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2024年9月祈禱意向:為地球的吶喊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4年9月意向

意向:請為地球的吶喊祈禱

祈願我們每個人都能用心傾聽地球的吶喊、環境災害和氣候危機受害者的哀號,為愛護我們所生活的世界而身體力行。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教宗公開接見:拒絕移民是重罪,海洋和曠野不應是墳場

圖片:Vatican Media

海洋與曠野:對於許多逃離戰爭、貧困和絕望去尋求安全與穩定的移民來說,是他們被迫跨越的兩個生死關頭的地方。教宗方濟各8月28日上午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省思了移民的悲情和痛苦,再次為他們呼籲。他告誡道,有人系統性地且想方設法抵拒移民,這是個「重罪」。

抵拒移民是個重罪

教宗聆聽了無數的見證,這促使他譴責販運移民的卑劣行徑,並讚許救援他們的人。海洋和曠野成了所有難以通行之地的象徵,那裡經常危險萬分,宛如陷阱一般。教宗指出,「我們對其中的一些路徑比較熟悉,因為它們常出現在聚光燈下,其它大部分的路徑則鮮為人知,但並不因此人跡罕至」。

「我多次談到地中海,一則因為我是羅馬主教,二則是因為它具有象徵性:『我們的海』、一個不同民族和文明彼此交流的地方,成了墳場。悲哀的是,這些罹難者大多數是可救回來的。需要清楚表明一點:有人系統性地在運作,而且想方設法抵拒移民。當這是在有意識且肩負責任的情況下做出時,它就是個重罪。」

移民不被看見,但天主與他們共患難

聖詠作者讚揚天主說:「祢的道路雖然經過海底,祢的旅途雖然穿越大水,卻沒有顯露出祢的足跡。」(七十七20)又頌揚道:「祂率領百姓在曠野繞行。」(一卅六16)教宗引用了這兩篇《聖詠》,闡明海洋和曠野在聖經中是醞釀救恩史的場所,揭示了一位伴隨子民在自由之路上行走的天主。祂沒有與移民保持距離,而是「分擔移民的悲慘淒涼,在那裡與他們一起共患難,與他們同哭泣共盼望」。然而,教宗也痛心地指出當代的一個弔詭情況。

「我們都知道帕托(Pato)妻女的照片,她們在曠野中死於飢餓和口渴。在衛星和無人機發達的年代,有些移民路上的男女老少不應被任何人看見:他們被人藏起來了。只有天主看得見他們,並聆聽他們的哀號。這是我們文明的殘忍之處。」

向收緊的法規和邊境駐軍說不

有些人認為,「今天的移民本來就不該去那些讓人喪命的海洋和曠野」。教宗由此列舉了一些違反人道主義法且不利於解決問題的作法,如:更收緊的法規、在邊境駐軍,以及抵拒移民。

接著,教宗闡述了正確的方法。比方說:對移民擴大安全通道和正規通道,讓逃離戰爭、暴力、迫害和災禍的人更容易避難;竭盡所能促進以正義、友愛和團結為基礎的全球移民管理體系;集結眾人之力來打擊人口販運現象,將那些在他人的不幸上無情剝削的人口販子繩之以法。

我們不可被傳染上冷漠的文化

教宗邀請眾人想想很多移民的悲劇,像是蘭佩杜薩等等,他同時也稱讚許多慈善的撒瑪黎雅人,他們「在全球五大洲竭力救援並救助在絕望旅途中受傷和被遺棄的移民」。

這些善舉是人性的勇敢標記,「我們不可被傳染上糟糕的冷漠和丟棄文化」。如此的文化扼殺移民。教宗念及許多在第一線救人的英勇人士,以及地中海人道救援(Mediterranea Saving Humans)等組織。

此外,祈禱也很重要和必要。教宗鼓勵眾人意識到「上主在『我們的海』與我們的移民同在。上主與移民在一起,而不站在抵拒他們的人那一邊」。

「我們要同心協力不讓海洋和曠野成為墳場,卻使之成為天主能開啟自由與友愛之路的空間。」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基督徒能以仁愛與平安讓世界散發基督的馨香

圖片:Vatican Media

在約但河畔,聖神有如鴿子降在耶穌上面。《馬爾谷福音》如此描述了耶穌受洗的場景(谷一9-11),那時候天上傳來聲音,說:「祢是我的愛子,我因祢而喜悅。」教宗方濟各8月21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講述了耶穌受洗時的聖神,大約5千人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參加了這項活動。

在場眾人首先聆聽了一段選自《宗徒大事錄》的經文:「伯多祿遂開口說:『你們都知道:在若翰宣講洗禮以後,從加里肋亞開始,在全猶太所發生的事:天主怎樣以聖神和德能傅了納匝肋的耶穌,使祂巡行各處,施恩行善,治好一切受魔鬼壓制的人,因為天主同他在一起。』」(宗十34、37-38)

在約但河的洗禮

教宗表示,在耶穌受洗的時刻,天主聖三全都聚集在約但河畔。

「天父以祂的聲音表達祂的臨在;聖神有如鴿子降在上面,還有天父宣布是祂的愛子的那一位。那是天主啟示的至關重要時刻,是救恩史上極其關鍵的一刻。重讀這段福音章節,對我們有所裨益。」

耶穌使祂的奧體、教會充滿聖神

受洗後不久,耶穌在納匝肋親口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祂給我傅了油。」(路四18)

教宗指出,耶穌是領受了聖神傅油的君王、先知和司祭,一如舊約中的列王、先知和司祭那樣被傅油。然而,這並非一份「個人獨享的聖寵」,耶穌將祂領受的聖神,傳給祂的整個奧體,即教會。

「因此,教會是新的『領受了君王職、先知職和司祭職的子民』。希伯來文的『默西亞』一詞,以及希臘文中相應的『基督』一詞,二者指的都是耶穌,意思都是『受傅者』:祂以喜樂之油受傅,以聖神受傅。後來,教父們從字面解釋我們的名稱『基督徒』:基督徒意味著『受傅去效法基督』的人。」

把基督的馨香傳給人

「基督是元首,是我們的大司祭,聖神是散發馨香的油,教會是基督的奧體,塗滿了聖神之油。」教宗繼續解釋道,「油」意指「馨香」,如同聖週四在祝聖聖油彌撒中所說的,那是「聖善生活」的香氣,所有將在聖洗聖事和堅振聖事中領受傅油的人都蒙召散發如此芳香。教宗指出,一個人如果喜樂地活出其傅油的意義,他就能以這靈性的芬芳讓教會、團體和家庭滿是馨香。(參閱:格後二15)

「眾所周知,不幸地,有時候基督徒沒有散發基督的馨香,卻是自己罪惡的臭味。你們不要忘記,魔鬼往往是從口袋進來的。你們要當心,要提高警覺。然而,這不應讓我們放下在世界上成為基督的芳香這一崇高的使命,我們應竭盡所能,而且每個人在各自的環境裡去予以實現。」

做個有德行的善人

這意味著要結出聖神的果實,也就是:「仁愛、喜樂、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迦五22-23)

「找到一個具有這些美德的人,是多麽美好:仁愛,一個有愛的人、一個喜樂的人、一個締造和平的人、一個寬宏大度的人、一個溫和善良的人,他接納所有的人,是一個善人。」

教宗最後總結道:「我們如果這麼做,就會有人在我們周圍感受到基督的神的一縷芳香。」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致函哥倫布騎士團:在衝突與動盪的時期,祈求正義與和平

在第142屆哥倫布騎士團年度大會於8月6日至8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之際,教宗致函騎士團凱利(Patrick Kelly)團長。在這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的信函中,教宗省思了本屆年度大會的主題「使命」,強調每一位基督徒都是傳教士,因為我們在基督內與天主的愛相遇。(參閱:《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120號)

教宗指出:「由於迫切需要為這份愛做見證,在此激勵下並在真福麥基夫尼(Michael J. McGivney)神父先知性願景的引導下,哥倫布騎士團隨之建立。這愛的見證首先在於服務窮人,而且秉持使徒熱情建設教會,團結、友愛並忠於福音拯救世人的真理。」

培養信仰深厚、重視家庭的人

教宗讚揚騎士團致力於培養「信仰深厚和重視家庭」的人。他們以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細胞,做出種種努力,幫助許多人成熟成長。教宗對騎士團的「心靈」(Cor)倡議表示特別讚賞。該倡議旨在通過「祈禱、培育與友愛」來陶成天主教徒「踐行自己的信仰並為家庭、堂區、團體和國家服務」。

教宗提起世界許多地區的戰爭與社會動盪,呼籲為正義、和平與和解祈禱。教宗寫道,願騎士團的成員和他們的家庭「堅持不懈地祈禱和奉獻彌撒,祈望基督的和平在所有人的心中獲勝,並建設愛的文化」。

支持教會的使命和受苦的基督徒

接著,教宗也談到騎士團的愛德活動,他們支持婚姻和每個人生命尊嚴的努力,以及教會在發展中國家的傳教使命。教宗提到騎士團在烏克蘭和中東基督徒團體中的愛德善功,以及他們對因信仰基督而遭受迫害的基督徒的關懷。

在談到即將到來的2025年禧年,教宗感謝騎士團支持聖伯多祿大殿的華蓋修復工程。教宗寫道:「當朝聖者凝視聖伯多祿墓上高聳的貝尼尼華蓋時,即使華蓋正因哥倫布騎士團的慷慨而在進行修復工程,以恢復它最初的輝煌,但願朝聖者也將加強信仰,並與伯多祿的繼承人團結一心。」

最後,教宗將哥倫布騎士團託付於真福童貞瑪利亞的慈母保護中,並邀請他們履行在受洗時獲得的使命,「成為我們人類大家庭的和平與成聖的酵母」。

按此閱覽
第142屆哥倫布騎士團年度大會專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耶穌會中華省通傳中心及光啟社 【獨家專訪】- 教宗面對面:與方濟各的16個Q&A

如果你有一刻鐘的時間,能與普世天主教會的精神領袖—教宗方濟各—面對面談話,你會想跟他聊些什麼?

是想知道教宗如何安排私下的生活?怎麼祈禱?如何日理萬機?面對哪些挑戰?有哪些夢想?還是一些鮮為人知的話題?

2024年5月24日教會慶祝「進教之佑瞻禮日」之際,耶穌會中華省通傳中心主任謝詩祥(Pedro Chia)神父,有幸以華人耶穌會士的身分,協同台北光啟社詹健良社長,與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大樓面對面談了16個話題。

訪談全程使用西班牙語,內容包羅萬有,包括:教宗如何面對壓力、時間管理的秘訣、牧職中最大的挑戰、難忘的神慰經驗、修道生活的危機、神操與最常求的是什麼恩寵、給考慮耶穌會聖召青年的建言、對50年後天主教會的夢想、想對下一任教宗說什麼、牧靈訪問中國、給全球華人教友的訊息等等。

面對這些問題,身為聖伯多祿宗徒第265任繼承人的教宗方濟各如何回應?

訪談最後,教宗方濟各也滿心喜悅地給全球華人教友頒賜宗座降福。

千萬別錯過這簡短而精彩,且有中、西、英三種語言字幕的獨家訪問!(記得在Youtube 開啟字幕,選取中文)

來源:耶穌會通傳 Jesuit Communications 及 光啟社

教宗公開接見:沒有聖神,教會無法前進、成長和宣講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8月7日在保祿六世大廳恢復了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繼續他在7月暑休前的系列要理講授主題,即「聖神與新娘。聖神引領天主子民與耶穌、我們的希望相遇」。這次主題是「在道成肉身奧跡中的聖神」。教宗談到聖母瑪利亞,稱她為聖神的淨配及教會的形象。她透過聖神獲得了力量,能夠在接受天主聖言後,去宣講天主的聖言。

公開接見活動一開始,在場眾人先是聆聽了一篇讀經:「那時候,天使對瑪利亞說:『瑪利亞,不要害怕,因為妳在天主前獲得了寵幸。看,妳將懷孕生子,並要給他起名叫耶穌。』瑪利亞向天使說:『這事怎麼能成就?因為我不認識男人。』天使答覆她說:『聖神要臨於妳,至高者的能力要庇護妳。』」(路一30-31、34-35)

瑪利亞因聖神而受孕

然後,教宗的省思從教會所信仰的根本事實出發,它在公元381年的君士坦丁堡大公會議中被納入《信經》,即:聖神降臨於瑪利亞身上,她因聖神成了基督的母親。這正是天使報喜的內容。

教宗指出:「這是大公信仰的一個事實,因為所有基督徒都一起宣認那同一份《信經》。從記不清什麼時候開始,虔誠的公教信徒就從這個信仰的事實中汲取了一篇日常祈禱文,也就是《三鐘經》。」

瑪利亞,教會的形象

教宗接著表示:「這個信仰的道理讓我們得以稱瑪利亞為傑出的淨配,這就是教會的形象。梵二文獻《教會》憲章也重申了瑪利亞和教會的相似之處:教會默觀聖母深奧的聖德,仿效她的愛德,藉着忠實承受於天主的聖道實踐聖父的旨意,教會自己也變成了母親,因為教會以講道和聖洗聖事,把聖神所孕育、天主所產生的兒女,投入不朽的新生命中。(《教會》憲章,64號)」

「這事怎能成就?」

在談論瑪利亞與教會之間的相似之處時,教宗強調,就像童貞瑪利亞先在自己內接納了耶穌,然後將其生育一樣,同樣教會也必須先接受天主的聖言,然後通過生活和宣講賦予其活力。如同瑪利亞一樣,當教會面對的任務超出其能力時,也會很自然地問出相同的問題:「這事怎能成就?」(路一34)

「在一個似乎只追求舒適的世界中,如何宣講耶穌基督及其救恩?答案也是一樣的:『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宗一8)沒有聖神,教會無法前進、成長、宣講。」

「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事」

教宗繼續指出:「不僅是教會,每一個受洗者,也就是我們每一個人,有時都會問自己:『我能怎麼面對這個情況?』」教宗讓大家記住天使的答覆,即:「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事。」(路一37)這將會對我們裨益良多。

最後,教宗總結道:「兄弟姐妹們,每當我們再次踏上旅途時,也要在心中懷著這份安慰人心的確信:『在天主前沒有不能的事。』如果我們相信這點,我們就會創造奇蹟。」

活動結束時,教宗沒有掩飾他對中東地區局勢的擔憂,且再次籲請停止敵對行動。他說,「我再次呼籲有關各方不要讓衝突蔓延開來,要在所有戰線立即停火,首先是加沙地帶,那裡的人道主義狀況非常嚴重。」教宗祈願「真誠尋求和平以消除紛爭,愛能夠戰勝仇恨,寬恕能夠平息報復。」

接著,教宗也邀請信徒為烏克蘭和處於戰爭中的國家祈禱。他說:「我請你們與我一起為飽受折磨的烏克蘭、緬甸和蘇丹祈禱。願遭受戰爭之苦的人民能儘早獲得他們極其渴望的和平。」

最後,教宗邀請大家為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祈禱,那裡的許多人仍受到歧視。「讓我們一起努力並祈禱,消除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區的種族歧視,尤其是針對女性的歧視。」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接見輔祭員:與耶穌在一起親近那些受苦和卑微的人

圖片:Vatican Media

梵蒂岡廣場上的景象讓教宗方濟各感動,他看著被男女青少年填滿的貝尼尼半圓形廣場,不禁感嘆道:「聖伯多祿廣場總是那麼美,但有了你們,它變得更美了!謝謝你們!謝謝你們來到羅馬。」

2024年7月30日,教宗方濟各接見了來自歐洲20個不同國家的七萬名輔祭員。他們穿著各色T恤、舉著橫幅、旗幟、戴著頭巾和帽子,用傘遮擋七月的炎熱,在日落時分將聖伯多祿大殿前的廣場裝點得五彩繽紛。他們來羅馬參加國際輔祭員聯合會(Cim)組織的第十三屆朝聖活動,今年的主題是「與你在一起」。

霍勒利希樞機的致辭

國際輔祭員聯合會主席霍勒利希(Jean-Claude Hollerich)樞機向教宗方濟各致辭,解釋了輔祭員朝聖口號的意義:「首先是指向基督。因為正是在祭台服務中我們特別接近祂。『與你在一起』也意味著彼此更加親近,通過與基督的特殊紐帶,在輔祭員之間誕生了真正的友誼。」霍勒利希樞機的致辭結束後,晚禱開始。一些輔祭員將乳香顆粒放入一個大香爐中。香脂開始釋放香氣,大香爐開始搖擺,彷彿重復了輔祭員在禮儀慶典中多次進行的動作。

在聖體聖事中耶穌與我們同在

在宣讀了福音之後,教宗方濟各向年輕人講話。他強調了輔祭員在禮儀中的「服務經驗」,其中「『與你在一起』的主角是天主」,並提醒大家「耶穌說過:『哪裡有兩個或三個人,因我的名字聚在一起,我就在他們中間。』」這一切在彌撒中達到頂峰,在那裡,「『與你在一起』成為真實的臨在,天主具體地臨在於基督的聖體聖血中」。這是一個司鐸每天在他手中看到的奧跡。「當你們在祭台服務時,你們也看到了這一點。」

教宗對輔祭員們說:「當我們領受聖體聖事時,我們可以體驗到耶穌在精神上和肉體上『與我們在一起』。祂對你說:‘我與你在一起’,但不是用言語,而是在愛的行為中,即聖體聖事中。」

像基督一樣去愛,以新的方式與他人相處

在聖體聖事中,因為耶穌「與我們同在,我們也可以真正與祂同在」。對教宗方濟各而言,這是「關鍵點」。「這是我們可以給予他人的『與你在一起』。這樣我們就可以實現耶穌的教導:『你們要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

因此,當我們在心中和體內保存天主的這個奧秘時,我們就有能力以新的方式與他人相處。教宗說:「你要感謝耶穌,永遠只感謝祂,你也可以對身邊的人說『我與你在一起』,但不是用言語,而是用行動,用心,用具體的親近——不要忘記具體的親近——與哭泣的人一同哭泣,與歡喜的人一同歡喜,不帶評判,不帶偏見,不封閉,不排斥。」

活動結束時,教宗方濟各給予降福,然後在輪椅的幫助下,與幾位青少年交流。有些人送給他禮物,有些人請求祝福、題詞或簽名。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24年8月祈禱意向:為政治領袖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4年8月意向

意向:請為政治領袖祈禱

祈願政治領袖們為他們的人民服務,為人類的整體發展和共同利益而努力,關心那些失去工作的人,優先考慮最貧窮的人。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加拿大主教團紀念教宗訪問兩週年:走團結與希望的道路

圖片:Vatican Media

閱覽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
英語新聞發布

透過和解基金進行補償,方便查閱教區和傳教修會檔案,與第一民族、梅蒂斯人和因紐特人進行對話,繼續走團結與希望的道路。」這是加拿大主教團在教宗方濟各訪問該國(2022年7月24日至30日)兩週年之際,於7月24日向全國信友發表的一封公開信中所表示的。

主教們在信中提及,在那次懺悔朝聖期間,教宗在與馬斯克瓦西斯(Maskwacis)寄宿學校校友會面時,「向原住民表達了深切而真誠的歉意,並特別為加拿大寄宿學校內所遭受的痛苦請求天主的寬恕」。該公開信解釋道,教宗訪問的週年紀念「讓我們反思教宗方濟各對原住民團體因遭受寄宿學校系統造成的破壞性影響所表達的深切悲痛,以及我們共同走上和解與治癒之路」。

關於財政的支持,主教們表示,為了原住民治癒及和解的項目,正在努力籌集3000萬加元。這些項目由原住民決定和選擇,並由原住民和解基金(IRF)監督。公開信也表示,目前籌集的款項已經超過1500萬加元。

同樣重要的是在對話和聆聽方面的努力。公開信接著指出:「我們在主教團內建立了機構,以支持對話並促進更好地了解原住民傳統及其文化、語言和靈性價值。我們也希望開展學術合作,好能了解並應對通常與‘發現理論’(Doctrine of Dicovery)相關的觀念。」

最後,加拿大主教們在公開信中希望,有必要「以透明、謙卑、同情、耐心、互相信任和尊重」,讓每個人都參與到團結和希望的旅程中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第四屆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文告

教宗方濟各
第四屆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文告
2024728
「在我年老時,請不要拋棄我。」
(參閱:詠七一9

按此下載文告及祈禱文
PDF文件檔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天主絕不會拋棄祂的孩子們,絕對不會。即使我們老態龍鍾,白髮蒼蒼,失去社會上的地位,勞作能力下降,看來似乎一無是處,然而上主不以貌取人(參閱:撒上十六7),祂不藐視去揀選那些對許多人來說寂寂無名的人。上主不擯棄任何一塊石頭;事實上,「最古老的」基石是安放「新的」磐石的穩固基礎,以打造一座屬神的宏偉建築。(參閱:伯前二5

整部聖經所講述的,是上主信實的愛,這愛給我們提供了安慰的確證,即在我們生命的每個階段,無論處於什麼境遇,甚至我們多次背叛天主時,天主總是持續不斷地向我們廣施慈悲。聖詠集所記載的,是人在天主面前時心中所充滿的驚訝,儘管我們微不足道,祂仍然眷顧我們(參閱:詠一四四3~4),並向我們肯定祂在我們的母胎中塑造了每一個人(參閱:詠一三九13),即使在陰府,祂也不會遺棄我們(參閱:詠一六10)。那麼,可以肯定的是,當我們年紀老邁,祂也會與我們親近;更重要的是,在聖經中,人的年歲增長,是天主祝福的標誌。

我們在聖詠集中,也看到對上主衷心地懇求:「在我年老時,求祢不要拋棄我」(詠七一9)。這句話語氣強硬又直白,讓我們想起耶穌在十字架上,萬分痛苦地呼喊:「我的天主,我的天主,祢為什麼捨棄了我?」(瑪二七46

因此,在聖經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既肯定天主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與我們同在,但我們亦深怕遭人遺棄,特別是在年邁體衰、痛苦失落的時候,這並不矛盾。我們若觀察四周,我們便不難發現到,聖經的話語反映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現實狀況──「孤獨」常常是祖父母及長者們生活中淒涼的伴侶。當我還是布宜諾斯艾利斯主教的時候,我經常探訪安養院,發現那裡根本沒什麼人來探訪,有些人已經好幾個月沒見到家人了。

造成鰥寡孤獨的原因很多:許多地方,尤其是在較貧窮的國家,老人獨居,是因為他們的子女被迫移民海外。我也想到了許多衝突的處境,有多少長者獨居是因為男性,包括青少年和成年人被徵召參戰;而女性,尤其是帶著幼童的婦女,為確保孩子的安全而離開了自己的國家。在飽受戰爭蹂躪的城市和鄉村,許多老人孑然一身;在荒廢和死亡陰影籠罩的地區,他們是生命的僅存跡象。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我們面臨一種當地文化所造成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懷疑老人使用巫術來消耗年輕人的生命力,因此對老人產生敵意。當年輕人早夭、患病或遭遇其他不幸時,就把罪責歸咎於某些老人。這是毫無根據的偏見,這種心態必須予以克服和弭平,基督信仰使我們擺脫這種荒誕無稽的謬說,但它仍然繼續加劇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世代衝突。

然而,如果我們仔細想想,現在長者「掠奪年輕人的未來」的這種指控比比皆是,即使在最先進和現代化的社會,也以其他的形式出現。例如,現在的人普遍認為長者加重了年輕人的社會福利負擔,從而消磨了社會發展的優勢,也就是剝奪了年輕人的資源。這是扭曲現實的認知,好像為了長者的生存,不得不把年輕人置於風險之中一樣;為了年輕人的發展,就得壓抑甚至犧牲長者的需要。世代之間的衝突是一種謬論,是衝突文化的毒果。操縱年輕的一代與長者對立,這種做法是無法令人接受的,因為事實的重點是「生命各階段的和諧,也就是說,事關了解並重視人類整體生命的實際參考點。」(《論老年的教理》,2022223日)

前述的聖詠集,與其在年老時不被遺棄的懇求,道出了籠罩著老年人生活的一個陰謀,這或許有些誇張,但如果我們理解到,長者的孤寂和被棄養的困境,不是偶然或不可避免的,而是政治、經濟、社會和個人決策的結果,不把每一個人類的無限尊嚴放在心頭——「無論身處何種環境、狀態或情境,依然享有這種尊嚴」(《人類無限尊嚴》宣言,1)。我們一旦忽略了每一個人的價值,就會根據他們所需的成本來論斷,於是就會認為在某些情況下成本過高、難以支付。更糟糕的是,長者自己也常成為這種心態的受害者,理所當然地認為自己是個負擔,該主動知難而退。

此外,如今許多男女,都尋求個人的成就,盡可能地在獨立自主及脫離與他人的生活。群體成員的身分式微,個人主義受到大力推崇:從「我們」轉變成「我」,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明顯的標誌之一。家庭──作為反對「我們可以自己拯救自己」此一觀念的第一個,也是最根本的論據──已成為個人主義文化的受害者之一。然而,我們一旦年老體衰,那種我們不需要任何人、任何社會聯繫,一樣可以獨自生活的個人主義幻覺,就會原形畢露。事實上,我們發現自己需要一切,但卻是在人生的某一時刻,我們獨自一人,不再有他人的幫助,也沒有人可以信靠時才發現。此一殘酷的事實,當許多人發現時,為時已晚。

當今社會孤獨和遺棄的現象逐漸發酵,其根源多重。某些情況是蓄意排斥的結果、一種可悲的「社會陰謀」;在其他情況下,則是悲劇性的個人決定。還有一些情況是長者自己屈服於現實,假裝這是他們的自由選擇。我們越來越無法「體驗兄弟情誼」(《眾位弟兄》通諭,33);甚至很難想像還有其他可能性。

在許多長者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盧德傳中所描述的那種逆來順受的感覺。這部書講述了年邁的納敖米的故事,她在丈夫和兒子去世後,鼓勵她的兩個媳婦敖爾帕和盧德,回到她們的本鄉和本家去(參閱:盧一8)。就像今天的許多長者一樣,納敖米害怕孤苦無依,但也想不出其他的辦法。身為一個寡婦,她知道自己在社會眼中輕如鴻毛;她認為自己是這兩位年輕女子的負擔,她們與她不同,她們還有很長的人生要走。因此,她認為自己最好讓位退到一邊去。於是,她告訴兩位年輕的媳婦離開她,去別的地方開創未來(參閱:盧一11~13)。她的話語反映了她那個時代僵化的社會、宗教習俗,那習俗顯然會決定她自己的命運。

然後,聖經的敘述向我們呈現了,對納敖米的話語、也對年老本身,兩種不同的反應。其中一個媳婦敖爾帕,很愛納敖米,親吻了她,並接受了這似乎是唯一可能的解決辦法,便走了。然而,另一個媳婦盧德並沒有離開納敖米的身邊,令她驚訝的是,盧德告訴她:「請妳別逼我離開妳」(盧一16)。盧德不害怕挑戰傳統習俗和固有的思維模式,並意識到婆婆需要她,她要勇敢地留在婆婆的身邊,這將展開兩人的新旅程。對所有習慣性地以為獨居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來說,盧德教導我們,回應「不要拋棄我」的請求時,可以說:「我不會拋棄你」。盧德毫不猶豫地顛覆了看似不可逆的局面:獨居不必然是唯一的選擇!一切並非偶然,留在老邁的納敖米身邊的盧德,是默西亞(參閱:瑪一5)──耶穌、厄瑪奴耳、「天主與我們同在」的祖先,她將天主與人的親密感、親近感帶給所有人,無論是哪個年齡層、哪種生活狀態。

盧德的自由和勇氣,邀請我們踏上一條嶄新的途徑。讓我們步武她的芳蹤,與這位年輕的異邦女子和年長的納敖米一起出發,不要害怕改變我們的習慣,為我們的長者想像一個不同以往的未來。我們要向所有常是犧牲奉獻、在實踐中效法盧德榜樣的人表示感謝,他們照顧老人,或是每天親近那些無人探視的親戚或故人。盧德選擇與納敖米保持親密關係,並因此獲得美滿的婚姻、家庭和新家。事實總是如此:因著與長者保持密切聯繫,承認他們在家庭、社會和教會中的獨特角色,我們自己將會收到許多禮物、恩典與祝福!

值此第四屆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讓我們向祖父母和家庭中的長輩們獻上我們溫柔的愛,讓我們花點時間陪伴那些心灰意冷、對未來不抱希望的人。讓我們揚棄導致孤獨和遺棄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反而對勇敢說出「我不會拋棄你」,走上不同道路的一眾男女,敞開心胸和露出洋溢喜悅的面容。

我向你們所有人,親愛的祖父母們、年長的弟兄姊妹們,以及所有與你們親近的人,獻上誠摯地祝福,並為你們祈禱,也請你們不要忘記為我祈禱。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4425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2024年
第四屆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祈禱文
2024 年 7 月 28 日

上主,信實的天主,
祢以祢的肖像創造了我們,
祢永遠都不會留下我們孑然一身,
而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個階段,
祢都陪伴我們,
請不要拋棄我們,求祢照顧我們,
並再次賜給我們能力
去發現和承認我們是祢的子女。

請以祢的聖言更新我們的心,
並求祢不要允許我們被人棄之不顧。
願祢愛的聖神用祢的溫柔充滿我們,
並教導我們向那些
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人說:
「我不會拋棄你們。」

願我們因祢心愛聖子的幫助,
不會失去兄弟情誼的滋味,
並願我們不與孤獨的悲傷為伍。
請幫助我們以更新的希望展望未來,
使世界祖父母及長者日
成為一個沒有人孤獨無助,
以及結出祢和平初果的日子。
阿們。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譯)

「祖父母和年長者日」參與者能獲全大赦

相關資訊

來源: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