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強調: 確信自己恪守誡命不能使我們得救,拯救我們的是謙卑、是經常感到需要被天主醫治。
在當天的福音中,耶穌對他的同鄉、納匝肋的居民說:「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耶穌不能在他們中間多行奇蹟,因為他們「不信賴」耶穌。耶穌提到兩段聖經章節:一段講述厄里叟先知時代的奇蹟,敘利亞人納阿曼的癩病獲得醫治;另一段講述厄里亞先知前往漆冬匝爾法特的一個寡婦那裡,使她免於飢荒。教宗解釋說:「當時,癩病人和寡婦都是邊緣人。」這兩個邊緣人接納先知、獲得救恩。然而,納匝肋人不接受耶穌,因為「他們對自己的『信仰』信心十足,非常確信自己遵守誡命,不需要別的救恩。」
教宗指出,「這就是遵守誡命但缺乏信德的悲劇。他認為:『我可以自我救贖,因為我每個安息日都進會堂,我努力遵守誡命。不需要這個人來告訴我癩病人和寡婦比我好!』這些人是邊緣人!然而,耶穌對我們說:『你看!如果你不自我邊緣,沒有感到處於邊緣地帶,你就沒有救恩。』這就是謙卑,一條謙卑的道路:感到自己被嚴重排除在外,需要天主的救贖。只有祂能拯救我們,而非遵守戒律。這點不討喜,(納匝肋人) 感到憤怒,想要殺害耶穌。」
教宗接著評論當天的讀經。納阿曼一開始也感到同樣的憤怒,因為厄里叟要他在約旦河裡洗七次來治療癩病;他覺得這要求既荒唐又羞辱人。教宗解釋說:「上主要他作出謙卑之舉,像孩子一樣服從,做荒唐可笑的事。」正是這謙卑之舉治癒了他。教宗強調:「這就是今天、四旬期第三週的訊息:如果我們想要獲得救恩,我們就必須選擇謙卑的道路。我們必須學習這種自我邊緣的智慧,好讓上主找到我們。上主不在我們的自信中找到我們,上主不去那裡。但在邊緣之處、在我們的罪過中、在我們的錯誤裡、在我們需要獲得靈性醫治和救贖時,祂找到我們;上主在那裡找到我們。」
最後,教宗勉勵眾人一同向上主祈求謙卑的恩寵:「願我們能擁有這種自我邊緣的智慧,好能領受上主的救恩。」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