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我們同心合意走向耶穌時,祂支持我們的希望

圖片:Vatican Media

2025年1月25日聖保祿宗徒歸化日,教宗方濟各於當天下午在羅馬城外的聖保祿大殿主持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閉幕晚禱禮儀活動。他在講道中強調,儘管每個人都會面臨絕望的時刻,或著認識一些失去希望的人,但是“福音告訴我們,耶穌總是給予我們希望”。

教宗省思了耶穌在拉匝祿死後與瑪爾大的對話(參閱:若十一17-27)。福音記載,瑪爾大相信在末日死者的復活,對此耶穌向她保證說,祂自己就是復活,就是生命,耶穌問瑪爾大:“你信麼?”

這段福音章節是今年祈禱週的主題。教宗說,耶穌與瑪爾大的相遇教導我們,“即使在悲痛欲絕的時刻,我們也不孤單,我們可以繼續抱有希望”。

教宗指出,這不僅對我們的生活重要,對“基督徒信徒團體、我們的教會和大公關係”也極其重要。儘管有時我們感到疲憊不堪或沮喪,但耶穌總會來到我們身邊。教宗問道:“我們信麼?”“我們信祂是復活和生命嗎?”

接著,教宗強調說,福音的希望訊息是禧年的“核心”。這來自聖神的希望也是大公運動的基礎。

教宗指出,2025年是紀念尼西亞大公會議召開1700週年的一年,這是第一屆大公會議,該會議頒布了《尼西亞信經》。他說,“這信經是共同的信仰宣認,超越了幾個世紀以來傷害基督奧體的所有分歧”;“為所有誦念這同一信經和相信同一個主的基督徒來說”,這紀念日是一個契機。“讓我們一起重新發現信仰的共同根源,守護合一!”

最後,教宗藉此機會再次籲請基督徒共同努力,“為復活節的日期達成一致邁出果斷的一步”。他提到,今年,遵循額我略曆和儒略曆的信徒,將在同一天慶祝復活節。

教宗結束他的省思時強調,“在耶穌內,希望永遠是可能的”,“我們同心合意走向耶穌時,祂支持我們的希望”。教宗再次提到耶穌問瑪爾大的問題:“你信麼?我們相信彼此的共融嗎?”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2025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你相信嗎?」(若望福音 11:26)

每年的1月18至25日是基督徒合一祈禱週,這是一個普世性的基督徒運動,以治療不同基督宗教教會間的分裂,促進各教會團體間的對話,及鼓勵所有基督信徒彰顯「一主、一信、一洗」的含義。此運動始於1800年代,是全球歷史最悠久,及最廣為奉行的合一活動。為期8天的祈禱週,於1908年由補贖修會的保祿雅各方濟‧華生神父(Fr. Paul James Francis Wattson, SA)發起,從1月18日按舊的禮儀曆,這日是建立聖伯多祿宗座慶日(現已改為2月22日) ,開始至1月25日聖保祿宗徒歸化慶日結束。

2025年聖經經文
若望福音 11:17-27

耶穌一到了伯達尼,得知拉匝祿在墳墓裡已經四 天了。伯達尼靠近耶路撒冷,相距約十五「斯塔 狄」,因而有許多猶太人來到瑪爾大和瑪利亞 那,為她們兄弟的死安慰她們。瑪爾大一聽說耶 穌來了,便去迎接他;瑪利亞仍坐在家裡。瑪爾 大對耶穌說:「主!若是祢在這裡,我的兄弟決 不會死!就是現在,我也知道:祢無論向天主求 什麼,天主必要賜給你。」耶穌對她說:「你的 兄弟必定要復活。」瑪爾大說:「我知道在末日 復活時,他必要復活。」耶穌對她說:「我就是 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 着;凡活著而信從我的人,必永遠不死。你信 麼?」她回答說:「是的,主,我信你是默西 亞,天主子,要來到世界上的那一位。」 若望福音 11:17-27

2025年主題介紹
「你相信嗎?」

2025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祈禱和反思由意大利北部伯塞修道團體的弟兄姐妹們準備。今年是公元325年於尼西亞(近君士坦丁堡)舉行的首屆大公會議1700週年紀念。這次紀念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反思和慶祝基督徒共同信仰的獨特機會,這信仰透過該會議所制定的信經中表達出來,並在當今依然活躍且富有成果。2025年的基督徒合一祈禱週邀請我們汲取這份共同遺產,並更深入地體驗聯合所有基督徒的信仰。

閱讀詳細主題介紹及八日聖經反省章節
請按此下載
《2025年基督徒合一運動祈禱週手册》
【天主教會】

祈禱週的八日聖經反省章節:尼西亞信經之旅

祈禱週每一天的祈禱材料 為個人或團體祈禱提供的八天禱文中,每天都包含兩段經文和 一篇聖詠。每天的聖經經文依次強調尼西亞信經中的關鍵聲明。

第一天:宇宙的主宰者—天主—祂的父愛與關懷

第二天:天主的創造工程

第三天:聖子的道成肉身

第四天:逾越的奧祕:耶穌的受難、聖死與復活

第五天:聖神,生命與喜樂的賜予者

第六天:教會:信友團體

第七天:受洗歸入主的聖死與復活

第八天:等候天主的國度與來世的生命

來源:台灣地區主教團

按此閱覽加拿大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網頁

按此閱覽多倫多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活動

教宗方濟各與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代表團會晤

圖片:Vatican Media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Vatican News (@vaticannews)

【鹽與光傳媒資訊】2024年5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前,在保祿六世大廳內的房間接見了「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代表團」,並反思了作為基督徒,我們如何被召叫在基督徒合一的道路上共同前進。

在會晤中,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成員)向教宗逐一介紹代表團成員,成員中包括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王家輝牧師及香港教區陳永超副主教,其後,教宗向全體人員發表講話及感謝代表團的來訪。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是香港教會聯合組織,成立於1954年。同時,也是普世基督教協進會和亞洲基督教議會的成員。

這次代表團的成員也是2024年「第三屆基督徒合一之旅」的朝聖者之一,朝聖團一共有23人,由陳永超副主教和基督教協進會主席王家輝牧師為領隊,團員包括聖公會謝子和主教、香港信義會副監督梁美英牧師、崇真會會長周燕鏞女士、五旬節聖潔會總監督郭志榮牧師、中華基督教教會、循道衛理聯合教會和天主教教會各牧師/信徒,以及基督教勵行會代表等等。

圖片:Vatican Media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的講話內容:

謝謝您們!非常感謝您們這次的到訪,這是一個真正的安慰:看到所有弟兄團結一致、基督徒兄弟姐妹的合一。一位偉大的正教主教齊齊烏拉斯 (Ioannis Zizioulas)大約在一年前去世,他曾經說過,只有在最後審判的那一天,我們的基督教會才會團結起來。但是,「同時」,他說,「我們必須一起祈禱,一起工作」。這是非常重要的:一起努力,因為我們都相信耶穌基督; 一起祈禱,一起祈求合一。

另一位偉大的君士坦丁堡正教會宗主教(Patriarch Athenagoras 雅典納歌拉),在接待教宗保祿六世時,說了這句美麗的話:「讓我們來做點事:讓我們把所有的神學家放在一個島上,這樣他們就可以互相爭論,而我們可以和平地前進」。 非常好!重要的是:我們有同樣的洗禮,這使我們成為基督徒。我們在外面有很多敵人。我們是朋友!外面有敵人;在這裡,是朋友。當我說敵人時,這是真的,因為這是上主告訴我們的現實:教會將時常受到迫害。為信仰的殉道一直存在於我們教會的歷史中,一直存在,不是嗎?讓我們繼續向前行。

當保祿六世前往烏干達時,發生了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他談到了天主教和聖公會的殉道者。他們是殉道者。而我本人,當那些科普特人殉難時,立刻說他們也是「我們的」殉道者,他們是所有人的殉道者。我們有兩種洗禮:一種是我們所有人都擁有的 ── 我們所接受的聖洗;另一種是天主所說的「血的洗禮」(透過殉道的血而受洗),即是殉道。我們都知道,對許多為信仰獻出生命的基督徒來說,殉道是什麼。

謝謝您們,萬分感謝!讓我們一起以天主經(主禱文)來祈禱。

(誦唸天主經)

非常感謝您們的到訪。

 

 

中文翻譯:鹽與光傳媒

Pope’s message in English

教宗主持大公晚禱:以祈禱為本的基督徒合一道路

圖片:Vatican Media

2024年1月25日,教宗方濟各聖保祿宗徒歸化日傍晚,在羅馬的聖保祿大殿主持晚禱,結束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活動。今年這個祈禱週的主題為「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路十27)。在大殿參禮的信友大約1500人,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Justin Welby)、大公宗主教的代表波里卡普(Policarpo)總主教,以及天主教會與東方教會促進神學對話國際混合委員會的成員出席了禮儀。

兩個錯誤提問

教宗方濟各的講道圍繞著晚禱《路加福音》中兩個提問展開。有一個法學士問耶穌:「我應當做什麼,纔能獲得永生?」(十25),以及「誰是我的近人?」(同上,29)教宗表示,第一個提問是「為了獲得而去做」,它表明「一種基於擁有而非恩典的扭曲的宗教信仰,天主是我獲得欲望的手段,而非應全心去愛的目標」。

第二個提問則是尋求分離,即「將必須愛的人與可以忽略的人分開」。教宗說:「分離絕不是來自天主,卻是魔鬼及不和的人在作祟。耶穌沒有用說理的方法作出回答,而是講了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一個具體的故事,也與我們有直接的關係。」

唯有不求回報的愛能將我們團結在一起

教宗表示:「福音敘述的撒瑪黎雅人既不是司祭,也不是肋未人,而是一個異教徒,但他讓自己成了近人,為兄弟治療傷處。因此,我們的提問不應是『誰是我的近人?』,而應是『我如何成為近人?』,只有成為無償服務的這種愛,只有耶穌所宣揚和踐行的愛,才能使分離的基督徒彼此接近。是的,只有這種愛不看過去的彼此分離或相互指責,只有這種因天主之名的愛能使弟兄在我們自己的宗教體系面前受到維護,只有這種愛才能使我們合一。先是兄弟,後是體制。」

主,我應當做什麼?

教宗指出:「『誰是我的近人?』是邀請每個人回答的一個問題,個人也好,各教會團體也罷。我們的團體成了近人嗎?還是築起路障來保護自己的利益、小心看護自己的自主、封閉在自己處於優勢的算計中?如果如此,就不僅是策略上有誤,也是對福音的不忠。」

接著,教宗以聖保祿宗徒的皈依來解釋「主,我當做什麼?」這個提問。教宗說:「他的皈依源於一種生命上根本的轉變,在這轉變中,首要的不再是他在律法面前的才能,而是順從天主,對天主的旨意完全敞開心扉。如果天主是寶藏,我們的教會計劃就只能是承行天主的旨意,順應祂的意願。」

上主渴望我們合一

教宗表示:「上主的旨意是合一,耶穌向天父祈求『願眾人都合而為一』(若十七21)。要實現耶穌的這個願望,需要祈禱和心靈皈依。」教宗重申:「這就是道路:一起行走,一起服務,將祈禱放在首位。我們也要繼續為終止戰爭而祈禱,尤其是在烏克蘭和聖地的戰爭。」

教宗方濟各和韋爾比總主教舉行派遣禮

教宗的講道結束後,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也作了省思,將邁向合一的行程託付於天主和聖母瑪利亞,祈求天主賜予恩典,使我們擺脫「仇恨的枷鎖」,並賜予我們愛的恩典,因為愛正是自由的果實。最後,教宗方濟各與聖公會總主教一起為天主教會和聖公會的主教們,以及促進合一與使命國際委員會的成員實施了派遣禮,使他們在各自地區一起見證天主願意看到的合一。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公會主教和天主教主教共同參加大公祈禱活動

在2024年1月的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期間,聖公會的主教和天主教主教共同參加名為「一起成長」的大公活動。參與者是來自27個國家的五十多位主教,從1月22日至29日,主教們分別在羅馬和英國坎特伯里參加研討會和朝聖活動。該活動由聖公會與羅馬天主教會促進合一與傳教國際委員會(IARCCUM)組織承辦。

主教們在羅馬和坎特伯里參加朝聖活動,共同祈禱、反思並相互學習,目的是討論如何在世界上的見證和使命中一起成長。

此次活動的高峰是1月25日聖保祿宗徒歸化日,教宗方濟各和坎特伯里總主教將在聖保祿大殿內的宗徒聖保祿墓前派遣主教,以見證基督徒的團結。

在羅馬,除了1月25日的活動外,坎特伯里總主教將在聖巴爾多祿茂教堂主持聖公會的聖餐禮。主教們1月23日至26日在聖伯多祿大殿朝聖,也將前往大聖額我略教堂朝聖,這位教宗曾於公元597年在此地派遣本篤會士奧斯定前往英格蘭傳教。之後,奧斯定成為坎特伯里的首任總主教。

1月28日,主教們將在坎特伯里主教座堂參與禮儀活動,香港教區主教周守仁樞機將在禮儀中講道。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鹽與光電視及網上轉播:2024年多倫多基督徒合一祈禱會

【鹽與光傳媒資訊】每年的1月18至25日是「基督徒合一祈禱週」,這是一個普世性的基督徒運動。今年的主題為「愛主至致、愛鄰如己」 (路加福音 10:27)。【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路十;27)

2024年1月21日(主日),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方濟各·里奧總主教將聯同基督教宗教領袖代表一起於多倫多時間下午4時,在St. Mark Coptic Orthodox Cathedral (455 Ferrier St. , Markham / Steeles Ave. E. & Warden Ave)為「基督徒合一」而祈禱。「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提醒我們教會的合一既是聖神的恩賜,也是所有基督徒的使命。

該活動由促進基督宗教合一辦公室(The Office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Unity)和大多倫多地區基督宗教會委員會 (The Greater Toronto Area Council of Christian Churches, GTACCC) 共同舉辦。歡迎各界人士前往參加。如未能前往參與,也可按此收看現場直播

來源: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

本台將進行電視及網上轉播,收看詳情如下:

2024年多倫多基督徒合一祈禱會【英語】

2024年1月21日(星期日)

東岸 下午8時|西岸 下午5時

網上收看:slmedia.org/ch/live

2024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聯合呼籲文

2024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
聯合呼籲文

愛主至致、愛鄰如己
(路加福音10:27)

耶穌不朽的「良善撒瑪利亞/撒瑪黎雅人」比喻,在今天彌漫著戰火、撕裂及衝突的世界,引發起很深的迴盪共鳴。我們坦白承認,面對周遭的苦難,我們常常像祭司/司祭和利未/肋未人一樣,在匆忙中忽略了周邊的痛苦及迫切匱乏。 我們得承認自己的偏見、冷漠和分裂仍然把我們與我們蒙召去愛的鄰舍/近人區隔開來。

今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的主題訊息,由布基納法索的兄姊弟妹們選擇了這段經文,作為他們走過目前幽暗驚懼的指引明燈。 當地伊斯蘭聖戰分子的襲擊造成了數以千計的死亡、過百萬人流離失所,超過兩成的國土落入激進分子的控制之下。在許多地區,公開的崇拜被迫停止,神父和牧師成為了被針對的目標。儘管面對恐懼和悲傷,布基納法索的教會仍然團結起來,為遭害者組織救援,並持續地呼籲和平、促進和解。在苦難之中,他們依然堅信上主透過信徒所流露出來的愛,必可勝過暴力。他們選取的這個比喻,呼喚我們在我城的各種挑戰中,同樣努力實踐愛鄰舍/近人的召命。

香港這個都市,從疫情、政治張力和經濟難關中復甦時,面對它獨有的挑戰。疫情打亂了原來的社群生活,把鄰舍/近人分隔開來,變得更加孤立,並揭示了社會中顯著的貧富差異。許多人仍遭受失業、財務壓力、長期病患或與摯愛分離的折磨。 長者、照顧者、特殊學習需要人士、精神病患者及其家人的需要,仍未得到足夠的關注 。

對於後疫情的香港基督徒而言,怎樣才算與社會上的邊緣社群憂戚與共?首先,我們要謙卑地認知,對有需要的鄰舍/近人達不到肖似基督的同情心,我們的缺失在那裡。此外,我們需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被經驗、文化、歷史、意識形態等差異所限,以致我們只把那些與我們近似的人看待為鄰舍/近人,而漠視陌生的、甚至敵對的他者呼聲。

良善的撒瑪利亞/撒瑪黎雅人感召我們謙卑地跨越局限,看到每一個人都是上主所造,滿有尊嚴且值得關愛,他兼容并蓄的同情心沒有疆界,只有兄姊弟妹。活出愛鄰舍/近人的召命需要作出犧牲;這意味著捨棄我們原有的計劃,為無助者發聲,並在分歧隔閡之處伸出和好之手。我們記得基督在十字架上張開的一雙手,把萬民之間敵對的高牆推倒了。

撒瑪利亞/撒瑪黎雅人的柔和剛勇,激勵我們在基督的癒合使命中團結起來,成為締造和平的群體,保護受壓者,徹底去愛那些被社會忽視的人。疫情暴露了我們社會在照護弱勢者方面的缺失,基督徒應以堅定團結的同情心,作為包紮治療傷痛的倡導先驅。

願這個比喻校正我們的目光,去像耶穌一樣看待我們身處的世界,星羅棋布的全都是是我們的鄰舍/近人。當我們跨越分歧,開放家園和教會,款待移民、難民、受傷和孤立的人時,我們就活出了基督那份徹底的愛;當基督徒以果敢的服侍和憐憫心聯合一起,就彰顯了上主國度在人間,並指向預示了萬民都來到祂寶座前敬拜的那一天。

讓我們合一向前,效法善良撒瑪利亞/撒瑪黎雅人的好榜樣,不分邊際沒有止境地去愛主和愛人,愛主至致、愛鄰如己。

天主教香港教區 正教會普世宗主教聖統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

基督徒合一委員會 香港及東南亞都主教教區 合一與教會關係委員會

二零二四年一月

來源:天主教香港教區

請按此下載
《2024年基督徒合一運動祈禱週手册》
【天主教會】

 

2024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愛主至致、愛鄰如己」 (路加福音 10:27)

每年的1月18至25日是基督徒合一祈禱週,這是一個普世性的基督徒運動,以治療不同基督宗教教會間的分裂,促進各教會團體間的對話,及鼓勵所有基督信徒彰顯「一主、一信、一洗」的含義。此運動始於1800年代,是全球歷史最悠久,及最廣為奉行的合一活動。為期8天的祈禱週,於1908年由補贖修會的保祿雅各方濟‧華生神父(Fr. Paul James Francis Wattson, SA)發起,從1月18日按舊的禮儀曆,這日是建立聖伯多祿宗座慶日(現已改為2月22日) ,開始至1月25日聖保祿宗徒歸化慶日結束。

2024年聖經經文
路加福音 10:25-37

有一個法學士起來,試探耶穌說:「師傅,我應當做什麼,纔能獲得永生?」耶穌對他說:「法律上記載了什麼?你是怎樣讀的?」他答說:「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耶穌向他說:「你答應得對。你這樣做,必得生活。」但是,他願意顯示自己理直,又對耶穌說:「畢竟誰是我的近人?」耶穌答說:「有一個人從耶路撒冷下來,到耶里哥去,遭遇了強盜;他們剝去他的衣服,並加以擊傷,將他半死半活的丟下走了。正巧有一個司祭在那條路上下來,看了看他,便從旁邊走過去。又有一個肋未人,也是一樣;他到了他那裏,看了看,也從旁邊走過去。」但有一個撒瑪黎雅人,路過他那裏,一看見就動了憐憫的心,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了,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裏,小心照料他。第二天,取出兩個銀錢交給店主說:請你小心看護他!不論餘外花費多少,等我回來時,必要補還你。你以為這三個人中,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呢?」那人答說:「是憐憫他的那人。」耶穌遂給他說:「你去,也照樣做罷!」

台灣基督徒合一祈禱活動

閱讀主題介紹
及祈禱週的八日聖經反省章節:

請按此下載
《2024年基督徒合一運動祈禱週手册》
【天主教會】

第一天 (18/1),路加福音10:25

有一個法學士起來,試探耶穌說:「師傅,我應當做什麼,纔能獲得永生?」

第二天 (19/1),路加福音10:27

他答說:「你應當全心、全靈、全力、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並愛近人如你自己。」

第三天 (20/1),路加福音10:29

「畢竟誰是我的近人?」

第四天 (21/1),路加福音10:31

有一個司祭在那條路上下來,看了看他,便從旁邊走過去。

第五天 (22/1),路加福音10:34

遂上前,在他的傷處注上油與酒,包紮好了。

第六天 (23/1),路加福音10:34

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把他帶到客店裏,小心照料他。

第七天 (24/1),路加福音10:36

你以為這三個人中,誰是那遭遇強盜者的近人呢?」

第八天 (25/1),路加福音10:37

耶穌遂給他說:「你去,也照樣做罷!」

來源:台灣地區主教團

按此閱覽加拿大基督徒合一祈禱週網頁

按此閱覽多倫多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活動

按圖收看多倫多基督徒合一祈禱活動直播

2024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聯合呼籲文

教宗叮囑基督徒:無論身處何處,都應堅決反對戰爭和不正義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1月25日聖保祿宗徒歸化日,教宗方濟各在羅馬城外聖保祿大殿主持晚禱禮儀,從而結束一年一度的基督徒合一祈禱週活動。他在講道中,呼籲所有基督徒無論身處何處都應採取行動堅決反對戰爭、暴力和不正義。

教宗反思了當天禮儀中呼籲改變的讀經內容,指出:「在充滿悲劇和令人不安的新聞報導的日子裡,作為在基督內的弟兄姐妹,我們慶祝團聚的喜樂。既然我們以基督的名義聚合在一起,我們就不能不把祂的話放在事物的中心。」

教宗提到今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學習行善,尋求正義」的主題,解釋說:「天主告誡我們要棄絕邪惡,敦促我們改變。告誡和改變是當天禮儀晚禱反思的兩個重點。」

教宗指出:「當我們自詡為是祂忠實的子民,把我們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置於祂前;當我們依循世界的判斷而非天國的;當我們滿足於外在的儀式卻對天主最關心的人依然冷漠視而不見時,天主就會受苦悲傷。天主因我們的冷漠和缺乏同情而悲傷。」

教宗補充道:「還有第二個更嚴重的冒犯至高者的行動,就是褻聖的暴力。我們可以想像,祂必須承受多大的痛苦才能目睹那些自稱為基督徒的人所犯下的戰爭和暴力行為啊。」

接著,教宗表示:「今天,我願再次強調,憑藉著我們已成熟的靈修學和神學,我們沒有任何的藉口。儘管如此,仍有一些人似乎感到被鼓動或至少被他們的信念所鼓勵,而支持各種狹隘和暴力的民族主義、排外和蔑視,甚至虐待與自己不同的人。由於我們不明白天主和潛伏在我們內的暴力,我們無法讓自己自由;沒有天主,沒有祂的恩寵,我們的罪就得不到醫治。天主的恩寵是我們改變的源泉(……);靠自己,我們無法成功,但靠著天主,一切皆有可能。單靠自己,不會成功,但我們團結在一起,就是可能的。」

於是,教宗邀請所有基督徒:「敞開心扉,改變成見,重新發現全世界所有的信友都在聖神內彼此共融,正如金口聖若望所寫的:『住在羅馬的人知道住在印度的人是同一個奧體的一部分』。」

最後,教宗對所有參加本次合一禮儀活動的不同基督教會團體的代表表示感謝,並邀請在場所有人士通過祈禱、服務、參與對話和共同努力工作實現基督所渴望的圓滿團結而不斷成長。教宗說:「願我們共同行走在上主為我們準備好的團結合一的道路上。」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2023年基督徒合一祈禱週:「學習行善;尋求正義」(依1:17)

每年的1月18至25日是基督徒合一祈禱週,這是一個普世性的基督徒運動,以治療不同基督宗教教會間的分裂,促進各教會團體間的對話,及鼓勵所有基督信徒彰顯「一主、一信、一洗」的含義。此運動始於1800年代,是全球歷史最悠久,及最廣為奉行的合一活動。為期8天的祈禱週,於1908年由補贖修會的保祿雅各方濟‧華生神父(Fr. Paul James Francis Wattson, SA)發起,從1月18日按舊的禮儀曆,這日是建立聖伯多祿宗座慶日(現已改為2月22日) ,開始至1月25日聖保祿宗徒歸化慶日結束。

2023年聖經經文
《依撒意亞》第一章12-18節 

你們你們來見我的面時,誰向你們要求了這些東西﹖這簡直是蹂躪我的殿院。不要再奉獻無謂的祭品! 馨香已為我所憎惡,月朔、安息日、集會、齋戒和盛大的宴會,我已都不能容受。我的心痛恨你們的月朔和你們的慶節,它們為我是種累贅,使我忍無可忍。你們伸出手時,我必掩目不看;你們行大祈禱時,我決不俯聽,因為你們的手染滿了血! 

你們應該洗滌,應該自潔,從我眼前革除你們的惡行,停止作孽,學習行善,尋求正義,責斥壓迫人的人,為孤兒伸冤,為寡婦辯護。現在你們來,讓我們互相辯論──上主說: 你們的罪雖似朱紅,將變成雪一樣的潔白;雖紅得發紫,仍能變成羊毛一樣的皎潔。

閱讀主題介紹
及祈禱週的八日聖經反省章節

請按此下載
《2023年基督徒合一運動祈禱週手册》
【天主教會】

來源:台灣地區主教團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