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我向高尚的中國人民致以最美好的祝福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9月3日,教宗方濟各在蒙古烏蘭巴托草原體育館主持彌撒,並在禮成之際請香港教區榮休主教湯漢樞機和即將擢升為樞機的現任主教周守仁到他的身邊。

教宗說:「這裡有兩位主教弟兄、香港榮休主教和香港現任主教。我願藉著他們在場的機會,向高尚的中國人民表達熱切的問候。對於全體人民,我致以最美好的祝福,向前邁進、永遠向前進!對於中國天主教徒,我要求他們做好基督徒和好公民。謝謝大家。」

教宗發表這段問候詞時,台下傳來「教宗萬歲」的歡呼聲。最先發出呼聲的兩名婦女正是來自香港。在場大約還有200名中國人,他們搭乘火車、飛機或開車來到烏蘭巴托。有些人從中國大陸出發,也有些人從澳門和台灣而來。

此前,在啟程前往蒙古的專機上,教宗在途經中國領空時,向國家主席習近平拍發了電報。教宗寫道:「我一定為貴國的福祉祈禱,為你們所有人呼求團結與和平的神聖祝福。」

北京方面通過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教宗方濟各的祝福予以回應。中國表示「願繼續與梵方相向而行,進行建設性對話,增進理解,積累互信,推進雙方關係改善進程」。

圖片:Vatican Media

圖片: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蒙古主持彌撒:無償的愛帶來持久的喜樂

圖片:Vatican Media

唯有愛能真正滿足人的心。什麼愛呢?天主對人類無償的愛,以及人類以同樣無償的愛,懂得愛天主愛他人。教宗方濟各將基督信仰的這個基本真理作為他彌撒講道的中心,將這個信息留給蒙古的教會小團體。9月3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烏蘭巴托的草原體育館主持彌撒聖祭,大約2000人在場參禮。

天主的游牧者

彌撒當中,教宗身後是一個巨大的櫻桃紅木十字架,側面則是一尊聖母木雕像,是多年前一位蒙古婦女在垃圾堆裡撿到的那一尊。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開門見山,以當天彌撒聖詠中的祈禱為線索,論述“我們心中的渴求”和“為我們解渴的愛”。

關於“我們心中的渴求”,教宗說,“你們中的許多人對行走的美好及疲勞已習以為常”,就像亞巴郎和跟隨基督的每一個人那樣。換句話說,“我們是天主的游牧者”、“尋找幸福的朝聖者”,同時也尋找“我們生命的意義和方向、生命活動的動力”。

“基督信仰回應這種渴求,並認真對待這渴求,不將它移開,不試圖以權宜之計或替代品來滿足這渴求。因為在這渴求中蘊含著我們的偉大奧秘:它使我們向永生的天主敞開心扉,明認天主是愛,祂與我們相遇、使我們成為祂的子女並使我們彼此為兄弟姐妹。”

當心不能解渴的捷徑

接著,教宗談到“為我們解渴的愛”。教宗指出,每個人的生命都經歷過乾旱枯竭的土地,就是我們所稱的孤獨、辛勞及貧瘠。我們內心的乾枯有如此多的形式和時刻,但我們不可釀成錯誤,採用有誘惑力卻無法令人滿足的捷徑來予以消除。

“如果我們認為,成功、權力、財物足以解除我們生命中的飢渴,這是一種世俗的心態,不會帶來任何益處,甚至會讓我們比以前更覺得乾枯。耶穌卻為我們指明道路:‘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我。’(瑪十六24)”

唯獨愛能治癒創傷

教宗解釋說,“在基督信仰的核心,有這樣一個令人震驚和非同尋常的道理:若你失去生命,若你慷慨地奉獻生命,若你冒著危險將生命致力於愛,若你將生命作為無償的禮物奉獻給他人,那麼生命就會給你帶來豐厚的回報,在你內傾注永不消逝的喜悅、內心的平安和支撐你的內在力量”。教宗又補充一句說,“我們需要內心的平安”。

“這是耶穌邀請我們去發現的真理,也是耶穌願意向你們所有人、向蒙古這片土地揭示的真理:成為快樂的人,無需強大、富有或有權勢。唯有愛能滿足我們的心靈,唯有愛能治癒我們的創傷,唯有愛能給我們帶來真正的喜悅。這就是耶穌教導我們並為我們敞開的道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信仰通訊社專訪:慈幼會在蒙古的傳教士梁幹潮神父

《信仰通訊社》就教宗到訪蒙古專訪了鮑思高慈幼會在蒙古的傳教士梁幹潮神父。他在影片中也介紹了教宗在聖伯鐸和聖保祿主教座堂所祝聖的一尊名為「天上母親」的聖母像。

來源:信仰通訊社

相關節目:

教宗在蒙古接見教會成員:天主喜愛渺小,真實的信仰才重要

圖片:Vatican Media

「弟兄姊妹,你們不要害怕人數稀少、遲遲無法成功和看似無足輕重。這不是天主的道路。」教宗方濟各9月2日在烏蘭巴托主教座堂以這番話鼓勵了蒙古教會的小小羊群,向在場的主教、司鐸、傳教士、度奉獻生活者和牧靈工作者發表講話。在這第43次國際牧靈訪問中,教宗以《聖詠》第34篇中的「請你們體驗、請你們觀看」為主軸,邀請信友團體與天主建立親密無間的關係。

渺小不是個問題

蒙古當地時間下午4點左右,教宗來到聖伯多祿和聖保祿主教座堂,聆聽了中亞主教團主席、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至聖聖三教區主教孟比拉(José Luis Mumbiela Sierra)的歡迎詞,以及一名仁愛傳教修女會修女、一名蒙古本地司鐸和一名從事牧靈工作的年輕女性的見證。教宗提醒他們,「渺小不是個問題,如同聖母瑪利亞的見證那樣,天主喜愛通過渺小來行大事(參閱:路一48-49)」。

在蒙古悄然扎下的信仰根基歷史悠久

身處在烏蘭巴托主教座堂內,教宗首先念及蒙古共和國成立後的首位宗座監牧黃旭東(Wenceslao Selga Padilla)主教,當年他參與了這間座堂的建堂工程。回溯到更久遠的歷史,在第一個千年以前,就已有敘利亞傳統的基督徒沿著絲路來到蒙古。關於重大的傳教使命,教宗提到了第13世紀的出使,以及汗八里總主教孟高維諾(Giovanni da Montecorvino)。「就是孟高維諾總主教最先提供了新約聖經和聖詠集的蒙古文譯本」。1992年,比利時聖母聖心會首批傳教士抵達蒙古,之後陸續有其他修會會士、教區司鐸和平信徒志願者來到這片土地。

教宗說:「讓我們記得在蒙古為福音效勞的許多忠信僕人,他們此刻在這裡與我們同在,並在為基督揮灑生命後觀看並體嚐到祂的美善持續在你們身上並通過你們施展威能的美妙。」

若不注視上主,必感到疲憊和挫折

教宗讚許蒙古教會30多年來投入許多愛德工作,勉勵他們再接再厲,同時邀請他們「體驗並觀看上主」,始終回到「萬有之源的目光」。若是缺少這目光,力量會逐漸衰減,牧靈工作恐怕會變成無效的服務,「淪為接二連三又不得不做的行動,最終只會讓人感到疲憊和挫折」。

蒙古人民天性敏銳,懂得分辨見證的真偽。為此,教宗勉勵在場眾人不要忘記朝拜天主。我們「需要回到泉源、回到耶穌的面容、祂的臨在去體驗」。

政府不必害怕福傳

教宗強調,教會是貧窮的,「她倚賴的只有真實的信仰、復活主毫無防備且使人卸下心防的力量,以減輕世人的苦難」。

教宗請當局放心,說:「正因如此,為政府和世俗機構來說,教會的福傳行動沒什麼好怕的,因為教會沒有要推進的政治議程,卻只認識慈悲和真理的天主、天主聖言充滿恩寵的謙遜力量,能增進所有人的福祉。」

主教不是經理

接著,教宗請大家不要把主教視為「經理」,卻要在主教身上看見基督善牧活生生的面容。面對蒙古信友團體,教宗提到他們的宗座監牧馬倫戈擁有樞機榮銜,這「進一步表現出親近關懷」。

教宗說:「你們大家只是身處在遙遠的地方,卻十分貼近伯多祿的心。整個教會都親近關懷你們、你們的團體、一個真正至公,即普世的團體。」

教宗由此闡明,教會的至一性「關乎對上主的信仰和愛、對祂的忠誠。因此,重要的是教會全體成員緊緊圍繞在主教身邊,主教在他的子民當中代表了生活的基督,建設那具有同道偕行精神的共融。這在信仰的本地化方面助益良多」。

無玷聖母與被遺棄者同在

在會晤的結尾,教宗將目光轉到主教座堂裡恭放的一尊從垃圾場尋獲的聖母態像:「這尊美麗的無玷聖母態像出現在垃圾場中:她純潔無瑕、無染原罪,卻願意與那些被社會遺棄者如此親近地在一起,從垃圾堆的汙穢中顯示出天主之母的純潔。」

教宗最後鼓勵眾人,說:「你們要勇敢前行,孜孜不倦地前行。天主愛你們,祂揀選了你們、相信你們。我與你們同在。我全心對你們說:謝謝!⋯⋯你們為福音揮灑了生命。請你們再接再厲,持之以恆地祈禱,在愛德上發揮創意,在共融中堅定不移,在一切事上、與一切人常懷喜樂、態度溫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會晤蒙古當局:願戰爭的烏雲散去,為和平的未來努力

圖片:Vatican Media

「願戰爭的烏雲散去,願它們被普世兄弟情誼的堅定意志所掃除,在這情誼中,緊張局勢將在接觸和對話的基礎上得以化解,所有人的基本權利都將得到保障!」教宗方濟各稱自己作為「友誼的朝聖者,踮著腳尖來到蒙古,這是一片雄偉的土地,有著豐厚的天空歷史」。教宗發出全球性呼籲:「讓我們共同努力,建設和平的未來。」

為世界和平發揮重要作用

經過前一天在烏蘭巴托的休息後,教宗開啓了訪問的日程。9月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首先前往國家宮禮貌拜會蒙古總統呼日勒蘇赫。在儀仗隊、國歌、代表團介紹後,教宗向成吉思汗雕像表達了敬意。然後教宗在大氈帳里與總統進行了會晤,並在貴賓簿上簽名。之後,教宗來到大蒙古廳會見政府官員、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代表,發表他此行的首篇講話。

蒙古與聖座之間的友誼

教宗首先表示:「來到這片迷人而廣袤的土地,感到榮幸和高興。」然後,教宗回顧了蒙古與聖座之間的外交關係,以及今年是雙方簽署加強雙邊關係信函的30週年,並回顧了雙方關係的歷史淵源,即從1246年第三任蒙古大汗貴由與依諾增爵四世教宗之間的書信往來開始。教宗向總統捐贈了一份經鑒定的信函副本。

地球,一個好客的花園

教宗的目光隨後轉向了蒙古的廣袤之地,從戈壁沙漠到大草原,從廣袤的草原到針葉林,再到阿爾泰山脈和康蓋山脈,以及無數彎曲的河流:「從高處俯瞰,它們就像精美古董織物上的精緻裝飾。所有這一切都反映了整個地球的偉大和美麗,她應該是一個熱情好客的花園。」

向蒙古牧民和農民學習

教宗強調:「蒙古世世代代的牧民和農民的智慧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總是小心翼翼,避免打破生態系統的微妙平衡。對今天那些不追求短視的自身利益而封閉自己,而是希望把一個依然溫馨而肥沃的地球留給後世的人而言,可以從這種智慧中學到很多。」

反對核武器的承諾

教宗再次呼籲:「對保護地球做出緊迫、不再拖延的承諾。這種保護還涉及發展和民主的全球性挑戰。」教宗指出:「今天的蒙古擁有廣泛的外交關係網絡,是聯合國的積極成員,致力於人權與和平,在廣袤的亞洲大陸中心和國際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這裡,教宗提到蒙古「阻止核擴散」的決心,以及在司法體系中對死刑的廢除。

「蒙古和平」與宗教自由

蒙古的先祖們能夠認識到並利用帝國內各民族的優點來促進共同發展,這種「蒙古和平」在今天仍然有必要。教宗強調蒙古在宗教自由方面的重要地位,並讚賞其憲法所賦予的思想和宗教自由的權利。儘管曾有無神論試圖消除宗教,但蒙古人民已重新認識到各種信仰之間的和諧與協同,這對於道德和精神的進步至關重要。

腐敗毒瘤

有鑒於此,教宗呼籲各宗教共同努力,抵御「消費主義思維」的危險。「今天消費主義思維不僅造成許多的不公正,還導致一種忽視他人和忘記良好傳統的個人主義。」

教宗說:「當宗教回歸其原始精神遺產,不被宗派的偏離所侵蝕,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建設健康繁榮社會的可靠支持,在這樣的社會中,信徒們努力確保公民共存和政治規劃越來越多地服務於公益;與此同時這也是對危險的腐敗毒瘤的遏制。」

天主教團體的貢獻

腐敗確實「對任何人類群體的發展都構成了真正的威脅,因為它滋了功利和不擇手段的心態,使整個國家陷入貧困」。教宗方濟各因此很高興蒙古的天主教團體,「儘管微小而低調”,但熱情而全力地參與國家的發展之路,傳播團結、對所有人的尊重和跨宗教對話的文化,並為正義、和平與社會和諧而努力」。

蒙古與聖座的雙邊協議

教宗續說:「在這裡,我希望蒙古和聖座之間正在進行的雙邊協議談判,能夠為實現天主教會所從事的常規活動所需的基本條件提供一個重要途徑:這些活動不僅是宗教儀式,還包括在教育、醫療、援助、研究和文化提升領域的舉措。我確信,蒙古的天主教徒現在和將來都願意為構建一個繁榮和安定的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與居住在這片被天主所眷顧的廣大土地上的所有成員進行對話和合作。」

圖片: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烏蘭巴托會見在垃圾場找到聖母像的婦人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9月2日在烏蘭巴托主教座堂外的一個蒙古包中會見了琪琪格(Tsetsege)女士。她有11名子女,十多年前在一個垃圾場發現了一尊雕刻精美的木製像。琪琪格並沒有馬上明白那就是無玷聖母像。她回到家後悄悄地跟家人說:「這位美麗的婦人願意到我的帳幕來住」。當她瞭解到這尊聖像是誰後,就將這像交給了天主教團體,後來,聖母像被陳放在當地的一個堂區中。

有關這童貞聖母像的故事後來也告訴了烏蘭巴托宗座監牧馬倫戈(Giorgio Marengo)樞機。樞機說:「我立刻想到,童貞聖母藉著重新找到這聖像,想要告訴我們什麼事情。」《羅馬觀察報》最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馬倫戈樞機說無法解釋「聖母像是如何到了垃圾場,尤其是在蒙古國的那個地區,天主教徒很少」。所以,樞機認為,「上主通過祂的母親臨在於最惡劣的情況中,向我們說祂接近我們每一個人」。

馬倫戈樞機也指出,童貞聖母「總是隨時準備好與我們相遇,即使是在有絕望、丟棄、痛苦和遺棄的地方」。樞機說:「關於聖母像,當我與蒙古國佛教徒代表團訪問梵蒂岡時,我也對教宗提起這件事:我給他看了一張圖像,他對此非常高興」。去年12月8日,童貞聖母瑪利亞態像被安放在了烏蘭巴托主教座堂中。在這機會上,馬倫戈樞機將整個蒙古國奉獻給聖母瑪利亞。

圖片: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蒙古國天主教會團體概覽

烏蘭巴托主教座堂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8月31日至9月4日對蒙古共和國展開歷史性訪問,正如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闡明的那樣,教宗此行的中心是會晤當地的天主教會團體。關於該國的教會團體,梵蒂岡新聞網提供了一些基本資訊。

教會起源

基督宗教信仰在蒙古有悠久的歷史根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十世紀,那時敘利亞傳統的基督徒團體已經傳人,這個團體在中國被稱為“景教”。

1245年,教宗依諾增爵四世(Innocent IV)派遣方濟會會士柏朗嘉賓(Giovanni di Pian del Carpine)作為特使出訪蒙古可汗。從柏朗嘉賓的記述中,我們知道,窩闊台大汗(Ögödei Khan)於1235年建立的都城和林(Karakorum),是一個多元文化、多宗教的城市,其中也有景教的存在。第一個獲准進入和林的西方傳教士是法國道明會士克雷蒙(Barthélémy de Crèmone)神父,他於 1253年到達和林。

1922年,教宗庇護十一世建立外蒙古宗座代牧區。1924年,親蘇聯的蒙古人民共和國誕生後,境內所有基督信仰團體被取消,直到1992年新蒙古共和國的成立。新蒙古共和國與聖座建立了外交關係,為此,聖座成立了烏蘭巴托傳教區,並委託給比利時聖母聖心會負責(CICM)。2002年,聖若望保祿二世任命菲律賓籍聖母聖心會會士黃旭東(Wenceslao Padilla)神父為蒙古宗座監牧。黃神父於2003年在烏蘭巴托主教座堂被祝聖為主教。

一個年輕、貧窮卻充滿活力的教會

1992年,當聖母聖心會最初的三位傳教士抵達蒙古首都時,連一個天主教徒都沒有,“建立教會”的工作不得不在語言和文化的困難中從零開始。他們的傳教工作以及同時抵達蒙古的其他修會團體的使徒工作,也得到了韓國天主教會的經濟支持。

據烏蘭巴托宗座監牧馬倫戈(Giorgio Marengo)樞機介紹,蒙古教會過去三十年的歷史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十年是從1992年到2002年,其特點是教會雖微小但進展重大;第二個十年是首批地方基督徒團體的湧現和紮根;第三個十年則以第一位蒙古神父若瑟·恩赫-巴塔爾(Joseph Enkhee-Baatar) 於2016年的晉鐸為標誌。

目前,根據最新統計數據,大約有1,500名信友(1995年只有14名)分布在八個堂區和一個傳教站。監牧教區有25位神父,其中包括2位蒙古人,還有6位修生、30多位修會會士、5位修會非聖職會士和35位傳教員。牧靈工作人員來自30個國家。

教會的工作

蒙古地方教會傳教工作主要活躍在社會、教育和衛生領域。2020年,建成一所技工職業學校、兩所小學和兩所幼兒園、一個為最貧困人士提供治療和藥品的診所、一個殘疾人中心和兩所收容被遺棄和貧困年長者的老人院。每個堂區還啟動了蒙古明愛會的愛德項目,為民眾開設食堂和公共淋浴間,課後服務、以及為女性開設的課程。

與政府當局和其他宗教的良好關係

蒙古教會在促進人類發展方面的工作受到地方當局的讚賞,並有助於鞏固蒙古與聖座之間的良好關係。2022年,蒙古國駐聖座大使與聖座國務院與各國及國際組織關係部門秘書長加拉格爾(Paul Richard Gallagher)總主教簽署協議,向蒙古研究人員開放梵蒂岡檔案館,加强雙方之間在文化領域的合作。蒙古地方教會與其他宗教,特別是與該國佛教領袖也有良好的關係,2022年5月28日,馬倫戈樞機親自陪同蒙古佛教領袖首次正式訪問梵蒂岡。

牧靈挑戰

馬倫戈樞機強調,蒙古地方教會牧靈工作面臨的首要挑戰是幫助信友加深信仰,使其與日常生活日益聯繫起來。第二個挑戰是促進各修會團體傳教士與其他基督信仰教會團體之間的共融與友愛。最後,繼續勇敢地向蒙古社會宣揚福音仍然是一項挑戰,因為在共產無神論政權統治長達幾十年後,仍然有39%的人宣稱無宗教信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抵達蒙古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9月1日當地時間上午9時51分抵達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自即日起至9月4日,在這裡展開他履行教宗牧職以來的第43次使徒之旅。他是訪問中亞這片土地的首位教宗,正如這幾天有人提到,而且當地電台和電視台屢次強調的那樣,這是一次具有歷史性的訪問。

媒體不斷傳播教宗到訪的信息,增加了以藏傳佛教徒為主的蒙古人民對這位名揚四海的「人物」到來的好奇心。不過,在這座城市的街道上,很難找到教宗每次出訪時的橫幅和標語牌,更不用說人群了。即使在成吉思汗國際機場,迎接教宗到來的似乎也是一片寂靜。

上午約10時,教宗乘坐的意大利航空公司的A330客機停在停機坪上。聖座使館的代辦雷斯(Fernando Duarte Barros Reis)蒙席和蒙古國禮賓司司長從飛機的前梯上到機艙迎接教宗,隨後教宗乘電梯下機。蒙古國外交部長巴特策策格(Batmunkh Battsetseg)女士在飛機的前梯下迎接了教宗。

另一位身著紅色蒙古袍的年輕婦女向教宗獻上了一盤蒙古奶酪,這是當地的傳統食品,由氂牛奶製成,氂牛是蒙古最常見的動物之一。教宗用手觸摸盤子,然後嚐了一塊奶酪。歡迎儀式上沒有致詞,只有身著傳統紅、藍、黃三色制服的士兵組成的儀仗隊,以及雙方代表團的彼此問候。阿拉木圖至聖聖三教區主教孟比拉(José Luis Mumbiela Sierra)也以中亞地區主教團主席的身份到場迎接教宗。

教宗方濟各於8月31日傍晚離開羅馬達芬奇國際機場,前往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在大約9個半小時的飛行中,教宗乘坐的飛機途徑克羅地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納、塞爾維亞、黑山、保加利亞、土耳其、格魯吉亞、阿塞拜疆、哈薩克斯坦、中國。教宗向所經國家的領導人拍發了電報,表達敬意。在給中國習近平主席的電報中,教宗致以問候,表示:「我一定為貴國的福祉祈禱,為你們所有人呼求團結與和平的神聖祝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問候機上記者:理解蒙古遼闊的沉默將對我們有益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前往蒙古的專機上問候了同行的大約70名記者。接著,教宗回應了一名記者的話,談起蒙古人民的一大特點:沉默。

蒙古國地廣人稀。教宗說:「前往蒙古國,意味著走到廣闊土地上的一小群人那裡。蒙古似乎沒有盡頭,居民很少,他們是一小群(人數稀少)擁有偉大文明的人民。我相信,理解這如此寬廣、如此遼闊的沉默,將對我們有所助益。這將幫助我們理解其意義,不是在知識上,而是通過感官來理解它。」

教宗表明,蒙古要靠感官來理解。接著,教宗提到一個具有文化意涵的例子,說:「請容許我說,或許聽一些鮑羅丁(Borodin)的音樂將有所幫助。它能表達蒙古這個寬廣和遼闊的意義。」

教宗在機艙內走動問候記者時,西班牙主教團網絡電台(Radio Cope)的記者向教宗展示了一名烏克蘭士兵的水壺:這個水壺在爆炸時救了士兵一命,後來士兵把它帶到利沃夫一間聖堂去謝恩。這個水壺目前暫時交由記者保管,呈給教宗降福,之後會再送回聖堂。

此外,在去程的專機上,意大利安莎通訊社記者提到了當天深夜在都靈地區發生的鐵道維修工人被火車撞擊身亡事件。面對記者的提問,教宗表示,這些意外事件都是粗心大意的結果,勞工是神聖的。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前往聖母大殿祈禱,將蒙古之行託付於童貞聖母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於8月31日至9月4日在蒙古國展開第43次國際牧靈訪問。啟程前一天,他前往羅馬的聖母大殿,將這次訪問託付於童貞聖母。聖座新聞室的一份公告證實了這一消息。

公告中指出:「8月30日下午,教宗方濟各離開聖瑪爾大之家,來到羅馬市區的聖母大殿,就如往常那樣,在羅馬人民救援之母像前靜默祈禱,將他在蒙古國展開的使徒之旅託付於聖母瑪利亞。祈禱結束後,教宗返回梵蒂岡。」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