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為他人奉獻自己,治癒自私、偏見和不寬容的「癩病」

圖片:Vatican Media

心靈的「癩病」使我們對愛和憐憫無動於衷,藉由自私、偏見、冷漠和不寬容的「壞疽」來摧毀我們。解藥是什麼?是愛天主和為近人奉獻自己,不帶恐懼和偏見,沒有算計和利益的考量。教宗方濟各2月11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為瑪利亞・安東尼婭(María Antonia de San José de Paz y Figueroa)主持封聖大典,在彌撒講道中以癩病人的比喻闡述了這個觀點。

聖女瑪利亞・安東尼婭的芳表

新聖女瑪利亞・安東尼婭生活於18世紀。在耶穌會被驅逐離開阿根廷的那段時期,她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其它地區推廣依納爵神操,開設靈修中心,幫助人們認識天主。在該國,不僅老百姓,連開國元老都親切地叫她「母親」(mamma)。

大約5500名信眾參加了封聖大典,其中有數千名遠從阿根廷來的信友,包括主教、司鐸和朝聖者。該國總統米萊(Javier Milei)也親臨大殿,彌撒前在祭衣室與教宗簡短相會,並在禮儀後再次彼此問候,交談幾句,握手致意。米萊總統熱情擁抱了教宗方濟各。

治療「心靈癩病」的見證

彌撒開始之際,聖座封聖部部長塞梅拉羅(Marcello Semeraro)樞機介紹了瑪利亞・安東尼婭的生平,請求將她列入聖品。教宗予以俯允後,現場響起如雷的掌聲。教宗緬懷新聖女「在物質和道德的悲慘處境中」作的見證,以及她對近人的服務和奉獻。教宗在講道中指出,這正是治療「心靈癩病」的解藥。這種癩病不像那使身體逐漸損毀的疾病那樣,卻讓心靈生出壞疽。

疾病與排斥

《馬爾谷福音》記載,與耶穌相遇的那名癩病人被同胞遺棄,因為後者害怕被傳染,以為接觸了生瘡的軀體就會變得不潔。由於遠離和拒絕,這名病人受到進一步的傷害,所以基督以「觸碰」來治癒他,幫助眾人擺脫一種扭曲的宗教觀。

「恐懼、偏見和虛假的宗教情愫:這是嚴重不公義的三大禍根、三種『心靈的癩病』,使弱小者受苦,把他當成垃圾丟棄。」

那名癩病人體驗到的排斥,今天也一再發生。「我們不要認為那些只是過去的事。我們在城市街道上遇見多少受苦的人!有多少的恐懼、偏見、表裡不一,連信徒和宣認基督信仰的人也不例外,而且這些恐懼持續不斷地傷害受苦者!」

耶穌的觸碰和治癒

那麼,要怎麼做呢?教宗指出,耶穌對那人動了憐憫的心,作出兩個舉動。首先是「觸碰」:天主子其實能「遠遠地」治癒那個人,但祂卻觸碰了癩病人的傷口。這是「天主的親近」,是「接近受苦者的愛的道路」。跟隨基督的人蒙召也去這麼做,並要「在心裡浮現有悖於親近關懷、奉獻自己的念頭時」提高警覺。

「治癒」是耶穌的第二個舉動。耶穌的「觸碰」不只是親近,更是治癒的開端。「親近是天主的風格。天主始終親近、憐憫又溫柔。我們要對此敞開」。接受耶穌的觸碰,「我們由內部、打從心底得到治癒」。「如果我們在祈禱、在朝拜中接受耶穌的觸碰,如果我們讓祂通過聖言和聖事在我們內行動,祂的觸碰就會使我們發生真正的改變,讓我們從罪惡中獲得醫治,救我們脫離封閉狀態,令我們產生超乎人力所及的轉變」。

耶穌的觸碰使我們重獲新生,變得更美好:「心臟組織重新生長;創意搏動的血液再次流動,充滿了愛;過往錯誤的傷口得以癒合,各種關係的肌膚恢復健康又自然的狀態」。如此一來,我們回到「原本所有和所是的美好」。

「在耶穌的關愛下,我們重新發現為他人奉獻自我的喜樂,既沒有恐懼和偏見,也沒有那些使人麻木不仁、缺乏兄弟骨肉之情的宗教形式;我們內在重新得到去愛的力量,超越一切算計和利益考量。」

新聖女的傳教熱火

關於這一切,新聖女瑪利亞・安東尼婭樹立了榜樣:「她赤腳跋涉千里,穿越曠野和險途,為將天主帶到那裡。今天,她為我們是熱忱且大膽的使徒典範」。

在講道的結尾,教宗提到,耶穌會士被驅逐時,聖神在瑪利亞・安東尼婭內「點燃了傳教的熱火」,使她「信賴天主上智的安排,堅忍不拔」。

這位新聖女懇求大聖若瑟的代禱,而且「為了不讓大聖若瑟太過操勞」,她也請聖加耶當(Gaetano Thiene)轉求。因此,對聖加耶當的敬禮傳入阿根廷,他的聖像於18世紀抵達布宜諾斯艾利斯。教宗最後籲請眾人呼求新聖女的幫助。「求主降福每一個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批准冊封一位新聖女及一位新殉道者真福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1月24日,教宗方濟各接見了教廷冊封聖人部部長塞梅拉羅(Marcello Semeraro)樞機,授權該部會頒布法令,冊封加拿大聖家小修女會創始人瑪利亞·萊奧尼亞·帕拉迪斯(Maria Leonia Paradis)修女為聖人,冊封在1946年5月12日遭前共產政權殺害的波蘭神父彌額爾·拉帕奇(Michał Rapacz)為真福。法令同時也承認其他四位天主忠僕與婢女的英勇聖德,宣布他們為可敬者。

一生傾力支持司鐸牧靈工作的帕拉迪斯修女

新聖女帕拉迪斯修女1840年5月12日出生於加拿大的拉卡迪(L’Acadie),十三歲時加入聖十字架瑪利亞修女會,致力於家政服務工作。曾在聖十字司鐸會會院服務並做青年教育工作。1862年被派遣到美國工作,七年後,應一位神父的邀請返回加拿大,培訓一些有志度修會奉獻生活的青年女子。之後,帕拉迪斯修女接受了蒙特利爾總教區總主教的建議,即創建一個新修會團體,好能滿足總教區內眾多聖召的要求。帕拉迪斯修女於1880年5月31日正是創建了“聖家小修女會”,其神恩使命是在不同修會團體、學校和修道院提供服務,在物質和精神上幫助司鐸的牧靈工作。帕拉迪斯修女於1912年5月3日在加拿大舍布魯克(Sherbrooke)去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1984年9月11日在蒙特利爾冊封帕拉迪斯修女為真福。

波蘭共產時期的殉道者拉帕奇神父

拉帕奇(Michał Rapacz)神父1904年9月14日出生於波蘭滕津(Tenczyn)。1926年,他進入克拉科夫大修道院,五年後晉鐸成為教區神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波蘭共產主義政權成立。新政權公開向宗教和教會宣戰,在危險的政治環境中,拉帕奇神父始終保持對基督和教會的忠誠,堅持展開牧靈工作,因而受到極權政府的憎恨。1946年5月11日夜晚,一群武裝人員闖入神父的住所綁架了拉帕奇神父,在住所附近的樹林中將神父殘忍殺害。

四位新可敬者分別是:

方濟各嘉布遣會士若望·佐赫拉比安(Cirillo Giovanni Zohrabian)主教,大約於1881年6月25日出生在土耳其的埃爾澤魯姆(Erzerum),1972年9月20日在意大利羅馬去世。

方濟各嘉布遣會士詹弗蘭科·奇蒂(Gianfranco Maria Chiti)神父,於1921年5月6日出生在意大利的吉涅塞(Gignese),2004年11月20日在意大利羅馬安息主懷。

吉利·維韋斯(Sebastián Gili Vives)神父,1811年1月16日出生於西班牙的阿爾塔(Artà),是奧斯定援助之女修會的創始人,於1894 年 9 月 11 日在西班牙馬略卡島的帕爾馬(Palma di Mallorca)蒙主恩召回歸天鄉。

教會之女修會聖嬰小德蘭的瑪達肋納(Maddalena di Santa Teresa di Gesù Bambino)修女,於1918年7月24日出生於意大利澤羅布蘭科的聖阿爾貝托(Sant’Alberto di Zero Branco),1946年5月28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去世。

天行者「非祢莫屬」公開講座(一):聖多瑪斯的基督論之繼往開來與牧民應用

【鹽與光傳媒資訊】為慶祝教會聖師聖多瑪斯封聖人700週年、逝世750週年以及誕辰800週年的三重紀念,《天行者國際使團》將舉行一系列的慶祝活動。首個「非祢莫屬」公開講座已於2024年1月20日於香港舉行,主辦單位請來耶穌會會士黃錦文神父及基督君王俗世會成員林康政老師為大家講授,講座的題目是「聖多瑪斯的基督論之繼往開來與牧民應用」。感謝《天行者國際使團》讓本台轉載當日的講座內容,使未能參與的人士也可獲益。歡迎大家收看及廣傳!

講者一:黃錦文神父 (耶穌會會士、台灣天主教輔仁大學神學院神學博士、基督論教授)


影片來源:Joseph Lam

講者二:林康政老師 (基督君王俗世會成員、羅馬宗座拉特朗大學神學博士、牧民神學教授)


影片來源:Joseph Lam

聖多瑪斯.阿奎納(司鐸、聖師)
St. Thomas Aquinas

聖人於1225年左右,出生於意大利阿奎納公爵之家。先後在加西諾山隱修院及拿玻里求學。1244-1245年,當他有志到道明會修道時,他的家人竟把他軟禁起來;最終,他加入了道明會,先後在巴黎與科隆,從聖大亞爾伯為師,完成學業;1257年,與聖文德一起,同獲博士學位。聖人理性思維,有關哲學神學,精深著作甚多,尤其《神學大全》一書,影響深遠;他教授生徒,為教會一大明師。1274年3月7日逝世於意大利。多瑪斯於1323年榮列聖品。教宗聖庇護五世封聖人為教會聖師。 1369年1月28日聖人之遺骸,移葬於法國杜魯茲,故教會定該日為其紀念日。1880年,教宗良十三世,封聖人為學校主保。聖人被譽為「天使聖師」,以稱許他的純潔和探玄入奧的智識,可與天使相比。

集禱經

天主,你使聖多瑪斯酷愛聖德,學問超卓。求你賞賜我們藉著他的教導,獲得智慧的增長,並能效法他的聖善生活。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天行者國際使團 (Emmanuel Apostolatus) 由一羣熱心的天主教平信徒於1995年秋天在美國成立的天主教機構,並於2001年的五旬節在香港展開培育青年及基督徒合一牧靈服務。使團以教會的傳統及訓導為中心,透過閱讀教父及聖師的著作,大公會議的文獻和教宗通諭,培育平信徒在靈修、神學及牧民中明白及認識本有的使命-就是平信徒的傳教工作,從而參加教會的救世使命,成為福音的傳信者,以福音精神執行自己的職務,好像酵母,從內部聖化世界,以生活的實證,反映出信望愛三德,將基督昭示給他人。【按此閱覽更多相關資訊】

真福瑪利亞‧安東尼婭將榮列聖品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10月24日,教宗方濟各接見冊封聖人部部長塞梅拉羅樞機時授權該部會頒布法令,冊封真福瑪利亞‧安東尼婭(Maria Antonia di San Giuseppe)為聖人。新聖人是阿根廷人,是一位度奉獻生活的女平信徒,她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創立了神操之家。因她的轉禱而顯的奇跡已被教會承認。

瑪利亞‧安東尼婭於1730年在阿根廷聖地牙哥-德爾埃斯特羅一個富裕家庭出生。她接受了良好的信仰與文化教育,年輕時接觸到依納爵靈修。1745年,她決志獻身事主,私下發了聖願,開始與其她度奉獻生活的女性一起度團體生活。

在耶穌會士華雷斯(Gaspar Juárez)神父的指導下,瑪利亞‧安東尼婭致力於兒童的教育、照顧病患和救濟貧困者。1767年,耶穌會士被驅逐離開阿根廷和全拉丁美洲後,她萌生了繼續推廣依納爵神操的想法,且有創立神操之家的打算。

瑪利亞‧安東尼婭在得到她的神師和聖地亞哥-德爾埃斯特羅的主教的完全同意後,開始進行自己的計劃。她常常外出,以推廣依納爵靈修,並成立新的神操之家。她渴望到“尚未認識天主的地方去”,因此,去了烏拉圭、科洛尼亞和蒙得維的亞。

瑪利亞‧安東尼婭於1799年3月7日安息主懷,享年69歲。據估計,她生前帶領了大約8萬人作神操避靜。她的遺骸目前保存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聖堂中。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精神健康主保聖鄧諾祈禱文

世界衛生組織在2019年發表的一項報告中顯示,全球有近十億人患有精神障礙,當中青少年佔14%。而疫情爆發後,抑鬱和焦慮疾患的發病率更上升25%,近年亦發生多由於精神或情緒困擾而導致的悲劇,情況令人擔憂。

耶穌教導我們:「凡你們給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給我做了。」(瑪25:31-46)作為基督徒,面對有困難的人,都該視他們為兄弟姊妹,給予合適的幫忙和關心,此外,為他們祈禱也一個極具價值的舉措。

為此,澳門教區教理培育委員會,翻譯了「精神健康主保聖鄧諾祈禱文」,並取得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的准印,亦介紹聖女鄧諾的生平,為喚起各位基督徒對於精神健康的關注,除了作出實際的關懷行動,更透過諸聖相通功,在主的共融中為有需要者祈禱。

聖女鄧諾生平簡介

出生:七世紀,愛爾蘭

離世:七世紀,比利時

封聖:1247

紀念日:530

主保:受心理及精神困擾者、精神疾患者、癲癇患者、亂倫受害者、失去雙親者、殉道者、精神健康專業人員及照顧者、精神科醫生、神經系統疾患者、被強暴受害者、離家出走者、夢遊者、治療師

生平

公元七世紀,聖女鄧諾的父親是愛爾蘭某地的國王,母親信奉天主教。

王后早年去世,國王心情久不能平復,朝臣進諫再娶。國王納諫,但條件是繼后必須與先后同樣美麗。群臣四出尋找美貌女子,但毫無所獲。有大臣獻計:國王的女兒與母親相似極了,建議國王娶他的女兒。國王同意,但聖女堅決拒絕。在告解神師聖吉拉貝諾(St Gerebernus)的建議下,聖女離開家鄉,逃到比利時海岸的安特衛普的海爾(Geel)。國王聽聞其下落,立即追到海爾,強迫聖女回去;聖女不為所動,寧死也不願違背守貞的誓願。國王大怒,下令殺死神父及聖女,但手下不敢對公主動手,國王就拔出寶劍,親自砍下女兒的頭。這樣,年僅十五歲的聖女鄧諾就去世了。

公元十三世紀,聖女鄧諾的遺骸出土,顯了許多奇蹟、治癒了許多病人,大多數是患羊癇、精神病的人,所以當地的人奉聖女鄧諾為精神疾患者的主保,興建以她為名的聖堂,並且陸續設立多個服務尋求緩解緊張或情緒困擾者的機構。

精神健康主保聖鄧諾禱文

良善的聖女鄧諾,妳為飽受身心病苦者廣行奇蹟,懇求妳藉病人之痊聖母瑪利亞,向耶穌轉禱,祈求(個人意向……)。

聖女鄧諾,聖潔的殉道者,受心理與精神困擾者的主保,妳是主耶穌和聖母瑪利亞寵愛之女,請為我向轉禱,並使我的祈求得蒙俯允。

(一篇天主經、一篇聖母經、一篇光榮經)

聖女鄧諾童貞及殉道者,請為我們祈禱。

Prayer in honor of St. Dymphna

Good Saint Dymphna, great wonder-worker in every affliction of mind and body, I humbly implore your powerful intercession with Jesus through Mary, the Health of the Sick, in my present need. (Mention it.)

Saint Dymphna, martyr of purity, patroness of those who suffer with nervous and mental afflictions, beloved child of Jesus and Mary, pray to Them for me and obtain my request.

(Pray one Our Father, one Hail Mary and one Glory Be.)

Saint Dymphna, Virgin and Martyr, pray for us.

撰文:澳門教區培育委員會

 

《德蘭修女:沒有更大的愛》紀錄片在加拿大53間戲院上映

【鹽與光傳媒資訊】“Mother Teresa: No Greater Love”《德蘭修女:沒有更大的愛》是一套由哥倫布騎士團全新製作的紀錄片。該片早於2022年8月及10月,分別在羅馬、梵蒂岡及美國上映。2023年1月22日及23日來到加拿大,並安排於53間影院放映。

在加爾各答聖德蘭修女去世 25 年後,這部電影不僅揭示了德蘭修女是一個怎樣的人,還揭示了她在窮人中為基督服務的獨特願景,以及如何通過今天的仁愛傳教女修會傳教士繼續實現這個使命。

這部紀錄片橫跨五大洲拍攝,不但是對聖人作出崇高的敬意,更是所有在這動盪時代下尋求希望的人的路引。

有關這部紀錄片的更多詳細資料,請閱讀多倫多總教區對導演兼編劇David Naglieri的訪問

請按此購買門票

以下是加拿大各地區上映院線:

SilverCity Richmond Hill Cinemas

Richmond Hill

Cineplex Cinemas Fairview Mall

Toronto

Cineplex Odeon Eglinton Town Centre Cinemas

Toronto

Cineplex Cinemas Vaughan

Vaughan

Cineplex Cinemas Pickering and VIP

Pickering

SilverCity Newmarket Cinemas and XSCAPE Entertainment Centre

East Gwillimbury

Cineplex Odeon Ajax Cinemas

Ajax

Cineplex Cinemas Yonge-Dundas and VIP

Toronto

Scotiabank Theatre Toronto

Toronto

Cineplex Cinemas Queensway and VIP

Etobicoke

Cineplex Cinemas Courtney Park

Mississauga

Cineplex Odeon Oshawa Cinemas

Oshawa

Cineplex Cinemas Mississauga

Mississauga

Cineplex Cinemas Winston Churchill & VIP

Oakville

Galaxy Cinemas Barrie

Barrie

SilverCity Burlington Cinemas

Burlington

Galaxy Cinemas Guelph

Guelph

Cineplex Cinemas Hamilton Mountain

Stoney Creek

Cineplex Cinemas Ancaster

Ancaster

Galaxy Cinemas Peterborough

Peterborough

Cineplex Odeon Niagara Square Cinemas

Niagara Falls

Cineplex Cinemas Cambridge

Cambridge

SilverCity London Cinemas

London

SilverCity Sudbury Cinemas

Sudbury

Cineplex Odeon South Keys Cinemas

Ottawa

Scotiabank Theatre Ottawa

Ottawa

Cineplex Odeon Devonshire Mall Cinemas

Windsor

SilverCity Thunder Bay Cinemas

Thunder Bay

Cineplex Cinemas Fredericton

Fredericton

Cineplex Cinemas Saint John

Saint John

Cineplex Cinemas Trinity Drive

Moncton

Cineplex Cinemas Park Lane

Halifax

Cineplex Cinemas Dartmouth Crossing

Dartmouth

Cineplex Odeon McGillivray Cinemas and VIP

Winnipeg

Cineplex Cinemas Normanview

Regina

Scotiabank Theatre St. John’s

St. John’s

Scotiabank Theatre Saskatoon and VIP

Saskatoon

Cineplex Odeon South Edmonton Cinemas

Edmonton

Cineplex Odeon Sunridge Spectrum Cinemas

Calgary

Cineplex Cinemas North Edmonton and VIP

Edmonton

Scotiabank Theatre Edmonton

Edmonton

Scotiabank Theatre Chinook

Calgary

Cineplex Odeon Eau Claire Market Cinemas

Calgary

Cineplex Odeon Crowfoot Crossing Cinemas

Calgary

Cineplex Cinemas Aberdeen Mall

Kamloops

SilverCity Mission Cinemas

Mission

Cineplex Cinemas Langley

Langley

Cineplex Cinemas Coquitlam and VIP

Coquitlam

SilverCity Riverport Cinemas

Richmond

Cineplex Odeon International Village Cinemas

Vancouver

SilverCity Victoria Cinemas

Victoria

教宗主持真福斯卡拉布里尼和真福澤德封聖大典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五萬名信友於2022年10月9日主日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喜迎普世教會的兩位新聖人:斯卡拉布里尼(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和澤德(Artemide Zatti)。教宗方濟各在封聖大典的彌撒講道中指出兩大重點:並肩前行和心存感激。教宗邀請眾人克服以自我為準則的誘惑,真正做個「同道偕行」的教會、包容眾人的社會。談到常懷感恩的重要性,教宗期勉要克服不滿情緒和冷漠待人的誘惑。在此機會上,教宗特別提到排斥移民的現象,稱這是種犯罪。

Pope Francis celebrates Mass for the canonization of new Sts. 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 and Artemide Zatti in St. Peter’s Square at the Vatican Oct. 9, 2022.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教宗的講道從主日福音出發:那時,有十個癩病人蒙耶穌得到痊癒,卻只有一個人回來感謝祂(參閱:路十七11-19)。教宗指出:「這疾病不只是身體的、也是社會性的。這些癩病人並肩同行,向排斥他們的社會高聲喊叫。這群自成小團體的癩病人中間有個撒瑪黎雅人,儘管他被視為外鄉人,卻也加入到這個小團體中。教宗闡明:「這是因為「共同的疾病和脆弱使得藩籬倒下。」

「當我們誠實面對自己時,我們會記得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些毛病,人人都是罪人,所有人都需要天父的慈悲。於是,我們不再基於各自的功勞、所承擔的角色,或者生活中其它外在因素而彼此疏離,於是內在的藩籬倒下,偏見不復存在。如此一來,我們終於重新發現彼此是弟兄姊妹。」

此外,這段章節也透露出「並肩同行」的福音風格。教宗指出:「基督信仰始終要求我們與他人並肩同行,而非獨自前進;總是邀請我們走出自我,邁向天主和弟兄姊妹,絕對不要自我封閉;時時刻刻敦促我們承認自己需要治癒和寬恕,需要分擔近人的脆弱,不感到自己高人一等。」

教宗由此鼓勵眾人做良心省察:「我們要自問,我們是否真正是個向所有人開放、包容所有人的團體;司鐸與平信徒是否一起工作,為福音效勞;我們是否抱持接納的態度,不只以言語,更以具體舉動,來對待那些疏遠的人、所有接近我們又因他們人生的崎嶇旅途而覺得當不起的人。我們讓他們覺得是團體的一員,或者把他們排斥在外?」

教宗說:「每當我看到基督徒團體把世界分成好人與壞人、聖人與罪人,我就感到擔心。這樣會導致有些人覺得自己比別人好,把天主渴望擁抱的許多人拒之門外。」

「要包容所有的人。今天,在斯卡拉布里尼列聖品的日子,我要念及移民。把移民排斥在外是個醜聞。更好地說:把移民排斥在外等同於犯罪,讓他們在我們面前喪命。」

回到主日福音,耶穌治好的十個癩病人裡,只有一個回來道謝。教宗表示:「這不光是禮貌的舉動,更蘊含『朝拜』的意義。這段福音章節教我們所有人的一堂課是:不要忘記天主賜予我們的恩寵。我們往往自顧自地前行,忘記培養與天主的活潑關係。這是糟糕的靈性疾病: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連信仰、連我們與天主的關係都如此,甚至成了基督徒也不再有驚奇之心,不再懂得說『謝謝』,不表達感恩,看不見上主的美妙。」

教宗勉勵眾人懂得說謝謝,以肯定天主愛的臨在。「這需要每天在家庭、在工作關係、在基督徒團體內多加鍛煉。「承認他人的重要性,克服不滿和冷漠。」

封聖大典的講道到了結尾,教宗提出兩位新聖人的若干特質。「斯卡拉布里尼主教成立了兩個關懷移民的修會,並說過:『因著當今的移民潮,教會將成為萬民彼此和平、共融的工具』。

教宗由此念及國際現況,特別是在烏克蘭的衝突。「當下在歐洲這裡的移民潮,格外使我們感到痛苦,催促我們敞開心扉:那是烏克蘭人民逃離戰爭的移民潮。我們今天不要忘記飽受磨難的烏克蘭。」

教宗最後也談到慈幼會士澤德的聖德芳表:「他騎著自行車,成了感恩的活典範。澤德的結核病痊癒後,一生慈愛地照顧病患。他常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細心照料別人的創傷。」

Pope Francis celebrates Mass for the canonization of new Sts. 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 and Artemide Zatti in St. Peter’s Square at the Vatican Oct. 9, 2022.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在冊封真福斯卡布拉里尼(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和真福澤德(Artemide Zatti)為聖人的彌撒結束時,提及60年前召開的「梵二大公會議」,並強調「我們不應忘記當時威脅世界的核戰爭的危險」。

教宗說:「我們為什麼不從歷史中汲取教訓?即使在那時刻,存在著衝突、局勢非常緊張,但最終選擇了和平的道路。」

接著,教宗將思緒轉到了泰國,那裡日前「發生了瘋狂的暴力行為」。泰國東北部烏泰沙旺鎮(Uthai Sawan)發生槍擊事件,造成37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兒童。教宗說:「我懷著感傷的心情,尤其是把幼童和他們的家庭託付給掌管生命的天父。」

最後,教宗說:「讓我們向聖母瑪利亞祈禱,願她幫助我們成為福音的見證者,並因諸聖人的榜樣而活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教宗:澤德修士一生度服務病患者的奉獻生活

介紹聖人及觀賞電影:柯蒂美‧澤德修士

真福斯卡拉布里尼和真福澤德將於10月9日榮列聖品

教宗:澤德修士一生度服務病患者的奉獻生活

CNS photo/Vatican Media

Pope Francis walks near an image of Blessed Artemide Zatti, during an audience with Salesians gathered for Blessed Zatti’s canonization, at the Vatican Oct. 8, 2022. The pope celebrated the canonization Mass of new St. Zatti and St. 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 the founder of the Scalabrinians, at the Vatican Oct. 9.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2年10月8日星期六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慈幼會終身修士、真福澤德(Artemide Zatti)封聖的前夕,在保祿六世大廳接見慈幼家庭的成員。教宗的講話圍繞著新聖人的四大特質展開,即:移民、窮人的朋友、慈幼會終身修士,以及聖召的代禱者。

教宗在講話中首先指出,在很多移民丟失信仰的背景下,澤德保持了自己的信仰。教宗接著強調澤德對窮人的關懷。教宗說:「澤德在因進教之佑聖母瑪利亞的轉禱而獲得病癒之恩後,就“將他的一生奉獻於病患者,尤其是那些最貧窮、被拋棄和被遺棄的人……他度著全然奉獻於天主和竭盡全力服務於鄰人的福祉。」

接著,教宗講到:「澤德作為一個忠實的慈幼會終身修士,將他的聖召歸於他所獲得的病癒之恩,他相信是賴聖母的護佑而得到治癒,並承諾照顧病患。」教宗解釋道:「相信、承諾和治癒這三個動詞表達出天主的祝福與安慰貫穿於澤德的生命之中。」

最後,教宗說真福澤德是聖召的代禱者。教宗談到他個人的經驗,說他在做耶穌會省會長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澤德的非凡聖德,於是,就為耶穌會終身修士的聖召請求他的代禱。通過澤德的代禱,年輕的耶穌會終身修士聖召顯著增加了,他為奉獻生活作出了特殊的見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介紹聖人及觀賞電影:柯蒂美‧澤德修士

圖片:sdb.org.hk

介紹聖人及觀賞電影:柯蒂美‧澤德修士

圖片:sdb.org.hk

普世教會將於2022年10月9日迎來兩位新聖人,其中一位就是慈幼會會士真福澤德(Artemide Zatti),讓我們一起認識柯蒂美‧澤德修士(Artemide Zatti)。

《鹽與光》將於10月9日,
東岸中午12時,西岸上午9時,中港台澳晚上12時,
電視及網上英語播放封聖大典。
按此收看

 

電影:我們的修士-澤德
【粵語配音及中文字幕】

 

電影:我們的修士-澤德
【普通話中文字幕】

 

電影:我們的修士-澤德
【原聲及中文字幕】

 

仁心神醫:聖澤德修士的第二個奇蹟
(The Second Miracle of Saint Zatti)

內容:慈幼會會士張心銳神父專訪Roberto Narvaez修士來細說聖澤德修士的第二個奇蹟。

 

手繪描述聖人故事簡介【粵語】

聖人生平簡介【粵語】:

柯蒂美‧澤德於1880年10月12日在義大利南部波樂托(Boretto)的一個貧窮家庭出生。當他十七歲時,他與家人一起移民到阿根廷布蘭卡港(Bahia Blanca)。年青的他常與本堂,慈幼會會士嘉祿‧嘉華里神父(Carlo Cavalli)去探望病人。澤德十分信任他,在與他一同服務時發現了自己的聖召。

澤德在賈烈勞主教手中成為慈幼會的備修生。他被召去照顧一位患了肺病的年輕神父時,不幸也染上此病;之後,他被送往聖若瑟醫院,並祈求若他得到進教之佑聖母的恩佑,便會貢獻自己的一生為照顧病人。他的疾病奇跡般地得到了痊癒。他便認真投入醫院的生活,全情為病人服務。醫院成了他成聖的地方。

澤德修士每天四點半起床,祈禱及參與彌撒後,便巡視醫院病人,再踏單車到鎮內各家探訪病人,然後處理雜務或到藥房工作,一直到晚上八時。夜晚,他會陪伴病重者,直到晚上十一時。他還會自修醫學的知識,有時半夜還要為急症病人應診。他每天這樣工作了半個世紀,直至因癌病去世前的四十一天。

澤德修士令我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天主的信心、他的堅毅與幽默感。一如其他的慈善機構,醫院經費長年不足,但澤德修士相信『只要求,主必給他。』所以他常說:「我不祈求上主賜我金錢,只求祂告訴我錢在哪裏,我會自己去取!」他不會叫人捐錢給醫院,而是問人可否「借錢給主」。

有一次,有一位窮人急需旅費,澤德修士搜了全身,湊足錢給他;稍後他卻碰到另一個人捐錢給他,剛好是剛才的金額,外加五比索。他說:「那是天主額外打賞的小費!」 有時病房滿了,他會讓病人睡自己的床。有次病人鼾聲如雷,他很高興地說:「我整晚都肯定他還活著!」甚至當殮房滿了,他也把屍體抬回自己睡房。別人問他怕不怕,他說:「怕甚麼?我倆都在睡覺,死人還不會打鼾呢!」 澤德修士行醫不忘傳道。有次,一位小孩到醫院求診,他跟修女說:「你有沒有熱湯和衣服給十歲的耶穌?」有病人衣服太髒,他問附近的家庭「借」衣服,別人給他一些舊衣物,他則說:「你們沒有更好的嗎?要給上主最好的啊!」

澤德修士一生都在為那些最有需要的人工作,認識他的人都見證了他的樸實和喜樂。他的嘴邊時常掛著微笑,飄著的歌聲。

1951年3月15日他因肝癌去世,享年七十一歲。他的遺體安放於越瑪(Viedma)的慈幼會小堂內。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2002年4月14日宣佈他為真福。2022年10月9日,他將被教宗方濟各冊封為聖人。

按此閱讀
詳盡的聖人生平

柯蒂美‧澤德修士的重要日期:

  • 1880年-生於意大利南部波樂托。
  • 1897年-與父母移居阿根廷。
  • 1900年-加入慈幼會備修院。
  • 1908年-宣發聖願。
  • 1911年-負責管理越瑪醫院。
  • 1912年-興建新醫院。
  • 1933年-加建醫院新翼。
  • 1941年-醫院遷址。
  • 1950年-失足墮下梯子。
  • 1951年-與世長辭。
  • 1997年-榮列可敬者
  • 2002年-榮列真福品。
  • 2022年-冊封為聖人。

來源:鮑思高慈幼會聖母進教之佑中華會省

按此閱覽相關資訊

真福斯卡拉布里尼和真福澤德將於10月9日榮列聖品

Blessed Artemide Zatti, a Salesian brother who died in Argentina in 1951, is pictured in an undated photo. Pope Francis has approved the canonization of Blessed Zatti. (CNS photo/courtesy Agenzia Info Salesiana)

普世教會將於10月9日迎來兩位新聖人,他們是:真福斯卡布拉里尼(Giovanni Battista Scalabrini)和真福澤德(Artemide Zatti)。教宗方濟各8月27日在御前會議上宣布了這項消息。

在教宗宣布日期前,冊封聖人部部長塞梅拉羅樞機在聖伯多祿大殿介紹了這兩位愛德使徒的生平:他們全心全力照顧病患、最弱小者、移民,以及許多在世界上受苦的基督的面容。教宗稱他們是“基督徒生活和聖德的典範”;“特別考慮到我們時代的處境”,他們該當成為整個教會的典範。教宗指出,在御前會議前,樞機們已在“書面”報告中陳述了“各自”的見解。

塞梅拉羅樞機向教宗介紹這兩位真福時解釋道,“他們的見證促使基督信徒關注有關移民的議題”。就如教宗多次所提到的那樣,“如果移民融入社會,就能幫助我們呼吸一種豐富多彩的空氣,使合一得到更新;就能滋養公教信仰的面貌;就能見證教會的使徒性;就能促成聖德的事跡”。

冊封聖人部部長接著略述了斯卡拉布里尼和澤德的生平。樞機強調,斯卡拉布里尼有關移民的牧靈工作“被很多人認為是教會本著先知性去關懷人們和他們的具體問題”。關於澤德,他“不折不扣地詮釋了慈幼會精神,始終和藹可親、性格開朗,即使是在最艱困的情況中也不例外”。

這兩位新聖人都生活於19世紀和20世紀。斯卡拉布里尼曾是意大利皮亞琴察的主教,創立了嘉祿傳教會和嘉祿傳教女修會,其特殊使命是為移民服務。今年5月21日,教宗授權冊封聖人部免除確認因真福斯卡布拉里尼的代禱而顯得的第二個奇跡的條件,直接將其冊封為聖人。

斯卡拉布里尼列聖品案申請人巴蒂斯泰拉(Graziano Battistella)神父提到斯卡拉布里尼獻身於移民的精神:他把這精神轉變成具體行動,並且深愛孩童,因而得到“要理使徒”的美名。巴蒂斯泰拉神父也提到,斯卡拉布里尼芳表的現實意義是要記住我們都參與在使命中,因為這是我們信仰的固有的一部分”。

在阿根廷別德馬為病患服務的慈幼會修士澤德,對今天的人們仍有很多話要說。他出生於意大利埃米利亞大區,後來與家人移居阿根廷。在他心中渴望成為司鐸,但事實上他成了一名護士,他患有結核病,親身經歷了疾病的兇猛。在他講述這段歷程和藉著進教之佑聖母獲得痊癒時,他的座右銘是“相信、許諾和治癒”。

慈幼會列聖品案總申請人卡梅洛尼(Pierluigi Cameroni)神父簡單講述了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要素,提到在傳染病大流行時期應對疾病的方式,這類似於我們正在經歷的。澤德也是一名移民,這是一個現今依然存在的現實。他是一位能活出福音的喜樂的人,這喜樂始終源自與上主的相遇。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