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最重要的朝聖地: 科夫雷愛德聖母


教宗方濟各開始了他在歐洲大陸以外的第五次宗徒之旅,到古巴和美國進行牧靈訪問。這是他直至現時歷時最長的外訪。教宗將會在這西印度群島中面積最大和處於最西面的島嶼停留三天,然後前往美國東岸逗留五日之久。在這一系列的博文裡,我將會為大家介紹教宗將到訪的城市。首先,讓我們一起前往古巴

自從哥倫布於1492年發現古巴後,這大島曾被西班牙的天主教君主所管治,又短暫性被法國、英國和美國所統治,直至1902年獨立。第一個殖民城市巴拉科阿(Baracoa)於1517年成為主教區。1522年,當首府遷往聖地亞哥(Santiago)時,主教座也遷移到那兒。1552年首府遷往西面的哈瓦那(Havana),但直到1787年哈瓦那才成為國家的第二個教區。現時,古巴共有3個教省(哈瓦那、聖地亞哥和卡馬圭)和11個教區,由283個堂區、16位主教、196名教區司鐸、169名修會司鐸、84名執事、35名男修會會士和624名女修會會士所服務。


聖母無原罪始胎主教座堂(哈瓦那)

在這宗徒之旅中,教宗方濟各將到訪古巴兩座主教座堂,即哈瓦那和聖地亞哥的主教座堂。首都的巴洛克式聖母無原罪始胎主教座堂,由1748至1777年興建,兩旁有不對稱的鐘樓。主教座堂内部用新古典式裝修,蓋著黑白兩色的雲石地板,由巨型石柱支撐建築。哥倫布的屍首曾葬在主教座堂内的一個祭台下。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於1982年把主教座堂列入世界遺產。2015年9月20日,教宗方濟各將在此堂內主持晚禱。


聖母蒙召升天主教座堂大殿(聖地亞哥)

聖地亞哥聖母蒙召升天主教座堂,1526年第一次興建,但一年後被火燒毀。第二座主教座堂於1555年完成,但它一直受到海盜搶掠、火災、地震和颱風襲擊。第三座主教座堂於1690年開幕,直至1766年被地震摧毀。第四座,即現時的主教座堂由1810至1818年興建,於1882年升格成為古巴的第一所「乙級大殿」(minor basilica)。教宗將於2015年9月22日到此祈禱。


科夫雷愛德聖母像

科夫雷愛德聖母像

教宗除了到訪主教座堂外,還會到科夫雷(El Cobre)的一個著名聖母朝聖地,這可謂這旅程的高峰。愛德聖母(Our Lady of Charity)在古巴可追溯到1612年。兩印第安人兄弟和一名非洲兒童奴隸出海,打算為科夫雷的工人和居民收集鹽。突然間,暴風出現,小艇隨時反轉。拿著那十歲的奴隸掛著的一塊聖母聖牌,他們一起慌張地、虔誠地祈禱,祈求聖母之保護。突然天朗氣清,風浪停了。他們在遠處水上看見一尊聖像漂浮。他們自然地駛近那聖像,看見它是一個聖母抱著小耶穌的聖像,站在一根木頭上,有標題寫著「我是愛德聖母」。奇怪地,這尊聖像是完全乾的,沒有被雨水或海水弄濕。

人們立即在巴拉雅瓜(Barajagua)興建了一座小堂內供奉這聖像。可是,這聖像離奇地消失幾小時,這發生了好幾次。他們認為這聖像應該要送到別的地方去。於是,這聖像被帶到科夫雷的一座山的頂,建築了一座聖堂來安置聖像。這就是愛德聖母朝聖地,聖堂於1927年重建,至今仍然是這聖母聖像的所在地。

這愛德聖母聖像由粘土燒製,大概40厘米高。聖母站在光亮的月亮上,天神在雲中相隨。聖母抱著的耶穌左手拿著一個金球,舉起右手示意降福。

Basilica de Nuestra Senora de la Caridad del Cobre

愛德聖母國家朝聖地大殿(科夫雷)

1916年5月10日,教宗本篤十五世將科夫雷愛德聖母欽定為古巴之主保聖人。1936年12月20日,聖像得到教廷御准,隆重地舉行加冕禮。這國家朝聖地更於1977年12月22日昇格為「乙級大殿」。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分別於1998年和2012年來訪古巴時,也專程到此朝聖。在發現聖像的400週年紀念中,本篤十六世更送一朵「金玫瑰」給這大殿,這是全世界少數朝聖地能得到的榮譽。2015年9月21日,教宗方濟各將會在這大殿中祈禱,隔日更會舉行感恩聖祭。


當教宗在古巴牧靈探訪時,就讓我們為再燃起古巴人民的信仰而祈禱,祈求科夫雷聖母的助佑。

教宗宗徒之旅:古巴華盛頓紐約、費城

《鹽與光電視》為大家緊隨教宗訪美之旅,作現場直播和報導。請支持《鹽與光電視》

 

撰文、圖片:Gabriel Chow
參閱:英文版

耶穌親授神聖慈悲串經八十週年

眾所周知,天主經的經文是耶穌親自教授宗徒的,然後記錄在聖經福音裡。這漂亮的經文教導我們怎樣向天父祈求,可算是基督徒的一大寶藏。當然,在歷史中,天主仍然與教會同在,尤其在最困難的時間中,因祂的慈悲,派遣聖子、聖母或聖人,顯現給世人,教導我們最逼切的訊息。80年前,即1935年9月13至14日,耶穌親自教授了聖女傅天娜另外一經文。

1905年8月25日,傅天娜(Faustina Kowalska)生於波蘭,自小便渴望拯救靈魂,想獻出生命作為贖罪的祭獻,與天主深深地合而為一。自十九歲起,她便開始得到多次神視。二十歲時加入了仁慈之母女修會,取名聖體‧瑪利亞‧傅天娜。1931年耶穌要求她畫下「神聖慈悲」的畫像,之後繼續教她有關天主慈悲的道理。她將所有寫在日記簿上。1938年10月5日善終,年僅33歲。千禧年間,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把傅天娜修女列入聖品之中。

傅天娜在日記上留給後人的有很多,但最廣為人知的可算是「神聖慈悲串經」(Chaplet of Divine Mercy)。1935年,在現今立陶宛維爾紐斯(Vilnius),耶穌向傅天娜修女親授了這慈悲串經。9月13日,她在神視中看見到一位天使正要懲罰波蘭的一個城市。她立即虔誠地祈禱,但這不能消除天主的怒氣,直至一把聲音教了她以下的經:「永生之父,我把您至愛之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靈魂及天主性奉獻給您,以賠補我們及普世的罪過。因祂的至悲慘苦難,求您垂憐我們及普世。」當她唸這經時,天使突然變得無力,不能懲治罪人。

翌日,9月14日(光榮十字聖架慶日),耶穌詳盡地教了她完整的神聖慈悲串經,教她在玫瑰念珠上唸。耶穌告訴她:「妳要連續九日在玫瑰念珠上這樣唸:首先,唸天主經、聖母經和信經,然後在每粒大珠上唸:『永生之父,我把您至愛之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聖體、聖血、靈魂及天主性奉獻給您,以賠補我們及普世的罪過。』在每粒小珠上唸:『因祂的至悲慘苦難,求您垂憐我們及普世。』最後,唸這三遍:『至聖天主,至聖強有力者,至聖長存者,求您垂憐我們及普世。』」

單單在「神聖慈悲串經」的禱詞中,我學會了很多。首先,我們居然堪當奉獻耶穌給天父,這說明耶穌與我們的關係,我們就是祂身體的一部分。祂奉獻自己給天父,所做的這一切都是為我們。每次彌撒感恩經中,我也會記起這禱詞。第二,我們有罪,真真實實的罪。但榮幸地,我們可為自己的罪過作補贖,甚至賠補他人的罪過。第三,要完全地與耶穌結合,只有透過與祂的悲慘苦難結合。痛苦是人生經常經歷的,但如果我們懂得把痛苦化作連同耶穌給天父的犧牲,這些痛苦便不是白過的,甚至是可為整個世界的。

在其後的啟示裡,耶穌向聖女傅天娜透露這串經的效力和許諾。無論人們以這串經向祂求甚麼,祂也願意賜給他們,如果這些意向跟我的旨意相符。人若唸慈悲串經,也會得到善終的恩寵。聖女記錄了許多有關慈悲串經的許諾,在此不能盡錄。

這慈悲的訊息,正正是慈悲禧年的訊息。天主的慈悲是無限的,是為了所有人,無論有多罪的人。人並非自動可得到天主的慈悲,而是要完全地信賴祂的慈悲,才可獲得。怎樣才可完全地信賴祂的慈悲?我會以畢生尋求答案。您也會嗎?

 

撰文:Gabriel Chow

墮胎之悲劇 , 禧年之慈悲

2015年9月1日,教宗方濟各致函宗座推廣新福傳委員會主席,宣布有關慈悲禧年的特恩。其中,教宗宣布在禧年期間,所有司鐸享有寬赦有關墮胎的罪的權力。傳媒紛紛立即作出報導,但許多報導對事件有所誤解。其中,美國國家廣播公司(MSNBC)網頁頭版最初刊登以「教宗要求神父們容許墮胎的罪」為標題的報導,而主持更在電視節目上說:「教宗准許人作多次墮胎,鼓勵人可等到12月8日後才墮胎,而又不需要有悔疚的心。」大部份傳媒對天主教的教理的不理解,或敵視宗教,某程度上可以理解。對於熱心的教友,雖然清楚墮胎是嚴重罪行,但也未必清楚有關墮胎和告解之間的關係。

教會是否對墮胎的立場有所改變?慈悲禧年開始之前,司鐸能否赦免墮胎者的罪?人是否墮胎後就自動可被寬恕?

以前,根據1917年的《天主教法典》,有一些「保留的罪」(reserved sin)只可由主教寬恕,但隨著1983年的《天主教法典》公布後,已經再沒有只可由主教寬恕的罪。1983年的《天主教法典》中,說明了對於一些較嚴重的罪,教會可加以「罪罰」(penalty,或稱「刑罰」)作懲戒,以望信友不會再犯。「罪罰」有多種,例如「禁罰」(interdict)、「停職罰」(suspension)和「絕罰」(excommunication)。請注意,這教會法的「罪罰」有別於因罪過的赦免而要為天主作出的補償所稱的「罪罰」(temporal punishment)。

「罪」關乎犯罪者和天父的關係,是每人自身的道德狀況,而「罪罰」是教會法因罪所給予之刑罰,兩者有別。「罪罰」通常是「待科罪罰」(ferendae sententiae penalty),意思是未經教會的訴訟宣判前,犯人不受其約束。但有少數罰為「自科罰」,意思指,敎徒若犯下這些罪而又符合一系列的條件,就會自動受「自科罪罰」(latae sententiae penalty)所約束。例如,未領司鐸聖秩而擅自舉行彌撒者和擅敢聽告解者,受自科禁罰(第1378條);非法領受司鐸聖秩者,自動受停職罰(第1383條)。

「絕罰」是最嚴重的一種罪罰。受絕罰者禁止在任何禮儀中擔任任何職務、舉行聖事或聖儀或領受聖事、擔任教會的任務或職務或行使治理的權力。《天主教法典》列出八種可構成「自科絕罰」latae sententiae excommunication)的罰行:

  • 背教、異端或裂教者(第1364條)
  • 拋棄聖體,或命取或保存聖體以作褻瀆者(第1367條)
  • 對教宗施以暴力者(第1370條)
  • 赦免違犯第六誡罪的同犯的司鐸(第1378條)
  • 主教無教宗任命祝聖別人為主教,及被其祝聖為主教者(第1382條)
  • 聽告解司鐸直接洩漏告解秘密者,和在告解中作翻譯和洩漏秘密者(第1388條)
  • 凡設法墮胎而既遂者(第1398條)
  • 合意共同犯以上的罪的同謀(如無其助力則犯罪不成立)(第1329條)

然而,縱使犯了以上嚴重的罪,也很大可能不受「自科絕罰」的束約。在告解亭內,當司鐸聽了有可能構成「自科罪罰」的罪時,便會嘗試了解懺悔者是否符合其他條件。法典列出十項理由,令犯罪者不受「自科絕罰」的約束。例如,有不健全的理智者、由於過失酗酒或類似的心神錯亂因而缺乏理智運用者、行為出於非故意的重大感情衝動者、未滿十六歲者、犯罪行為出於重大畏懼或重大困難者、犯罪人對無理侵犯自己或他人而行使自衛、出於抗拒重大及無理的挑釁者、不知有關「自科絕罰」法律者等等,通通不會自動受到絕罰(第1324條)。可想言之,許多墮了胎的女人,也可能沒有被「自科絕罰」。(甚至,有些教會法典學者認為,沒有一個女人可真正地受有關墮胎的「自科絕罰」約束。)在這情況,告解司鐸可簡單地給予赦罪。沒有構成「自科絕罰」,主觀上這表示犯罪者無需受到嚴厲的刑罰,但客觀上該罪的嚴重性並沒有變更。

請留意,在以上列出構成「自科絕罰」的項目中,積極令墮胎發生者(如強迫墮胎者墮胎的男朋友、進行墮胎的醫生、協助墮胎手術的人員)也很大可能受到「自科絕罰」所約束。教宗沒有對他們作出寬鬆的態度。

各種「自科罪罰」之中,告解司鐸有權免除(remit)其中一些罪罰,但有一些「自科罪罰」即須由主教免除,甚至只可由宗座(透過教廷的「聖赦院」)免除。教會法上,墮胎所涉及的「自科絕罰」要由主教免除。而因為這時代墮胎的普遍性,主教可委派有「告解行使權」(faculty of confession)的司鐸為代表,令他們也有免除墮胎的「自科絕罰」。現時,大部分美國和加拿大和所有澳洲的教區裡,神父已經有這受委的免除權。所以,教宗在信函所提及的有關寬赦有關墮胎的罪的權力,其實是指這免除「自科絕罰」的權力。而在全世界裡,筆者相信大部分華人神父已經享有這權力。

雖然罪罰的免除通常在告解聖事中發生,但這有別於罰的赦免(absolution of sins)。司鐸唸的「赦罪經」同時可赦免罪和免除教會法的罪罰。另外,如告解者身處有死亡的危險,所有司鐸(包括沒有聽告解行使權的司鐸、「還了俗」的司鐸)也可赦免罪和免除罪罰(第976條)。

教宗在這信函中顯示了慈悲,讓曾墮胎者不再「在心中忍受這痛苦的決定的疤痕」。同時教宗提醒墮胎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罪:「現在這時代其中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關於對生命的尊重。一種廣泛性麻木不仁的心態,導致損失了個人和社會對迎接新生命的認知。一些人只是膚淺地意識到墮胎的的悲劇,不了解墮胎的極端壞處。」教宗鼓勵,墮胎者應懺悔,「透過告解聖事,以誠懇的心尋獲與天父修和」。所以教宗在信函中寫道:「我賜予權力給所有司鐸,在禧年期間,當人進行了墮胎,有懺悔的心,尋求寬恕,就可寬赦她們有關的罪。願司鐸能實踐這重任,以言語表達真誠的歡迎,為這罪之嚴重性作出勸喻,指出一條真正皈依的路徑,帶領人走向天父的大方寬恕。

對於禧年期間有關墮胎的告解和其他禧年大赦問題,筆者相信稍後「聖赦院」會公佈法令,詳細講解有關條件。教宗這信函缺乏法律效力,而信函中的用字也缺乏精確性,但相信這只是一個預告。禧年本身的意義就是能讓眾人的負擔得以免除,而罪的枷鎖正正是心靈上最重的負擔。禧年期間,教會將開啟她無盡的寶庫,以鼓勵教徒能走上成聖之道。

慈悲禧年就是要提醒我們,只有天父的慈悲,我們才可獲得救恩。要接受天主的慈悲,我們首先要懺悔和痛改,才能活出基督。我們每人都是罪人,天主的慈悲不會將任何人拒諸門外。但我們也要踏出一步,以謙卑懺悔的心嘗試敲門,天父便會在筵席上擁抱我們,分享祂慈悲的面容。

 

撰文、圖片:Gabriel Chow

信函原文【英】

 

聖巴爾多祿茂與米高安哲羅

sistine2

今天是聖巴爾多祿茂(新譯:聖祿茂)宗徒慶日。若望福音第一章記載,斐理伯遇到巴爾多祿茂(又名納搭乃耳)後,便帶領他到耶穌跟前。耶穌一看見他,便指著他說:「看呀,這確是一個以色列人,在他內毫無詭詐。」耶穌升天後,相傳巴爾多祿茂到大亞美尼亞傳教,然後,在印度傳揚福音時,被暴徒剝皮而殉道。

米高安哲羅(Michelangelo)在梵蒂岡西斯汀小堂的《最後審判》壁畫中也繪畫了這聖宗徒。因他殉道時是被人強行剝皮,所以傳統上都會用一把剝皮刀和剝去了的皮膚來代表這聖人,而在米高安哲羅的這大型油畫中也有這他殉道的標誌。

鮮為人知的是,米高安哲羅也把自己畫入了這壁畫中。他的自畫像就在聖巴爾多祿茂手中執著的皮膚的面孔上。聖宗徒的臉和貼在皮膚上的明顯是不同的!

聖巴爾多祿茂的遺體現存放在以他命名的羅馬大殿中,這大殿在一個島上,與羅馬歷史市中心相鄰,有機會一定要往那裡朝聖。在聖巴爾多祿茂大殿裡,現設有一個紀念當代殉道者的特別紀念館,可找到許多過去一個世紀世界各地殉道基督徒的展品。

聖巴爾多祿茂,為我等祈。

Basilica 羅馬聖巴爾多祿茂大殿

圖片:Gabriel Chow

廣島原子彈爆炸七十週年

原子彈爆炸圓頂屋

廣島市原子彈爆炸圓頂屋

1945年八月六日(耶穌顯聖容慶日)上午八時十五分,美國B-29戰機在日本廣島市上空投下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離地四百五十米引爆,以達致最大的破壞效果。那刻人們的面容改變了;戰爭的歷史被改寫,但人類的歷史更為嚴重地改變。在大戰即將完結時用核武器來結束這戰爭到現在仍然是具爭論性的。十四萬平民無辜犧牲,廣島市被完全炸毀。日本九天後正式投降,正正是聖母蒙召升天節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Cathedral of the Assumption

聖母蒙召升天主教座堂

當時,德國藉耶穌會傳教士烏戈拉薩爾神父(Fr. Hugo Enomiya-Lassalle)在附近的幟町堂服務。作為一位原子彈爆炸的生還者,拉薩爾神父決意建築一座為紀念和平的大教堂。1946年九月他被教宗比約十二世接見時向教宗提及方案。他走遍各地尋求援助,直至大教堂能順利落成。1950年八月六日(原子彈爆炸的五週年)開始施工,正正四年後完成,獻堂禮舉行。建築師村野藤吾被拉薩爾神父的熱心所感動,使這成為愛的建築物。

廣島宗座代牧區於1923年建立,1959年升格為教區,同年長崎教區也升格為總教區。這是聖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對這兩個城市傳教作出更大的期望和令人記起這殘酷的戰爭和核武的使用。

現時這聖母蒙召升天主教座堂通稱為「世界和平紀念教堂」。平日彌撒在小聖堂舉行。日語主日彌撒於早上九時在主教座堂內舉行,而下午二時在地下堂有英語彌撒,定時也有西班牙語、葡語和越南語彌撒。

Cathedral of the Assumption

如果有機會到廣島探訪,除了參觀廣島和平紀念公園外,記緊往廣島天主教座為世界和平祈禱。

相片、文字:Gabriel Chow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