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觀察入微】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三十二主日  

【耶穌面對銀庫坐著,看眾人怎樣向銀庫裏投錢。】
(谷12:41)

耶穌從遠看著聖殿的捐獻箱,觀察人們捐獻的情況。這舉動可能讓門徒感到十分費解,因為信徒捐獻是一件非常普遍又普通的事。不過耶穌留意到有一位寡婦,雖然捐款最少,不過她所捐出的,是她所擁有的全部,而非剩餘的。耶穌更藉此帶出我們要為天主,為進入天國而奉獻自己的道理。

聖經中,耶穌很喜歡以大自然作比喻教導門徒,從中加深我們對信仰及天主的了解,例如:飛鳥的比喻(瑪6:26)、無花果樹的比喻(谷13:28-32)等等,因為耶穌善於觀察,祂能夠從微小的事、人們習以為常或容易忽略的事之中,帶出天主的大道理。大自然就是其中之一。

生於物質和資訊都豐富的年代,我們可能較少慢慢觀察身邊的人或事物。 透過觀察,不論對象是人還是大自然,或許都能夠幫助我們在其中找到天主的奧妙和祂的臨在。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祢常常以我們的生活或身邊的事物教導我們,
求祢也以智慧引導我們,
耐心地去觀察祢所創造的一事一物。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
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 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 【愛天地人】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三十一主日

【再沒有別的誡命比這兩條更大的了。】
(谷12:31)

耶穌被一位經師問到眾多誡命之中,哪一條是第一條。耶穌指出第一條是要我們用身心靈去「愛天主」,然後祂更補充說第二條是「愛近人如愛自己」,而且沒有比這兩條更大的誡命。

「愛天主」是當然的,不過我們又如何定義近人呢?在撒瑪黎雅人的故事中(瑪10:29-37),耶穌舉出的例子超越親人或朋友,而是不同種族的人,也都納入為近人之內。重要的是,我們是否擁有一顆憐憫的心。

所以那些在他國因天災、污染、氣候變化、家園環境被破壞的窮人,或是生態難民也是我們應該關注的近人。對於這些住在遙遠彼岸的人,他們提醒了我們要在生活上實踐環保,減少環境破壞,才能夠真正幫助到他們。

「愛主愛人」這兩條誡命雖然有前後之分,但關係卻密不可分:我們愛天主,就不能忽略愛祂的創造,這包括大自然和人,而事實也都證明如果要愛人,也不能忽視愛護環境。可見愛主愛人關愛自然,同是重要的,也是自然的。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祢把祢那無限大的愛,
透過耶穌啟示了給我們。
讓我們能以寬大的愛心,
向祢學習,攜手去愛祢的創造。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
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傳教節【福傳動力】福音經文反省

2021年傳教節

【耶穌便上前對他們說:「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
瑪28:18)

耶穌要門徒上一個祂所指定的山。山,高於地面,被視為接近「天」的地方。耶穌亦多次在山上講授教導,如山中聖訓(瑪5-7章);亦曾在山上發生重要的事情,如耶穌顯聖容(路9:28-36)。

門徒中有人仍然心存懷疑,耶穌就在此時說:「天上地下的一切權柄都交給了我」。這可算是一課不折不扣的大自然靈修:在山上我們看見萬里的長空及廣闊的大地,人不禁讚嘆大自然的偉大,還有她背後的創造者天主。

這種經驗與感受非常重要,它正好能回應今年教宗方濟各的世界傳教節文告的主題:《我們不得不說我們所見所聞的事》。其實任何與天主有關的經驗或感受,都「能夠成為一個參照點和可信的來源,使我們能夠恢復分享的渴望」,亦即福傳動力的來源。

最後,耶穌承諾「與我們天天在一起」,讓我們能夠同樣經驗宗徒們,在福傳路上遇到的喜怒哀樂,建立教會的未來。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願祢同情慈悲的愛, 感動我們的心,
使我們成為真正的傳教門徒;
願首位傳教使徒瑪利亞,
使所有受洗的人,
增強在這個世界上成為鹽和光的渴望。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以上禱文節錄自2021年世界傳教節文告)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 【生為服務】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九主日

【因為人子,不是來受服事,
而是來服事人,
並交出自己的性命,為大眾作贖價。】
(谷10:45)

宗徒雅各伯和若望向耶穌提出一個大膽的要求,他們希望在耶穌的光榮中坐在祂的左右,其實說穿了,就是為了希望得到權勢和地位。因此耶穌馬上回答說他們不知道求的是什麼,並且明言只有天主才有權力決定。然後耶穌再次帶出做大的,就要為眾人服務的道理。

正如門徒不明白耶穌降生成人的使命一樣,我們也可能沒有完全明白天主給予人和耶穌的使命。天主確實給予人類有別於其他受造物的身份和權力,不過這種身份和權力是用作服務:看守樂園(創2:15)。在這個樂園裡面有人,有動物也有植物。

耶穌的服務,是甚至為眾生獻出祂自己的生命。聖保祿在他的書信中提到,天主藉耶穌透過十字架救贖人類,同時也願萬物重歸天主(哥1:20;弗1:10)。就好像依撒意亞先知書中提到的默西亞的理想國一樣,萬物都能和諧共存(依11:6-9)。

如果有機會我們登山的時候,可以嘗試坐下來靜靜地用眼去看,用耳去聽,用身體去感受眼前的風景,我們或許能夠意識到,我們不是高高在上的俯視大地,而是自己其實也在大自然之中。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感謝祢讓我們從祢的聖子耶穌中,
了解到祢多一點。
但願我們所求的都合乎祢的聖意,
並懷著為他者服務的精神,倣效耶穌。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愛德表達】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八主日

【你還缺少一樣:你去,變賣你所有的一切,
施捨給窮人,你必有寶藏在天上,
然後來,背著十字架,跟隨我!】
(谷10:21)

今天福音中我們看到一個好人,他從小就開始遵守天主的戒命,又一心尋求永生天國,以至耶穌都很喜愛他。不過當耶穌要他把錢捐給窮人,這個好人就黯然離開了。

為個人來說,「捐錢」,是一個形式。背後所展示的「愛德」才是最重要。「錢」,也只是一個媒介,它可以代表著我們的「慾望」。即使是貪念不多的人,可是要放棄舒適的習慣或享受卻一樣不容易,這也是環境問題難以解決的原因之一。

環保議題由70年代起,已經歷了好幾個國際的大型會議,可是為什麼氣候變化的問題還是越見嚴峻?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金錢。如果國際間只以經濟掛帥,能夠做的改變也將會是有限度的。

事實上耶穌早已明言捨棄將不會是容易的,但祂亦同時保證了「為天主一切都是可能的」。

天主的戒命,其實全都指向愛,如果只管遵守而忽略了愛,則還是有缺憾的。相反,如果我們心中有愛,自然就能活出戒命的精神,世界也會變得更美好。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祢明白我們心中的軟弱,
在需要我們付出的時候,
求祢賜予堅定的心,
勇敢背起我們的十字架,
為好好跟隨祢。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二人一體】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二人成為一體,以致他們再不是兩個,而是一體了。】(谷10:8)

今天法利塞人跟耶穌談論休妻的問題,耶穌就把問題的答案引申到去創造之初。 根據創世紀的記載,人由土所造成,女人由男人的骨所造成,所以他們原來就是一體。男女雖然各有不同的體型、性格、思考模式等等,卻能夠互補長短。天主創造的智慧就見於此。

這樣的設計有助人類實踐天主在最初給人類的任務:照顧天主的創造——大自然(創2:18;1:26)。不過,這不是技術性的設計,而是天主因愛,並以祂的肖像創造了我們。事實上天主愛祂的一切創造(智11:25)。讀經一天主希望人透過給其他受造物起名字,以建立關係,而不再是無關的「什麼」。

男女成為一體,另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生育繁殖,充滿大地」。夫婦關係源於愛,而人類對他們的孩子的愛也是一生的:當有一天我們離開了,未來的世界是否還適合他們居住呢? 原來天主創造男女,生兒育女,照顧大自然,就是要見證男女間的愛,對下一代的愛,以及對大自然的愛。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祢的創造包含了祢愛的奧秘,
求祢幫助我們身體力行地,
在夫妻間彰顯出這份愛,
並延伸到我們的下一代與及地球環境。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主日福音分享
常年期第二十七主日
「兩人成為一體」
撰文:張心銳神父
影片提供:慈幼會中華會省社會傳播辦公室

有一位男士,很喜歡跟朋友去吃宵夜,以致冷落太太,他的太太發出最後通牒:老公覺得莫名奇妙,我每個月都把家用帶回家,老婆為甚麼緊張?我去吃宵夜,也不是去甚麼不好的地方?我去跟朋友聊天,舒緩我工作的壓力,有甚麼大不了!

一天,這位先生,他升職了!他很開心,又去食宵夜。回家時,他回家,看見有一張紙條,「我現在,回娘家!等以律師信!」丈夫不知道這次老婆是認真的!所以,他繼續睡覺,第二天他回九龍探他的爸媽,爸爸見到兒子回來,非常開心,決定準備一頓豐富的午餐,所以爸爸出去買菜。買菜的時候,父親打電話回家「老婆!快給我們的兒子沖一杯茶,我們剛從日本買了很好的茶。5分鐘電話又來了:「老婆!我們交水費嗎?剛經過便利店,要不要交費?」幾分鐘之後,爸的電話又來了,我看見不錯的叉燒,不如也買下作菜。

兒子怪得很奇怪,問媽為甚麼爸那麼煩厭?是不是有老人?媽告訴他,這不是煩厭,是關心。之後就教訓兒子,你不要以為回家給錢就可以;家不是給錢的地方,是給心的地方。你心不在焉,給更多的也沒用。你的父親是關心、上心。

「兩人成為一體」《馬爾谷福音》10章8節

現代人的婚姻觀漸趨向兩極化,有時過於樂觀,認為結婚後,便可解決雙方的分歧,可改變現狀,想著因為愛就能夠改變對方。另一個趨向是相反的,不是太樂觀,而是太悲觀,對婚姻產生恐懼,認為婚姻是墳墓、監獄,結婚證書只是一張紙而已,倒不如同居罷了。現在同居的情況亦愈來愈普遍,所以我給你們三點反省:

第一,愛不僅是感受,愛還是指承擔,愛是責任;好像十字架的耶穌一樣,祂愛人,犧牲自己。你們懂得互相欣賞、互相吸引中,不只是著重表面的東西,而是應該把那些在對方身上吸引自己的優點內在化,即是轉化成為我的優點。

第二,祈禱,深信你們的結合是天主安排,單靠自己的能力是非常有限,希望你們一起祈禱,周年的時候,家中有一個小小的祭台,有十字架,聖母像,學習耶穌的犧牲和慈悲。

第三,相親相愛,你們記得今天是一個婚約,是一個約,一個盟約,就算將來你們不欣賞對方,也要一起的!所有希望你們學習愛、寬恕和成全。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發揮互補的作用。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其後,被委派往香港仔工業學校照顧寄宿生及備修生陪育工作。2021年在羅馬慈幼宗座大學畢業,攻讀教義神學,專研教會學。現在香港慈幼會會省辦事處工作。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好人好事】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六主日

【因為誰不反對我們,就是傾向我們。】(谷9:40)

繼上星期門徒們彼此爭論誰最大,今個主日,我們看到他們拒絕接受耶穌團體以外的人,以祂的名字去行善。不過耶穌似乎看重的是該行為的本質——天主是愛(若一4:16),若有人因愛行善,即使他不是基督徒,本質上也是傾向耶穌。

有些環保人士或團體,他們不僅關心弱小,例如因環境受破壞而成為難民的人,同時也關愛人以外的生命,例如大自然和動物。如果基督徒除了要愛主愛人,關愛自然也是信仰的基礎(《願祢受讚頌》#64),那麼即使那些關愛人和大自然的人沒有信仰,不過他們的所言所行,有些部份會否也很接近我們的信仰呢?

既然我們是屬於耶穌團體,一個愛的團體,耶穌今天教導我們應以更寬大的心去接納他們所做的好人好事。在他們身上,可能同樣有值得我們學習、反省的地方。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求祢繼續祝福那些雖然未認識祢,

卻常懷著愛去行善的人。

也求祢幫助我們的所言所行,

都與祢的教導相稱,

使別人能藉著我們看見祢,

從而達到福傳的效果。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眾人之僕】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五主日

【耶穌坐下,叫過那十二人來,給他們說:
「誰若想做第一個,他就得做眾人中最末的一個,並要做眾人的僕役。」】
(谷9:35

當門徒在討論他們當中誰最大的時候,耶穌卻帶出了誰最大,誰就要為眾人服務的道理;然後耶穌更以小孩作比喻,說明誰為弱小者服務,誰就是為天主服務。

傳統上,人被視為天主整個創造的高峰,只有人是以天主的肖像被造,而且受祂所托管理大地。而人類的智慧加上科技,彷彿使我們成為了自然界中的最高者。

另一方面,聯合國指出,在2019年就有2,490萬 人因環境受破壞而成為難民。同時,「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動植物品種消失」(《願祢受讚頌》#33),牠們都不能靠自己發聲,牠們又算是弱小的一群嗎?

讓我們感謝天主對人類有特別的恩寵,使我們肖似祂,懂得主動去愛,有能力按各自的方式服務弱小。

雖然我們未必可以真的遇見耶穌,不過我們都可以以聖德蘭修女為芳表,從服務弱小者過程中,在他們身上看見耶穌。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求祢賜予我們常有一顆謙遜的心,

懷著以大愛做小事的情懷,

為他人甚至弱小者服務。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我又是誰】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四主日 

【耶穌又問他們說:「你們說我是誰呢?」伯多祿回答說:「你是默西亞。」】(谷8:29)

當耶穌問門徒祂是誰的時候,不論門徒回答洗者若翰還是厄里亞,都是指向耶穌的身份和祂在世的目的。眾人中伯多祿答對了問題,耶穌是天主子—默西亞(瑪16:16),只是當時的門徒以為耶穌是為幫助他們復國,而未了解到祂是為萬物帶來天國(哥1:19-20)。

我自己又是誰?

不論我們是學生、社會人士、父母或其他身份;不論在家庭或社會上是什麼崗位,我們都是與萬物一起共享這個地球,也是與她共命運的地球人;在天主內我們都是祂的子女,為行天主所預備的各種善工而被造(厄2:10),有著管理好祂所創造的大自然的責任(創1:28),並分擔、延續耶穌在世時的使命—「向一切受造物宣傳福音」(谷16:15)。

雖然我們都只是萬物的一員,不過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因為神恩各有不同(格前12),為使我們都能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以各自的方式跟隨耶穌。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

感謝祢賜予我們每人不同的身份及神恩。

求祢幫助我們以堅定的信德及行為,

在各種試探中辨認祢,

放下自我好好跟隨祢。

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