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臨期第三周 星期一 彌撒
集禱經
上主,求你側耳傾聽我們的呼聲,並以你聖子降臨人間的光明,驅散我們心中的黑暗。因你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和你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從雅各伯族中要升起一位救星。)
恭讀戶籍紀 24:2-7,15-17巴郎一舉目,看見了按支派紮營的以色列人;那時天主的神降在他身上,他遂吟詩說:「貝敖爾的兒子巴郎的神諭,明眼男子的神諭,那聽到天主的話,得見全能者的神視,在沈睡中開了神眼的神諭:雅各伯,你的帳幕,何其壯觀!以色列,你的居所,何其美好!如擴展的棕林,似河畔的花園,像上主栽種的沈香,似臨水的香柏。英雄由他的後裔而出,他將治理許多民族;他的君王超越阿加格,他的王國必受舉揚。」巴郎繼續吟詠說:「貝敖爾的兒子巴郎的神諭,明眼男子的神諭,那聽到天主的話,深知至高者的思慮,得見全能者的神視,在沈睡中開了神眼的神諭:我看見他,卻不是在現在;我望見他,卻不是在近處:由雅各伯將出現一顆星,由以色列將興起一權杖。」
福音(若翰的洗禮是從那裏來的?)
恭讀聖瑪竇福音 21:23-27那時候,耶穌進入聖殿,正教訓人時,司祭長和民間的長老來到他跟前說:「你憑什麽權柄作這些事?誰給了你這種權柄?」耶穌回答說:「我也問你們一句話,你們若答覆我,我就告訴你們:我憑什麽權柄作這些事。若翰的洗禮,是從那裏來的?是從天上來的?還是從人來的?」他們心中思量說:如果我們說:是從天上來的,他必對我們說:你們為什麼不信他?如果我們說:是從人來的,我們害怕民眾,因爲眾人都以若翰為一位先知。他們便回答耶穌說:「我們不知道。」耶穌也對他們說:「我也不告訴你們:我憑什麽權柄作這些事。」
「不冷不熱的基督徒有兩種危險的態度:一是把天主逼到牆角,二是洗手不管。這等同於挑釁天主。倘若上主把我們逼到牆角,我們就進不了天國;如果天主對我們的事洗手不管,我們就有禍了。」
2019年12月16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反省當天的福音,並強調以上這一點。
當天的福音記載了耶穌與司祭長的對話(瑪廿一23-27)。教宗指出:「由於耶穌規勸民眾、治癒患者、教導百姓、施行奇跡,吸引眾人歸向祂,因此司祭長倍感焦躁。儘管司祭長受到子民敬重,但是子民並不親近他們,因為子民對司祭長沒有信任感。為此,司祭長試圖把耶穌逼到牆角,問祂:『你憑什麼權柄作這些事?』換句話說,他們是在質疑耶穌,說:『你既不是司祭,也不是經師,更沒在我們的高等學府求學過。你只是個無名小卒!』」
「耶穌明智地向他們提出另一個問題:『若翰的洗禮是從天上來的,還是從人來的?』聖史瑪竇描述了司祭長心中的推理過程,他們發現兩個答案都不適合,所以選擇洗手不管,說:『我們不知道。』」教宗指出:「這就是平庸之輩的態度、在信仰上撒謊的人的態度。洗手不管的人不只是比拉多,還有這些說『我們不知道』的司祭長。他們不參與人們的歷史,不涉入問題,不努力行善,不盡心竭力治癒許多有需要的人,以免弄髒自己。」
「這段福音事跡展現出不冷不熱基督徒的兩種態度。一種態度是把天主逼到牆角,說:『祢若不為我作這個,我就不再上教堂了。』耶穌會怎麼回答呢?祂會說:『那你自己看著辦!』」
「不冷不熱基督徒的另一種態度是洗手不管,如同耶穌復活當天早上厄瑪烏的門徒那樣:婦女見到上主後歡欣鼓舞,厄瑪烏的許多門徒卻不相信,認為婦女想像力太豐富。這也是一種洗手不管,猶如比拉多的同黨。」
教宗說:「面對我們當代在文化、歷史和人類等方面的大小挑戰,很多基督徒洗手不管。我們常會聽到吝嗇的基督徒在乞討的人面前一毛不拔,甚至說:『我不施捨,免得他們等會兒去買醉。』這就是洗手不管。把天主逼到牆角,以及洗手不管,這是兩種危險的態度,等同於挑釁天主。試想一下,倘若上主把我們逼到牆角,會發生什麼事?我們將永遠進不了天國。上主如果對我們洗手不管,又會如何?我們成了不幸的可憐人。」
教宗最後總結道:「這是偽君子的兩種態度。他們把百姓逼到牆角,因為百姓汙穢不堪;他們對眼前的事洗手不管,因為那是別人的私事。」教宗邀請眾人反省自己是否污染這種態度。如果答案為「是」,我們就要改過自新,為即將來臨的上主騰出空間。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