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譴責孟加拉襲擊事件

blog_1467640114

2016年7月1日孟加拉首都達卡發生襲擊事件,造成至少20人死亡,其中大多是外國人。教宗方濟各為此寄發唁電,表達哀痛之情,稱這是針對無辜者的瘋狂暴力,是冒犯天主和人類的殘暴行徑。這封唁電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

這封唁電寫道:「教宗方濟各獲悉在達卡針對無辜受害者的瘋狂暴力,對此深感沉痛,衷心致哀,並譴責這是冒犯天主和人類的殘暴行徑。教宗將亡者託付於天主的慈悲,保證為悲慟的家屬和傷者祈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波蘭眾基督信仰教會就歐洲移民危機發表聯合聲明

blog_1467403820

6月30日,波蘭眾基督信仰教會在華沙發表聯合聲明,強調「歐洲各國人民,一如我們歐洲大陸的各基督信仰教會,今日必須應對移民危機的巨大挑戰」。簽署這份聲明的代表包括天主教、正教、老派天主教和新教等基督信仰教會的領袖。

波蘭基督徒領袖擔憂在應對移民危機的方法上的兩極立場,指出「現前的處境使歐盟成員國的合作理想受到嚴峻的考驗」。「教會的任務是化育人心,促使人們以具體的慈悲善工來援助那些逃離戰爭、迫害和死亡的受苦者」。在波蘭,維護並教育好客的傳統「表達出基督徒的同情心和國家的傳統」。

這些基督信仰教會的代表們堅信,目前危機的主要原因是「中東和非洲的戰爭」。因此,「必須為和平祈禱,持續努力斡旋,不斷尋求執政者的協助」。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會透視:湯漢樞機慈悲禧年分享

blog_john tong

最新內容:
﹣教宗和亞美尼亞宗主教簽署聯合聲明
﹣教宗在機上記者會回答多方面的問題
﹣泛正教會議閉幕
﹣教宗任命皮扎巴拉神父為耶路撒冷宗座署理
﹣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慈悲禧年分享
﹣北京修院前往廬山聖母升天堂朝聖
﹣香港德望學校歌詠團舉行夏日聖詠音樂會
﹣天主教華人堂區每年一度的大朝聖

教宗:慈悲不是抽象概念而是一種生活風格

blog_1467310314

6月3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禧年公開接見活動,結束他在暑期前的最後一次要理講授。教宗當天的要理講授以「慈悲善工」為主題,他強調慈悲不是一個抽象概念,而是一種生活風格。當天是羅馬教會初期殉道烈士紀念日,教宗邀請在場信友們為那些仍因信仰付出高昂代價的基督徒祈禱。

教宗表示:「慈悲有眼看見,有耳聽到,有手提供救助。談慈悲是一回事,活出慈悲卻是另一回事。一個人可以是慈悲的,也可以是不慈悲的;慈悲是一種生活風格。我能把慈悲作為生活態度,也可選擇不要慈悲。」

在每日生活中,我們都應注意到並且碰觸那些有需要的人。

教宗說:「我們有時看到貧困的悲慘處境,卻從前面走過去,好似與我們不相干;一切照舊進行,好似沒發生任何事一樣。我們最終成了偽君子,不知不覺地變得精神麻木,思想遲鈍,生命枯竭。」

教宗接著表示:「在困境面前走過去,繼續自己生活的人沒有察覺他人的需要,沒有看到許多人需要身心上的幫助。這種人走過去,卻沒有生活,沒有服事他人。誰不為服事而活著,便是枉費一生。你們還記得這話嗎?」

誰若在生命當中體嚐到天父的慈悲,他看到弟兄的需要就不會無動於衷。在飢餓者面前,我們必須捲起袖子,予以援助,不能逃避,不可搪塞。面對全球化世界追求舒適文化造成的貧窮,基督徒不可不注視基本重要的事。注視基本重要的事,這意味著什麽?

教宗説道:「這意味著注視耶穌,在飢餓者、服刑人、病患、赤身露體者身上看到耶穌,在沒有工作卻必須養家糊口的人身上看到耶穌。這意味著在我們這些兄弟姐妹身上看到耶穌;在孤獨、憂傷的人身上,在有過錯而需要他人的建議的人,以及需要與主靜默同行,好能感受到有人陪伴的人身上,看到耶穌。這些正是耶穌要求我們行的善工!我們要在他們身上,在這些人身上看到耶穌。為什麽呢?因為耶穌正是這樣注視著我,注視著我們每一個人。」 [Read more…]

教宗:祈禱是走出封閉的重要途徑

blog_1467233915

6月29日聖伯多祿和聖保祿瞻禮,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大禮彌撒予以慶祝。教宗強調,祈禱是使教會擺脫恐懼的鑰匙,使教會走出自我封閉,勇敢地向傳教使命開放。

聖伯多祿大殿内擠滿參禮的信友,教宗大祭台前方樞機紅袍和25位總主教鮮紅色的祭披最引人注目。彌撒當中,教宗祝聖了25條羊毛肩帶。這些羊毛肩帶將授予25位新近祝聖的教省總主教,象徵他們與基督在世代表的密切共融關係。依照傳統,東正教君士坦丁堡大公宗主教也派來代表團參加當天的禮儀。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表示,《福音》記述了「3個封閉」的故事。

第一個是天使救出了被黑落德投入監獄的伯多祿。教宗明確指出,伯多祿被救出是靠著眾信友為他祈禱的力量。

「伯多祿還在獄中的時候,『教會懇切為他向天主祈禱。(宗12:5)』上主垂聽了他們的祈禱,打發祂的天使救出伯多祿,『救他脫免黑落德的手。(宗12:11)』祈禱如同謙卑地信靠天主和祂的聖意一樣,常是我們走出個人和團體封閉的途徑。祈禱是走出封閉的重要途徑。」

伯多祿離開監獄後,就去號稱馬爾谷的若望的母親家尋找藏身之處。一個使女來到門前,認出是伯多祿的聲音,但她沒有開門,卻又懷疑又欣喜地跑回去報告給她的主人。當天的《宗徒大事錄》並沒有選取這個段落,但教宗為了補全他的反省,引述了《福音》中關於封閉的第二個故事。他說,封閉和害怕有時會令基督徒忽略了「天主給人的驚喜」。

「這個細節告訴我們教會經常受到的誘惑,就是在危險面前將自己封閉起來。雖然如此,天主的行動在這種情況下也有運作的空間:路加提到在那個家裡『有好些人聚集祈禱』(宗12:12)。祈禱能使恩寵敞開一條出路,使人從封閉走向開放,從恐懼走向勇敢,從憂傷走向喜悅。」

此外,祈禱也是敞開心門和獲得釋放的鑰匙。在福音的敘述中,祈禱促使伯多祿宣認自己的信仰,隨後又在獄中獲得自由。祈禱也使伯多祿從「他自己的傲慢和膽怯的我」釋放出來,接受耶穌交給他的使命。

教宗談到第三個關於封閉的故事說:「西滿,這個加里肋亞漁夫的生命,如同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一樣,一旦從天主父那裡接受了信德的恩寵,就毅然敞開心靈,完全放開。西滿於是開始上路,走上一條漫長且艱辛的道路。這條路將帶領他走出自己,自己的人性安全,尤其走出他那攙和著勇敢和慷慨利他主義的自豪。在他獲得釋放的這段行程中,耶穌的祈禱起到決定性作用:『我已為你(西滿)祈求了,為叫你的信德不至喪失。』(路22:32)」

最後,教宗也提及在場參加慶祝聖伯多祿和聖保祿瞻禮的東正教大公教會的代表團。教宗說:「祈禱也能使我們走出分裂,邁向合一。祈願聖伯多祿和聖保祿為我們代禱,使我們能喜悅地走完這段行程,體驗天主釋放的行動,並在眾人面前為天主的行動作見證。」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本篤十六世仍不停為教會服務

blog_b16

梵蒂岡於6月28日慶祝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晉鐸65週年。教宗方濟各在致詞中表示,榮休教宗一直在「為愛天主作見證」,這份愛「充滿我們的心」,令我們在暴風雨中也能安全地前行。隨後,本篤十六世教宗向教宗方濟各致謝說:「我住在您的仁愛內。」

若瑟‧拉青格於1951年6月29日聖伯多祿和聖保祿瞻禮領受鐸品;為此,梵蒂岡於今年6月28日舉行相關慶祝活動。教宗方濟各與榮休教宗互相擁抱後發表講話,並引用榮休教宗的名言,稱神學是「所愛之人的研究」。

教宗方濟各解釋道:「我們一天中具決定性的事物就是上主的真實臨在。我們渴慕上主,在心中接近祂,愛著祂。我們著實深刻地相信祂,由於相信祂,我們便真心愛祂。」

教宗方濟各向本篤十六世教宗說:「您熱切又明確地活出這唯一的決定性事物,作出見證,將目光和心靈轉向天主。您正是如此繼續為教會服務,不停以活力和智慧促使教會成長。您在狹小的梵蒂岡『教會之母』隱修院內做到這一切,這便顯示出這座隱修院不是一個被遺忘的小角落。今日的丟棄文化試圖將年邁體弱的人棄置在被遺忘的小角落。」

教宗方濟各指出:「這使您以方濟各為名號的繼承人能高聲說出這一點!因為聖方濟各的靈修道路始於聖達彌盎堂,但真正受到喜愛的地點、方濟各會跳耀的心臟,也就是聖方濟各成立修會及安息主懷的地方是寶尊堂。寶尊的原意是『一小份』,那是教會之母的一個小角落。」

教宗方濟各親切地稱呼榮休教宗為「親愛的兄弟」,說道:「親愛的兄弟,天主安排您的地方,可以說恰好符合了『方濟各精神』。那裡散發出寧靜、平安、力量、信任、成熟、信德、奉獻和忠信,這些對我大有益處,並為我和整個教會注入豐沛的力量。我大膽地說:您身上也散發一種健康又喜樂的幽默感。」

教宗方濟各對榮休教宗表達的祝願,也是對眾人和全教會的祝願。他說:「願您能持續感受到慈悲天主的手在扶持您;願您體驗到天主的愛,並向我們作出見證;因著聖伯多祿和聖保祿,願您能繼續歡欣喜樂,同時朝向信德的目標邁進。」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接著表達他的感激之情。他指出,65年前有一位與他一同晉鐸的弟兄,在首台彌撒的紀念小卡片上寫道:「讓我們獻上感恩。」正是這句話貫穿了榮休教宗當天的講話。

本篤十六世教宗說:「這句話的許多意義已經傳達了我們此刻能說的一切。『讓我們獻上感恩』這句話指的是人的感恩,對所有人的感恩。我尤其感謝聖父您:從您當選的那一刻起,在我生活於此的每時每刻,您的仁愛都令我感動,確實帶領我的內心。與其說我是住在景色優美的梵蒂岡花園內,不如說我是住在您的仁愛內,而且我感覺受到保護。」

榮休教宗最後祝願道:「願世界不屬於死亡,而屬於生命。那是一個以愛戰勝死亡的世界。」

來源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香港德望學校歌詠團在多倫多舉行夏日聖詠音樂會

blog_1467058787

德望學校是由加拿大魁北克省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Missonary Sisters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所創辦。早於1909年,會祖戴麗雅修女(Delia Tetreault)派遣了六位年輕修女,開始了第一個往中國傳教的任務,第一站是乘船前往中國廣東省,服務於孤兒院、學校、難民中心和診所。1913年年再調派多名修女加入,服務於東莞石龍痲瘋病院。1949年後,修會移居香港,先後成立德信小學、德望學校和德愛中學。

德望歌詠團成立於1959年。一向積極參與學校和社區各種活動,包括聖誕頌,校內新年音樂會和週年音樂營。透過香港及海外活動,合唱團有機會與本地和國際知名的音樂家合唱和交流。合唱團也曾到澳洲、夏威夷、維也納、北京、上海等地表演及比賽,並獲獎無數。

1975年,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和皇夫菲臘親王訪港,德望學校屬下合唱團在英女皇伊莉莎白二世面前獻唱。此後,德望歌詠合唱團連續多年在海外及本地曾榮獲多個獎項最高獎。包括今年「香港學校音樂節」獲中學中級混聲合唱外語組(冠軍),中級混聲合唱教堂音樂演唱外語組(冠軍),以及中級女聲合唱團中文及外語組(榮譽獎)。亦榮獲2014年國際青年音樂節少年合唱團(金獎)及中級合唱團(金獎)。也曾贏得最佳少女合唱團和年度最優秀的合唱團的獎項等等。

今天德信小學已經有由另一個教育團體管理,聖母無原罪傳教女修會的修女們則管理德望學校和德愛中學。德望學校以愛心、希望、喜樂及感恩為核心價值,設有幼稚園,小學部和直資中學部。

機會難逢,請勿錯過!


blog_1467058840

香港德望學校歌詠團《夏日加國音樂之旅》音樂演唱會

日期:2016年7月7日(星期四)

時間: 晩上8時至9時

地點:萬錦市天主教聖曹桂英堂, 2130 Rodick Road, Markham, ON L6C 1S7 (Woodbine & 16th Avenue)

歡迎前來欣賞,費用全免

查詢請聯絡Brenda,電話:(416)421-1519

這次的德望歌詠團《夏日加國音樂之旅》,也被邀請參加聖若瀚市音樂節,在滿地可的聖母院大殿及聖若瑟大殿表演,及在安省科學館獻唱。

來源: 香港德望學校歌詠團 Good Hope School Choir

圖片: 香港德望學校歌詠團 Good Hope School Choir

教宗在機上記者會回答多方面的問題

blog_1467052157

6月26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從亞美尼亞返回羅馬途中回答記者提問,内容包括:使用「滅族屠殺」一詞、英國退出歐盟、馬丁‧路德500年前發起的宗教改革運動、對待同性戀者的態度,以及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

「滅族屠殺」

關於使用「滅族屠殺」一詞描述亞美尼亞人民遭受的大屠殺,教宗回答說:「在阿根廷,每當談到亞美尼亞人民遭受大屠殺,人們常用『滅族屠殺』一詞。我不知道還有其它的詞彙。後來,我來到羅馬,又聽到另一個詞彙,亞美尼亞語言中的『大災難』或『窮兇極惡』。」

教宗接著表示:「人們對我說,滅族屠殺是冒犯人的話,而該說『大災難』。可是,聽了總統講話的語氣後,也想到我過去用過的詞彙,以及去年我在聖伯多祿大殿公開表達的這詞彙,倘若不用同一個詞,至少會感到很奇怪。但我說這個詞時,是在強調另一件事:在這次滅族屠殺中,一如希特拉和史太林那兩次的行徑,國際上的強權都在隔墻觀望。」

「英國脫歐」

記者問教宗,英國通過公投脫離歐盟,他是否會擔心歐洲解體,甚至導致戰爭。教宗回答說:「歐洲已經存在戰爭!分裂的氣氛不僅在歐洲有,在歐洲國家内部也有。我們切莫忘記加泰羅尼亞(Catalogna),以及去年蘇格蘭的事。我認為,合一總能勝過衝突,總是如此!歐洲聯盟為恢復自身力量,必須走出有創意的一步,即使是‘健康的不聯合’措施:應給予歐盟國家更大的自主權,更多的自由。」

「馬丁‧路德宗教改革運動500週年」

教宗方濟各將在4個月後前往瑞典參加紀念教會改革500週年活動。關於如何給馬丁‧路德定位,教宗表示,路德的意向「沒有錯」,但「一些方法可能不正確」。教宗說,在發動宗教改革運動的進程中,教會也有責任。

「教會那時有腐敗、世俗、貪戀金錢和權力的現象。路德為此奮起反抗。他是個聰明人,在前進當中解釋他這樣做的理由。今天,信義會教徒和天主教徒,新教徒及所有教徒在成義教義上都意見一致:路德在這極為重要的一點上沒有看錯。今天的對話非常友好,我認為那份關於成義的文件是内容最富饒和最深刻的大公運動文件之一。不錯,我們之間的確存在著分裂,但責任也在於各教會。」

「教會應向受到傷害的同性戀者道歉」

德國樞機馬克斯(Marx)不久前曾表示,天主教會必須向遭到教會排斥的同性戀團體道歉。教宗回答記者有關的提問,重申《天主教教理》對這方面的教導,強調任何人都不能指責這些人。同性戀者不該受到歧視,而應受到尊重和牧靈陪伴。

「我認為,教會不僅應向受到傷害的同性戀者道歉,就如馬克斯樞機所言,也該向窮人、在工作上遭受剝削的婦女和兒童道歉。教會必須因祝福了許多武器而道歉,必須因許多次的不良表現而道歉。我說到『教會』時,指的是基督徒:教會是聖的,我們是罪人。基督徒因沒能陪伴許多人作選擇,沒有陪伴許多家庭而應當道歉。」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

最後,教宗談到本篤十六世說:「本篤是榮休教宗。他在2013年2月11日宣布要於2月28日辭去牧職時說得很清楚,他要引退,好以祈禱來幫助教會。對我而言,他是個有智慧的祖父,是以祈禱保護我的人。我從未忘記他在2013件年2月28日對我們,對樞機們說的話:『在你們中間將有我的繼承人。我承諾將服從他。』他的確做到了。他是一個守信用的人,一個正直的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在亞美尼亞的訪問充滿象徵和慈悲的舉動

blog_1467036149 (1)

教宗方濟各在亞美尼亞牧靈訪問的第二天充滿了象徵和慈悲的舉動。象徵包括教宗為縮小版諾厄方舟上的小樹澆水,慈悲包含教宗在亞美尼亞之母會院探訪孤兒。

這艘縮小版的諾厄方舟安置在舉行大公聚會的共和廣場,停靠在象徵阿辣辣特山的雙峰上。山峰一高一低,方舟便傾斜而立。方舟較高側有一隻啣著橄欖枝的鴿子,較低側種了一株翠綠的小樹。在大公聚會結束之際,約20名兒童身穿傳統服飾,每人手持裝有土壤和清水的長頸瓶,隆重地走到方舟前。他們將土壤傾倒在這株小樹的根部,並將清水注入兩個長頸瓶中,隨後由教宗方濟各和亞美尼亞宗徒教會卡雷金二世宗主教一同為小樹澆水。

聖座新聞室主任隆巴爾迪神父解釋這項舉動的象徵意義,指出「這些兒童全部來自鄰近的民族,他們所攜帶的是自己國家的土壤,澆水是為了給予生命。這是普世性的美麗標記,也是人類各民族間對話、友愛的美麗標記」。

適逢慈悲禧年,教宗這次訪問也充滿了慈悲的舉動。他在九姆里探訪了亞美尼亞修女的會院,問候她們收容的孤兒。隆巴爾迪神父表示,「孤兒一向在教宗的心中、教會的心中占有重要位置。他們受到協助,重新找到自己生活和成長的道路。事實上,今天多少也紀念了這一點,因為在亞美尼亞大災難期間蒙本篤十五世教宗收容在岡道爾夫堡的孤兒中的幾名後裔,再次謁見了本篤十五世教宗的繼承人──教宗方濟各」。

來源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在霍爾維拉普隱修院祈禱

blog_1467001881

教宗方濟各訪問亞美尼亞的最後一項行程是在霍爾維拉普(Khor Virap)隱修院祈禱。這座隱修院曾是一座城堡,聖額我略啟蒙者被梯里達底三世(Tridate III)國王囚禁在那裡的一口深井長達13年之久。後來,這位國王罹患重病,因聖額我略的轉禱而痊癒,他便帶著全家人皈依基督宗教,於301年宣布基督宗教為國教。

霍爾維拉普隱修院位於阿辣辣特山的山腳,由亞美尼亞宗徒教會最高領袖直接管轄。教宗方濟各與亞美尼亞宗徒教會最高領袖卡雷金二世抵達後,首先前往聖額我略啟蒙者被囚禁的深井朝聖,隨後來到隔壁的小聖堂,點燃教宗所贈送的油燈,眾人一同祈禱。

教宗誦念禱詞說:「基督、我們的天主、生活的嚮導、和平的賞賜者,求祢以正義引導我們走在祢的道路上,使我們在祢慈悲的助佑下寧靜地抵達生命與救恩的港灣。因為祢是我們的援助,我們的救主,祢堪享光榮、權能和尊威,萬世萬代直到永遠。」

祈禱結束後,教宗與宗主教來到修道院的觀景台,釋放兩隻白鴿。教宗在這座隱修院向宗主教辭行,一如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2001年訪問亞美尼亞時,也是以霍爾維拉普隱修院作為最後一站。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