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主持真福斯卡拉布里尼和真福澤德封聖大典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五萬名信友於2022年10月9日主日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喜迎普世教會的兩位新聖人:斯卡拉布里尼(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和澤德(Artemide Zatti)。教宗方濟各在封聖大典的彌撒講道中指出兩大重點:並肩前行和心存感激。教宗邀請眾人克服以自我為準則的誘惑,真正做個「同道偕行」的教會、包容眾人的社會。談到常懷感恩的重要性,教宗期勉要克服不滿情緒和冷漠待人的誘惑。在此機會上,教宗特別提到排斥移民的現象,稱這是種犯罪。

Pope Francis celebrates Mass for the canonization of new Sts. 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 and Artemide Zatti in St. Peter’s Square at the Vatican Oct. 9, 2022.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教宗的講道從主日福音出發:那時,有十個癩病人蒙耶穌得到痊癒,卻只有一個人回來感謝祂(參閱:路十七11-19)。教宗指出:「這疾病不只是身體的、也是社會性的。這些癩病人並肩同行,向排斥他們的社會高聲喊叫。這群自成小團體的癩病人中間有個撒瑪黎雅人,儘管他被視為外鄉人,卻也加入到這個小團體中。教宗闡明:「這是因為「共同的疾病和脆弱使得藩籬倒下。」

「當我們誠實面對自己時,我們會記得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些毛病,人人都是罪人,所有人都需要天父的慈悲。於是,我們不再基於各自的功勞、所承擔的角色,或者生活中其它外在因素而彼此疏離,於是內在的藩籬倒下,偏見不復存在。如此一來,我們終於重新發現彼此是弟兄姊妹。」

此外,這段章節也透露出「並肩同行」的福音風格。教宗指出:「基督信仰始終要求我們與他人並肩同行,而非獨自前進;總是邀請我們走出自我,邁向天主和弟兄姊妹,絕對不要自我封閉;時時刻刻敦促我們承認自己需要治癒和寬恕,需要分擔近人的脆弱,不感到自己高人一等。」

教宗由此鼓勵眾人做良心省察:「我們要自問,我們是否真正是個向所有人開放、包容所有人的團體;司鐸與平信徒是否一起工作,為福音效勞;我們是否抱持接納的態度,不只以言語,更以具體舉動,來對待那些疏遠的人、所有接近我們又因他們人生的崎嶇旅途而覺得當不起的人。我們讓他們覺得是團體的一員,或者把他們排斥在外?」

教宗說:「每當我看到基督徒團體把世界分成好人與壞人、聖人與罪人,我就感到擔心。這樣會導致有些人覺得自己比別人好,把天主渴望擁抱的許多人拒之門外。」

「要包容所有的人。今天,在斯卡拉布里尼列聖品的日子,我要念及移民。把移民排斥在外是個醜聞。更好地說:把移民排斥在外等同於犯罪,讓他們在我們面前喪命。」

回到主日福音,耶穌治好的十個癩病人裡,只有一個回來道謝。教宗表示:「這不光是禮貌的舉動,更蘊含『朝拜』的意義。這段福音章節教我們所有人的一堂課是:不要忘記天主賜予我們的恩寵。我們往往自顧自地前行,忘記培養與天主的活潑關係。這是糟糕的靈性疾病: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連信仰、連我們與天主的關係都如此,甚至成了基督徒也不再有驚奇之心,不再懂得說『謝謝』,不表達感恩,看不見上主的美妙。」

教宗勉勵眾人懂得說謝謝,以肯定天主愛的臨在。「這需要每天在家庭、在工作關係、在基督徒團體內多加鍛煉。「承認他人的重要性,克服不滿和冷漠。」

封聖大典的講道到了結尾,教宗提出兩位新聖人的若干特質。「斯卡拉布里尼主教成立了兩個關懷移民的修會,並說過:『因著當今的移民潮,教會將成為萬民彼此和平、共融的工具』。

教宗由此念及國際現況,特別是在烏克蘭的衝突。「當下在歐洲這裡的移民潮,格外使我們感到痛苦,催促我們敞開心扉:那是烏克蘭人民逃離戰爭的移民潮。我們今天不要忘記飽受磨難的烏克蘭。」

教宗最後也談到慈幼會士澤德的聖德芳表:「他騎著自行車,成了感恩的活典範。澤德的結核病痊癒後,一生慈愛地照顧病患。他常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細心照料別人的創傷。」

Pope Francis celebrates Mass for the canonization of new Sts. 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 and Artemide Zatti in St. Peter’s Square at the Vatican Oct. 9, 2022.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在冊封真福斯卡布拉里尼(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和真福澤德(Artemide Zatti)為聖人的彌撒結束時,提及60年前召開的「梵二大公會議」,並強調「我們不應忘記當時威脅世界的核戰爭的危險」。

教宗說:「我們為什麼不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即使在那時刻,存在著衝突、局勢非常緊張,但最終選擇了和平的道路。」

接著,教宗將思緒轉到了泰國,那裡日前「發生了瘋狂的暴力行為」。泰國東北部烏泰沙旺鎮(Uthai Sawan)發生槍擊事件,造成37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兒童。教宗說:「我懷著感傷的心情,尤其是把幼童和他們的家庭託付給掌管生命的天父。」

最後,教宗說:「讓我們向聖母瑪利亞祈禱,願她幫助我們成為福音的見證者,並因諸聖人的榜樣而活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教宗:澤德修士一生度服務病患者的奉獻生活

介紹聖人及觀賞電影:柯蒂美‧澤德修士

真福斯卡拉布里尼和真福澤德將於10月9日榮列聖品

介紹聖人及觀賞電影:柯蒂美‧澤德修士

圖片:sdb.org.hk

普世教會將於2022年10月9日迎來兩位新聖人,其中一位就是慈幼會會士真福澤德(Artemide Zatti),讓我們一起認識柯蒂美‧澤德修士(Artemide Zatti)。

《鹽與光》將於10月9日,
東岸中午12時,西岸上午9時,中港台澳晚上12時,
電視及網上英語播放封聖大典。
按此收看

 

電影:我們的修士-澤德
【粵語配音及中文字幕】

 

電影:我們的修士-澤德
【普通話中文字幕】

 

電影:我們的修士-澤德
【原聲及中文字幕】

 

仁心神醫:聖澤德修士的第二個奇蹟
(The Second Miracle of Saint Zatti)

內容:慈幼會會士張心銳神父專訪Roberto Narvaez修士來細說聖澤德修士的第二個奇蹟。

 

手繪描述聖人故事簡介【粵語】

聖人生平簡介【粵語】:

柯蒂美‧澤德於1880年10月12日在義大利南部波樂托(Boretto)的一個貧窮家庭出生。當他十七歲時,他與家人一起移民到阿根廷布蘭卡港(Bahia Blanca)。年青的他常與本堂,慈幼會會士嘉祿‧嘉華里神父(Carlo Cavalli)去探望病人。澤德十分信任他,在與他一同服務時發現了自己的聖召。

澤德在賈烈勞主教手中成為慈幼會的備修生。他被召去照顧一位患了肺病的年輕神父時,不幸也染上此病;之後,他被送往聖若瑟醫院,並祈求若他得到進教之佑聖母的恩佑,便會貢獻自己的一生為照顧病人。他的疾病奇跡般地得到了痊癒。他便認真投入醫院的生活,全情為病人服務。醫院成了他成聖的地方。

澤德修士每天四點半起床,祈禱及參與彌撒後,便巡視醫院病人,再踏單車到鎮內各家探訪病人,然後處理雜務或到藥房工作,一直到晚上八時。夜晚,他會陪伴病重者,直到晚上十一時。他還會自修醫學的知識,有時半夜還要為急症病人應診。他每天這樣工作了半個世紀,直至因癌病去世前的四十一天。

澤德修士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天主的信心、他的堅毅與幽默感。一如其他的慈善機構,醫院經費長年不足,但澤德修士相信『只要求,主必給他。』所以他常說:「我不祈求上主賜我金錢,只求祂告訴我錢在哪裏,我會自己去取!」他不會叫人捐錢給醫院,而是問人可否「借錢給主」。

有一次,有一位窮人急需旅費,澤德修士搜了全身,湊足錢給他;稍後他卻碰到另一個人捐錢給他,剛好是剛才的金額,外加五比索。他說:「那是天主額外打賞的小費!」 有時病房滿了,他會讓病人睡自己的床。有次病人鼾聲如雷,他很高興地說:「我整晚都肯定他還活著!」甚至當殮房滿了,他也把屍體抬回自己睡房。別人問他怕不怕,他說:「怕甚麼?我倆都在睡覺,死人還不會打鼾呢!」 澤德修士行醫不忘傳道。有次,一位小孩到醫院求診,他跟修女說:「你有沒有熱湯和衣服給十歲的耶穌?」有病人衣服太髒,他問附近的家庭「借」衣服,別人給他一些舊衣物,他則說:「你們沒有更好的嗎?要給上主最好的啊!」

澤德修士一生都在為那些最有需要的人工作,認識他的人都見證了他的樸實和喜樂。他的嘴邊時常掛著微笑,飄著的歌聲。

1951年3月15日他因肝癌去世,享年七十一歲。他的遺體安放於越瑪(Viedma)的慈幼會小堂內。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002年4月14日宣佈他為真福。2022年10月9日,他將被教宗方濟各冊封為聖人。

按此閱讀
詳盡的聖人生平

柯蒂美‧澤德修士的重要日期:

  • 1880年-生於意大利南部波樂托。
  • 1897年-與父母移居阿根廷。
  • 1900年-加入慈幼會備修院。
  • 1908年-宣發聖願。
  • 1911年-負責管理越瑪醫院。
  • 1912年-興建新醫院。
  • 1933年-加建醫院新翼。
  • 1941年-醫院遷址。
  • 1950年-失足墮下梯子。
  • 1951年-與世長辭。
  • 1997年-榮列可敬者
  • 2002年-榮列真福品。
  • 2022年-冊封為聖人。

來源:鮑思高慈幼會聖母進教之佑中華會省

按此閱覽相關資訊

真福斯卡拉布里尼和真福澤德將於10月9日榮列聖品

Blessed Artemide Zatti, a Salesian brother who died in Argentina in 1951, is pictured in an undated photo. Pope Francis has approved the canonization of Blessed Zatti. (CNS photo/courtesy Agenzia Info Salesiana)

普世教會將於10月9日迎來兩位新聖人,他們是:真福斯卡布拉里尼(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和真福澤德(Artemide Zatti)。教宗方濟各8月27日在御前會議上宣布了這項消息。

在教宗宣布日期前,冊封聖人部部長塞梅拉羅樞機在聖伯多祿大殿介紹了這兩位愛德使徒的生平:他們全心全力照顧病患、最弱小者、移民,以及許多在世界上受苦的基督的面容。教宗稱他們是“基督徒生活和聖德的典範”;“特別考慮到我們時代的處境”,他們該當成為整個教會的典範。教宗指出,在御前會議前,樞機們已在“書面”報告中陳述了“各自”的見解。

塞梅拉羅樞機向教宗介紹這兩位真福時解釋道,“他們的見證促使基督信徒關注有關移民的議題”。就如教宗多次所提到的那樣,“如果移民融入社會,就能幫助我們呼吸一種豐富多彩的空氣,使合一得到更新;就能滋養公教信仰的面貌;就能見證教會的使徒性;就能促成聖德的事跡”。

冊封聖人部部長接著略述了斯卡拉布里尼和澤德的生平。樞機強調,斯卡拉布里尼有關移民的牧靈工作“被很多人認為是教會本著先知性去關懷人們和他們的具體問題”。關於澤德,他“不折不扣地詮釋了慈幼會精神,始終和藹可親、性格開朗,即使是在最艱困的情況中也不例外”。

這兩位新聖人都生活於19世紀和20世紀。斯卡拉布里尼曾是意大利皮亞琴察的主教,創立了嘉祿傳教會和嘉祿傳教女修會,其特殊使命是為移民服務。今年5月21日,教宗授權冊封聖人部免除確認因真福斯卡布拉里尼的代禱而顯得的第二個奇跡的條件,直接將其冊封為聖人。

斯卡拉布里尼列聖品案申請人巴蒂斯泰拉(Graziano Battistella)神父提到斯卡拉布里尼獻身於移民的精神:他把這精神轉變成具體行動,並且深愛孩童,因而得到“要理使徒”的美名。巴蒂斯泰拉神父也提到,斯卡拉布里尼芳表的現實意義是要記住我們都參與在使命中,因為這是我們信仰的固有的一部分”。

在阿根廷別德馬為病患服務的慈幼會修士澤德,對今天的人們仍有很多話要說。他出生於意大利埃米利亞大區,後來與家人移居阿根廷。在他心中渴望成為司鐸,但事實上他成了一名護士,他患有結核病,親身經歷了疾病的兇猛。在他講述這段歷程和藉著進教之佑聖母獲得痊癒時,他的座右銘是“相信、許諾和治癒”。

慈幼會列聖品案總申請人卡梅洛尼(Pierluigi Cameroni)神父簡單講述了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要素,提到在傳染病大流行時期應對疾病的方式,這類似於我們正在經歷的。澤德也是一名移民,這是一個現今依然存在的現實。他是一位能活出福音的喜樂的人,這喜樂始終源自與上主的相遇。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