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司鐸是牧者,而非官員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3月2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接見來自意大利卡拉布里亞大區的主教、修院院長和負責培育的司鐸及修生們。修院院長、司鐸及修生是在該大區的主教們來向教宗述職的機會上,與主教們一同晉見教宗。

教宗在講話中特別感謝修院的院長和負責培育的司鐸導師,指出:「培育修生是一個沒沒無聞而又艱辛的工作,這個工作需要天天而又不間斷地付出陪伴的心血。」教宗表示:「儘管卡拉布里亞經常成為與犯罪有關的事件的頭條新聞而為世人熟知,但卡拉布里亞擁有“將東西方連結起來”的寶貴文化和精神遺產。如果沒有更新那推動福傳和司鐸培育的使命,就只會停留在輝煌歷史的記憶中了。」

神職追求功名是一種瘟疫

接著,教宗與主教、司鐸修生們分享了若望福音中的一句話:「他們在祂那裡住下了」(參閱:若一39)。教宗說:「這句話提醒司鐸們,他們使命的根源基礎即在於此。你們的聖召就是偕同上主之愛的一條道路,但是要小心,不要陷入到追求功名利祿中,追求功名利祿是一種瘟疫。它是神職所能擁有的一種醜陋至極的世俗化形式。」

司鐸是牧者,而非官員

教宗指出,當耶穌意識到他們在跟隨祂時,耶穌向兩個門徒提出最初的問題:「你們在找什麼?」教宗提醒在場的所有修生要捫心自問:「在司鐸聖召中尋找什麼:是渴望成為不知道如何體認軟弱人性疾苦的司鐸,或是如同耶穌一樣,成為天父溫柔的標誌呢?」

於是,教宗說道:「當你們發覺司鐸成為官員,忘記他們是子民的牧人,而變成了官僚神職時,這真是非常可悲的。」

攜手應對新的牧靈挑戰

隨後,教宗轉向在場的主教們,邀請他們反思他們夢想的是什麼樣的教會,他們心目中司鐸為羊群應該是什麼樣的形象。教宗表示:「在基督宗教的影響力逐漸減弱的時代,這種分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必要。一個新的教會時節正在我們面前展開。這也需要反思司鐸的牧靈使命,我們再也不能認為司鐸就是一個單獨的牧羊人,局限在他的堂區而已了。」

教宗說:「我們必須齊心協力,集思廣益,好能應對大區內所有堂區面對的一些牧民挑戰。我想到的是年輕人的福傳;基督徒的信仰啟蒙課程;地方豐富的民間敬禮需要在福音的啟發下作一致的決定;但我也想到仁愛的需要和促進守法文化。」

因此,教宗指出,所有這一切都要求培育那些背景不同的司鐸學會增進對大區的共同願景,並擁有一致的人文、靈修與神學培育。

司鐸培育應考慮到時代的徵兆

有鑑於此,教宗邀請他們:「就司鐸的培育工作作出清楚的選擇,將精力集中在更少數量的修院上,而不是通過增加修院的數量來分散力量。雖然這需要一個複雜的分辨過程,但這些都是主教們在地方教會的支持和聖神的啟發下需要做出的必要決定。」教宗敦促卡拉布里亞的主教們:「不要讓自己因懷舊而陷於麻痺,不要一直受困於地方的本位主義。」

教宗說:「讓我們記住,對我們的歷史和我們傳統的重要地方的依戀,不該阻止聖神的新意走上祂要走的道路,尤其是當教會的道路需要這份新意時。我們需要睜大眼睛,用一顆專注的心,領略時代的徵兆,展望未來!」在這方面,教宗也邀請各位榮休主教在不干預這一進程的前提下,「以祈禱和靜默」的方式支持這一努力。

慈悲、合一與友愛

在結束講話時,教宗方濟各敦促修生們,尤其是主教們,「要勇敢地進行必要的變革,並始終在慈悲、合一和友愛中共同行動並攜手同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會晤剛果的司鐸、執事、度奉獻生活者和修生

圖片:Vatican Media

2023年2月2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金沙薩的剛果聖母主教座堂會見了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司鐸、執事、度奉獻生活者和修生,與他們舉行了祈禱聚會。這一天剛好是獻耶穌於聖殿慶日,也是奉獻生活日。教宗在講話中提到奉獻生活聖召面對的三個挑戰,即精神上平庸、追求舒適,以及膚淺,同時提供了抵拒這些誘惑的幾項建議。

教宗首先談到精神上的平庸,指出:「戰勝這項誘惑的秘訣是祈禱,因為與上主的關係是我們行動的基礎。除了牧靈工作、應對緊急事件和疲累之外,需要找出時間和足夠的精力用於祈禱,而且必須在一天當中有規律地度祈禱生活。每天的感恩慶典是司鐸和度奉獻生活者的生活跳動的心臟。時辰頌禱使我們能與教會一起並按時祈禱,我們絕不該忽視它! 我們也不該忽視辦告解,我們總是需要得到寬恕,好能慈悲待人。另一個建議是,正如我們所知,我們不能局限於禮儀上的祈禱,也必須每天留出一段熱切祈禱的時間,與我們的上主心心相印,這是一個延長時間進行朝拜聖體、默想聖言,以及誦念《玫瑰經》的時刻;與我們所愛的在萬有之上的那一位密切契合。」

第二個誘惑是追求舒適的生活,以這種方式或多或少地安排所有事務。總之,利用自己所擔任的角色尋求自己的慰藉,滿足個人需要。教宗指出:「當我們只顧自己,成為精神上的冷酷官僚時,這是可悲的。這樣一來,我們不是為福音服務,而是操心於財務的經營,推進對我們有利可圖的一些事物。若這種情況發生在一個神父或一個會士的生活中,那是可恥的,他們應該是淡泊節制和內心自由的典範。」

教宗指出的第三個挑戰是膚淺。他說:「我們需要有所準備、訓練有素和對福音充滿熱情的司鐸和會士。因此,需要從靈性生活和神學培育方面持續地下功夫。」

教宗告誡:「培育絕非一種自由的選項。我們必須進入基督奧蹟的核心,深化其教義、研究和默想天主聖言;同時對當代的焦慮,以及我們時代日益複雜的問題保持開放的心態,好能瞭解人們的生活和需求,曉得如何引領他們和陪伴他們。」

教宗再次強調:「度奉獻生活者為天主子民服務的關鍵是提供見證。光以言詞是不夠的,因為首先發言的是生活。」教宗提到他們的代表在這次會晤開始時的發言中談及慈善的撒瑪黎雅人的比喻,說明耶穌「沿著我們的道路行走,尤其經由祂的教會,停下來醫治受欺壓者的創傷」。

「親愛的各位,你們蒙召履行的職責正是這個:提供關懷和安慰,就像在如此的黑暗中始終點燃的一盞燈。要成為眾人的兄弟姐妹,你們彼此之間首先要成為兄弟姐妹,即見證友愛、永不爭戰;見證和平,也要學習克服文化和源自種族的特殊因素,因為正如本篤十六世對非洲司鐸們所表示的那樣,‘你們超越部落和種族邊界的和平生活的見證,能觸動人心’(《非洲的服務恩典》宗座勸諭,108號)。」

教宗方濟各引用一句諺語:「風不會折斷那曉得彎曲的事物。」教宗承認,非洲大陸在歷史上曾多次不得不屈服於「強者的蠻橫」,但他要求人們以積極的態度來解讀這句話。他說:「有一種彎曲決不是軟弱的同義詞,而代表堅韌,意味著保持靈活機動,克服僵化,願意讓自己有所改變。當我們在天主的手中保持溫順時,祂就會塑造我們,使我們成為和解的人,懂得敞開心懷,進行對話、接納和寬恕,將和平的河流注入乾旱的暴力大草原。如此一來,當衝突和分裂的暴風猛烈吹起時,這些人不會被折斷,因為他們充滿了天主的愛。」

教宗繼續表示:「你們也要如此順從仁慈的天主,就永遠不會被分裂的風折斷。不要灰心喪氣,因為每個人都是寶貴和重要的。教宗最後祝願他們,始終做福音的喜樂見證人,在暴力的漩渦中講述和平的預言,成為愛的徒,隨時準備醫治窮人和受苦者的創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閱覽
教宗方濟各剛果及南蘇丹
使徒之旅資訊

教宗方濟各:司鐸必須親近子民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2年10月24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接見了在羅馬讀書的修生和司鐸。教宗此次接見活動以回答修生和司鐸的問題的形式展開。

具體的慈悲行動

在回答有關具體的慈悲行動時,教宗表示,有必要去學習表達親近和溫柔的肢體語言,這也適用於講道。教宗談到三種語言可以顯示出一個人的成熟:「理智的語言、心靈的語言和雙手的語言」。教宗提醒修生和司鐸要學習用這三種語言表達自己:「我思考我所感受和所做的事情;我感受我所思考和所做的事情;以及我做出我感受和我思考的事情。」

如何為度鐸職生活的人保有「羊的氣味」?

關於度鐸職生活的人如何保有「羊的氣味」的問題時,教宗答道:「度鐸職生活的人,即使他在讀書或是從事教會行政工作時,也要保持與人民、與天主子民的聯繫。這是因為其中蘊含著天主子民的油膏:他們是天主託付於我們的羊群。你要是遠離羊群,你縱使將來成為一個理論家、一個優秀的神學家、一個很棒的哲學家、一個做所有事情都非常優秀的教會行政工作者,但你卻會失去聞到羊味的能力。」

「親近」四個原則

於是,教宗再次談到他反覆提醒司鐸的「親近」四原則:親近天主、親近主教、親近其他司鐸和親近天主的子民:「如果不親近天主的子民,你就不是一個好司鐸。」

「鐸職是對天主的神聖服事,感恩祭是最崇高的服事,是對團體的服務。那些向上爬、攀高位的司鐸,他們的目標是為自己謀得一份差事。」教宗說:「向高位攀爬的人,最終違背了初衷。他不是一個僕人。他尋求的是自己的利益,不為他人做任何事情。」

靈修指導的重要性

教宗和眼前眾多的修生和司鐸交流的話題中,也強調了靈修指導的重要性。教宗表示,他更喜歡用「靈修陪伴」這個詞。「靈修陪伴不是強制性的,但它有助於靈修生活的旅程,而且最好是尋找自己的告解司鐸以外的靈修輔導者。」教宗解釋:「聽吿解的司鐸和靈修陪伴者是兩個不同的角色。你去聽吿解司鐸那裡,是為了得到罪過的赦免,所以你在罪過方面做好準備;你去靈修導師那裡,是為了向他傾述你此時內心發生的事,精神上的起伏變化、喜樂、憤怒,以及你心裡的狀況。重要的是陪伴,認識到自己需要陪伴,去澄清事情,認識到自己需要有人幫助自己明瞭自身的精神情緒。」

面對人們的疑問

教宗鼓勵在場的修生與司鐸們,對學者的疑問以及民眾和大學生的焦慮持開放的態度,傾聽他們,總是保持積極、開放和謙虛的態度。「態度謙和、有信仰並不意味著對一切都有答案。」教宗敦促始終要與科學保持對話。換句話說,就是:「我不懂得如何給你解釋這件事情,但你應該去科學家那裡,去找那些可能會對你有幫助的人。」

持續不平衡的生活

在回答另一個問題時,教宗把生活描述為始終處於「持續的不平衡」。教宗對此解釋說:「人生就是在困難中前行,即:跌倒,然後再爬起來,往前走。」教宗鼓勵:「不要害怕這持續的不平衡,而要去分辨日常生活中的不平衡,因為在不平衡中,有天主的行動,祂邀請你去做一些事、激發行善的意願。我們一旦學會如何生活在不平衡中,就會進入一種不同的平衡中,也就是由天主掌管的動態平衡。」

互聯網的危險

教宗也談到當今社會生活中互聯網的危險,並提醒在場的修生和司鐸要警惕線上色情。它誘感許多人,也包括修道人。「它削弱靈魂,魔鬼從這裡進來,削弱司鐸的心靈。」

戰爭

隨後,教宗回應一位烏克蘭神父時說,教會就如母親一樣在戰爭面前受苦,因為戰爭毀滅慈母教會的兒女。教宗說:「教會必定受苦、哭泣和祈禱,她必然支持那些失去家園、傷殘和失去親人的人……。教會是母親,她的首要之務是親近受苦的人。」

面對當前的局勢,教宗提醒基督徒不要選邊站。他說:「的確,我們必須捍衛祖國。但是,我們要走得更遠,超越這點:那是一份更有普世胸懷的愛。慈母教會必須親近所有的人,所有的受害者。」

最後,教宗向這位年輕的烏克蘭神父說:「你們、你們的同胞受了許多苦,我知道,我親近你們。但是,請你們為侵略者祈禱,因為他們跟你們一樣是受害者。肉眼看不到他們靈魂內的傷殘。但你們要祈禱,祈求天主使他們改過向善、願意和平降臨。」

One of hundreds of priests and seminarians who met with Pope Francis at the Vatican Oct. 24, 2022, stands at a microphone to ask the pope questions. (CNS photo/Vatican Medi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尼日利亞再多兩名天主教司鐸被綁架

網上圖片: 伯多祿·烏多神父 (左) and 費勒蒙·奧伯神父 (右)

據《信仰通訊社》報導,尼日利亞再度發生天主教司鐸被綁架事件。2022年7月2日,南部埃多州的烏洛米聖帕特里奇奧堂本堂司鐸伯多祿·烏多神父(Fr. Peter Udo),和聖若瑟中心的費勒蒙·奧伯神父(Fr. Philemon Oboh)駕車行駛在公路上時遭到多名匪徒的綁架,至今下落不明。

據悉,兩位司鐸正從貝寧城返回,歹徒開槍強迫他們停車,然後將他們帶到了不明地點。警方證實,已經派員前往事發地點追捕兇犯。

僅在一星期前的6月26日,聖彌額爾堂的本堂司鐸,兼任地方教會中學校長的克里斯多福·奧蒂亞神父(Fr. Christopher Odia Ogedegbe)遇害身亡。當時,他正前往埃多州的奧奇主持彌撒聖祭途中被匪徒綁架。不幸的是,在營救他的警察和匪徒交火中中彈身亡。6月25日,維特·波羅格神父(Fr. Vitus Borogo)遇害身亡,他的哥哥仍在綁匪手中。

日前,七百多名尼日利亞司鐸高舉著他們自己親手撰寫的橫幅,在卡杜納州宗徒之後堂為維特·波羅格神父舉行了隆重的追思和安葬儀式。綁架教會人士、政界人士和企業家要挾贖金已經是尼日利亞犯罪團伙熱衷的生意。甚至學生也不放過,特別是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都淪為犯罪團伙的目標。

來源:信仰通訊社

致司鐸們有關同道偕行歷程的信函

致司鐸們有關同道偕行歷程的信函

(台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按此下載信函文件【中文】

按此下載信函文件【英文】

親愛的司鐸弟兄們:

大家好!我們是你們的兩位弟兄,我們也是司鐸。可以讓我們佔用你們的一些時間嗎?我們想跟你們聊一下,那事關我們每一個人的話題。

「天主的教會以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形式召集起來。」2021~2023 年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準備文件》是以這句話開始的。全體天主子民受邀用兩年時間省思這次的會議主題:「以共融、參與及使命來體現共議性的教會」。這樣新穎的事件不僅令人興奮, 也讓人感到困惑。

然而,「在第一個千年,『一路同行』──即實踐共議精神──曾是教會行動的常規。」 梵二大公會議是如此地強調教會生活的這個面向,重要到連金口聖若望都曾肯定說: 「教會跟同道偕行,是同義詞。」(《聖詠 149 闡釋》)

今天的世界急需要兄弟情誼,這早已廣為人知。其實這個世界渴望與耶穌相遇,而自 己卻不知道。但我們該如何讓這相遇發生呢?我們必須跟全體天主子民一起聆聽聖神, 好讓我們的信仰得以更新,並找到嶄新的方式和語言來和我們的弟兄姊妹們分享福音。教宗方濟各向我們提出的這個共議歷程,其目標十分地明確:一起動身,彼 此互相聆聽,分享構想與計畫,展現出教會的真實面貌:一個友善招待人的「家園」, 大門敞開著,不但上主住在裡面,又因為弟兄姊妹彼此的關係而朝氣蓬勃。

為了不要陷入教宗方濟各所點出的風險之中—即形式主義:使世界主教代表會議淪為一個空洞的口號;知性主義:把世界主教代表會議變成對難題的一場神學性探討;墨守成規:我們只停滯在自己的習慣所帶來的安穩上,最好什麼也不要改變—我們要敞開心懷,聆聽聖神給各個教會的建議,這是極為重要的。(參閱:默二 7)

當然,在面對這個歷程的時候,總是會有些擔憂使我們感到困擾。

首先,我們清楚知道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神父們已經肩負著十分沉重的牧靈工作。 而現在看起來,好像又多了一件「要做」的事。其實,我們並非邀請你們增加你們的活動,而是想鼓勵你們以默觀的眼光,也就是教宗方濟各在《福音的喜樂》(第 71 號) 當中向我們說的那種眼光,來注視你們的團體,從而在團體中去發現許多萌芽已久的 參與和分享的例子。事實上,目前共議歷程的教區階段,其目的在於:「收集豐富的 共議性的經驗」(《準備文件》,31)。我們相信一定有許多其他不同的經驗,也許是一 些非正式或自發性的經驗,是無法一下子就一目了然的。只要我們用心地彼此聆聽、互相學習、欣賞他人的恩賜、互助合作,並一起作決定,這就已經是行動中的共議精神 了。這一切都應當得到重視與讚賞,如此才能使共議性的風格獲得大幅的進展:「即 天主子民特有的生活和運作模式(modus vivendi et operandi)。」(《準備文件》,10)

但我們也許會有其他的擔憂:若是如此強調已領洗者的普通司祭職,以及天主子民的 信仰的超性意識(sensus fidei),那我們作為領導者的角色呢?作為領受聖秩聖事的聖 職人員,我們的特殊身分又是什麼呢?毫無疑問,這些問題不但使我們逐漸地發覺到 所有領洗者基本上的平等,這些問題也激勵每位信友積極地參與教會的旅途與使命。 因此,我們會因尋找到能夠共同分擔福傳責任的弟兄姊妹們而滿心喜悅。但是在這天 主子民的經驗當中,服務、聖化並鼓舞天主子民,這些聖職人員的特殊神恩,不但 能夠,也應該以嶄新的方式彰顯出來。

有鑑於此,我們想請求你們為現在的共議歷程在三個層面上作出貢獻:

  • 盡一切所能,使得整個歷程的基礎,建基於聆聽天主聖言及活出天主聖言。因此教宗方濟各最近勸告我們:「讓我們對聖經充滿熱情,讓聖言扎根在我們心中。聖言 不但使天主的新穎得以彰顯,也引導我們毫不懈怠地去愛人。」(2022 年 1 月 23 日, 教宗方濟各天主聖言主日講道)

    若是沒有這種建基於天主聖言的生活,我們就會有在黑暗中行走的風險,我們 的探討也可能會走向意識型態。反之,當我們將實踐聖言作為我們的根基,我們就是把自己的房屋建在磐石上(參閱:瑪七 24~27),而且我們也將會和厄瑪烏的門徒一樣,經歷到復活主的榮光與引導。

  • 我們要努力,為確保整個歷程能凸顯出彼此聆聽和互相接納。即使具體的結論還沒 有出來,但具有深度的對話和真實的相遇,這都已彌足珍貴。事實上,在我們的團體中,有許多的舉動與潛力,不管是個人還是團體的,都常常碰到個人主義和自我 指涉這種風險。主耶穌用新的命令來提醒我們:「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親相愛,世人因此就可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若十三 35)。身為牧者,我們能做很多的事,為使愛治癒人際關係,以及醫治那些時常影響教會性組織的創傷,能使我們重拾我們是 唯一的大家庭這種喜樂—在旅途中的唯一子民、同一個天父的兒女們,因此我們彼此也就是弟兄姊妹,而這一切都應該從我們司鐸彼此間的兄弟情誼開始。

 

  • 要致力使整個歷程不會把我們帶向自我反省,而是激勵我們去跟所有的人相遇。 在《福音的喜樂》中,教宗方濟各將教會的夢想交託給我們:一個不會害怕親力親 為,自我投身於人性創傷中的教會,一個走向窮人與邊緣人,聆聽並服務他們的教會。順從聖言的指引、懷著慈善的熱忱,走向我們的弟兄姊妹。這股「外展」的動 3 力,實現天父原初的偉大計畫:「願眾人都合而為一」(若十七 21)。在最新的《眾位弟兄》通諭中,教宗方濟各邀請我們偕同其他教會的弟兄姊妹、其他宗教的信眾, 以及所有心地善良的人們,一起投入這樣的合一之中:擁抱眾人和萬物的普世性兄 弟情誼及毫無排斥的大愛。我們身為天主子民的僕人,因而有獨特的角色,要確保在 指南中的這一切不會含糊而籠統,而是要落實在我們的生活處境中。

親愛的司鐸弟兄們,從這些優先的抉擇中,我們相信你們能夠依照本地的需要與可能性,找到不同的方式落實特定的倡議,因為共議精神正是天主對教會在第三個千年的召叫。往這個方向前行的路上,無法免於難題、疲憊與挫折,但我們可以確信,不論是在兄弟情誼或是福傳生活的果實上,我們都會獲得百倍的賞報。我們只要回顧耶路 撒冷的第一次宗徒會議(宗十五)。有誰能知道在這些幕後要付出多少的努力呢?但是我們都知道,那一刻對於初期教會,是何等的具有決定性。

我們就以《準備文件》中的兩段文字,來作為我們這封信的結尾,它們幾乎就像一本 「手冊」一樣,可以啟發並陪伴我們。

「教會是否有能力構思一個未來的教會和機制,能符合她所領受的使命,主要視 乎它能否有決心主動地展開每個人都能參與和給予貢獻的聆聽、交談和團體分辨等的種種過程。」(《準備文件》,9)

「我們不要忘記,這次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的目的,即這次諮詢會議的目的,並不在於出產文件,而是為了織夢,引發先知之見和遠景,使人們的希望得以發芽滋長,激發信任,包紮傷口,建立關係網絡,喚醒希望的曙光,互相學習,並喚起一份機智,以啟發思考、溫暖人心,助我們一臂之力。」(《準備文件》,32)

感謝你們的關注,我們一定會為你們祈禱,並祝你們和你們的團體都能有一趟喜樂而豐盛的共議歷程。請相信我們與你們親近,並與你們一路同行!請接受教宗方濟各通過我們所傳達的謝意,他也感覺自己跟你們十分地親近。

我們將你們每一位都託付給童貞瑪利亞—正途之母,並在主耶穌內衷心地向你們致敬。

格雷奇(Mario Grech)樞機
世界主教代表會議總祕書長

✠俞興植(拉匝祿)總主教
韓國大田教區榮休主教
聖職部部長

來源:

synod.va

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

按此閱覽《鹽與光》世界主教會議專頁

兩名為難民提供人道主義援助的司鐸被緬甸軍隊逮捕

圖片:Facebook

據《信仰通訊社》從地方教會獲悉,二月二十一日,在貝貢教區(Pekhon)工作的司鐸若望·保祿神父(Father John Paul Lwel)和在東枝總主教區(Taunggyi)工作的若望·鮑思高神父(Father John Bosco)正帶領兩名司機和一名青年學生駕車途中,遭遇哨卡檢查時被攔截並被逮捕。

兩位神職人員都是緬甸地方修會「小路會」 (St. Therese Little Way Missionary Institute) 會士,他們只是想為貝貢教區的難民送去基本生活必需品。並把貝貢教區的一些司鐸暫時轉移到東枝總主教區,因為他們受到了暴力和威脅。

目前,兩人仍然被關押,《信仰通訊社》駐地方教會消息證實,至今不清楚保祿神父和若望神父被捕的原因。貝貢教區主教和東枝總主教區總主教正在與地區軍事當局進行接觸,要求立即釋放天主教會的代表。

司鐸被捕正值軍人和民眾自衛力量交火加劇之際,包括基督徒在內的數百人流離失所。貝貢教區的許多教友逃到了聖堂裡,或者東枝總主教區。

貝貢教區位於緬甸撣邦南部,和壘固教區一樣是最受政府與民眾自衛武裝力量戰亂影響的地區。此外,還有長期在這裡進行反政府武裝鬥爭的其它少數民族武裝力量。

貝貢教區以天主教為主的十五個村子遭到了軍隊的攻擊和洗劫。《信仰通訊社》獲悉,至少七十多名年輕教友死亡。該社統計,二零二一年,巴莫、曼德勒、哈卡等教區共有九位天主教司鐸因為涉嫌支持反叛勢力被逮捕。

來源:信仰通訊社

教宗方濟各:司鐸要親近天主、主教、司鐸弟兄與天主子民

圖片:vatican.va

一個主題為「司祭職的基本神學」的國際研討會於2022年2月17日上午,以教宗的講話正式拉開了帷幕,這個為期3天的研討會由教廷主教部組織召開。教宗以他自己50年的鐸職生活經驗展開了他的講話,期望有助於現今的司鐸體驗到天主聖神熱切渴望賜予的和平並結出果實。

教宗表示:「在一個劃時代變革的時期,司鐸們必須學會應對挑戰,而不是退縮到過去,尋求一種免受風險的保護;也不是以誇大的樂觀主義而忽視變革的困難。」相反,教宗表示:「我所喜愛的態度是懷著信心對現實負起責任,立足於教會的智慧和鮮活的聖傳,從而能夠毫無恐懼地划到深處去。」

教宗說:「所有的聖召,包括鐸職聖召在内,都需要依賴辨別力來確定天主將帶領我們走向何方。」面對我們這個時代的許多問題和誘惑,教宗提出鐸職生活的四大支柱,他將其解釋為四種親近的形式:即親近天主、主教、司鐸弟兄和天主的子民。

親近天主

教宗解釋:「司鐸首要的召喚是親近天主,這會幫助司鐸們為他的司祭職汲取一切所需的力量。通過親近耶穌,司鐸們與祂一起經驗喜樂與悲傷,司鐸們的力量來自耶穌,而非司鐸自己。這種親近必須通過祈禱和對天主的默觀來滋養。與此同時,它引導司鐸親近他們所服務的天主子民;反過來這又激勵司鐸更親近天主。」

接近主教

接著,教宗講到第二個支柱:「司鐸應接近他們的主教,即是要學習如何聆聽,在服從他人以及與他人的關係中認識到天主的旨意。主教是建立和維護教會共融的紐帶。」教宗籲請司鐸們為他們的主教祈禱,「如果我們能維護這個紐帶,我們就會平安前行」。

弟兄友愛的親近

在談到司鐸生活的第三個支柱,教宗繼續說道:「正是在與主教共融的基礎上,才會產生第三個親近的關係,即弟兄友愛的親近。這鐸職的兄弟情誼包含自願選擇與他人一起走成聖的道路,而非獨善其身。」在這個意義下,教宗談到了司鐸獨身的價值:「這是天主教拉丁禮教會保存的恩典、是必須植根於健康關係的聖德。」

與天主神聖子民的關係

隨後,教宗反思了司鐸與天主神聖子民的關係。教宗解釋:「不要把這關係當作一個不得已作的工作,這是天主的恩典。因此,每位司鐸本有的位置就是置身於人民中,與他人保持密切的關係。這即意味著參與到人們的真實生活中,而不是躲避人們的困難和痛苦。」教宗敦促司鐸們:「效法耶穌善牧的風格:即親近、憐憫與溫柔的風格。」

教宗在結束講話時敦促主教和司鐸們捫心自問:「我是如何身體力行這些親近的關係?一個司祭的心明白親近,因為他首要渴望感受到的親近就是與上主同在。」

最後,教宗反思道:「上主所要求的親近並不是一個額外的負擔,是祂賜給我們的禮物,這禮物讓我們的聖召保持活力並富有成果。司祭的親近帶有天主的風格,即:天主以憐憫和溫柔的愛永遠親近我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2020年全球天主教徒人數增長至13.6億,司鐸及修女人數則有下滑趨勢

聖座國務院教會中央統計處所編撰的《2022年聖座年鑒》和《2020年教會統計年鑒》近日已在書局上架。從這兩本年鑒中可看出全球範圍內天主教會生活自2021年起的若干新意。在2021年建立了一個教省總教區、兩個主教區。《教會統計年鑒》提供了2020年普世教會在數字上的重要動態變化。以下是天主教會在2019年至2020年這兩年裡若干基本層面的相關數據。

全球天主教徒人數增長至13.6億

全球範圍內受洗的天主教徒從2019年的13.44億提升到2020年的13.6億,淨增長為1600萬,相當於1.2%左右。在同一時期,全球總人口從75.78億增長為76.67億,由此可知在這兩年內全球天主教徒之於全球總人口的比例相同,都是17.7%。如果說在全球層面天主教徒之於總人口的比例不變,那麼這比例在各大洲的變化則略有差異:在亞洲的增長是1.8%,在非洲增長幅度最大,多達2.1%,反之在歐洲的增長僅有0.3%。

主教人數稍微減少

全世界主教的人數稍微減少:在2019年至2020年內,從5364人降低為5363人。在2020年底,天主教所有教會轄區的司鐸,包括教區和修會司鐸在內,總人數為41萬219人,比起前一年減少了4117人。若是從司鐸與天主教徒的人數比例來看,會發現牧靈服務的供需失衡。就全球層級的牧靈負荷量來看,在這兩年的跨度內,2019年天主教徒與司鐸的比例是3245比1,2020年是3314比1。但這一比例顯示不出各大洲的差異。舉例來說,2020年天主教徒與司鐸的比例,在歐洲是1746比1,在非洲是5089比1,在美洲是2086比1。

終身執事人數上升

與此同時,終身執事的群體蓬勃發展:從2019年的48238人增長為2020年的48635人,攀升了將近1%。非司鐸會士的人數變化也很顯著:在全球範圍內,2019年有50295人,2020年提高為50569人。值得注意的是,增長集中在非洲、亞洲和歐洲,分別成長了1.1%、2.8%和4%,美洲和大洋洲反倒呈現出萎縮趨勢,分別下滑了4%和6%。在2020年,非洲和亞洲的非司鐸會士在全球同類型群體中佔了43%,這一比例在2019年為42%。

修女人數銳減

修女人數在這段期間銳減。在全球範圍,從2019年的63萬99人下降為2020年的61萬9546人,衰減了1.7%。而在修女人數變化方面,各大洲情況不盡相同:非洲和亞洲有所增長,分別上升了3.2%和0.2%,歐洲、美洲和大洋洲則明顯減少,分別縮減了4.1%、2.8%和5.7%。

司鐸候選人稍微下降

全世界司鐸候選人從2019年的11萬4058人降低為2020年的11萬1855人。在全球範圍裡,大修院的進展大多一致,唯一例外是非洲,那裡的修生人數增長了2.8%。在修生人數普遍下滑的狀況下,亞洲減少了3.5%。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鹽+光今日焦點 2019年6月5日

是日教會焦點:

-泰澤團體院長向司法當局舉報性侵犯案件

6月3日,泰澤團體院長艾樂思修士懷著慚愧和沉痛之情向司法當局舉報了30多年前的5宗性侵犯兒童案件,涉案者是3名修士,其中2人已去世超過15年。詳盡內容

-肯尼亞1名新晉鐸的司鐸被刺死

肯尼亞梅魯教區林比尼堂區本堂司鐸穆瑟爾神父( Fr. Eutycas Murangiri Muthur)於6月4日,大約凌晨1時30分在距離首都內羅畢大約二百公里處的馬庫塔諾被一名或者多名持刀者刺死。現年32歲的穆瑟爾神父於2018年12月23日晉鐸。詳盡內容

-新加坡天主教電台正式開播

新加坡總教區的「新加坡天主教電台」在6月2日正式開播。開播儀式在總教區善牧主教座堂隆重舉行。大家可以通過網站www.catholic.sg收聽,或在Google Play和Apple Store免費下載應用程式。

 

 

教宗方濟各:司鐸要樸實、慈悲、不搞兩面派 , 避免平常的誘惑

blog_1453753397

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倫巴第修院(Pontificio Seminario Lombardo)成立50週年之際,於1月25日上午接見了該修院團體,並為修生們提出幾點勉勵。教宗說,司鐸應該樸實,不搞任何形式的兩面派,不尋求自己的利益。教宗也強調,不要把自己打造成「密封艙」,而要「做百姓的神父,尤其是窮人的神父」。50年前,真福保祿六世按照推動教會「以新方式宣講福音」的梵二精神建立了宗座倫巴第修院。

教宗在講話中強調:「為獲得良好的培育,必須做好充分的工作,但最為重要的是內心的皈依。」教宗談到米蘭主教聖嘉祿‧鮑榮茂(Carlo Borromeo)的榜樣,指出耶穌會士德塞爾托(Michel de Certeau)把聖人的生命視為一場「不斷反省耶穌善牧形象的皈依運動」。因此,教宗提出司鐸應當抵拒的幾種誘惑,首先是「平常」的誘惑。

教宗說:「牧人一旦開始過『平常人』的生活,他就會沉迷於得到他人的關注,按照自己成就判斷自己的牧職,縱情於尋求自己的喜好,變得不冷不熱,失去對他人的真正關心。『平常』對我們而言是牧靈聖德,是生命恩典。如果一個司鐸選擇只做個平常人,他將是一個平庸的司鐸,甚至連平庸都算不上。」

「聖嘉祿期待牧人成為天主的僕人,百姓的神父,尤其是窮人的神父。但是,只有那些在自己的生活中與天主聖言,更恰當地說,與說話的天主持續對話的人,才能宣講生命的福音。」

教宗指出:「近幾年來,你們被賦予培養這種生命對話的使命,好使你們所學到的各科知識不僅僅停留在學識上,而是具體地體現在祈禱的對話上,在與他人真實的會晤上。把自己打造成『密封艙』毫無益處。」

教宗繼續說:「祈禱、文化和牧靈是支撐唯一建築物的不同基石,它們必須始終牢固地結合在一起,互相支撐,彼此緊密連繫,好使今日和未來的司鐸能成為靈性之人、慈悲牧者,內心被上主的愛所同化,並能以生活的質樸傳播福音的喜樂。」

教宗解釋說:「在生活質樸方面,應當避免任何形式的兩面派和世俗,而以與上主及弟兄的純真共融為基礎;在語言質樸方面,則不要做複雜教義的宣講人,而要做為我們眾人死而復活的基督的宣報人。」

教宗還強調:「好司鐸必須與主教接觸和親近,活出『教區精神』。一位司鐸若不經常與他的主教來往,漸漸地就會與自己的教區團體相隔離,牧靈成效也會每況愈下。」

最後,教宗勉勵修生們「培養友情的美感、建立關係的藝術情操,創建一種遠遠超越個性差異的司鐸友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