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主教團通過關於聖體聖事的文件

經過一年多的激烈討論後,美國天主教主教團在2021年11月17日在巴爾的摩舉行的全體會議中通過了一份概述和重申關於領聖體的天主教會訓導的文件,其中沒有提及墮胎問題或禁止那些擁護相關選擇的政治人物領聖體的情況,這些問題在今年6月的會議上已經提出。

這份文件的主題為「聖體聖事在教會生活中的奧秘」,主教們以222票贊成、8票反對、3票棄權的結果予以通過。這種絕大多數贊成票的結果凸顯出在主教們内部發生的變化,因為在6月的會議上對於是否撰寫這樣的文件還有不少爭論。

按此閱覽
「聖體聖事在教會生活中的奧秘」
英語文件

根據最初的意願,在文件的内容中,應對那些表明自己是天主教徒、卻違反教會訓導的政治人士能否領聖體作出指示。這些政治人士支持贊成墮胎或被一些主教視為「傷害」教會肢體的立法,如安樂死和同性者結合。但這個問題會在美國主教内部造成嚴重分裂,於是聖座透過教義部長拉達里亞(Luis Francisco Ladaria)樞機的一封信函表達憂慮,同時邀請對話和聆聽。

駐美國宗座大使皮埃爾(Christophe Pierre)總主教在美國主教團這次大會開幕禮的講話中,也特別强調對話和聆聽,僅「聆聽」這個詞就重複了17次。皮埃爾總主教邀請主教們「不要將聖體聖事當作提供給少數特權人士的事情」。此外,也有不少樞機和主教在這段時期表示擔心,認為這件紀念基督祭獻的聖事會被利用,當作繼續進行政治論戰的武器。

在幾位主教提出在言詞上做些修正後,主教們最終幾乎一致同意批准這份由一個教義委員會起草、長達26頁的文件。文件中,既未提及禁止天主教徒政治人士領聖體,也未明確涉及墮胎問題。但文件强調,信奉天主教的公衆人物具有「特殊責任」,使自己的立場「符合信仰及教會的道德觀」,承認並促進未出世的生命。

文件引用聖保祿的書信、教宗的訓導和美國主教團以往的文件,説明「領受了基督的聖體聖血、但處在大罪的狀況,這是一種矛盾的情況。一個人因自己的行為破壞了與基督及其教會的共融、卻領受了聖體,他的行為不一致,是在要求取消和拒絕聖體。 可見這是自相矛盾,所表達的是一種實際上已經破裂的共融」。

因此,每位主教的任務是,「糾正那些與教會可見的共融和道德法則相對立的公開行為的情況」。眾基督徒則應邀「為人類家庭服務,扶持人的生命和尊嚴,包括所有弱勢群體:未出生的兒童、移民和難民、種族不公不義的受害者、病患和年長者」。

此外,文件也重申聖體聖事的意義,這在於由基督所建立,上主真實臨在其中。許多天主教徒對這件聖事的回應和瞭解都在下降,在實施方面也受到了疫情的影響。

有鑒於此,聖保羅總教區的科曾斯(Andrew Cozzens)主教在6月的會議中提出一項計劃,並在這次秋季會議上得到確定,這是一項為期三年、推動聖體聖事的倡議。在這段行程中,將舉行有關的講學和牧靈活動,建立一個新網站,並派遣一個50位司鐸組成的團隊前往50個州,在那些地方宣講聖體聖事的重要性。這項運動將在2024年6月舉行的全國聖體大會上達到高潮。

此外,美國主教們在巴爾的摩的會議中也以230票贊成、5票反對的結果通過了修訂《達拉斯憲章》(Carta di Dallas)的提案。這份文件旨在保護青少年,在爆發了神職人員戀童癖的醜聞後,美國教會於2002年在德克薩斯公布。如今事隔將近20年,美國主教們同意更新這份文件,依照教宗方濟各這幾年的指示,在處理侵犯個案上引入新要素。

Charter for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對兒童和青年保護憲章)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USCCB 美國天主教主教團

 

教宗訪問紐約世貿遺址: 在差異中也能達致世界和平

POPE-GROUND-ZERO

教宗方濟各9月25日中午在紐約世貿中心遺址與各宗教領袖一同為和平祈禱。教宗強調,各宗教領袖的臨在表達出他們共同願意成為修和、和平與正義的力量。在差異中也能達致世界和平。

教宗方濟各抵達紐約世貿中心遺址後,首先在紀念館外的911事件紀念水池前靜默片刻,然後逐一問候20名英勇捐軀的救難人員的家屬。隨後,教宗進入地下紀念館,與各宗教領袖一同為和平祈禱。在場的宗教領袖來自基督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和錫克教。各宗教領袖輪流以自己的語言和方式祈禱後,教宗發表了一篇講話。

POPE-GROUND-ZERO教宗指出,他與殉職人員家屬的會晤再次證實這毀滅事件「絕非與人無關的抽象事件,而是有面孔、有故事、有名有姓的具體事件。一個大都會似乎冷漠無情,居民無名無姓,極為孤獨,你們卻在彼此幫忙、愛和個人犧牲上表現出強而有力的團結互助。當時,紐約消防隊員奮不顧身地進入快要倒塌的世貿中心大樓,很多人因此殉職,但他們的犧牲挽救了其他許多人的性命。這塊死亡之地因而成了生命之地、生命獲救之地」。

教宗衷心祈願「各宗教領袖的臨在能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標記,表達出他們共同願意成為修和、和平與正義的力量,在差異中也能達致世界和平。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必須消弭仇恨、報復和憎惡的情緒。眾所周知,和平是上天賜下的恩典。在這個紀念之地,我邀請你們每個人以自己的方式,一同靜默祈禱片刻。讓我們向上天求賜恩典,使我們努力成為和平之源。如此一來,我們的摯愛將不會被遺忘,在我們為重建、修和與和平所作的每一次奮鬥中,他們都將臨在」。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訪問聯合國: 為實現可持續發展議程,政治決策必須重視人

POPE-UN

教宗方濟各9月25日上午訪問聯合國總部並在那裡發表講話,這是他當天在紐約的第一項活動。教宗於早晨8點30分抵達聯合國大廈,受到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伉儷歡迎,兩位聯合國殉職工作人員的子女向教宗獻上鮮花。

教宗先與潘基文秘書長舉行私人會晤,彼此交換禮物並相互介紹各自的代表團。然後,教宗來到聯合國殉職工作人員的紀念台前,獻上鮮花,表達敬意。教宗在這個機會上感謝聯合國工作人員為他的來訪所作的準備,稱他們的幕後工作十分重要,為回應人類大家庭的需要作出默默無聞,卻成效非凡的貢獻。

之後,教宗來到聯合國大會所在的大廈,與本屆和下屆聯大兩位主席以及本屆安理會主席舉行了私人會晤。教宗方濟各是在聯合國大會期間到訪的首位教宗,當他來到舉行會議的大廳時,受到聯大主席、聯合國秘書長及全體與會代表的熱烈歡迎。

教宗用西班牙文語發表一篇講話,稱自己來到這裡是延續保祿六世、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教宗,這幾位前任的來訪。教宗代表天主教會感謝聯合國的工作。他說,聯合國70年來努力工作,加快制訂國際法,建立國際人權準則,使促進和平與修好的人道法及眾多法律得到完善。所有這一切都是光明戰勝黑暗的成果。

聯合國70年的路程顯示,與時俱進是多麽重要,聯合國機構,例如安理會、金融組織以及應付經濟危機的機制有效地發揮作用,使各國得以建立彼此更加平等的關係。談到權利問題,教宗表示,縱觀全球局勢可以看到眾多虛假權利助長了個別權力,使之摧毀自然環境,增加遭受排斥的人。這是兩個彼此分不開的領域,處在優勢的政治和經濟關係把自然環境與受排斥者淪為脆弱的現實。

教宗表示,我們基督徒與其他一神教信徒都相信宇宙萬物來自造物主的愛,祂允許人為自己同類的益處和造物主的光榮而尊重及善用受造界。濫用及摧毀環境與排斥行為緊密相關。經濟和社會排斥抹殺人權和環境,助長「丟棄文化」。這一切都要求我們作出明確的政治決策,在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巴黎氣候變化峰會上必須作出緊迫有效的行動。

必須竭盡全力幫助極度貧困的人,使他們能主宰自己的命運,在家庭、社會、市政、學校、工會當家作主。教宗強調接受教育的權利,重視家庭和教會的角色,以及社會各團體在與家庭的配合下為培育青年付出的努力。這一切都將有助於保護環境,更好地落實2030年發展議程。

生態危機及生物多樣性面臨毀滅的現實也會危及全人類的生存。因此,急需要尊重銘刻在人性中的道德律,其中包括男女性別差異,尊重人在每個階段的生命。《聯合國憲章》序言明確表示,必須促進社會進步與自由。第3千年的頭15年顯示未能有效地推行國際準則。倘若無法意識到一些自然道德難以逾越的限度,不立即貫徹人的整體發展方針,「使子孫後代不再遭受戰爭災難」的理想就會成為遙不可及的海市蜃樓,甚至是空話,為濫用職權和腐敗找藉口。

談到中東、北非及其它非洲國家基督徒和其它種族團體的狀況,教宗提到仇恨導致的暴力、宗教敬禮場所、文化財產、房屋遭破壞,人為生存走上移民的苦路或度奴隸般的生活。教宗指出,這一切都要求國際責任人士深入反省。

教宗也談到在政治默許下的販毒現象導致數百萬人死亡。他提醒說,販毒與人口販賣、武器交易、剝削兒童及各種腐敗息息相關,它滲入到社會、政治、藝術、軍事、宗教各領域,往往衍生類似結構,破壞我們制度的信譽。教宗提到保祿六世教宗當年在聯合國的講話中曾說:「真正的危險在於人本身。人憑著自己越來越強大的工具,甚至能夠毀掉自己日新月異的發展成就。」

教宗最後表示,世界衝突導致更多的受排斥者。我們不可將「若干議程」推給未來。未來要求我們現在作出緊要及全球性決定,好能面對世界衝突。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教宗在紐約主教座堂主持晚禱

POPE-NY-VESPERS

教宗方濟各9月24日晚在紐約聖博德主教座堂與聖職人員和男女會士一同誦念晚禱。紐約總主教弟茂德·杜蘭(Timothy Dolan)樞機和紐約市長比爾·德布拉西奧(Bill de Blasio)在主教座堂門口迎接了教宗。教宗走入主教座堂時受到眾人的熱情歡迎,在走向祭台時,教宗問候了一名坐輪椅的兒童。

在禮儀講道中,教宗特別向美國修女表示感謝,表示對他們充滿欽佩之情。他說:「教會若少了你們將會怎麼樣?你們是堅強和奮鬥的女性;你們以勇敢的精神置身於宣講福音的前列。修女們、姐妹們、子民的母親們,我要對你們說:『謝謝』,『萬分感謝』。我還要告訴你們,我愛你們」。

在對修女們表示謝意前,教宗再次談到美國教會曾經蒙受的戀童癖醜聞。教宗說:「我知道,你們身為聖職人員,不久前你們在面對天主子民時,會因你們諸多弟兄傷害和抹黑教會、侵犯教會內最無自衛能力的子女的行為,而感到痛心疾首和羞愧難耐」。

教宗指出,司鐸應該躲避「世俗安逸」。「若想用天主的眼光看待和評估事物,就必須常常回到我們蒙召的起點;毫無疑問,這需要我們懷有極大的謙卑。耶穌的十字架為我們展示了衡量成功的不同標準」。如果我們過度依戀地上的事物,我們就會聽不清「天主每日要求我們悔改、與祂相遇的呼聲」。漸漸地,我們就會失去「犧牲、割捨和刻苦的精神」。

因此,我們必須學會一種能激發我們渴望慷慨服務的休息方式。「接近窮人、難民、移民、病人、受剝削者、孤寡老弱、服刑者和其它形式的天主窮人。他們能教導我們另一種休息方式,一種更符合基督精神和慷慨的休息」。

教宗最後說:「我們應該以回憶的恩寵回顧我們的生活。回憶那第一次召叫,回憶所走過的路,回憶所領受的種種恩寵,特別回憶在路途中多次與耶穌基督的相遇」。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CNS

紐約: 世界之首都

教宗方濟各離開了華府,到達紐約市。這是天主教首牧在美國宗徒之旅的第二站。在四十小時內,教宗將有一個緊密的行程:與司鐸及會士一起祈禱、會晤世界各地的大使、於世貿遺址祈禱、接見移民家庭和小孩、及於麥迪遜廣場花園奉獻彌撒。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曾經對當時的紐約總主教若望‧奧康納樞機(John O’Connor)說:「我只是羅馬主教,但你是世界首都的總主教。」一些人對這句說話有懷疑,但這真的有些事實根據。紐約是聯合國總部的所在地,也相信是全世界中最重要的金融及文化中心。紐約都是天主教會的重地,由紐約總教區和布鲁克林教區服務。這兩教區以東河相隔,由556個堂區為超過千萬教徒服務。

我非常欣賞紐約內的美麗建築物,而當然我也非常喜歡不同派別的教堂。紐約是全世界中擁有最多主教座堂的城市。我曾前往參觀市內的四座天主教主教座堂(及一座前主教座堂)、十三座正教會主教座堂和聖公會的一個座堂。在這博文中,我會為大家介紹紐約市內一些值得前往朝聖的天主教堂。


位於曼哈頓中心的「聖博德主教座堂」(St. Patrick’s Cathedral),在眾多金融及商業大廈群中與別不同。教堂以純新哥德式設計,它的白色外牆和內部進行了長達三年的大規模清洗和修復,剛剛在教宗到訪前完成。這座新的主教座堂於1858年開始興建,因為美國內戰而需要二十年之久才竣工。

這座龐大的主教座堂能容納三千人,尖塔高達一百米。兩座管風琴含有9000條管及206個音栓。四位梵二前的樞機的紅色主教帽(以前神職人員所採用的闊扁禮帽,現仍然在主教和司鐸的牧徽中採用)懸掛在頂棚上,這是有樞機的教區的普遍習俗。

聖博德主教座堂是美洲中唯一接待過教宗多於三次的教堂:保祿六世(1965年)、若望保祿二世(1979年及1995年)、本篤十六世(2008年)和方濟各(2015年)。這也是第一位教宗踏進的美國教堂。


 

1808年,紐約教區與巴茲城、波士頓和費城教區一起,由巴爾的摩教區(美國首教區)分割出來。1850年,紐約和辛辛那提繼巴爾的摩及聖路易斯升格為美國的第三和第四個總主教區。聖博德堂由1809年至1815年興建,成為紐約教區首座主教座堂,直至1879年以上介紹的新聖博德主教座堂於建成。

因這前主教座堂的歷史緣故,教宗於2010年頒賜「乙級大殿」的名銜給這堂,成為國內的第67座有這殊榮的教堂。現今,「聖博德前主教座堂大殿」(Basilica of St. Patrick’s Old Cathedral)為曼克頓中心不同文化的人服務,設有英語、西班牙語和華語彌撒。今年正值這教堂的二百週年建堂紀念,多蘭樞機(Timothy Dolan)將於11月22日舉行大殿復修完成後的祝福禮。


成立於1785年的「聖伯多祿堂」(Church of St. Peter)是紐約州的首個堂區,其後紐約州於1788年才加入美國聯邦。現有的教堂於1836年至1840年興建,採用希臘復興式,位於曼哈頓下城。聖婦伊莉莎白‧絲彤(Elizabeth Ann Seton)於1805年從聖公會皈依天主教,就發生在這地方。

2001年9月11日,位於世貿大樓一百米以外的聖伯多祿堂,受到其中一架撞毀飛機的起落架擊中,教堂頂部受損毀。恐怖襲擊後,紐約消防署的專責司鐸賈奇神父(Mychal Judge)奮勇衝入現場,卻被從高空掉落的碎片擊中,成為九一一事件中首位官方確認的罹難者。前一天,他向消防員講道說:「無論召叫有幾重要,或不重要,你也不知道天主召叫你做什麼,但天主需要你。而這消防局將會為這社區和這城市帶來巨大的祝福。阿們。」


雖然聖伯多祿堂有遠古的歷史,但是曼哈頓「聖若瑟堂」(Church of St. Joseph)才享有「紐約市最古老的教堂」之稱譽,因為聖伯多祿堂於1840年重建。聖若瑟堂是曼哈頓的第六個堂區,教堂於1833年至1834年興建,同樣採用希臘復興式。

這由道明會服務的堂區為鄰近的「紐約大學」學生服務。自1980年起,更為窮人提供免費食物。


離開聯合國總部二百米外的「聖家堂」(Church of the Holy Family),特別受到聯合國外交官和工作人員的歡迎。教堂設計採用現代風格,特別配合新禮儀及基督徒合一的精神。1965年10月4日,聖家堂舉行基督徒合一會議,迎接教宗保祿六世的來臨出席。這教堂也是在美洲中教宗到訪的首座非主教座堂。


St Joseph 1

位於紐約市北面的德語「聖若瑟堂」(Church of St. Joseph)於1873年成立,最初由耶穌會會士服務。堂區團體不斷擴大,所以於1895年建了新教堂。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後,不幸地許多精心製作的裝飾遭棄置,直至1990年代才得以復修更新。2008年4月18日,教宗本篤十六世蒞臨此堂,出席一個基督徒合一會議。


布魯克林(Brooklyn)位於曼哈頓對岸,以布魯克林橋所連接。「聖雅各伯堂」建於1822年,是長島的首座天主教教堂。當1853年布魯克林教區成立時,這堂成為教區之主教座堂。1896年喪失主教座堂的名譽,但1972年再次成為主教座堂。1979年10月3日,若望保祿二世教宗蒞臨聖雅各伯主教座堂。三年後,教宗頒賜「乙級大殿」名銜,自此這堂稱為「聖雅各伯主教座堂大殿」(Cathedral Basilica of St. James)。


1850年,為照顧來到布魯克林的新移民,在這地興建了第一座「聖若瑟堂」。1912年以西班牙殖民風格重建。當「聖雅各伯主教座堂大殿」的容量不夠大去舉行大型教區禮儀時,布魯克林主教向教廷主教部申請,將聖若瑟堂升格為「副主教座堂」(co-cathedral)。2013年2月申請獲准,自此「聖若瑟副主教座堂」(St. Joseph’s Co-Cathedral)成為教區隆重典禮的舉行地。

每教區只可有一座「主教座堂」(cathedral),因為主教座堂時是地區教會合一的標記。然而,若有歷史或實際的理由,一些教區可同時擁有副主教座堂。副主教座堂設有「主教座」(cathedra),主教可在此舉行主要的宗座彌撒(pontifical Mass)。在每個教區內,每年每堂區都必須舉行「主教座堂奉獻週年」慶日,但不會舉行副主教座堂的奉獻週年紀念。(副主教座堂,若曾經是主教座堂,則享有一些大赦的特權。)


教宗宗徒之旅:古巴華盛頓紐約、費城

《鹽與光電視》為大家緊隨教宗訪美之旅,作現場直播和報導。請支持《鹽與光電視》

 

撰文、圖片:Gabriel Chow
參閱:英文版

華盛頓: 美國內的小羅馬

Basilica of the National Shrine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教宗方濟各在古巴逗留三天後,乘坐客機抵達美國華盛頓安德魯斯空軍基地。總統奧巴馬、一眾官員、主教及小童,一同歡迎教宗。這是五十年來第十次教宗到訪。直至現在,若望保祿二世、本篤十六世和方濟各,也各自到過美國首府一次。

華盛頓被稱爲「小羅馬」,是因為在這城中可找到很多天主教機構。由美國主教團和教宗創立的「美國天主教大學」、無數修會的會院、天主教醫院、修院和壯觀的教堂。華盛頓也是南北美洲唯一有三位在此居住的現任總主教:華盛頓總主教、美國軍中教區總主教,以及聖座駐美國宗座大使。華盛頓也是美國主教團總部的所在地。


Basilica of the National Shrine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聖母無原罪始胎國家朝聖地大殿(Basilica of the National Shrine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本地人簡稱為「朝聖地」)的興建是為了紀念這國家的主保聖人。美國第一位主教若望‧卡羅(John Carroll)於1792年,把這新成立的國家奉獻於聖母瑪利亞無原罪始胎。這是比教宗庇護九世於1854年將「聖母無原罪始胎」的教理欽定為「信條」(dogma)更早。朝聖地的興建歷時數十年,由1920年動工,至1959年舉行奉獻禮,1961年才完成。

Basilica of the National Shrine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朝聖地位於美國天主教大學的校園內,是北美洲墨西哥以北最大的天主教教堂,僅次於聖公會的華盛頓國家座堂和紐約聖約翰神明座堂。大殿以新羅馬式和新拜占庭式的建築風格設計,大殿上層教堂兩旁和地窖內有超過70個以不同的聖母名號命名的小堂。漂亮的馬賽克到處可尋,例如在地窖堂後殿的十五端玫瑰經奧蹟,和上層教堂的三個壯觀的圓頂。切勿忘記參觀地窖的展覽品,包括聖若望二十三世在梵二大公會議開幕的聖帶,和真福保祿六世捐給窮人的最後一個「教宗三重冕」。這大殿是北美洲公教徒必到的地方。

2015年9月23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將參觀這大殿,在大殿外舉行彌撒聖祭,冊封真福胡尼佩羅‧塞拉為聖品。


Mount St. Sepulchre Franciscan Monastery

Monastery of Mount St. Sepulchre在美國的聖地方濟會隱修院(Franciscan Monastery of the Holy Land in America)處於同一城市,但不及聖母朝聖地著名,這寶藏常被忽略。這朝聖地值同級的愛戴,是聖地的微型版本。

隱修院教堂內,可找到聖地和其他地方的神聖地方的複製品,包括:聖母領報石窟、白冷石窟、三王的祭壇、耶穌顯聖容小堂、耶穌聖墓、地下墓穴等等。去過聖地的人,一定會再記起在那兒的記憶,而未去過的朋友,也會感受到同一的經歷。在室外範圍有更多複製品:革責瑪尼石窟、耶穌升天小堂、聖母之墓、聖方濟之寶尊地、露德石窟,和隱修會迴廊刻著幾十種文字寫成的《天主經》和《聖母經》。來訪華盛頓的教徒,切勿錯過此朝聖地。


Cathedral of St. Matthew

聖瑪竇宗徒跟隨耶穌前曾是稅吏,所以他被認為是公務員的主保聖人。這美國首都的堂區教堂於1840年成立,以聖瑪竇命名,為牧養華盛頓的公務員。雖然華盛頓總教區1947年才成立,這教堂已在1939年升格為主教座堂。聖瑪竇主教座堂(Cathedral of St. Matthew)也是美國唯一天主教徒總統約翰·甘迺迪的國葬地點。

教宗方濟各於9月23日早上,在這主教座堂與美國主教們祈禱和會晤。


Pope John Paul II Cultural Center

National Shrine of St. John Paul II聖若望保祿二世國家朝聖地(St. John Paul II National Shrine),於2014年該教宗被封聖的同一天開幕。哥倫布騎士會將之前的「若望保祿二文化中心」改建為現在的朝聖地。這建築物是一個祈禱的地方,也是為這偉大教宗的生平的展覽館。在常設展覽廳中,展出若望保祿二世不同時代的展覽品。每天神父都會舉行感恩祭和聽告解。


Ukrainan National Shrine of the Holy Family

羅馬天主教徒會覺得首都裡的烏克蘭聖家國家朝聖地(Ukrainian National Shrine of the Holy Family)建築、禮儀和傳統很特別。烏克蘭天主教會是與羅馬共融的二十三個東方禮教會,也是全球最多信眾的一個。朝聖地的基石於1979年由若望保祿二世所祝福,上層教堂於1999年完工。當「第八屆世界家庭會議」和「世界主教會議第十四屆普通常會」舉行時,這國家朝聖地是一個好去處。記緊為自己的家庭祈禱,以聖家作模範。


教宗宗徒之旅:古巴華盛頓紐約、費城

《鹽與光電視》為大家緊隨教宗訪美之旅,作現場直播和報導。支持《鹽與光電視》

 

撰文、圖片:Gabriel Chow
參閱:英文版

聖座新聞室介紹教宗牧靈訪問古巴與美國的活動

blog_1442429412

教宗方濟各將於9月19日至28日前往古巴、美國和聯合國,展開他的第10次國際牧靈訪問。聖座新聞室主任隆巴爾迪神父9月15日上午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教宗這次的訪問活動。他表示,這是一次是長且活動繁多,也是非常美好的訪問行程。

教宗方濟各這次牧靈訪問的第一站是古巴。隆巴爾迪神父提到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和教宗本篤十六世曾訪問過這個國家。

教宗方濟各將訪問古巴首都哈瓦那、奧爾金和聖地亞哥。值得注意的是,教宗在首都革命廣場主持彌撒聖祭,彌撒中將給5名初領聖體的孩童送聖體,這對古巴教會而言是一個希望與成長的標記。教宗在訪問古巴的行程中雖然沒有安排會見年老的古巴最高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但也不排除這個可能性。

教宗在古巴的其它重要活動包括在首都接見青年,並前往位於聖地亞哥的科夫雷愛德聖母朝聖地朝聖。科夫雷愛德聖母一個世紀前被宣布為古巴的主保。

古巴訪問結束後,教宗將前往美國華盛頓。

美國總統奧巴馬、社會當局和宗教人士將在機場迎接他,正式歡迎禮則於隔天9月23日在白宮舉行。教宗將在美國首都冊封真福胡尼佩羅·塞拉(Junipero Serra)神父為聖人。塞拉神父是西班牙人,18世紀美洲大陸的偉大福傳者。

教宗方濟各將於9月24日訪問美國國會,他是首位訪問美國國會的教宗,並在那裡對衆議員講話。他在美國訪問的其它重要活動包括訪問聯合國總部,在那裡發表衆人期待已久的講話。教宗也將參觀世貿中心遺址,與各宗教領袖一起為和平祈禱。

教宗在美國訪問的最後一個城市是費城,在那裡參加第八屆世界家庭會議。他訪問美國的這3個城市時,將特別關注窮人、囚犯、愛德工作及慈善活動。教宗在全程訪問活動中將發表26次講話,其中8次在古巴,18次在美國。

教宗將與9月28日返回梵蒂岡。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與美國三城市舉行了虛擬接見活勳

ABC News

2015年8月31日,教宗方濟各透過衛星轉播第一次與美國人舉行了「虛擬接見活勳」。美國廣播公司(ABC)安排這次活動,活動中教宗與美國三個不同城市的人進行了視像會議。教宗透過視像聽了數人的故事,然後發表了信息給在場人士。9月4日星期五,電視節目於ABC電視頻道廣播。

參與這次歷史性的虛擬會議計有:芝加哥耶穌會基督君王中學學生、洛杉磯街頭流浪者,和美國墨西哥邊境城市德州麥卡倫耶穌聖心堂的移民。由於稍後教宗到訪美國時只可探訪少數地方,所以他希望透過這次機會接觸到美國其他地方他想探訪的群眾。教宗以西班牙語與眾人會談。

美國廣播公司在電視網站ABCNews.com 以英語和西班牙語播放該節目。

鹽與光電視將會現場直播教宗的美國宗徒訪問。請拭目以待。

以下是相關內容:

教宗與美國視頻連線:「我來美國是為了與大眾在一起,幫助他們走好生命之路。」

美國當地時間9月4日晚,教宗方濟各透過美國廣播公司(ABC)的電視網路與芝加哥、洛杉磯和德克薩斯州的公教信徒、移民和遭遇各種社會不幸的人舉行了視頻會晤,向他們解釋他懷著怎樣的心情期待這次牧靈訪問。教宗將於9月22日至27日訪問美國,出席費城世界家庭大會。

教宗說:「我為各個教會服務,為每一位善心人士服務。對我而言,與人接觸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很難適應遠離大眾的生活。相反地,當我與群眾在一起時,就像我即將訪問你們那樣,我能夠更好地理解你們,幫助你們走好生命之路。因此,這趟陪同你們行走、走入你們歷史的旅行是如此的重要。」

年輕女孩瓦萊麗·赫雷拉(Valerie Herrera)來自芝加哥一間由耶穌會管理的移民學校,她向教宗講述了自己與皮膚病抗爭的艱難生活,表示自己從音樂中得到了安慰,並打算做一名藥劑師。然後,她問教宗說:「您對我們青年人有何期待?」

教宗方濟各答道,有兩個期待。

「首先,青年人永遠不要孤獨地走生活之路,而應該在耶穌的手中、在聖母的手中得到良好的陪伴。其次,青年人要勇敢地前行。」

教宗說:「你們可知道,我看到一個不勇敢的青年有多麼傷心?一個悲傷的青年,一個哭喪著臉的青年,一個缺乏歡樂的青年。勇敢使你快樂,快樂帶給你希望,希望當然是天主的恩典。在生命道路上的確有很多困難,但你們不要懼怕困難!你們應謹慎、小心,但不必害怕。你們擁有克勝困難的力量。不要害怕,別停步。」

之後,來自洛杉磯的11歲小女孩阿莉莎(Alisa)和她的未婚媽媽及妹妹為教宗作了見證。教宗向他們表達了慈愛與敬佩之情。

教宗對她的母親說:「妳是一位勇敢的女人,因為妳能把兩個女兒帶到世上。妳沒有在胎中殺死她們,因為妳尊重了生命,尊重了在妳體內成長的生命,為此天主必會賞賜你。妳不應感到羞愧,而要昂首挺胸走路,說道:『我沒有殺死自己的女兒,我把她們帶到了世上。』我敬佩妳,願天主降福妳。」

電視連線隨後轉到美國德州。這片風沙彌漫的乾枯之地卻是眾多難民渴望的綠洲。在4歲時移民美國的里卡多(Ricardo)是他們中的一個。里卡多向教宗解釋說,父親因車禍早逝,自己在16歲便成了家庭的支柱。他問教宗:「世界上有這麼多的問題,例如貧窮、教育體系、移民等問題,您認為如何能解決這些問題呢?」

教宗回答說:「當我看到生活中許多的不公時,就會想到歷史上最大的不公—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耶穌出生在野外,生來如同一個無家可歸的人。我想到祂在十字架上的靜默。只有在這樣的靜默中,我們才能理解世上的一切不幸。」

教宗還強調:「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利用不是一條出路。我們受造是為了活出『社會友誼』。我們有責任彼此擔當。沒有人可以說,『我的責任只限於此』。我們是每個人的負責人,應該按照各自的所能相互幫助。社會友誼是天主創造我們的原因。用足球的語言說,這是『社會友誼』和『社會敵意』之間的較量。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自己心中作出選擇,並為作出正確的選擇而真誠地彼此幫助。」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來源、圖片:ABC

願美國接納教宗方濟各帶去的訊息

blog_1438694301

教宗方濟各將訪問古巴和美國。宗座拉丁美洲委員會秘書卡里基里教授(Guzmán Carriquiry)向梵蒂岡電台解釋教宗這兩次訪問美洲的重要性。

卡里基里教授表示:「教宗願意從拉丁美洲嶄露頭角的邊緣地帶展開他的牧靈訪問,即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和巴拉圭,現在又準備訪問古巴,而且是一個已經完全融入拉丁美洲大家庭的古巴。因此,這兩次訪問有連貫性。同時,教宗還要訪問美國,那是個堪當接獲教宗訊息的大國。在《美洲教會》(Ecclesia in America)文獻的光照下,美國和拉丁美洲彼此連結。這份關聯因著各基督教會的共融和整個美洲人民的團結而愈加強而有力,當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為美洲召開世界主教會議時,先教宗先知性的直覺已傳達出這一點。」

卡里基里教授指出:「這個顯而易見的關聯也與另一個願景密切相關,其關鍵在於美國必須接納教宗帶給他們的訊息,教宗的訊息將觸及該國錯綜複雜的社會和他們作為央央大國的國際責任。同時,關鍵也在於美國必須懂得自我反省國內邊緣地帶的問題」。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