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願聖母瑪利亞護佑保加利亞和北馬其頓

CNS photo/Remo Casilli, Reuters

2019年5月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向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者講述了這次訪問保加利亞和北馬其頓的感想,並感謝這兩個國家的人民對他的熱情款待。教宗強調,作為基督徒,我們的聖召和使命就是成為合一的標誌與工具。

教宗強調,他與保加利亞人民的會晤是在聖若望廿三世的引領下進行的,這位聖教宗曾在該國擔任宗座代表長達10年之久。

「藉著『和平於世』這句格言,我邀請衆人走上兄弟情誼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我會晤了保加利亞東正教會的宗主教内奧菲特(Neofit)和神聖主教會議的成員,並為所邁出的一步感到格外喜悅。事實上,作為基督徒,我們的聖召和使命就是成為合一的標誌及工具,在聖神的幫助下我們能夠做到這點,注重那使我們團結而非分裂的因素。」

聖齊利祿和聖美多弟將福音帶到保加利亞,他們與聖本篤一起被聖若望保祿二世宣布為歐洲的共同主保。教宗方濟各在訪問保加利亞時曾前往索非亞的主教座堂,在這兩位兄弟的聖像前祈禱。

教宗說:「他們原是希臘人,懂得憑著創造力用自己的文化向斯拉夫民族傳播基督信仰訊息,發明新的字母使之將《聖經》和禮儀書籍翻譯成斯拉夫語言。今天,我們也需要充滿熱情和具有創意的福傳者,好將福音傳給那些尚未認識它的人,重新灌溉基督信仰根基變得乾枯的土地。」

加爾各答的聖德蘭修女則從靈性上陪伴了教宗方濟各在北馬其頓的牧靈之旅:「這位聖女在斯科普里出生,她是在那個國家和世界其它邊緣地區教會臨在的圖像,那就是藉著基督的恩寵,一個小小的團體成了款待之家,許多人在那裡找到了他們生活上的慰藉。北馬其頓是一個年輕的國家,需要向寬廣的視野開放自己,同時不失去自己的根基。」

教宗提到他在這個國家的幾項會晤活動說:「令我感動的是,我去探訪德肋撒修會的修女們時,她們正與窮人在一起。這些女性合乎福音精神的溫柔令我感動。這溫柔源自祈禱和朝拜聖體。她們接納每個人,感到自己是衆人的姐妹和母親,但以溫柔對待他們。」

提到在斯科普里舉行的彌撒,教宗說:「天主的奇跡今天在歐洲的一個邊緣地區再次呈現,上主將極少的餅和魚掰開並分給群衆,使衆人都吃飽了。」

教宗最後將保加利亞和北馬其頓兩國人民的今日和未來託付於天主上智的安排,並與聖伯多祿廣場的信友們一起為他們誦念《聖母經》。

此外,教宗問候法國信友和朝聖者時,特別提到了方舟團體的創始人溫立光(Jean Vanier),稱讚他是「教會的一個偉人」。溫立光於5月7日在法國巴黎離開人世,享年90歲。他終其一生為弱小者服務,倡導慈悲文化,為心智障礙者帶來希望。

教宗說:「他為最貧窮和被抛棄的人,甚至為那些仍在母胎中將要被墮掉的胎兒工作,他努力説服那些決定要墮胎的父母把孩子生出來,交由他人撫養。他接納了他們使他們獲得生命。瓦尼埃永遠是我們效法的榜樣。」

公開接見的前一天,教宗在結束保加利亞和北馬其頓牧靈訪問之後,在返回羅馬的飛行途中對記者說:「一週前我已從瓦尼埃妹妹處得知他病重的消息,之後,我給他打了電話,他只聼我説話,因為他幾乎已經不能説話了。我願表達我對他美好見證的一生表示感謝,他是一個能從死亡、十字架和疾病的奧秘中辨認出基督信仰力量的人,他不僅為最弱小者服務,也特別為那些未出生的人工作,他為此奉獻了一生。」

教宗在結束這個話題時說:「謝謝溫立光,感謝天主賜給我們這位偉大的見證者。」

資料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第22屆加拿大全國維護生命大遊行

2019年5月9日,第22屆加拿大全國維護生命大遊行於渥太華的國會山莊外舉行。今年也是加拿大允許墮胎的第50年,因此這次遊行會特別紀念自1969年以來,因當年的杜魯多總理通過國會修改條款允許墮胎後,超過400萬被殺害的未出生的嬰兒。

1969年之前,在加拿大墮胎是不合法的。但在1969年,杜魯多總理通過國會修改條款,允許在三位醫生證明下,一旦孕婦生產存在健康風險,可以合法墮胎。此外,當年在滿地可有一位醫生因開設了一所進行墮胎的診所而被捕,其後告上法庭,官司長達十多年,直至1988年,加拿大聯邦最高法院法官裁定不准墮胎違反國家憲法的「人權和自由條款」因而廢除了墮胎法。

今年的遊行目的是敦促加國的議員們結束這場長達50年對人類生命的衝擊。遊行也是讓參與人士表達大家不能轉面不顧,容許這種不公義的現象繼續進行。遊行是為爭取一項來保護每一個人,從受孕到自然死亡的法律。遊行是為所有人爭取生命權。

大會的活動由5月8日至5月10日,當中除大遊行外,也有專題講座、青年論壇、祈禱聚會、感恩祭等等。每年也有過萬人前往渥太華參加維護生命大遊行。

活動詳情
marchforlife.ca

為生命祈禱
(出自《生命的福音》通諭)

禱詞

聖母瑪利亞,
新天地的曙光,
眾生的母親,
我們把生命的原因託付給妳:
聖母瑪利亞,
請垂視眾多無法出生的嬰兒,
請垂視眾多的窮人,
他們的生活是那樣艱難,
請垂視眾多男女,
他們是殘酷暴力的受害者,
請垂視那些年長者及病人,
他們或因受漠視、或因錯誤的憐憫,
而失去生命。
請賜給凡相信妳聖子的人,
能以堅信和愛心,
向我們這時代的人,
宣講生命的福音。
請為他們祈求恩寵,
能接受那福音,
像接受一件常新的禮物;
能終其一生,
懷著感恩之心,
喜樂地頌揚這福音,
並有勇氣,
堅決地為福音作證,
好與所有善心人在一起,
建立真理與愛的文明,
以讚美和光榮天主-喜愛生命的造物主。阿們。

相關節目

教會透視:墮胎的問題

教會透視:安樂死的問題

教會透視:解說最新修改《天主教教理》死刑條文文本

教宗2019年5月祈禱意向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19年5月意向

福傳意向:為非洲教會,合一的酵母

願非洲教會,透過其成員的獻身,能成為該地區各種族合一的酵母,和希望的標記。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鹽+光今日焦點 2019年5月7日

是日教會焦點:

-方舟國際傷健團體創辦人溫立光逝世,享年90歲
方舟國際傷健團體創辦人溫立光先生(Jean Vanier)今天在巴黎逝世,享年90歲。他所創辦的方舟團體讓健全及殘疾人士一起生活和工作,目前在147個地方服務。他在去世前曾說:「我非常平安。我不確定將來會是如何,但天主是好的,無論發生什麼,這將是最好的。 我很高興並感謝一切。 我向你們每個人送上最深切的愛。」詳盡內容

-教宗抵達北馬其頓
今天是教宗方濟各在第29次國際牧靈訪問的最後一天從保加利亞前往北馬其頓,抵達首都斯科普里,那裡也加爾各答德蘭修女的出生地。詳盡內容

-香港湯漢樞機探望遇上車禍的前教廷駐港代辦
5月1日,香港宗座署理湯漢樞機及教區前副主教蔡惠民神父探訪上月遇上嚴重車禍的前教廷駐港代辦尤安泰蒙席,並與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共晉午餐。蔡惠民神父指代辦健康改善。詳盡內容

方舟國際傷健團體創辦人溫立光逝世,享年90歲

CNS photo/Abramorama

2019年5月7日,方舟國際傷健團體(L’ Arche)在官方網頁公布團體創辦人溫立光先生(Jean Vanier)在巴黎逝世,享年90歲。

天主教徒溫立光先生是加拿大人, 生於瑞士日內瓦。他曾服務於海軍。辭職後,他在1950年修讀靈修和神學。1962年,他在巴黎天主教學院取得博士學位。溫立光先在1964年遇上一個機構,那裡只有40個床位但照顧著80名遭遺棄的殘疾者。機構是要分擔父母照顧殘疾兒的壓力,卻忽略了殘疾人的益處。溫立光遂邀請其中兩名患精神障礙的男士到法國與他一同生活,「方舟」由此誕生。方舟團體目前在147個地方服務,讓健全及殘疾人士於團體中一起生活和工作。

2015年,他榮獲鄧普頓獎(Templeton Prize),此獎是為表揚最能夠表現出「嘗試各種方法發現或突破,以擴展人對神性的理解和幫助促進神的創造力,(包括研究愛、創造力、目的、無限、智慧、感恩和祈禱)的在世的人士。曾獲獎的宗教人士包括聖德蘭修女等等。溫立光先生在2014年3月20日接受梵蒂岡電台訪問時表示:「殘疾人是天主的使者,是他們造就了我們,使我們更有人性。透過教宗如何關心傷殘者,讓世人知道相遇並不是轉化他人,而是以耶穌溫柔、仁慈及愛的眼光去注視他們。」

溫立光先生在去世前幾天曾說:「我非常平安和深信。我不確定將來會是如何,但天主是好的,無論發生什麼,這將是最好的。 我很高興並感謝一切。 我向你們每個人送上最深切的愛。」

有關溫立光先生的生平,請閱覽JeanVanier.larche.org

 

 

CNS photo/Nancy Wiechec

 

請大家為溫立光先生的靈魂及方舟國際傷健團體祈禱。

凡諸信者靈魂(特別是溫立光先生的靈魂)賴天主仁慈,免其煉獄之苦。望主賜爾等永安,及永光照之,息止安所,亞孟。

天主的愛遠超過各種限度

做基督徒乃是必須相信天主的愛遠遠超過各種限度或罪過。

教宗方濟各在索非亞亞歷山大一世廣場主持彌撒聖祭,表明天主愛我們、召叫我們並給我們帶來驚喜。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5月5日上午9點50分抵達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國際機場,開始展開他上任後的第29次國際牧靈訪問。教宗這次訪問保加利亞的目的之一是探望那裡的基督徒團體,堅固他們的信德。

教宗在機場受到保加利亞共和國總理鮑里索夫(Boyko Borisov)的迎接,4位身穿傳統服裝的兒童向他獻上鮮花。

 

復活的耶穌與門徒們在加利肋亞湖邊的相遇

這相遇的喜樂提醒我們三個美好的現實:
天主的召叫
天主的驚喜
天主的愛

當天下午,教宗在索非亞亞歷山大一世廣場為信友們主持了彌撒聖祭。他在講道中以本主日福音記述復活的耶穌與門徒們在加利肋亞湖邊的相遇為省思主題(若廿一1-19)。教宗說,這相遇的喜樂提醒我們3個美好的現實:天主的召叫、天主的驚喜、天主的愛。

教宗首先從伯多祿的蒙召論述天主的召叫,説明這一切都是在加利肋亞湖岸發生的:耶穌在那裡召叫了伯多祿。他要伯多祿放下捕魚的行業,成為捕人的漁夫(參閲:路五4-11)。然而,在目睹師傅死亡的事件後,儘管有人宣報耶穌已經復活,伯多祿還是願意重操舊業,說「我去打魚」。其他門徒回應道:「我們也同你一起去」(若廿一3)。

教宗說:他們似乎倒退一步,伯多祿重新拿起他曾為耶穌而放棄的漁網。痛苦、失望,甚至背棄的負擔在門徒們心中成了一塊難以移開的石塊;他們仍然感到痛苦和内疚的創傷,基督復活的喜訊沒有在他們心中扎根。

天主的召叫

上主知道退到原先狀況的誘惑對我們是何等的強烈。但正是在此時,在伯多祿感到失敗的時候,耶穌來了,並重新開始耐心地與他相遇,稱他「西滿」,這是伯多祿首次蒙召時的名字(15節)。教宗表示,上主並不期待理想的狀況或心境:祂造就理想。祂不期待與沒有問題、沒有罪過或限度,以及沒有失去希望的人相遇。他自己已經應對了罪和失望的情況,為的是與每個人相遇,邀請他行走。

上主不厭其煩地召叫我們,是愛的力量顛覆了各種期待,並懂得重新開始。藉著耶穌,天主設法總是給予機會。祂也如此對待我們:每天召叫我們重新與祂一起活出愛的歷史,在祂内重新建立自己。祂每天清晨尋找我們,邀請我們「站起來」在祂的聖言的扶持下站起來,舉目注視,相信我們被造是為了天國,而非塵世;是為了生命的崇高,而非死亡的卑賤(2019年復活前夕守夜禮彌撒講道)。

天主的驚喜

關於天主的驚喜,教宗表示,帶來驚喜的上主邀請我們不僅要感到驚喜,也要作出驚人的事。上主見到一無所獲的門徒們,建議他們作出不尋常的事:在白天撒網,這在那湖上是件奇怪的事。耶穌使他們恢復信心並起身行動,推動他們再次去冒風險,不讓任何事和任何人失去希望

帶來驚喜的上主打破陷於癱瘓的封閉狀態,使他們恢復能夠克勝猜疑、不信任和畏懼的膽識,在這畏懼背後隱藏著「一向都是如此」。帶來驚喜的天主召叫和邀請我們不僅要撒網,也要將自己投入歷史的深海,以祂的目光注視生命、注視他人和我們自己,因為上主在罪惡中,看到了有待悔改的孩子;在死亡中,看到了有待復活的弟兄姐妹;在失望中,看到了有待安慰的心靈。因此,別害怕,上主愛你的整個生命,即使你害怕注視和親手觸摸生命(同上)。

天主的愛

談到天主的愛,教宗指出,愛是天主的言詞,祂要求伯多祿和我們學會祂的言詞。耶穌問伯多祿:「你愛我嗎?」伯多祿作出肯定的答覆。他在與耶穌相處這麽多時間後,明白愛就是停止將自己置於中心。他不再以自己,而是以耶穌為起點,回答耶穌說:主啊,一切祢都知道!(若廿一17)。

伯多祿承認自己的脆弱,懂得單憑自己的力量無法前行。他依靠上主,依靠祂的愛的力量,一直到最後時刻。上主愛我們:這就是我們每天應邀不斷去更新的力量。做基督徒乃是必須相信天主的愛遠遠超過各種限度或罪過。

教宗最後向保加利亞的信友們表示,這塊土地需要聖人,因此你們不要害怕成聖。聖德不會除去你們的力量、生命或喜樂,相反地,它能使你們和這塊土地的兒女成為天父創造你們時所夢想的樣貌(參閲:《你們歡喜踴躍吧》勸諭32號)。

 

資料來源: 蒂岡新聞網

《天主經》中倒數第二個呼求: 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

教宗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解釋了《天主經》中倒數第二個呼求「不要讓我們陷於誘惑」的含義。他說,「我們必須否認天主是人受到誘惑的主角」。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5月1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當天是國際勞動節,也是聖若瑟勞工主保日,教宗在問候信友們時提到當前就業率低的「全球性悲劇」,懇請聖若瑟為失業者或無法找到工作的人轉禱。

在要理講授中,教宗省思了《天主經》中倒數第二個呼求「不要讓我們陷入誘惑」(瑪六13)。教宗表示,藉著這個呼求,可以說我們與在天之父的對話進入問題的核心,即我們的自由與魔鬼的誘惑彼此相對的領域。但一般而論,對這個呼求的翻譯並沒有確切表達出《福音》中希臘文的原意。

希臘語原文在福音中的表達很難以確切的方式來表述,所有現代語言的翻譯都有些不盡其意。不過,在這一點上我們能夠達成共識:這句經文至少能夠得到理解,我們必須否認天主是人受到誘惑的主角。

為了證實這一點,教宗援引《雅各伯書》,説明人受誘惑,不可說:「我為天主所誘惑」,因為天主不會為惡事所誘惑,祂也不誘惑人(一13)。天主總是為我們作戰,不反對我們。祂是父親!我們要在這層意義上誦念《天主經》。

教宗指出,在天主聖子的生活中,試探和誘惑以難以理解的方式呈現。在那些經歷中,天主聖子完全成了我們的兄弟。正是這些福音段落向我們表明,《天主經》中最困難的呼求,那結束經文的呼求已經得到了垂允:天主不會讓我們孤單,而是藉著耶穌彰顯祂是與我們同在的天主,直到最後的時刻。

天主也臨在於我們最黑暗的時刻,這正是我們的安慰。相反地,人卻不能醒著守護上主。教宗說:在恐慌的時刻,天主要求人不要離棄祂,人卻熟睡了。當人經歷考驗時,天主則在一旁守護。為什麽?因為祂是天父。我們的祈禱就是這樣開始的:「我們的天父 …」。這個父親不遺棄祂的子女。

耶穌經歷苦難和作戰的那個夜晚,是祂降生成人的最後封印。天主下到那布滿我們歷史的深淵和痛苦中去尋找我們。祂是我們在考驗時刻的慰藉:我們曉得,耶穌已經穿越的那個死陰幽谷不再令我們悲傷,而是因天主聖子的臨在而蒙受祝福。

教宗最後總結道,天主絕不遺棄我們!因為基督自己已經承受了那十字架的重量,並要求我們與祂一起背負十字架,完全信賴天父的愛。

天主賜予我們生命時與我們同在,
在生活中與我們同在,
在喜樂和考驗中與我們同在,
在我們憂悶和失敗時與我們同在,
我們犯罪時,祂依然與我們同在,
因為祂是天父,絕不遺棄我們。

 

資料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清晨彌撒:讓聖神作我們生命的主角

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表示,聖神使我們從我們的極限和死亡之中獲得重生。我們需要在生命裡給聖神騰出空間。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4月30日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提醒我們,沒有聖神,就沒有基督徒生活。
當天福音記述耶穌與尼苛德摩的對話。耶穌告訴尼苛德摩,「人除非由上而生,不能見到天主的國」。教宗以尼苛德摩的提問,「這事怎樣能成就呢?」展開其彌撒講道。教宗表示,這也是我們都會提出的問題。

耶穌談到「由上而生」,教宗則把復活和重生的訊息作了連接。事實上,耶穌在復活主日首次顯現給門徒們時說,「你們領受聖神吧!」;所以,主復活的訊息就是「聖神的恩賜」。這是來自聖神的力量!沒有聖神,我們什麽事都做不成。教宗提醒道,基督徒生活不僅是要品行良好,做這個,或不做那個。我們可以用賞心悅目的筆觸書寫我們的生命,但是基督徒的生命由聖神而重生,為此,我們需要為祂騰出空間。

教宗說:是聖神使我們超越我們的限度,使我們從死亡中重生,因為在我們的生命和靈魂中有很多壞疽。耶穌對尼苛德摩所說的「需要重生」就是復活的訊息。有人聲稱自己是基督徒,但是沒有給聖神留出空間,不讓聖神帶領前行,這是外邦人的生活,偽裝的基督徒生活。聖神是基督徒生命的主角,聖神與我們同在,祂陪伴我們,改變我們,與我們克勝一切。沒有人上過天,除了那自天降下的耶穌。耶穌自天降下,祂在復活的那一刻,對我們說:「你們領受聖神吧!」聖神將是基督徒生活的夥伴。

沒有聖神,就沒有基督徒生活,聖神是每天的夥伴,是天父的恩賜、耶穌的恩賜。教宗說,讓我們懇求上主使我們意識到,倘若不與聖神同行、不讓聖神作我們生命的主角,我們就無法成為真正的基督徒。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天皇后喜樂經:我們在受苦者身上觸摸耶穌的傷痕

教宗方濟各在天主慈悲主日指出,復活主耶穌賜給門徒和我們三大恩典:平安、喜樂和使命

(梵蒂岡新聞網)復活主耶穌為門徒和我們賜下平安,因為祂戰勝了死亡和罪惡;祂賜下喜樂,因為我們在悲傷時能「仰望復活主」;祂賜下使命,也就是要藉著聖神的臨在轉化世界。我們若是跟多默一樣感受不到平安,就要探訪受苦者,「他們象徵著耶穌的傷痕」,那流瀉出慈悲的傷痕。教宗方濟各4月28日天主慈悲主日在誦念天皇后喜樂經前如此表示,當天是復活節八日慶典的高峰。

平安  – 「願你們平安!」

主日福音記載,主耶穌在復活節那晚與門徒相遇(參閱:若廿19-31)。教宗表明,基督帶來三個恩典:平安、喜樂和使命。事實上,耶穌的第一句話便是:「願你們平安!」復活主帶來真正的平安,「因為透過祂在十字架上的犧牲,祂實現了天主與人類之間的修和並戰勝罪惡和死亡」。

門徒最需要這份平安,因為耶穌被逮捕和判死刑後,「他們陷入慌亂和恐懼中」。耶穌活生生出現在他們面前,展示祂「渴望保留」的傷痕,然後「恩賜平安,以之作為祂勝利的果實」。然而,多默當時並不在場,他從其他門徒那裡得知這個消息後,強調耳聽是虛、眼見為實。八天後,也就是如今的天主慈悲主日這一天,耶穌再次顯現給門徒。

耶穌鼓勵心存疑慮的多默觸摸祂的傷痕。那些傷痕是平安的泉源,因為它是「耶穌無限聖愛的標記」。教宗解釋道:「這為我們是個教導,彷彿耶穌親口對我們說:『你若是感受不到平安,就觸摸我的傷痕。』耶穌的傷痕是許多受苦者的重重問題、困難、迫害和疾病。你如果感受不到平安,就去探訪某個象徵耶穌傷痕的人,觸摸耶穌的傷痕。而那些傷痕會流瀉出慈悲,因此今天是慈悲主日。」

喜樂 – 「他們由於歡喜,還是不敢信,只是驚訝。」

復活主耶穌所賜的第二個恩典是喜樂。教宗闡明,這是因為聖史若望描述:「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20節)聖史路加也寫道:「他們由於歡喜,還是不敢信,只是驚訝。」(廿四41)教宗說:「當我們遇見令人難以置信的美好事物時,我們心中也會讚嘆:『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門徒正是如此,由於歡喜而不敢相信。這是耶穌帶給我們的喜樂。你如果感到悲傷、不平安,請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復活的耶穌和祂的傷痕,然後你會得到喜樂。」

使命 -「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

耶穌帶給門徒的第三個恩典是使命,誠如祂所說的:「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若廿21)。教宗表明,耶穌的復活「是天主聖愛新的動態發展的開端,能藉著聖神的臨在轉化世界」。

唸經後,教宗向東方教會的弟兄姊妹獻上誠摯的祝福,當天遵循儒略曆的團體正在慶祝復活節。教宗祝賀說:「願復活主賜給他們喜樂與平安!」最後,教宗也感謝所有在這段期間向他寄發復活節賀函的人,與他們互祝節日快樂,並為每個人和所有家庭祈求一切安好。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接見天主教聖經協會成員:讓聖言在世界的道路上奔跑

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

接見慶祝創建50週年的天主教聖經協會的成員,
指出聖言與生活彼此不可分離,
聖言是生活的,祂不讓我們安於現狀。

(梵蒂岡新聞網)天主教聖經協會(Federazione Biblica Cattolica)為了慶祝創建50週年,這幾天在羅馬舉行國際會議,以聖經與生活為省思的主題。全體與會者4月26日中午在該協會主席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的率領下晉見了教宗方濟各。教宗勉勵他們,要為迎接和宣講生活的聖言而奔跑。

教宗首先指出,聖經與生活是彼此不可分離的一體,因為「天主的話是生活的」(希四12),永遠清新,並使實踐這話語的人青春常駐。教宗說:我們應當謹記,賦予生命者,聖神喜愛藉著《聖經》施展作為,這很重要。事實上,聖言將天主的氣息帶到世界,在人心中注入上主的溫暖。所有學術研究和出版物該當為此而服務。

教宗繼續表示,《聖經》研究是添火的木料,聖神則是火,是祂讓《聖經》在人心中燃起激情,將之轉化為生命。然而,《聖經》不像用來做學問的宗教書籍那樣來加以收藏,而是需要散播出去的生活聖言。為此,教宗強調宣講和講道該當分享聖神和天主聖言,因為聖言感動宣講者的心靈

每天有許多話語湧進我們的耳朵,傳遞消息並提供多種輸入信號;許多,也許太多的話語以致經常超過我們所能接收的能力。但我們不能放棄耶穌的話語,這是唯一永生的聖言,我們每天都需要祂

教宗祝願在教會内綻放一個全體天主子民熱愛天主聖言的新時代(《天主聖言》宗座勸諭72號),讓聖言「不斷成為教會各種行動的核心」(《福音的喜樂》宗徒勸諭174號)。

聖神渴望將我們塑造成‘宣講聖言的教會’:這個教會不是由自己發言或談論自己,而是將上主放在心中和唇舌上,每天汲取祂的聖言。相反地,誘惑總是讓我們宣講自己,談論我們的動態,但這樣無法向世界傳遞生命。

教宗描述聖言的特性如同一把利劍,可辨別人的思念和感覺,讓真理顯露出來(參閲:希四12)。聖言教導我們為宣講基督而棄絕自己。聖言使我們以逾越奧跡的方式生活:就是如同種子那樣,死了卻使生命成長;如同葡萄那樣透過壓搾機變成酒;如同橄欖那樣,在經過榨油機之後成為油。聖言就是這樣賦予生命,激發生命的恩典。聖言不讓我們安於現狀,卻促使我們不斷地去詢問。

教宗最後表示

一個聆聽聖言的教會絕不會渴望自身的安全,

她必會遠離「自負和凱旋主義」。

以聖言為食糧的教會是為宣講聖言而生活。

她不談論自己,而是走上世界的大街小巷,
這並非因為她喜愛世界的道路或它們容易走,而是因為它們是宣講的場所。

一個忠於聖言的教會能不遺餘力地進行‘初傳’的宣講,並不期待受到讚賞。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