠如早在前幾天做的那樣,本篤十六世再次為錯誤道歉,表示這絕非有意而為之。這項錯誤涉及拉青格於1980年1月15日出席會議一事,該次會議決定了在慕尼黑教區接待一名必須接受治療的司鐸。本篤十六世也「特別感謝教宗方濟各親自對他表達的信任、支持和祈禱」。

信函的第二部分

榮休教宗指出,教會每天舉行的感恩祭以「懺悔己罪和祈求寬恕」為中心。「我們公開懇求永生的天主寬恕我們的罪、我們的罪、我們的重罪」。本篤十六世表明,「『重罪』一詞所指涉的每天各不相同。但這懺悔詞每天質問我是否今天也該說出『重罪』。而且它每天安慰我,無論今天我的罪有多重,只要我誠懇地讓上主來檢視我並真心改變自己,上主就寬恕我」。

榮休教宗由此回憶起他與遭受聖職人員侵犯的受害者們之間的誠摯交談。「我在所有會晤中,尤其是在許多牧靈訪問期間,與受司鐸性侵犯的受害者們會面時,我在眼神裡看見『重罪』的後果,我明白了一件事,即:我們要是忽視這『重罪』,或者不本著必要的決心和責任感來應對它,我們自己就會在這『重罪』中被拖著走,一如以前和現在太常發生的情況。」

榮休教宗表示:「如同在那些會晤中一樣,我再次只能對所有性侵犯受害者表達我的由衷羞愧、我的莫大痛苦,以及我的誠心請求寬恕。我曾在天主教會裡承擔多項重要職務,而我為在我任職期間在各地方發生的侵犯和錯誤感到的痛苦更為龐大。每個性侵犯案件都很恐怖,絕對不能再發生。我向所有性侵犯受害者致以深深的同情憐憫,並為每一個案件深感悲痛。」

接著,本篤十六世談到他越來越理解「基督在橄欖山上看到自己內心必須克服一切恐怖時,所體驗到的反感和恐懼」。「那時候門徒們睡著,這不幸地代表了今天也再次發生的情況,對此我也感受到質問。為此,我只能祈求上主,並懇請諸位天使、聖人和你們各位親愛的弟兄姐妹,為我祈求上主我們的天主。」

結尾

榮休教宗在信函的結尾處寫道:「我很快就會站在我人生最後的審判者面前。即使回顧我漫長的一生時,我會有惶恐與害怕的重大理由,但無論如何,我心神愉悅,因為我堅信上主不僅僅是個正義的判官,同時也是親自為我的不足受了苦的朋友和兄長,所以祂既是審判者,又是我的護慰者。眼見審判時辰快到,基督徒身份的恩寵為我顯得清晰明朗。基督徒的身份使我認識我生命的審判者,而且賜給我與祂的友情,並讓我懷著信賴之情跨越死亡幽暗的大門。」

本篤十六世的這封信函隨著短短三頁的附件一同發表。附件的執筆人是四名與他合作的法律專家,分別是:穆克(Stefan Mückl)、普里(Helmuth Pree)、寇塔(Stefan Korta)和布倫內克(Carsten Brennecke)。他們早先參與了回答委員會提問的82頁文件編撰工作。那些附在慕尼黑報告中的答覆引起了軒然大波,其中一個騰抄錯誤導致文句顯示出拉青格總主教並未出席那次決定接納有侵犯汙點的司鐸的會議。

在新的答覆中,專家重申,拉青格樞機在接納這名必須在慕尼黑接受治療的司鐸時,並不知道他是侵犯者的事實。在1980年元月份的那次會議上,沒有提及他必須接受治療的原因,更沒有決定讓他參加牧靈工作。眾多文件證明了拉青格所說的。

接著,這四名專家詳細解釋了為什麼會發生拉青格最初否認出席的錯誤:當時,只有穆克教授獲准閱讀電子版的文件,但他不得存檔、打印或複印文件。在接下來的撰寫階段,寇塔博士不經意地在謄抄時犯錯,認為拉青格沒有出席1980年元月15日的會議。因此,這抄寫的錯誤不能歸咎於本篤十六世,不可視之為故意提供假證詞或「說謊」。再者,早在2010年,媒體就已發表多篇文章,指出拉青格曾出席那次會議,而且有關出席的報導從未遭到否認。另外,榮休教宗在由西瓦德(Peter Seewald)執筆、2020年出版的傳記中,也表明他出席了那次會議。

專家們表示,在報告分析的每個案件裡,拉青格對司鐸曾經或疑似犯下的性侵都不知情。存檔的文件並未提供任何相反的證據,而且事實上,在發布報告的記者會上,撰寫報告的律師們在回答相關特定提問時,也表明他們推測拉青格可能知情,但沒有任何證據或文件可以佐證。

最後,這些專家也澄清,在他們為榮休教宗撰寫的答覆裡並未把司鐸裸露癖的行徑大事化小。「在記憶中,本篤十六世沒有把裸露癖的行徑大事化小,卻是公開譴責。那個拿來當成可能把裸露癖大事化小的證據的句子,是斷章取義。」在答覆中,本篤十六世肯定地表示,包括裸露癖在內的侵犯都是「恐怖」、「有罪」,以及「在道德上當受譴責的」。專家們只是在評估中提醒,根據當時通行的法律,裸露癖行徑不列入「教會法的罪行,因為相應的刑法沒有涵蓋那類型的行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死亡文化是性侵犯兒童問題的禍根,應予以剷除

圖片:vatican.va

正值關於「在新冠疫情期間及疫情後促進守護兒童使命」的會議在羅馬舉行之際,教宗方濟各於11月4日向與會者寄發信函。本次會議由教宗若望世團體、意大利公教進行會和意大利運動中心共同舉辦,並與博洛尼亞大學受害者學及安全中心合作。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團體主席拉蒙達(Giovanni Paolo Ramonda)代表教宗宣讀了信函。

教宗方濟各在信函中指出,與會者在會議上一起省思並收穫過去兩年聆聽、研究和訓練的果實。這項工作表達出天主子民積極參與了個人及團體皈依的旅程。「這個皈依的進程迫切要求所有在教會、社會和家庭裡承擔教育責任,以及在工作環境中接觸兒童的人,都要再次接受培育」。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剷除死亡的文化,它是各種性侵犯、良心侵犯和濫用權力的禍根。

「倘若侵犯是背叛信任的舉動,遭背叛的人等於被判死刑,而且發生這問題環境會產生巨大的撕裂,那麼預防必然是促進生活及未來一再更新、確實可靠的長久進程,未成年人必須能指望它。」

這就是成年人蒙召帶給未成年人的保障。教宗表達了信任和期許,尤其是對許多在不同團體計劃中接受了培育的青年。教宗期盼成年人參與其中,「在未成年人成長的各個世代和不同環境之間推動並守護更新的教育聯盟,在他們當中激發那充滿生命力又具有保護力的連結,在全球疫情錯綜複雜的時期更要如此」。

在信函的結尾,教宗方濟各敦促參與本次會議的平信徒善會的所有成員「在共同責任、對話和透明度上堅持這個培訓行動」。「願這守護未成年人的使命愈加成為教會教育工作的日常首要任務;願它能促進一種開放、可靠又可信的服務,堅決對抗各種形式的支配、扭曲的親密關係和沉默的同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法國公布有關當地教會性侵的報告,教宗深感痛心

圖片:獨立委員會呈交有關法國教會內性侵犯情況的報告 (Vatican Media)

教宗此刻掛心著法國教會和受害者,並對「可怕的現實」深感痛心。獨立委員會於10月5日上午在巴黎召開記者會,介紹兩年多來調查法國教會侵犯情況的結果。隨後,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Matteo Bruni)表示,教宗方濟各日前接見了從法國前來述職的主教,得知相關消息。

布魯尼說:「教宗首先念及受害者,為他們的創傷深感痛心,並為他們舉報的勇氣表示感謝。教宗也念及法國教會,祈願她認識到這個可怕現實,結合上主為這些最弱小兒女受的苦,從而走上救贖之路。」聖座新聞室主任表明,教宗為受害者祈禱,並在祈禱中將「在法國的天主子民」託付於上主,特別是受害者,「求主恩賜他們安慰與慰藉,並藉由正義達到治癒的奇跡」。

這份報告一如在記者會前所預告的那樣,廣泛又詳細。這是法國眾位主教和修道人員所委託的21人獨立委員會經過辛勤和密集工作得出的結果。在巴黎的記者會上,主席索韋(Jean-Marc Sauvé)首先發言,引用了一位受害女性的信件,藉以表達這兩年半期間所浮現的狀況,有時會「造成動盪、令人氣餒」,但也帶來希望,期盼能因這痛苦的經歷而擁有「新的開端」、「另一種關係」。委員會的一名成員強調,聆聽受害者的氣氛「富有人情味」,這是起草報告的核心層面。委員會成員同時也提到一名「七旬老翁的眼淚」和「一名婦女的憤怒」。總之,聆聽的工作先於專家的調查。

里昂教區普雷納(Preynat)神父的受害人、「自由之聲」協會創始人之一德沃(François Devaux)以受侵犯者的名義發言。他的講話流露出悲痛與憤怒,同時也感謝委員會的工作,並稱之為「為公眾利益所做的犧牲」。德沃說:「委員會的成員,你們從地獄回來了。」這位受害者要求教會進行深層改革,並表示他在痛苦的奮鬥中遇到沉默和「系統性的失能」,因此感到被出賣。

這份報告的基礎是許多證詞、研究和檔案中的數據。主席索韋解釋道,報告內容十分詳細,但不能說是毫無遺漏。如同記者會前幾天所預告的那樣,委員會推測在1950年至2020年期間,在法國涉入戀童罪行的司鐸和修道人員約有2900至3200人。但這個估算是片面的。一項全國調查顯示,今天在法國總共有21.6萬人遭受過天主教司鐸和修道人員的侵犯,誤差值在5萬左右。假若包括平信徒施加的侵犯,尤其是在學校環境中發生的事件,這一推估的數值會攀升到33萬人。

索韋解釋說,在整個法國社會裡,有550萬人在18歲以前遭到過性侵犯。家庭和朋友圈仍是主要環境,但天主教會內的犯案居高不下,即使在近期也不例外,而且八成的受害者是少年。索韋譴責道,天主教會的社團主義思想長期試圖掩蓋這些案件,特別是以賠償為條件讓受害者封口。因此,獨立委員會主席要求作出「有力行動」,包括承認過往的行為,以及在培育和聖召分辨方面採取預防措施。

這份報告列出了45項建議,諸如:強化內部監管機制;更好地定義主教的角色,以免主教在涉入案件的同時又要作出判決;以及讓平信徒更加參與教會的管理工作。索韋主席稱之為「真相、寬恕與和解的工作」,強調天主教會是社會的重要成員,必須努力「修復受損的盟友關係」。「我們的希望不能也不會被摧毀。教會能夠且必須竭盡所能修補受損之處,重建崩壞的一切」。

教會的反應則是痛苦和羞愧:多位主教和修道人員出席了記者會,此前正是他們委託獨立委員會進行調查的。法國主教團主席德穆蘭博福爾(Éric de Moulins-Beaufort)總主教承認教會內暴力的規模「相當驚人」。受害者的聲音令他們「慌亂不安、深感重創」,而他們也讚許德沃的坦率和「實話」。法國主教團主席保證,主教們將投入所需的時間來細讀這份報告,從中得出結論,尤其是在今年11月的全體大會上這麼做。

法國男女修會聯合會(CORREF)主席瑪格隆(Véronique Margron)修女對報告所呈現的情況表示「心痛不已」和「羞愧萬分」,稱之為「對人的内心、信仰和感情犯下的反人類罪行」。教會必須與其它機構攜手努力,而報告提出的45項建議是「在教會需要信任的標記」。

圖片:vatican.va

「這是羞愧的時刻。」

教宗方濟各10月6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談到有關法國教會內侵犯情況的報告時如此表示。這份報告於前一天、10月5日由教會內性侵犯獨立委員會(CIASE)發表,內容涉及1950年以來在法國境內遭聖職人員侵犯的數十萬起案件,以及多位教會領導人在處理這些案件時的疏失、沉默和包庇。

教宗在公開接見活動中問候講法語的朝聖者和訪客時,說道:「我渴望向受害者表達我為他們所受的創傷而感到的悲傷和痛苦,以及我的羞愧、我們的羞愧。我羞愧,是因為教會太久以來沒能關心受害者,我保證會為他們祈禱。」

教宗鼓勵法國主教們和修會長上「繼續竭盡所能避免類似的悲劇重演」,並且向法國眾位司鐸表達「關懷和慈父般的支持」,因為他們正在經歷這個「艱難卻有益」的考驗。同時教宗也籲請法國所有天主教徒「承擔起責任,以確保教會是每個人安全的家」。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廷教義部公布有關處理性侵案程序的指導手冊

CNS photo/Paul Haring

按此閱覽英語文件全文

教廷教義部7月16日公布了一份指導手冊,精確又及時地回應在性侵案件處理程序方面的常見問題。這份指導手冊有30多頁,分為9大章;內容針對處理聖職人員侵犯兒童案的若干程序要點,回答主要問題。這文件既非規範,也不是新的法律條文,而是一項工具,旨在協助教區教長和法務人員採取具體的教會法律行動來應對「較重大的罪行」。「對整個教會而言,『較重大的罪行』是一道又深又痛的傷痕,需要妥善治療」。

先前,世界各地主教團主席於2019年2月在梵蒂岡開會時,要求提供相關指引,聖座這份指導手冊因此問世,並起名為「1.0版」,因為日後預計會按照當下法規和教義部的行事慣例,定期調整手冊內容。

本文件回答的若干問題包括:構成罪行的元素,如何推展事先調查,有哪些可採取的懲戒訴訟程序等等。這些問答再三援引現行法規《保護聖事的神聖性》手諭,以及《你們是世界的光》手諭。《保護聖事的神聖性》手諭由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於2001年首次頒布,本篤十六世教宗於2010年加以修訂;《你們是世界的光》手諭則由教宗方濟各於2019年頒布。

教義部的指導手冊特別提出了四大需求:

首要之務便是保護人。

教會當局應當「盡力讓假定的受害者及其家屬得到有尊嚴的善待和尊重」,必須通過「特別服務等方式」,予以「接納、聆聽和陪伴,並且視個案而定,在靈性、醫療和心理方面提供援助」。手冊強調,「被控告的人也可以得到同等對待」。

第二是教區教長務必謹慎又精確地核實有關假定侵犯案件的每個信息。

即使沒有正式的舉報,即使消息是在大眾傳媒,包括社交網絡上流傳,即使消息來源不具名,文件建議依然要仔細評估每個所得的信息,並深入研究。聖事的保密性當然始終有效:在這種情況下,聽告解的司鐸必須說服懺悔者通過其它渠道舉報假定的侵犯案件。

第三個層面涉及傳播。

指導手冊多次提到遵守「職務保密」原則的義務,儘管在事先調查期間,假定的受害者及證人沒有「對案情保持緘默的義務」。無論如何,手冊要求避免任何「不當和非法」地向公眾散布消息的行徑,尤其是在事先調查階段,以免人們先入為主地斷定案情。本文件的其中一段談論在事先調查期間必須宣布的公告:在這種情況下,手冊建議要小心謹慎,採取「必要而簡潔」的形式,既不渲染消息,也不以教會的名義道歉,以免造成未審先判的效果。

第四個層面強調的是教會與國家合作的重要性。

舉例而言,「即使沒有明文規定的義務,只要教會當局在當下判斷,為了保護受侵犯者或其它兒童免於進一步犯罪行為的傷害,舉報是必不可少的,教會當局就應該向民政當局的主管單位舉報」。與此同時,手冊也提醒,「調查活動應遵守各國民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教宗廢除有關性侵犯案件的宗座秘密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教宗方濟各頒布詔書,廢除有關性侵犯案件的宗座秘密,讓教會法律程序中的證據也能為民政當局調查所用。

通過兩份文件,教宗方濟各廢除了針對聖職人員性侵犯未成年人案件的宗座秘密,同時也決定修訂關於未成年人色情罪行的法規,將持有和散布未成年人色情影像列為最嚴重的罪行,並把未成年人的年齡定義提高為18歲以下。

第一份文件是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的詔書,涉及法律程序中的保密原則。詔書寫道,教宗方濟各今年12月4日宣布,針對《你們是世界的光》手諭第一章引述的罪行,廢除其舉報、程序和裁決中的宗座秘密。換言之,這些罪行包括:在脅迫或濫權下的暴力和性行為案件;對未成年人和脆弱者的侵犯案件;未成年人色情影像案件;知情不報,以及主教和修會總會長包庇加害者的案件。

這道新命令闡明,按照教會法典規定,應當確保「信息安全、完整和保密」,以維護當事人的「名聲、影像和私人領域」。然而,這項「職務保密」原則「並不妨礙一個人履行國家法律在各地規範的義務」,包括舉報義務,「以及執行國家司法機關提出的要求」。此外,對於舉報者、受害者和證人,也「不能強迫他們對案情三緘其口」。

第二份文件也是詔書,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和聖座教義部部長拉達里亞樞機共同署名,內容修訂了《保護聖事的神聖性》手諭的三個條文。首先,按照新規定,「無論以何種方式或手段,只要一名聖職人員出於色慾,取得、持有或散布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的色情影像」,就屬於唯有聖座教義部能裁決的最嚴重罪行。此前,未成年人的年齡上限為14歲。

最後,在另一個新條文中,針對這些最嚴重的罪行,擁有教會法博士學位的平信徒也能擔任「律師和訴訟代理人」。以往,只有司鐸能從事這項職務。

關於教宗方濟各這項決策,聖座傳播部編輯主任托爾涅利撰寫評論文章,闡明「孩童和青少年的福祉必須始終先於任何保密,包括宗座秘密。這道詔書顯然毫不損害告解聖事的保密性,因為聖事的保密與有關文件和證據的宗座秘密天差地遠。再者,這並不意味著訴訟文件必將公諸於世,或者外洩流傳。受害者和證人的隱私必須始終受到保護」。這項決策帶來的改變是,為調查案件,民政當局可以取得教會法程序中的檔案文件,包括原本屬於宗座秘密,存放在梵蒂岡各部會和教區檔案庫的材料。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鹽+光今日焦點 2019年7月10日 聖座已放棄被控性侵的駐法國大使司法豁免權

是日教會焦點:

-教宗首任命女成員加入教廷獻身生活會及使徒生活團部

教宗方濟各在7月8日任命了23名新成員加入教廷獻身生活會及使徒生活團部,其中包括7位女性,當中有6位女修會的會長及1位平信徒,她是慈幼會鮑思高在俗傳教團體的會長。詳盡內容

-聖座已放棄被控性侵的駐法國大使司法豁免權

聖座新聞室臨時主任吉索蒂7月8日在記者會表示,聖座已放棄駐法國大使文圖拉總主教根據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享有的司法豁免權,以便使他面對刑事訴訟程序。這位駐法國大使被指控性侵,正接受法國當局的調查。詳盡內容

-菲律賓一名神父被控性侵少女後失蹤

菲律賓邦板牙總教區一名神父被控在教堂內的婦女及兒童中心性侵1名17歲少女。據該教區總主教表示,這名神父已經失蹤。總主教指出,儘管任何人被定罪前都是無辜的,但按照既定的方案,被指控的人已被撤銷司鐸職務。總主教保證「教會調查」也正在進行。詳盡內容

 

法國普雷納神父性侵罪行成立並喪失聖職身份

法國里昂總教區的普雷納(Bernard Preynat)神父性侵未成年人的罪行成立,因而喪失聖職身份。在等待民事訴訟期間,審理此案件的教會法庭7月4日對這個在里昂教區和整個法國教會引起強烈轟動的案件作出宣判。

普雷納神父現年73歲,被指控在里昂郊區擔任童軍輔導神師期間對託付給他的少年進行了性侵犯。這個事件導致現任里昂總主教巴爾巴蘭(Philippe Barbarin)樞機提出辭呈,而在普雷納神父犯案時期他並不是里昂教區的主教,但繼續讓普雷納神父負責堂區工作,直到2015年為止。

負責審理普雷納神父刑事案件的教會法庭確認了普雷納神父的罪行,並透過法國主教團於7月4日公布了判決,闡明普雷納神父“對未滿16歲的兒童犯下性侵罪行,因此被判決有罪”。而且“因其屢犯這罪行並造成衆多的受害者,法庭決定在此案件中實行《教會法典》所規定的最高刑罰,即撤銷聖職身份”。普雷納神父仍可在一個月内向聖座教義部的法庭提出上訴,但在此期間這項判決將要執行。

此外,這個教會法庭還將審理受害者提出的經濟賠償要求。里昂總主教巴爾巴蘭樞機不顧多次舉報,仍讓普雷納神父負責堂區工作,因此今年3月被一審判處6個月有期徒刑並緩期執行。在等待將於11月28日開始的上訴程序期間,迪博(Michel Dubost)主教以宗座署理的身份負責里昂教區的教務工作。不過,巴爾巴蘭樞機仍是里昂教區的總主教。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泰澤團體院長向司法當局舉報性侵犯案件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6月3日,泰澤團體院長艾樂思修士懷著慚愧和沉痛之情向司法當局舉報了30多年前的5宗性侵犯兒童案件,涉案者是3名修士,其中2人已去世超過15年。

泰澤團體院長艾樂思修士以「保護、傾聽和絕不包庇」這三點為軸心,撰寫了一封信函。6月3日,艾樂思修士向有關當局舉報了5起在1950至1980年發生的性侵犯兒童案件;涉案者是3名修士,其中2人過世已超過15年。

艾樂思弟兄的聲明全文

在這封簡短的信函中,艾樂思修士表示,他懷著「慚愧和沉痛之情」聆聽了受害者的「經歷與痛苦」,「秉持全然的尊重」立刻接受他們的舉報,「盡量以最好的方式」陪伴那些飽受悲慘苦難的人。艾樂思修士強調,法國法律規定,「不論案件是在何時發生,一律必須進行通報」。

此刻,社會和教會正努力揭露性侵犯,尤其是對兒童和脆弱者的案件。在這個背景下,艾樂思修士解釋道,「這次的舉報符合已展開的真相工作」,我們持續關懷受害者,為他們著想,並「聆聽他們的心聲」。

艾樂思修士指出,「我們如此談論這個問題,可能會促使其它潛在的受害者露面:我們將按照他們的意願加以聆聽和陪伴」。泰澤團體院長強調,團體有責任和義務保護每個人的人身安全和完整性,及時「向有關司法和教會當局」舉報「侵犯身體完整性」的可疑案件。為此,泰澤團體已採取多項舉措,諸如:在他們的網站上開闢一個保護人身安全的專頁,並開通電子郵箱: [email protected] 來舉報可疑案件。

艾樂思修士最後寫道:「我今天之所以說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們對受害者、對他們的摯愛,以及對所有前來泰澤尋求一個信賴、安全和真理的空間的人有所虧欠。」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頒布《手諭》打擊教會内性侵或包庇罪行的新規範

2019年5月9日,聖座新聞室公布了教宗方濟各的新手諭,題為《你們是世界的光》。這道《手諭》為預防和阻止對未成年人、脆弱者,或因當局濫權而導致的暴力,制定了新措施。梵蒂岡傳播部編輯主任托爾涅利為此撰文,介紹和解釋了其中的新意。

“Vos estis lux mundi, 你們是世界的光…主耶穌基督召喚每一位信友做德行、正直、聖善的光輝榜樣”。以上是教宗方濟各新手諭取自《瑪竇福音》的標題和句首。頒發這道《手諭》,是為了對抗教會中聖職人員與修會會士犯的性侵惡行,以及主教和修會長上“干預或迴避”性侵事件的調查或忽略的行為。

教宗提醒衆人,「性侵罪行冒犯我們的天主,對受害者造成身體、心理和精神上的傷害,並給信友團體帶來損害」。《手諭》同時也提到宗徒們的繼承人在預防這類罪行上的特殊責任。新《手諭》是2019年2月在梵蒂岡召開保護未成年人會議的又一成果。《手諭》制定了打擊性侵的新法律程序,並確定了主教和修會長上的問責制度。這是一項普世性的法規,需在整個天主教會内實行。

在每個教區設立舉報「窗口」

《手諭》的新意之一是要求全球每一個教區在2020年6月之前「設立一個或多個固定且便於公眾呈報的機制」,揭發聖職人員與修會人士性侵犯、使用兒童色情物品、以及包庇這些罪行的行徑。新機制沒有說明這些「機制」的內涵,這是為了讓各教區自行採取運作方案,因其文化與情況相異而使用不同的機制。這樣,性侵惡行的受害者得以求助於本地教會,確保會受到良好接待,深知能得到保護而不至於受到反擊,而且當局也必會以最嚴謹的方式處理他們所反映的情況。

舉報的義務

《手諭》的另一個新意是要求所有聖職人員、修會會士和修女將他們所知道的關於性侵的全部信息以及在處理性侵事件時可能出現的忽略和包庇事實,向教會當局及時呈報。到目前為止,呈報的義務,從某種意義來說,只關係到個人的良心問題,但從今以後,這項義務成為在全球制定的法律規則。此一義務雖然是為聖職人員和修會人士制定的,所有教友也可以,而且被鼓勵使用教區的機制向教會有關當局呈報侵犯和騷擾的罪行。

關注的不僅是對未成年人性侵問題

新文件所關注的,不僅是對未成年人和脆弱成年人的騷擾和侵犯行徑,還包括了因當局濫權而導致的性暴力和騷擾。一切有關聖職人員性侵犯修女以及對修生和修會初學生的騷擾事件,也屬於呈報義務範圍。

包庇

在《手諭》的重要内涵中,包括識別出特定情況,即包庇行為,其中涉及「干預或避開有關聖職人員性侵罪行的調查,或予以忽略,不論是地方當局或教會的調查,行政性或刑事性的調查」。這裡所指的是那些在教會中擔負特殊重責的人,他們非但不對他人的侵犯罪行提出訴訟,反而為其隱瞞,掩護涉嫌罪犯而不保護受害者。

保護脆弱者

《手諭》強調保護未成年人(18歲以下)和脆弱者的重要性,將所謂的「脆弱者」的概念擴大,不再僅限於不能「習慣性使用」理智的人,而是延伸到偶而或暫時沒有理解和表達意願能力,以及生理有障礙的情況。在這方面,新手諭回應了最近頒布的梵蒂岡法律(CCXCVII, 2019年3月26日)。

遵守國家法律

向地方教會或修會長上呈報的義務並不改變本國法律規定的舉報義務:「遵行教會法律的同時,也應該遵守國家法律在每一個地區規定的權利與義務,特別是向地方當局呈報的義務。」

保護舉報者和受害者

有關保護舉報者的段落也非常重要。根據《手諭》的規定,舉報侵犯事件的人不可因他們的舉報而受到「偏見、反擊或歧視」。文件也關注到受害者,他們在過去被迫保持緘默。新法律則規定「不可約束他們對舉報內容保持緘默」。當然,有關告解必須保密的規定絕對不變,而且不可侵犯。此外,《你們是世界的光》手諭也規定,必須尊重受害者和他們家人的尊嚴,並且必須善待他們,給予他們適當的精神、醫療、心理援助。

主教負責調查工作

《手諭》規定由主教、樞機主教、修會長上和其他擔任教區和地方教會領導職責的人,即便是臨時性職務,負責調查工作。這個規定,不論是在調查直接性侵事件或在調查有關“包庇”或不盡本分、對所獲侵犯事件的消息不追查時,都必須遵守。

教省總主教的角色

《手諭》也提出了一項重要的新措施:在被告為一位主教的情況下,教省總主教接受聖座委託參與初步調查工作。在教會傳統中一向有教省總主教這個角色,如今,此個角色進一步加強,而且這表明在對主教進行調查時,也願意重視地方人力資源。教省總主教在接受任命調查了30天後,應向聖座呈遞「一份有關調查工作進展的資料性報告,而且該項調查應該在90天內完成」(此一限期因“正當理由”可以延長)。這份新文件規定了一定的期限,而且首次要求有關部會及時作出行動。

平信徒的參與

《手諭》引述《教會法典》所強調的平信徒的寶貴貢獻,規定教省總主教在進行調查時可按照個案的需要邀請「適任人選」給予協助,尤其應考慮到平信徒所能提供的合作。教宗多次表示,平信徒的專長和專業能力是教會的一項重要資源。如今新法律規定各主教團和各教區應準備一份願意提供合作者的適任人選的名單,不過,調查工作的最終責任仍然屬於教省總主教。

無罪推定

《手諭》重申對於被調查者要用無罪推定的原則。被告在接受主管部會調查時,應先得到通知,知道已經啓動調查工作。只有在實際展開正式訴訟時,才可以也必須通知此人對他的起訴。如果為保證調查或證據的完整性,在初步階段可以省略通知的流程。

結束調查

《手諭》沒有更改對罪行所規定的處罰,而是制定呈報和進行初步調查的流程。調查工作結束後,教省總主教(或在特定的情況下,晉陞最早的省區主教)必須將調查結果傳送給梵蒂岡主管部會,就此結束他的任務。梵蒂岡主管部會於是繼續「依照教會法對特殊個案的規定」,根據現有的教會法規行事。聖座根據初步調查的結果,可立刻對接受調查者採取預防和約束措施。

具體工作

透過教宗方濟各的這個新法律工具,天主教會在預防和對抗侵犯罪行的工作上邁出了新而果斷的一步,更加強調以具體行動來進行。正如教宗在《手諭》開端所寫的,「要使各種形式的這類現象不再出現,就需要持續且深入的心靈皈依,而這種皈依應該以教會全體成員的具體而有效的行動來證明」。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回顧教會打擊聖職人員性侵犯兒童問題上的歷史

「在教會內保護兒童」會議即將召開之際,《梵蒂岡新聞網》回顧了歷任教宗、梵蒂岡和地方教會在打擊聖職人員性侵犯兒童問題上的歷程。

「在教會內保護兒童」會議是一個首次在全球層級邀請世界各地所有主教團主席和修會負責人以福音的目光應對這個問題的會議,具備前所未聞的「同道偕行」特質,標誌了在當前的歷史背景下,對教宗方濟各而言,打擊聖職人員施加侵犯的禍患乃是首要之務。聆聽受害者,增進大眾意識,提升相關認識,發展新的法規和程序,分享良好作法,這些是本次會議的部分目標。

漫長歷程的里程碑

然而,本次會議並非聖座或各地主教團在這方面邁出的第一步,卻是天主教會歷程中歷史性的里程碑。加拿大、美國、愛爾蘭、澳洲等國已在這領域努力了30多年,歐洲則推展了10年左右;本次會議結束後,這歷程還將持續推進。18年前,梵蒂岡修訂了有關聖職人員侵犯未成年人的教會法規。與此同時,這20年來,歷任教宗在這痛苦的議題上作出了數不盡的舉措、講話和文件。法規和規範的公布往往無法立即改變思維,從而打擊侵犯問題。然而,在本次會議即將展開之際,當然不能稱之為教會保護兒童的「元年」。

最初的舉措:加拿大、美國、愛爾蘭和澳洲

在世界各地的教會內,加拿大主教團於1987年最先頒布了有關兒童性暴力的指示。1989年,聖職人員對兒童施加性暴力的消息造成輿論一片譁然,隨後加拿大教會成立了專門委員會,並於1992年公布了《從痛苦到希望》文件 (From Pain to Hope),對天主教徒、主教,以及司鐸培育負責人提出了50點「建議」。

在美國,主教團大會1992年6月首次正式應對司鐸對兒童施加性暴力的問題,制定「五大原則」,其中包括「倘若一項指控的證據充足」,就要立即解除「犯罪嫌疑人的牧職」,移交「相關的司法和醫療單位」。儘管如此,在接下來幾年內,這現象仍持續蔓延,而且處理不當,在《波士頓環球報》的歷史性調查中招致譴責,這促使若望保祿二世召集美國樞機們2002年4月前來羅馬開會。

在愛爾蘭,教會於1994年成立了天主教主教處理司鐸和會士性侵犯兒童問題諮詢小組,並於隔年12月公布首份《總結報告》。然而,在全球範圍內,澳洲首先公布相關規範,以處理教區內聖職人員的戀童案件。

1996年12月,澳洲所有教區通過了《走向治癒》文件 (Towards Healing),並於1997年3月實施。

新的教會法規:侵犯乃嚴重罪行

在21世紀初,聖座在處理侵犯案件上著手並落實了教會法規的深刻革新,針對懲處、程序和職權進行修訂;這尤其歸功於拉青格樞機,即後來當選教宗的本篤十六世。2001年,若望保祿二世的《保護聖事的神聖性》手諭將聖職人員性侵犯兒童的罪行列入所謂的「最嚴重的罪行」,其處理權保留給聖座教義部。2010年,本篤十六世要求聖座教義部針對「最嚴重的罪行」頒布了新的法規,加快程序,引進「訴訟外的法令」,將法律追訴期從10年延長為20年,並加入了「兒童色情罪」。同一年,柏林爆發了耶穌會嘉尼削公學案件;早於2002年就公布相關《準則》的德國主教團,在這案件的催促下修訂了《準則》,增加與當局的合作。

2009年,愛爾蘭在政府專門委員會的多年努力下,公布了《瑞安報告》和《墨菲報告》,前者涉及學校體系的侵犯案,後者是都柏林總教區成員30年來犯下的侵犯兒童案。這些報告引起廣大迴響,顯示出教會在處理侵犯案件上的不足,促使本篤十六世召集愛爾蘭主教們前來羅馬開會;然後,2010年3月公布了致愛爾蘭全體天主教徒「牧函」,敦促信友們採取真正符合福音精神的舉措,公正而有效地回應這種背信之舉,並於2010年11月至2012年3月派遣教宗特使視察該國。2008年起,本篤十六世在牧靈訪問美國、澳大利亞、英國、馬耳他和德國期間都會晤了侵犯受害者。後來,教宗方濟各也經常在聖瑪爾大之家私下這麼做。

要求各地主教團制定《準則》

這個歷程中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教義部隨後於2011年5月公布的一封通函,要求世界各地的主教團制定《準則》來處理侵犯案件,協助受害者,並提供相關指示,以便於協調同一個地區內各教區的措施。文件指出,處理聖職人員性侵犯兒童的罪行,首先是教區主教的責任。

額我略大學專題研討會

正是為了協助所有主教團和修會在制定《準則》上作好充分準備,聖座鼓勵籌備一場國際專題研討會,並於2012年2月在宗座額我略大學舉行,主題為「走向治癒和更新」,它與2019年2月的保護兒童會議一樣面向「全世界」;當時共有110名主教團代表和35名修會長上與會。在這場國際專題研討會期間,宣布了在額我略大學成立保護兒童中心,在措爾納神父的領導下,培養專業人才來預防侵犯。

新的宗座委員會

教宗方濟各牧職期間防治侵犯的首要重大一步,是2013年12月宣布成立新的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為《準則》制定樣板、為主教籌辦新法規的學習課程、舉行為侵犯受害者祈禱日活動,這些是宗座保護兒童委員會的若干成果。

此外,教宗方濟各也在有關侵犯的法規和程序方面,推動了教會法典的革新。針對教會當局的問責議題, 2016年6月頒布了《如同一位慈母》手諭,首次確定根據教會法的程序,將那些在處理性侵犯案件上有所「疏忽」的主教們撤除職務。

2014年11月,教宗在教義部之下成立了一個審查教會內「最嚴重罪行」申訴案的調查團隊,並委託給希克盧納總主教負責。其目的在於確保侵犯兒童案件也能儘快審查。

為了促進教會在保護兒童的努力,不僅要展望教會內部,更要加強教會與整個社會的合作。為此,教宗方濟各於2017年10月支持並推動了「在數字世界的兒童尊嚴」國際研討會於宗座額我略大學舉行。

打擊侵犯等同於打擊教權主義

在牧靈訪問智利期間,教宗方濟各2018年1月必須直接應對司鐸卡拉迪馬事件在地方教會製造分裂的醜聞;此前,聖座於2011年確認了這名司鐸的侵犯案件有罪。在2月份委託希克盧納總主教進行調查後,教宗4月致函智利主教們,承認「由於缺乏真實的訊息,在評估和理解情況方面犯下嚴重的錯誤」。之後,教宗召集智利主教團全體成員5月前來羅馬開會;所有主教在會議結束時向教宗提出辭呈,只有其中少數辭呈獲准。

在這個背景下,教宗近來針對這個議題頒布了幾份牧靈文件。2018年5月,教宗致函「在智利的旅途中的天主子民」,感謝侵犯受害者的勇氣,並要求全體天主子民一同打擊教權主義這個侵犯的禍根。再者,在2018年8月的《致天主子民書》中,教宗指出性侵犯、濫權和踐踏良心之間的關聯,表明向侵犯說不,等同於向教權主義說不。在同一個月,教宗前往愛爾蘭出席世界家庭大會,說道:「教會當局沒有妥善處理這些令人厭惡罪行的失責行為,當然引發了義怒,成了天主教團體痛苦和恥辱的原因。」

最後,在最新的一份牧靈文件,也就是在2019年1月「致美國主教信函」裡,教宗強調,侵犯導致信譽受損,這不僅需要改善行政組織,還需要「改變我們的心態、我們祈禱的方式、管理權力和財務的方法,以及履行職權的作風」。

《在教會内保護兒童會議》

更多相關資訊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