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新布局

圖片:Vatican Media

羅馬宗座額我略大學校長劉易斯(Mark Lewis)神父在2024年3月15日從耶穌會總會長、該宗座大學副總監蘇薩(Arturo Sosa)神父那裡接獲關於大學總章程的法令,其中規定了宗座聖經學院和宗座東方學院確定要與額我略大學合併。總章程將於2024年5月19日聖神降臨節生效。

這三個學術機構都由教宗託付給耶穌會管理。依照聖依納爵的心願,額我略大學於1551年創建,很快成了學術中心,多個世紀以來的名稱是「羅馬書院」(Collegio Romano)。聖經學院成立於1909年,是聖經的高等研究中心。東方學院創立於1917年,從事東方教會各種學科及法典的高等研究。

教宗方濟各2019年親筆信

新章程是教宗方濟各2019年12月17日親筆信的成果。教宗在信中下令,聖經學院和東方學院維持原有名稱和使命,以更緊密的形式與額我略大學相結合,擁有「同一個法人,如同這所大學的學術單位」。這項要求的目的是期望這兩個宗座學院能在當前的背景下「更好地從事其特定使命」。

在同一封親筆信中,教宗也表示希望聖座東方教會部繼續「支持並促進宗座東方學院的使命」,由聖座該部會部長負起東方學院的監督職責。

教宗在信函結尾授權於耶穌會總會長,委託他與其它相關機構一起為宗座額我略大學的新章程做準備,將宗座兩個學院併入其中。新的章程於2024年2月11日得到了聖座文化教育部的批准和通過。

只有一名校長

宗座額我略大學將由一名校長管理,並設一個委員會來輔助這唯一的校長。委員會內有三名主席來分擔校長管理全校的職責,監督並促進宗座聖經學院、宗座東方學院和額我略大學校本部履行使命。

委員會首批成員名單已經出爐。他們三年的任期從2024年5月19日開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要我們不僅成聖,也要成為「明智的聖人」

圖片:Vatican Media

智德與義德、勇德、節德一起構成所謂的四樞德。2024年3月20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論述了「智德」的主題。教宗先問候了朝聖信友們,然後請聖座國務院的吉羅利(Pierluigi Giroli)神父替他宣讀要理講授稿件,因為教宗仍有嗓音的困難。

在要理講授開始前,在場的人聆聽了《舊約》「箴言」中的段落,講的是尋求智慧人的幸福。教宗解釋,四樞德並非基督徒生活的「專有特性」,因為它們是古人智慧的遺產,在希臘哲學中尤其如此。《福音》記述耶穌談到明達,祂多次吩咐自己的門徒要機警(參閱:瑪十16)。

明達不表示膽怯

教宗表示:「在這個被表象、膚淺思想,以及平庸的善與惡所主宰的世界,智德這一古老的教誨值得我們重溫。不過,需要澄清智德的意涵,這很重要。如果認為智德是膽怯者的特性、對採取什麼行動總是有疑惑,那就錯了。我們不該認為智德只是一種謹慎的形式。」

「把智德放在首位,意味著人以自己的智慧和自由掌控自己的行動。明達的人富有創造力:使用理智、評估,努力瞭解現實情況的複雜性,不受情緒、懶惰和幻覺的壓力所左右。」

明達的人能作出選擇

教宗提到:「在聖多瑪斯看來,智德 是支配行動的能力,將行動引向善。明達的人能作出選擇,這在具體的生活中並非總是那麼容易,我們經常猶豫不決,不知作出選擇。而明達的人決非隨意選擇,他們首先知道要做什麼,因此權衡時局、徵詢意見,以寬廣和內心自由的視野選擇要走的路。」

以智德治理乃是協調差異

教宗指出:「我們犯的錯誤,就是總看到一種可能性,但憑著智德我們能避免大偏差。智德對肩負責任的人能產生影響,他們行事不希望像那些只從表面看問題的人那樣。相反地,智德則是管理者的品德:他知道管理是件難事,有許多觀點,需要在它們當中尋求和諧,而必須做的不是為某些人,而是為所有人的益處。」

智德是懂得守護過去的記憶

教宗指出:「智德教導我們許多事物:最佳表現是善的敵人,過於熱心能產生衝突和誤解。因此,需要有先見之明,考慮到過去的情況。明達的人懂得守護過去的記憶,這不是因為他害怕未來,而是他懂得傳統是智慧的遺產。生命的形成是靠著新舊事物不斷地重疊,而總以為世界從我們開始、我們面對問題必須從零開始,這沒有益處。」

《福音》中的智德

「耶穌對智德表示讚賞,祂說,『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磐石上是個聰明人』(參閱:瑪七24),祂又表揚明智的童女『拿了燈,並且在壺裡帶了油』(同上,參閱:廿五4)。教宗表示,耶穌派遣祂的門徒,為他們做準備時,吩咐道:『看,我派遣你們好像羊進入狼群中,所以你們要機警如同蛇,純樸如同鴿子。』(同上,十16)

教宗最後總結道:「耶穌的話似乎在說,『天主不僅要我們成為聖人,也要我們成為明智的聖人,因為如果沒有智德,瞬間就會走上歧途!』」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第四屆「真理杯」全球華語聖歌創作大賽

【鹽與光傳媒資訊】由菲律賓馬尼拉「亞洲真理電臺總部中文辦公室」團隊主辦的「全球華語聖歌創作大賽」自2014年第一屆創辦以來好評如潮,在華語教會中更掀起了一股創作聖樂的浪潮,吸引來自世界各地華語音樂人的積極參與,讓大家欣賞到許多優秀的作品,參加者也為教會的音樂領域做出了貢獻,也註入了新的活力。

隨後,第二屆和第三屆大賽分別得以在2017年和2020年順利舉辦。這不僅再一次推動了教會原創音樂的發展,為弟兄姐妹們提供了更多禮儀和信仰歌曲,而且更鼓勵了越來越多的音樂屆人士藉著發揮才藝和音樂創作來服務天主子民。

疫情過後,第四屆真理杯全球華語聖歌創作大賽在2024年載譽歸來,期待您的參與,共同譜寫華語聖樂新篇章。

誠邀您踴躍參與!

有關參賽詳情及評委介紹,
請參閱以下海報:

欣賞以往得獎作品:

來源:馬尼拉亞洲真理電臺總部中文辦公室

畫家帕羅塔以教宗四旬期文告為靈感創作:奔向公益

圖片:Vatican Media

「願四旬期是一段共同作出逆流而行的大小決定的時期。」教宗方濟各今年四旬期文告的這段話,伴隨著街頭藝術家帕羅塔(Mauro Pallotta)的最新作品,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加以廣傳。這名藝術家在梵蒂岡附近的牆上創作了多個獻給教宗的畫作,因而遠近馳名。他這次的作品伴隨著教宗方濟各2024年的四旬期文告。

最新畫作於3月18日公布。圖畫呈現出教宗帶頭踏著自行車,三名年輕人緊追在後,一同朝著「公共利益」的方向前行,他們身後反方向的路標指示通往「利潤」。

教宗今年四旬期文告的主題是《穿越沙漠,天主引領我們走向自由》,受到《出谷紀》這段經文的啟發:「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是我領你出了埃及地、奴隸之所。」(參閱:出20:1-17)

自由正是帕羅塔這些作品的核心主題。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在一份簡短的公告中解釋道:「四旬期的『出谷』有助於我們擺脫奴役狀態。天主支持我們的希望,通過一段教會的旅途、共同和個人的皈依之路,引領我們走向祂要賜給我們的土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畫家帕羅塔以教宗四旬期文告為靈感創作:開放的行動

圖片:Vatican Media

「祈禱、行愛德和齋戒並非三個沒有關連的行動,而是一貫的行動,是開放和空虛自我的行動。」街頭藝術家帕羅塔(Mauro Pallotta)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詮釋了教宗方濟各的四旬期教導。他的最新作品於日前公布,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加以廣傳。

藝術家帕羅塔在梵蒂岡附近的牆上創作了多個獻給教宗的畫作,因而遠近馳名。他這次的作品伴隨著教宗方濟各2024年的四旬期文告。在這第五幅畫作中,可以看到教宗與不同年齡和國籍的兩名兒童、一名男青年和一名女青年,手牽手圍成一個圓圈。

教宗今年四旬期文告的主題是《穿越沙漠,天主引領我們走向自由》,受到《出谷紀》這段經文的啟發:“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是我領你出了埃及地、奴隸之所。”(參閱:谷廿1-17)

自由正是帕羅塔這些作品的核心主題。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在一份簡短的公告中解釋道:「四旬期的『出谷』有助於我們擺脫奴役狀態。天主支持我們的希望,通過一段教會的旅途、共同和個人的皈依之路,引領我們走向祂要賜給我們的土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畫家帕羅塔以教宗四旬期文告為靈感創作:遠離金錢的偶像

圖片:Vatican Media

「要麼事奉天主,要麼侍奉金錢」,是街頭藝術家帕羅塔(Mauro Pallotta)新的象徵性畫作的主題。畫家從教宗方濟各多次提到的反對對金錢的崇拜中得到啟發,就如教宗多次提醒的,崇拜金錢使人淪為奴役、摧毀最脆弱者,讓魔鬼輕易地「進入口袋」。

帕羅塔的最新作品於3月4日公布,宗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加以廣傳。畫中呈現的是教宗在一邊,另一邊是一位得到一名男童和一名女童幫助的老人。他們拉3根繩子,試圖將「神」,即貨幣的符號,從柱基上拉下來。

藝術家帕羅塔在梵蒂岡附近的牆上創作了多個獻給教宗的畫作,因而遠近馳名。他這次的作品伴隨著教宗方濟各2024年的四旬期文告。4日的畫作,所引用的教宗的話語是:「抛棄那壓倒我們的偶像、禁錮我們的依戀。然後,我們萎縮和孤獨的心靈會恢復生機。」

教宗今年四旬期文告的主題是《穿越沙漠,天主引領我們走向自由》,受到《出谷紀》這段經文的啟發:「我是上主你的天主,是我領你出了埃及地、奴隸之所。」(參閱:谷廿1-17)

自由正是帕羅塔這些作品的核心主題。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在一份簡短的公告中解釋道:「四旬期的『出谷』有助於我們擺脫奴役狀態。天主支持我們的希望,通過一段教會的旅途、共同和個人的皈依之路,引領我們走向祂要賜給我們的土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敞開心扉說「亮」話:放下自己的罪, 要不忍再傷害耶穌而拒絕犯罪

若望福音 8:1-11

那時候,耶穌上了橄欖山。清晨他又來到聖殿,眾百姓都到他跟前來,他便坐下教訓他們。那時,經師和法利塞人帶來一個犯姦婬時被捉住的婦人,叫她站在中間,便向耶穌說:「師傅!這婦人是正在犯姦淫時被捉住的,在法律上,梅瑟命我們該用石頭砸死這樣的婦人;可是,你說什麼呢?」他們說這話,是要試探耶穌,好能控告他;耶穌卻彎下身去,用指頭在地上劃字。因為他們不斷地追問,他便直起身來,向他們說:「你們中間誰沒有罪,先向她投石吧!」他又彎下身去,在地上寫字。他們一聽這話,就從年老的開始到年幼的,一個一個地都溜走了,只留下耶穌一人和站在那裏的婦人。耶穌遂直起身來向她說:「婦人!他們在那裏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她說:「主!沒有人。」耶穌向她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

放下自己的罪,
要不忍再傷害耶穌而拒絕犯罪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我們很多人糾結於自己的罪,無法放下自己曾經的過錯,每天在心裡不斷的責備自己。有人甚至度日如年的生活在這種罪的懲罰裡。這種情況,我們要提醒自己可能是上了魔鬼的誘惑,上了魔鬼的當。

犯罪之後,人往往可以聽到兩種內心的聲音,一種是來自魔鬼的聲音,一種是來自聖神的。來自魔鬼的聲音是控訴的聲音,不斷地在我們的內心控訴我們。例如:我真糟糕又犯了同樣的罪,我真是個無可救藥的人,我不配去教堂了,我永遠都不能領聖體了,天主永遠不會寬恕我的等等。這些聲音都是控訴責備的聲音。有人說這些不是痛悔嗎? 這些聲音並不是痛悔的聲音。痛悔的聲音是向外看的,是來自於得罪了天主,傷害別人的悔恨。然而,這些控訴的聲音都是看向自己的,我這麼那樣…。歸根究底是自愛。

但是來自天主聖神的聲音是,柔和的,是積極向上的,是給人平安的,是給人希望的,是引導人看向天主和看向他人的,就像四旬期第五周星期一的福音中耶穌對這個婦人說:「婦人!他們在那裏呢?沒有人定你的罪嗎?… 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今以後,不要再犯罪了。」我們聽到耶穌的聲音是給人內心帶來平安的。耶穌的聲音是慈悲的。

主內的兄弟姊妹們,我們的罪也許很大,但是也要記得,我們是耶穌用生命換來的。我們的罪和耶穌的愛是無法比擬的。當然這裡不是說,我們可以隨便犯罪了,反正天主也會原諒我的。不是的,恰恰相反,我們要做一個感恩的人,正是耶穌如此的愛我們,我們還怎能去忍心犯罪傷害這位如此愛我們的天主呢?

讓我們放下自己曾經的過錯,放下自己的罪,不要責備自己。但願我們因為愛耶穌,不忍傷害耶穌而拒絕犯罪。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教宗公開接見:在扭曲的世界,德行反映出天主的肖像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3月13日主持公開接見活動,在以「惡習與德行」的要理講授中,反思的重點從「惡習」轉到了「德行」方面。教宗指出,因為「人是為善而生的」,人能夠實踐並實現美德。有德行的人就是具有「堅強、勇敢、有紀律和克己的能力」,因此德行的實踐不僅「辛苦,甚至痛苦」。有德行的人「忠實於自己的召叫」並「圓滿地實現」自己。由於教宗仍有感冒的症狀,要理講授的稿件交由聖座國務院的吉羅利(Pierluigi Giroli)蒙席代為宣讀。

重新發現美德

教宗指出,聖人是有德行的,他們就是「那些完全活出自己,實現每個人各自聖召的人」。教宗解釋道,聖人不應被視為「人類的特例:即一種生活在我們普通人之外、狹小的傑出人物圈子的人」。如果今天「正義、尊重、寬仁相待、心胸博大」和「希望」是「少見特別」的話,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實踐德行,並牢記天主按照祂的肖像創造了我們。

德行是什麼

接著,教宗指出,我們在《天主教教理》中讀到:「德行是一種習慣性的堅決行善的傾向。」(1803號)他解釋,德行不是「即興發揮」的東西,它不應被歸類為善行,即使惡人在「頭腦清醒的時刻」也有行善的能力。相反,德行「是一個人在慢慢成熟過程中產生的善,最終這善會成為這個人的內在特質」。教宗說:「德行是一個關乎自由的習慣。如果我們的每一個行為都是自由的,當我們每次需要在善與惡之間做出選擇時,那麼德行就會讓我們有朝向正確選擇的習性。」

天主完成善的工程

但是我們如何獲得德行呢?教宗指出,基督徒首先能從天主的恩寵獲得幫助,因為聖神在受洗者內施展威能。「為引導我們過上有德行的生活,聖神在我們的心靈中工作」。因此,即使是那些覺得「無法克服」某些缺點的人,也「體驗到天主完成了」他們所期盼的善的工程,因為「恩寵總是先於我們的道德努力」。

智慧與良善意願

隨後,教宗指出,德行的成長和培養需要兩個要素。首先,需要祈求聖神的恩賜,即求天主賜予智慧之恩。智慧讓人「從錯誤中學習,並正確地引導生活」。最後,教宗說道:「我們需要良善意願:就是選擇善的能力,以克己的操練塑造自己,遠離極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敞開心扉說「亮」話:讓耶穌光榮地、高興地、大膽地進入我們的心

若望福音 7:1-2,10,25-30

那時候,耶穌周遊於加里肋亞,而不願周遊於猶太,因為猶太人要圖謀殺害他。那時,猶太人的慶節,帳棚節近了,耶穌的弟兄們上去過節以後,他也去了,但不是明顯的,而是暗中去的。於是,有幾個耶路撒冷人說:「這不是人們所要圖謀殺害的人嗎?看,他放膽地講論,而沒有人對他說什麼,難道首長們也確認這人就是默西亞嗎?可是,我們知道這人是那裏的;然而,當默西亞來時,卻沒有人知道他是那裏的。」於是耶穌在聖殿施教時,大聲喊說:「你們認識我,也知道我是那裏的;但我不是由我自己而來,而是那真實者派遣我來的,你們卻不認識他;我認識他,因為我是出於他,是他派遣了我。」他們想捉住他,但沒有人向他下手,因為他的時辰還沒有到。

讓耶穌光榮地、高興地、
大膽地進入我們的心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四旬期第四周星期五的福音描述,耶穌不願週遊於猶太,因為猶太人要圖謀殺害他,但是耶穌還是暗中去了猶太,為什麼呢? 為了帶給猶太人救恩。

聖奧斯定說:「這並不是說,主耶穌不能在那些猶太人中行走,同時又躲過追殺;因為他無論什麼時候想顯出這能力來,他都有這種能力,但他為適應我們的軟弱作了榜樣。他沒有失去他的能力,只是他遷就了我們的軟弱。」耶穌不是不可以用他的全能改變罪人的想法,或者重新造一批一模一樣的善良的人。只是如果這樣做了,我們並非自願的改變。我們的「自由意志」也不是正真的被救贖。所以,耶穌尊重人的選擇,容忍了我們的軟弱,容忍了我們的罪,所以耶穌寧願暗中悄悄地去猶太。這是天主對我們多大的愛呀,容忍我們反抗祂。

其實天主總是不斷地藉著各種形式來到我們的內心。但是,我們的心就好像是猶太這個地方。當我們的內心充滿了黑暗,罪惡的時候,當我們犯罪,尤其是犯大罪的時候,就是窒息了天主聖神的聲音,就是殺死了天主聖言。所以,耶穌都害怕來到我們的心裡。但是耶穌有多麼的愛我們呢?就算我們要殺死他,他還是會暗暗的來到我們的內心,叫醒我們,就像這篇福音所說的耶穌仍然大膽地講論。因為天主不忍心看我們走向喪亡。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我們人竟讓一個如此偉大的,愛我們的天主變成了一個可憐的,躲躲藏藏的天主。不是他不能懲罰我們,而是為了愛我們容忍了我們的軟弱。所以每次當我們要犯罪的時候,讓我們想一下這篇福音裡的這句話,「耶穌的弟兄們上去過節以後,他也去了,但不是明顯的,而是暗中去的」。 我們為什麼不能讓耶穌光榮地、高興地、大膽地進入我們的心呢? 在這個四旬期內都希望我們每一個弟兄姊妹打掃,清理我們的內心,然後從心裡大聲講:「主耶穌!我歡迎您來到我的內心!」。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始終與伯多祿同行:十一年走在慈悲與和平的路上

圖片:Vatican Media

在外交的沈默中,在一個政治主動性和領導力日益缺失的背景下,世界已經開始了一場瘋狂的軍備競賽,將巨額資金投入到精密的死亡工具上,這些資金足以為全球所有居民提供兩次基本醫療服務,並顯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於此時同時,唯有教宗方濟各仍在呼籲停止戰爭,喚起人們追求和平道路的勇氣。

聖座傳播部編輯主任托爾涅利(Andrea Tornielli)在3月13日的社論中寫道,教宗“繼續呼籲聖地停火,在那裡,哈馬斯恐怖分子於10月7日實施了無情的屠殺,隨後加沙地帶又接連不斷地遭受悲慘的屠殺。他繼續呼籲在歐洲基督信仰的心臟地帶,即烏克蘭,停止戰爭,該國遭受俄羅斯侵略軍的空襲摧殘。他繼續呼籲世界其他地區的和平,那些被人遺忘的、以無法言喻的暴力展開的衝突,正逐漸構成日益龐大的世界性衝突的一部分”。

羅馬主教在他牧職的第十二個年頭,世界進入了一個黑暗的時刻,人類的命運任由那些無法評估其決定後果的統治者擺布,他們似乎向戰爭的不可避免性屈服了。教宗卻以清醒和現實的態度說:“誰能看清形勢,誰能為人民著想,誰就更強大”,也就是說,“有勇氣進行談判的人更強大”,因為“談判是一個勇敢的詞”,我們不應該為此感到羞恥。教宗方濟各不畏遠近之人的誤解,繼續將生命的神聖性置於核心位置,關心無辜的受害者,並揭露那些以虛偽的面紗遮掩的戰爭背後的骯髒經濟利益。

快速回顧過去十一年的歷史,我們就能理解伯多祿之聲的先知性價值。2015年的《願祢受讚頌》通諭指出氣候變化、移民、戰爭以及致命經濟是相互聯繫的現象,只有通過全球視角才能應對。2020年的《眾位弟兄》通諭指明了建立一個基於兄弟情誼的新世界的道路,再次揭露了利用天主之名來為恐怖主義、仇恨和暴力作辯解的嘴臉。此外,教宗在教導中不斷強調慈悲,這一主題貫穿他的整個牧職使命。

之所以接納、親近、溫柔、陪伴,基督徒團體之所以能夠擁抱和聆聽,是因為我們總是尋求並體驗到了慈悲。如果用這樣的眼光來解讀教宗的舉動,即使是那些引起了一些人震驚反應的舉動,一如兩千年前耶穌的行動所引起的反應一樣,我們也會發現其中深刻的福傳和傳教力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