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整體生態學與永續發展會議【網上重溫】

整體生態學與永續發展會議
語言:普通話 

極端天氣越來越嚴峻,人為的生態危機已不能忽視。教宗方濟各2015年的《願祢受讚頌》通諭提出了整體生態的願景,指出人與自然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窮人的呼聲與大地的呼聲是分不開的,必須在經濟、政治和文化領域中也作出改變。社會亦需要一種以人性尊嚴為本的新發展模式來促進大眾福祉。

通諭也指出,宗教和靈修傳統應該在人類回應生態危機中扮演重要角色。

2023年天主教會宣布利瑪竇神父為可敬者,稱揚他包容的態度,在中國跟不同文化宗教人士對話。今天整體生態學的視野,也應該包括學術界和活動家之間的對話。故而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聯同澳門和台北的利氏學社、北京中國學中心及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創新研究中心,於2024年6月舉辦「整體生態學與永續發展會議」,邀請兩岸四地的學術界和推動生態關懷人士參加,為照顧我們的共同家園而努力。

歡迎點擊下載以下文件

2024 整體生態學與永續發展會議 【場刊】

講者介紹

會議摘要

主題演講:
整體生態學與永續發展
林新沛教授

第一節:氣候公義與人權
講者:吳雯菁修女,阮美賢博士

回應:李旻達博士
主持:李宜靜教授

第二節:經濟政治的新範式 
講者:鄧希煒教授,陳輝立教授

回應:高明瑞教授
主持:卞洋博士

分享:各地實踐 
零廢棄村落:陳立雯女士

荒野保護協會:謝祥彥先生,楊欣惠女士
澳門旅遊大學:管潔琦教授
蘆葦花開生態教育基金:周豁然女士
主持:胡嘉明教授

圓桌討論:靈修傳統與永續發展
天主教:邵燕玲女士
基督教:賴品超教授
道教:陳霞教授
佛教:陳紅兵教授
伊斯蘭教:馬占明教授
主持:陳輝立教授

來源: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

香港中文大學向以促進中西文化溝通為己任,自宗教研究成立之初,已開設與天主教研究相關之課程。在2005年,承蒙天主教香港教區慷慨捐助,在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之下設立天主教研究中心,以進一步發展天主教研究。經過十多年的穩步發展,天主教研究中心於2019年再踏上新台階,由以高等教育及學術研究為優先的耶穌會中華省接掌管理。

《願祢受讚頌》通諭的紀錄片:寫給我地的家書 (The Letter)【中文字幕】

天主教國際組織「願祢受讚頌運動」2022年製作了有關《願祢受讚頌》通諭的紀錄片—《The Letter》,內容講述五位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兄弟姐妹,獲邀前往梵蒂岡與教宗方濟各進行前所未有的會面。他們代表在全球生態問題討論中被忽視的聲音,他們將窮人、原住民、青年和野外生態的觀點和解決方案帶到與教宗的對話當中。

為幫助教友反省目前生態危機的迫切性,喚起生態皈依的意識,天主教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已經把《The Letter》翻譯成中文版—《寫給我地的家書》,提供予教會內各團體免費播放。全片長約80分鐘,對白以英文為主,配上中文字幕。

有興趣放映該紀錄片的教會團體,
請電郵至dci[email protected]
或致電 (852) 2560 3865
與天主教香港教區全人發展委員會聯絡。
期盼我們一起響應教宗的呼籲,愛惜我們的共同家園。

教宗方濟各《請讚頌天主》宗座勸諭:致心懷善念、關心氣候危機的大眾

教宗方濟各的宗座勸諭《請讚頌天主》(Laudate Deum)於2023年10月4日公布。新勸諭是延續2015年頒布的《願祢受讚頌》的主題,分成6章和73個段落。中文版由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翻譯,歡迎大家下載及廣傳。

按此下載《請讚頌天主》勸諭

來源: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COP28宗教領袖聯合聲明:為治癒地球攜手行動

圖片:Vatican Media

多名宗教領袖在第28屆聯合國氣候會議期間簽署一份聯合聲明,強調精誠團結、共同責任和手足情誼是在2030年前把地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關鍵要素。教宗方濟各也簽署了這份聲明,與其他宗教領袖一起重申他們對氣候變化受災團體的支持。

聲明簽署者承認「氣候變化、移民、衝突之間的關聯性,以及有宗教信仰的人在『建設環境和平』方面的潛在作用,致力於開闢憐憫之路、調解紛爭」。

這份聲明籲請眾人儘速採取行動,加快能源轉型,確保「平等與正義」,邀請人們採取循環模式,「與大自然和諧共處,生活平衡又有尊嚴」。聲明也呼籲商業界從化石燃料改成清潔能源,呼籲各國政府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農業,全面保障糧食安全、保護生態系統。「不該落下任何一個人。」聲明如此強調。「所有的人,特別是孩童、在災難和衝突前格外脆弱的群體、青年、婦女、原住民、動物和大自然,都必須是我們努力的重點。」

接著,宗教領袖們懇請人們改變消費模式,使之變得可持續。他們也承諾要為捍衛生物多樣性和保育野生生物資源發聲,支持原住民的平等和權益,「保護那與大地福祉交織在一起的先人智慧」。

聲明寫道:「站在歷史的懸崖邊,考慮到我們共同面對的挑戰的嚴重性,我們始終關心我們要傳給後代子孫的遺產。」這些宗教領袖「熱切懇請所有出席第28屆聯合國氣候會議的決策者要把握這個關鍵時機,迅速採取行動」,以「共同行動和深厚的責任心」編織出美好的未來。

在聲明的結尾,宗教領袖們敦促秉持合作的態度,採取敏捷又果斷的行動來「治癒我們受傷的世界,維護我們共同家園的壯麗風采」。在這過程中,我們要「把希望還給後代子孫,一起向所有人張開雙臂,邀請大家踏上這旅途,邁向一個有韌性又和諧的未來,使大地眾生得以欣欣向榮」。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氣候已經失控,用軍備資金成立一個消除飢餓和貧窮的基金

圖片:Vatican Media

「我們要睜大眼睛,關注地球的未來,關注那些生存受到威脅的人們;我們要竪起耳朵,傾聽窮人的呼聲,他們是氣候危機的受害者,而非製造者;我們要伸出雙手和雙臂,致力於反對無限貪婪,這種貪婪使環境成為肆無忌憚的開發對象;我們要摒棄災難論者和否認論者的粉絲群,專注於制定促進生命文化的計劃和舉措。例如,用軍事開支和軍備資金成立一個致力於消除飢餓的全球基金。」

教宗方濟各雖未親自出席第28屆聯合國氣候會議,但他那帶有譴責和充滿希望的信息,在世博城(Expo City)的會場上響起。本次大會有190多位國家領導人和政府首腦參加。教宗由於上週患了急性支氣管炎,無法親自前往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聖座國務卿伯多祿·帕羅林樞機12月2日在大會上宣讀了教宗方濟各的講話。

對受造界的破壞,對天主的冒犯

教宗方濟各與各國領導人一同迎接這一挑戰,他說:「我與你們同在,因為現在,所有人的未來都取決於我們現在的選擇,這是前所未有的。我與你們同在,因為對受造界的破壞是對天主的冒犯,這不僅是個人的罪過,也是結構性的罪過,這種罪過會波及人類,尤其是最弱勢的群體,是籠罩在每個人頭上的嚴重危險,有可能引發代與代之間的衝突。」

多邊主義

解決之道只有一條:「共同前進的道路,即多邊主義。然而,在地球升溫的同時,多邊主義正逐漸失去熱度。」教宗引用了若望保祿二世1995年在聯合國的講話說:「必須重建信任,這是多邊主義的基礎。這既適用於關愛受造界,也適用於和平。」

教宗痛心疾首地指出:「人類在諸多正在進行的戰爭中浪費了多少能量,如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烏克蘭以及世界許多地區的衝突:這些衝突不會解決問題,反而加劇了問題!有多少資源被浪費在軍備上,它們摧毀了生命,摧毀了共同的家園!」

建立消除飢餓基金

教宗方濟各回顧了他的前任保祿六世的思想,重提《民族發展》通諭中的建議,說:「我們應把花在軍備和其他軍事開支上的錢,用來建立一個消除飢餓的世界基金」(參閱:《民族發展》通諭,51號)。教宗方濟各補充道:「為了繼續前進,需要政治上的改變。讓我們擺脫狹隘的個人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束縛,這些都是過去的模式;讓我們擁抱一個共同的、另一個視野,因為“沒有文化上的變革,就不會有持久的變革。」

工作為了生活,而非死亡

教宗指出:「目前我們看到的唯一變化是氣候變化。這是一個與人類生命尊嚴密切相關的全球社會問題。羅馬主教問道:『我們是為生命文化而努力,還是為死亡文化而努力?』讓我們選擇生命,選擇未來!讓我們傾聽地球的呻吟,聆聽窮人的呼聲,讓我們傾聽年輕人的希望和兒童的夢想!我們肩負著重大責任:確保他們的未來不被否定。」

剝削、貪婪、全能妄想

教宗深入探討了當前的氣候危機,並談到了「地球的過熱」,「這是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造成的,而這又是近幾十年來生態系統不可持續的人類活動造成的。生產和擁有的野心已經變成了痴迷、變成了無限貪婪、肆無忌憚的剝削、全能妄想」。教宗敦促人們克服分歧,這是解決問題的首要障礙。

教宗說:「在當今這樣一個緊密相連的世界中,治理這個世界的人不可能與世界脫節,由於一些國家的立場將本國利益置於全球共同利益之上,國際談判無法取得重大進展。我們看到,立場僵化甚至頑固,傾向於保護自己和自己公司的利潤,有時以過去他人的行為作藉口,不時地相互推諉責任。」

不要把責任推卸給窮人和出生率

在這方面,教宗對於「將責任推卸給眾多窮人和出生人數」的企圖感到震驚。他明確指出:「必須堅決打破這些禁忌。這不是窮人的錯,因為全球近一半的最貧困人口只排放了全球汙染物的10%,而少數富裕人口與多數貧困人口之間的差距從未如此之大。」

「可見,原住民族群體是受害者,他們周圍存在著森林砍伐、飢餓、水資源和食品安全問題以及由此引起的移民潮。出生率不是問題,而是一種資源:生育不是反對生命,而是支持生命。某些以溫和手段強加於家庭和民族的意識形態和功利主義模式,則是真正的殖民化行為。」

重啓行動之路

「如果說《巴黎協定》標誌著新的開始,那麼我們現在必須重新啓程。希望這次氣候變化大會能成為一個轉折點:展現明確而具體的政治意願,從而徹底加快生態轉型。」

權力是為了服務

權力的目的是「服務」。教宗方濟各告誡道:「今天保持權力毫無益處,這權力如果在緊急和必要時施展不出,明天將被記為無能。」教宗說:「歷史將會為此感激你們。你們所生活的社會也會如此,這些社會內部存在著害處極大的‘粉絲群’的分歧:例如災難論者與漠不關心者之間,激進環保主義者與氣候變化否認者之間……。」教宗指出:「進入這些陣營是無用的;在這種情況下,就像在和平事業中一樣,這不會帶來任何解決方案。唯一的解決方案是良好的政治。」

走出戰爭和破壞的黑夜

最後,教宗以希望結束他的講話:「願2024年成為轉折之年。讓我們摒棄分歧,齊心協力!藉著天主的幫助,讓我們走出戰爭和環境破壞的黑夜,將我們共同的未來轉變為光明的黎明。」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請讚頌天主》:教宗為應對氣候危機的吶喊

教宗方濟各的宗座勸諭《請讚頌天主》(Laudate Deum)於10月4日公諸於世。教宗解釋,這道勸諭取名“請讚頌天主”,“因為一個妄想取代天主的人會成為對自己最危險的人”(73號)。新勸諭繼續2015年頒布的《願祢受讚頌》的主題,分成6章和73個段落。教宗號召世人面對氣候變化的緊急情況共同負起責任,因為世界“正搖搖欲墜,也許已接近崩潰的邊緣”(2號)。

按此閱覽英語全文

日益明顯的氣候變化徵兆,窮人沒有罪過

第一章,教宗解釋,“氣候變化的徵兆越來越明顯”,如“極端現象、頻繁的異常炎熱期、乾旱和地球的其它哀訴”(5號)。“可能沒過幾年,許多人將因這些災難而不得不移居”(6號)。對那些指責窮人有太多子女的人,教宗提醒,世界人口中極少數最富有的人比窮人造成的污染更嚴重(參閱:9號)。另外,氣候變化造成“數百萬人失業”。

不容置疑的人為因素

教宗指出,“氣候變化與人相關的、‘人為的’因素不可質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近50年來急劇增加”(11號),同時,氣温“以近兩千年來前所未有的速度上升”(12號),導致海洋酸化和冰川融化。遺憾的是,氣候危機並不是“經濟強國關心的一個問題,它們操勞的是以最低的成本和儘可能最短的時間獲得最大利潤”(13號)。

我們還來得及避免更悲慘的情況

教宗表示,然而“我們再也不能懷疑,這種危險的變化能以不同尋常的速度發生,是出於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巨大的發展與人類對大自然的無節制干預有關聯”(14號)。不幸的是,這氣候危機的一些表現形式至少在數百年內已經不可逆轉,因而“迫切需要一個更廣闊的視野⋯⋯。對我們的要求,只不過是為留給我們後人的遺產負起一定的責任”(18號)。

技術至上範式及權力的道德墮落

第二章,教宗談到技術至上範式,指出這種範式是建立在人類沒有限度的觀念之上,“認為現實、福祉和真相彷彿都是自然而然地從技術和經濟的力量而來”(20號)。“人類從未對自己擁有過如此強大的權力,而且對善用這權力沒有任何保障,尤其是若考慮到人類使用這權力的方式⋯⋯。極危險的是,這權力掌握在一小部分人的手裡”(23號)。

教宗重申,“環繞我們的世界不能是剝削、濫用和無限度野心的對象”(25號)。我們融入大自然中,“這就排除了人類是局外人、是只能破壞環境的外部因素的觀念”(26號)。我們取得了“令人驚嘆和驚奇的技術進步,但我們沒有意識到,與此同時我們變得極度危險,能危及許多生命和我們自身的生存”(28號)。

“實際權力的道德墮落被營銷和虛假信息所掩蓋,這些有用的機制掌握在那些擁有大量資源的人手中,他們藉此來影響公眾輿論”。“在眾多虛假預言家的許諾面前,窮人欣喜若狂,有時他們自己卻陷入一個並非為他們而建的世界的騙局中”(31號)。所存在的一種情況則是,“那些生來就有良好發展環境的人”具有控制權(32號)。

脆弱的國際政治

第三章,教宗論述的主題是國際政治的脆弱,他堅決表示有促成“各國多邊協議”的必要性(34號)。為確保世界公益,教宗要求“全球性機構更有實效、具有權威”。這些機構“必須擁有實際權力來‘保證’一些不可放棄的目標的實現”(35號)。

教宗方濟各提倡“‘出自基層’的多邊主義,而不僅是由權力精英作決定”(38號)。教宗提出,需要“不同的框架來促進有效的合作”,憑藉“普遍而有效的規則”以“全球機制來行動”(42號)。

對迪拜氣候會議的期待

在第四和第五章中,在展望《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28屆會議(COP28)的同時,教宗方濟各寫道:“我們不能放棄夢想,希望這次會議能促成加速能源轉型的決定性成果,並作出可持續監督的有效承諾。”教宗認為,“這次會議能成為一個轉折點”(54號)。

教宗希望,這次氣候會議能呈現有效且“易於監測”的“具有約束力的能源轉型形式”。“我們希望那些發言的人都是能為公益和子孫後代的未來著想的戰略家,而不是為某些國家或公司的一時利益著想的人。願他們如此展現出政治的崇高性而非恥辱”(60號)。

源自基督信仰的承諾

在第六及第七章,也就是最後兩章中,教宗提到這項源自基督信仰的承諾,勉勵“其它宗教的弟兄姐妹也同樣做”(61號)。“猶太教-基督信仰的世界觀維護人類在眾生美妙的和諧中的獨特及中心價值⋯⋯我們組成了一個普世大家庭,一種崇高的共融,這促使我們彼此尊重、和藹親切及謙讓。”(67號)

教宗寫道,重要的是要謹記“沒有文化的改變,就不會有持久的變革……沒有人的改變,就沒有文化的更新”(70號)。“家庭為減少污染、減少浪費,以及慎重消費而作的種種努力,正在創造一種新文化”(71號)。教宗最後表示,“對與西方模式相關且不負責任的生活方式作出廣泛地改變,這將產生長遠的重大影響。如此一來,藉著作出必要的政治決定,我們就會走上相互照料的道路”(72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2023年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願正義與和平湧流」

教宗方濟各
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
2023年9月1日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願正義與和平湧流」是今年教會大公合一受造界時期的主題,其靈感來自於亞毛斯先知的話:「願公道如水常流,正義像川流不息的江河!」(亞 五 24)

亞毛斯那詩情畫意的圖像,向我們訴說了天主的渴求。我們是天主以祂的 肖像而造的兒女,天主渴望正義能掌權,因為正義原是我們生命的本質, 就如同水對於我們實際生存所需一樣,不可或缺。正義必須伸張,正義不能隱藏在地下深處,也不能在滋養我們之前如水般蒸發殆盡。天主希望我們每一個人竭力在各方面都追求公平及正義,以祂的律法而生活,因而使 生命朝氣蓬勃。當我們先尋求天主的國(參閱:瑪六 33),並與天主、人 類及大自然間保持一個正當的關係,那麼正義及和平就能夠像川流不息的江河般孕育人類及所有的受造物。

2022 年 7 月一個美麗的夏日,在前往加拿大朝聖時,我在艾伯塔省的聖亞 納湖邊沉思此事。那湖曾是原住民好幾世代的朝聖地。鼓聲在我身旁不斷地迴響著,我心想:「不知有多少人被生命的重擔壓迫著,並帶著一顆焦急渴望的心來到這裡,他們在這水中感到安慰,並找到力量繼續前行!在這 裡,沉浸在受造界中,我們也能感受到另一股跳動:那是大地慈母般的心 跳。一如嬰兒的心跳在母胎中與母親的心跳和諧一致,人的成長也是這樣, 我們生命的節律,需要與孕育我們生命的受造界節律同步一致。」1

在這受造界時期中,讓我們停下腳步,聆聽這些心跳聲──我們自己的、 我們母親的、祖母的、受造界的,以及天主的心跳聲。現今,這些心不再和諧地跳動,不再充滿正義與和平的和諧。我們有太多的弟兄姊妹們無法再暢飲這股洪流的水。因此,讓我們留神聆聽那呼喊,要我們站在受到環 境及氣候不公義對待的受害者身旁,並熄滅那打擊受造界毫無道理的戰火。

我們在無數正乾枯的河流中,看到這場戰爭所帶來的後果。教宗本篤十六 世曾鄭重地說:「由於在人們心中的沙漠已變得如此廣闊,在世上外在的沙漠也因此逐漸增長。」 2 消費者的貪婪為自私的心所驅動,正破壞這星球 的水循環;化石燃料不加以管制地使用及雨林的破壞,正不斷推高全球平 均氣溫並引致巨大旱災;令人擔憂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影響小型農村 社區及大都市。另外,工業如掠食者般正透過極端的手段,像是水利壓裂 法及天然氣的開採、不受環評檢驗的巨型採礦計畫,以及大量的動物養殖產業等,不斷耗盡和汙染我們乾淨的水源。如同亞西西的聖方濟所說的, 我們的「水姊妹」被掠奪了,成了一種「受市場規律控制的商品。」(參閱: 《願祢受讚頌》,30)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曾指出,迫切地立即採取行動, 能保證我們不會錯過機會,使我們創造更能永續經營正義的世界。我們可 以且必須去阻止最糟的事情發生。「的確,可以做的事情真的很多」(參閱: 《願祢受讚頌》,180),只要我們能夠如同許多河川、溪流及小溪般匯聚在 一起,最終,就成為一股洪流,灌溉了這壯觀且美麗的星球上的生命,及將來好幾世代的人類家庭。所以讓我們牽起我們的手並勇敢地同步前行, 好使正義及和平湧流到世界各地。

在這個受造界時期,我們如何為正義與和平的洪流作出貢獻?尤其是我們作為基督徒團體,可以做些什麼來治癒我們共同的家園,讓它再次充滿生機?為此,我們必須決定改變我們的心、我們的生活型態,以及管轄我們社會的公共政策。

首先,要讓我們的心轉變,使它加入這股洪流。如果我們要其他任何轉變 發生,我們就先要有心的轉變。這就是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所鼓勵我們去擁抱的「生態歸依」:我們與受造界之間的關係需要更新,讓我們不再看到 受造界是被剝削的對象,相反地,我們要守護它,視它為來自造物主的神聖禮物。此外,我們必須了解,一項尊重環境的完整計畫包含四種關係: 我們與天主、與我們現在及未來的弟兄姊妹、與整個大自然,以及與我們本身。

至於第一種關係,教宗本篤十六世曾提到,需要認出「創造」及「救贖」 兩者不可分離的迫切性:「這位救世主是造物主,而我們若不宣認天主在祂完滿的偉大中同時是造物主及救世主,我們就同時否認了救贖的價值。」 3 「創造」指的是天主那充滿奧祕且宏偉的行動,從虛無當中創造了這個壯 觀且美麗的星球和宇宙,同時也指出從這創造行動不斷延伸的結果──讓 我們經驗到這一份永不枯竭的禮物。在這「受造界大殿」的禮儀與個人祈禱中,4 讓我們回想起這位偉大的藝術家,祂創造了如此美麗的世界,並讓 我們反思這份奧祕,即天主出於愛而選擇了創造宇宙。

第二,讓我們透過轉變我們的生活型態,來加入這股洪流的浪潮。我們要懺悔我們「生態的罪」,正如我的弟兄──巴爾多祿茂宗主教──所提醒的,以對造物主和祂的受造物充滿感激的讚嘆作為開始。這些生態的罪傷 害了自然界和我們的弟兄姊妹。在天主恩寵的助祐下,讓我們採取一種減 少浪費及無謂消費的生活型態,特別是當產品製造的過程有毒且無法永續經營。讓我們儘量注意到我們的習慣及經濟上的決定,好讓萬有,包括各 地的弟兄姊妹,以及未來的子孫,都能夠生存。讓我們在天主持續的創造工程中,透過積極的正面選擇來一起合作:在愉逸中適度且有節制地使用資源,處理和回收廢物,優先選擇對環境友善,並以對社會大眾負責任方式製造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

最後,為了讓這這股洪流奔流不息,我們必須轉變管理我們社會及塑造今後青年人生活的公共政策──使少數人暴富,卻使大多數人的生活一日不 如一日的經濟政策,導致了和平及正義的終結。顯而易見的,較富裕的國家已背上了必須償還的「生態債務」(參閱:《願祢受讚頌》,51)。5  在今 年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12 日將於杜拜舉行的 2023 年聯合國氣候變遷高峰會 議(COP28)中,世界各國的領袖必須要聆聽科學界的聲音,並且要制訂 一個快速且公正的轉型方針,以終結化石燃料的世代。根據在《巴黎公約》 所許下遏止全球暖化的承諾,持續開採化石燃料及擴增其建設,這做法是 逆天行事。讓我們提高我們的聲量,以免窮人及我們的孩子承受不義的惡果,因為他們將承受氣候變遷所帶來最嚴重的後果。我呼籲所有善心人士以符合社會正義及大自然呼聲的態度來採取行動。

與此一脈相連的另一個願景,就是天主教會實踐同道偕行的承諾。今年, 受造界時期為9月1日至10月4日,結束日期正是亞西西的聖方濟紀念日, 剛好與共議性的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開幕接軌。如同大自然中的河流,由 無數細小的小溪及較大的溪流、河川形成,在2021年10月開始的共議性的進程,邀請了所有那些在個人或團體層面參與的人,一起融入這股反省及更新洪流。全體天主子民都被邀請進入這個共議性的對話及歸依之旅。

如同一個流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支流,教會的共融同樣地是由無數地方教 會、信仰團體與善會所形成,全部都靠汲取同樣的水而得到滋養。每一個水源皆增添了它獨特且不可取代的貢獻,直到所有的水源匯集至天主慈悲之愛的汪洋大海中。就像一條河流是它周遭的生命之源,同樣地,我們共 議性的教會也必定是我們共同的家園與所有居民的生命泉源。如同一條河流帶給各種動、植物生命,共議性的教會也必須播種正義與和平,為了要把生命帶給所有她所接觸到的每一個地方。

2022年的7月在加拿大,在那裡我想起加里肋亞湖──耶穌帶給許多人醫治及安慰的地方,並在那裡宣講了「愛的革命」。我得知聖亞納湖也是一個充滿醫治、安慰與愛的地方,它提醒我們「如果手足情誼使我們與其他在遠處的人連接起來,這份手足情誼便是真實的,以及這來自天堂的合一並不畏懼差異,反而邀請我們彼此共融,在差異中共融,好能再次一起出發, 因我們所有人──全體!──都是在旅途中同行的朝聖者。」 6

在這受造界時期,身為跟隨基督的人,在此共享的共議性的旅程中,讓我們一同生活、工作與祈禱,為使我們共同的家園能夠再次充滿生機。願聖神再次盤旋在水面上,引領我們致力「使大地煥然一新。」(參閱:詠一○ 四 30)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2023年5月13日

(天主教會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按此下載PDF文件檔

1 參閱:教宗方濟各在聖亞納湖的彌撒講道,加拿大,2022 年 7 月 26 日。

2 教宗本篤十六世於伯多祿牧職隆重就職典禮的講道,梵蒂岡,2005 年 4 月 24 日。

3 教宗本篤十六世在布雷薩諾內主教座堂的談話,義大利,2008 年 8 月 6 日。

4 〈照料造界祈禱日文告〉:「聆聽受造界的呼聲」,2022 年 7 月 21 日。

5 「真正的『生態債務』確實存在,特別是在南北兩半球之間,其原因是與因商業失衡而影響環境生 態,及某些國家長期不成比例地使用天然資源有關連。」(《願祢受讚頌》,51)

6 教宗方濟各在聖亞納湖的講道,加拿大,2022 年 7 月 26 日。

教宗方濟各:我正在撰寫《願祢受讚頌》通諭的第二部分

2023年8月2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接見歐洲委員會成員國律師代表團時,說道:「我正在撰寫《願祢受讚頌》通諭的第二部分,講述當前問題的最新情況。」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闡明,這是一封旨在專門探討近期氣候危機的牧函。

在當天的接見活動中,教宗讚許與會者們通過制定法律框架來保護環境。教宗說:「我們絕不該忘記,年輕世代有權利從我們手上承襲一個美好又適合居住的世界。因此,這賦予我們對從天主慷慨的手中領受的受造界負有重大責任。謝謝你們的這份貢獻。」

《願祢受讚頌》通諭於2015年6月18日問世,討論的是「照料共同家園」的課題。這道通諭的名稱選自亞西西聖方濟各的《萬物讚主頌》,教宗在通諭中開門見山寫道:「這首美妙的讚頌之歌提醒我們,我們共同的家園也像是我們與之共享生命的姐妹,有如擁抱我們入懷的母親。」

同一年的7月21日,教宗在接見有關現時代奴役現象和氣候變化的會議與會者時,親口解釋了這道通諭的意義。他表明:「這個照料環境的文化,不光是『綠色』的態度。」「照料環境意味著具有一種人類生態學的態度。換言之,我們不能說人在這裡,受造界、環境在那裡。生態是整體的,與人息息相關。我在《願祢受讚頌》通諭裡表達的就是這一點:人與環境密不可分。」因此,教宗重申,《願祢受讚頌》不是一道「綠色」通諭,而是一道「社會通諭」。

此外,教宗也強調了眾人團結一致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他說:「我們正在經歷的環境挑戰,以及人類造成的根源都與我們大家有關,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不幸的是,「由於有權勢者的拒絕和對他人的漠不關心,很多尋求解決環境危機的具體努力,往往以挫敗告終。不僅如此,在信徒當中也有那些阻礙解決之道的態度,從否定問題到冷漠、耽於安逸的無所作為,或者盲目相信光靠科技就能解決一切。我們需要新的眾人團結互助。正如南非主教們所說的:『為了修復人類對天主創造物造成的傷害,需要所有人的才華和參與。』我們人人依照各自的文化和經驗、創新和能力,所有的人都能同心協力成為天主照料受造界的器皿」。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大自然靈修:2023年7月9日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去除妄動】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凡勞苦和負重擔的,
你們都到我面前來;我要使你們安息。】
瑪11:28)

教宗方濟各在今年糧農組織大會致函中提到,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的後果導致數百萬人繼續處於貧困和營養不良的狀況,且比過往越見嚴重*。

導致這些情況的發生,其中一個原因,就像聖保祿在讀經二中所提到的「隨從肉性生活」。過度消費和浪費、樂於各種享受和方便等等,看似只是個人的生活習慣,卻能在大自然中反映出結果。相反,如果我們能改掉這種「肉性」的習慣,對大自然的破壞就會減少,世界也會走向一個較好的方向。

不過,在現實中,要放棄或減少這種讓人「快樂」的習慣,的確談何容易?

所以耶穌今天特別邀請我們,越是困難,越是要到祂跟前來,跟祂學習。在祂內有終極喜樂的根源、慰藉、智慧和力量,幫助我們面對各種挑戰。

當我們能找到「肉性」以外,或甚至更快樂的泉源,肉性的生活自然就會減少。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感謝祢賜下祢的聖子耶穌,時常陪伴及教導我們,幫助我們有能力擺脫俗世的誘惑,引導我們走上真正喜樂的道路。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詳情可參閱梵蒂岡新聞網:https://shorturl.at/juzJ1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2023年4月23日 復活期第三主日【重燃初心】

 復活期第三主日
【當他在路上與我們談話,
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
我們的心不是火熱的嗎?】
(路24:32)

今日耶穌顯然給兩位因祂的死而感失望,正離開耶路撒冷的門徒,可是他們並沒有發現這人就是耶穌。耶穌藉著給他們講解聖經,擘餅,使他們認出祂是誰,亦再次燃起了他們那正在冷卻的心火,繼而馬上作出行動。

我們都有過大大小小想做的事情,或甚至夢想。可是可能因為某一些原因,使我們感到失望而放棄。就以環保工作為例,遇到人或社會的阻力都不少,有時候結果與付出差很多,都會讓人感到吃力不討好;又像新教友好多時候都會充滿基督徒的心火,可是日子久了,或是看到教會團體有些人或事並不如心中所想,那份心火可能就會慢慢冷卻下來。

要如何重燃或者保持我們的初心呢?

人有時候因困難而卻步是可以理解的,耶穌在世時亦經歷過種種的困難。其實這次耶穌的顯現就是彌撒的縮影(講解聖經,擘餅),參與彌撒也是基督徒最重要的一環。透過對聖經更多的認識,領受聖體聖事,這些都會幫助我們與耶穌相遇,和重新得到努力向前走的力量。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祢在我們祈禱和聖事中,活潑我們的身心靈,激發我們對祢的熱愛,好使我們能夠時刻追隨祢。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