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面對教會的新挑戰,不要抵拒聖神

blog_1461869234

4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教會面對新的挑戰時,內部今天仍有阻力抵拒聖神賜予我們的驚喜。但聖神會幫助我們克勝阻力,令我們安穩地在耶穌的道路上向前邁進。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講述所謂的「耶路撒冷大公會議」。教宗評論這段經文,強調「教會的主角」是聖神。「聖神從起初便賜予宗徒宣講福音的力量,聖神使一切完成,即使在困難和迫害時期仍把教會向前推進」;聖神「賜予信徒力量,讓他們保持信德」。耶路撒冷大公會議中有抵拒聖神行動的雙重阻力:一重阻力是有人以為「耶穌只為選民而來」;另一重阻力是有人想把梅瑟法律,包括割損在內,全加諸在已歸化的外邦人身上。教宗指出,當時「這一切極為混亂」。

「聖神使人的心靈展開新的道路:這是聖神的驚喜。宗徒們處於難以置信的全新境況。這些新的境況要如何管理呢?關於這一點,今天的第一篇讀經開頭便寫道,宗徒們『辯論多時』。那是個熱火朝天的討論。他們一方面擁有聖神的力量,聖神這位主角敦促他們不斷向前邁進;但聖神給他們帶來某些新穎的事,某些前所未有的事,他們連想都沒想過的事,例如外邦人也領受了聖神。」

宗徒們面對這塊燙手山芋,不知該如何是好。於是,他們在耶路撒冷召開會議,每個人得以分享自己的經驗,即聖神如何也降臨在外邦人當中。「他們最終達成共識。但在此之前有一件很美的事:『眾人都緘默不語,靜聽巴爾納伯和保祿述說天主如何藉著他們在外邦人中行了怎樣大的徵兆與奇跡。』要靜聽,不要害怕靜聽。當一個人害怕靜聽時,他的心中就沒有聖神。要靜聽別人的想法和理由,謙虛地靜聽。宗徒們靜聽後,決定派幾位門徒去到希臘團體,也就是去那些由外邦歸化的基督徒那裡,予以安慰並對他們說:『這樣很好,你們就照樣做吧!』」

歸化的外邦人不必受割損。這項決定透過一封信函通傳,其中的「主角是聖神」。事實上,宗徒們寫道:「聖神和我們決定……。」這是教會面對「新穎之事」的方法。「新穎之事並非世俗的新奇事物,諸如服裝的時尚。新穎之事是聖神的新穎、驚喜,因為聖神總是令我們驚喜。教會如何應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呢?是藉著會議、靜聽、討論、祈禱,以及最終的決定」。

「這是教會至今採用的方法。當聖神令我們感到驚喜,帶來某件看似全新或『從未如此做過』的事,我們就該跟隨聖神的驚喜行事。你們想想梵二大公會議,以及梵二所面對的種種阻力;我提出梵二是因為它離我們最近。有多少的阻礙啊!今天仍有許多阻力以不同的形式存在,而聖神卻不斷向前邁進。教會的方法是齊聚一堂,召開會議,彼此靜聽,互相討論,同聲祈禱,然後作出決定。這就是所謂的教會的眾議精神,它表達出教會的共融。締造這共融的是誰呢?是聖神!祂總是主角。上主對我們作出什麼要求?順從聖神。當我們察覺聖神在召叫我們時,不要害怕。」

教宗表示,「聖神有時也會阻止我們」,如同祂對聖保祿做的那樣。聖神這麼做是為了讓我們朝另一個方向前行。聖神不會讓我們孤獨前行,祂總是「賜給我們勇氣和毅力,使我們安穩地在耶穌的道路上前行,幫助我們克勝阻力,令我們在磨難中堅韌剛毅」。教宗最後帶領眾人祈求上主賜下恩寵,「叫我們明白教會該如何向前邁進,如何面對聖神的驚喜,並幫助我們每個人順從聖神」。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牢記天主在我們生命中的美妙化工能鞏固我們的信德

blog_1461260739

4月21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闡明的中心思想:基督徒應時常牢記天主以何種方式臨在於我們的生命境況,這樣便能鞏固我們的信德。

信仰是一個旅程,當中有天主的美妙化工,也有阻力和抗拒,因為天主常與我們同行,不會被我們的惡行嚇倒。我們在行走中應時常回憶過往的行程,發覺天主的臨在。

彌撒的第一篇讀經選自《宗徒大事錄》,記述保祿宗徒到了安提約基雅,在安息日進了會堂並開始宣講福音。他從選民的起源講起,從亞巴郎到梅瑟,從寄居埃及到福地的行程,最後論到耶穌。教宗強調,門徒們採用的歷史講道方法很重要,使我們牢記天主在人生命中臨在的重要時刻及標記。

「回顧過去,看看天主如何拯救了我們,以心神在記憶的道路上行走,便可走到耶穌跟前。耶穌在祂一生最重要的時刻,聖週四和聖週五,以及最後晚餐中把祂的體和血賜予了我們。祂說:『你們要這樣做,來紀念我。』要紀念耶穌,牢記天主如何拯救了我們。」

教宗提醒道:「教會稱感恩聖事為記憶,如同以色列人把《申命紀》當作記憶書那樣。我們在自己的個人生活中也必須這樣做,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走過一段路程,在天主的陪伴下接近天主,或者遠離主耶穌。」

「緊記我所走過的路程,我自己的道路,主耶穌如何牽著我的手,把我領到這地步,這對基督徒會有益處。有時我對上主說:『不!請祢離開我!我不要祢!』上主尊重我們,祂是尊重人的主!」

「不過,我們卻應牢記自己的生命和旅程,反覆回顧這旅程並經常這樣做。‘那時候天主賜給了我這恩寵,我如此回答說,我做了這個,做了那個,又做了別的。天主陪伴了我’。如此一來,我們就有了一次新的相遇,一次感恩的相遇。」

教宗繼續表示:「我們應從内心萌生對耶穌的感恩之情,祂在我們的歷史行程上從不停步。多少次我們讓祂吃閉門羹,多少次我們裝作沒看到祂,不相信祂與我們同在。多少次我們背離了祂的救恩……但祂仍在。」

「記憶使我們接近天主。記住天主在我們身上再創造及賦予新生命的作為,能使我們比亞當在第一次創造中的古老光輝更勝一籌。我只對你們提出這個建議:你們要有記憶!我的生命是如何度過的?我今天或這一年是如何度過的?我與上主的關係如何?我們要牢記上主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所行的美妙、偉大的化工。」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耶穌是善牧,是門和道路

blog_1461010630

4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強調,耶穌是善牧,也是羊棧的門。我們若聆聽耶穌的聲音並跟隨祂,我們就不會走錯路。耶穌善牧是唯一一扇讓我們進入永生的門。耶穌是門,除祂以外,再沒有其它的門;凡不由門進入羊棧,而由別處爬進去的,便是賊,是強盜。

教宗說:「耶穌一向以簡單的比喻教導人,因為所有人都熟悉牧人的生活,他們每天都能看到。他們明白,只有由門進入羊棧的才是羊的牧人,那些從別處進去的,從窗戶或者其它地方進去的,就是壞人。從別處進去而不是從門進入羊棧,也就是說不是從耶穌那裡進去的,就不能進入永生。耶穌是我們的門,祂不僅是永生的門,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門。只有從門,即從耶穌那裡才能進入羊棧。」

教宗說:「耶穌是道路,指的就是跟隨耶穌。祂走在羊的前面,羊也跟隨祂。我們要在生活的道路上,在每天的生活中跟隨耶穌。跟隨耶穌就不會走錯,因為祂走在前面,給我們指引道路。」

「跟隨耶穌就不會走錯!『神父,你說的很對,可是事情並非那麼簡單。很多時候我不知道該如何做。有人對我說,那裡有一位預言家,我去了那裡;我也去找算命先生,他給我算了一卦。』你若做這事,你就不是跟隨耶穌!你是跟隨別的人,他給你指出一條不同於耶穌的道路。耶穌在前面給我們指引道路,除祂以外,沒有別的人能給我們指引道路。耶穌警告我們說:『還會有人來對你們說,默西亞的道路是這個,是這樣的。你們不要聽!不要聽他們的。我就是道路!』耶穌是門,也是道路。如果跟隨祂,我們就不會走錯。」

教宗接著提到善牧的聲音說:「羊跟隨祂,因為認得祂的聲音。」

教宗問道:「可是我們如何能認得耶穌的聲音呢?如何保護自己不被那些不同於耶穌的聲音摧毀和欺騙呢?」

教宗答道:「讓我告訴你們一個尋找耶穌的聲音的簡單秘訣。首先你會在真福八端中找到耶穌的聲音。若有人告訴你一條不同於真福八端的道路,他就是從窗戶爬進來的人,不是耶穌!其次,你認得耶穌的聲音嗎?當這聲音向我們談到行哀矜時,你就認得出這是耶穌的聲音。例如:《瑪竇福音》第25章。第三,當我們誦念《天主經》,稱呼天主為我們的天父時,我們就認得耶穌的聲音。」

教宗強調:「基督徒的生活就是這麼簡單。耶穌是門,祂在我們人生道路上引領我們前行。我們在真福八端,在行哀矜和誦念《天主經》時,認出耶穌的聲音。」

最後,教宗總結道:「你們要記住這門、道路和聲音。願上主叫我們明白耶穌的這一肖像,這一圖像:善牧是門,祂給我們指明道路,教導我們聆聽祂的聲音。」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願天主賜予我們重新站起的恩寵和尊嚴

blog_1460754639

4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評論聖經中掃祿皈依的事跡。教宗表示,當一顆堅硬的心選擇向聖神敞開,順從聖神時,天主定會賜下讓人重新站起的恩寵和尊嚴。若有必要,天主甚至會透過羞辱來完成這一切。

熱衷於神聖事物並不代表擁有一顆對天主開放的心。教宗以塔爾索的掃祿為例,指出掃祿是個熱心忠於自己信仰原則的人,卻有一個「封閉的心」,他對基督全然充耳不聞,甚至「決意」剷除基督的追隨者,請求准許他將大馬士革的基督徒都綁起來。

這一切在掃祿前往大馬士革的途中完全翻轉,因為「他讓天主改變自己的心」。一道強光籠罩著掃祿,他聽到有聲音在呼喚他,便跌倒在地,立刻喪失視力。教宗評論道,「強健又有自信的掃祿跌倒在地」。在那種情況下,「他明白自己的真相,即他沒有成為天主所期許的人,因為天主創造了我們眾人,是要我們站立,抬頭挺胸」。天上傳來的聲音不僅質問掃祿:「你為什麼迫害我?」更鼓勵掃祿重新站起來。

「天上的聲音說:『你站起來,必有人告訴你當做什麼』。你還必須學習。當掃祿試圖站起來時,卻站不起來,因為他發現自己看不見:那一刻,他失去了視力。於是,掃祿接受引領,開始敞開心門。就這樣,『人們牽著他的手,領他進了大馬士革。三天的工夫看不見,也不吃,也不喝。』這個人跌倒在地,卻馬上知道要接受這份羞辱。敞開心門之道正是羞辱。當上主賜給我們羞辱,或是允許羞辱的到來時,就是為了讓人敞開心門,變得順從,全心皈依主耶穌。」

掃祿的心逐漸軟化,他在那孤獨又失明的三天改變了內在的視野。隨後,天主派遣阿納尼雅去找掃祿,給他覆手並使他復明。教宗提醒,在這演變中,必須注意聖神的角色。

「我們必須謹記,這些事跡的主角並不是經師、斯德望、斐理伯、厄提約丕雅的太監或掃祿,而是聖神。教會的主角是引領天主子民的聖神。掃祿的眼睛立刻有兩個像鱗片的東西掉了下來,『他便看見了,遂起來領了洗』。從此,掃祿成了保祿,他堅硬的心成了順從聖神的心。」

教宗最後總結道:「看到上主能改變人心是多麼美好!祂使頑固堅硬的心變成順從聖神的心。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堅硬的部分,每個人都有。讓我們祈求上主使我們看見這些使我們跌倒在地的堅硬部分,賜給我們恩寵,甚至在必要時刻賜給我們羞辱,好使我們不停留在地上,卻能帶著尊嚴重新站起來。天主以那份尊嚴創造了我們,賜予我們向聖神敞開心門、順從聖神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上主請發言,祢的僕人在此靜聽

blog_1460671046

4月1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強調,我們應該順從聖神,不要抗拒聖神。教宗也請所有信徒祈求順從聖神的恩寵。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宗徒大事錄》,講述斐理伯向厄提約丕雅女王甘達刻的太監宣講福音的事蹟。教宗以這引人入勝的篇章逐步展開他的彌撒講道,詳談順從聖神。

教宗說:「在這篇讀經中,相遇的主角不是斐理伯,也不是厄提約丕雅的太監,而是聖神:是聖神在做這些事,是聖神使教會誕生和成長。過去幾天,教會向我們提到抗拒聖神的悲劇:內心封閉,心硬、扭曲的心。我們看到一些事情,例如:伯多祿和若望在聖殿前治好一名瘸子;斯德望所說和所做的一切事。可是,看到這些事的人卻對聖神的跡象封閉自己,抗拒聖神。他們企圖以忠於法律,即法律條文作為抗拒聖神的藉口。」

教宗說:「今天,教會給我們提出積極的建議,不要抗拒聖神,卻要順從聖神。這是基督徒應有的態度。我們順從聖神,便使得聖神能有所作為,繼續建設教會。」

教宗表示:「斐理伯是宗徒中的一位,他就像主教們那樣忙碌。那一天,他肯定有自己的工作計劃。可是,聖神叫他放下手邊的一切工作,去找厄提約丕雅的總管;而他服從了。」

教宗接著概述斐理伯和厄提約丕雅人的相遇。斐理伯宗徒向厄提約丕雅的太監解釋福音和福音的救恩訊息。聖神則在厄提約丕雅人的心中工作,賜予他信德的恩寵,讓他心中感受到一些新穎的事。最後,他要求領洗。這位厄提約丕雅人順從了聖神。

教宗評論說:「兩個人,一個是福傳者,另一個是對耶穌一無所知的人。聖神在他內撒播了健康的好奇心,而不是閑聊的好奇心。厄提約丕雅人之後就喜喜歡歡地走上自己的路,他擁有了聖神的喜樂,順從聖神的喜樂。」

「前幾天,我們聽了抗拒聖神的事。今天,我們卻有兩個順從聖神聲音的人的榜樣。喜樂是聖神的標記。順從聖神是喜樂的源泉。『我想要做這件事。可是,我覺得上主要我做另一件事。我會在那裡找到喜樂,在有聖神召喚的地方找到喜樂!』」

在《撒慕爾紀上》中,我們可以找到一個極其美好的祈禱,教導我們如何順從聖神。這是司祭厄里建議給小撒慕爾的祈禱。若他再聽到上主的呼喚,應答道:「請上主發言,祢的僕人在此靜聽。」

教宗表示:「這是一個很好的祈禱,我們也可以一直這樣祈禱:『請上主發言,我在此靜聽』。懇求順從聖神的祈禱和順從神聖,能讓我們成為聖神的工具,使教會繼續前行。當我們有疑惑時,當我們不了解或只想祈禱時,讓我們這樣祈禱,每天這樣多次祈禱:『請上主發言,祢的僕人在此靜聽』。我們藉著這個祈禱,向上主祈求順從聖神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遭受迫害是教會的家常便飯

blog_1460487078

4月12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強調:「遭受迫害是教會的家常便飯」。一如教會首位殉道者聖斯德望和被黑落德殺死的「小殉道者們」那樣,今天也有許多基督徒因信仰而被殺害,而更多的基督徒則遭到「禮遇」的迫害。

教宗從當天《宗徒大事錄》描述斯德望殉道的事跡,想到今日基督徒遭受的迫害,指出教會兩千多年來走過的路程也是一部遭受迫害的歷史。

教宗說:「遭受迫害是教會的家常便飯。耶穌說過這話。若我們遊覽羅馬,前去鬥獸場,我們便會想到殉道者是那些被獅子咬死的人。然而,殉道者不只是那些在那裡或其它地方被殺害的人。殉道者是每日生活中的男人和女人,是在今天,在3個星期前的復活節那天生活的人。那些在巴基斯坦慶祝復活節的基督徒遭殺害,正是因為他們在慶祝復活基督。教會的歷史就這樣藉著她的殉道者們向前推進。」

斯德望和今天那些不能自由宣認基督信仰的人都遭受了殘酷迫害,為主殉道。可是還有另一種不常談到的迫害,一種以文化、現代化及先進面目出現的迫害,把那些不願違背造物主天主法律的人放逐到社會的一個角落,甚至剝奪他們的工作。教宗以諷刺的口吻稱這是一種「禮遇」的迫害。

「『禮遇』的迫害,就是一個人遭受迫害並非因他宣認基督之名,而是因他願意秉持並顯示天主聖子的價值觀。這是一種對抗造物主天主,在祂子女身上實施的迫害!我們每天都會看到強權制定法律,強迫人們走上這條路。倘若一個國家不遵守這些現代化、有教養的法律,或至少不願在本國立法中引入這些法律,就會受到指控,遭到禮遇的迫害。這種迫害剝奪人的自由,甚至良心異議的自由。」

教宗表示:「塵世的迫害剝奪自由,天主卻使我們成為自由的人,為創造我們的天父和救贖我們的基督作見證。此外,塵世的迫害也有一個首領。」

「耶穌稱這些『禮遇』的迫害的首領為這個世界的首領。若強權想強迫人們順從那些違背天主聖子尊嚴的行為及法律,那就是在施行迫害,對抗造物主天主。這是嚴重背棄天主的行為。基督徒的生活就是在這兩種迫害中向前推進。吾主耶穌向我們許諾絕不離棄我們。祂說:『你們要當心,切勿陷入世俗精神!你們要當心,但要向前邁進!我將與你們在一起。』」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玩世不恭」比「虛偽」更使人拒絕真理

blog_1460396821

4月11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法學士心靈封閉,拒絕先知,利用天主的話妄斷他人褻瀆天主聖言,他們不關心人的生命,只在乎法律條文。

教宗首先談到取自《宗徒大事錄》的第一篇讀經。「法學士敵不住斯德望的智慧和他藉著聖神說的話,於是慫恿一些假證人去誣告斯德望褻瀆梅瑟和天主的話。」

教宗指出:「這些法學士心靈封閉,拒絕天主的真理,他們的心僅僅被法律條文控制著,除了撒謊、作假證和行兇之外別無他路可走。」

「耶穌曾痛斥他們的這種態度,因為他們的祖先殺害先知,現在他們卻修建先知的墳墓(路11:47-48)。法學士們的回答與其說是『虛偽』,不如說是『玩世不恭』。他們說:『假使我們生在我們祖先的時日,我們決不是他們流先知血的夥伴。』(瑪23:30)」教宗評論道:「他們以這種方式洗清自己的罪名,自命義人。但他們的心拒絕天主的話,拒絕真理,拒絕先知為叫天主子民前進而帶來的先知訊息。」

教宗坦言:「當我誦讀《瑪竇福音》中關於猶達斯反悔的片段時(瑪27:3-10),會感到非常難過。懊悔的猶達斯跑到司祭長那裡說:『我犯了罪』,想要退還那三十銀錢。司祭長卻說:『這與我們何干?那是你自己的事!』面對這位不知所措、滿臉懊悔的可憐人,司祭長心靈封閉,竟對他說:『那是你自己的事!』於是,猶達斯上吊死了。這時司祭長又做了些什麼呢?是否歎息猶達斯是個『可憐人』呢?不!他們馬上把銀錢拿起,說:『這是血價,不可放入獻儀箱內』,因為法律如此這般規定……。他們真是法律條文的老師啊!」

教宗繼續說:「他們不關心人的生命,不關心猶達斯的懊悔,只在乎他們的法律制度和他們所制定的諸多法律條文。既然他們敵不住斯德望的真理,便慫恿假證人去陷害他。斯德望的結局就如同眾先知和耶穌,這悲劇在教會歷史中也不斷上演。歷史告訴我們,許多無辜者被殺害、被誣陷:有人利用天主的話妄斷他們褻瀆天主聖言。」

教宗想到過去「狩獵女巫」(witch-hunt)的歷史,念及諸多像聖女貞德一樣被處以火刑的受害者。在當時,他們的言行在法官看來不符合天主的話。在這方面「耶穌是榜樣,祂為了忠於天父及天父的話,死在十字架上。」

教宗最後說:「耶穌以無比的溫柔對厄瑪烏的門徒說:『唉!你們的心竟是這般遲鈍。』(路24:25)讓我們今天祈求上主以同樣的溫柔注視我們心中大大小小的遲鈍,撫慰我們,對我們也說:『唉!你們的心竟是這般遲鈍』,然後開始給我們作出解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日常的聖人和今日殉道者推動教會前進

blog_1460055600

4月7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表示,日常的聖人和今日殉道者在聖神的幫助下推動教會前進,以言行一致的生活態度勇敢地做復活耶穌的見證人。

當天取自《宗徒大事錄》的第一篇讀經談到伯多祿宗徒的勇敢。伯多祿治癒殘障病人後,勇敢地在公議會首領面前宣報耶穌的復活。這些首領大發雷霆,想要置他於死地。伯多祿雖被禁止以耶穌的名字施教,但他仍繼續宣講福音,他認為「聽天主的命應勝過聽人的命。」(宗5:29)教宗評論道:「在這位勇敢的伯多祿身上,絲毫看不到在聖週四夜晚的那個膽小鬼伯多祿的影子。那時的伯多祿充滿恐懼、三次否認主耶穌,此刻的伯多祿卻勇敢而堅定地為主作證。」

教宗指出:「基督徒的見證之路與耶穌所走的路一樣,都必須付出生命。換句話說,基督徒在切實的見證中總得面臨生命的危險。生活作風與我們的所見所聞保持一致,就是見證的第一步。然而,基督徒的見證還有另一層含義,它不僅僅是我們的見證而已。基督徒的見證始終是兩種見證:『我們和聖神都是這些事實的見證人』。若沒有聖神,就不存在基督徒的見證;因為基督徒的見證和基督徒的生命是一項恩寵,是上主藉著聖神賜予我們的恩寵。」

教宗強調:「若沒有聖神,我們就無法做見證人。見證人就是那些言談舉止與自己所領受的聖神保持一致的人。」

教宗說:「這是我們今日許許多多殉道者的見證,他們被趕出自己的家園,流離失所,遭受剝削和迫害;但他們擁有那至死宣認耶穌的勇氣。這也是那些嚴肅對待生活的基督徒的見證,他們認為:『我不能這樣做,不能傷害其他人;我不能欺詐;我不能陷入半途而廢的生活,而應該作出自己的見證。』作見證指的是:憑藉自己所領受的恩典—聖神,宣講自己在信德中的所見所聞,即宣講復活的耶穌。」

在歷史的艱困時期,人們會說:「祖國需要英雄人物。這是真的,也是對的。那麼今日教會需要什麼呢?需要見證人,需要殉道者。」

教宗說:「今日教會需要見證人,即聖人,日常的聖人,生活平凡卻言行一致的聖人;也需要堅持到底、直至殉道的見證人。這些人是教會的鮮活血液;這些人是推動教會前進的人,是見證人。他們證實耶穌復活了,耶穌活著,他們憑藉自己所領受的恩典—聖神,以言行一致的生活態度為耶穌作證。」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L’Osservatore Romano

教宗:基督徒團體的和睦共處是聖神的果實

blog_1459879558

4月5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告誡,切莫混淆聖神的和睦與協議的「寧靜」。基督徒團體的和睦共處是聖神的果實;而協議的「寧靜」卻虛偽地掩蓋內部的矛盾與分裂。

當天取自《宗徒大事錄》的第一篇讀經記載初期基督徒團體的情操和生活方式:眾信徒一心一意,他們中沒有貧乏的人,因為凡各人所有的都歸公用,再按照每個人的所需予以分配;一言以蔽之,就是「和睦」。教宗藉此展開彌撒講道,闡明和睦並非普通的議和。和睦是天主賜予因聖神而重生者的恩典,一如初期基督徒親身經歷的那樣。

「我們可以締結協議,達成某種和平。然而,和睦是內在的恩寵,唯獨聖神可以帶來和睦。初期的基督徒團體和睦共處,這和睦的標記之一是他們中沒有貧乏的人,一切都歸公用。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眾信徒都是一心一意,凡各人所有的,沒有人說是自己的,都歸公用。他們中沒有一個貧乏的人』。聖神賜予的真正『和睦』與錢財息息相關:錢財是和睦之敵,錢財使人自私自利。因此,和睦的標記是每個人獻出自己的所有,好使他們當中沒有貧乏的人。」

《宗徒大事錄》講述了巴爾納伯的聖德芳表:他賣了自己的田地後,把收益全交給宗徒。但《宗徒大事錄》也記載了阿納尼雅和他的妻子撒斐辣的惡表:這對夫妻賣了自己的田地後,假裝將所有收益都交給宗徒,實際上卻私下扣留了一部分;這行為叫他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即死亡。教宗強調,天主和錢財是兩個「勢不相容」的主人。

教宗接著釐清「和睦」與「寧靜」,告誡切莫將這兩者相混淆。他解釋道:「一個團體可以非常寧靜,一切安好,事事順利,但卻毫不和睦。有一次我聽到一名主教的睿智話語,他說:『教區內一片寧靜,但若你觸碰這個問題,那個問題,或是別的問題,馬上就會爆發戰爭。』這是某種議和,而非聖神的和睦。我們可稱之為虛偽的和睦,如同阿納尼雅和撒斐辣的所作所為。」

教宗期勉眾人反覆閱讀《宗徒大事錄》有關初期基督徒和他們共同生活的章節。這將幫助我們明白,該如何在所處的各種環境中為福音生活的新意作見證。除了和諧以外,人們也能從這段章節中領悟出關於福傳的另一個恩典的標記,那就是勇氣。

「聖神的和睦賜給我們這慷慨的情操,讓我們在貧乏的人面前,不將任何事物據為己有。聖神的和睦賜給我們的第二個態度是『宗徒們以大德能,作證主耶穌的復活,在眾人前大受愛戴』,也就是勇氣。教會團體只要和睦共處,便會獲得勇氣,那為復活主耶穌作見證的勇氣。」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主持聖母領報瞻禮彌撒:基督徒要順從天主,總是應允天主

blog_1459797001

4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慶祝聖母領報瞻禮。教宗談到福音中聖母的服從,指出聖母的「應允」開啟了耶穌的「應允」,勉勵我們自我反省,看看自己是應允上主的人,還是在一旁靜觀其變,默不作聲的人。

教宗的彌撒講道圍繞「應允」的鏈條展開。

「在這鏈條中有許多順從天主,應允天主召叫的人。例如:離開故土前往未知地的亞巴郎,承行天主聖意的梅瑟,自覺唇舌不潔的依撒意亞先知,認為自己不會說話的耶肋米亞先知。他們都應允了上主,把希望寄託於上主。」

教宗說:「今天的福音為我們敘述了這鏈條中的最後一個『應允』,聖母瑪利亞的『應允』。聖母的『應允』開啟了耶穌的『應允』,表明天主不僅看顧人,與祂的子民同行,而且成了我們中的一員,取了我們的肉體。耶穌來到世上是『為了承行天父的旨意』(希10:7),祂的『應允』持續一生,直到走上十字架。耶穌曾祈求天父說:『若是可能,就讓這杯離開我罷;之後祂又補充道:但要照祢所願意的。(若26:39)』因此,耶穌基督承行了天主的旨意,祂本身就是天主的旨意。」

教宗勉勵道:「聖母領報瞻禮是我們感謝上主教導我們走服從之路的好日子,也是我們反思自己的生活的良機。」

教宗特別念及在場的幾位慶祝晉鐸50週年的司鐸說:「我們大家每天都必須說『是』或『不』,讓我們想想自己是否常常說『是』,或者經常低著頭把自己藏起來,像亞當和厄娃那樣,雖然沒有說『不』,卻假裝不明白天主的旨意。今天是感謝上主和自我反省的日子:我是一個說『是』的人呢,還是一個說『不』的人,抑或是在一旁靜觀其變,默不作聲的人?願上主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走上服從的道路。」

教宗繼續說:「今天是慶祝聖母『應允』的節日。聖母的應允意味著整個救恩史的開端,開啟了最後一個應允,真人真天主的應允。天主起初用肯定的『是』創造了世界和人類,現在祂藉著基督應允的『是』,以更加奇妙的方式再造了世界和我們每個人。天主藉此聖化我們,讓我們在耶穌基督內前行。」

彌撒講道結束後,在聖瑪爾大之家服務的仁愛修女舉行了重發聖願禮。教宗對此表示:「她們每年都會重新發願,因為聖雲先(Saint Vincent de Paul)很明智,知道他委派給修女們的使命非常艱難,因此希望她們每年更新自己的聖願。」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