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2022年照料受造界祈禱日文告:「聆聽受造界的聲音」

「大地母親在呼求,受造物、窮人、原住民和展望未來的我們的兒女在呐喊:環境退化和被過度開採是我們需要應對的挑戰。這需要個人和團體的生態皈依:要有所行動!

教宗方濟各在為今年照料受造界祈禱日發表的文告中,作出上述反思,同時也對國際社會發出沉痛呼籲。這一天將開啓「受造界時期」,一直持續到10月4日聖方濟各瞻禮日:「這是眾基督徒共同祈禱及照料我們共同家園的特別時期。」

今年的照料受造界祈禱日將於9月1日舉行,教宗的文告於7月21日在聖座新聞室召開的記者會上公布並加以介紹。文告的主題是:「聆聽受造界的聲音」。教宗表示:「這個聲音一方面是讚頌上主造物主的甜美的歌聲,另一方面也是控訴我們人類施加虐待的悲苦之聲。大地母親呼求蒼天阻止我們對受造界的侵害和摧毀。」

教宗寫道:「聆聽這些悲苦的呼喊,我們必須懺悔和改變有害的生活型態及系統。我們共同家園的退化狀况是一項挑戰,需要“像其它的挑戰那樣,得到同樣的關注,如嚴重的衛生危機和戰爭衝突。做天主化工的守護人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一種品德高尚的生命必不可少的部分。」

因此,教宗方濟各著眼於兩個重要的國際會議,即11月在埃及舉行的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和隨後一個月在加拿大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前者仍將把「盡可能緊急地」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目標置於中心,按照《巴黎協定》的要求,將全球變暖控制在不超過1.5°C,聖座也加入了該協定。

這是一個「需要付出極大努力」的目標,教宗為此祈願實施「氣候計劃或在國家層面取得决定性的成績」。教宗指出:「這關乎改變消費和生產模式,以及更加尊重受造界和各國人民的人類整體發展的生活型態。這一切都必須以人類與環境的聯盟為基礎,對我們有信仰者來說,它反映了天主造物主的愛,而且尤其關注那些受氣候變化打擊最嚴重的人。」

關於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加拿大會議也同樣重要。這次會議旨在阻止生態系統受到破壞和物種滅絕,也就是避免生命網絡進一步崩潰。

教宗提出:「我們要祈禱並呼籲各國就四個關鍵原則達成共識:為我們拯救生物多樣性所需的轉變,建立明確的道德基礎;抵制生物多樣性的喪失,支持對其保護和恢復,並以可持續的方式滿足人們的需求;促進全球性的團結互助,認識到生物多樣性是全球的共同利益,這需要一種共同的承諾;將弱勢處境的人置於關注的中心,包括因生物多樣性喪失而受打擊最重的人群,如原住民、年長者和青年。」

不僅如此,無論是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還是《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教宗都呼籲較富裕的國家採取「更有雄心的措施」,因為它們在最近兩個世紀造成的汙染所負的責任最大,無可置疑地欠下「生態債務」。這就要求各國採取行動、履行對氣候予以財政支持的承諾,並且以新形式的支持來保護生物多樣性。最貧窮的國家也有重大卻是不同的責任。「別人的拖延絕不能為自己的無所事事作辯護」。

最後,教宗重申去年10月16日向人民運動第4次世界大會的與會者發表視頻訊息的呼籲:「我願以天主之名,要求大型採掘公司,包括採礦、石油開採,以及林業、房地産、農業食品在內,應停止破壞森林、濕地和山脉,停止汙染河流和海洋,停止毒害人民和食物。」

按此閱讀英語全文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門後天地】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你們竭力由窄門而入罷!
因為將來有許多人,我告訴你們:
要想進去,而不得入。】
(路
13:24
 

今天耶穌提到有一個地方,有很多人都想去,但能夠去到的人卻不多。這麼吸引人的地方,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 

或許我們能夠從依撒意亞書或默示錄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依撒意亞書11章6至9節形容默西亞(耶穌)與其王國,是一個萬物都處於一個絕對和諧的狀態,而且再沒有誰作惡,也沒有誰害人;再看默示錄21章1至8節形容的新天新地,那裡再沒有眼淚,沒有死亡、悲傷、哀號和苦楚。  

這樣的一個地方,誰會不嚮往呢?因為那裡是天國。  

天主願意萬物都能夠到祂那裡(哥1:19-20).雖然這是天主白白的恩賜,不過亦要有相稱的行動。今天的福音提醒我們要時刻做好準備,努力以耶穌的教導,以信、望、愛德在生活中活出這份信仰。而這在俗世中實踐並不是容易的事,我們也要有由「窄門而入」的心理準備。  

其實,天國看似遙遠,不過,如若我們能夠以上述的方式生活,想必能夠先體驗現世的天國:一個天地人都充滿愛的世界。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在這變幻的塵世,仍能一心眺望天國,一心努力地實踐祢愛的誡命。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二十主日【以火更新】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我來是為把火投在地上,我是多麼切望它己經燃燒起來!】
(路
12:49
 

火,既是大自然的產物,也是天主所造。它可能會有讓人恐懼等等的負面印象,不過其實它亦有「更新」的正面意義,例如用火烹調能使食物更美味;適當且適量的火耕原本能使土壤肥沃等。  

聖經中的火除了可以代表聖神,今天福音中的火也代表著煉淨人靈的福音道理(參照思高聖經註釋)。我們也的確被這種火更新過,多多少少也有因為福音,而讓自己有所改變。  

不過,當我們開始學習以福音精神,實踐愛人和關愛自然,同時也會發現自己跟俗世的價值觀,無可避免地有所不同。例如寬恕我們認為不善的人、享受給予代替即棄或消費,以減緩對大自然的破壞等。  

但是福音並不是要我們感覺高人一等,站在道德高地作批判,與人隔離,而是要像耶穌一樣,透過與他人耐心地溝通及並肩同行,使世人認識真理,共建地上的天國。  

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看到耶穌福傳的心火,也讓我們一起薪火相傳。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感謝祢以聖神及聖言,更新了我們的身心靈。我們也期望著祢的話能傳遍地極,共建一個大同、大愛的世界。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九主日【小小羊群】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你們小小的羊群,不要害怕!
因為你們的父喜歡把天國賜給你們。」】
(路
12:32)  

耶穌稱祂的門徒,也就是我們,為「小小的羊群」。在浩瀚的宇宙和大自然之中;在時間的長流;在充滿未知、不確定性的生命或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感到自身的渺小。這讓我們不論身體上,或內心,有時候都會有一份不安或不足。  

作為基督信徒,如讀經一和讀經二提醒我們應要常懷著信德,如亞巴郎。我們雖然「小」,卻是依照天主的肖像所造(創1:26),而一切受造物在無限大能的創造者——天主面前,也是祂的「小小的羊群」。祂愛祂所造的一切(智11:27),有如慈父,定會為他的子女安排最好的(路11:11)。  

然而,有信德但沒有行為,是沒有用的(雅2:14)。今天耶穌提醒我們,要過簡樸的生活、服務他人、做好天主委託我們做好管家的角色(路12:42),這也讓人聯想到天主在創世時,命人管理好祂的所造——大自然(創1:26;28)。 

如此一來,當有一天我們要看見天主,我們將被稱為有福的。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在祢面前,讓我們謙遜地承認我們的弱小。求祢賜予我們能力,以信德及愛德去實踐信仰,願他日能夠堪當踏上通往天國的道路。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八主日【慷慨分享】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你們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
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
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
(路
12:15)  

耶穌比喻中的那一位富人,他想建一個更大的倉庫,收納他田裡的收成和財物。另外,他認為有了這些財富,便可以多年無需工作,一直吃喝玩樂,可惜天主與人的計劃,有時候可以很不一樣。  

其實耶穌不反對富有,但強調的是不要忘記也要在「天主前致富」(12:21)。那麼,如何在天主前致富呢?  

其中一樣是「分享」,例如富少年的故事,耶穌要他分享他的財富予窮人(瑪19:21);為最小的提供吃喝,照顧他們,就是為耶穌做的(瑪25:3546)。只要人與人,國與國之間願意分享自己的資源,世界上饑餓的人、窮人將會大幅減少。  

除了分享,對於資源,也要注意不要用盡或取盡,亦即是要考慮大自然的永續性。例如有果子的樹,可以吃其果子,卻不可砍了它為己用(申20:19);母鳥與蛋不可同時取走(申22:6);田地每隔六年就要讓它休息一年(肋25:3-4)。這些都是為了未來每個人都可以分享到一樣的資源。  

以上種種,其實都反映出天主的核心價值——「愛」。每次我們願意愛主愛人,關愛自然,也就是為天國累積財富。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祢幫助我們不要過度貪圖或盲目追求世上的財富,也幫助我們常以愛和慷慨之心,回應別人或世界的需要,得以在祢面前致富。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六主日【聆聽初心】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六主日
【你為了許多事操心忙碌,其實需要的惟有一件。】
(路
10:41
-42)  

今天耶穌被瑪爾大邀請到家裡作客。瑪爾大當然非常開心和重視,為了準備好一切,她忙碌不已。另一方面,她的妹妹瑪利亞則一直陪伴著耶穌,聽祂講話。為此,緊張的瑪爾大抱怨瑪利亞沒有幫忙。  

耶穌沒有責怪瑪爾大,但更欣賞她的妹妹瑪利亞。在此,耶穌帶出「聆聽」的重要性,也要留意我們忙碌的「初心」。  

科技的發展是為了給人提供更優質的生活和保障,它的確做到了。但同時衍生出不同程度的丟棄文化、消費或物質主義、掠奪資源,或人與人、動物或大自然間的冷漠。最後又影響到我們人類,甚至整個世界的自然運作。這會否是本末倒置呢?  

回想起我們在家庭、教會或是社會裡面,本是懷著愛去服務,不過當我們變得過份忙碌,或變得過份執著於某些事情,開始怨天尤人。就好像瑪爾大的好心,竟然變成埋怨耶穌無視自己妹妹的不是,這不就是相反了她對耶穌的愛嗎?  

不過,就好像沒有被責怪的瑪爾大一樣,耶穌也理解我們。所以我們要時常花時間停下來祈禱、閱讀聖經等去聆聽天主,藉此喚起祂的教導和我們服務的初心。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祢垂憐我們本性的脆弱,容易忘記最重要的是愛。求祢幫助我們透過聆聽聖言,使我們時常醒寤,持守你愛的誡命。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五主日【憐憫他人】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五主日
【「誰是我的近人呢?」】(路10:29

今天的福音是很多基督徒都熟悉的撒瑪黎雅人的故事。要得享永生,就要以身心靈去愛天主,也要愛近人如自己。所謂近人究竟有多近呢?

猶太人與撒瑪黎雅人本是互不相干,關係亦不見得好。可是有一個撒瑪黎雅人,在路上一看到被強盜打傷的猶太人,便動了憐憫之心。然而,同樣路過的司祭和肋未人,可能都很同情那位受傷的猶太人,不過最終還是只從旁走過。

顯然地,只有憐憫是不足夠的。那位撒瑪黎雅人不但馬上幫那位猶太人處理好傷口,也乘載他到客店,甚至不計較花費多少金錢,叮囑店主要好好照顧他。至此,那位撒瑪黎雅人和猶太人真正地互相成為了彼此的近人。

根據聯合國資料,2019年,在全球140個國家中,與極端天氣有關的自然災害迫使約2,490萬人流離失所、窮困,食物不足。而導致極端天氣的原因很大部份是人為的。

這些在遠方,看似與我們毫無關係的人,也是我們的近人嗎?當我們接收到這樣的資訊或相片時,會否觸動到我們憐憫之心?願意停下來想一想,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只有關愛自然,減少對她的傷害,生態難民也會隨之減少。讓天主、大自然和有需要的人都成為我們的近人,使我們看見通往永生的路。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聖神打開我們的心,接納並願意去愛那些看來與我們毫不相干的人。因為但凡祢所創造的,都與我們關係密切,值得跟隨祢去愛。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四主日【學習放下】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四主日
 【你們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鞋。】
(路10:4)  

今日耶穌挑選了七十二位信徒,派遣他們兩人一組到外傳福音。耶穌吩咐他們不要帶錢、口袋和鞋;別人給他們什麼,他們就吃什麼。為什麼耶穌要他們身無分文地向人傳福音,給人有種信耶穌的人都「身光頸靚」的感覺不是更好嗎?

耶穌希望福傳者帶給人們的是祝福、平安、身心靈的健康,最重要是把「天國臨近了」這個無價的喜訊傳遞給人們,使他們能得享永恆的生命,這也是外在物質所不能比較的。

而且,有時候人在放下物質後,會較容易發現自己的直正需要,甚至更認清「自己」,心靈反而更健康。而這種生活態度也必然會是有利於大自然的。因為當我們的需求越少,對大自然資源的消耗甚至破壞也會減少。

福傳的路是崎嶇的(路10:3),所以出外福傳的信徒也不是孤身上路,而是兩個人一組,互相支持。而且他們自有天主照料他們所需(路10:7)。最重要的是,當他們生活上少了一些依靠,天主就能成為他們最強的靠山。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我們每位基督徒,都被祢派遣宣講天國的喜訊,不論口述或身教,求讓我們能給人感覺到跟隨祢的平安與喜樂。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常年期第十三主日【簡樸生活】福音經文反省

常年期第十三主日
【「狐狸有穴,天上的飛鳥有巢;
但是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
(路
9:58) 

近年祟尚簡樸生活,提倡斷捨離的人漸漸增多了。在今天的福音中,我們能夠一探耶穌的生活方式。一個連枕頭也沒有的人,他的生活一定非常簡樸,甚至狐狸或飛鳥也被他擁有的多。  

這樣的生活一定會是一種對環境友善的生活。當我們的需求越少,對大自然資源的消耗甚至破壞也會減少。人為的極端氣候會有所改善,生物多樣性會變得豐富,因被破壞環境而成為生態難民的人、窮人的生活也會得到保障。  

要跟隨耶穌,要過這樣的生活,事實上是非常不容易。正如耶穌向一位跟隨者示意不要理會他死去的父親的身後事(路9:60),或告別家人(路9:61)。當然,耶穌不會教導人成為不孝子,不過祂卻帶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有時候我們的確需要放棄俗世的價值和觀念。  

其實,耶穌模式的生活,正如聖保祿在格林多後書6章10節所說:「像是憂苦的,卻常常喜樂;像是貧困的,卻使許多人富足;像是一無所有的,卻無所不有。」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祢以聖神的大能,引導我們遠離私慾;也透過祈禱和聖事,堅強我們的信仰,活出基督,宣講福音,步向天國。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基督聖體聖血節【普世食糧】福音經文反省

基督聖體聖血節
【眾人吃了,也都飽了;
把他們所剩的碎塊,收集了十二筐。】
(路9:17)

今天的福音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詳的「五餅二魚」奇蹟。

耶穌知道群眾的需要,為使他們免於饑餓,耶穌望天祝福了五個餅和兩條魚,擘開分給群眾,最後竟然能讓五千人吃飽,而且還有剩。

為什麼耶穌不是變出剛好足夠份量的食物,而是比實際人數還要多很多呢?

其實,這象徵著天主的恩賜常常比我們所想像的更多。天主固然知道我們的需要,不過祂不一定會依照我們所求的給予我們,而是依照祂的意願,給我們真正最好的安排。

另外,耶穌這樣的安排也帶出了不浪費食物的意思。

耶穌要把他們吃剩的收集起來,共十二個籃子。一方面那些食物是經過耶穌祝福而來,另一方面,不浪費亦是神貧精神的根本。而十二是以色列族群的數目,因此象徵代表所有的人。加上耶穌要群眾五十人為一組,這意味著當我們公平分享食物時,世界就不會出現饑荒。

五餅二魚同樣是聖體聖事的預象。它是天主恩寵中的最高峰。天主把這恩寵公平地賜予任何一個相信祂的人。領受聖體使我們與耶穌、教會以及整個世界連結起來。同時,聖體聖血也是我們靈性生命的食糧:「到我這裏來的,永不會饑餓;信從我的,總不會渴」(若6:35)。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感謝祢的聖子耶穌基督願意以祂的體血救贖我們,並藉此滋養我們靈性的生命。求祢幫助我們能在每次感恩祭中,懷著至誠領受這神聖的奧蹟,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