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透視:解說最新修改《天主教教理》死刑條文文本

2018年8月1日,教宗方濟各發出一道詔書去批准修改《天主教教理》有關死刑的條文。在修改方面,究竟修改了什麼內容?今集請來羅馬宗座宗徒之后大學生命倫理學系教授譚傑志神父為我們作解釋。

譚傑志神父簡介:

譚傑志神父出生於香港,其後移民到加拿大,並畢業於多倫多大學,他從醫學院畢業。經過幾年家庭醫生的工作後,他進入了基督軍修會(Legionaries of Christ),並在2004年晉鐸。他也在羅馬宗座宗徒之后大學(Regina Apostolorum )獲得了哲學和神學學位,也在取得生命倫理的碩士學位。

最後,他完成了「生命倫理的世俗化,一個關鍵的歷史」的博士論文,並獲優異成績。這博士論文是由Dr. Edmund Pellegrino(美國總統生命倫理委員會的前主席)指導。譚傑志神父目前在宗徒之后大學生命倫理系任教。

他的著作包括《失蹤的基石》(Hamden 2004年)、《生命倫理的世俗化》(羅馬2007年)和《生命倫理學的未來》(梵帝岡2010年)。

菲西凱拉總主教:《教理》有關死刑條文的修改繼承了先前的訓導

宗座推廣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Rino Fisichella)總主教在《羅馬觀察報》的撰文中表示:「教宗方濟各修改《天主教教理》有關死刑的條文,指出死刑是不能接受的,這是一種教義上的真正發展。」新福傳委員會在教理問題上具有發言權。

總主教認為,這條修改後的教義儘管與先前的訓導一脈相承,卻也表明《信仰寶庫》應予以守護,但也應使之發展。2018年8月3日,菲西凱拉總主教接受《梵蒂岡新聞網》採訪說:

答:這條《教理》上的新文本顯示出一個重大的發展,因為無論是1992年的版本,還是1997年的修訂本,在關於死刑的議題上依然承認有這種可能性及合法性。如今,教宗方濟各在繼承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兩位教宗的訓導的同時,卻也同意進一步澄清這個議題,向前走出一步。這依照福音的教導走出的一步讓人懂得,死刑是不能接受的。因此,言詞明瞭、清晰,不會讓人對這個教導產生任何誤解。

問:我們是否可以說,這是信仰內容上的一種切切實實的發展?

答:絕對如此!如果我們考慮到教宗方濟各在新文本中提出的思想,即人的尊嚴,那就更加如此了。此處需要注意到《教理》作出的修改。先前的目標是對人的衛護,由於機制尚未健全,人會遭到行兇者的暴行。現在的願景有了改變,目標不再是對人的衛護;這在天主教的倫理中並不是因為衛護人不再是一項基本原則,而是因為民主和非民主的國家都擁有新的監禁系統,因此衛護人的問題已被克服。

如今的願景是注重人的尊嚴。教宗方濟各所做的無非是超越一種約束性的觀點,因為他說任何人都不能被取消自新的機會,也不能被拒絕重新融入社會的可能性。顯然,這就要求國家具有促進這幅度的能力,罪犯也應努力重新做人。我們應牢記,合法當局在宣判一項死刑時,意味著涉及一起極嚴重的罪行。

根據新的觀點,儘管存在極嚴重的罪行,也總是要有一條出路,這正是在每個人的尊嚴面前懷抱希望的泉源。我們不能拒絕任何人重新做人的機會。我們必須說,有許多再次犯罪的實例,同樣也有許多改過遷善、重新做人及在罪犯與受害者或其家屬修和的實例,這真該感謝上主!

問:一般而論,教宗的這項決定意在表明,守護《信仰寶庫》並不是將之變成木乃伊。

答:《天主教教理》不但提出一貫的教義,也當適應當今時代的新需求。教宗方濟各在去年10月11日的講話中已經闡明,聖傳不可好似墊在樟腦丸下的一層布罩。因其自身的性質,聖傳是一種活的現實。正如《啟示憲章》所強調的那樣,聖傳若不是活躍的,若得不到一項始終活躍的訓導的滋潤,就不再是聖傳。因此,我認為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重大的思考。這的確走出了果斷的一步,它也將幫助天主教徒在各自國家的社會和政治生活中努力作出相應的貢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修改《天主教教理》有關死刑條文文本

2018年8月1日,教宗方濟各以一道詔書批准了《天主教教理》第2267號關於死刑的新文本。這段新條文繼承若望保祿二世在《生命的福音》中的訓導,指出處死一個罪犯的生命作為對其罪行的處罰是不能接受的,因為這殘害人的尊嚴。縱然犯了極嚴重罪行的人,也不能讓他失去人格的尊嚴。

修改後的2267號內容如下:

「長久以來,合法當局在完成了合法程序後便訴諸死刑,這被認為是一種對某些罪行的嚴重性作出恰當的回應,是可接受的手段,即使方法極端,卻使公益受到保護。

今天,人們越來越強烈地意識到,即使犯了極嚴重罪行的人也不該失去他的人性尊嚴。此外,已經出現一種對國家刑罰意識的新理解。總之,迄今已經發展出更有效的監禁系統,以保障公民受到應有的保護,但同時也不能斷然拒絕給罪犯自新的機會。

因此,教會依照《福音》的教導,表明『死刑是不能接受的,因為它殘害人的不可侵犯性和尊嚴』,同時決心致力於在全世界廢除死刑。」

Recourse to the death penalty on the part of legitimate authority, following a fair trial, was long considered an appropriate response to the gravity of certain crimes and an acceptable, albeit extreme, means of safeguarding the common good.

Today, however, there is an increasing awareness that the dignity of the person is not lost even after the commission of very serious crimes.  In addition, a new understanding has emerged of the significance of penal sanctions imposed by the state.  Lastly, more effective systems of detention have been developed, which ensure the due protection of citizens but, at the same time, do not definitively deprive the guilty of the possibility of redemption.

Consequently, the Church teaches, in the light of the Gospel, that “the death penalty is inadmissible because it is an attack on the inviolability and dignity of the person”,[1] and she works with determination for its abolition worldwide.”

2267號新文本的思想取自教宗方濟各於2017年10月11日向出席宗座推廣新福傳委員會會議的人士發表的講話。教宗方濟各今年5月11日在接見教義部部長拉達里亞樞機(Luis F. Ladaria)的機會上批准了上述文本,署名日期為2018年8月1日,聖亞豐索主教紀念日。

教宗方濟各的這道詔書已透過《羅馬觀察報》公諸於世,同時還伴隨拉達里亞樞機致全球主教的一封信函。樞機解釋道:「《教理》第2267號的新文本表達出一種教義上真實可靠的發展,並不違背教會訓導之前的有關教導。事實上,這教導能夠從國家當局保護公益的首要責任作出解釋,說明在一種對刑罰具有不同瞭解的社會背景下,實施這種刑罰則更難確保罪犯不再重犯其罪行。」

拉達里亞樞機提到:「教宗方濟各去年10月在紀念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簽署《信仰寶庫》宗座憲章及頒布《天主教教理》25週年活動的機會上,希望能重新提出關於死刑的訓導,好能更好地收集近些年來在這個問題上的教義發展。」

樞機最後寫道:「2267號的新文本也希望透過一種與政治當局相互尊重的對話,構成一種堅決果斷的推動力,以期促成一種能承認每個人生命尊嚴的思維邏輯,並能創造條件致使如今仍在實施死刑的司法體制得以廢除。」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圖片:Catholic News Service

愛民頓中越混血兒Bille Nguyen急需幹細胞移植

2018年7月3日,多倫多天主教華人聯會、小麗莎骨髓移植基金會、展望青年領袖培訓計劃、加拿大華人童軍領袖協會、加拿大中國專業人士協會、慈濟基金會、燃動青年及其他社區團體與士嘉堡愛靜閣國會議員葉嘉麗女士召開記者會,呼籲華人社區踴躍參與本月舉行的幹細胞募捐活動,來幫助67個加國華裔急需幹細胞移植的病患者。

多倫多天主教華人聯會竇偉鳴先生表示,經多次募捐呼籲後,患上淋巴癌第四期的加拿大溫哥華侯欣欣女士(Gebbie Hou)已找到合適的捐贈者、相配度達90%的幹細胞,並於上星期完成幹細胞移植手術,目前她正在康復中。此外,竇先生也表現,2018年初發現患上罕見血癌「皮下脂膜炎樣T細胞淋巴瘤」(簡稱SPTL)的26歲中越混血兒比爾Bille Nguyen,自上月起他的家人為他發起募捐運動後,獲得二千多人參與,並剛傳來好消息,其中一個捐贈者的幹細胞與他匹配,他稍後將要再進行一次化療和電療,並安排於本月底在卡加利醫院進行幹細胞移植手術。雖然如此,比爾的生存機率仍只有10%。

竇偉鳴先生強調,據加拿大血庫資料顯示,去年度華裔幹細胞捐贈者,只佔全部捐贈者人數之6%。白人找到合適幹細胞移植的機會達80%,但華人僅20%。不過今年度最新數據則反映,情況已見改善,華裔幹細胞捐贈者現佔全部捐贈者數目之7.1%。

2018年7月份,在多倫多會舉行名為《#GETSWABBED給亞裔垂危血癌病人一個希望》幹細胞募捐活動,鼓勵年齡在17至35歲的華裔和越裔人士參加登記,拯救包括比爾Bille Nguyen在內的多位垂危病人。參加登記,用棉簽採集口腔壁細胞手續,整個過程全無痛楚不適,只需時約10分鐘。

懇請大家為病者祈禱。

加拿大多倫多募捐詳情:

日期:2018年7月7日(星期六)
時間:上午11時至下午5時
地點:CPAC Summer Festival(華夏節) at Mel Lastman Square, 5100 Yonge Street, North York.

日期:2018年7月21日(星期六)
時間:上午12時至下午11時
地點:烈治文山夏日時代嘉年華, 時代廣場 Times Square, 550 Hwy7 East

日期:2018年7月22日(星期日)
時間:上午12時至下午6時
地點:烈治文山夏日時代嘉年華, 時代廣場 Times Square, 550 Hwy7 East

網上登記:blood.ca/stem-cells

Facebook: Getswabbed 給亞裔垂危血癌病人一個希望

相關資訊:

什麼是幹細胞?

救救侯欣欣Gebbie募捐幹細胞運動

為華裔病人募捐幹細胞運動

 

圖片提供:Getswabbed 給亞裔垂危血癌病人一個希望

教宗方濟各:保護從受孕到自然死亡的生命

2018年6月2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意大利對抗肌肉營養不良症聯會」成員。他說:「人類從受孕到自然死亡的生命恩典需要得到促進、守護和維護。愛德是福音見證最具有說服力的形式,回應人的具體需要,能向人揭示天主的愛。」

教宗向在場人士表示:「對患有肌肉營養不良症的人而言,你們是希望之光,使他們在孤獨和沮喪時刻得到緩解,鼓勵他們以信心和寧靜面對疾病。與受苦的人同在,不僅意味著親近他們,給予他們友誼協助來面對日常生活,諸如出入接送和家庭護理,而且也把身體康復和精神康復聯繫在一起,使他們不僅能對抗身體上的痛苦,也能抵抗被遺棄和孤立的痛苦。」

免費治療、專業化和持續性是意大利對抗肌肉營養不良症聯會提供的服務的特性。教宗說:「該聯會成員是關懷和福音愛德的見證人。你們的寶貴工作是促進人性化的特殊因素:透過你們聯會推動和實現的各種形式的服務,使社會更加關注人性尊嚴和人們的許多期望。只有在愛他人和把自己奉獻給別人時,這個人才能完全實現他自己。」

教宗說:「耶穌分享我們的塵世生活甚至我們的死亡,祂教導我們在愛德中行走。愛德是福音見證最具有說服力的形式。這份遺產激發了很多男女基督信徒和聖善的司鐸,像若瑟·科托倫戈(Giuseppe Benedetto Cottolengo)、瓜內拉(Luigi Guanella)和路易吉·奧廖內(Don Luigi Orione)都是。」

教宗堅稱:「愛是真正幸福的泉源。關注生命神聖恩典的價值,從受孕到自然死亡的生命恩典必須要得到促進、守護和維護。你們蒙召成為生命的『健身房』,尤其是對青年人。你們要盡力教育他們關懷和接納的文化,向最脆弱和有需要的人開放。這要透過痛苦這重大的一課才能實現:這一課由病患和受苦的人來傳授,是任何課堂都無法學到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方濟各:傾聽小阿爾菲父母的悲苦

2018年4月4日晚上,教宗方濟各對小阿爾菲·埃文斯(Alfie Evans)的悲痛事件發表推文。這名23個月大的英國兒童阿爾菲正處於昏迷,住在利物浦一家醫院。該醫院的醫生有意拔除維持其生命的呼吸器。

教宗在推文中寫道:「我衷心希望能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繼續以悲憫之心陪伴小阿爾菲·埃文斯;願他父母的沉重悲苦能獲得傾聽。我為阿爾菲、他的家庭,以及每位相關人士祈禱。」

這一事件令人想到另外兩個英國兒童查理•加德(Charlie Gard)和依賽亞·哈斯楚普(Isaiah Haastrup),他們也遭遇了類似的悲劇,分別於2017年7月28日和2018年3月7日離開人世。

小阿爾菲患有未知疾病,醫生認為患者已經無法治癒且病情不斷惡化,因此要求英國高等法院授權拔除呼吸裝置。法官給予授權,認為任何治療嘗試都是“惡劣、不正當和不人道”的頑強行為。化驗結果顯示,孩子的大腦受損,但他依然對一些刺激有反應,且心臟活動穩定。

救救小阿爾菲網頁
www.savealfieevans.com

來源:梵蒂岡電台

加拿大安省天主教會舉行「呼喚良心」主日簽名運動

「我們需要您的幫助!」

2018年第一項維護生命的行動是「呼喚良心運動」,教會懇請省議員及有意於2018年6月參選的人士增加善終(安寧)護理服務(palliative care,)之撥款,保障欲退出與安樂死(euthanasia)或輔助自殺(assisted suicide)任何有關行動之醫護人員及教會機構。此項運動是建基於在2017年進行的相關運動。

多倫多總主教哥連士樞機(Cardinal Thomas Collins)及安省所有主教要求轄下教區每戶天主教家庭提交一個電郵地址,希望能在2018年2月底前收集到10萬個電郵。而所收集到的資料將供哥連士樞機與及公教團體定期(約每年6 至8 次)就有關天主教社區特別重要事項的通訊之用。

請於主日2 月24和25 日、3 月3和4日前往您所屬的堂區填寫您的聯絡資料或請到以下網址參與簽名運動: http://bit.ly/SignUpSundayRegistration

感謝您以行動活出信仰!

編譯: 鹽與光電視

來源: 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

談說天地 第二季 第7集 蘇耀文主教(台中教區)

近年來,在社會上關於道德方面的議題上,各界比較關注的有同性婚姻、安樂死、墮胎合法化、性教育,因此持有維護生命及家庭道德原則的天主教教育在社會中受到嚴重的衝擊。 今集主持人梁樂彥Rodney請來台中教區蘇耀文主教跟我們去談論在台灣的天主教教育狀況,他也會為我們介紹台灣教會的慈善工作及他服務窮人的經驗。

教宗勒令比利時天主教修會不可實施安樂死

教宗方濟各勒令一個在比利時服事病人和殘疾者的天主教修會(Brothers of Charity) 在其管理的精神病院内停止實施安樂死的承諾。今年5月,這個稱為「愛德兄弟會」的男修會宣布將准許醫生在比利時屬於該修會的15所精神病院内實施安樂死。

除了荷蘭外,比利時是法律准許醫生協助精神病患者死亡的唯一國家,但應在病患的要求下才可實施安樂死。允許實施安樂死的準則之一,就是病人處於「難以忍受的痛苦」狀況,而且至少需要聽取三位醫生的意見,其中一位應是精神病醫生。

「愛德兄弟會」比利時會院的院長拉夫‧德‧利茨克(Raf De Rycke)在今年5月的公告中表明,安樂死只會用於缺乏「其它合理治療」的情況,而每一項關於安樂死的申請都會得到「極為謹慎」的考慮。他表示:「我們尊重醫生是否實施安樂死的自由,因為這是法律所保障的自由。」

「愛德兄弟會」設在羅馬的總會隨後也發表一份聲明,堅稱那種准許實施安樂死的行為實在違背了天主教會的基本原則。該修會總會長勒内‧斯托克曼(Rene Stockman)寫道:「首次聽到一個基督信仰機構堅稱安樂死是一項正常的醫療實施,屬於醫生治療的自由權限。這言論不誠實,令人反感及無法接受。」

斯托克曼總會長也強烈譴責這個修會在安樂死問題上所承受的壓力,但聲稱「這並不表明我們該當屈服」。他承認「世俗化正在損害在比利時的修會」。「愛德兄弟會」總會長最近幾個月要求比利時主教們在這個問題上表明立場,同時稟報聖座他已就此個案展開調查工作。

如今,教宗方濟各透過聖座修會部直接命令「愛德兄弟會」不可在他們管理的精神病院實施安樂死。如果不服從命令,就會依照教會法典採取嚴厲措施,甚至予以絕罰。

最近十年來,在比利時實施安樂死的案例急劇增加。提出要接受安樂死的申請案中,大部分是癌症病患或神經變性疾病的患者,而精神病患者的人數在每年死於安樂死的4000人當中只佔3%。

來源: 梵蒂岡電台

為甚麼天主教徒應該慶祝週年紀念?

加拿大的150週年,滿地可開埠375年和魁北克市成立409年… 這些慶祝日子都是為了我們能夠尋找我們的根、慶祝我們的成功、並感謝我們的前人。我的母親總是在生日時提醒我,她用了十多個小時生下了我。這十小時可能是她生命中最難忘的一刻。就這樣,我來到了這個世界。

近年來,「維護生命 (Pro-life)」這個詞常常出現在新聞中。人們經常將其與墮胎,安樂死或避孕聯在一起。其實,對於天主教徒來說,每一個與保護生命有關的題目都應該是一個「維護生命」的欄目。例如,所有的交通規則都是為了保護每一位市民生命而設的。因此,「交通規則」也包括在「維護生命」欄目內。

天主創造了加拿大,滿地可,魁北克市,我的父母,鹽與光電視…我周圍的一切,我絕對可以感受到天主的這份愛,當然不僅是愛我,是愛所有祂創造的生命,因為他是「維護生命」的!

小歷史

2017年不只是慶祝加拿大150週年紀念,也慶祝了我的堂區 – 滿地可中華天主聖神堂成立100週年紀念。根據容濟舟神父 (Fr. Eugene Berichon) 一份從沒有發表過的手稿,早在1863年已經能在滿地可發現中國人的足跡。1902年時,有一位非常熱心的退休英裔神父嘉拉肯 (Fr. Martin Gallagham),帶著小提琴到華人聚居的街道口,自彈自奏,吸引華人聚在一起,又親自教授英語,兩年間曾為五十八位華人付洗,登錄在 St Patrick’s Basilica 洗禮冊上。他們都是男性,年齡從18 到 49歲。

Fr. Thomas Tou

杜寶田神父 – 第一位在加拿大華人社區服務的華人神父。

1917年7月1日,賈耶修士 (Deacon Romeo Caille) 在無原罪聖母傳教修女會總會院晉鐸,廣請各華人領袖觀禮。 禮畢便被主教任命為「華人教務負任人」,官方名為 DESSERVANT。 滿地可中華天主聖神堂的使命就從這裡開始。按照天主的旨意,在1956年,當時的滿地可主教 P. E. Leger 到羅馬公辦,順道向教廷傳信部申請一位華人神父去服務。然後傳信部便派了當時暫留意大利堂區「幫閒」的杜寶田神父來到加拿大。「幫閒」意思是暫時不可接受正式職務(1949年,由於中國政府主張無神論,當時有很多在中國的傳教士遭拘捕入獄,繼而被驅逐出境。)杜神父當時正準備中國一旦開放,馬上即可返國服務。但最後卻成為第一位在加拿大華人社區服務的華人神父。

幾十年後,我,陳樹江加入了這個團體,擔任了十年的青年領袖。事實上,我在這個團體裡認識到很多信仰及靈修上的知識。 2017年7月1日,滿地可中華天主堂慶祝成立100週年。 95歲的杜寶田神父也有參加當日的慶祝活動。

感恩

當我回看歷史,天主在我出生之前已給我準備了一個和平的國家、一個公義的教會、一個能讓我增長信仰的團體、一對很會建立家庭的父母… 等等身邊的一切一切。 感謝天主! 最後我也想感謝我們的教宗額我略十三世,他創造了今天大家在用的日曆。 因此,我們才可以繼續慶祝一個又一個重要的日期,以紀念我們的根,並能感謝天主。 祝加拿大立國150週年快樂,滿地可中華天主堂100歲生日快樂!


Billy

陳樹江 (Billy Chan), 前電台節目主持及演講者,過去十年在滿地可中華天主堂服務。他喜歡用風趣幽默的方式去講述我們與天主的關係。在他的文章中,你將會看到他對青年事工的經驗和反省。


人物專輯:「杜」路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