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教宗的慈悲星期五 – 看望羅馬郊區的老神父

Pope

教宗方濟各按照慈悲禧年「慈悲星期五」的慣例,於6月17日下午,訪問羅馬郊區年邁和受病苦的神父。

梵蒂岡六月舉行的司鐸禧年,教宗方濟各於6月2日在羅馬三個大殿帶領司鐸做默想,隔天3日耶穌聖心瞻禮,在聖伯多祿廣場與司鐸們舉行彌撒聖祭。

正是在這個重要月份,教宗願意向年邁和患病的司鐸,表達關懷與關切。他們雖然不能親自參加禧年的盛大慶典,但教宗始終為他們祈禱,惦念著他們。因此,教宗6月17日下午4點左右,不辭勞苦,先後訪問了兩個司鐸團體,與他們交談、祈禱。下午大部分時間在會晤、激動和發自內心的喜悅中度過。

 

第一個是「大博爾山」(Monte Tabor)安老院

那裡有8位來自不同教區、因不同形式的窘困而受苦的司鐸。陪伴他們是一位永久執事埃梅斯·盧帕里亞(Ermes luparia),他從前是空軍上校,現在是心裡學專家,他本著救主會的精神,致力於陪伴服務。教宗與這幾位司鐸在團體小堂內見面,聆聽他們,與他們一同祈禱。

 

第二個是「聖加耶當之家」(Casa San Gaetano)安老院,大家都叫它「神父中心」

之後,教宗來到羅馬教區的司鐸安老院。這所安老院的正式名稱是「聖加耶當之家」(Casa San Gaetano),但大家都叫它「神父中心」。目前這裡住著21位年邁司鐸,其中幾位身患重病,由三位修女和一位職員照顧。安老院主任 安東尼·安東內利(Antonio Antonelli)神父,曾多年擔任本堂神父,現在他也患了重病。這些神父大部分屬於教區神父,但也有幾位修會神父。

這些老神父一生為教會和信友服務,現在他們在隱退中安度晚年,並不被大多數人記得。然而,教宗記得他們;藉著這次訪問,教宗願意向他們每個人表達他的惦念,以及具體、發自內心和充滿慰藉的愛。

教宗再次為羅馬的各個團體,為教會做了慈悲、關切與感恩的有力榜樣。身體和精神上的慈悲善舉是善度禧年的必要條件。

教宗方濟各在禧年中所行的慈悲標記

一月:教宗看望安老院和植物人

二月:探視岡道爾夫堡的戒毒中心

三月:聖週四訪問波爾托新堡(Castelnuovo di Porto)難民收容所

四月:探望萊斯沃斯(Lesbo)島難民與移民

五月:看望 基科(Chicco)團體智障人士

 

 

圖/文: 梵蒂岡電台

默想:個人的慈悲星期五

 

新書:「我認識一位聖女」…一位慈悲的聖女

作者:科馬斯特里樞機(Angelo Comastri)

 

「我想要拍攝她的眼神,我從未見過如此幸福的眼神。我想要捕捉這眼神喜樂的秘訣。」

德蘭修女回答說:我的眼神之所以幸福,是因為我的手擦乾了許多眼淚。您也照樣做,就會跟我一樣有幸福的眼神。

 

梵蒂岡代理科馬斯特里(Angelo Comastri)樞機近日出版的一本新書,題名為《我認識一位聖女》,講述他與即將封聖的加爾各答德蘭修女的多次會晤,以及有關德蘭修女的故事、文章和禱詞。

 

梵蒂岡電台於6月18日採訪科馬斯特里樞機,請他談談與德蘭修女近距離接觸的特殊經驗。

答:我認為,與加爾各答的德蘭修女相會是一份天賜的鴻恩。

坦白說,我每次與她相會,都覺得心中無比寧靜;我幾乎覺得天主臨在她的靈魂內。

有一回,一名記者對德蘭修女的讚譽令我深受吸引,他說:「德蘭修女是一扇敞開的窗戶,天主從這扇窗探出頭來,對世界微笑。」我完全同意這個讚譽,因為我每次與德蘭修女相會時,都幾乎覺得親身接近上主,感受到上主明顯臨在她的靈魂內。

我最後一次向她問安時,她已經病重體弱。那時,我向她傾訴我的痛苦,因為我的母親過世才沒幾天。我對她說:「姆姆,我媽媽離我而去了。」我至今還記得她回答說:「你媽媽已經在天上了,現在她比以前還更接近你。我也將去天上,屆時我將永遠與你同在。」這番話令我感到無比安慰,因為德蘭修女言出必行。

問:因著德蘭修女的封聖,我們眾人將感到她更加接近我們。她在天上能做的事甚至比她在地上所做的事來得更多,是嗎?

答:這是無庸置疑的。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曾說:聖人在天上不需要掌聲,他們只要求我們予以跟隨。德蘭修女孜孜不倦地敦促我們「成聖」。

我記得她以前常送給我一小幅圖像,上面總是寫著:「要成聖。」她也如此叮囑我們,因為唯一重要的是聖德。

套她的一句話:「我們唯一能帶到天上的皮箱,是那只承裝愛德的皮箱。只要你還有時間,就該把愛德的皮箱裝滿,因為那是你唯一會帶走的皮箱。」

 

問:您新書的各章之間穿插了德蘭修女的禱詞,或者她每天誦念的禱詞。為什麼呢?

答:我們可以說,祈禱是加爾各答德蘭修女的秘訣。

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Pérez de Cuéllar)向聯合國成員介紹德蘭修女時,有些誇張地說道:我向你們介紹地球上最有權勢的女性。她是真正的聯合國,因為她心中懷有全世界的窮人。德蘭修女回答說:「我只不過是一名祈禱的修女。」當我祈禱時,耶穌將祂的愛傾注在我的心中。我將這份愛帶給世界各地的窮人、我所遇見的窮人。」

隨後,她勇敢地說:「請你們也祈禱。這樣你們就會察覺到身旁的窮人,他們或許正坐在你們家的台階上。

 

問:德蘭修女由天主慈悲的使徒、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冊封為真福,並在慈悲禧年由教宗方濟各冊封為聖人。我們能否稱德蘭修女為當代最有說服力的天主慈悲的見證人呢?

答:當一名記者試圖拍攝德蘭修女的眼神時,我也在現場,便問他說:「您為何如此堅持呢?您打擾到姆姆了。」

那記者說道:「我想要拍攝她的眼神,我從未見過如此幸福的眼神。我想要捕捉這眼神喜樂的秘訣。」

德肋撒修女回答說:「這秘訣很簡單:我的眼神之所以幸福,是因為我的手擦乾了許多眼淚。您也照樣做,就會跟我一樣有幸福的眼神。」

 

 

圖/文: 梵蒂岡電台

後記:鹽與光封聖之旅

悔改的標記 – 是我們發覺弟兄姐妹的需要,隨時準備與他們相會。

Pope

6月18日禧年特別公開接見活動

教宗方濟各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共慶慈悲禧年。在要理講授中他以「悔改」為主題,論述天主慈悲,稱「悔改」與「罪的寬恕」,是最能表達慈悲的兩個特徵。

教宗強調,人悔改就是改變生命,因為他感受到耶穌的愛。我們唯有向恩寵開放,才能前去與弟兄相會。

因悔改意味著「改變前進的方向」。

 

整部《聖經》,尤其是先知們不斷勉勵子民應「歸向上主」,祈求上主寬恕,並改變生活態度。

耶穌則把悔改作為祂開始宣講天國的第一句話:「你們悔改,信從福音吧!」(谷一15)。

 

教宗說比起先知們,耶穌的宣講更著重於「悔改的内在幅度」,使整個人都投入其中,好成為一個「新的受造物」。

耶穌在邀請人悔改時,並沒有充當人的判官,而是接近人,分擔人的處境,與他們同行、同住、同吃。耶穌以這種態度觸碰人的内心深處,使人感受到被天主的愛所吸引,從而改變生活。

瑪竇和匝凱是兩個稅吏,人們把他們當成親近羅馬帝國的人。然而,正是這兩個稅吏成了為耶穌所吸引的典範。他們感受到耶穌的愛,並藉著耶穌,也感受到天父的愛。教宗說真正的悔改,是在我們接納恩寵的禮物時發生的;而真正悔改的明確標記,是我們發覺弟兄姐妹的需要,隨時準備與他們相會。

教宗說我們時常感到需要徹底轉變,感到生命一旦走上某條路,就不會結出果實。多少次我們有這種想法啊,多少次啊!耶穌在我們身邊,祂伸出手來向我們說:「來吧,到我這裡來。一切由我來做:我將改變你的心,改變你的生命,使你幸福。」可是,我們相信祂的話嗎?你們怎麽想:你們相信這話嗎?是的,耶穌與我們在一起,祂邀請我們改變生命。

教宗最後表示,耶穌散播這「不安」,恰恰是在推動我們改變自己的生命。我們只需敞開大門,餘下的全盤交給祂。祂包攬一切,但我們則應當敞開心門,讓祂來治癒我們,幫助我們前行。如此一來,我敢向你們保證,我們將是最幸福的人。

 

圖/文: 梵蒂岡電台

教會將有五位新聖人

Red

 

教宗方濟各將於6月20日,

在梵蒂岡樞密會議廳主持公開樞密會議,

對五位生於十八世紀至二十世紀的真福

進行封聖案表決。

 

Fr. Salomone Leclercq

真福撒羅滿·勒克萊爾神父

真福撒羅滿·勒克萊爾神父( Fr. Salomone Leclercq)

基督學校修會會士,法國大革命殘酷迫害教會時,他得做出關鍵性的選擇:宣誓效忠憲法,或為拒絕效忠憲法付出代價。勒克萊爾神父一如其他司鐸、修女、會士們那樣,反對濫用權勢,他的這一抉擇帶來的是死亡。他於1792年在巴黎殉道,是基督學校修會的首位殉道者。

Bishop Manuel González García

真福厄瑪奴耳·岡薩雷斯·加西亞主教

真福厄瑪奴耳·岡薩雷斯·加西亞主教(Bishop Manuel González García)

西班牙人,生於19世紀至20世紀之間。致力推廣聖體敬禮,為此創立賠補聖體聯盟和納匝肋聖體傳教女修會,1940年在馬德里去世。

 

pavoni_milzani

真福盧多維科·帕沃尼神父

 真福盧多維科·帕沃尼神父(Fr. Lodovico Pavoni)

意大利北部布雷西亞人,是他那個時代最先進的教育者之一。他在19世紀初構思的教育和職業培訓模式,先於現代職業學校的理念。他也創立無染原罪瑪利亞之子修會。帕沃尼神父於1849年4月1日去世,享年65歲。

ALfonso Fusco

真福阿方索·瑪利亞·富斯科神父

真福阿方索·瑪利亞·富斯科神父(Fr. Alfonso Maria Fusco)

生於19世紀,是薩萊諾的神父,沉默寡言卻富有愛德。他向農民宣講福音,道理易懂卻深刻,致力於青年教育,尤其是貧窮者和孤兒。富斯科神父後來創立若翰洗者修女會。1910年去世,享年71歲。

 

真福天主聖三依撒伯爾修女(Sr. Elisabetta della Santissima Trinità)

加爾默羅赤足隱修會修女。1901年入會,5年的隱修生活是不斷靠近天主的過程,她罹患阿狄森氏病,但忍受痛苦,奉獻痛苦,最終被疾病奪去生命,年僅26歲。天主聖三的依撒伯爾修女在世生活雖然短暫,但是靈性生活豐富。

 

 

 

圖/文: 梵蒂岡電台; www.lasalle.org ; beatomanuel.weebly.com; www.istitutopavoni.it ; www.bsnews.it; www.istitutopavoni.it; en.radiovaticana.va ; www.papaboys.org;

 

教宗推文2016年6月17日

Twitter

讓我們在祈禱中體驗天父的憐憫,祂充滿了慈悲的愛。

In prayer let us experience the compassion of God, full of merciful love.

Nella preghiera sperimentiamo la compassione di Dio Padre, pieno di amore misericordioso.

Clementiam Dei Patris, misericordiam abunde amanterque impertientis, orando experimur.

 

 

圖/文: 教宗方濟各 \ 教宗推文 @Pontifex

 

教宗方濟各委任多倫多新一位輔理主教

教宗方濟各委任多倫多新一位輔理主教
鹽與光訊
2016年6月17日

robert-Kasun-101x150

 

教宗方濟各今日委任Father Robert Kasun, C.S.B., (巴西略會羅拔‧卡信神父) ,為多倫多總教區輔理主教。獲新委任為輔理主教的卡信神父,現服務於愛民頓St. Alphonsus-St. Clare Parish為主任司鐸。他將與其他三位多倫多輔理主教:John A. Boissonneau、Wayne Kirkpatrick、及Vincent Nguyen,一起攜手服務。
新委任為輔理主教的Father Robert Kasun,1951年12月20日出生於沙省Cudworth市,大學主修英文,獲文學學士學位畢業,旋即加入巴西略會。任見習修士期間,於多倫多大學St. Michael’s College 修畢Divinity碩士學位,並同時取得多倫多大學教育文學士及碩士學位。1978 年晉鐸,全身投入巴西略會的教育工作,分別於Indiana 之Merrillville、安省的Sudbury與St. Michael’s College、 卡加之St. Francis High School任教。更是巴西略會紐約羅契斯特市的聖召總監。

 

英文全文

 

 

教宗推文2016年6月16日

Pope

日子過得再糟糕,天主依然等待我,天主願意擁抱我,天主在等侯我。

Even in the worst situation of life, God waits for me, God wants to embrace me, God expects me.

Anche nella situazione più brutta della vita, Dio mi attende, Dio vuole abbracciarmi, Dio mi aspetta.

Quidquid mali patientem, etsi difficillimum, quiquid peccatum committentem, etsi gravissimum, Deus te exspectat, amplectitur et curat.

圖/文: 梵蒂岡電台

「我們的天父」 – 是我們祈禱的基石

Pope

6月16日教宗清晨彌撒

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講道中強調,誦念天主經時,我們能感受到天父的目光在注視我們,「父啊」是耶穌在祂生命重要時刻一直用的一個詞。

當天福音取自瑪竇福音,記述耶穌教導門徒們誦念天主經,強調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向天父祈禱的重要價值。教宗說,耶穌明確地指出,父啊一詞涵蓋了整個祈禱。

教宗強調,這位父親在我們求祂以前,已知道我們需要什麼。祂是「在暗中聆聽我們的父親,耶穌建議我們在暗中祈禱」。這位父親賜給了我們子女的身份,我的基督徒身份是子女,這是聖神的恩典。沒有聖神的恩典無人能說「父啊」。

 

「父啊」是耶穌在祂生命最重要的時刻用的一個詞:

當祂充滿喜樂、興奮時說,「父啊」我稱謝祢,因為祢將這些事啟示給小孩子;

耶穌在祂的朋友拉匝祿的墳墓前哭泣時說,「父啊」!我感謝祢,因為祢俯聽了我。

耶穌在生命最後時刻也如此。

 

教宗接著說,耶穌在最重要時刻說父啊,這是祂常用的一個詞,祂與父交談。這是祈禱的道路。教宗表示,為此,我可以說,這是祈禱的内涵。若不說父啊,我們就不會感到我們是子女。我們的祈禱是外邦人的祈禱,是言語上的祈禱。

當然,可以向聖母瑪利亞、天使和聖人祈禱。教宗告誡說,「我們的天父是祈禱的基石」。若我們沒有能力以「父啊」這個詞開始祈禱,那麼這個祈禱就沒有用處了。

說父啊時,會感覺到祂的目光注視著我,感覺到父啊這個詞,不是外邦人那種嘮嘮叨叨的祈禱,而是一種召喚,祂賜給我子女的身份。基督徒祈禱的內涵是「父啊」,隨後我們向諸聖和天使祈禱,我們也遊行、朝聖。一切都很美好,但是總要以「父啊」開始,我們知道我們是子女,我們有一位愛我們的天父,祂知道我們所需要的一切。這是祈禱的內涵。

教宗說,如果祈禱是說父啊,祈禱的氣氛就是說「我們的」,我們是弟兄姐妹,是一個家庭。我們向天父祈禱的同時,寬恕所有人,忘記所受的侮辱,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祈禱。有時候我們就此做些良心省察是有益處的。

對我而言,天主是父親,我感覺得到祂是父親嗎?若我沒有這樣的感覺,那麼我應祈求聖神,請祂教我有這樣的感覺。我有能力忘卻受到的侮辱,有能力寬恕和不放在心上嗎,若做不到,就祈求天父,因為這些是祢的子女,他們做了些壞事,幫助我寬恕他們。讓我們做良心省察,反省自己,這對我們大有裨益。「我們的」和「父啊」這兩個詞給了我們子女的身份,給了我們一個在生活中一起行走的家庭。

 

圖/文: 梵蒂岡電台

人人會陷入厭惡移民的誘惑,但我們要視他們為「弟兄姐妹」

pope

 

教宗公開接見
6月15日教宗方濟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表示,我們每個人都會陷入厭惡移民的誘惑,冷漠與敵意使我們眼瞎耳聾。因此,我們要具備與有需要者會晤的敏感與渴望,跟隨基督,把「那些受排斥者」置於我們道路的「中央」。

今天依然有人以冷漠、敵意、厭惡的態度對待因身體或其他方面的困難,而被邊緣化的人。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我們可能會遇到因各種原因而被排擠於社會邊緣的人,他們常常沒有發言權,需要援助、幫助、一絲關注和憐憫,渴望社會的關愛和包容。

教宗勉勵眾人做一次良心省察,檢視我們對有需要者、病患、饑餓者的態度,以及對難民和移民的態度。

談到《路加福音》中耶穌使耶里哥盲者復明的事跡,教宗要我們反思,群眾對瞎子缺乏憐憫的態度。
教宗說:多少次,當我們看到路上的窮人、病人和饑餓的人時,我們會感到厭惡。多少次,當我們遇到許多難民與移民時,我們會覺得反感。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這種誘惑。每個人,包括我在內!
教宗指出,我們要具備與有需要者會晤的敏感與渴望,因為天主聖言教導我們,「冷漠和敵視」使人眼瞎耳聾,阻礙我們看到弟兄姐妹,不讓我們認出他們身上的主耶穌。有時候,冷漠和敵意,也會成為侵略和辱駡。「把他們統統趕走!」「把他們丟在一邊!」群眾斥責呼喊的瞎子就是侵略行為,他們對他說:你滾開,快點,別說話,別喊了!
另一方面,每當耶穌經過,總會帶來「釋放」和「救恩」,正如在耶里哥所發生的。瞎子尋找耶穌,呼求耶穌,用信德的眼光看待耶穌,他的哀求功效強大,使得耶穌宣布他的復活。耶穌停住腳,將瞎子置於人們關注的焦點。教宗說:我們也想想,當我們遭遇困境、陷入罪惡的處境時,耶穌是怎樣伸手把我們從路邊拉回來,賜予我們救恩的。
通過這些舉動,耶穌要我們每個人都意識到:好的宣講,要求我們把那些受排斥的人,放置於我們道路的中央。教宗解釋說,上主的經過是一次「慈悲的會晤」,這慈悲把所有人集合在祂周圍,讓我們認出那需要幫助和安慰的人。
耶穌也會在我們的生活中經過;當祂經過時,我會覺察到。祂邀請我們靠近祂,改善自己,做個更好的基督徒,去跟隨祂


福音中,耶穌問瞎子有何要求。因此,耶穌做了「罪人的僕人」。瞎子稱耶穌為主,要求看得見,他通過呼求耶穌和迫切渴望與祂相遇的態度,表明了他的信德,因而獲得了救恩。就這樣,他感到被耶穌所愛,開始跟隨祂,成為祂的門徒。
教宗說:從乞丐到門徒,這也是我們的道路。我們都是乞丐,人人都是!我們始終需要救恩。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必須走這條路,由乞丐變為門徒。
教宗繼續說,發生在瞎子身上的奧跡,也讓群眾最終得以看見,因為耶穌將祂的慈悲施予每個所遇見的人;耶穌召叫他們,讓他們來自己身邊,把他們聚集起來,治癒他們,教導他們,組建一個新的民族。
教宗最後說:我們也要讓耶穌召叫我們,讓耶穌治癒我們、寬恕我們;讓我們跟隨耶穌,讚美天主!

 

 

圖/文: 梵蒂岡電台

為仇人祈禱,努力做完美基督徒。

pope

6月14日教宗清晨彌撒:為仇人祈禱,努力做完美基督徒。

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表示,為那些憎恨我們的人祈禱,既有利於仇人,又使我們越來越符合天主子女的身份。

當天選讀的《瑪竇福音》,耶穌勉勵門徒趨向天主的完美,天主「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瑪五45)。

耶穌和法學士對法律的解釋有所不同:法學士將法律嚴格地施加在猶太子民身上;耶穌則將這法律推向「圓滿」。

教宗說,法學士們對法律的解釋過於理論化,成了是非鑑別學。他們的法律沒有靈魂,即天主給予我們的「愛」。因此,耶穌引用《舊約》說:法律中哪條誡命是最大?

你應全心,全靈,全意,愛上主你的天主。你應當愛近人,如你自己(瑪廿二36-37,39)。

但這在法學士們的解釋中不太重要。他們所關注的是案例:可以這麼做嗎?這件事至多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倘若不能這樣做又該怎麼辦?這就是把法律作為是非鑑別學。耶穌從這個問題談起,恢復法律的真正意義,使之達到「圓滿」的地步。

為了闡明在新光照耀下的誡命,耶穌舉了很多例子。祂說,毋殺人也意味著不可辱駡弟兄,愛是「法律書中最慷慨的行動」。如果有人問你要內衣,你應該把外衣也給他,如果有人要你陪他走一公里,你就該陪他走兩公里。

「愛」不僅是滿全法律的要求,更是心靈的痊癒。

在耶穌對誡命的解釋中,存在一個治癒的行程。因原罪而受傷的心,必須通過這個行程,來獲得治癒,好能肖似完美的天父:「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瑪五48)

我們都有一顆因罪惡而受傷的心,通過這條治癒之路,我們可以成為像天父一樣的子女。

當天的《瑪竇福音》記載耶穌所指示的完美:你們一向聽說過:「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 」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瑪五43-44)

教宗表示,為仇人祈禱,是這條路上的最後一個台階,是最艱難的部分。教宗回憶說,當他還是孩子的時候,人們總是求天主,儘快把當時的獨裁者送到地獄去。然而,天主要求我們做良心省察。

教宗最後說:願上主賜予我們這一恩寵:為仇人祈禱,為那些憎恨我們的人祈禱,為那些傷害我們、迫害我們的人祈禱。我向你們保證,這樣的祈禱有兩個結果:

一是對仇人有益,因為祈禱的功效非常強大;
二是我們將越來越符合天主子女的身份。

圖/文: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