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讀聖瑪竇福音 25:31-46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
「當人子在自己的光榮中,
與眾天使一同降來時,那時,他要坐在光榮的寶座上;一切民族, 都要聚在他面前。他要把他們彼此分開, 如同牧人分開綿羊和山羊一樣:把綿羊放在自己的右邊, 山羊在左邊。 那時,君王要對那些在他右邊的說:我父所祝福的,你們來吧!
承受自創世以來,給你們預備了的國度吧!因為我餓了, 你們給了我吃的;我渴了,你們給了我喝的;我作客, 你們收留了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了我穿的;我患病, 你們看顧了我;我在監裡,你們來探望過我。 那時,義人回答君王說:主啊!我們什麼時候見過你飢餓,
而供養了你,或口渴,而給了你喝的?我們什麼時候見了你作客, 而收留了你,或赤身露體,而給了你穿的?我們什麼時候見你患病, 或在監裡,而來探望過你?君王便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對我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所做的,就是對我做的。 然後,君王又對那些在左邊的說:可咒罵的,離開我,
到那給魔鬼和他的使者預備的永火裡去吧!因為我餓了, 你們沒有給我吃的;我渴了,你們沒有給我喝的;我作客, 你們沒有收留我;我赤身露體,你們沒有給我穿的; 我患病或在監裡,你們沒有來探望我。 那時,他們也要回答說:主啊!我們幾時見了你飢餓,或口渴,
或作客,或赤身露體,或有病,或坐監,而我們沒有給你效勞? 那時,君王回答他們說:我實在告訴你們:
凡你們沒有給這些最小兄弟中的一個做的,就是沒有給我做。 這些人要進入永罰,而那些義人,卻要進入永生。」
2016年11月2日追思已亡節,教宗方濟各下午前往羅馬城外「第一門」公墓主持彌撒聖祭,為所有已故信徒祈禱,包括無人紀念的亡靈。教宗在當天的推文中寫道:「我們懷著信德給已故的親人掃墓,也為無人紀念的亡者祈禱。」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取自《約伯傳》,敘述約伯在經受重大考驗時仍對天主懷有熱切的希望。
教宗解釋說:「約伯處於黑暗中,他瀕臨死亡之門。在這焦慮、悲痛及苦難中,約伯宣示了他的望德:『我確實知道為我伸冤者還活著,我的辯護人要在地上起立。我要看見天主:我要親眼看見祂,並非外人』(約19:25-27)。」
教宗指明紀念亡者的雙重意義:悲傷和希望。
他說:「墓地是個悲傷的地方,它讓我們記起已故的親人,同時也提醒我們將來也要死亡。然而,我們在悲傷中卻拿著鮮花作為希望的標記。悲傷攙和著希望,這就是我們眾人在今天慶典中的情感。我們在親人的遺體前紀念他們,同時懷抱希望。我們也感受到這希望能幫助我們,因為我們也必須走這段旅程。我們人人都將走這段旅程。或早或晚,人人都有這一天;痛苦或多或少,人人都要經歷。但我們是藉著希望之花,抱持著那對來世的強烈希望來走這段旅程。」
教宗強調:「耶穌背著祂的十字架第一個走完了這旅程,為我們開啟了復活的希望之門。今天,我們帶著這雙重記憶返回家中:紀念過去,我們已故的親人;謹記未來,我們將走的旅程。我們應堅信耶穌的承諾:『在末日我要使他復活』(若6:40)。」
來源: 梵蒂岡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