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心銳神父福音分享-普世傳教節

普世傳教節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兄弟姊妹,大家好!

本主日我們慶祝傳教節。什麼是傳教?傳教是否要硬銷,強迫別人相信耶穌?我認為傳教就是把自己內心的信仰和善意分享給他人,讓身邊的人體會到耶穌的召叫和愛,最後他們願意認識和跟隨耶穌,這就是傳教。

回顧這兩年來的香港社會,我們不少人會覺得灰心和受挫,有時候,我們會感到無力感,在我們的內心會有很多負面喎壓抑的情緒。

細看今天的福音,耶穌說:「願眾人合二為一」,來自若望福音第17章23節。福音描述耶穌在山園祈禱時,祂準備面對死刑,被釘在十字架上,不過,祂願意與天父連結在一起。耶穌把這份的犧牲和愛與全世界的人去分享,希望世界到最後能夠體會到祂這份偉大的意願,這意願是讓所有人團結在一起,走向天父。這就是耶穌基督最大的意願。不單止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收穫,更讓我們與神我們的主有親密和成為子女的關係。不單止只是人與人之間的修和,更讓我們與主有親密和父子父女的關係。

我們如何能夠合而為一呢?

如果單靠自己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受了傷,我們也會覺得疲累。不過,如果我們好像耶穌基督一樣體會到天父的臨在,使我們更親近祂,讓我們明白是天父給我們平安和力量,天父是與我們同行,我們就真的與天父合而為一。

我想跟大家分享捷克總統所寫的一本書,書本名稱是「無權勢者的力量」。他在書中提及很重要的事情,我們要生活得好像一個真正的人一樣。什麼是活得好像一個人一樣?就是要活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明白我們自我道德良知的要求。聽起來有點陳腔濫調,不過正正就是這份堅持使我們能夠拒絕生活在謊言和謬誤之中。這樣我們就行真正和身邊的人一起走向合一,就像主耶穌基督一樣。

在一個傳教主日,讓我們一起祈求天主賜給我們堅定的心,在天主內找到力量,你所有受傷話面對困難的兄弟姊妹走在一起。這就是真正的合一,真正的福傳。

天主保祐!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信與祈求】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 
【人子來臨時,能在世上找到信德嗎?】
(路18:8)
 

有一個寡婦,走到法官前,希望他能夠為她伸冤。可惜,這位法官本身也是一位不義的法官,自然不會理會她。寡婦,身份卑微,她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堅持不停地哀求和控訴。最終,這位法官即使不義,也因為不想再被煩擾 而答應了寡婦的訴求。  

2015年聯合國氣候大會的目標,是把全球升溫控制在1.5度內,否則就可能發生不可逆轉的生態災難。然而,現時地球升溫已經超過1.2度了。面對今天的生態危機,固然我們自己首先要作出改變,實踐環保,關愛自然。但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一己之力,何其渺小?」。  

說到環保,很多人都會馬上想到一些實際的行動。不過作為基督徒,應常把祈禱放在首位。祈禱一方面幫助我們生態皈依,是實踐環保的動力來源之一。另一方面,就是因為人的有限,我們要把自己及世界交托給天主,以祂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困難。  

這需要我們做好自己,同時懷著堅定的信德,不斷祈求。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我們深信,為祢來說,一切都是可能的。求聖神幫助我們,堅強我們的信德,與一顆恆久的心去祈禱,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常懷感恩】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其中一個,看見自己痊癒了,
就回來大聲光榮天主。】
(路
17:15)  

有十個癩病人哀求耶穌,希望祂治好他們的病。仁慈的耶穌俯允了他們,經司祭檢驗過,証明他們是「潔淨」的,也即是耶穌以奇蹟醫治了他們。不過,那十個被治好的人當中,竟然只有一個人回到耶穌跟前,感謝祂,光榮天主。  

大自然是一份禮物(《真理中實踐愛德》通諭#48),因為她無條件地供給我們生活一切的所需,這也是天主白白的恩賜。  

不過,可能大自然實在太好,使人對她的「好」習以為常;也可能因為這份禮物實在太大,使人認為她是取之不盡,對於生態被破壞、資源減少等無感。無論哪一個原因,我們有時都可能對大自然缺少了一份感恩的心。  

聖保祿教導我們應事事感謝,這也是天主的旨意(得前5:18)。教宗方濟各亦鼓勵我們,即使是飯前或飯後感謝天主這種簡單的祈禱,也足以提醒我們生命來自天主,增強我們對大自然的感激之情(願祢受讚頌》#227)。有了這份情懷,我們才更加懂得愛惜。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聖神提醒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因為大自然不斷的供養,祢白白賜予的恩寵,即使只是為了一口空氣,我們也感謝祢。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謙虛服務】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我們是無用的僕人,
我們不過做了我們應做的事。】
(路
17:10
 

當說到基督徒的服務時,主要就是要我們去愛:愛主愛人,也要關愛自然。就如天主在起初吩咐人要管理大自然,要生育繁殖,充滿大地,使天主所創造的那份「好」,延續下去(參照創1、2)。  

每次我們很努力地為人,為大自然服務,都會希望得到別人的稱讚、認同或者鼓勵。這是人之常情,也應該是合理的。如果最後換來的是「我只是個無用的僕人」會否有一點不近人情?  

耶穌想提醒我們,即使做對了事,也要保持一顆謙遜的心。事實上祂亦教導門徒不要求讚賞,因為天主的賞報更加豐厚(瑪6:1-18)。而其實這份謙遜、不求回報的心,除了能幫助我們的自身修為外,也使我們更能察覺、體恤他者的需要,不論人或大自然。  

在天主的創造中,「水」,無色無味,從不起眼,卻能滋養一切生命。所以生態主保聖方濟形容水是「謙虛的」,並視水為姊妹。(參照《太陽歌》)  

或者,水的這種特質,能夠成為我們生活的導師。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讓我們能夠認清祢的旨意,領受祢的教導,謙遜無私地盡我們基督徒的責任。特別在這困難的時代,成為別人的養份。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分享共享】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那乞丐死了,
天使把他送到亞巴郎的懷抱裏。
那個富家人也死了,
被人埋葬了。】
(路
16:22
)  

有一個人,他很富有,穿的好,吃的好,奢華地過著每一天。另外還有一個人,他只希望能夠以那富人的桌上掉下的碎屑充饑,卻從未如願。到後來他們都離開了塵世,天主所重視的是從未擁有過什麼的人,而非那個富翁。  

其實耶穌並不是想藉著這個故事去否定金錢,而是提出「分享」的重要性。 看看我們今天的世界,很容易就會留意到,富有國家總是越來越富有,窮國家則越來越窮。如果富有國家不只以自己國家的經濟作唯一考慮,願意將部份金錢或資源協助窮國家。富有國家不會因此而變窮,但世界卻可能會少了窮國家。  

國家如是,我們也如是。不只對人,對大自然也一樣。因為我們和世界所有的人,所有的動植物,都住在同一個「家園」,我們都分享著土地、空氣及資源。天主的創造是為叫它們各自發揮它們所擁有的,使萬物能夠共存。  

分享使我們靈魂富有,也幫助我們儲蓄死後的財富,就是回歸天父的懷裡。  

話說回來,那個富人擁有很多,卻沒有被記下名字,而那位窮人,我們卻永遠記得他叫拉匝祿。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祢寬恕我們有意或無意的自私。求祢幫助我們,願意分享祢給我們的恩賜,使祢愛的一切都能 共享天上的幸福。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多倫多總主教-管家職務主日講道

多默‧哥連思樞機的講道
管家職務主日:二零二二年九日十八日

福音:路加 16:1-13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曾有一個富翁,他有一個管家。有人在主人前,告發這管家,指他揮霍了主人的財物。主人便把管家叫來,向他說:我怎麼聽說你有這樣的事?把你管理家務的賬目,交出來,因為你不能再作管家了。「那管家自言自語說:主人要撤去我管家的職務,我可做什麼呢?掘地吧,我沒有氣力;討飯吧,我又害羞。我知道我要做什麼,好叫人們,在我被撤去管家職務之後,收留我在他們家中。「於是,他把主人的債戶一一叫來。給第一個說:你欠我主人多少?那人說:一百桶油。管家向他說:拿你的賬單,坐下,快寫作五十。隨後,又給另一個說:你欠多少?那人說:一百石麥子。管家向他說:拿你的賬單,寫作八十。「主人於是稱讚這個不義的管家,辦事精明。這些今世之子,應付自己的世代,比光明之子,更加精明。「我告訴你們:要用不義的錢財,交結朋友,為在你們匱乏的時候,好叫他們收留你們到永遠的帳幕裡。「在小事上忠信的,在大事上也忠信;在小事上不義的,在大事上也不義。那麼,如果你們在不義的錢財上,不忠信,誰還會把真實的錢財,委託給你們呢?如果你們在別人的財物上,不忠信,誰還會把屬於你們的,交給你們呢?「沒有一個家僕,能事奉兩個主人。他或是要恨這一個,而愛那一個,或是要依附這一個,而輕忽那一個。你們不能事奉天主,而又事奉錢財。」

我記得有一次,當我還是個修生時,清晨在神學院的教堂裡舉行彌撒,神父有一個非常巧妙的方法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力。他拿著一個裝著五分錢、一角硬幣和一分錢的小袋子,在講道時,他把裡面的東西扔到教堂的大理石地板上,讓它們都叮噹作響。任何在那個清早睡著的人都很快就醒了。他要說的,在五十多年後的今天我還記得,就是我們這些侍奉上主的人需要向那些單純侍奉貪慾、財富等世俗事物的人學習。

為了這些小硬幣,為了單純的物質財富,人們願意花費時間、精力和創造力 – 使用他們所有的天賦和能力,只是為了得到那些在偉大的計劃中如此無足輕重在地上滾動的硬幣…。我們這些被賜予福音信息、被邀請到天國、以及聖事恩典,特別是聖體聖事的人;我們這些被上主給予如此多恩賜的人,包括我們在世上短暫的時間,需要使用我們的天賦,至少要像這世上的人,非常有效地把智慧、睿智、精明,用於那些價值不高的事情,甚至是邪惡的事情。光明之子,主的僕人,必須知道如何有效地使用上主賦與他們的恩賜。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觀點,我們需要思考,特別是在今天我們整個總教區反思管家職務的恩賜。

我們是管家。我們是被委以時間、才能和財富恩賜的僕人。上主給予了我們生命和寶貴的時間。衪賦予了我們才華,並以不同的方式幫助我們每個人。最重要的是,祂給了我們信仰這個偉大的禮物,以及我們擁有的物質財富。我們被委以這些恩賜只是暫時的,好讓我們明智而精明地使用它們,至少要有那些偶像崇拜或無神論者在追求他們珍視的次要東西時所使用的創造力和精力。

在教會的傳統智慧中,有一種很好的方式來看待管家職分,或者我們如何以上主賜予時間、才能和財富的方式生活,以及如何有成效地使用它們為我們的鄰人服務而榮耀上主。

這一點點智慧說的是「看見,判斷和行動」。我們需要清楚地「看見」所處的形勢,就像那些只是想在這世上出人頭地的人需要瞭解真正發生的事情一樣。我們需要敏銳、精明和謹慎地看清現實,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我們需要「判斷」,並根據福音的原則評估我們的情況。然後我們需要有效地「行動」,至少要像世人一樣有效地、創意地、明智地、精明地服務於他們較低的目標。我們侍奉天主,目標是上主恩賜的王國,為此,我們最少得如俗世人般具創意及有成果。

讓我們看看天主在今天的讀經中對我們說的話。

「看見」

首先,我們需要「看見」。就我們而言,我們需要看清,而不僅僅是像福音書中的管家或經理那樣––他很快就看到即將失去一份工作;我們需要看清我們所處的世界。我們需要看到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們需要在所有受苦的人身上看到基督的面孔。我們需要在鄰人身上看到,他們在幫助推進基督聖功所用的不同方式。我們需要在內心看到自己覺得難過的弱點,但也要看到上主的恩賜。正如我們在讀經一中所聽到的,先知亞毛斯談及那些踐踏需要幫助的人,以及那些給別人帶來痛苦、詐騙、為銀子收買窮人的人。我們需要看清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並利用上主的恩賜,成為衪創造物的管家,很好地、有效地、創意地使用這些恩賜,以傳播上主的愛,通過愛有需要的鄰人,使上主的愛在這個世上變得真確真。我們首先要關注的是我們的鄰人。

「判斷」

我們需要根據耶穌基督的福音來判斷。判斷,不是評頭品足,而是指在擁有原則和引導的基礎上,幫助我們知道在任何情況下應如何行動。當然,福音中的管家是一個欺詐的、不誠實的管家,主並沒有因此稱讚他。他是根據自己的自私觀念來判斷如何滿足自己的需要。相反,耶穌在福音書中讚揚管家明智地行事,即使是為了不值得的目標;我們更應該至少明智地行事,不是為了不值得的目標,而是根據我們在今天的讀經二和整本福音中找到的原則行事:

「這原是正確的,並蒙受天主我們的救世主悅納的。因為他願意所有人都得救,並認識真理。因為天主祇有一個,在天主與人之間的中保也祇有一個,就是降生成人的耶穌基督,他奉獻了自己,為眾人作贖價:─ 這事在所規定的時期已被證實,而我也是為了這事,被立為宣道者和宗徒,在信仰和真理上,做了外邦人的教師。」

這是我們的使命:我們沉浸在耶穌基督的福音中,這樣我們就能在腦海中知道它,在嘴唇上說出它,並在心裡活出它。這為我們提供了判斷這個世界的原則,並能夠知道如何處理我們眼前的事物。這就是管家職務的核心。我們看見這個世界,我們認識到自己有能力幫助,我們根據耶穌基督的福音來判斷這一切。但隨後我們需要採取行動。

「行動」

現在,我們的主在今天的福音中,稱讚這個不老實的管家的一件事,是他敏銳地利用天賦的智慧擺脫了他所面臨的問題,就是他即將被解僱。必需再次強調,耶穌不是在讚揚他的歪門邪道,而是在說像這樣的人,他們的判斷不是根據耶穌的福音,而是基於他們的自私,儘管如此,他們還是以創意的方式運用了上主賦予的才能。就像我在開始時講的那個故事一樣,為了叮噹作響,為了單純的貪慾,為了錢幣和零碎的東西,人們用了很大的創造力。所以這個管家,這個經理,使用了上主賜予他令人欽佩的敏銳、智慧,才智來滿足他自己的私慾。我們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創造力和才能來榮耀上主和服務鄰人,並且至少要做得和貪財的僕人一樣好。這個不誠實的管家知道如何看清自己的處境,並有效地採取行動,儘管他判斷現實的原則是敗壞的。他以錯誤的原則將自己的思想用於不良目的,儘管是目的不良,但行動有效。我們需要為良好目的有效行動。看清、判斷和行動。作為主耶穌基督的僕人,這些指引、原則和方法,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們福傳生活的核心。

因此,在整個總教區都奉獻於管家職務的這個主日,鼓勵我們有效地利用上主的恩賜,不是像今天福音中的管家那樣為了自私的目的,而是為了善,為了榮耀上主和為鄰人服務。這就是我們的使命:看清我們周圍的需要,不按照我們的私慾來判斷,而是按照我們主耶穌基督的福音來判斷,然後謹慎地、清楚地、創意地、有效地採取行動,以服務那些有需要的人。這樣,我們就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呈現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愛。因為我們是衪在這裡的代表,我們是衪的使者。衪呼召我們,在這個世界短暫的時間裡,使用衪給予我們豐富的恩賜,通過愛別人,以有效的方法幫助他們,來表達我們對主天主的愛。

讓我們看看我們的堂區:看看我們每個人作為堂區教友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共同努力,相互加強;使用我們個別不同的才能、以個人、堂區團體和教區團體的方式,為他人服務,因而光榮我們的主。這就是我們在這個管家職務主日的承諾,看清需求,根據福音作出判斷,並利用上主給予我們的恩賜採取有效行動,光榮上主、 服務鄰人。

按此閱覽英語原文

來源: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精明管家】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把你管理家務的賬目交出來,
因為你不能再作管家了。】
路16:2)

有一個管家,他胡亂地揮霍主人所擁有的財物。主人於是命他把管理家務的賬目交出來,同時罷去了他的職務。他顯然十分後悔,因為他離開了主人便什麼都做不到。最終,在他的有限中,想出與主人的債戶友好的方法,望得到別人的收留。

在起初天主創造萬物,我們被委託管理好伊甸園(創2:15),亦即是世界。然而,我們就好像今天福音中的那個管家,肆意地濫用天主的所造,大自然的資源。導致氣候暖化、生物多樣性減少、整個世界的生態系統失衡。

這些都是我們的賬,終要還給天主,因為「對大自然所犯的罪就是對我們自己和對天主所犯的罪。」(《願祢受讚頌》通諭#8);這些賬也要還給大自然。氣候反常,天災、糧食問題增加等就是她的回應。

今天的福音雖然圍繞著「錢財」這個主題,不過其實同時亦鼓勵我們要忠信於天主,好好地管理主託付給我們的一切。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很多抉擇,求祢幫助我們在祢和世俗之間,作出明智的決定,願能成為祢忠信的門徒,愛惜祢的教導,貫徹祢給我們的使命。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主的牧場】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你們中間那個人有一百隻羊,
遺失了其中的一隻,
而不把這九十九隻丟在荒野,
去尋覓那遺失的一隻,直到找著呢?】
(路15:4)

今天福音中亡羊的比喻,正好體現了天主愛惜祂的一切所造(參考智11:25-27)。祂不會因為已經有九十九隻乖乖的待在祂身邊的羊,而感到滿意或滿足。即使有一隻走失了,天主也願意放下那九十九隻羊,出去尋找牠,直到找到為止。

那些羊就是我們,也是一花一草一木,以至大如象,小如毛蟲,甚至日月星辰。所有受造物都是獨一無二的 同是天主以愛所創造的奇妙化工。祂執意地要找回走失了的羊,全因為「天主樂意叫整個的圓滿居在祂內」( 哥1:19)。

如果我們破壞大自然,就像破壞了天主的牧場的草地、欄杆和秩序,又離開了牧場的主人。我們以天主的肖像被造,被委託管理這個牧場,也要幫助天主一起尋找走失了的羊。

回想我們今天有的物質很多,有娛樂的、方便的或享受的,可是當中會否有些我們失的東西?我們會安於現狀,還是願意放下一些擁有的,而去尋找失去的呢?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祢愛祢的一切所造,求你垂顧,讓我們能待在祢的身旁,好好打理祢的家園,並跟隨祢傳播福音,把祢的羊帶到祢的跟前。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做好決定】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你們中間誰願意建造一座塔,
而不先坐下籌算費用,是否有力完成呢﹖】
(路
14:28
 

今天福音我們看到要做耶穌的門徒,條件好像很苛刻,要和親人劃清界線。在這裡耶穌想表達的是要跟隨祂,就要以徹底的方式跟隨。所以,我們應要做好準備。  

我們每做好一個決定,在實行之前,必定會有一定程度的計劃或準備。其實亦即是代表我們要認真對待每一個決定。除了要計算實行的條件,也要考慮實行的後果。  

說到這裡,可能我們都會想到是一些大的決定。但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小決定,亦同樣重要。例如在購物的時候,是否真的需要還是想要?是否對環境友善?當用完或不再需要的時候,是否可以重用、轉贈或能夠妥善處理?在選擇食物的時候,除了希望一飽口福,是否也可以想一想生產食物的永續性?這些小決定也能夠影響我們地球的未來。  

回想當初我們決定領洗,是否真的相信基督死而復活?是否願意交托自己、積極祈禱、閱讀聖經和參與彌撒,以邁向天國為目標努力實踐耶穌的教導?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我們願意把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放在祢面前。求祢藉著聖神的德能,幫助及引導我們走在祢所安排的道路,緊緊跟隨祢。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張心銳神父福音分享-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各位兄弟姊妹,大家好!

今天是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在福音中,我們看到法利塞人要遵守很多規矩,例如他們回到家後要潔淨自己,就如我們現在的情況,回到家後要清洗雙手,注重個人衛生。法利塞人這樣做不是為個人衛生,而是因為宗教的原因。

在馬爾谷福音中,我們會看到很多細節,例如要沐浴、清潔。其實,更加深入的宗教原因,猶太人覺得他們是天主的選民,其他的民族不是天主的選民,所以他們覺得自己有特別的地位,他們覺得碰到外邦人的東西,自己就會變得不潔,因為外邦人是不潔淨的。如果在很多人的市場中觸碰到外邦人,法利塞人需要沐浴,因為外邦人是不潔的。

說到這裏,我們要看看舊約是否這樣。

舊約個有一個很重要的誡命,就是「愛天主、愛人」,所以絕對不是說舊約只是「守法律」,新約是「愛天主、愛人」,在舊約中天主都邀請我們「愛人、愛主」。但是,法利塞人和經師只是做些外表的事,沒有進入愛人愛主的精神。

回看在耶穌時代,法利塞人所做的事都是一個運動,他們希望把宗教的規矩要求落實在生活中。耶穌在今天的福音去指責這些猶太人,就是告訴當時的人知道,那些法利塞人不是在守法律,而是在做一些外表的事。因此,為教友都是一種提醒,我們身為教友都有很多要求,如參加主日彌撒,辦告解、領受聖體、做善功等等。

在這麼多的規矩和要求中,目的是為了與天父建立「愛的關係」,通過天主我們一起背起耶穌的十字架,為了一切而作出犧牲。所以,我們信仰的要求不是在於我們要做什麼,更重要的是為什麼要這樣做,一切都是為了與天主建立愛的關係,不是完成了某些事,就會心安理得。

或是會有一些兄弟姊妹問:「神父,如果遲到參加主日彌撒,在那一個部份參加才是有效或是沒有效?」「是否張開九摺布後開始聖祭禮?這就代表參加全彌撒?」絕對不是這些事情!我們的信仰應該回到最基礎的,就是我們對天主的愛。當我們遵從信仰的規矩時,不是為了讓我們心安理得,而是說我們對主有沒有一份情和愛。如果為了心安理得,我做了就得到天主祝福,我們不做,天主就會懲罰,絕對不是這樣。

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邀請我們問自己:「我們是否一個充滿愛心的人?」既然天主是愛,我們也因着這份愛與天主建立關係。如沒有這個連繫,我們做多事情都沒有意思,最後只是一種因循,一種表面功夫,或者是做給別人看。

讓我們回到自己的內心,去體會天主這份「愛的動力」。因為這份「愛的動力」,我們愛身邊的人、愛自己,愛天主、聆聽衪,我們還愛於天主。

天主保佑!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擔任中華會省秘書、傳教策勵委員、聖召策勵、會士持續培育專員及聖安多尼會院財務主任。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