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讓我們以聖神為起點重新出發

圖片:Vatican Media

在2月22日週三的例行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方濟各繼續他關於「福傳的熱情」主題的系列要理講授,強調聖神在傳福音中的中心地位。

教宗引用《瑪竇福音》結束語中的一句話展開他的講解:「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瑪28:19)

聖神是「傳福音的發動機」

教宗首先反省這句話的第一個動詞「去」。他說:「當耶穌對祂的門徒說這話時,祂不僅僅是在傳達一句話,而且同時也在遣發聖神。聖神是傳福音的發動機。那麼,談到福傳使命,聖神帶給我們什麼力量呢?」教宗強調:「我們蒙召不是要灌輸思想,不是勸人改變信仰,而是為使人成為門徒,也就是說,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耶穌,自由地認識和愛慕祂。」

聖神在初期的教會

接著,教宗講到聖神在初期教會中的作用,正如《宗徒大事錄》中所記述的那樣。教宗說:「聖經的這卷書的主角不是伯多祿、保祿、斯德望或斐理伯,而是聖神。」他講到聖神在初期教會團體的一場辯論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宗指出:「當時的基督徒針對皈依基督的外邦人分別抱持兩種見解:一群人主張他們該遵守梅瑟法律的人,另一群人則主張他們不必遵守梅瑟法律的人。」(參閱:宗十五)

「如何解決困境?」教宗說:「他們本可能在傳統與新穎創新之間尋求一種良好的妥協:一些法律得到遵守,而另一些則忽視不管。然而,宗徒們並沒有依循人性的智慧,尋求彼此之間關係的平衡,而是依從了聖神的工作。”“儘管傾向和意見各不相同,但他們並沒有分裂,而是一起聆聽了聖神。」

呼求聖神

隨後,教宗提醒道:「作為教會,我們可以有明確規定的時間和空間,組織良好的團體、機構和運動,但如果沒有聖神,一切都只是沒有靈魂的軀殼而已。如果教會不向聖神祈禱並呼求聖神,她就會陷入自我封閉,陷入毫無成效且令人筋疲力盡的的辯論,陷入叫人疲憊不堪的兩極分化中;與此同時,使命的火焰逐漸熄滅。」

最後,教宗向在場的所有信眾說:「親愛的兄弟姐妹們,作為教會,讓我們從聖神那裡出發、重新啟程。」

教宗鼓勵每個信友在心中反省:「我是否呼求聖神?我是否向聖神祈禱?我接受祂引領嗎?」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2023年四旬期文告

Church of the Transfiguration, Mt. Tabor. Wikimedia Commons.

教宗方濟各
2023年四旬期文告
四旬期的刻苦──同道偕行的歷程

下載PDF文件檔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瑪竇、馬爾谷和路加三部福音都不約而同地敘述了耶穌顯聖容的故事。從福 音的記載,我們看到耶穌因為門徒對祂不了解所產生的反應。事實上,在更 早之前,主耶穌和西滿伯多祿之間,曾經發生嚴厲和強烈的爭執。伯多祿在 宣示他承認耶穌是基督、是天主子之後,卻拒絕接受耶穌所作出祂受難和被 釘死的宣告。於是,耶穌嚴厲地斥責他說:「撒殫,退到我後面去!你是我 的絆腳石,因為你所體會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瑪十六 23)。接著,「六天以後,耶穌帶著伯多祿、雅各伯和他的兄弟若望,單獨 帶領他們上了一座高山。」(瑪十七 1)

每年四旬期第二主日的福音,都會宣讀耶穌顯聖容。在禮儀年的這個期間, 上主帶我們與祂去一個避靜的地方。即使每日要盡的責任讓我們不得不停留 在平常所在的地方,以及往往是千篇一律、有時又令人厭煩的日常工作,而 在四旬期,我們獲邀陪伴耶穌登上「一座高山」,以天主神聖子民的身分, 體驗一種靈修的特別刻苦經驗。

四旬期的刻苦是一種承諾,這承諾因著天主的恩寵而能持續下去,以克服我 們所缺乏的信德,以及對跟隨耶穌走向十字架所產生的心理抗拒。這正是必 須如同伯多祿及其他門徒一樣,應該做的事。為加深我們對主耶穌的認識, 為充分了解並接納祂救恩的奧祕──那是在愛的激發下,完全獻出自己而完 成的──我們必須讓自己被祂帶領,脫離平庸和虛榮。我們必須起程,踏上 登山的路途,需要努力、犧牲和專注。這些必要條件,在同道偕行的歷程 上,也很重要,我們作為信友,必須致力投身其中。四旬期的刻苦與同道偕 行的經驗,我們若反省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必獲益匪淺。

耶穌挑選了三位門徒,上大博爾山作「退省」,要他們作為這獨一無二事件 的證人。耶穌不想要這個恩寵的經驗是祂個人獨有的,而是要與其他人分 享,就如我們整個人生的信仰,是一個要與人分享的經驗。跟隨耶穌,是大 家一起跟隨祂的。在人生的歲月裡,我們身在旅途中的教會,也一起經歷禮 儀年,與那些天主安排在四旬期,作為我們旅途的同伴們,一起同行。一如 耶穌與門徒們同登大博爾山,同樣地,我們可以說,我們的四旬期之旅也是 一趟「同道偕行」,因為我們在同一道路上一起前行,大家都是同一位師主 的門徒。既然我們知道耶穌本身就是道路,因此,教會要更深入、更完全 地進入救主基督的奧祕,唯有在禮儀上,以及在同道偕行歷程中,僅此而已。

於是,我們登上巔峰。福音敘述「耶穌在他們面前變了容貌,祂的面貌發光 有如太陽,祂的衣服潔白如光」(瑪十七 2)。這是「最高峰」,是此趟旅 程的終點。當他們上到最高處,與耶穌一起站在高山上時,三位門徒得到這 恩寵,目睹了上主的榮耀,看到祂放射出超性的燦爛光輝。那光不是來自外 面,而是由祂自身發射出來的。這神性的美,比起門徒們為登上大博爾山要 作的努力,無論有多大,都是無可比擬的。在走艱難的山路時,我們一定要 專注觀看路徑;然而,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美景,令我們驚異,而它的壯麗就 是給我們的一種回報。同樣地,同道偕行的過程,或許備極艱辛,有時令我 們感到沮喪。然而,在最後等著我們的,一定會是美好奇妙的,能夠幫助我 們更了解天主的旨意,以及我們的使命──為祂的國度服務。

隨著耶穌的顯現聖容,又因為梅瑟和厄里亞的顯現,門徒們在大博爾山上的 體驗變得更加豐富,這兩位分別象徵法律和先知(參閱:瑪十七 3)。基督 的新穎,就是滿全舊約和天主所作的許諾:基督的新穎,與天主的歷史和祂 子民的歷史,是不可分的,並且透露了其中更深的意義。同樣地,同道偕行 的歷程也是扎根於教會傳統,並向新穎保持開放。「傳統」是尋求新路程的 靈感泉源,也能使人避免陷於裹足不前、隨時花樣百出的誘惑。

四旬期的刻苦和同道偕行的歷程,都以轉變個人及教會為目標。在這兩種情 況中,其變化都以耶穌的顯聖容為模式,也因著逾越奧蹟的恩寵而進行。今 年,為了讓這轉變在我們身上成為事實,我願提出兩條要遵循的「路徑」, 與耶穌一起登上高山,以達到目標:

第一條路徑,指的是當門徒們在大博爾山上,默觀轉變了聖容的耶穌時,天 父給他們的訓令。雲彩中有個聲音說:「你們要聽從祂!」(瑪十七 5)。 因此,第一個指示很清楚:我們必須聽從耶穌。四旬期是一段恩寵的時期, 使我們能聽祂對我們說話。祂如何對我們說話呢?首先,是祂透過教會禮儀 所提供的天主聖言對我們說話。我們不應讓聖言落在耳後;如果我們無法常 常參與彌撒,就要每天誦讀當天的讀經,亦可藉由網際網路閱讀。除了聖經 以外,天主也透過我們的弟兄姊妹對我們說話,尤其是透過有需要的弟兄姊 妹的面孔,以及在他們的遭遇中,對我們說話。我願意另加一點,在同道偕 行的歷程中是相當重要的:聆聽基督,往往是藉著聆聽教會內弟兄姊妹時發 生的。在某些層面上,這種互相聆聽,是首要目標,但無論如何,這是一個 共議性的教會永遠不可或缺的方法和風格。

門徒們一聽到天父的聲音,就「俯伏在地,非常害怕。耶穌遂前來,撫摩他 們說:『起來,不要害怕!』他們舉目一看,任誰都不見了,只有耶穌獨自 一人」(瑪十七 6~8)。這是今年四旬期的第二個指示:不要因為害怕面對 現實及每天的辛苦、艱難和衝突,而利用特殊事件及富於感性的宗教經驗作 為避難所。耶穌顯示給門徒的光,是祂光榮復活的預兆,而我們若「只追隨 祂」,就必須往那方向前進。四旬期指向復活節:耶穌的「避靜」本身不是 目的,而是為要預備我們,在信望愛中體驗祂的苦難與十字架,最後要抵達 復活。在同道偕行的途徑上,也是如此,當天主賜予我們恩寵,讓我們獲得 某種強烈的共融體驗時,我們也不應以為已抵達終點。到了那一時刻,上主 也會一再對我們說:「起來,不要害怕!」讓我們下到平地,願我們體驗到 的恩寵支持我們,好能在團體的日常生活中,成為「共議精神的工匠」。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在今年的四旬期,願聖神激勵並支持我們與耶穌一起上 山,好使我們也能體驗到祂神聖的光輝,而能堅定信仰,在與耶穌──上主 子民的光榮和萬民的真光──同行的道路上,堅毅不撓。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3 年 1 月 25 日,聖保祿宗徒歸化日

(臺灣明愛會 恭譯)

慶祝教宗方濟各當選十週年線上誦念《聖母經》活動

2023年3月13日是教宗方濟各當選伯多祿繼承人十週年的日子。為了慶祝這週年紀念,一個天主教網上傳教網絡的組織在2月13日發起一項在線誦念《聖母經》活動,其中包括虛擬點燃蠟燭,旨在體現全世界信徒通過祈禱支持教宗。

該組織在一個有關的公告中指出:

「伯多祿的宗徒職務是耶穌賜予祂的教會的一份偉大恩典,我們應該為此永遠心存感激。因此,我們的祈禱是最好的禮物,因為信友祈求天主支持祂為這項職務所揀選的人的服務,以能在這塊磐石上,在時間和歷史中建設祂的教會。」

公告最後指出:

「願意參加這活動的人,可在網站上看到一份誦念一遍或多遍《聖母經》的邀請,最後,我們將向教宗寄發一張全是『小蠟燭』的地圖,這些蠟燭代表了為他誦念的《聖母經》,同時感謝天主的慈悲。」

按此參與

這項在線祈禱活動將於3月13日、教宗方濟各當選日結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聖母瑪利亞不斷召叫我們

在西班牙和墨西哥兩個重要的奉獻給瓜達盧佩聖母的朝聖地於2月13日結為姐妹朝聖地。簽署儀式於當天在西班牙瓜達盧佩聖母皇家隱修院的大殿舉行。

在此機會上,教宗方濟各在寄給托萊多的總主教馬丁內斯(Francisco Cerro Chaves)的信中說,「非常高興的」問候他和墨西哥城的總主教阿吉亞爾(Carlos Aguiar Retes)樞機,以及「所有主教、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和信徒,他們願意在這一天置於聖母瑪利亞跟前,作為天主的聖潔子民」。

教宗在信中寫道:「瑪利亞,我們的母親,為她的子民來說永遠是共融的紐帶。耶穌的母親以最簡單的方式繼續召叫我們。這在世界許多地方表達出來,她邀請建立一座聖殿,一個為所有人敞開大門的家,一個祈禱和共融的家。」

教宗在這封以西班牙語寫成的信中說:「今天,聖母的聖名將你們聚集在一起。聖母是所有人的母親,是那些今天聚集在這朝聖地的人的母親,他們和他們的牧人一起,在天主聖子內宣揚自己的信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以我們的溫順宣講天主的臨近

「福音宣講的要訣在於像羔羊那樣溫順及良善地一起前行,不依靠世俗,宣揚天主臨近了、祂愛我們,因為成為天主子女的喜樂應與還不認識祂的弟兄姐妹分享!」教宗方濟各2月15日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以「福傳的熱情」為題的要理講授中,闡述了上述思想。他說:「如同門徒們那樣,我們的宣講源自與上主的相遇,若不去宣講,與祂的關係就不會加深。」

教宗本次要理講授從「首批門徒」談起。依照《瑪竇福音》的記述,耶穌「叫來他們,讓他們與祂在一起,以便去宣講」(參閱:瑪十1)。教宗解釋:「耶穌的話並不矛盾,因為對耶穌而言,不停留就不能前往,沒有前往就不會有停留。我們注意到,在《福音》中,耶穌還未等門徒們準備完畢就派遣他們,在召叫了他們不久後,就馬上派遣他們!可見傳教經驗是培育的一部分。」

在耶穌「派遣傳教的訓誨」中,教宗提取3個方面:為何宣講、宣講什麼,以及如何宣講。

「為何宣講」

「『為何宣講』在於耶穌的這句話:『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8節)事實上,我們沒有功勞卻白白領受恩典,能遇到耶穌、認識祂、發現被愛並得救。這如此大的恩典我們不可自己獨享,而是感到需要將之傳出去;不過,應以同一個風格白白地予以傳揚。」

「宣講什麼」

接著是「宣講什麼」?耶穌吩咐門徒們:「你們在路上應宣講說:天國臨近了。」(7節)教宗強調:「這就是首先和全部宣講的內容:天主臨近了。天主是親近、溫柔和慈悲的主。」

「我們在宣講時往往邀請人做些事,這很好;但我們不可忘記,最主要的訊息是天主親近我們。親近、慈悲和溫柔。接受天主的愛是件更難的事,因為我們希望自己總是位於中心,做主角。我們更傾向於做事,而不是接受塑造、更願意說而不是聆聽。」

然而,教宗提醒:「若將我們的所做所行放在首位,主角仍然是我們自己。相反地,宣講必須把天主放在首位,把讓其他人有機會接受祂、發現祂的臨近放在優先位置。」

「如何宣講」

第三個是「如何宣講」。教宗說:「這是耶穌多費口舌的一個方面,實質性的風格在於見證。這牽連整個人,即大腦、心靈和雙手。耶穌對門徒們說:『我派遣你們好像羊進入狼群中。』(16節)祂沒有要求我們曉得如何對付狼群,即能夠爭辯、反擊和自衛。」

「我們的表現則是:成為顯要、人數眾多及有威望的團體,世界將會聽從我們並尊重我們。不是的,『我派遣你們好像羊、好像羔羊』。耶穌要求我們如此,成為溫順和純潔的人,肯犧牲;這其實就是羔羊的表現:溫順、純潔、肯奉獻。耶穌善牧將能認出祂的羔羊並保護他們免受狼群的侵害。」

相反地,「喬裝成狼的羔羊被揭穿並被撕爛」。教宗引述金口聖若望的彌撒講道,說:「只要我們是羔羊,我們就會得勝,即使我們被眾多的狼包圍,我們也會戰勝牠們。但如果我們成為狼,我們就會被擊敗,因為我們將失去牧人的幫助。祂不牧養狼,而是牧養羔羊。」

此外,耶穌也吩咐門徒們去傳教時「不要」帶的東西:「你們不要在腰帶裡備下金、銀、銅錢;路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也不要穿鞋,也不要帶棍杖。」(9-10節)教宗解釋:「這就是說不要依靠物質上的保障,走在世界上卻不依戀世俗,應抱持簡樸的風格。事實上,對教會而言,墮入世俗是件最糟糕的事。」

「因此,這就是宣講的方式:彰顯耶穌重於談論耶穌。最後是一起行走:上主派遣所有的門徒,但沒有一個人單獨前往。使徒教會在整體上是一個傳教的教會,且在傳教中找到她的合一。因此,像羔羊那樣溫順及良善地一起前行,不依靠世俗。這是宣講的關鍵所在。」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呼籲為尼加拉瓜的阿爾瓦雷斯主教祈禱

By Ramírez 22 nic – Own work

2023年2月12日主日午時,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眾誦念《三鐘經》後,邀請眾人為被判處26年監禁的尼加拉瓜馬塔加爾帕教區主教阿爾瓦雷斯(Rolando Alvarez)祈禱。

教宗說:「在此,我不得不憂心忡忡地提到我深愛的馬塔加爾帕教區主教阿爾瓦雷斯,他被判處26年徒刑,我也想到那些被驅逐到美國的人。我為他們祈禱,為所有在這個可愛的國家受苦的人祈禱。我請求你們的祈禱。我們也呼求上主,通過聖母瑪利亞的代禱,打開政治領導人和所有公民的心,真誠地尋求那源於真理、正義、自由和愛的和平,並通過耐心的對話予以實現。讓我們一起向聖母祈禱。」

尼加拉瓜上訴法院近日宣判,稱56歲的阿爾瓦雷斯主教是「國家的叛徒」,判處他在獄中服刑至2049年,罪名是「陰謀破壞國家的完整性,以及通過信息與通訊技術傳播虛假消息,危害尼加拉瓜國家和社會」。

拉丁美洲主教團委員會以及智利和西班牙的主教們對這一判決和驅逐政敵表示遺憾,同時也譴責侵犯人權的暴力行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第31屆世界病患日文告:慈悲為懷是同道偕行的療方

教宗方濟各
第 31 屆世界病患日文告
2023 年 2 月 11 日
「請你用心看護他。」(路十 35)
慈悲為懷是同道偕行的療方
(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下載PDF文件檔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

人生必然會經歷疾病,但病患若遭人遺棄,不被人關愛和無人憐憫,獨自躺臥病榻,身心的痛苦必定會難以忍受。我們與人同行時,有人因不適、勞 累,或遭遇不幸被迫停滯不前,也非意外之事。正是在這時候,我們需要止 步來反思我們要如何並肩同行:我們究竟是否真正地同道偕行,或僅是與 他人萍水相逢,各不相謀,也素不相識。因此,在第 31 屆世界病患日,我 邀請大家一起反省:我們如何以天主的風格──親近、憐憫和溫柔──正是 要藉著病弱的經驗,在同道偕行的歷程上一起同行。

上主在厄則克耳先知書中所說的一番話,構成天主啟示的高峰:「我要親自 牧放我的羊,親自使他們臥下——吾主上主的斷語——失落的,我要尋找; 迷路的,我要領回;受傷的,我要包紮;病弱的,我要療養(……);我要 按正義牧放他們」(則三十四 15~16)。困惑、患病、軟弱,都是人生必經 之路,我們作為天主子民的,非但沒有因為這些經歷被天主摒棄在外,反而 因此成了祂關注的焦點,因為祂是我們的父親,祂要自己孩子在路途上,一 個也不失散。讓我們向祂學習,現在就成為一個能抵制丟棄文化、真正並肩 同行的團體。

《眾位弟兄》通諭鼓勵我們,重溫福音裡「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我 引用這個比喻,在此說明我們能夠如何走出使世界封閉的「陰霾」,為能 「設想和經營一個開放的世界」(參閱:《眾位弟兄》,56)。耶穌所說的 比喻,與現今兄弟情誼被世人以不同的方式否定這種狀況,有著深遠的關 連。故事中,那遭受毆打和洗劫後,被遺棄在路旁的人,代表了許多弟兄姊妹們正是在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同樣遭到冷眼旁觀的這種現實情況。如 今,我們已很難區分對生命和人性尊嚴的侵犯,哪些是由自然因素、是因不 公義和暴力的攻擊所導致,以致難以認定那種經驗僅有「自然」的原因。所 有的痛苦都是在 「文化」及其各種矛盾的背景下所產生的。

然而,辨認出孤獨和被遺棄的狀況,尤為重要。克服這種殘忍的現實比克服 其他不義行為,較為容易,因為──正如比喻指出──只要一刻的關注、內 在的憐憫之情,便可以消除這種行為。可是,那兩名被視為虔誠的司祭和肋 未人,僅看了看傷者,便選擇了從旁邊走過,沒有停步關懷,然而,第三名 路人──那名被社會藐視的外邦人、撒瑪黎雅人──卻動了憐憫之心,把在 路上遇到的這名陌生人,當作自己的兄弟來照顧。他也許沒想過自己的這個 行為改變了世界,使世界變得更加有愛。

弟兄姊妹們,我們總不會準備好自己去面對疾病,很多時候,甚至也不會 承認自己正在衰老。生命的脆弱,使我們感覺到害怕,而社會要求我們有 效率的文化,迫使我不敢面對自己的脆弱,以致社會不再給予脆弱的空 間,而在這時候,其他人也可能拋棄我們;在我們軟弱時,我們或許會避 免成為別人的負擔,甚至離他們而去。孤獨的感覺就是這樣產生,荼毒我 們的心靈,使我們心中有一種不公平的感覺,好像天主也離棄了我們。的 確如此,當我們與他人和自己的關係受到損害時,我們也難以感受到主臨 在時的平安。因此,尤其重要的是,整個教會在面對病患時,都必須參照 福音中「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榜樣,好能成為真正的「戰地醫院」,因 為教會的使命就是隨時隨處展現天主的愛與關懷,特別在我們這個時代 裡、一個歷史性的環境下。我們都是軟弱和易受傷害的人,都需要那份憐 憫之情幫助我們學會暫緩腳步、主動關心、治療照顧和重新振作。因此, 「病患」這困境是一個呼喚──它能破除冷漠,使那些獨來獨往者,因像 似有弟兄姊妹的人,減緩步伐。

世界病患日,不僅呼籲我們要親近受苦的人,為他們祈禱,而且也是要喚醒 天主子民、醫療機構和民間團體,以一個嶄新的方式與人同行。以上所述的 厄則克耳先知書章節,強烈譴責那些掌控政治、經濟和文化權力人士的企 圖:「你們吃羊奶,穿羊毛衣,宰肥羊,卻不牧養羊群:瘦弱的,你們不扶 養;患病的,你們不醫治;受傷的,你們不包紮;迷路的,你們不領回;遺 失的,你們不尋找,反而用強力和殘暴去管治他們」(則三十四 3~4)。天 主的話,不管是譴責或是建議,總具有其啟發性及適時性。的確,那「慈善 的撒瑪黎雅人」比喻的教訓,給了我們一個兄弟情誼的模範,如何從以身作 則,透過人與人的接觸開始做起,實踐博愛,擴展到無微不至的照顧。如同 故事中的撒瑪黎雅人,先為傷者包紮,再把他帶到旅館,還留下銀錢,請店 主用心看護傷者,更承諾會了解傷者的情況,並在回程時補還尚有的額外花費(參閱:路十 34~35),這一切都與現今的聖職人員、健康照護及社會工 作人員、家人與志工等人士的事工相關,藉著他們,美善能每天佇立在世界 的每個角落,以對抗邪惡。

這些年來,新冠疫情令我們對每天在健康照護這領域服務及研究的人更為感 激。然而,面對這個巨大的集體悲痛事件,僅是褒揚醫護英雄,是不足夠 的。新冠疫情還導致了龐大的專業知識和網路系統承受壓力,並顯示了當前 社會福利體系的結構性局限。因此,除了感激,我們還必須在每個國家積極 尋求有效的策略和資源,以保障每個人能得到其基本的醫療權益和有尊嚴的 看護。

撒瑪黎雅人請旅館的店主,說:「請你小心看護他」(路十 35)。向我們每 一個人重複這句話,最後呼籲我們:「這個比喻是一個光照我們的圖像,強 調我們為重建這個痛苦的世界,應作出的基本抉擇。面對眾多的痛苦、眾多 的創傷,唯一的出路就是效法慈善的撒瑪黎雅人。其他所有抉擇要不是使我 們成為強盜,就是成為從旁邊走過、對路旁這個受苦的傷者沒有絲毫憐憫的 人。這個比喻向我們展示,我們應怎樣重建一個團體:對別人的脆弱感同身 受,拒絕建立一個排斥他人的社會,讓自己成為近人,扶持和看顧倒在路旁 的人,為共同福祉作出貢獻。同時,這個比喻告誡我們不要只顧自己,而不 願承擔人生不可逃避的責任」(《眾位弟兄》,67)。的確,「我們受造是 為了獲得圓滿的生命,而這生命只能在愛中實現。我們不應對受苦者漠不關 心,不能容許任何人遭受排斥。」(同上, 68)

在 2023 年 2 月 11 日,讓我們的心思轉向露德聖母朝聖地──一個給現代教 會的先知性訊息:重要的並非在於運作良好的事物,或具生產力的人物。天 主子民所關注的,重心是在病人,而教會時刻與他們同行前進,作為先知性 的標誌:在人類中,每個人都是珍貴的,沒有人應該被丟棄或被遺忘。

我將所有病患,以及在家中負責照顧病患的人們、透過研究工作和志工服務 的人們,都託付於聖母瑪利亞──病人之痊的代禱,連同那些致力使個人、 教會和人民在兄弟情誼中聯繫結合起來的人。我衷心頒布給各位我的宗座遐福。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3 年 1 月 10 日

(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教宗公開接見:感謝天主讓我如願訪問非洲兩國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2月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例行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回顧了他上週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的牧靈訪問的一些重要時刻。教宗特別感謝天主讓他如願以償訪問了這兩個國家。

教宗首先表示,「我感謝天主讓我進行這次渴望已久的旅行」。他所探訪的剛果人民是「一個幅員遼闊國家的守護者。這片土地資源豐富,卻因戰爭而流血,這戰爭持續不斷,因為總有人在挑起戰火」。教宗也表示很高興與聖公會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Justin Welby)和蘇格蘭教會領導人格林希爾茲(Iain Greenshields)一起在南蘇丹進行了「和平朝聖之旅」。「我們一起見證了在多元性中合作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如果同樣信仰耶穌基督,則更是如此」。

關於在剛果的訪問,教宗談到他在首都金沙薩的日子,指出他在那裡給予的訊息,目的是要保護這個寶貴的國家免受紛爭、暴力、貧困和剝削的折磨。教宗特別談到與該國東部地區的暴力受害者的會面,說道:「多年來,在經濟和政治利益的操縱下,武裝團伙之間戰爭不斷,導致該地區四分五裂。⋯⋯人們生活在恐懼和不安全之中,成為非法交易的犧牲品。我和他們一起對暴力和認命說『不』,對和解和希望說‘是’。」

接著,教宗提及他與剛果青年和要理教員,以及神父、執事、修會會士、度奉獻生活者和修生一起度過的時光。他說:「我敦促他們成為子民的僕人,見證基督的愛,克服三種誘惑:精神上的平庸、世俗的舒適,以及膚淺。”教宗也記得與剛果主教們分享牧職服務的喜悅和疲憊。我邀請他們接受天主關懷的安慰,並以天主聖言的力量成為子民的先知,成為祂憐憫、關懷和溫柔的標誌!」

隨後,教宗把思緒轉到了南蘇丹首都朱巴,指出這次訪問具有非常特殊的特徵,強調:「這次訪問是一次和平的大公朝聖之旅,稱其為幾年前已開啟的旅程的終點:我們於2019年在羅馬與南蘇丹政府當局會面,承諾克服衝突並建設和平。」

教宗說道:「不幸的是,和解進程沒太大的進展。新生的南蘇丹是舊的權力和較量邏輯的受害者,這種邏輯產生了戰爭、暴力、難民和國內流離失所者。」教宗強調:「訪問南蘇丹的大公特質特別反映在與聖公會、蘇格蘭教會的弟兄姊妹共同祈禱的時刻。」

「在像南蘇丹這樣衝突不斷的現實中,大公合一的記號極為重要,因為很遺憾地,有些人濫用天主的名字來為暴力和侵犯做辯解。」教宗回顧道:「南蘇丹是一個擁有約1100萬居民的國家,其中有200萬人因武裝衝突而在國內流離失所,還有同樣多的人逃往鄰國。」為此,教宗希望探訪這大批的國內流離失所者,聆聽他們的心聲,讓他們感受到教會的關懷。教會和眾多秉持基督徒精神的組織,多年來一直在救助國內流離失所者的第一線奮鬥。

在談到婦女在國家和平進程中的作用時,教宗說:「我向婦女們講話,她們是能改變國家的力量;我鼓勵所有人都成為一個沒有暴力,和解與和平的新南蘇丹的種子。」

最後,教宗總結道:「天主並沒有寄希望於偉大而有權勢的人,卻是寄希望於弱小而卑微的人。這是天主的行事風格。」

在結束講話時,教宗邀請在場人士:「讓我們祈禱,願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以及整個非洲,愛、正義與和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土耳其及敘利亞教會神長講述地震災情

圖片:在土耳其哈塔伊省亞歷杭德雷塔市的聖母領報主教座堂完全倒塌。(Our Lady of the Annunciation in the city of Alejandreta, in the Turkish province of Hatay) Photo: facebook.com/olrsd

土耳其南部和敘利亞北部於2月5日跨6日夜間發生7.8級強烈地震,造成至少數千人死亡、成千上萬人受傷。歐洲明愛會立即投入救援工作,意大利主教團已提撥50萬歐元作為第一筆援助經費。災區教會神長在地震後首日接受本新聞網採訪,講述了當地的情況。

敘利亞阿勒頗加色丁禮主教奧多(Antoine Audo)說:「當時我們人在三樓,大家非常恐慌。現在所有人都在街上,天氣寒冷又下雨。」電話訊號受到干擾,只能用最簡單的通訊方式。奧多主教說:「我們對這種事情很不習慣。這是我們第一次在阿勒頗看到類似事件。」就在奧多主教與本新聞網進行電話連線時,救援車輛鳴笛經過。

大地震後首日,奧多主教表示:「今晚我們要睡在主教府的門口,或是再看看怎麼辦。大家極度恐懼,到處都是損壞,連主教座堂裡面也不例外。圖書館被毀,房舍倒塌:這是末世景象。」有些人逃過一劫,但是「半數的樓房坍塌了」。主教在與本新聞網通話的同時,正在前往勘查災情。「很多人待在車裡,大家手上拿著手機,努力保持聯繫。狀況十分慘痛,現在需要救援設施、電力。這是個問題。」

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宗座代牧比澤蒂(Paolo Bizzeti)主教哽咽地對梵蒂岡新聞網說:「手機逐漸沒電,但我們正在持續聯繫。這裡有數以百計的罹難者,但是在震中,他們說有數千人喪生。我知道有一間醫院垮了,另一間不能用了,兩百多間住房倒塌,而且那些地方難以抵達。因此,困難點在於救助那些被困在瓦礫下的人。安塔基亞機場受損,飛機航線暫停。此刻重要的是開始團結一心提供援助。我正要打電話給明愛會,我們必須在這方面趕緊行動。」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為天災傷亡者祈禱文

教宗哀悼敘利亞和土耳其地震中的罹難者

圖片:Vatican Media

土耳其和敘利亞之間的赫拉曼馬拉什地區在2023年2月6日凌晨突然發生強烈地震,至今已導致兩國超過四千人死亡。教宗方濟各為傷亡的成千上萬人表示深感悲痛。最嚴重的兩次地震分別是7.9級和7.5級,地震也給文化遺產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損失。

在一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寄給駐土耳其宗座大使索爾欽斯基(Marek Solczyński)總主教的唁電中,教宗對該國東南地區因地震而造成「巨大的人命損失」表示「深切哀痛」。他保證「在精神上關懷所有受打擊的人」,並將「亡者託付於全能天主的慈愛,向那些因失去摯愛而痛哭的人」表示哀悼。教宗也念及正在倒坍的建築物和被夷為平地的城市之間參與搜救的緊急救援人員,「願他們在天賜恩典的支持下內心充滿力量,堅忍不拔地照顧傷者,努力投入當前的救援工作」。

教宗懷著同樣的心情寄發唁電給駐敘利亞宗座大使澤納里(Mario Zenari)樞機。在這封由帕羅林樞機署名的唁電中,教宗為敘利亞西北部地區地震的罹難者表示「深感悲痛」。教宗「為亡者的靈魂和所有為他們而痛哭的人哀切祈禱,並將受這災難影響的人託付於全能天主的眷顧」。教宗再次特別為在此刻參與搜救的緊急救援人員祈禱,「以此作為他與之團結一心的新標記」。他祈求上主降福「長期受苦」的敘利亞人民,賜予他們「力量與平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為天災傷亡者祈禱文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