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將公布關於敬禮耶穌聖心的文件

「一份關於敬禮耶穌聖心的新文件將公諸於世,幫助信友們默觀『上主的愛』的各個方面,讓這愛光照教會更新的旅程,而且也向這個似乎失去心靈的世界講述一些具有意義的事。」2024年6月5日,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宣布了這個消息,並表示有意於9月發表這份文件。

教宗說:「我很高興能準備這份文件,它將收入過往的訓導文件和可追溯到聖經的漫長歷史的珍貴省思,向今日整個教會重新提出這充滿靈性美妙的敬禮。」

1673年,耶穌首次將自己的聖心顯示給聖女瑪加利大(Margherita Maria Alacoque),如今已有350年。對這個事件的慶祝活動於2023年12月27日開始,將於2025年6月27日結束。

敬禮耶穌聖心的起源

恭敬耶穌聖心的最早痕跡遠至中世紀就可尋到,這些在幾位德國神秘學家的思想中都提到,如馬格德堡的瑪蒂爾德(Matilde di Magdeburgo)、哈克柏恩的瑪蒂爾德(Matilde di Hackeborn),以及道明會真福亨利·蘇查(Enrico Suso)等人。不過,到了公元15世紀,在聖女瑪加利大和聖若望·歐德(Giovanni Eudes)的努力下,這個敬禮才得以大力推廣。

敬禮耶穌聖心的隆重慶典隨後也引發了激烈的爭辯。推廣這項敬禮的修會認為,敬禮的對象是降生成人的耶穌的聖心,是祂愛的象徵;楊森派的人則將這敬禮視作偶像崇拜的舉動。到了1856年,庇護九世教宗才通令普世教會敬禮耶穌聖心並將此敬禮列入瞻禮單。

聖女瑪加利大:耶穌聖心的訊息

回到若望·歐德的時代,雖然這位教會的革新家為由來已久的對耶穌聖心的敬禮確立了神學基礎,並正式予以廣揚,但這項敬禮在當初發展得並不快。直到法國“往見會”一位平凡無奇的修女瑪加利大,在1673年到1675年之間,3次蒙耶穌顯現後,才有了轉機。

在顯現中,耶穌讓瑪加利大修女看到自己的心,並告訴她說:“ 看這顆心多麽愛世人!”。耶穌又向她表示:祂對世人的愛所得到的酬報竟是冷酷無情。於是,耶穌便交給她一項使命,去傳揚和推動對祂聖心的敬禮。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敞開心扉說「亮」話:耶穌聖心

耶穌聖心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很多人問敬禮耶穌聖心是什麼意思?到底什麼是耶穌聖心?有個教友曾經跟我分享,她說他和先生必須分開。那天她內心非常痛苦,就打開聖經祈禱。讀到耶穌山園祈禱這段經文,耶穌面對著即將到來的苦難,背叛時說了一句話,「我憂悶的要死」。這位教友說那時她才明白什麼叫做憂悶,她才明白耶穌聖心的憂悶。

另外一位教友曾經來參加聖週五救主苦難紀念,當聽到依撒依亞先知對耶穌苦難的敘述時,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痛苦流涕。後來她和我分享說,她這麼多年才知道自己曾經受的苦,原來耶穌早已經受過了,才明白耶穌的心情到底是什麼樣的。

主內的兄弟姊妹,除非我們帶著自己的創傷來親近耶穌,否則我們不會明白什麼是耶穌聖心。除非我們帶著自己破碎的心來瞻仰耶穌聖心,否則我們不會進入耶穌聖心。有人問我們一定要有痛苦或找痛苦才能認識耶穌聖心嗎?不是要找痛苦,而是我們已經在痛苦裡面了,由於罪。所以,耶穌才來允許祂的聖心被各種痛苦刺透,為的是我們破碎的心可以有一個安息的地方。如果看第一次苦路,這是耶穌的一顆被孤立,冤屈的心。第二處苦路,這是耶穌一顆被重擔壓垮的心。第三次苦路是耶穌的一顆無助的心。第四處苦路是耶穌可憐自己母親的心。第十條苦路是耶穌被當眾羞辱的心,被公開剝去衣服。第十一處是一顆忍受肉體痛苦的心。第十二處,是一顆被刺透的心。

主內的兄弟姊妹,不要怕自己有一顆受傷的心,不要怕看到自己的貧窮,無奈,軟弱。因為,你總能在耶穌聖心中找到一個安息的地方。那時,你會發現自己的創傷,軟弱,貧窮會變成愛的種子。那時,你也會發現在耶穌聖心內的治癒,你會發現耶穌多麼的愛你。

按此閱讀更多
《敞開心扉說「亮」話》反省文章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

教宗:聆聽上主的聲音,做個小孩子

耶穌聖心節 彌撒

讀經一:申命紀 7:6-9,11

梅瑟訓示人民說:你是屬於上主你天主的聖民,上主你的天主由地面上所有的民族中,揀選了你作自己特屬的人民。上主喜愛你們,揀選你們,並不是因為你們比其餘的民族人數眾多;其實你們在所有的民族中,是最少的一個;而是由於上主對你們的愛,並為履行他向你們祖先所起的誓,上主纔以大能的手解救你們,將你們由為奴之家,由埃及王法郎的手中救出來。所以,你應知道,只有上主你的天主是天主,是對那愛他,遵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恩直到千代的忠信的天主;所以你要謹慎遵行我今天吩咐你的誡命、法令和規則。

讀經二:聖若望一書 4:7-16

可愛的諸位,我們應該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出於天主;凡有愛的,都是生於天主,也認識天主;那不愛的,也不認識天主,因為天主是愛。天主對我們的愛在這事上已顯出來:就是天主把自己的獨生子,打發到世界上來,好使我們藉著他得到生命。愛就在於此:不是我們愛了天主,而是他愛了我們,且打發自己的兒子,為我們做贖罪祭。

可愛的諸位,既然天主這樣愛了我們,我們也應該彼此相愛。從來沒有人瞻仰過天主;如果我們彼此相愛,天主就存留在我們內,他的愛在我們內纔是圓滿的。我們所以知道我們存留在他內,他存留在我們內,就是由於他賜給了我們的聖神。至於我們,我們卻曾瞻仰過,並且作證:父打發了子來作世界的救主。誰若明認耶穌是天主子,天主就存在他內,他也存在天主內。我們認識了,且相信了天主對我們所懷的愛。天主是愛,那存留在愛內的,就存留在天主內,天主也存留在他內。

福音:聖瑪竇福音 11:25-30

那時候,耶穌發言說:「父啊!天地的主宰!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給小孩子。是的,父啊!你原來喜歡這樣。我父將一切交給了我;除了父外,沒有人認識子;除了子和子所願意啟示的人外,也沒有人認識父。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你們背起我的軛,跟我學罷!因為我是良善心謙的:這樣你們必要找得你們靈魂的安息,因為我的軛是柔和的,我的擔子是輕鬆的。」

2017年6月23日(耶穌聖心節),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為了聆聽上主的聲音,我們必須做個小孩子。

教宗表示:「上主揀選了我們,與我們一起走生命的旅途,為愛我們而賜下祂的聖子並捨棄聖子的性命。」

在當天取自《申命記》的第一篇讀經中,梅瑟說天主由地面上所有的民族中揀選了我們作自己特屬的人民。

教宗解釋說:「我們讚美天主,因為祂藉著耶穌聖心賜予我們恩寵,叫我們喜悅慶祝我們得救的偉大奧跡,即天主愛我們的奧跡;讚美天主,同時也是慶祝我們的信仰。」

教宗特別提到讀經中的兩個關鍵詞:揀選和微小。

「揀選」

教宗說:「不是我們選擇了祂,而是天主甘願成為我們的囚犯。祂把自己和我們的生命聯繫起來,再不能分離。祂下了很大的賭注!祂忠於這種態度。我們因愛而被揀選,這是我們的身分。有人說:『我選擇了這個宗教。』其實不然,不是你作了選擇,而是天主揀選了你,召叫了你,把你和祂聯繫起來。這是我們的信德。如果我們不相信這一點,我們就無法明白基督的訊息,無法明白福音。」

「微小」

梅瑟說:「上主揀選以色列子民,因為他們是所有民族中是最小的一個。」

教宗解釋道:「上主愛上了我們的微小,為此而揀選了我們。祂選擇弱者,而非大人物。祂將這些事瞞住了智慧和明達的人,而啟示了給小孩子(瑪11:25)。如果你想明白耶穌的奧秘,那就放低身價,做個小孩子,承認自己一無是處。上主不僅揀选和啟示弱小者,更召叫他們說:『凡勞苦和負重擔的,你們都到我跟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瑪11:28)。祂揀選弱小者,將自己啟示給他們,並召叫他們,那祂為什麽不召叫那些大人物呢?上主的心是開放的,但大人物無法聽到上主的聲音,因為他們充滿了自我。為聆聽上主的聲音,我們必須做小孩子。」

「現在我們再談基督聖心的奧跡。這奧跡不是一些人所說的虔誠者的聖像;耶穌被刺透的心是啟示的心,我們信仰的核心,因為祂做了弱小者,選擇了這條路。這種自謙自卑,貶抑自己,直到死在十字架上,是一種傾向於弱者的抉擇,好使天主的光榮得以彰顯。從基督被士兵刺透的身體流出了血與水,這是我們在今天慶祝的基督奧跡。我們慶祝的是一顆愛人、揀選和忠信的心,這顆心與我們緊密相連,啟示給小孩子,召叫弱小者並成為弱小者。」

最後,教宗祈求上主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藉著耶穌基督聖心慶祝偉大的功績,偉大的救恩行動,偉大的救贖工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主持司鐸慈悲禧年彌撒:司鐸為羊群冒風險,不使他們失去一個

Sacred Heart

6月3日耶穌聖心節,教宗方濟各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感恩祭,結束司鐸慈悲禧年慶祝活動。
正值耶穌聖心節,教宗勉勵在場參禮的六千多名司鐸,把尋找、接納和喜樂作為他們效法耶穌聖心的三項行動。
教宗首先邀請司鐸們捫心自問:「你們的心朝向哪裡?」
教宗指出,耶穌善牧的心總是朝向我們,尤其朝向最疏遠的人。祂把羅盤針定在那個方向,渴望抵達所有的人,不丟下任何一個人。
耶穌聖心不可取代的兩件珍寶是「天父和我們」。司鐸的心也必須只朝向這兩個方向:「上主和人群。」
司鐸不可再有一顆搖擺的心,被一時的魅力所吸引,或者到處去尋找贊成和短暫的滿足。罪人的心才這樣。相反地,司鐸的心應牢牢地依靠主耶穌,被聖神所吸引,樂意向弟兄姐妹敞開。
教宗指出,為效法耶穌善牧的心,我們必須訓練自己做三項行動:尋找、接納和喜樂。
尋找
司鐸不可延後尋找的行動,若不找到迷失的羊,他的心就總不得安寧。牧人們應當心,不可將他們的牧職視為己有!
順應耶穌聖心的牧人,不去維護自己安逸的生活,也不為保護自己的名聲而操心;不害怕批評,卻甘冒風險,為了效法他的上主而冒風險。效法善牧的司鐸不受牽制,隨時都能放下自己的事。司鐸應總是走出自己,只以耶穌為自己的中心。
司鐸不是一個精神會計師,而是一個良善的撒瑪黎雅人,去尋找有需要的人。司鐸是羊群的牧人,而非監察員。他履行使命不只是盡百份之五十或六十的氣力,卻全然奉獻自己。他若尋找就會找到,他找到是因為他冒了風險。倘若牧人不甘冒風險就不能找到。失望不會令他停下腳步,勞累也不使他屈服。事實上,他已是擇善固執的人,敷上了堅毅的聖油,不讓任何一隻羊迷失。因此,他不僅敞開大門,也走出大門,去尋找那些不願再跨進這門檻的人。
接納
教宗接著解釋接納的含義,指出司鐸以羊群為自己的家庭和生命。他不是羊群畏懼的首牧,而是與羊群同行並呼喚他們名字的牧人。在他的心、他的祈禱和他的微笑中,不排拒任何一個人。
善牧慶祝並活出共融聖事,不期待別人的致意和恭維,卻先伸出手來,抵拒流言蜚語、判斷及憎恨。他耐心聆聽問題,陪伴他人的行程,以慷慨和同情之心,分施天主的寬恕。他不訓斥離棄或迷途的人,卻常常隨時準備調和爭端。他是一個曉得接納的人。
喜樂
教宗最後談到喜樂,強調司鐸的生活應以喜樂為特徵。耶穌善牧的喜樂,並非一種為自己的喜樂,而是為他人並與他人共享的喜樂,愛的真正喜樂。
司鐸因天主白白賜予的慈悲而煥然一新,他也要白白地分施這慈悲。司鐸在祈禱中發現天主的慰藉,體驗沒有比天主的愛更強而有力的事物。因此,他内心平靜,樂於做慈悲的管道,幫助他人接近天主的聖心。他很少有憂愁,即使憂愁也應瞬間而過;他不懂嚴苛,因為他是順應天主溫良聖心的牧人。

圖/文: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