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靈修:2023年4月23日 復活期第三主日【重燃初心】

 復活期第三主日
【當他在路上與我們談話,
給我們講解聖經的時候,
我們的心不是火熱的嗎?】
(路24:32)

今日耶穌顯然給兩位因祂的死而感失望,正離開耶路撒冷的門徒,可是他們並沒有發現這人就是耶穌。耶穌藉著給他們講解聖經,擘餅,使他們認出祂是誰,亦再次燃起了他們那正在冷卻的心火,繼而馬上作出行動。

我們都有過大大小小想做的事情,或甚至夢想。可是可能因為某一些原因,使我們感到失望而放棄。就以環保工作為例,遇到人或社會的阻力都不少,有時候結果與付出差很多,都會讓人感到吃力不討好;又像新教友好多時候都會充滿基督徒的心火,可是日子久了,或是看到教會團體有些人或事並不如心中所想,那份心火可能就會慢慢冷卻下來。

要如何重燃或者保持我們的初心呢?

人有時候因困難而卻步是可以理解的,耶穌在世時亦經歷過種種的困難。其實這次耶穌的顯現就是彌撒的縮影(講解聖經,擘餅),參與彌撒也是基督徒最重要的一環。透過對聖經更多的認識,領受聖體聖事,這些都會幫助我們與耶穌相遇,和重新得到努力向前走的力量。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祢在我們祈禱和聖事中,活潑我們的身心靈,激發我們對祢的熱愛,好使我們能夠時刻追隨祢。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2023年4月9日 耶穌復活主日 【信的標記】

耶穌復活主日
【那時,先來到墳墓的那個門徒,
也進去了,一看見就相信了。】
若20:8)

每次我們誦唸信經,都宣認我們相信一個死而復活的主——耶穌基督。我們有否這種讓我們相信的經驗呢?今日福音描述了三位人物,他們都各自有不同「相信」的經驗。

對耶穌充滿熱愛的瑪利亞瑪達肋納,她是第一個發現空墳的人,直覺使她認為有人把耶穌搬走了。後來她一直在墳外痛哭,直到耶穌顯現叫出她的名字,她才相信耶穌已經復活。

宗徒之長伯多祿是第一個走進空墳的人,看到墳內的情況,可能因為他還在思索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經文中沒有寫到他的反應,直到後來耶穌顯現才相信。

最後是「耶穌的愛徒」,一般被指為若望。他透過細心的觀察及洞察力,一看到分開捲著擺放好的汗巾和殮布,便馬上聯想到,並相信耶穌已經復活。

空墳、汗巾和殮布都是一些標記,指向復活的基督。每一個基督徒都有他們相信基督的標記和經過。讓我們也嘗試在天主創造的大自然中,仔細觀察,如一花一草一木等,會否都會成為我們經驗天主的標記?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我們今天慶祝你的聖子耶穌,透過復活戰勝了死亡,為我們揭示了永生的可能。求讓我們能跟隨永生之光,走向未來。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教宗主持聖枝主日彌撒:在被捨棄者的呼喊聲中認出耶穌

圖片:Vatican Media

4月2日主日上午10時許,聖伯多祿廣場人頭攢動,約6萬名信友參加教宗方濟各親自主持的隆重聖枝遊行禮和彌撒感恩聖祭。此前,教宗因支氣管炎留醫3天後,於4月1日上午離開傑梅利綜合醫院,返回梵蒂岡,於主日當天如期主持了禮儀活動。

「我的天主,我的天主,祢為什麼捨棄了我?」

在聖枝主日的禮儀中,教會紀念基督塵世生命的最後歷程,直到祂的聖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說的話:「我的天主,我的天主,祢為什麼捨棄了我。」這讓我們感受到祂在十字架上所受的無以言狀的痛苦。教宗以耶穌的這句話展開他的講道。他指出,耶穌在身體和精神上都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從被鞭打到被釘十字架;遭背叛、嘲笑以及門徒們逃之夭夭。

教宗說:「請看,這是撕心裂肺的痛苦,是精神上的痛苦:在最悲慘的時刻,耶穌經歷了天主的捨棄。⋯⋯事實就是如此。這是極端的貶抑,就是祂父親的捨棄、天主的捨棄。上主為我們的愛而來受苦,以至於我們難以理解。真的不容易理解這個時刻……祂看到關閉的蒼天,經歷著生活最苦楚的邊緣、生命的毀滅、所有確定性的崩潰:祂喊出最極致的『為什麼』。」

耶穌經歷了天主遠離的痛苦深淵,但這沒有結束

接著,教宗解釋說:「聖經中捨棄這個動詞出現在極度痛苦的時刻,出現在最極端的關係撕裂中。耶穌將世界上所有的罪惡都背負在祂的十字架上,最後經歷祂從未有過的情形,就是天主的遠離。祂這樣做是為了我們,為了永遠在我們身旁,不讓我們感到孤單。今天的這一切“不是一場表演。」

教宗說:「祂這樣做是為了我、也是為了你,因為當我、你或任何其他人走投無路時,很慘地看到自己被困在死胡同裡,看到自己在死胡同裡迷路,陷入被捨棄的深淵,在無數『為什麼』的漩渦中感到嗆水窒息,而毫無答案時,那裡還有一絲希望。祂為你、為我。這苦難並沒有結束,因為耶穌曾經在那裡,此時此刻與你同在:祂經受被捨棄的遠離感,為的是在祂的愛中接納我們的所有疏離。因而,我們每個人都能夠說:在我多少次的跌倒中,在我的悲傷中,當我感到被背叛或背叛他人時;被丟棄或丟棄他人時;被捨棄或捨棄他人時,我們該想:是祂被捨棄、背叛、被丟棄。在此,我們找到了祂。」

基督之愛促使我們看顧今天被丟棄的人

「希望正是從苦難中生出的。在十字架上,耶穌並沒有屈服於絕望,祂呼喊出被捨棄,但即刻就把自己交託於天父。祂繼續愛祂所愛的人,祂寬恕了那些釘死祂的人。天主的愛在被捨棄的耶穌身上體現出來,這愛能夠轉變我們鐵石的心腸,並推動我們在那些被捨棄的人身上尋找祂、愛祂。」教宗也提到了幾個月前在聖伯多祿廣場柱廊下去世的一個無家可歸者。

教宗說:「弟兄姊妹們,今天有許多『被捨棄的基督』。有許多地方的人民全部遭受剝削,人們任其自生自滅;有些窮人就住在我們的十字路口,我們沒有勇氣與他們目光相接;有些移民不再有面孔,而是成為數字;被拒絕的囚犯,被看作是『麻煩』的人物。但也有許多看不見的、隱藏的『被捨棄的基督』:未出生的孩子、孤零零的老人,這些老人可能是你的父親,也許是你的母親、祖父、祖母……,無人探望的病人、被忽視的殘障者,以及內心感到無比空虛的年輕人,沒有人真正傾聽他們痛苦的呼聲。他們除了自殺別無他法。這是今天被捨棄的人、被捨棄的『基督』。」

祈求在被捨棄的人身上認出耶穌的恩典

「因此,被捨棄的耶穌向我們提出了一個要求,即不要讓任何人感到孤單,不要排斥任何人,因為被拒絕的人和孤獨的人是祂生活的肖像。」最後,教宗邀請所有參禮的人作共同的反省,說道:「今天讓我們祈求這恩典:知道如何去愛那被捨棄的耶穌,知道如何在每個被捨棄的人身上愛耶穌。讓我們祈求恩典,好能看見並認出那依然在被捨棄者身上呼喊的上主。我們不要讓祂的聲音在冷漠的喧囂中沉寂。天主沒有放任我們孤苦無依;讓我們關懷照顧那些處於孤獨的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大自然靈修:2023年4月2日 聖枝主日 【環保苦路】

聖枝主日 
【我父,若是可能,就讓這杯離開我吧!
但不要照我,而要照你所願意的。】
(瑪26:39)

今天的福音讓我們與耶穌一起經歷了被出賣、捉拿、審問、虐待,最後祂更背上自己的十字架,並為世界犧牲了自己。整個過程都是一條苦路。每年的四旬期,我們都可以透過參與堂區舉行的苦路善工,紀念主耶穌的苦難,同時作反省及悔改。

記得夏志誠輔理主教曾於2000年(當時還未晉牧)撰寫環保苦路》小冊子,把基督的苦難與大自然連結,使我們能夠更深層和廣闊地反省苦難的意義,例如大自然就像耶穌一樣,本是無罪,卻遭受我們無情的對待(破壞和污染);又如幫助耶穌背起十字架的基勒乃人西滿,我們也願意為減輕大地母親的負擔,多作環保行動嗎?哪怕只是少用一個膠袋或回收一個鋁罐。

在山園祈禱中,耶穌面對死亡感到恐懼與害怕,這讓人看到耶穌與我們同樣擁有人性的一面。不過,耶穌也藉著對天父完全的信賴,而勇敢地承行天主的旨意,這也成為了我們面對困難與誘惑時最好的榜樣。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祢的聖子耶穌勇於面對苦難的挑戰,並藉著死亡與復活,救贖了整個世界。求你也使我們向基督學習堅忍受苦的教訓,好能堪當分享他的復活。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2023年3月12日 四旬期第三主日  【生命水泉】

四旬期第三主日
【我賜給他的水,
將在他內成為湧到永生的水泉。】
(若4:14)

猶太人和撒瑪黎雅人向來不和,所以當耶穌向那位撒瑪黎雅婦人請求水的時候,她感到很詫異,對耶穌也表現得不太友善。但當耶穌說到「渴祂所賜的水的人,不會再口渴」,那位婦人便馬上要求耶穌給她那樣的水。

人要維持生命,對水的渴求是一種自然的本能;水是一切生命的根源,沒有水就沒有生命。耶穌降生成人,和正常人一樣都需要水。水是如此重要,卻是經常被忽視的一份來自天主的禮物,我們應當感謝、愛惜它。

透過今天祂與婦人的對話,或說是耶穌的自我啟示,祂把水由「維持現世生命」的層面昇華到「永遠的生命」。祂稱自己為「活水」,凡接受祂的人,在他內便會湧出啟滴身心靈的水泉,幫助我們邁向永恆的生命,而耶穌就是施予這一切恩寵的那一位。

慈悲的天父,求祢讓我們除了為現世,也保持對永生的飢渴,並透過祢的聖子耶穌基督,幫助我們走向那生命的泉源。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進教之佑驛站:四旬期第二週 星期一 福音反省

路6:36-38

那時候,耶穌向門徒說:「你們應當慈悲,如像你們的父那樣慈悲。你們不要判斷,你們也就不受判斷;不要定罪,也就不被定罪;你們要赦免,也就蒙赦免。你們給,也就給你們;並且還要用好的,連按帶搖,以致外溢的升斗,倒在你們的懷裡,因為你們用什麼升斗量,也用什麼升斗量給你們。」

反省

《學習 · 慈悲》

天父願意我們肖似祂,學習祂的慈悲,不要判斷和定別人的罪;要寬恕別人的罪過,且要大方施予需要幫助的人。但要落實做到並非易事,因為我們容易受主觀願望、情緒及偏見影響,因而妄下判斷、定罪、不輕言寛恕別人及吝嗇施予。

天主明白我們的軟弱和有限,願意幫助我們跨越困難和挑戰。祇要我們全心信靠,祂必保守我們,不受判斷和定罪,罪過獲得赦免,且百倍賞報我們慷慨的施予。

天父,求祢恩賜我們一顆明悟的心,懂得以同理心,設身處地了解別人的處境,不輕言論斷。感謝祢先愛了我們,寬恕我們的罪過,賜給我們日用食糧,幫助我們有能力去寬恕別人,分施所有,彼此擔待。請除去我們狹隘的心、自以為是和偏執的言行,虛心學習祢的慈悲。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大自然靈修:2023年3月5日 四旬期第二主日 【山上顯聖】

四旬期第二主日
【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你們要聽從他!】
(瑪17:5)

今天耶穌把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帶到一座高山,在當時的傳統,山,因為高,所以被視為最接近天主的地方。在就這種地方,然後耶穌突然顯聖容!三位門徒同時還看到梅瑟和厄里亞,更聽到天主的聲音。

顯現事件揭示了耶穌的天主性,天主對祂加以肯定,並說我們要聽從祂,跟隨祂的腳步。即使耶穌受難,或甚至自己受難,也要跟隨祂,為走到耶穌要我們到達的地方:天國。

耶穌選擇顯聖容的地方不是誰的家,會堂聖殿或大街上,而是走進了自然——山。

讓我們也走進耶穌顯聖容的舞台:山。找一個合適的地方,閉起雙眼,單純地感受一下大自然那份平靜、舒適,再默想一下天主的創造和耶穌的救世使命,可能會讓我們聽到「這是我的創造,我所喜悅的,你們要愛護她!」

慈悲的天父,祢吩咐我們聽從祢的愛子,求你使我們從祢的話得到啟迪,好能以潔淨的心靈眼目,欣然享見祢的榮耀。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2023年2月26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主為首選】

 2023年2月26日
四旬期第一主日

【你要朝拜上主,
你的天主,惟獨事奉他!】
(瑪4:10)

耶穌在曠野四十天,受到魔鬼三次的試探,分別是「食物」、「財富」和「信德」。

耶穌說:「人生活不只靠餅」。的確,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靈性的滋養。缺少它,我們較容易傾向只追求物質享受,不斷過度食用、使用或購買等。但結果不單未能填補內心的空隙,更使森林被破壞、出現數不盡的垃圾和污染。

這又引伸到另一個試探。「沒有人能事奉兩個主人」(瑪6:24):天主和錢財。例如,解決全球氣候危機其中一個重點是棄用石油,這涉及國家和商家龐大的利益。他們不願意輕易讓步。

還有就是信德的試探。信德不是由試探天主而來,而是從平日生活、祈禱或聖事中一點一點地體會,建立出來。我們固然相信天主,不過也得有相稱的行為。天主創造的大自然有其完美的系統和平衡,當我們人類把它們破壞了,我們就有需要和責任作出修補。

今天耶穌面對不同的試探,帶出一個最重要的中心思想,任何時候都把天主放在第一位,聖神更會幫助我們面對誘惑試探,從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求聖神賜予我們智慧和勇氣,使我們能夠以祢的話,作為面對種種誘惑試探的基礎。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2023年2月19日 常年期第七主日【超性的愛】

2023年2月19日
常年期第七主日
【你們若只愛那愛你們的人…
你們作了什麼特別的呢?】
(瑪38:46-47)

今天的福音繼續延續上星期「山中聖訓」的主題,耶穌讓我們更了解天主愛的幅度。

通常,我們只會愛那些對我們好,或跟我們有關係的人。可是耶穌卻要我們愛仇人,為他們祈禱。耶穌還用了大自然中的陽光和雨水,比喻天主的愛是公平的,不論好人還是壞人。

如果以這邏輯去反思我們應愛的對象,雖然為人性來說,我們的愛可能會分「程度」,但這種無條件且無差別的愛,可擴闊到萬物身上。畢竟,天主愛的是整個世界(若3:16;哥1:19),而非只是人類。況且大自然不是和我們有著很深的關係嗎?路邊一條不起眼的小草也為我們製造氧氣;陽光和雨水也不是只落在人身上呢!

如果我們只愛那愛我們的人,就不足以體現天主的大愛。

話雖如此,這種超越人性的愛是困難的。或者我們不一定要去「愛」,但至少可以嘗試從一些微小行動開始,即例如不與異己計較、關懷他者,善待自然等等。同樣重要的是,我們也需要透過聖言、禮儀,祈禱獲得天主聖神的幫助。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祢的愛充滿著祢所有的創造。求祢也賜給我們恩寵,向祢的愛學習,為成全祢的旨意,建立一個愛的世界。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大自然靈修:2023年2月12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接受新事】

2023年2月12日
常年期第六主日
【你們一向聽過給古人說…我卻對你們說…】
(瑪5:21-34)

今天耶穌開宗明義地、權威性地講論天主的道理。祂說的道理雖然是補足舊約,使其變得完滿,但對當時那些對法律和先知的教導根深柢固的猶太基督徒來說,耶穌的道理是極為新鮮的,他們要如何接受?

長久以來,人一直認為大自然能慢慢「消化」人製造出來的廢氣、污水或垃圾等等,而忽視了其潛在的影響,可是今天科學家告訴我們這些都是氣候變化、生態危機的主因;又例如,傳統上認為要多吃肉才是好,今天科學家告訴我們少肉多菜對人和環境都更健康。

這些都不盡是推翻以往的知識,而是為更認識和了解我們所知的事。

接受新知識不一定容易,因為有時會影響到我們固有的觀念,或生活的習慣。我們可以嘗試保持開放的心,細心聆聽。對於那些能夠加深和天主、人和世界關係的新知識,更勇於把它實踐出來。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感謝祢賜下聖子耶穌降生成人,為使我們能更明瞭祢的道理,也就是通往天國的道路。求主讓我們因祢的聖寵,時常保持謙遜學習的心。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