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十字架教我們別怕失敗,因為隨之而來的是勝利

九月十四日 十字聖架節 彌撒

讀經一(那些被蛇咬了的人,一瞻仰銅蛇,就保存了生命。)
恭讀戶籍紀 21:4-9

那時候,以色列子民在曠野,很不耐煩。他們抱怨天主和梅瑟,說:「你們為什麼領我們由埃及上來,死在曠野?這裡沒有糧食,又沒有水,我們對這些輕淡的食物,已感厭惡。」上主就打發火蛇,到人民當中,咬死了許多以色列人。人民於是來到梅瑟面前,說:「我們犯了罪,抱怨了上主和你;請你轉求上主,給我們趕走這些蛇。」梅瑟於是為人民轉求。上主對梅瑟說:「你做一條火蛇,掛在木竿上;凡是被咬的,一瞻仰牠,必得生存。」梅瑟就做了一條銅蛇,掛在木竿上;那些被蛇咬了的人,一瞻仰銅蛇,就保存了生命    。

讀經二(祂貶抑自己,為此,天主極其舉揚祂。)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斐理伯人書 2:6-11

弟兄姊妹們:耶穌雖具有天主的形體,並沒有以自己與天主同等,為應當把持不捨的,卻使自己空虛,取了奴僕的形體,與人相似,形狀也一見如人;他貶抑自己,聽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為此,天主極其舉揚他,賜給了他一個名字,超越其他所有名字,致使上天、地上和地下的一切,一聽到耶穌的名字,無不屈膝叩拜;一切唇舌,無不明認耶穌基督是主,以光榮天主聖父。

福音(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
恭讀聖若望福音 3:13-17

那時候,耶穌對尼苛德摩說:「沒有人上過天,除了那自天降下,而仍在天上的人子。正如梅瑟曾在曠野裡高舉了蛇,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他內獲得永生。」天主竟然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著他而獲救。

2018年9月14日(光榮十字聖架慶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表示,耶穌的十字架教導我們,生活中有失敗也有成功,切莫害怕困境,因為困境將會得到十字架的光照,那是天主戰勝邪惡的記號。邪惡的撒殫被擊潰,被拴起來,但牠仍在狂吠;你若是靠近牠,輕撫牠,牠就會把你撕爛。

教宗解釋道:「默觀十字架為我們不只是默觀失敗的記號,也是默觀勝利的記號。在十字架上,耶穌平生的一切作為都失敗了,跟隨耶穌的人所有希望都破滅了。但我們不怕把十字架當作一個挫敗時刻來默觀。」

教宗闡釋當天的第二篇讀經(斐2:6-11)強調:「保祿在反省耶穌基督的奧秘時,告訴我們耶穌空虛了自己、貶抑了自己,祂承擔了我們所有的罪過、世上所有的罪過。祂成了『孱弱者』、被判刑的人。保祿不怕讓我們看到這失敗,而這多少也令我們在困境中看到光明,因為十字架為我們基督徒也是勝利的記號。」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講述,以色列人民在出離埃及的時候,因為埋怨了天主和梅瑟,所以天主打發火蛇來咬死他們中的許多人(戶21:4-9)。

教宗指出:「火蛇代表的是古老的蛇、撒殫、強大的指控者;但上主要求梅瑟豎立的銅蛇卻帶來救恩。這是『預示』。事實上,『替我們成了罪』的耶穌戰勝了罪的始作俑者,戰勝了蛇(格後5:21)。撒殫在聖週五那天歡喜至極,所以牠並未察覺到自己將陷入歷史的一大圈套。我們的勝利就是耶穌的十字架,祂在我們的仇敵、在古老的大蛇、在強大的指控者面前得勝。因著十字架,我們獲得救恩,誠如耶穌所說:『當我從地上被舉起來時,便要吸引眾人來歸向我。』」(若12:32)

教宗說:「耶穌被高舉,而撒殫被擊潰。耶穌的十字架為我們必定是個吸引力:我們仰望祂,因為祂是我們繼續前行的力量。而被擊潰的古老的蛇仍在狂吠、仍在作勢威脅,但就像教父們所說的,牠是一條被拴起來的狗:你只要不靠近牠,就不會被咬到;可是你若上前輕撫牠,因為牠看似一隻可愛的小狗,那麼你就要做好心理準備,牠將會把你撕爛。」

教宗最後總結道:「十字架教導我們,生活中有失敗也有勝利。我們必須有能力忍受挫折,耐心地忍受我們的挫敗與罪過,因為主耶穌已為我們付出了贖價。我們要在上主內忍耐挫敗,在祂內請求寬恕,但絕對不要陷入這條被拴住的狗的誘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慈悲是基督徒的作風

九月十三日 金口聖若望 彌撒

讀經一(你們傷了弟兄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8:1-7,11-13

弟兄們:我們知道「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只會使人傲慢自大,愛德才能立人。若有人自以為知道什麼,這是他還不知道他該怎樣知道。然而,誰若愛天主,這人才為天主所認識。
至論吃祭邪神的肉,我們知道:世上並沒有什麼邪神;也知道:除了一個天主外,沒有什麼神;因為雖然有稱為神的,或在天上,或在地下,就如那許多「神」和許多「主」,可是為我們只有一個天主,就是聖父,萬物都出於他,而我們也歸於他;也只有一個主,就是耶穌基督,萬物藉他而有,我們也藉他而有。不過這種知識不是人人都有的;有些人直到如今因拜慣了邪神,以為所吃的是祭邪神的肉,因為他們的良心軟弱,就受了玷污。
那麼,這軟弱的人,就是基督為他而死的弟兄,也就因了你的知識而喪亡!你們這樣得罪了弟兄們,傷了他們軟弱的良心,就是得罪基督。為此,倘若食物使我的弟兄跌倒,我就永遠不吃肉,免得叫我的弟兄跌倒。

福音(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
恭讀聖路加福音 6:27-38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和群眾說:「我對你們說:應愛你們的仇人,善待惱恨你們的人;應祝福詛咒你們的人,為毀謗你們的人祈禱。有人打你的面頰,也把另一面轉給他;有人拿去你的外衣,也不要阻擋他拿你的內衣。凡求你的,就給他;有人拿去你的東西,別再索回。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若你們愛那愛你們的,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因為連罪人也愛那愛他們的人。你們善待那善待你們的,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因為連罪人也這樣作。你們若借給那些有希望償還的,為你們還算什麼功德?就是罪人也借給罪人,為能如數收回。但是,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善待他們;借出,不要再指望收回;如此,你們的賞報必定豐厚,且要成為至高者的子女,因為他對待忘恩負義的人和惡人是仁慈的。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你們不要判斷,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裏,因為你們用什麼升斗量給人,也必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

2018年9月1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再次闡述「基督徒作風」的特色。仔他表示:做個基督徒並不容易,卻令人欣喜:天父為我們指示的道路是慈悲與內在平安的道路。教宗從當天的福音出發(路6:27-38),表明上主不斷指引我們要透過真福八端和慈悲善工,善度門徒的生活。

當天禮儀格外強調「善度基督徒生活的4個細節」:「應愛你們的仇人,善待惱恨你們的人;應祝福詛咒你們的人,為毀謗你們的人祈禱。」(27-28節)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指出:「基督徒絕不該說人壞話,或者秉持侮辱他人的邏輯,這樣只會引發戰爭。基督徒應當隨時找時間為討厭的人祈禱。」

教宗說:「這是基督徒的作風,這是基督徒的生活方式。但我若不力行這四件事,也就是愛仇人、善待惱恨我的人、祝福詛咒我的人、為毀謗我的人祈禱,難道我就不是基督徒了嗎?是的,你是基督徒,因為你領了洗,但你沒有活出基督徒的樣子。你活得像個外邦人,沾染世俗的精神。當然,說仇人或意見不同者的壞話比較容易,但是基督徒的邏輯是逆流而行,跟隨十字架的愚妄,並且言行舉止要符合我們作為天父兒女的身分,因為『你們應當慈悲,就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36節)。」

教宗解釋道:「這是一條與世界精神背道而馳的道路,思維不同,不指控他人。因為強大的指控者臨在於我們中間,它一直在天主面前控訴我們,試圖毀滅我們。撒殫就是強大的指控者。當我進入這指控、詛咒、試圖對他人行惡的邏輯,我便進入了強大的指控者、毀滅者的邏輯。它不認識『慈悲』這個詞,它從未體驗過。」

最後,教宗表示:「我們基督徒唯一合情合理的指控,乃是指控自己。對於其他人,唯有慈悲一途,因為我們是慈悲天父的兒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世界的新穎與基督帶來的新穎不同

常年期第二十三周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你們應把舊酵母除淨;基督 ── 我們的逾越羔羊,已被祭殺作了犧牲。)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5:1-8

弟兄們:我確實聽說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且是這樣的淫亂,連在外教人中也沒有過,以至有人竟同自己父親的妻子姘居。你們竟還傲慢自大!你們豈不更該悲哀,把行這事的人從你們中除去嗎?至於我,身體雖不在你們那裏,但心神卻與你們同在,我好像親自在你們中間一樣,因我們的主耶穌的名,已判決了行這樣事的人;當你們聚會時,我的心神也與你們同在,以我們的主耶穌的大能,將這樣的人交與撒殫,摧毀他的肉體,為使他的靈魂在主【耶穌】的日子可以得救。你們自誇實在不當;你們豈不知道少許的酵母,能使整個麵團發酵嗎?你們應把舊酵母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和的麵團,正如你們原是無酵餅一樣,因為我們的逾越節羔羊基督,已被祭殺作了犧牲。所以我們過節,不可用舊酵母,也不可用奸詐和邪惡的酵母,而只可用純潔和真誠的無酵餅。

福音(經師和法利塞人窺視耶穌是否在安息日治病。)
恭讀聖路加福音 6:6-11

在一個安息日,耶穌進了會堂施教。在那裏有一個人,他的右手乾枯了。經師和法利塞人窺察他是否在安息日治病,好尋找藉口控告他。他看透了他們的心思,就對那枯了手的人說:「起來,站在中間!」他遂站了起來。耶穌對他們說:「我問你們:安息日是許行善呢?還是許作惡呢?是救命呢?還是喪命呢?」他環視眾人一週,就對那人說:「伸出你的手來!」那人照樣一做,他的手便復了原。他們狂怒填胸,彼此商議,要怎樣來對付耶穌。

2018年9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世界的新穎與基督帶來的新穎不同,基督徒的道路是一條殉道的路,但我們絕不能淡化福音的宣講。

當天第一篇讀經記述保祿宗徒嚴斥格林多人的亂倫行為(格前5:1-8)。他說:「我確實聽說在你們中間有淫亂的事,且是這樣的淫亂,連外教人中也沒有過。但是你們是基督徒,怎能如此生活呢?」保祿指責那些自誇是開放的基督徒的人,很多人過著雙重生活。保祿宗徒對格林多人說,「你們應把舊酵母除淨,好使你們成為新和的麵團」。

耶穌叮囑自己的門徒們說,「應把新酒裝在新皮囊裡」。教宗說:「福音的新穎和基督的新穎,不僅改變我們的靈魂,而且也改變我們的全部:靈魂、精神和肉身,改變每個人及所有的一切。把酒裝在新皮囊裡。福音的新穎是完全的,徹底的;讓我們從內到外得到改變,從精神、肉身到日常生活得到改變。」

教宗表示:「格林多的基督徒沒有明白福音中完全的新穎,它不是一種與外邦人習俗共存的意識形態或社會生活方式。福音的新穎之處是基督的復活,是祂賜予我們的聖神在我們的生活中陪伴著我們。我們基督徒要做新穎的人,但是有很多人試圖過世俗建議的新穎的生活。耶穌基督的『新穎』和世界建議我們生活的『新穎』完全不同。保祿宗徒譴責那些不冷不熱之人,不道德的人,偽君子和假善人。耶穌的召叫是追求新穎的召叫。」

耶穌沒有欺騙那些想要跟隨祂的人。教宗問道:「那些活出『新穎』的人和不想活出『新穎』的人的道路是怎樣的呢?福音最後說,經師和法學士商議陷害耶穌,『消滅祂』。」

教宗告誡說:「那些走耶穌基督的新穎道路的人與耶穌一樣,等待他們的是殉道之路。殉道並非總是流血,而是每天的犧牲和奉獻。」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不能與『新穎』談判,也絕不能淡化福音的宣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責備自己而非他人,走上基督信仰生活的道路

常年期第二十二周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3:18-23

弟兄們:誰也不要自欺:你們中若有人在今世自以為是有智慧的人,該變為一個愚妄的人,好使自己真正地成為有智慧的人,因為這世界的智慧在天主前原是愚妄。經上記載說:「他以智者的計謀捕捉智者」;又說:「上主認透智者的思念,原來都是虛幻。」所以,誰也不可拿人來誇口,因為一切都是你們的:無論是保祿,或是阿頗羅,或是刻法,或是世界,或是生命,或是死亡,或是現在,或是將來,一切都是你們的;你們卻是基督的,而基督是天主的。

福音:恭讀聖路加福音 5:1-11

那時候,耶穌站在革乃撒勒湖邊,群眾擁到他前要聽天主的道理。他看見兩隻船在湖邊停著,漁夫下了船正在洗網。他上了其中一隻屬於西滿的船,請他把船稍微划開,離開陸地;耶穌就坐下,從船上教訓群眾。一講完了,就對西滿說:「划到深處去,撒你們的網捕魚吧!」西滿回答說:「老師,我們已整夜勞苦,毫無所獲;但我要遵照你的話撒網。」他們照樣辦了,網了許多魚,網險些破裂了。他們遂招呼別隻船上的同伴來協助他們。他們來到,裝滿了兩隻船,以致船也幾乎下沉。西滿伯多祿一見這事,就跪伏在耶穌膝前說:「主,請你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西滿和同他一起的人,因了他們所捕的魚,都驚駭起來;他的夥伴,即載伯德的兒子雅各伯和若望,也一樣驚駭。耶穌對西滿說:「不要害怕!從今以後,你要做捕人的漁夫。」他們把船划到岸邊,就捨棄一切,跟隨了他。

2018年各9月6日,教宗方濟在彌撒中闡述的中心思想:耶穌的救恩不是讓我們做美容,而是改變我們。這需要我們承認自己是罪人,責備自己,不指控別人,因為不學習責備自己,就不能走上基督信仰生活的道路。

當天選讀的《路加福音》記述了這樣一個情節:耶穌上了伯多祿的船,在教訓了群眾之後便吩咐伯多祿撒網捕魚。伯多祿和同伴們本來整夜勞苦,毫無所獲,但遵照耶穌的話撒下網之後便網了許多魚,網險些破裂。看到這個奇跡,伯多祿就跪伏在耶穌膝前說:「主,請祢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路5:1-11)

教宗解釋說:「責備自己,說『我是個罪人』,這是伯多祿在做耶穌的門徒的道路上邁出的第一步。伯多祿的首要一步正是如此,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人的首要一步。若我們願意走靈性生活、耶穌生活的道路,服事耶穌、跟隨耶穌,就必須如此,即責備自己:若不責備自己,就無法走上基督信仰生活的道路。不過,這也有一種危險。我們每個人知道自己是罪人,但具體地責備自己是罪人卻不容易。我們很習慣說:『我是個罪人』,但也同樣說:『我是個凡人』或『我是意大利公民』。責備自己則是感到自己的貧乏,在上主面前感到自己卑微。」

教宗指出:「這是感到羞愧,不是靠言詞而是出自內心的情感,是一種如同伯多祿對耶穌說離開他這個罪人時的實際體驗,他的確感到自己是罪人,也感到自己獲得了救恩。耶穌帶給我們的救恩需要這種真誠的表白,因為救恩不是一種美容,塗抹兩筆就改變了你的臉面。為了讓救恩進入內心,我們需要真心承認自己的罪,如此才能體驗伯多祿的驚奇。」

最後,教宗總結道:「我們每一個人都應學會責備自己而非他人,這是首要的一步,也是一份恩寵。今天,讓我們向上主懇求這恩寵,以這驚奇在祂面前求這份確實感到自己是罪人的恩寵,如同伯多祿那樣說:『主,請祢離開我!因為我是個罪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我們要作良心省察,給天主聖神騰出空間

常年期第二十二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屬血氣的人,不能領受天主聖神的事,惟有屬神的人能審斷一切。)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2:10-16

弟兄們﹕聖神洞察一切,就連天主的深奧事理他也洞悉。除了人內裏的心神外,有誰能知道那人的事呢?同樣,除了天主聖神外,誰也不能明瞭天主的事。我們所領受的,不是這世界的精神,而是出於天主的聖神,為使我們能明瞭天主所賜與我們的一切。為此,我們宣講,並不用人的智慧所教的言詞,而是用聖神所教的言詞,給屬神的人講論屬神的事。然而屬血氣的人,不能領受天主聖神的事,因為為他是愚妄;他也不能領悟,因為這些事只有藉聖神才可審斷。惟有屬神的人能審斷一切,但他卻不為任何人所審斷。經上說:「誰知道上主的心意,去指教他呢?」可是我們有基督的心意。

福音(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

恭讀聖路加福音 4:31-37

那時候,耶穌下到加里肋亞的葛法翁城,就在安息日教訓人。人都十分驚奇他的教訓,因為他的話具有一種權威。在會堂裏有一個附著邪魔惡鬼的人,他大聲喊叫說:「啊!納匝肋人耶穌,我們與你有什麼相干?你來毀滅我們嗎?我知道你是誰:你是天主的聖者。」耶穌叱責他說:「不要作聲!從這人身上出去!」魔鬼把那人摔倒在人中間,便從他身上出去了,絲毫沒有傷害他。遂有一種驚駭籠罩了眾人,他們彼此談論說:「這是什麼事,他用權柄和能力命令邪魔,而他們竟出去了?」他的名聲便傳遍了附近各地。

2018年9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中強調,人的內心有如一個「戰場」,兩個不同的「神」在裡面互相爭鬥:一個是天主的聖神,另一個是世界的精神。他以當天的第一篇讀經為基礎展開反省(格前2:10-16),表明「聖保祿宗徒為格林多人指引一條能持有基督思維的途徑」,也就是投奔聖神。

聖保祿宗徒寫道:「屬血氣的人,不能領受天主聖神的事。」(14節)

教宗解釋說:「在我們身上存在著兩個神、兩種思考、感受和行動的模式:一個把我引向天主的聖神,而另一個將我帶往世界的精神。我們人人都有這兩個神:天主的聖神引導我們行善,行愛德,友愛團結,朝拜天主,認識耶穌,施行許多愛德善工,以及祈禱;世界的精神則帶我們通往虛榮、傲慢、自負,令我們愛嚼舌根:那是截然不同的道路。有一位聖人常說:我們的內心有如『戰場』,那就是這兩個神在裡面搏鬥的戰場。因此,在基督徒的生活中必須奮勇作戰,好能給天主的聖神騰出空間,趕走世界的精神。」

教宗建議我們每日進行良心省察,這有助於辨認出種種誘惑,釐清血氣是如何運作。

教宗說:「這很簡單:我們擁有這莫大的恩典,也就是天主的聖神,但我們是軟弱的,我們是罪人,我們也會受到世界精神的誘惑。在這靈性戰鬥中、在這精神戰爭中,我們必須跟耶穌一樣做個勝利者。」

最後,教宗總結道:「基督徒每天晚上都應該反省自己當天的生活,檢討究竟是虛榮和驕傲佔了上風,或者自己效法了天主子。必須認識心中發生的事。我們若不這麼做,我們若不知道內心發生的事,我們就像『不明事理的動物』那樣,憑著直覺前行。但我們不是動物,而是天主的兒女,因聖神的恩典而受洗。因此,重要的是,明白今天我心裡發生了什麼事。願上主引導我們每天都作良心省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願上主賜予我們保持沉默的恩寵

九月三日 聖額我略一世 彌撒

讀經一(我只知道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格林多人前書 2:1-5

弟兄們:就是我從前到你們那裏時,也沒有用高超的言論或智慧,給你們宣講天主的奧義,因為我曾決定,在你們中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這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而且當我到你們那裏的時候,又軟弱,又恐懼,又戰兢不安;並且我的言論和我的宣講,並不在於智慧動聽的言詞,而是在於聖神和他德能的表現,為使你們的信德不是憑人的智慧,而是憑天主的德能。

福音(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他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

恭讀聖路加福音 4:16-30

那時候,耶穌來到了納匝肋,自己曾受教養的地方;按他的習慣,就在安息日那天進了會堂,並站起來要誦讀。有人把依撒意亞先知書遞給他;他遂展開書卷,找到了一處,上邊寫說:「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宣佈上主恩慈之年。」他把書卷捲起來,交給侍役,就坐下了。會堂內眾人的眼睛都注視著他。他便開始對他們說:「你們剛才聽過的這段聖經,今天應驗了。」眾人都稱讚他,驚奇他口中所說的動聽的話。並且說:「這不是若瑟的兒子嗎?」他回答他們說:「你們必定要對我說這句俗話:醫生,醫治你自己吧!我們聽說你在葛法翁所行的一切,也在你的家鄉這裏行吧!」他又說:「我實在告訴你們:沒有一個先知在本鄉受悅納的。我據實告訴你們:在厄里亞時代,天閉塞了三年零六個月,遍地起了大饑荒,在以色列原有許多寡婦,厄里亞並沒有被派到她們中一個那裏去,而只到了漆冬匝爾法特的一個寡婦那裏。在厄里叟先知時代,在以色列有許多癩病人。他們中沒有一個得潔淨的,只有敘利亞的納阿曼。」在會堂中聽見這話的人,都忿怒填胸,起來把他趕出城外,領他到了山崖上─他們的城是建在山上的─要把他推下去。他卻由他們中間過去走了。

2018年9月3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這是暑期過後首台有信友團體參與的彌撒。他在彌撒講道中表示,願上主給予我們明辨何時該說話、何時必須保持沉默的恩寵。

當天的福音記述耶穌在納匝肋會堂講道(路4:16-30)。耶穌來到會堂時,所有人都想親眼看看耶穌行祂在其他地方所行的一切。但是,天主子只給他們講論天主的聖言,這是祂的習慣,祂也以天主聖言戰勝了魔鬼的誘惑。

教宗說:「正是這種謙卑的態度使整個氣氛發生了變化,從和平到戰爭,從驚喜到憤怒。耶穌以沉默征服了野狗,戰勝了在人們心中撒播謊言的魔鬼。把耶穌趕出城外的不是民眾,而是那群野狗。他們不再辯論,只是呐喊。耶穌保持沉默。人們領祂到了山崖上,要把祂推下去。福音最後如此說:『祂卻由他們中間過去走了。』耶穌沉默地以祂的莊嚴擊敗了那群野狗,然後離開了,因為祂的時刻尚未來到。在聖週五也發生了同樣的事情:人們在聖枝主日大聲歡呼迎接主耶穌,後來他們改變了,卻大聲呼喊說『釘死祂』。魔鬼在人們心中撒播了謊言,耶穌卻沉默以對。」

教宗說:「這教導我們,在人們看不見真理時,要保持沉默。沉默通過十字架而獲勝。那是耶穌的沉默。但是在家庭中有很多次為政治、體育和金錢開始爭論。一次,兩次,最終導致家庭破裂。在這些爭論中,可以看到魔鬼就在那裡,想要摧毀。要保持沉默,說出自己想要說的,然後沉默,因為真理是良善的,是靜默,真理不是喧鬧。耶穌所做的並不容易,但是基督徒的尊嚴根植於天主的力量。對於那些不懷好意、只尋求醜聞、分裂和毀滅的人,在家庭中也要保持沉默,並且也要祈禱。」

最後,教宗總結道:「願上主賜予我們分辨何時該說話、何時必須保持沉默的恩寵。在這一生中,在工作、家庭和社會中都要如此。這樣,我們才是一個更效法耶穌的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移民主持彌撒:團結是正確答案

2018年7月8日將是教宗方濟各訪問蘭佩杜薩島五週年。教宗藉此機會在聖伯多祿大殿為移民主持彌撒。

五年前教宗方濟各訪問了意大利南部的蘭佩杜薩島,這是教宗第一次沒有計劃卻執意前往的旅程,意在撕裂冷漠的全球化。這個概念是教宗對移民悲劇的定義。教宗方濟各2013年7月8日在歐洲邊緣所發出的警告和祈禱,今天在教會的中心再次得到更新。教宗方濟各7月6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的宗座祭台為移民慶祝彌撒,約200位移民和幫助他們的人參加了禮儀。

教宗以亞毛斯先知的話開始他的彌撒講道:「『壓榨窮人,使世上弱小絕跡的人哪!你們應聽。那些日子一來臨,我必使饑餓臨於此地,對聽上主的話的饑渴』(亞8:4,11)。那些丟棄文化的受害者是令人氣憤的事實,移民和難民繼續敲響那些享受更多福祉的國家的門。」

教宗回顧了五年前在蘭佩杜薩島的日子,以及質問人類責任的問題:「你兄弟在哪裡?天主說,他的流血聲音已經向我呼喊。」

教宗引用《瑪竇福音》,強烈呼籲我們每個人負起自己的責任。

教宗說:「上主向世界上所有受壓迫者許諾寬慰和釋放,但祂需要我們使祂的許諾得以踐行。祂需要我們的眼睛來看到兄弟姐妹的需求。祂需要我們的雙手來幫助他們。當天的《瑪竇福音》清楚記載了耶穌對法利塞人的斥責。這也是對無益之虛偽的直接指控,這種人不想弄髒雙手,這樣的誘惑也存在於我們的時代。」

教宗進而深入到移民問題的核心,提出應對今日挑戰應有的態度。

教宗說:「面對當今的移民挑戰,唯一明智的答案是團結互助和慈悲;這是一個沒有太多計較的答案,但需要一種責任上的公平分配,需要誠實、對其它選擇的真誠評估,以及慎重的管理。正確的政策是為人服務,為所有相關人士服務;這需要提供合適的解決方案,以保證安全,尊重所有人的權利和尊嚴;在一個彼此日益相關的世界裡,我們要懂得在關注本國利益的同時也顧及他國的情況。」

教宗特別提及世界各國的執政人士說:「我們要認真關注國際社會的工作,應對當代移民帶來的挑戰,有智慧地協調團結互助與相輔相成,並確定資源和責任。」

最後,教宗用西班牙語問候了參與彌撒的移民和救援人員。教宗向救援人員表示感激之情,因為他們今天再現了慈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教宗也向那些得救者表達關懷與鼓勵,籲請他們繼續成為希望的見證人,走融入的道路,尊重接納國的文化和法律。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基督徒應為自己的仇人祈禱

常年期第十一週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阿哈布使以色列陷於罪惡。)

恭讀列王紀上 21:17-29

納波特死後,有上主的話傳於提市貝人厄里亞說:「你起來,下去會晤住在撒瑪黎雅的以色列王阿哈布;看,他現在正在納波特的葡萄園內,他下到那裏去霸佔了那葡萄園。你要對他說:上主這樣說:你殺了人,還要霸佔他的產業嗎?繼而對他說:上主這樣說:狗在什麼地方舔了納波特的血,也要在什麼地方舔你的血。」阿哈布對厄里亞說:「我的對頭,你又找到了我的錯嗎?」厄里亞答說:「是,我找到了你的錯,因為你出賣了你自己,去行上主視為惡的事。我必要在你身上降災,消滅你的宗族;以色列所有屬於阿哈布的男子無論是自由的或不自由的,一概滅絕。我要使你的家像乃巴特的兒子雅洛貝罕的家,又像阿希雅的兒子巴厄沙的家,因為你惹我發怒,使以色列陷於罪惡。至於依則貝耳,上主也預告說:狗要在依次勒耳的田間,吞食依則貝耳。凡屬阿哈布的人,死在城中的,要被狗吞食,死在田間的,要被空中的飛鳥啄食。」實在,從來沒有人像阿哈布一樣,受他的妻子依則貝耳的引誘,這樣出賣自己,行上主視為惡的事。他行了最可憎惡的事,歸依了邪神偶像,全像上主從以色列子民前,趕走的阿摩黎人所行的一樣。阿哈布一聽這些話,就撕破自己的衣服,身穿麻衣,禁食,穿著麻衣睡覺,低頭緩步行走。於是有上主的話傳於提市貝人厄里亞說:「阿哈布在我面前這樣自卑自賤,你看見了沒有?他既然在我面前自卑自賤,在他有生之日,我不降此災禍;但是,到他兒子的日子,我要使災禍臨於他家。」

福音(我們當愛你們的仇人。)

恭讀聖瑪竇福音 5:43-48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一向聽說過:『你應愛你的近人,恨你的仇人!』我卻對你們說:你們當愛你們的仇人,當為迫害你們的人祈禱,好使你們成為你們在天之父的子女,因為他使太陽上升,光照惡人,也光照善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稅吏不是也這樣作嗎?你們若只問候你們的弟兄,你們作了什麼特別的呢?外邦人不是也這樣作嗎?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如同你們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樣。」

2018年6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當為那些想要摧毀你們的人和仇人祈禱,寬恕他們並愛他們。

當天福音取自《瑪竇福音》,記述耶穌要求我們愛我們的仇人(瑪5:43-48)。教宗反省說:「我們明白,我們要寬恕仇人,我們每天都在《天主經》的祈禱文中如此表明。我們也要為他人祈禱,為那些給我們製造麻煩,以及試驗我們的人祈禱,這個也很困難,但我們會如此做,至少有時能夠做到這一點。」

教宗說:「要為那些想要摧毀我的人和仇人祈禱,為使天主也能祝福他們:這的確很難讓人理解。讓我們想想上個世紀俄羅斯可憐的基督徒,他們只因為是基督徒就被送往西伯利亞,死於寒冷的天氣。他們應該為送他們去那裡的劊子手統治者祈禱嗎?怎能如此呢?然而,他們中的很多人做到了,他們確實祈禱了。再讓我們想想奧斯維茨集中營和其它集中營的情況:他們得為這個想要『純種』血統和無所顧忌殺人的獨裁者祈禱,他們祈禱為的是希望天主能祝福他們!很多人都如此做了。」

教宗說:「我們要學習耶穌和殉道者的邏輯。在福音中,耶穌那困難的邏輯包含為殺害祂的人祈禱,也為他們辯解。祂在十字架上時說:『父啊,寬赦他們罷!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做的是什麽。』耶穌請求寬恕他們,聖斯德望在殉道時也是如此。」

教宗說:「在我們與天主要求我們的作為之間有著無限的距離,很多次,我們在一些小事情上無法寬恕。然而上主要求我們寬恕,並給予我們寬恕的榜樣:寬恕那些試圖摧毀我們的人。在家庭中,有時很難在爭吵後寬恕配偶,或是寬恕婆婆或岳母,這並非容易的事。兒子要求父親的原諒也非易事。然而,要寬恕那些正在殺害你或者想要把你趕盡殺絕的人。不僅要寬恕,也要為他們祈禱,好使天主守護他們。不僅如此,甚至要愛他們。只有透過耶穌的言語才能解釋這一點。」

最後,教宗總結道:「今天,讓我們想想我們的仇人,這對我們大有裨益。我相信,我們每個人都有仇人:傷害了我們的人,想要傷害我們的人,或者試圖傷害我們的人。讓我們為他祈禱,讓我們祈求上主賜予我們愛傷害我們的人的恩寵。」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專制始於誹謗

常年期第十一週 星期一 彌撒

讀經一(納波特已被石頭砸死了。)

恭讀列王紀上 21:1-16

那時候,依次勒耳人納波特在依次勒耳,靠近撒瑪黎雅王阿哈布的宮殿,有一個葡萄園。阿哈布對納波特說:「請將你的葡萄園讓給我,我可以用作菜園,因為離我的宮殿很近;我願拿一個更好的葡萄園來與你交換;或者,如果你認為好,我也可以照葡萄園的價值給你錢。」納波特回答阿哈布說:「上主決不許我將我祖先的產業讓給你!」阿哈布由於依次勒耳人納波特對他所說:「我決不將我祖先的產業讓給你」的話,便悶悶不樂地回到宮中,躺在床上,轉過臉去,不肯吃飯。他的妻子依則貝耳來見他,問他說:「你為什麼心裏這樣憂悶,連飯都不肯吃?」阿哈布回答說:「因為我對依次勒耳人納波特說:請將你葡萄園按現價賣給我,或者如果你願意,我可以拿另一個葡萄園來與你交換;他卻回答說:我決不將我的葡萄園讓給你。」他的妻子依則貝耳對他說:「你真會統治以色列!只管起來吃飯,心情愉快,我必將依次勒耳人納波特的葡萄園交給你。」依則貝耳便以阿哈布的名義寫了一封信,蓋上君王的印章,送給與納波特同住一城的長老和官紳,信上寫道:「請你們宣佈禁食,叫納波特坐上民眾的首位,然後再叫兩個流氓坐在他的對面,作證控告他說:納波特辱罵了天主和君王,你們應將他拉出城外,用石頭砸死。」那些與納波特同住在一城的長老和官紳,便照依則貝耳吩咐他們的,照她在送給他們的信上所寫的去行:宣佈禁食,叫納波特坐上民眾的首位,兩個流氓前來坐在他的對面,當眾作證控告他說:「納波特辱罵了天主和君王。」眾人便將他拉出城外,用石頭砸死了。然後派人告訴依則貝耳說:「納波特已被石頭砸死了。」依則貝耳聽說納波特已被石頭砸死了,就對阿哈布說:「你起來,去佔領依次勒耳人納波特先前不肯照現價賣給你的葡萄園,因為納波特已經不在了,已經死了。」阿哈布一聽說納波特死了,就起身下到依次勒耳人納波特的葡萄園,霸佔了那葡萄園。

福音(我對你們說,不要抵抗惡人。)

恭讀聖瑪竇福音 5:38-42

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一向聽說過:『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我卻對你們說:不要抵抗惡人;而且,若有人掌擊你的右頰,你把另一面也轉給他。那與你爭訟,拿你內衣的,你連外衣也給他。若有人強迫你走一千步,你就同他走兩千步。」求你的,就給他;向你借貸的,你不要拒絕。」

2018年6月18日,教宗方濟各圍繞「誹謗的傳播」展開他的彌撒講道。他表示,你若想摧毀一個機構或一個人,就會開始用語言攻擊對方。你利用了醜聞在傳播中的誘惑力。

教宗的反省源自當天第一篇讀經中納波特的事跡(列上21:1b-16)。

「撒瑪黎雅王阿哈布想要納波特的葡萄園,願意出錢購買。然而,那土地是納波特祖先留下的遺產,因此他拒絕出售。阿哈布非常任性,像小孩子得不到他想要的東西時那樣,開始哭鬧。後來,他聽從了妻子依則貝耳的殘酷建議,作偽證指控並殺害納波特,並佔有了他的葡萄園。教宗指出,納波特是忠於遺產的殉道者。這葡萄園是他從祖先那裡繼承來的:這不僅是葡萄園的遺產,更是心靈的遺產。」

教宗指出:「納波特的事跡也代表了耶穌的事跡、聖斯德望及所有殉道者的事跡,他們被誹謗而定罪。這也代表了許多人,如許多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被起訴的方式。從一個謊言開始,之後利用誹謗來摧毀一個人或一個機構,最終給予審判和定罪。」

教宗強調:「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這樣。如果你想摧毀一個人,就會從傳播開始:說壞話,誹謗,製造醜聞。傳播醜聞擁有巨大誘惑力。好消息不具備誘惑力,人們聽完好消息後,事件就會過去。醜聞則不然,輿論會沒完沒了,直到那個人、那個機構、那個國家最終被毀滅。」

「在這個意義上,聖斯德望的事跡堪稱典範,他以長篇演講來捍衛自己,但那些指控他的人更願意用石頭砸死他,而不是聽真話。這真是人類貪婪的悲劇。事實上,很多人被惡意傳播所毀滅。」

教宗說:「許多人、許多國家因惡意和誹謗的獨裁而毀滅。例如,我們想到上個世紀的獨裁統治。我們想到對猶太人的迫害。猶太人遭受傳播誹謗,最終死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因為他們不配活下去。這真是恐怖,但它也發生在今天,發生在小社團、個人和國家身上。第一步是將傳播媒體據為己有,然後是破壞、審判,最後置對方於死地。」

最後,教宗勉勵說:「讓我們重讀《列王記上》第二十一章中納波特的事跡,想一想許許多多被摧毀的人,被摧毀的國家,以及戴著白手套的獨裁政權。」

來源:梵蒂岡電台

教宗:剝削女性是一種反天主的罪

常年期第十週 星期五 彌撒

讀經一(厄里亞站在山上,立在上主面前。)

恭讀列王紀上 19:9,11-16

那時侯,厄里亞來到上主的山曷勒布,進了一個山洞,在那裏過夜;上主吩咐他說:「你出來,站在山上,立在上主面前。」那時,上主正從那裏經過,在上主前面,暴風大作,裂山碎石,但是上主卻不在風暴中;風以後有地震,但是上主亦不在地震中;地震以後有烈火,但是上主仍不在火中;烈火以後,有輕微細弱的風聲。厄里亞一聽見這聲音,即用外衣蒙住臉出來,站在洞口,遂有聲音對他說:「厄里亞,你在這裏做什麼?」他答說:「我為上主萬軍的天主憂心如焚,因為以色列子民背棄了你的盟約,毀壞了你的祭壇,用刀斬了你的先知,只剩下了我一個,他們還要奪取我的性命!」上主對厄里亞說:「你回去,仍取道曠野往大馬士革去,到了那裏,給哈匝耳傅油,立他為阿蘭王;然後去給尼默史的孫子耶胡傅油,立他為以色列王;再去給阿貝耳默曷拉人沙法特的兒子厄里叟傅油,立他接替你為先知。」

福音(凡注視婦女,有意貪戀她的,已犯姦淫。)

恭讀聖瑪竇福音 5:27-32

那時侯,耶穌向他的門徒說:「你們一向聽說過:『不可姦淫!』我卻對你們說:凡注視婦女,有意貪戀她的,他已在心裏姦淫了她。若是你的右眼使你跌倒,剜出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裏,為你更好;若你的右手使你跌倒,砍下它來,從你身上扔掉,因為喪失你一個肢體,比你全身投入地獄裏,為你更好。「又說過:『誰若休妻,就該給她休書。』我卻給你們說:除了姘居外,凡休妻子的,便是叫她受姦污;並且誰若娶被休的婦人,就是犯姦淫。」

2018年6月15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清晨彌撒中勉勵,讓我們為被遺棄的女性、被使用的女性、不得不出賣自己尊嚴而換取工作機會的女孩子祈禱。當天教宗反省了《瑪竇福音》中基督的話:凡注視婦女,有意貪戀她的,他已在心裡姦淫了她;凡休妻子的,便是叫她受姦污(瑪5:27-32)。

教宗指出:「所有男人若少了女性就無法成為天主的肖像和模樣。耶穌的言語犀利而激進,改寫歷史,因為直到耶穌的時代,女性一直處於次等地位,用委婉話說是奴隸,甚至沒有享受充分的自由。」

教宗說:「耶穌關於女性的教義改寫了歷史。耶穌恢復女性尊嚴,將她們放在與男人同等的地位,因為這符合造物主最初所說的,兩人都是『天主的肖像和模樣』。是兩人,而非男人在先,女人稍次之,不是的!男性身邊若沒有女性,無論是母親、姐妹、妻子,還是女性同事或朋友,他單獨一人將不是天主的肖像。」

教宗特別講解了福音中所說的對女性的有意貪戀。教宗說:「在電視節目、雜誌和報紙上,我們看到女性被當作欲望和使用的物件,好似超市裡的商品,遭受羞辱,成了用完即丟哲學的對象,被當作廢物,甚至連人都不是。」

教宗說:「否定女性是反對造物主天主的罪,因為沒有女性,我們男人將不能成為天主的肖像和摸樣。有多少女孩子為了獲得一份工作而不得不把自己當作一次性物品賣掉?『是的,神父,我聽說在某個國家是這樣。』無需走太遠,羅馬就有這事。如果我們在城市的某些區域做一次夜行朝聖,我們就會看到許多女性,其中有移民也有非移民,遭受剝削,猶如身處集市一樣。男人們走近這些女性不是為了問候『晚安』,而是問『多少錢?』。對那些缺乏良知的人而言,她們是妓女。」

教宗卻反駁說:「是你讓她成了妓女,正如耶穌所言:『凡休妻子的,便是叫她受姦污』,因為你不善待女性,導致女性遭受如此後果,甚至常常被剝削、受奴役。所有這一切也發生在羅馬,發生在每個城市。這些女性沒有名字,我們可以說她們兩眼無神,因為羞恥遮蔽了目光。這些女性不懂得微笑,她們中許多人不知道喂乳和為人母親的喜悅。」

最後,教宗總結道:「耶穌擁有一位母親,擁有很多跟隨祂、幫祂履行牧職並支持祂的女性朋友。耶穌遇到了許多遭受蔑視、排斥和遺棄的女性,祂溫柔地安慰她們,恢復了她們的尊嚴。」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