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探望並祝賀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95歲生日快樂

2022年4月13日傍晚,教宗方濟各前往梵蒂岡花園内的教會之母隱修院,預祝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善度逾越慶典禮儀及生日快樂。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告知,教宗方濟各與榮休教宗進行了“短暫和親切的交談,並一起祈禱”,之後便返回聖瑪爾大之家。

榮休教宗於2022年4月16日慶祝95歲生日。他引退之後,從2013年5月起就一直住在教會之母隱修院,沉浸在祈禱、音樂和閲讀之中,由私人秘書甘斯魏(Georg Gänswein)總主教和一個緬懷救主(Memores Domini)善會的團體陪伴。

教宗方濟各在當選後不久便乘直升機來到岡道爾夫堡,探望在搬回梵蒂岡之前在那裡暫住幾個星期的本篤十六世,從此開啓了前去探望他的這位前任的「傳統」。每逢聖誕節和復活節,或召開擢升新樞機的御前會議之際,他都會前去拜訪這位「家中睿智的祖父」、「慈父」和「兄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反對將信仰歸結為意識型態

圖片:Vatican Media

聖座傳播部編輯主任托爾涅利(Andrea Tornielli)近日發表一篇文章,介紹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書面回答德國《赫爾德月訊》(Herder Korrespondenz)的採訪。「對我來説,『逃避到純全教義』的想法看來是完全不切實際的」,這是榮休教宗在接受德國《赫爾德月訊》書面採訪時所表示的。

榮休教宗強調:「最重要的是,信徒提出質疑,而且必須不斷探尋日常生活的艱辛現實背後的信仰現實。在這方面,我認為,『逃避到純全教義』的想法是絕對不能實現的。純全教義就像一個自然保護區一樣,它與信仰的日常世界及信仰的各種需要相分離。真正的教義必須以信德為出發點並在信德内發展,而非置身其外。」

榮休教宗的思想,展現了一個以心靈講話的教會的面容,因為一個只用其正式的教條或其教會組織的功能主義説話的教會,結果是把人都趕走了而不是吸引人。

早在2001年,當時作為教廷教義部部長的拉青格樞機接受德國記者澤瓦爾德(Peter Seewald)的採訪。在記述那次採訪的《天主與世界》一書中,拉青格樞機說:「信德的本質不是從某個時刻開始,我就可以說:我擁有信德了,其他人沒有……信德始終是在旅程中。信德貫穿我們的一生,因而,信德常受到威脅並處於危險之中。信德若能遠離風險、避免轉變為一種可操控的意識形態,也是一件有益的事。一個人只有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忍受並承擔起不信的痛苦和強暴,並最終跨越它,直到在新的人生時期再次變得有生命力時,他的信德才能夠成熟。」

教宗本篤十六世2009年9月26日在飛往布拉格的途中與記者們談話、強調他的「外邦人庭院」的思想時表示,非信仰者與信仰者彼此需要。「天主教徒不能只滿足於擁有信仰,卻需要不斷尋覓天主,更重要的是,要在與他人的對話中以更深入的方式重新認識了解天主。」

信徒不是已經了解所有一切的人,但應在日常生活的現實面前提出問題。信仰不是一個一勞永逸地獲得的財富,而是一個旅程、是持續的發展。信仰絕不是逃避到一個宛如自然保護區的教義裡,與世界分開。信徒需要非信徒的探問和質疑,以免將他們的信仰淪為一種意識型態。這是作為樞機的神學家、後來的本篤十六世教宗多次談論的主題。我們在他的繼任者教宗方濟各的教導中多次看到這一脈相承的一點,例如,教宗方濟各於2017年3月25日在米蘭主教座堂與司鐸和修會男女會士交談時,邀請他們在傳福音時擺脫成功的羈絆,不要為今天教會生活中遇到的挑戰而悲傷,提醒他們防備把信仰轉化為意識型態的危險。

教宗方濟各說:「有挑戰很好,因為挑戰讓我們成長。挑戰是活潑信德的標記,是一個尋覓上主並保持眼睛和心靈開放的活潑團體的標記。我們應更擔心一種沒有挑戰的信仰,一種被認為是完整的、一切完美的信仰:我不需要其它的所有,一切都好了……自認為已經滿全,彷彿所說的一切都已實現了。」

在那次同樣的機會上,教宗方濟各還說:「挑戰幫助我們確保我們的信仰不會變成意識型態,意識型態總是有危險。當一個人確信他已有完備的信仰時,各種意識型態就會發芽和長大,然後他自身會變成一種意識型態。所有的挑戰把我們從封閉和既定的思想中解救出來,並促使我們對啓示事實有更廣泛的理解。」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撰寫信函向辭世的兄長告別

CNS photo/, Reuters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兄長格奧爾格(喬治)·拉青格(Georg Ratzinger)蒙席於2020年7月1日在德國雷根斯堡安息主懷,享年96歲。格奧爾格(喬治)蒙席的殯葬彌撒於2020年7月8日在雷根斯堡主教座堂舉行。在此機會上,榮休教宗撰寫了一封信函追念自己的兄長,同時也感謝雷根斯堡的主教沃德霍爾澤(Rudolf Voderholzer)以及向他表達慰問之情的人。

CNS photo/Uwe Moosburger, Bistum Regensburg via Reuters

本篤十六世教宗的私人秘書甘斯魏(Georg Gänswein)總主教在葬禮中宣讀了這封信函。榮休教宗在信函開頭說:「在向我的兄長做最後告別的這個時刻,我與你們同在。」

在追憶兄長的這封信函中,榮休教宗首先提到格奧爾格的司鐸聖召一直有音樂伴隨。他這位身兼司鐸和音樂家的兄長在近乎完全失明的狀況下生活了20多年,但是他卻能以「內在」的力量加以應對。

隨後,本篤十六世也提及兄長的交際能力和幽默個性。他解釋道:「更重要的是,格奧爾格是『天主的人』,樸實和坦誠是他一生的核心。」

此外,本篤十六世在信函中寫說:「6月22日早上離開德國返回梵蒂岡之前,我知道那將是與哥哥最後一次的見面。但是,兩人也都知道,掌管另一個世界的仁善的天主將使他們再次相聚。」

最後,榮休教宗向其長兄、親愛的格奧爾格表示感謝,感謝他所做的一切、所受的痛苦,以及為自己所做的一切。

雷根斯堡的主教沃德霍爾澤表示,雖然榮休教宗無法親自參與長兄的殯葬彌撒,他卻透過現場直播的方式參與了禮儀。

CNS photo/Uwe Moosburger, Bistum Regensburg via Reuters

CNS photo/, Reuters

相關資訊:

教宗方濟各為本篤十六世的兄長祈禱

教宗方濟各為本篤十六世的兄長祈禱

圖片: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得知本篤十六世的兄長格奧爾格(喬治)·拉青格(Georg Ratzinger)去世的消息後,給他的這位前任寫了一封信,表示為亡者的靈魂祈禱,也為榮休教宗祈禱,使他在這悲痛時刻受到安慰。若瑟·拉青格曾於上個月6月18日不顧旅途艱辛,前往德國與兄長見了最後一面。

教宗在信中寫道:「您如此周到,最先將您親愛的兄長格奧爾格蒙席去世的消息告訴了我。我願意再次向您表達我最真誠的哀悼和在此悲痛時刻精神上的臨近。我一定為這蒙受鍾愛的亡靈祈禱,求生命之主以祂的慈悲的美善將亡者引入天鄉,賜予他為福音的忠僕所預備的賞報。陛下,我也為您祈禱,因著榮福童貞瑪利亞的轉禱,呼求天父賜予基督徒望德的支持和祂神性的親切慰藉。因著對復活基督,希望與和平泉源的歸屬,我們永遠結合在一起。」

最後,教宗方濟各以「孝愛和兄弟」的詞語表達了他與這位前任的情感和對他的敬愛。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兄長格奧爾格·拉青格(Georg Ratzinger)7月1日在雷根斯堡(Regensberg)安息主懷,享年96歲。本篤十六世曾於上個月18日前去探望臨終的兄長,現在兄長的辭世使他失去了尚在人世的唯一家庭成員。兄弟二人在同一天晉鐸,後來一個成為知名合唱團的指揮,另一個成為神學家、主教、樞機及教宗。

格奧爾格·拉青格1924年1月15日生於德國巴伐利亞的普萊斯基興(Pleiskirchen),11歲時開始在家鄉的本堂彈管風琴。1935年進入特勞恩施泰因(Traunstein)的小修道院,二戰爆發後於1942年被迫入伍。戰爭結束後,他同弟弟若瑟於1947年進入慕尼黑的修道院。1951年6月29日,兄弟二人及其他40幾位同伴一起在弗賴辛的主教座堂由福爾哈貝爾(Michael von Faulhaber)樞機祝聖為司鐸。格奧爾格自1964年至1994年在特勞恩施泰因擔任唱經班的領班達30年之久,後來又成為雷根斯堡主教座堂合唱團的指揮,並巡遊世界,演奏了許多場音樂會。

2008年8月22日,格奧爾格被授予羅馬南郊岡道爾夫堡(Castel Gandolfo)榮譽市民,時任教宗本篤十六世在那次機會上感謝該市市長並談到他的兄長說:「從我生命的開始,我的哥哥對我來說不僅是一個夥伴,更是一個可信賴的嚮導。他在決策中所展示的清晰和果斷始終是我的方向和參照點。他總是給我指出所應走的道路,在艱困情況下也是如此。」

格奧爾格·拉青格11年前接受採訪時則表示:「我和我弟弟都擔任過輔祭員,二人都服事教會。」談到他們童年的往事,他說:「若瑟在蒂特莫寧(Tittmoning)由福爾哈貝爾樞機手中領了堅振聖事。這件事令他深受感動,說他日後也願意成為樞機。可是,幾天後當他看到為家裡的墻壁粉刷顔色的工人時,又說他長大後要做粉刷工。」

他回憶了戰爭的黑暗年代和做警察的父親對納粹的抵制,之後也談到全家人對音樂的共同愛好,「我們全家人都喜愛音樂,父親有一把齊特琴,他經常在晚上奏樂。我們則一起唱歌,這為我們常是一件盛事。在馬克特爾(Marktl)時有一個樂隊讓我很著迷,我總是在想音樂是天主創造的最美的一個事物。我的弟弟也喜愛音樂,大概是受了我的影響。」

格奧爾格·拉青格是個坦誠且不善於外交的人,例如他從不隱瞞自己對弟弟於2005年的當選並不欣喜。他說:「我必須承認我沒有料到這件事,我有點失望。由於他事務繁多,我明白我們的往來該當會減少許多。無論怎樣,在樞機們人性決定的背後必有天主的旨意,我們必須予以服從。」

2011年,格奧爾格·拉青格接受德國一家期刊採訪時表示:「如果身體狀況無法支撐,我的弟弟該當有勇氣引退。」他正是最先知道本篤十六世因年邁放棄伯多祿牧職消息的人之一。格奧爾格評論這件事說,「歲數不饒人,我弟弟希望更平靜地度過晚年」。這位榮休教宗的兄長雖然腿脚不便,眼睛又有困難,卻接連不斷地從雷根斯堡來到羅馬留在教會之母隱修院陪伴本篤十六世。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6月22日從德國返回梵蒂岡

CNS photo/Sven Hoppe, pool via Reuters

德國天主教雷根斯堡(Regensberg)教區發言人向德國天主教新聞社證實,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在結束探訪重病中的哥哥喬治神父後,已於6月22日上午從巴伐利亞首府慕尼黑乘機返回梵蒂岡。

榮休教宗上次返鄉省親是在2006年。藉此探望重病哥哥的機會上,本篤十六世6月20日在家鄉作了短暫停留訪問,先是去齊格茨多夫(Ziegetsdorf)父母和姐姐的墓前做片刻祈禱,並灑聖水。隨後,他前往雷根斯堡市郊彭特靈(Pentling)的故居訪問。在拉青格升任慕尼黑-弗賴辛總教區總主教前,即在1969年至1977年期間,作為信理神學教授的他大部分時間居於此寓所。該寓所目前是“本篤十六世研究所”的所在地,保存著榮休教宗的神學著作。

CNS photo/Reuters

除了以上的行程外,6月20日當天,聖座駐德國大使埃泰羅維奇(Nikola Eterović)總主教特意從柏林趕來看望榮休教宗。埃泰羅維奇總主教曾是本篤十六世宗座時期世界主教會議的秘書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前往德國探望患病的兄長

CNS photo/REUTERS

2020年6月18日清晨,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離開梵蒂岡教會之母隱修院寓所,赴德國雷根斯堡(Regensberg)探望健康狀況不佳、96歲的兄長喬治(Georg Ratzinger)神父。榮休教宗是在他的私人秘書甘斯魏(Georg Gänswein)總主教、一位醫生、一位護士、來自「緬懷救主」(Memores Domini)團體的協作人員和梵蒂岡憲兵隊副司令的陪同下離開梵蒂岡。

雷根斯堡教區發表公告說,榮休教宗於大約11時45分抵達慕尼黑,並在沃德霍爾澤(Rudolf Voderholzer)主教的陪同下來到雷根斯堡。


圖片:Fondazione Vaticana Joseph Ratzinger – Benedetto XVI

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表示,本篤十六世將在德國停留一段必要的時間,下榻於雷根斯堡教區修道院。雷根斯堡教區要求教友們尊重教宗弟兄倆的意願,讓這次聚會保持完全的私人性質,因此,榮休教宗將不會公開露面。

在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抵達德國之際,德國主教團主席貝辛格(Georg Bätzing)主教表示願意以祈禱陪伴榮休教宗與他兄長共聚的時日,並說:「他許多年曾是我們主教團的成員,我們非常高興他返回家鄉,即使是在這令人難過的時刻。」

年紀相差三歲的拉青格兄弟彼此的關係始終很親密,他們於1951年6月29日的同一天在弗賴辛主教座堂晉鐸。生活的環境讓他們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哥哥喬治神父是一位出色的音樂家,弟弟若瑟則是頂級的神學家。但他們始終保持牢固的兄弟情誼,這可從哥哥喬治神父在弟弟拉青格2005年至2013年宗座任期內以及榮休後,多次來梵蒂岡探訪得以印證。

2008年,在教宗本篤十六世的哥哥喬治神父被授予岡道爾夫堡(Castel Gandolfo)榮譽市民的機會上,本篤十六世說:「從我生命的開始,我的哥哥對我來說不僅是一個夥伴,更是一個可信賴的嚮導。他在決策中所展示的清晰和果斷始終是我參考和指引的方向。」教宗的此番話表明了他對兄長的深愛。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秉持對教宗的孝愛服從,論司鐸獨身制的新書問世

CNS photo/Ignatius Press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以及教廷禮儀及聖事部部長薩拉樞機(Cardinal Robert Sarah)聯合署名的一本新書 “From the Depths of Our Hearts”,論及司鐸獨身制,本書將於2020年1月15日在法國問世。法國《費加羅報》提前報導了兩位作者的論述,稱這兩位神長「秉持對教宗方濟各的孝愛服從,懷著熱愛教會合一的精神,來尋求真理」,捍衛司鐸獨身制 ,並且闡述他們認為不該改變這一制度的理由。這本新書厚達175頁,分為兩大部分,由榮休教宗和薩拉樞機個別撰寫,並由兩人一同為引言和結語署名。

教廷傳播部編輯主任托爾涅利為此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他首先引用薩拉樞機的文章,提及「司鐸職務與獨身制在本質和聖事方面的關聯性」。薩拉樞機表示:「任何削弱這關聯性的行為,都會令人質疑梵二大公會議、教宗保祿六世、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的訓導。我懇求教宗方濟各明確地保護我們免於這種可能性,否決任何削弱司鐸獨身制的提議,即使僅限於一兩個地區也不行。」對於已婚男子晉鐸的可能性,薩拉樞機稱之為「牧靈的災難、教會學的混亂,以及對司鐸職務的認識不清」。

本篤十六世則在簡短的文章中反省了司鐸獨身的課題,回溯到基督信仰的猶太根源。榮休教宗表明,從耶穌訂立天人之間的「新盟約」起,司鐸職務與獨身制便彼此結合。在教會的第一個千年裡,「唯有禁性欲的已婚男子,才能領受聖秩聖事」。司鐸獨身制從不是一條信理,但它是拉丁禮教會的規範,近幾任教宗均視之為珍貴的禮物。天主教東方禮教會不排除已婚男子晉鐸的可能性;與此同時,本篤十六世教宗在《聖公會的結合》宗座憲章中談論聖公會信徒尋求與天主教會共融的事務,在拉丁禮教會內通融少數特例。這份文件規定「按照聖座准許的客觀標準來審查個案,也可授予已婚男子的司鐸聖秩聖事」。

此外,針對司鐸守獨身的課題,教宗方濟各也多次表達了立場。他還是樞機時,曾與猶太經師什科爾卡(Abraham Skorka)促膝長談,那次交談後來彙整成書。在與猶太經師的對話中,時任的貝爾格里奧樞機(現任教宗)闡明,儘管司鐸獨身制有其優缺點,但他贊成維持這個制度,「因為千年以來,正面經驗勝過於錯誤。傳統有其分量和效力」。

2019年1月,教宗方濟各在從巴拿馬返回羅馬的途中,在飛機上向記者表示,在天主教東方教會內,執事候選人在祝聖禮以前,可以選擇守獨身或是度婚姻生活。但是,談到拉丁禮教會,教宗方濟各說:「我想到聖教宗保祿六世的那句話:『我寧可在改變獨身制度之前獻出生命。』我腦中浮現這句話,而且想要宣之於口,因為在1968年至1970年、艱辛無比的關頭,它是一句勇敢的話。我個人認為,獨身制是給教會的一份禮物……。我不贊成守獨身是個可有可無的選項。」

2019年10月,在以亞馬遜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期間,這個主題再次引起熱烈討論。正如《最後文件》推出的結論,若干主教要求准許祝聖已婚的終身執事為司鐸。然而,教宗方濟各在全程參與會議發言和討論後, 2019年10月26日在閉幕式講話中絲毫沒有提及已婚男子晉鐸的問題。相反地,教宗強調了世界主教會議的四大幅度,即:本地化、生態、社會和牧靈幅度。教宗同時也鼓勵在新的教會職務上發揮創意,增進女性的角色,並談及在有些傳教區聖職人員短缺的現況。教宗指出,某些國家有大批司鐸前往美國和歐洲,「派去本國亞馬遜地區的卻屈指可數」。

在閉幕式的講話中,教宗方濟各向媒體致以感謝。他最後期勉媒體從業人員多多報導大會中的「分析」層面,也就是「文化分析、社會分析、牧靈分析和生態分析」,而不將與會者區分派別,論誰輸誰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鹽+光今日焦點 2019年7月26日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出訪羅馬弗拉斯卡蒂教區

是日教會焦點:

-教宗任命克里斯蒂亞內女士為聖座新聞室副主任

教宗方濟各任命自1995年起在梵蒂岡電台巴西節目部工作的克里斯蒂亞內女士為聖座新聞室副主任。最近10年,多次以特派員的身份跟隨教宗出訪。她精通葡萄牙語、意大利語、英語、西班牙語和法語。詳盡內容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出訪羅馬弗拉斯卡蒂教區

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表示,92歲的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應弗拉斯卡蒂教區主教馬丁內利的邀請前往羅馬岡道爾夫堡、岩石聖母朝聖地和弗拉斯卡蒂教區主教府。當地副主教表示,本篤十六世和藹可親、思路清晰和充滿信德。詳盡內容

-布隆迪44位殉道者列品案程序教區審理階段正式開啟

布隆迪第一批殉道者列品案程序教區審理階段正式開啟。這44位殉道者是於70年代和90年代殉道的司鐸、修生和一位女平信徒。布隆迪在宣布獨立後,衝突至今持續不斷,這些殉道者展示出基督帶來的愛去戰勝分歧,使我們成為弟兄姐妹。詳盡內容

本篤十六世請辭六週年

本篤十六世教宗於在位將近滿8年,2013年2月11日,以健康和年邁的理由,宣布要在當月月底辭去伯多祿牧職,因為他感到身心無法負荷伯多祿牧職的重擔。事實上,履行伯多祿牧職的模式在上個世紀發生了重大變化,增加不少禮儀慶典、公務、會見和國際訪問。

這個出人意料的事件至今已過了6個年頭。針對這個教會歷史重大事件的評論不勝枚舉,但它們的論點很可能側重在這個謙遜的舉動,導致本篤十六世的個人見證,尤其是他的訓導退居次位。有鑒於保護兒童會議本月底將在梵蒂岡展開,教廷傳播部編輯主任托爾涅利(Andrea Tornielli)撰寫了一篇評論文章,提及本篤十六世教宗在這方面的貢獻。

托爾涅利寫道:「最先開始會見侵犯受害者的恰好是本篤十六世教宗。他透過電視攝影機進行遠距離會晤,聆聽、祈禱並流淚;隨之而來的自然是更明確、果斷的規範,以打擊侵犯的恐怖災難。然而,無庸置疑地,為了改變思維,主教和神長們要率先會見受害者及其家屬,為他們的悲慘經歷痛徹心扉,明白這個現象絕不能只靠規範、法規或良好實踐來根除。」

教宗本篤十六世

新書推介:《教宗本篤十六世禮儀訓導彙編》

2018年7月,由鮑思高出版協會出版的新書《教宗本篤十六世禮儀訓導𢑥編》於香港書展正式發售。新書收集教宗本篤十六世在任時與禮儀相關的文獻、講道、公開講話及著作等,現結集成書,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更為中譯本親筆簽名。

有份為新書翻譯的張心銳神父表示:「教宗本篤在書中鼓勵:『我們領聖體就是進入天主的奧跡,這是生活的核心,意味真正的人性生活。我並非領了一片餅或肉,而是敞開自己的心靈,讓天主在我內說話,改變我,使我明白公義的意思和力量。』原來我們參與感恩聖祭,就是要敞開心靈。聖體聖事就是讓主真正觸碰我的生命,教育我向天主的聲音開放,粉碎自我中心的傾向,成為真正的義人。我們有時參與彌撒,很容易覺得是外表或沉悶的儀式。有時,為使禮儀變得有趣味,有些策劃禮儀的負責人更喜歡在禮儀中劃蛇添足。原來,真正地學好禮儀是每位基督徒的責任,因為禮儀不是外來的東西,而是一個比一切更能觸動我心靈深處的過程,使我的生命轉化,真正與天主合作。」

陳日君樞機也特意為我們介紹此新書,歡迎收看及分享。

訂購詳情請聯絡:良友之聲出版社

電郵: [email protected]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