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銳神父福音分享-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兄弟姊妹,大家好!

今天是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在福音中,我們看到法利塞人要遵守很多規矩,例如他們回到家後要潔淨自己,就如我們現在的情況,回到家後要清洗雙手,注重個人衛生。法利塞人這樣做不是為個人衛生,而是因為宗教的原因。

在馬爾谷福音中,我們會看到很多細節,例如要沐浴、清潔。其實,更加深入的宗教原因,猶太人覺得他們是天主的選民,其他的民族不是天主的選民,所以他們覺得自己有特別的地位,他們覺得碰到外邦人的東西,自己就會變得不潔,因為外邦人是不潔淨的。如果在很多人的市場中觸碰到外邦人,法利塞人需要沐浴,因為外邦人是不潔的。

說到這裏,我們要看看舊約是否這樣。

舊約個有一個很重要的誡命,就是「愛天主、愛人」,所以絕對不是說舊約只是「守法律」,新約是「愛天主、愛人」,在舊約中天主都邀請我們「愛人、愛主」。但是,法利塞人和經師只是做些外表的事,沒有進入愛人愛主的精神。

回看在耶穌時代,法利塞人所做的事都是一個運動,他們希望把宗教的規矩要求落實在生活中。耶穌在今天的福音去指責這些猶太人,就是告訴當時的人知道,那些法利塞人不是在守法律,而是在做一些外表的事。因此,為教友都是一種提醒,我們身為教友都有很多要求,如參加主日彌撒,辦告解、領受聖體、做善功等等。

在這麼多的規矩和要求中,目的是為了與天父建立「愛的關係」,通過天主我們一起背起耶穌的十字架,為了一切而作出犧牲。所以,我們信仰的要求不是在於我們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為什麼要這樣做,一切都是為了與天主建立愛的關係,不是完成了某些事,就會心安理得。

或是會有一些兄弟姊妹問:「神父,如果遲到參加主日彌撒,在那一個部份參加才是有效或是沒有效?」「是否張開九摺布後開始聖祭禮?這就代表參加全彌撒?」絕對不是這些事情!我們的信仰應該回到最基礎的,就是我們對天主的愛。當我們遵從信仰的規矩時,不是為了讓我們心安理得,而是說我們對主有沒有一份情和愛。如果為了心安理得,我做了就得到天主祝福,我們不做,天主就會懲罰,絕對不是這樣。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邀請我們問自己:「我們是否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既然天主是愛,我們也因着這份愛與天主建立關係。如沒有這個連繫,我們做多事情都沒有意思,最後只是一種因循,一種表面功夫,或者是做給別人看。

讓我們回到自己的內心,去體會天主這份「愛的動力」。因為這份「愛的動力」,我們愛身邊的人、愛自己,愛天主、聆聽衪,我們還愛於天主。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最佳位置】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
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路
14:11
)  

今天的福音像要顛覆人一些常見的價值觀。在這個金錢掛帥,論身份的社會,耶穌竟然鼓勵我們主動放下身段,坐在最後席。不過,有趣的是,當我們被人邀請上前席的時候,會因此格外「光彩」。  

人在大自然這個大宴會中,想要跨過一切受造物,坐上首席的位置。我們不甘心被大自然左右我們,所以人總是想控制一切:動植物的生命、各種資源都在我們手中,有需要便移山填海等。這個情況在工業革命後更見明顯。  

不過這樣的我們,坐在首席將不會長久,因為我們很快就會發現,由始至終我們也要依靠大自然的供養。持續的破壞大地,最終影響著我們的存活。  

如果我們走到山上,俯瞰大地,感到的不是大地在我腳下,而是我們也是在大自然之中;遠眺天際,會感到我們在宇宙中的渺小,也能幫助我們體會造物主的偉大。  

我們受天主委託管理大地(創1:26-28),而不是取代天主。虛心放下自我,學習及實踐體恤大自然和人的需要,這將會讓我們得到天主的讚賞。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祢的真理就是基督徒應有的價值觀。求祢幫助我們,在俗世中也能夠堅持、心懷謙遜和愛去實踐祢的教導。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門後天地】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你們竭力由窄門而入罷!
因為將來有許多人,我告訴你們:
要想進去,而不得入。】
(路
13:24
 

今天耶穌提到有一個地方,有很多人都想去,但能夠去到的人卻不多。這麼吸引人的地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 

或許我們能夠從依撒意亞書或默示錄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依撒意亞書11章6至9節形容默西亞(耶穌)與其王國,是一個萬物都處於一個絕對和諧的狀態,而且再沒有誰作惡,也沒有誰害人;再看默示錄21章1至8節形容的新天新地,那裡再沒有眼淚,沒有死亡、悲傷、哀號和苦楚。  

這樣的一個地方,誰會不嚮往呢?因為那裡是天國。  

天主願意萬物都能夠到祂那裡(哥1:19-20).雖然這是天主白白的恩賜,不過亦要有相稱的行動。今天的福音提醒我們要時刻做好準備,努力以耶穌的教導,以信、望、愛德在生活中活出這份信仰。而這在俗世中實踐並不是容易的事,我們也要有由「窄門而入」的心理準備。  

其實,天國看似遙遠,不過,如若我們能夠以上述的方式生活,想必能夠先體驗現世的天國:一個天地人都充滿愛的世界。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在這變幻的塵世,仍能一心眺望天國,一心努力地實踐祢愛的誡命。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主日【以火更新】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己經燃燒起來!】
(路
12:49
 

火,既是大自然的產物,也是天主所造。它可能會有讓人恐懼等等的負面印象,不過其實它亦有「更新」的正面意義,例如用火烹調能使食物更美味;適當且適量的火耕原本能使土壤肥沃等。  

聖經中的火除了可以代表聖神,今天福音中的火也代表著煉淨人靈的福音道理(參照思高聖經註釋)。我們也的確被這種火更新過,多多少少也有因為福音,而讓自己有所改變。  

不過,當我們開始學習以福音精神,實踐愛人和關愛自然,同時也會發現自己跟俗世的價值觀,無可避免地有所不同。例如寬恕我們認為不善的人、享受給予代替即棄或消費,以減緩對大自然的破壞等。  

但是福音並不是要我們感覺高人一等,站在道德高地作批判,與人隔離,而是要像耶穌一樣,透過與他人耐心地溝通及並肩同行,使世人認識真理,共建地上的天國。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耶穌福傳的心火,也讓我們一起薪火相傳。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感謝祢以聖神及聖言,更新了我們的身心靈。我們也期望著祢的話能傳遍地極,共建一個大同、大愛的世界。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九主日【小小羊群】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你們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
因為你們的父喜歡把天國賜給你們。」】
(路
12:32)  

耶穌稱祂的門徒,也就是我們,為「小小的羊群」。在浩瀚的宇宙和大自然之中;在時間的長流;在充滿未知、不確定性的生命或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感到自身的渺小。這讓我們不論身體上,或內心,有時候都會有一份不安或不足。  

作為基督信徒,如讀經一和讀經二提醒我們應要常懷著信德,如亞巴郎。我們雖然「小」,卻是依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創1:26),而一切受造物在無限大能的創造者——天主面前,也是祂的「小小的羊群」。祂愛祂所造的一切(智11:27),有如慈父,定會為他的子女安排最好的(路11:11)。  

然而,有信德但沒有行為,是沒有用的(雅2:14)。今天耶穌提醒我們,要過簡樸的生活、服務他人、做好天主委託我們做好管家的角色(路12:42),這也讓人聯想到天主在創世時,命人管理好祂的所造——大自然(創1:26;28)。 

如此一來,當有一天我們要看見天主,我們將被稱為有福的。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在祢面前,讓我們謙遜地承認我們的弱小。求祢賜予我們能力,以信德及愛德去實踐信仰,願他日能夠堪當踏上通往天國的道路。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八主日【慷慨分享】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你們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
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
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
(路
12:15)  

耶穌比喻中的那一位富人,他想建一個更大的倉庫,收納他田裡的收成和財物。另外,他認為有了這些財富,便可以多年無需工作,一直吃喝玩樂,可惜天主與人的計劃,有時候可以很不一樣。  

其實耶穌不反對富有,但強調的是不要忘記也要在「天主前致富」(12:21)。那麼,如何在天主前致富呢?  

其中一樣是「分享」,例如富少年的故事,耶穌要他分享他的財富予窮人(瑪19:21);為最小的提供吃喝,照顧他們,就是為耶穌做的(瑪25:3546)。只要人與人,國與國之間願意分享自己的資源,世界上饑餓的人、窮人將會大幅減少。  

除了分享,對於資源,也要注意不要用盡或取盡,亦即是要考慮大自然的永續性。例如有果子的樹,可以吃其果子,卻不可砍了它為己用(申20:19);母鳥與蛋不可同時取走(申22:6);田地每隔六年就要讓它休息一年(肋25:3-4)。這些都是為了未來每個人都可以分享到一樣的資源。  

以上種種,其實都反映出天主的核心價值——「愛」。每次我們願意愛主愛人,關愛自然,也就是為天國累積財富。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不要過度貪圖或盲目追求世上的財富,也幫助我們常以愛和慷慨之心,回應別人或世界的需要,得以在祢面前致富。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七主日【以愛回應】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你們中間那有為父親的,兒子向他求餅,
反而給他石頭呢?或是求魚,
反將蛇當魚給他呢?】
(路
11:11)  

今天耶穌教導我們祂自己的禱文,即天主經。又鼓勵我們只要去求,就一定會有所得著,即使看似沒有效果也不要放棄祈禱,反而必須持續不斷地祈禱,因為父親一定會把最好的給他的子女。  

「地球需要我們為它做些什麼?」(《願祢受讚頌》#160) 這是教宗方濟各在《願祢受讚頌》通諭中提出的問題。地球、大自然,她滿足我們所有生活上的各種需求。如今她也因為我們,要面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等所帶來的傷害,我們要如何回應她的呼求?  

兒子向父親求餅,父親不會給他石頭;相反,父親向兒子求餅,兒子又會給他什麼呢?   回想起我們在家庭、教會或是社會裡面,本是懷著愛去服務,不過當我們變得過份忙碌,或變得過份執著於某些事情,開始怨天尤人。就好像瑪爾大的好心,竟然變成埋怨耶穌無視自己妹妹的不是,這不就是相反了她對耶穌的愛嗎?   包括大自然在內,其實天主的要求只有一樣,就是要我們去「愛」。天主的恩賜,大自然的恩惠,也是白白地給了我們,所以我們要時常心懷感恩,也要主動地以愛作回應。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讓我們能夠以信德,放心大膽地、堅持不懈地向祢祈求,同時感謝祢對我們的慈愛和恩賜。也求祢讓我們去學習以愛還愛。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六主日【聆聽初心】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你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件。】
(路
10:41
-42)  

今天耶穌被瑪爾大邀請到家裡作客。瑪爾大當然非常開心和重視,為了準備好一切,她忙碌不已。另一方面,她的妹妹瑪利亞則一直陪伴著耶穌,聽祂講話。為此,緊張的瑪爾大抱怨瑪利亞沒有幫忙。  

耶穌沒有責怪瑪爾大,但更欣賞她的妹妹瑪利亞。在此,耶穌帶出「聆聽」的重要性,也要留意我們忙碌的「初心」。  

科技的發展是為了給人提供更優質的生活和保障,它的確做到了。但同時衍生出不同程度的丟棄文化、消費或物質主義、掠奪資源,或人與人、動物或大自然間的冷漠。最後又影響到我們人類,甚至整個世界的自然運作。這會否是本末倒置呢?  

回想起我們在家庭、教會或是社會裡面,本是懷著愛去服務,不過當我們變得過份忙碌,或變得過份執著於某些事情,開始怨天尤人。就好像瑪爾大的好心,竟然變成埋怨耶穌無視自己妹妹的不是,這不就是相反了她對耶穌的愛嗎?  

不過,就好像沒有被責怪的瑪爾大一樣,耶穌也理解我們。所以我們要時常花時間停下來祈禱、閱讀聖經等去聆聽天主,藉此喚起祂的教導和我們服務的初心。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祢垂憐我們本性的脆弱,容易忘記最重要的是愛。求祢幫助我們透過聆聽聖言,使我們時常醒寤,持守你愛的誡命。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五主日【憐憫他人】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誰是我的近人呢?」】(路10:29

今天的福音是很多基督徒都熟悉的撒瑪黎雅人的故事。要得享永生,就要以身心靈去愛天主,也要愛近人如自己。所謂近人究竟有多近呢?

猶太人與撒瑪黎雅人本是互不相干,關係亦不見得好。可是有一個撒瑪黎雅人,在路上一看到被強盜打傷的猶太人,便動了憐憫之心。然而,同樣路過的司祭和肋未人,可能都很同情那位受傷的猶太人,不過最終還是只從旁走過。

顯然地,只有憐憫是不足夠的。那位撒瑪黎雅人不但馬上幫那位猶太人處理好傷口,也乘載他到客店,甚至不計較花費多少金錢,叮囑店主要好好照顧他。至此,那位撒瑪黎雅人和猶太人真正地互相成為了彼此的近人。

根據聯合國資料,2019年,在全球140個國家中,與極端天氣有關的自然災害迫使約2,490萬人流離失所、窮困,食物不足。而導致極端天氣的原因很大部份是人為的。

這些在遠方,看似與我們毫無關係的人,也是我們的近人嗎?當我們接收到這樣的資訊或相片時,會否觸動到我們憐憫之心?願意停下來想一想,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只有關愛自然,減少對她的傷害,生態難民也會隨之減少。讓天主、大自然和有需要的人都成為我們的近人,使我們看見通往永生的路。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聖神打開我們的心,接納並願意去愛那些看來與我們毫不相干的人。因為但凡祢所創造的,都與我們關係密切,值得跟隨祢去愛。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張心銳神父福音分享-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信任與平安」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兄弟姊妹,大家好!

本主日我們慶祝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有一位特技員,在懸崖上,他用熟練的技巧再鋼線上行走,他走過一個懸崖,在場的觀眾看到後也用掌聲稱讚他。之後,那位特技員想邀請一位觀眾,給他背起然後一起走過一個懸崖。觀眾們看到懸崖那麼高,又要再綱線上行走那麼危險,沒有人想參與。但是,突然有一位小朋友舉手,願意讓特技買背上在鋼線上行走。最後,整個表演順利完成。及後,有人問這位小朋友:「為什麼你有這個膽量讓特技員背上走鋼線?」然後小朋友回答:「當然!因為那位特技員是我的父親!他是全世界最好的,所以我相信他,讓他背着我走過這個懸崖。」

我相信,信任是很重要的。不論我們遇到什麼困難,這一份信任和信念是幫助我們越過困難。

今天的福音,耶穌邀請門徒去到每一個家庭的時候跟他們說「願這一家平安」。耶穌是希望祂的門徒首先要成為平安之子、和平之子,所以耶穌有一個比較極端的講法,什麼都不要大,不要帶金錢,不要帶口袋,甚至不要穿鞋,當然這些是一些象徵。其實,耶穌就是希望邀請祂的門徒不要成為一位有威脅的人。不是因為自己有多強大的能力,而是要學會成為一個沒有能力的人,就像耶穌一樣去到人群當中,我們很多時候聽到在舊約形容默西亞就與羔羊搬走到狼群中,會被欺負和殺害。

看看今天的社會和香港。此時此刻,香港回歸二十五週年,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就是「平安」。平安從何以來?就是來自一份信任。如果我們人與人之間存在不信任時,就會產生暴力的情況、會發聲、上街遊行,甚至發生大家不想看到的事情。難道拿着武器威脅別人就會得到平安?絕對不是,這只會產生恐懼和使人害怕,這不會帶給社會平安。

我們如何繼續走下去?耶穌邀請我們去分享、交談。耶穌就是一位沒有威脅的人,祂沒有任何預設的條件,就讓我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祈求上主賜給我們平安,讓我們學會信任,而這一份信任是來自天主的,因為天主愛我們每一位,愛每一位有良知的人。最後,雖有很多困難我們不知如何解決,不過我們深信這些問題在上主內會找到答案。終有一天,天主會幫助我們去解決!就讓我們懷着這一份信心和平安繼續找我們的路。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