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五周 星期四 福音反省

若 8:51-59

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誰如果遵行我的話, 永遠見不到死亡。」猶太向祂說:「現在我們知道: 祢附有魔鬼;亞巴郎和先知都死了;祢卻說: 誰如果遵行我的話,永遠嚐不到死。難道祢比我們的父親亞巴郎還大嗎?他死了,先知們也死了。祢把祢自己當作什麼人呢?」耶穌答覆說:「我如果光榮我自己,我的光榮算不了什麼;那光榮是我的,是我的父,就是你們所稱的「我們的天主」。你們不認識祂,我卻認識祂;我若說我不認識祂,我便像你們一樣是個撒謊者;但是,我認識祂,也遵守祂的話。你們的父親亞巴郎曾歡欣喜樂地企望看到我的日子,他看見了極其高興。」猶太就對祂說:「你還沒有五十歲,就見過亞巴郎嗎?」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 在亞巴郎出現以前我就有。」他們就拿起石頭來要向祂投去;耶穌卻隱沒了,從聖殿裏出去了。

反省

《追求不朽的生命》

耶穌和猶太人彼此之間的意見相差很多。耶穌還是把他們當成父的朝拜者是亞巴郎的後裔,也邀請他們有永遠的生活。然而,猶太人只希望祂死,根本沒心跟祂溝通,早已把耶穌鎖定為敵人,所以祂說什麼都不對。耶穌在猶太人身上看到什麼,讓祂仍然那麼慈祥?猶太人在耶穌身上又看到了什麼,讓他們恨不得把祂殺害?為什麼會差那麼多呢?他們都不是虔誠的人嗎?主耶穌提醒我們,我們心中固守什麼,眼前也要看見什麼。耶穌心中護守的是「做天父的旨意」,只關心人人得到永生,所以眼前所見到的是朋友。我們的心中的寶是什麼,眼前就會出現它來。只有當心中有基督,眼前的人、事、物都會染上了希望的顏色,因為耶穌說︰「誰如果遵行我的話,永遠見不到死亡。」這四旬期,讓我們懷著復活的希望,天天忙著固守耶穌的話,眼前也會是一片希望和川流不息的生命。

主耶穌,請祢驅除我們心中所有負面的念頭。讓我們懷著祢的話而活,讓我們能追求永遠不朽的生命。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公開接見:相信耶穌不是憑信念,而是因為祂改變我們的心

圖片:Vatican Media

「有些人作出了何謂熱愛福音的模範見證,其中首要的一位乃是保祿宗徒。」2023年3月29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關於使徒熱情的要理講授中論述了這個主題,並在下週三的同樣機會上繼續有關的省思。

「那時,猶太境內屬於基督的各教會,都沒有見過我的面;只是聽說過:『那曾經迫害我們的,如今卻傳揚他曾經想消滅的信仰了。』他們就為了我而光榮天主。」(迦一22-24)

教宗方濟各依照接見活動開始時誦讀的上述《迦拉達書》的段落,強調:「保祿對福音的熱忱是在他的皈依後出現的,這種激情取代了他過去對猶太教的熱衷。因此,他從對法律的熱衷轉變為對福音的熱忱、從想要摧毀教會轉為決意建設她。這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教宗給出了答案。他說:「在保祿的情況中,促使他轉變的不是一種單純的思想或一種信念:是相遇,是與復活的上主的相遇,你們不要忘記,那改變一個生命的是與上主的相遇,對掃祿而言,與復活的上主的相遇改變了他全部的生命。」

教宗指出:「上主沒有消除我們的人性、我們的人格特徵,但讓我們整個的生命發生了轉變。正如保祿自己所言,『誰若在基督內,他就是一個新受造物』(格後五17)。」教宗又加上一句說:「與耶穌基督的相遇使你從內部轉變,使你成為另一個人。因此,成為基督徒不是一種裝飾,真正的轉變是在內心。這正是在保祿宗徒身上所發生的事。」

「對福音的熱忱並非理解或作學問的問題,你可以研讀你想學的全部神學,你可研讀聖經,所有這一切,以及成為無神論者或世俗人,這些都不是作學問的問題;在歷史上曾有許多無神論神學家,問題不在於此!作學問是有用的,但不促生新的恩寵生活;皈依則意味著經歷掃祿或保祿『跌倒和重生』的同樣路程,這是使他洗心革面、投身於使徒工作的起因。」

教宗邀請信友們:「注視自己的生活,捫心自問耶穌真的進入自己的生命中了嗎?進入自稱為基督徒的人的生命中了嗎?事實上,這樣的情況會發生,即一個人努力遵循基督和教會的教導,但並沒有與基督建立一種真正的關係。這種事經常發生,我不說是一種沒有耶穌的基督信仰,但所信奉的是一個抽象的耶穌。不能如此!就如耶穌進入你的生命、進入保祿的生命那樣,耶穌一進入就改變了一切。我經常聽到對人的評論:『看看那個人,以前不怎麼樣,現在則是個好人。誰改變了他?是耶穌,他找到了耶穌。』」

教宗繼而問道:「你作為基督徒的生命有轉變嗎?如果耶穌沒有進入你的生命,這生命就沒有改變。你可能只是個徒有其表的基督徒。不能這樣,耶穌必須進入,這使你轉變,這就是在保祿身上發生的事。」

「此外,保祿在皈依前認為自己在天主前是義人,感到領受了迫害的權力,甚至屠殺的權力。當他意識到自己是個褻瀆者和施暴者時,就成了能夠愛的人。」教宗提醒信友們:「這段路程不是得救的自負心情,不是感到自己心安理得。有這種感覺的人,可能說自己是一個優雅的天主教徒,但優雅的天主教徒並非聖化的天主教徒。」

「真正的天主教徒、真正的基督徒是在內心迎接耶穌的人,耶穌轉變你的心。今天我向你們眾人提出這個問題:耶穌對我意味著什麼?我讓祂進入我心中,還是伸手在可觸及到的地方迎接祂,卻不讓祂進入更深處?我讓祂轉變我嗎?或是把耶穌只當作一種理念、一種向前進的神學。當一個人找到耶穌後就感到有一股熱火,就如保祿那樣,必須宣講耶穌、必須談論耶穌、必須幫助別人、必須行善,這正是激情。」

教宗最後表示:「誰把耶穌當作理念,就停留在基督信仰神學家的層面,這對得救恩沒有益處。願上主幫助我們找到耶穌、與耶穌相遇;願耶穌從內部轉變我們的生命,幫助我們去幫助別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五周 星期三 福音反省

若8:31-42

那時,耶穌對那些信祂的猶太人說:「你們若能遵守我的話,便真正是我的門徒。你們將會認識真理,真理必使你們得到自由。」他們回答說:「我們是亞巴郎的後裔,從來沒有做過別人的奴隸;祢說『你們必會得到自由』是什麼意思?」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凡犯罪的人都是罪惡的奴隸。奴隸不會永遠留在家裡,兒子卻永遠住在家裡。……但亞巴郎從來不做這樣的事!你們做的,正是你們的父所做的。」猶太人對祂說:「我們不是私生子!我們只有一個父,就是天主。」耶穌回答說:「如果天主是你們的父,你們就會愛我。因為我出於天主,如今來到這裡。我不是憑自己來的,而是祂派我來的。」

反省

《固守我話》

從若望福音記載的,耶穌乃強調「固守我話」是聽我的話而持之以恆,指明聽主的話,成為他的門徒,並認識真理,獲享自由。可是,猶太人卻固步自封,滿以為他們自己是亞巴郎後裔,從末當過人奴,何來不自由?

耶穌指出但凡人犯罪,就成為罪奴,不但永遠不住在父家,而人子來就是使人獲得自由,的確是自由。但是自稱為亞巴郞後裔的,卻圖謀殺害他,容不下他的話並向他學習言行,便是不依從天父,向父學習。他們到頭來要殺害主,便等同離經叛道,又有辱家聲,對祖宗不恭不敬,不但不認為子承父業,又何來傳宗接代之有?

「假如天主是你們的父親,你們必愛我,因為我是由天主出發而來的,並不是由我自己來的,而是那一位派遣了我。」(若8:42)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五周 星期二 福音反省

若 8:21-30

那時,耶穌對猶太人說:「我要走了。你們必會尋找我,但你們將因自己的罪惡而死。我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去。」猶太人便說:「祂說『我去的地方你們不能去』,難道祂要自殺嗎?」但耶穌又說:「你們屬於地上,我來自天上。你們屬於這世界,而我不屬於這世界。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將因自己的罪惡而死。如果你們不信我就是那一位,你們必會因自己的罪惡而死!」於是他們問祂說:「祢到底是誰?」耶穌回答說:「我一開始就對你們說過了!關於你們,我還有很多話要說,要譴責。但是派我來的那位是至真者,我從祂那裡所聽到的一切,我都向世人宣告。」他們不明白耶穌是對他們講論有關父的事。於是耶穌說:「當你們把人子舉起來的時候,便會知道我就是那位,也會知道我不憑自己做什麼,但我只說父所教導我的話。派我來的那位與我同在,祂從不讓我孤單,因為我永遠做祂喜歡的事。」耶穌說了這些話,很多人就信了祂。

反省

《求聖神讓我們認識天主》

當我們看聖言看不懂的時候,讓我們祈求聖神來教導我們,比如說,今天的福音中,耶穌三次說:「你們必要死在你們的罪惡中!」你如何看這句話?或許你會覺得這是天主對不服從祂的人們的威脅。那麼,天主對你來說便是一個嚴格苛刻的天主,要求人民絕對的服從祂。這樣的天主你能害怕卻不一定能愛,能服從但卻不一定能有平安,不是嗎?但是,如果我們祈求聖神讓我們認識天主的真面貌,也許我們會發現當耶穌說:「你們必要死在你們的罪惡中!」不是一個威脅,而是一個警示。天主看到祂的子民因犯罪而走偏、走上死亡的路,祂並不開心,因而想極力阻止他們。這樣去理解,我們對天主就有另外的感受,較能對祂產生愛和信任。

聖神,請來!教我們相信,教我們更認識耶穌。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四週 星期五 福音反省

若 7:1-2, 10, 25-30

那時,耶穌周遊加里肋亞各地。祂不願在猶太地區走動,因為猶太人想殺害祂。猶太人的帳棚節快到了,等祂的兄弟們都上去過節後,耶穌也上去了,但沒有張揚,似乎是秘密地去了。有些住在耶路撒冷的人說:「這個不就是他們要殺的人嗎?現在祂公開地講話,卻沒人出言反對祂。莫非我們的領導們真正確認祂就是基督?但基督出現時,沒人知道祂是從哪裡來的,我們卻很清楚這人的來路。」耶穌在聖殿裡教導人,便高聲宣告說:「你們說認識我,也知道我從哪裡來的嗎?我不是憑自己來的,那派遣我來的是至真者,但你們卻不認識祂,我卻認識祂,因為我來自祂那裡,是祂派遣我來的。」他們就想抓住耶穌,但無人能下手,因為祂的時刻還沒有到。

反省

《時辰未到》

耶穌在若望福音中說明了他自己的天主性,但法利塞人聽不入耳,便處處乘機用方法捉拿耶穌。由於父的預期尚未到來,耶穌便離開猶太前往加里肋亞,繼續他的傳教事業,四處宣講治病,行善濟世。

當時正值帳棚節,過節氣氛濃厚而吸引門徒們參加,耶穌也暗自去了。由此看來,有人認識耶穌,亦知道他的由來而非常擁戴他為默西亞,也有人知道他從那裏來的,但卻不承認他是由父派遣來的。於是法利塞人便從中滲入,並進行勾結,準備圖謀殺害耶穌。

在討論中,他們也進退維谷,一者,像猶太人一樣,他們也認為耶穌是拯救以色列的默西亞,因為事實上耶穌的言行和施行奇蹟完全符合;二者,耶穌在加里肋亞隱居在納匝肋的生活又誰能知曉,眼見耶穌語正辭嚴而深遠地影響群眾,更使他們懷恨在心,期待下手的機會。

其實歸根究底,因為時辰未到,天父末給予適當時期,耶穌乃隨時候命而已。救贖工程是天機不可泄露,故此默西亞秘密也要等待時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四週 星期四 福音反省

若5:31-47

「如果我為我自己作證,我的證據不足憑信;但另有一位為我作證,我知道他為我作的證足以憑信。你們曾派人到若翰那裏去,他就為真理作過證。其實我並不需要人的證據,我提及這事,只是為叫你們得救。若翰好比是一盞點著而發亮的燈,你們只一時高興享受了他的光明。但我有比若翰更大的證據,即父所託付我要我完成的工程,就是我所行的這些工程,為我作證:證明是父派遣了我。派遣我來的父,親自為我作證;你們從未聽見過他的聲音,也從未看見過他的儀容,並且你們也沒有把他的話存留在心中,因為你們不相信他所派遣的那位。你們查考經典,因你們認為其中有永生,正是這些經典為我作證;但你們不願意到我這裏來,為獲得生命。」「我不求人的光榮;而且我認得你們,知道在你們內沒有天主的愛情。我因父的名而來,你們卻不接納我;如果有人因自己的名而來,你們反而接納他。你們既然彼此尋求光榮,而不尋求出於惟一天主的光榮,你們怎麼能相信我呢?不要想我要在父面前控告你們;有一位控告你們的,就是你們所寄望的梅瑟。若是你們相信梅瑟,必會相信我,因為他是指著我而寫的。如果你們不相信他所寫的,怎會相信我的話呢?」

反省

《內心深處去尋找天主》

今天的福音講到爲耶穌做見證。當耶穌在祂的生命中完成天父的工程,祂就是這樣為天父做見證。天主在你生命中需要完成什麽工程呢?我們花很多時間去尋找這個工程,把它當作是一本規則或工作清單。禱告、禁食和施捨,這可能是我們在四旬期需要完成的工程。我們也許認爲一旦完成了這些,我們就會得到永生。對當時的人們來説,經典是律法,是本規則、是清單。但他們沒有意識到耶穌就是經典後面的天主。在律法的背後,是天主的愛。在這個四旬期,耶穌邀請我們超越律法、工作清單,而是深入到我們的內心深處去尋找天主的愛。祈禱不只是爲我們自己的需要,也是爲那些受苦的人祈禱。禁食,不只是禁食、禁飲,也要戒掉不善良的言語,對他人錯誤的凝視。施捨不只是給多餘的物質,而是要把自己所有的恩賜、才智、時間都獻給天主。讓我們在這四旬期期間,更深入地去尋找內心深處天主的愛吧!
耶穌,教導我們用一顆愛祢的心來禱告、禁食和施捨。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公開接見:福傳的首要途徑是見證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3月22日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活動開始前,教宗與幾名兒童乘坐白色吉普車抵達大殿前的石階上,受到佛羅倫薩地區團體揮旗擊鼓的熱烈歡呼。教宗繼續以福傳的熱情為主題展開要理講授,這次依照先教宗聖保祿六世的《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勸諭的教導,特別論述了福傳的首要途徑:見證。教宗稱這道勸諭是“在當代世界中福傳的大憲章”。

教宗首先表示,沒有見證就無法傳福音。所見證的乃是與道成肉身、在祂身上完成救恩的耶穌基督的個人相遇。見證必不可少,首先因為世界需要“宣傳福音者向自己講論他們所認識及熟識的不可見的天主”。(《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勸諭76號)這並非傳遞所謂關於天主的一種意識形態,或一種教義,不是的。所傳遞的是信仰在我生命中的體現:這就是見證。

此外,“現在的人寧願聽信見證……,即便他聽信宣講人,也是因為他是見證人”。(同上:41號)因此,為基督作見證是“福傳的首要方法”(同上),以及“為使福傳發生效力的一個基本重要的條件”(參閱:76號)。然而,基督信仰生活的見證必須受到信德的光照。教宗解釋,這信德“改變我們,改變決定我們選擇的關係、準則和價值”。見證“不能撇開所信、所宣講,以及所生活之間的一致性”。

“一個人如果所信和所生活出的彼此和諧,他就令人相信,即他如何相信及如何生活。許多基督徒只說自己相信,做的卻是另一套,好似他們不是基督徒。這是虛偽。見證的反面是虛偽。我們常聽到這樣的話,‘這人每個主日都去望彌撒,之後卻如此如此地生活’。的確,這是反見證。”

接著,教宗用保祿六世在那道勸諭中的提問,說道,“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回答這三個基本重要的問題:‘你相信你所宣講的嗎?你根據你所相信的度生活嗎?你宣講你所生活的嗎?’(參閱:76號)我們不能滿足於不費力、已經包裝好的回答。我們必須接受在尋找中甚至是不穩定的風險,完全信賴聖神的行動,祂在我們每個人身上施展作為,推動我們總是去跨越:跨越我們的邊界,跨越我們的障礙,跨越我們的限度,任何類型的限度”。

教宗指出,基督徒生活的見證也體現在“走成聖的道路”。不過,“成聖不是專為少數人保留的,不是的;成聖是天主的恩賜,要求受到接納並為我們和他人結出果實。我們蒙受天主的選擇和愛,我們必須將這愛帶給別人”。

教宗也強調,“福傳的對象不僅是他人,不僅是那些信奉其它信仰或無信仰的人”。而“我們自己、信仰基督的人及天主子民的活躍成員”也應接受福傳。“為了作出這個見證,教會本身‘也要從自己接受福音開始’(同上:15號)。如果教會自己不接受福傳,就成為博物館的一件展品。相反,那使她不斷更新的,正是自身接受福傳”。

此外,教宗也談到教會與當代世界的關係,指出天主聖言是滋養世界的種子。 “教會接受福傳是為了傳福音,這是個由聖神引領的教會。她蒙召在一個要求嚴格、不斷皈依和更新的旅途上行走”。這也需要“有能力改變理解的方式,活出她在歷史中作為福傳者的臨在,避免躲入被‘一向如此’的邏輯保護起來的地帶”。

“這就是說,教會與當代世界在對話中相遇,與當代世界對話,但每天都與上主相遇,與上主交談,讓聖神進入,祂是福傳的主角。沒有聖神,我們只能為教會做廣告,而不是傳福音。是聖神在我們內,是祂推動我們去傳福音,這是天主子女的真正自由。”

最後,教宗再次邀請眾人“閱讀或再次閱讀《在新世界中傳福音》勸諭”。這道勸諭於1974年的世界主教會議召開後發表,專注於福傳。教宗稱這是保祿六世“為傳福音留給我們的遺產”,他的這位前任在這道勸諭中提到,“對教會而言,傳福音乃是將喜訊帶到人類的所有階層,以其影響從內心轉變,使同一人類面目一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四週 星期二 福音反省

若 5:1-16

這些事後, 正是猶太人的慶節,耶穌便上了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靠近羊門有一個水池,希伯來語叫作貝特匝達,周圍有五個走廊。在這些走廊內,躺著許多患病的,瞎眼的,瘸腿的,痳痺的,都在等候水動,因為有天使按時下到水池中,攪動池水;水動後,第一個下去的,無論他患什麼病,必會痊癒。在那裏有一個人,患病已三十八年。耶穌看見這人躺在那裏,知道他已病了多時, 就向他說:「你願意痊癒嗎?」那人回答說:「主,我沒有人在水動的時候,把我放到水池中;我正到的時候,別人在我以前已經下去了。」耶穌向他說:「起來,拿起你的床,行走罷!」那人便立刻痊癒了,拿起自己的床,行走起來;那一天正是安息日。於是猶太人對那痊癒的人說:「今天是安息日,不許你拿床。」他回答他們說:「叫我痊癒了的那一位給我說: 拿起你的床,行走罷!」他們就問他:「給你說拿起床來,而行走的那人是誰?」那痊癒的人卻不知道他是誰,因為那地方人多,耶穌已躲開了。事後耶穌在聖殿裏遇見了,他便向他說:「看,你已痊癒了,不要再犯罪,免得你遭遇更不幸的事。」那人就去告訴猶太人: 使他痊癒的就是耶穌。為此猶太人便開始迫害耶穌,因為他在安息日做這樣的事。

反省

《愛的話語》

我們唯一的生命泉源是主耶穌: 今天耶穌問我們:「你願意痊癒嗎?」我們都想有更好的生命,但是耶穌今日的這邀請需要我們先做出改變。有時,我們已經習慣了自己的「殘疾」,以至於我們習慣性地選擇繼續過痛苦、傷害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若是渴望耶穌的治癒,我們需要積極配合且嘗試改變。在四旬期期間,耶穌對我們有什麽邀請?哪方面我們需要改變呢?改變不只是爲了改變,而是爲了拉近自己和耶穌的關係。福音中的病人,一聽到耶穌的話就立刻站起來。是什麽話有如此的力量?只有愛的話語才能穿透我們的心,安撫內心的煩躁,給人力量把頭腦裡的信仰,轉變成心裡的信任和信賴耶穌。要做真正的改變,我們需要聽到耶穌愛的話語,推動我們走向持久性的改變。
聖神,請祢耐心指導我們,讓我們在四旬期裡與耶穌的關係加深。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四週 星期一 福音反省

瑪1:16,18-21,24

雅各伯生若瑟,瑪利亞的丈夫,瑪利亞生耶穌,他稱為基督。耶穌基督的誕生是這樣的:他的母親瑪利亞許配於若瑟後,在同居前,她因聖神有孕的事已顯示出來。
她的丈夫若瑟,因是義人,不願公開羞辱她,有意暗暗地休退她。當他在思慮這事時,看,在夢中上主的天使顯現給他說:「達味之子若瑟,不要怕娶你的妻子瑪利亞,因為那在她內受生的,是出於聖神。她要生一個兒子,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為他要把自己的民族,由他們的罪惡中拯救出來。」若瑟從睡夢中醒來,就照上主的天使所囑咐的辦了。

反省

《遵從旨意》

聖經講述聖若瑟的篇幅不多,就連他的一句說話也沒有記載,但在天主的救恩計劃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聖若瑟完全相信天主在他身上承行的旨意,願意成為聖母瑪利亞的淨配及耶穌的養父,肩負照顧、保護和教養的重任,建立愛與共融的神聖家庭。

天使向若瑟報夢,傳遞天主的救贖大計。天主的啓示超越若瑟的認知層面,也與他的「仁義大計」大相逕庭,縱然未能完全明白,仍全心信賴,毫無異議地遵從天主的旨意。

當我們遇上不明所以的困難,不是祈求天主聽從我的意願,而是耐心尋求天主的旨意,全心全意信靠祂的帶領。

「若瑟從睡夢中醒來,就照上主的天使所囑咐的辦了。」(瑪1:24)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告解聖事不是人的法庭,而是天主施以安慰的擁抱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邀請信眾在告解聖事中與上主和祂的慈悲相遇,如同福音比喻中自稱為罪人的稅吏那樣,懇求上主憐憫,不要學同一個比喻裡的法利塞人掩飾自己的脆弱、沾沾自喜(參閱:路十八9-14)。教宗3月17日週五下午在羅馬恩寵之母堂主持懺悔禮儀時,在講道中提出這個勸勉。

恩寵之母堂緊挨著梵蒂岡城國,教宗今年選擇在這個堂區主持懺悔禮儀,為「24小時奉獻給上主」活動拉開帷幕。

教宗向信眾表示,天主始終等待我們,為能觸碰我們的傷口,接納我們的挫敗。在告解聖事中,「心靈的創傷得到治癒,內心得到平安」,因此告解聖事蘊含了「歡欣喜悅的相遇」。這聖事不是「令人恐懼的法庭,而是天主施以安慰的擁抱」。

當天禮儀的第一篇讀經選自聖保祿宗徒致斐理伯書。聖保祿寫道:「凡以前對我有益的事,我如今為了基督,都看作是損失。⋯⋯為了祂,我自願損失一切,拿一切當廢物,為賺得基督。」(三7-8)教宗把保祿這番話與福音比喻中的法利塞人相連結,解釋說:這名盡責、守誡律的法利塞人自認為在宗教方面卓越超群,「自充為義人,自以為比他人更優秀」,但這為他其實是個「阻礙」。他拿「自我」來占據天主應有的位置,「即使他誦唸禱詞、作出神聖的舉動,但他並未真正與上主對話」。

「為此,聖經提醒道,唯有『謙卑人的祈禱,穿雲而上』(德卅五21),因為只有神貧的人,只有需要救恩、乞求恩寵的人,在天主面前既不數算功勞,也不矯揉造作,更不自以為是:他一無所有,所以他找到萬有,因為他找到上主。」

聖史路加描述了這個福音比喻兩個主角的「身體姿態」:法利塞人站立著祈禱,而「稅吏卻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都不敢」。教宗解釋道,這個法利塞人對自己很有信心,站得直挺挺的,彷彿他的優秀應該廣受讚賞。聖史雖然寫著他「這樣祈禱」,但他事實上是沾沾自喜:我進聖殿、我守誡律、我施捨濟貧。

「他的祈禱聽起來無懈可擊,他表面看起來是個虔敬的人。然而,他非但沒有向天主敞開自己,沒讓天主接觸他內心真實的情況,反倒虛偽地掩飾自己的脆弱。他不期待上主賞賜救恩,卻幾乎是索要救恩,把救恩當作獎勵自身功勞的獎品。」

比喻中的法利塞人毫不遲疑地「走向天主的祭台,占了第一排的位置,但他最終走過頭了,把自己放在比天主還要前面的位置!」相反地,稅吏站得遠遠的,而且恰恰是這個距離凸顯出他罪人的身份和天主的聖善,從而讓他感受到天父的擁抱。天父之所以抱得到他,正是因為他站得遠,因為他給天主留了空間。

「這在我們的家庭、社會,甚至是教會關係中,也十分真切!當我們懂得守護我們與他人之間的空間時,才有真正的對話。健康的空間讓每個人能夠呼吸,而不感到嗆水或喘不過氣。如此一來,那對話、那相遇能拉近距離,增進親近感。」

為了親近天主,教宗邀請每個信友對上主說:「我是眾罪人中的第一人。如果我沒陷入最汙穢的境地,那是因為祢慈悲地伸手拉住了我。」

天主在深處等待我們,因為祂願意在耶穌身上「進入深處」,占據「最後的位置,為眾人服務」;因為「祂不怕下降到我們所處的深淵,觸碰我們的傷口,接納我們的匱乏、人生的挫敗」。天主等待我們,「特別是在告解聖事中」等待我們。為此,教宗邀請每一個人做良心省察,因為比喻中的法利塞人和稅吏都住在我們心中。

「我們切莫躲在虛偽表面的後方,卻要懷著信賴之心,把我們的過錯、我們的不幸託付於上主的慈悲」。那一刻,「上主親近我們,拉近距離,扶我們重新站起來」。當我們承認自己赤裸裸的樣貌時,上主會為我們穿上節慶的禮服,因為告解聖事是「歡欣喜悅的相遇」。

教宗稱這聖事流露出上主「擁抱的溫柔」。在蕩子的比喻中,揮霍無度的小兒子回家後,正要開口說話,父親立刻抱住了他,不讓他說下去(參閱:路十五20-22)。這是「慈悲的擁抱」。

為此,教宗叮囑各位聽告解的司鐸弟兄,說:「你們要寬恕一切,總是寬恕,不要過度介入人們的良心。你們要讓人們自己娓娓道來,而且你們要像耶穌那樣接受著,眼神透露著撫慰,在靜默中表達你們的理解。拜託,告解聖事不是為了折磨人,而是為了賜予平安。」

在講道的結尾,教宗帶領在場全體信眾效法比喻中的稅吏,說:「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

「當我忘記祢或忽視祢時,當我把我自己的話和世界的話,放得比祢的聖言更前面時,當我自充為義人、輕視他人時,當我說他人的閒話時,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當我沒能照顧周圍的人時,當我冷漠對待貧困、受苦、軟弱或被排斥的人時,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為了那些反對生命的罪過,為了那些玷汙慈母教會美麗面容的壞見證,為了那些傷害受造界的罪過,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為了我虛假不實、不透明不守法的地方,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為了我那些隱藏的罪過,為了連我自己都沒察覺到、卻對他人造成的傷害,為了我有能力去做卻沒做到的善,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

誦念完這段痛悔的祈禱詞,教宗最後說:「讓我們向莫大恩典的喜樂敞開自己,也就是:天主的慈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