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我們不會青春永駐,老年幫助我們迎接永生

CNS photo/Paul Haring

年長者肩負一項精神和文化上的使命,也就是要打破青春永駐的幻想,並向造物主天主溫柔的懷抱敞開心扉。教宗方濟各6月8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繼續以老年為題的要理講授,並強調了年長者的這項使命。教宗指出,年長者向前邁進,走向永生的天主,為「由上而生」做好準備。耶穌說的「由上而生」是在聖神內的新生命,讓我們能進入天國。

當天的要理講授從福音中耶穌與尼苛德摩的對話展開(參閱:若三3-6):耶穌向猶太人的首領尼苛德摩表示,人如果要「見到天主的國」,就必須「由上而生」。教宗解釋道:「這並非重頭開始、再一次誕生在世界上,以求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樣會是沒有意義的重複出生,恐怕會抹去生活經歷的一切意義,把它當作失敗的實驗來消除掉。然而,積累了人生經驗的生命在天主眼中何其寶貴,因為我們是祂溫柔愛護的受造物。」

尼苛德摩不明白這道理,疑惑地問道:「人已年老,怎樣能重生呢?」教宗強調:「尼苛德摩的這個提問對我們極具教育意義。事實上,我們可以在耶穌話語的啟發下,把這問題倒過來看,發現老年所蘊含的使命。這是因為老年非但不妨礙耶穌所說的『由上而生』,反而成了使它閃耀發光的恰當時期,消除人們對生命的誤解。」

教宗表明:「我們的文化呈現出一個令人擔憂的趨勢,即把子女的出生看作是單純的人類生殖和生物繁衍的問題,然後又營造出青春永駐的神話,使人癡迷於永垂不朽的肉身。老年階段之所以被輕視,是因為它帶來無可辯駁的證據,讓我們不得不跟這神話道別。」

「在這青春永駐的神話之下,人們期待能藉著科技打敗死亡,試圖用藥物和化妝品來維持體態,延緩、隱藏和除去老化的痕跡。」講到這裡,教宗放下手中的稿件,語重心長地說:「我想到一名睿智的意大利女演員馬尼婭尼(Magnani)女士說的話。當時,有人告訴她,她該除皺了,她回答說:『不,別碰我的皺紋!我等了多少年的歲月才等到這些皺紋:不准碰它們!』就是這樣:皺紋是經驗的象徵、生活的象徵、成熟的象徵、走過旅途的象徵。不要為了變得年輕而去動皺紋,那是外表顯得年輕:重點在於人品、重點在於內心,而心靈如同好酒的釀造一樣,越陳越香。」

「此外,在終將一死的身體內的生命,就像某些藝術品那樣呈現出未完成的美妙。事實上,塵世的生命乃是開始而非完成。我們出生在這世界上恰恰是如此:我們永遠是真實的人,但是為了守護我們生命最珍貴的部分,保護它完好無缺並達至滿全,這生命卻是太狹小的空間、太短暫的時光。信德有助於我們領悟天國的福音訊息,讓我們看見天國。我們能夠真正看見我們滿全的希望快要實現的許多徵兆,從而在我們的生命中帶著注定享有天主賜予永生的記號。年長者向前邁進、走向終向,走向天主的天國。年長者帶著他積累的人生智慧向前邁進。」

「老年不僅幫助我們打破青春永駐的幻想,還能使我們向造物主天主溫柔的懷抱敞開心扉。」談到年長者的溫柔,教宗說:「你們看看祖父母如何凝視孫子孫女,如何輕撫孫子孫女:那份溫柔不帶一絲人的磨難,因為它已經勝過人的磨難,能不求回報地給予愛、相親相愛的關懷。⋯⋯它打開一扇門,讓人能理解天主的溫柔。我們不要忘記,天主聖神就是關懷、憐憫和溫柔。」

教宗最後再次放下講稿,提醒眾人說:「當我們如此思考老年時,我們會問說:這個丟棄文化怎麼會覺得老人沒用,因而拋棄他們呢?年長者是未來的信使,年長者是溫柔的信使,年長者是人生智慧的信使。讓我們向前邁進,並以老年人為標竿。」

此外,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問候波蘭信友時,提到了聖女雅德維加(Jadwiga)的芳表並叮囑眾人為和平祈禱。聖女雅德維加的一生與波蘭和歐洲的歷史交織在一起。雅德維加出生在匈牙利,1386年2月18日與立陶宛大公雅蓋洛(Jagiełło)聯姻。雅德維加在克拉科夫創建了雅蓋隆大學,並且把自己的金權杖送給了這所大學,因為她更喜歡木製的權杖。對雅德維加來說,真正的財富不在於塵世俗物,而在於她與弱小者的相處。

提到聖女雅德維加,教宗方濟各說:「在封聖大典上,聖若望保祿二世指出,因著雅德維加的努力,波蘭與立陶宛和羅斯結合在一起。請你們仰賴她的轉禱,效法她在基督的十字架下為歐洲和平祈禱。」

1997年6月8日,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在波蘭克拉科夫為雅德維加女王主持封聖大典,現場人山人海。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多次稱呼雅德維加為「波蘭之母」,並強調雅德維加女王的威望並不來自「王權徽印,而是出於聖神的威能、深度的思想和敏銳的心靈」。

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讚揚這位聖女,說:「她將自己的社會地位、才華和所有私人生活,完全獻於服事基督。當她必須統治時,她也竭力為受託於己的百姓效勞。」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年長者能激勵一個更加公正和人性化的社會

CNS photo/Paul Haring

「現代的文明在疾病和年老面前感到困窘,對它的改革必須從年長者能給予的脆弱的教導做起。這種改革已必不可少,因為將老年邊緣化侵害到生命的每個季節。」

2022年6月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以老年為主題的要理講授中强調了上述思想。

教宗的省思首先以聖詠71篇的「美好祈禱」為起點,談到「老年狀況下的强烈緊張感」:「這是隨著年老的脆弱和易受傷害的弱點而呈現出的特徵。年邁的聖詠作者哀訴的這個進程,如今成了遺棄、欺騙、瀆職和蠻橫的場所,這些行為有時都發泄在年長者身上。在我們的社會中,這是我們正在完善的是一種可悲的形式。在這種丟棄文化中,年長者被放在一旁,他們遭受這樣的對待。事實上,那種利用老齡人,以一千種方式欺騙他們、恐嚇他們的情況大有人在。」

「媒體經常報道年長者被騙取他們的積蓄或被遺棄,得不到保護和護理的悲劇,他們還受到鄙視和恐嚇,從而放棄自己的權利。在家庭内也發生這樣的殘酷事件。年長者被丟棄,被弃在老人院裡,沒有子女去看他們,或者即使他們去了,一年也是不多的幾次。年長者就這樣被置於存在的角落裡。發生這種情况:今天發生,在家庭中發生,一直都在發生。我們必須對此進行反思。」

教宗指出:「整個社會必須趕緊照顧越來越多的年長者,他們也是最容易被遺棄的人。當我們聽到年長者被剝奪了自主權、安全感,甚至被剝奪了住宅時,我們就明白,當今社會對老齡者的矛盾心理不是一個偶爾緊急情況的問題,而是一種丟弃文化的特徵,它毒害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這樣的後果是災難性的,老年失去其尊嚴,甚至懷疑是否值得繼續活下去。如此一來,我們衆人都試圖隱藏自己的弱點,隱瞞自己的疾病、年齡、老化,因為我們害怕這些是我們失去尊嚴的前奏。」

「我們要捫心自問:導致這種感覺有人情味嗎?為什麽如此先進和高效率的現代文明,在疾病和老化面前感到如此窘迫呢?而且,在為一種合乎尊嚴生存表現出如此努力的政治,同時怎麽能對與老年和疾病溫馨共存的尊嚴沒感覺呢?」

教宗强調:「雖然如此,將自己的老年視為挫敗的聖詠作者能重新發現對上主的信賴,感覺到自己需要得到幫助。事實上,這位年長者重新發現祈禱的力量,並見證祈禱化為力量。的確,在福音中,耶穌從未拒絕有需要的人請求得到幫助的祈禱。年長者由於他們的虛弱,能教導其他年齡段的人,我們都需要依靠上主,呼求祂的幫助。在這層意義上,我們都必須學習年長者:的確,在年長者身上有一份恩典,這可以理解為依靠他人的照顧,首先是依靠天主。」

教宗說:「這是一種脆弱的教導,即弱點不應隱藏起來,因為它們是真實的。這個教導為我們自身文明的革新開闢了決定性的視野。這是惠及衆人共存的不可或缺的革新。在觀念和實際上將老年邊緣化侵害人生的每個季節,而不僅是老年的階段。」

教宗最後請在場的朝聖信友,思念一下家中的年長者:「想想自己與他們的關係如何,是否去探望他們,尊重他們。我是否將他們從我的生命中刪除,還是到他們那裡汲取智慧?這是生命的智慧。你要記住:你也有年老的時候。老年終將降臨每個人。你在老年時想得到怎樣的待遇,你今天就應這樣對待年長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相關資訊

教宗方濟各:不要把烏克蘭的小麥作為戰爭的武器

教宗方濟各:不要把烏克蘭的小麥作為戰爭的武器

教宗方濟各在6月1日週三的公開接見活動結束前,呼籲國際社會,應努力解決因持續的戰爭使烏克蘭出口的小麥滯留在港口的問題。

教宗這樣説道:「烏克蘭出口的小麥被封鎖,這引起極大的擔憂,數百萬人的生命,尤其是最貧窮的國家,都依賴這些小麥生存。我痛心地呼籲有關方面,應盡一切努力解決這個問題並保障享有糧食的普遍人權。請不要把小麥這基本的糧食作為戰爭的武器!」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更多烏克蘭資訊

教宗公開接見:願年長者永遠保持對正義的激情

CNS photo/Paul Haring

2022年5月25日,教宗方濟各在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繼續以老年為主題展開他的要理講授。他引用舊約《訓道篇》中反覆出現的「萬事皆虛」這句話(參閲:訓一2、十二8),指出它代表了我們這現世的特殊誘惑。

教宗說:「智者科厄肋特(Qoheleth)在意義和無意義之間的來回搖擺,諷刺地表現出人生知識與對正義的激情分開時的情況。由於天主的審判是正義的保障,因此《訓道篇》的結尾處指出擺脫這陷阱的方法是:『敬畏天主,遵守祂的誡命,因為這是衆人的義務。』(訓十二13)」

教宗解釋道:「當我們看到我們的努力似乎沒有產生任何結果,而現實似乎將一切,無論好與壞,都化為烏有時,我們會受到冷漠的誘惑。一種消極的直覺席捲各年齡層的人,尤其是誘惑年長者。這可能會導致他們失望。面對失望所帶來的士氣低落,年歲的抵抗力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如果見多識廣的年長者對正義的激情不減,那麽為愛和信仰就有了希望。」

接著,教宗繼續反思:「這種士氣低落會讓人失去行動的熱情。假設的『真理』僅僅紀錄世界和世界對於對立面的冷漠,並將它們交付給流失的歲月和虛無的命運,絲毫沒有救贖。在這種披著科學外衣的形式中,現代對真理的追求已經陷入誘惑,完全離開了對正義的激情,不再相信終向、承諾和救贖。」

教宗說:「現代文化結合了知識和不負責任,試圖消除我們行為的道德價值,讓我們走上靈魂麻痹的道路。這種拒絕任何道德責任的知識,不僅使人不想行善,而且為邪惡勢力的侵略打開了大門。」

最後,教宗敦促年長者:「幫助年輕的世代擺脫那不熱愛正義、只求理智道理的錯覺。富有智慧和幽默的年長者為年輕人助益良多!年長者能救青年人免於那缺乏人生智慧、純屬可悲世界的知識誘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憤怒的祈禱勝過冷酷虛偽的道德説教

CNS photo/Paul Haring

2022年5月1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以《舊約》人物約伯的信德繼續論述要理講授中有關老年的主題。教宗表示:「面對過多的災難和壓在我們身上成堆的重擔,如疫情和烏克蘭戰爭,約伯這樣年長者的見證對我們能有所幫助。約伯先是抗議惡的奧秘,然後堅信上主的溫柔及必為他伸張正義。」

教宗說:「因喪失一切而感到憤怒和沮喪,還要面對道德説教,為戰勝這後者的誘惑,進入他的學校對我們將有益處。我們還記得這個故事嗎?約伯失去了他生命中的一切,失去了財富,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兒子,甚至失去了健康,滿身瘡痍地留在那裡,與三個朋友對話,然後又有第四個,他們來問候他。」

「天主一開口發言,就表揚了約伯,因為他明白了天主隱藏在祂靜默後面的溫柔奧跡。天主也斥責約伯的朋友們“自以為知道一切,知道天主和痛苦,他們來是為安慰約伯,卻以他們已有的公式來判斷他。」教宗說:「天主也叫我們預防這種虛偽和自負的虔誠主義!預防那種道德主義的虔誠和只守教規的虔誠,它使我們有某種程度的自負,將我們引向法利塞主義和偽善。」

「上主責怪約伯的朋友們,因為他們講論上主不如我僕約伯講論的正確,約伯也要為你們祈禱,好讓我要看他的情面,不懲罰你們的糊塗,因為你們講論我,不如我僕約伯講的正確。」(參閲:約四二7-8)

教宗說:「這些話出人意料,因為看了那些描述約伯抗議的火熱篇章後,我們感到不知所措。但在上主看來,約伯説的對,因為他拒絕將天主視為『迫害者』。因此,在讓約伯為他的那些不良的朋友祈禱後,天主將約伯所有的財產雙倍歸還給他。」

教宗解釋:「這信德轉變的關鍵點正是在約伯傾訴的高峰,就是在他説出,他確實知道仍將看見天主、視天主為他的伸冤者而非外人的時候。約伯的故事代表了生活中的真實情況,即臨在一個人、一個家庭或一個民族頭上過於沉重的考驗、與人的微薄和脆弱不成比例的考驗。就如人們所説,在生活中經常是『禍不單行』。有些人被一系列災難所壓倒,這似乎實在很過分且不公平。」

「面對惡的奧秘,受害者有抗議的權利,天主授予任何人這樣的權利,甚至説到底,是天主本身喚起了這權利。」教宗提到:「有時遇到一些人對他說,他因這個或那個問題,而向天主作出抗議。」教宗就對他們說:「抗議也是祈禱的一種方式,天主會垂聽。天主是父親,祂並不擔心我們以抗議為祈禱。我們應在個人的祈禱中放開自己,不要禁錮在既定公式的祈禱中!」

「祈禱必須是這樣的,自發如同一個孩子懇求父親那樣,把他口中的一切都全盤道出,因為他知道父親瞭解他。在悲劇的第一時刻,天主的『沉默』就有這層含義。天主並不回避對祂的抗議,但起初先讓約伯傾訴他的抗議。也許有時我們應學習天主的這種尊重和溫柔。天主不喜歡約伯的朋友們那種百科全書式的解釋和反思。」

教宗説明:「那種虔誠能解釋一切,心卻是冷的。天主不喜歡這樣做,卻更喜歡約伯的抗議或約伯的緘默。最終,約伯的那種信仰宣認,即持續不斷地呼求天主、請求最終的公義,使他那近乎以神秘經驗說出的話更為完善:『以前我只聽見了有關祢的事,現今我親眼見了祢。』(四二5)」

「今天,有多少人在度過些許兇險、些許陰暗的經歷後,能夠向前邁進,對天主的認識也比過去更深。」教宗表示:「我們也能像約伯那樣說,我以前對祢有點記憶,或聽説過,現在我看見了祢,因為我遇到了祢。」

回到這次要理講授的主題,教宗指出:「年長者找到這種見證的道路,這條路將因失去的怨恨轉化為對天主許諾的恆心期待。在團體面對過度的邪惡時,他們是不可替代的守衛者。基督徒的目光在注視十字苦像時,學到的正是這一點。」

教宗最後期望眾基督徒:「學習許多祖父母和年長者的這種信賴交付的情懷,像聖母瑪利亞那樣,將有時是心碎的祈禱與天主聖子的祈禱結合在一起,祂在十字架上將自己交付於天父。」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祖父母雖已退休,卻蘊含有待發揮的才華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2年5月11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以聖經人物友弟德為核心展開以老年為主題的第九次要理講授。友弟德保衛了以色列,然後回到自己的城市安度餘生,她的智慧名聞遐邇。教宗指出:「當代的年長者也能從友弟德的榜樣中獲益良多:聖德芳表不僅存在於聚光燈下的偉大事件,它往往也能在對困境家庭傾注的愛和支持受威脅團體的執著中找到。」

友弟德是個百歲人瑞。教宗指出:「長壽現在並不罕見,今天的人退休後還有大把的年歲要活。很多人把退休當作辛勤努力工作後理所應當、熱切期盼的休息時光。但是停止工作也是擔憂的原因,人們因此思索要如何填滿空閒時間。」

「有些年長者可以含飴弄孫。」教宗表明:「今天祖父母在家庭裡的角色很重要,能協助養育孫子孫女,即使現在孩子生得越來越少,而且有時候祖父母住得遠,不方便往返接送。另一種情況是父母親不願意把教育兒女的任務託付給祖父母,只讓祖父母參與基本的照顧。」為此,教宗指出:「連在教養和親戚關係領域也出現新的需求,要求我們調整代際之間的傳統盟約。」

「然而,不同世代相處的時間其實越來越長。」教宗反省道:「在現代社會的新處境中,我們大家是否一起嘗試讓代際關係變得更有人情味、更融洽、更公平?對於祖父母來說,他們聖召的一大重點在於扶持兒女教養幼童。孩童學習溫柔的力量和尊重脆弱:這些無可取代的課題通過祖父母很容易傳授和領會。祖父母則學習到溫柔和脆弱不光是日漸衰弱的徵兆:對青年而言,這些更是增進未來的人情味的過程。」

「回到友弟德的榜樣:她年紀輕輕就守寡、膝下無子,但她晚年活出了圓滿又安詳的時節,意識到要善盡上主託付於她的使命。這位婦人為家庭和團體留下了智慧、溫柔和奉獻的美好遺產:這些遺產包括物質和非物質層面。」

教宗表示:「我們一提到遺產,常會想到物質財富,很少想到老年人的善行、或是播下的善的種子。善是我們所能留下的最好的遺產。友弟德恰恰是在晚年解放了自己的奴婢(參閱:友十六23),對周遭的人流露出關懷和人性的眼神。」

「年老時,視力會有所減退,但是內在的眼神看得更透徹,那是用心靈來看的。人變得能夠看到過去不曾留意的事物。老年人懂得洞悉、善於觀察。因此,上主不單單賦予年輕力壯的人才華:祂依照每個人的情況,施予每個人才華,老年人也不例外。我們團體的生活必須懂得善用許多年長者的才華和特恩。儘管在戶籍登記處看來,老年人已經退休,但他們蘊含著有待發揮的珍寶。」

為此,教宗叮囑年長者:「發揮創意、慷慨奉獻:替人解惑、指點迷津、建設團體、照料萬物、側耳傾聽。年長者最好要支持那些難以求學的弱勢者,或是遭到遺棄的孤獨人士。」

在要理講授的結尾,教宗再次提起友弟德的芳表。教宗指出:「友弟德晚年並未對自己的寂寞感到不滿,而是熱情地以奉獻來填滿天主賜給她的時間。」教宗建議眾人閱讀《友弟德傳》,認識這位勇氣可嘉的婦女。教宗最後祝願所有做祖母的人「勇敢、睿智」,願她們「留給我們的不是金錢的遺產,而是撒播在兒孫身上的智慧的遺產」。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我們把歐洲和世界和平託付於聖母瑪利亞

CNS photo/Paul Haring

2022年5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之後籲請信眾在5月聖母月每天誦念玫瑰經。他問候聚集在廣場上講德語的朝聖信友時說:「我邀請你們為你們個人的意向、為教會的意向,以及為世界和平祈求聖母的轉禱。」

教宗問候波蘭信徒時,提到5月3日是聖母、波蘭之后慶日。他說:「在雅斯納古拉聖母朝聖地,你們紀念了真福維辛斯基樞機。他教導你們,在你們的歷史最艱困時刻要信賴聖母瑪利亞。你們要跟隨他的芳表,將你們祖國的命運和歐洲的和平託付於童貞聖母。」

另外,教宗向操葡萄牙語的信友們講話時,提到要每日誦念玫瑰經。他說:「我們剛開始聖母月,在傳統上號召基督子民在這個月加倍每天恭敬聖母的善工。她的平安和勇氣的秘訣在於這個信念:『在天主前沒有不可能的事』。我們需要向天主之母學習;在每天誦念玫瑰經時表達我們的感激之情。」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一起誦念及默想玫瑰經

教宗公開接見:年長的基督徒要為青年持守信仰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在5月4日週三例行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仍以老年為主題,特別將注意力集中在舊約聖經中厄肋阿匝爾(Eleazar)的人物形象上(參閲:加下六18-31)。厄肋阿匝爾是一位九十高齡德高望重的長者,國王命其吃猶太法律所禁止的豬肉。厄肋阿匝爾的朋友建議他吃一塊合法可吃的肉,並假裝是豬肉,因而挽救自己的性命。但是,厄肋阿匝爾拒絕違反天主的法律,不願給年輕人立壞表樣,最終因不服從國王而被殺。

教宗以厄肋阿匝爾的光榮見證為年長者的典範,談到了「年長者的忠信與信仰尊榮」之間的關係。教宗說:「信仰的尊榮有時會受到來自主流文化的壓力,有時還會是暴力。厄肋阿匝爾在表白他為什麽不吃祭祀偶像的肉時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信仰見證。在年老時,僅僅為了獲得幾天的壽數而使信仰蒙羞,這與我們必須留給年輕人和後代子孫的信仰遺產是無法相比的。」

接著,教宗指出:「年長的厄肋阿匝爾對天主的信仰始終如一,即使在年老時也是如此。實踐信仰太重要了,當生活變得不便時,也不能將其擱置一旁。」教宗提醒道:「如果一個年長者由於他的軟弱而將實踐信仰視為無關緊要的事,這樣就會讓年輕人相信信仰與生活沒有真正的關係。」

隨後,教宗提及一個從基督信仰初期就存在的異端,即「諾斯底主義」(gnosticism)。「這個異端認為,信仰只是靈修、而非實踐,信仰只關乎智力,但不是生活的形態,與日常生活沒有真正的關係。這種觀點的誘惑力極強,因為它以自己的方式解釋了一個無可爭辯的真理,即是,信仰永遠不能被縮減為一套飲食規則或社會習俗。」

教宗強調:「基督信仰腳踏實地。基督信仰不只誦念《信經》,更要以《信經》來思考、感受並活出,用手實踐。相反地,『諾斯底主義』卻提議弄虛作假,只講求內在靈修,卻放縱人為所欲為。信仰值得徹徹底底的尊重和尊榮,因為信仰改變了我們的人生,淨化了我們的理智,教導我們朝拜天主、關愛近人。」

教宗最後提醒年長者:「年輕人正在看著我們。我們的言行合一能為他們打開美妙至極的人生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讀更多
教宗方濟各週三公開接見要理講授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教宗公開接見:青年與長者是世界未來的橋樑

CNS photo/Guglielmo Mangiapane, Reuters

2022年4月2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繼續以老年為主題。這一次,教宗講解了「納敖米,開啓未來的代際連接點」。教宗强調:「如果青年對感恩持開放態度,而長者能為他們投入新的未來主動採取行動,各國人民就會蒙受極大的祝福。」

教宗以《盧德傳》為一條主脈來展開他的要理講授。納敖米是個猶太婦人,隨著丈夫和兩個兒子從猶大白冷到摩阿布鄉間去僑居。以後,她的丈夫和兩個兒子都客死他鄉,留下她和兩個兒媳。納敖米決定返回故鄉,兩個兒媳也要隨她去。

起初,年邁的納敖米被同樣成了寡婦的兩個兒媳的情感所感動,但對她們在一個不屬於自己的民族中的命運表現出悲觀。於是,納敖米鼓勵兩個兒媳各自回娘家去,度新的生活,並說「我不能為你們做什麽了。」教宗解釋:「這個喪失丈夫和兒子的老婦執意讓兩個兒媳離開她,這已經呈現一種愛。」

「納敖米這樣説卻也是一種認命的態度,認為對失去丈夫保護的外鄉寡婦而言,沒有可施展的未來。那個叫盧德的兒媳卻不肯,這是因為她與婆母的關係受到了天主的降福,因此納敖米不能要求她離開。起初,婆母對這個提議的屈從超過欣慰的成分,也許認為這種奇怪的聯繫將會加重她們二人的危險。」

教宗解釋說:「在某些情況下,長者的悲觀傾向需要受到青年熱情施壓的反對。納敖米就是在盧德殷勤的奉獻下,走出悲觀主義,甚至主動採取行動,為盧德開啓新的未來。她鼓勵成了寡婦的盧德在以色列尋找一個新丈夫,就是後來的波阿次。波阿次顯示出高貴的品質,在他的工人面前護衛盧德。」教宗評論道:「不幸的是,這種欺生的危險如今仍然存在。」

「廬德新婚後,天下再度平靜下來。以色列的婦女們就對納敖米說,盧德這個外鄉女子勝過七個兒子,這婚姻蒙受上主的祝福。」教宗說:「這樣一來,納敖米在她的老年將看到有份於這新生世代的喜樂。看看有多少『奇蹟』伴隨著這個老婦的轉變!她憑著愛心轉而願意為一代人的未來著想,這代人被喪失所擊傷並面臨被抛棄的危險。」

教宗指出:「偏見被信德和愛所克勝,婆母克服了對自己兒子的嫉妒,從而珍愛與盧德的新關係;以色列的婦女克服了對外鄉人的不信任,在男性權力面前顯得孤單的女孩的脆弱,在充滿愛和尊重的關係中得以調和。而這一切都因為,年輕的盧德堅持不懈地忠於那處在民族和宗教偏見下的一種紐帶,同時也因為年邁的納敖米主動為盧德重新開啓未來,而不是僅限於享受她的支持。如果年輕人和長者有這樣的執著,就“沒有什麼能阻止天主的祝福在萬民中繁花盛開!」

最後,教宗叮囑:「年輕人要與長者交談,年長者要與青年交談。我們必須重新將這橋樑建得牢固,那裡有救恩和幸福的流動。願上主幫助我們,使這流動在家庭内和諧地增長,那種建設性的和諧是從長者傳到較年輕的人,那是我們必須守護和注視的美麗橋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年長者應受到愛戴和尊敬

CNS photo/Paul Haring

2022年4月20日週三,教宗方濟各主持公開接見活動,繼續例行的要理講授。這是自兩年多前新冠疫情全球爆發以來,首次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舉行。教宗強調尊重長者應是年輕一代的正確生活態度。唯有這樣,前輩的優良美德才能代代相傳。

教宗以「孝敬父母」為主題展開了當天的要理講授。教宗引用舊約《德訓篇》(參閲:德三3-16)的話說:「孝敬父親的人必能補贖罪惡;孝敬母親的人,就如積蓄珍寶的人。背棄父親的形同褻聖;激怒母親的,已為上主所詛咒。」

教宗解釋「孝敬父母」是刻在十誡板中的一條誡命,教宗說:「孝敬父母是一個極大的使命,是天主十誡第二塊板的第一條。它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的父親和母親。它是關於一代又一代的人,一代人的結束能是緩慢而又漫長,它也創造一個與其它生命階段長期共存的時間和空間。換句話說,它是關於生命的暮年。」

教宗表示:「尊敬也意味著溫柔和尊重,我們用『尊嚴』這個詞來定義,尊重長者就是承認他們擁有尊嚴。」教宗就尊敬長者講述了舊約中關於諾厄醉酒與他孩子們的美麗故事,其中給予我們很多的教導。教宗說:「年邁的諾厄,這位大洪水的英雄是一個辛勤的勞動者,他喝了太多的酒後就不體面地躺在地上。他已年老,但喝了太多的酒。孩子們為了不讓他醒來時尷尬,隨以極大的敬意,避開視線小心翼翼地給他蓋上衣服。這段故事非常美,它講的全是尊敬長者。遮蔽起老年人的弱點,免得讓他們感到羞愧。」

接著,關於孝敬父母,教宗提醒所有為父母者:「關於這一點,請允許我給父母們一些忠告:請讓子女們、小孩和青年人親近長者,總是要親近長者。當老人生病時、甚至頭腦有些不清楚時,總是要親近他們:讓他們知道這就是我們的血肉之親;因著他們,才有現在的我們。請不要把長者拒之門外而不顧。如果不得不把他們送到養老院,那就請你們帶著你們孩子去看望他們吧。」

最後,教宗總結道:「尊重那燃燒過的生命,並非老年人的任務,而是一種惠及青年世代的態度行為,因為長者的優良美德代代相傳。這是一場“真正的文化革新,為此,讓我們呼求聖神的助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