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巴爾迪塞里樞機開幕講話

CNS photo/Paul Haring

「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專頁

「在聖神的引領下,我們渴望敦促自己尋找新的途徑。」

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巴爾迪塞里樞機10月7日在泛亞馬遜地區特別會議的開幕會議上如此表示。本屆會議主題為「亞馬遜:教會與整體生態的新旅程」。

樞機首先指出本屆大會的雙重目標,「一方面,世界主教會議為教會而言是真正的挑戰,因為亞馬遜這片傳教地區擁有自己的特色,需要適當的應對之策來回應『文化福音化的需求,好讓福音本土化』(《福音的喜樂》,69號)。另一方面,本屆會議也必須應對環境問題衍生的挑戰,以整體生態學」予以回應。

本屆會議的獨特之處涉及兩個層面:參與標準和三階段模式,即籌備階段、大會期間和應用階段。巴爾迪塞里樞機闡明,本屆世界主教會議「談論的雖然是特定地理區域」,實則攸關「普世教會」。「為此,與會神長也來自其它地方教會、地區和大洲的教會機構。換句話說,整個普世教會都渴望關注亞馬遜教會,關心當地的挑戰、擔憂及問題,因為歸根結柢,人人都是這個地球村的一分子,耶穌基督唯一的教會生活在這個地球村裡。」

然後,樞機介紹了在場人士的組成,並向所有人,包括助理、翻譯和技術人員致以感謝。本屆世界主教會議與會神長共有185人,其中137人是泛亞馬遜地區7個主教團的在職神長、13位聖座部會首長,以及會前會議全體成員。另外,還有男修會總會長聯合會遴選的15位會士,以及33位教宗欽點的各大洲成員。後者尤其來自跟亞馬遜擁有同樣問題的國家和地區,諸如剛果雨林盆地。秘書長也格外念及12位受邀的特別嘉賓、25位專家和55位旁聽者,他們當中有16位不同原住民族代表。

在回顧本屆會議籌備階段時,巴爾迪塞里樞機表示,這段「漫長旅程」始於2017年10月15日教宗宣布召開會議那一刻,在世界主教會議總秘書處和泛亞馬遜教會網絡的共融與協作精神下推進,並在總秘書處會前會議中,分別於2018年4月和今年6月17日推出了《籌備文件》及《工作文件》。其中,《工作文件》是「大會期間的參考資料,直到制訂《最後文件》計劃為止」。

從《籌備文件》開始,亞馬遜地區的天主子民便廣受諮詢,途徑包括問卷和260項活動,約有8萬7千人踴躍參與。在專家的協助下,世界主教會議總秘書處將這一切材料加以分類和研究,起草了《工作文件》計劃。編撰小組成員涵蓋各領域專家。

提及籌備階段的三大重要活動,樞機表示,活動成果均已寫入了《工作文件》。第一項重要活動是泛亞馬遜教會網絡於2018年11月14日至15日在馬瑙斯舉行的會議;第二項是今年2月25日至27日在羅馬舉辦的研討會;第三項活動是今年3月19日至21日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會議,籌辦單位是泛亞馬遜教會網絡、聖座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聖座常駐聯合國觀察員、美國與加拿大耶穌會省會長會議,世界主教會議總秘書處也出席參加。這三項活動讓人們不僅認識亞馬遜的地理情況,也理解當地的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現況;人們從而明白,在聆聽當地處境時,要秉持整體生態學的觀點,捍衛並促進人民和共同家園的福祉,以及教會的使命。

世界主教會議本屆大會議程從10月7日展開。這三週是整個世界主教會議進程的高峰,首先要介紹《工作文件》,並按照這份文件開啟討論。與會神長、旁聽者、弟兄教會代表和特邀嘉賓每個人將在全體大會上發言一次,最多不超過4分鐘。全體大會結束後,將進入小組討論,屆時將有更充分的空間交流意見,並開始制訂《最後文件》計劃的進程。10月21日週一,在第14次全體大會上,與會者將提出《最後文件》計劃,並由一個專門小組來協調撰寫工作。10月26日下午,在最後一次全體大會上,與會者將針對《最後文件》內容進行投票表決,並結束大會議程。根據世界主教會議的本質,作為大會成果的《最後文件》將呈交給教宗,由教宗對每個相關問題作出定奪。

關於世界主教會議的信息和傳播,總秘書處開設了一個多語言網頁,提供多份會議文件和豐富材料。世界主教會議新聞組組長將由聖座傳播部部長魯菲尼擔任。會議期間的主要新聞來源將是魯菲尼每天在聖座新聞室主持的新聞簡報,若干與會神長和其他與會者也將出席發言。此外,通過本新聞網和世界主教會議總秘書處的社交網絡也能得到和分享會議進展的有關消息。建議網絡使用者可以運用話題標簽#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SinodoAmazonico)搜索相關消息。

除此之外,在本屆世界主教會議期間,總秘書處也採取了一些促進環境可持續性的舉措。第一是新的報名程序,本次會議採用的是無紙化、線上報名機制。其次是在會議期間使用生物可降解材料和天然纖維,而非塑料製品。最後是具有象徵意義的具體舉動:補償572,809公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這些二氧化碳源自與會者消耗的能源、水資源、會議設備、交通運輸、垃圾和宣傳品,因此,總秘書處為亞馬遜盆地雨林50公頃範圍的植樹造林作出貢獻。

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接著向關注亞馬遜會議的原住民說:「我們由衷關切你們,聆聽了你們的心聲,並將加以省思。因著本屆會議,世人的目光投注在你們身上、投注在你們的文化、精神遺產,以及對耶穌基督的信仰。」

巴爾迪塞里樞機最後向亞馬遜聖母獻上祈禱,願本屆特別會議能提供給「教宗豐碩的成果,以期有效落實整體生態學,開闢教會的新途徑,讓亞馬遜的全體天主子民都參與其中。亞馬遜是豐沛生命的泉源、人跡罕至的美麗之地、恩寵與祝福的機遇、信仰與文化交談的場所、總是生機勃勃的沃土,它能接納耶穌基督福音的種子」。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世界主教會議開幕詞:瞭解並服務亞馬遜人民

CNS photo/Paul Haring

「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專頁

於2019年10月7日展開有關亞馬遜地區問題的世界主教會議,以教宗方濟各和185位與會神長們從聖伯多祿大殿到世界主教會議大廳的遊行揭開序幕。教宗以西班牙語向在座人士發表講話,他談到這次世界主教會議的四個面向,即:牧靈、文化、社會、生態。這次會議的主題為「亞馬遜:教會與整體生態的新旅程」。

教宗在發言時指出,牧靈是這次會議的主要層面。他說:「進行這項會議,需要有一顆基督徒的心,並以門徒的眼光來看亞馬遜地區的現實情况,只有這樣,才能瞭解並且詮釋那裡的實況。至於從牧靈層面來研討,這樣,與會者可以在尊重當地居民的歷史、文化、生活方式下來看待他們,因為所有的民族都擁有他們自己的智慧、知識,以及他們對自己的實况的感覺和想法。」

教宗警惕大家:「不可有損害他人民族特性的殖民思想意識形態,否則會過於試圖從理性上來瞭解,却不接納他人。我們把現實情况變成為一些範疇或主義,這令我們在接觸一個民族的方式上有了成見。」

前一天,在為世界主教會議揭幕舉行的彌撒中,一位頭戴羽毛頭飾的亞馬遜原住民在奉獻禮中捧著禮物走上祭台,教宗聽見有人對他的頭飾說了些閑言閑語,心中感到悲傷。因此,他在向世界主教會議大廳中的人士致辭時說:「請告訴我,戴羽毛頭飾和戴三角帽有什麽不同嗎?」

教宗在致辭中也警惕與會人士,在討論時不要只重實效,而要提出具有典範作用的思維模式。因為他們來,不是為發明社會發展的方案,而是為細心思考、瞭解人們,並為人們服務。

教宗接著指出:「世界主教會議不是議會,不是為展示誰的權力更大,誰擁有大多數。世界主教會議是大家在聖神的啓發和引導下一同行走。聖神是世界主教會議的主角。聖神需要在我們中間、與我們一起、經由或不經由我們來有所表達。」

最後,教宗籲請與會人士懷著謙遜的態度,來對話和聆聽,並且勇敢地發言,而不是只在大廳中佔一席位,或製造衝突性的訊息。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揭開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序幕

CNS photo/Paul Haring

「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專頁

2019年10月6日主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隆重彌撒,為世界主教會議泛亞馬遜地區特別會議揭開序幕。教宗指出:「為忠於自己的使命,主教們必須讓天主的恩典再熾燃起來,因為這恩典是為了愛天主愛弟兄姐妹而燃起的熱火。這火焰不燒毀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而是帶來溫暖且懂得分辨。」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深入主教牧職意義的根源,表明:「他們領受這份恩典是為了贈予。他們沒有簽署一份協議或一項合同,而是頭上被覆手,好能舉起雙手在上主台前代禱並伸向兄弟姐妹。如果讓時間在總是如此中度過,這火焰就會熄滅,也會因維護現狀而被窒息。」

教宗引用本篤十六世的教導重申:「教會絕不可把她的牧民工作,局限於已認識基督福音的人,以維持現狀。向外傳教是教會團體成熟的明顯標記(《上主的話》宗座勸諭,95)。因此,教會要履行傳教使命,總是要走出去,絕不可自我封閉。事實上,耶穌來到世界上並沒有帶來夜晚的微風,而是把火投在地上。由此可見,藉著聖神的熱火將恩典再熾燃起來與無所事事,任事物隨意發展是截然相反的。忠於聖神的創新是我們必須祈求的一份恩寵。願使萬物更新的聖神將祂大膽又慎重的恩典賜予我們,啓發我們的世界主教會議更新教會在亞馬遜的旅程,好讓傳教的熱火永不熄滅。」

教宗強調:「就如在荊棘叢中那樣,天主的火焰焚燒卻不燒毀。因此,我們應警惕世界的火焰。一旦缺乏愛和尊重,火就會燒毀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這火焰不是天主的,而是世界的。然而,有多少次天主的恩典不是被奉獻出去,而是強加於人,殖民化而非福傳!願天主保護我們免於新殖民主義的貪婪。由尋求利益而點起的火焰導致毀滅,就如最近摧毀亞馬遜的烈火那樣,它不是福音的火焰。天主的火焰將人聚在一處,而當人們只憑自己的見解行事,組成自己的團體,摧毀差異以求整體劃一,毀滅性的烈火就會熊熊燃起。」

教宗提出的第一項勸勉是重溫聖保祿勉勵弟茂德的話語,讓天主的恩典再熾燃起來。教宗解釋道:「在希臘文中再熾燃起來意為再把火點燃起來。如果我們將這恩典據為己有,牧人就會變成官員,終將服事自己,並利用教會,不求回報的價值就會消失。當天彌撒中的福音談到無用的僕人,意指服事而不求益處,不為自己的賺取而忙碌,要像基督那樣,在服事中獲得喜樂。」

聖保祿的另一項勸勉乃是為福音而受苦。

教宗強調:「宣講福音是教會生活的重大準則。宣講福音就是活出奉獻,一直見證到底,就是對一切人成為一切,施予愛直至殉道為止……。事實上,保祿宗徒強調,為福音服務靠的不是世界的權勢,而是天主的唯一大能:始終保持謙卑的愛,相信真正保存生命的唯一方式是為了愛而喪失生命。」

教宗最後表示:「亞馬遜地區的許多弟兄姐妹背負著沉重的十字架,他們期待福音使人獲得釋放的慰藉、教會愛的撫慰。許多弟兄姐妹在亞馬遜地區奉獻了他們的生命…。為了他們,為目前這些正在奉獻生命,以及那些獻出了自己生命的人,讓我們與他們一起同行。」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擢升13位新樞機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10月5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公開御前會議,擢升13位新樞機。來自五大洲的代表團出席了這項隆重典禮。教宗向新樞機們表示:「讓我們祈求懷有憐憫心腸的恩寵,成為以慈悲注視我們那一位的見證人。」

教宗在禮儀講道中以耶穌的「憐憫」為核心,闡述教會牧人應有的態度。

教宗說:「憐憫是《福音》的關鍵詞,它銘刻在耶穌的心中。我們越是誦讀、默想《福音》中耶穌憐憫受苦者的事跡,我們就越加了解上主的憐憫並非偶發行為,時有時無,而是從不間斷。因此,憐憫是耶穌的心態,是天主慈悲的體現。」

接著,教宗舉出耶穌憐憫受苦者的具體實例:「耶穌開始在加里肋亞宣講天國,驅除魔鬼,有一個癩病人來到耶穌跟前,跪下求祂說:『祢若願意,就能潔淨我。』耶穌動了憐憫的心,就伸手撫摸他,向他說:『我願意,你潔淨了罷!』(谷1:40-42)。在耶穌上述的言行中蘊含了祂救贖人類的使命,祂是憐憫慈悲的救主。耶穌承行天主的旨意,潔淨人類因罪惡而患的癩病;祂是‘天主伸出的手’,祂撫摸我們患病的肉身,以這行動填平那使我們分離的深淵。耶穌去尋找被丟棄的人,那些已經失去了希望的人。」

教宗指出:「天主在救恩史上總是施予憐憫,因為憐憫已銘刻在天父的心中。天主對子民的愛總是充滿著憐憫,在祂與子民的盟約關係中,凡是憐憫的行為都來自天主,而人似乎總是缺乏和遠離憐憫。天主對子民說:『厄弗辣因!我怎能捨棄你?我的心已轉變,我的五內已感動;因為我是天主而不是人,是在你中間的聖者,而不是伏於城門的仇敵』(歐11:8-9)。」

「然而,耶穌的門徒卻經常表現出缺乏憐憫,面對飢餓的群衆就是一例。他們實際上在說:『他們應自己想辦法』。這是我們衆人的普遍態度,我們宗教人士,甚至舉行祭禮的人也如此。我們不可像那個司祭和那個肋未人那樣,看到被丟在路旁半死不活的人便從旁邊走過去(參閲:路10:31-32)。他們心中可能說:『這不關我的事。』」

教宗由此反省道:「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首先成了天主憐憫的對象?這種意識並非一件可選擇的事,而是基本的要求。如果我感受不到自己是天主憐憫的對象,我就無法懂得祂的愛…如果我感受不到這個事實,我怎能傳播、見證和施予憐憫?具體而言:我是否憐憫那個弟兄、那位主教、那個司鐸?…或者我總是以譴責、冷漠的態度來摧毀他們呢?」

教宗最後勉勵在場的樞機們要活出這個意識,因為他們是否能真誠對待自己的牧職也有賴於此。他表示:「樞機紅色長袍的顔色代表他們樂於隨時準備傾灑自己的鮮血,一位樞機如果能意識到自己蒙受天主的憐憫,而且也能懷有憐憫之心,這種甘願奉獻的精神就會牢不可破。否則,他就無法真誠對待自己的牧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將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奉獻於聖方濟各亞西西

CNS photo/Reuters

2019年10月4日,教會慶祝聖方濟各亞西西紀念日,同時也是「受造界時期」活動的結束。在這機會上,教宗方濟各和原住民領袖於當天中午時分在梵蒂岡花園出席一項活動。教宗隨後種植了一株亞西西的聖櫟樹。該活動由方濟各小兄弟會、泛亞馬遜教會網絡(Repam)和全球天主教氣候運動共同籌辦。

今天舉行的慶祝活動和在普世教會的中心種植一棵亞西西的聖櫟樹是强有力的象徵性舉動,也是「傳達受造界時期重要性的」契機。這是教宗邀請普世教會在受造界時期為共同家園熱切祈禱和有所行動後,首次作出明顯可見的舉動。同時,這也“傳達了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的重要性,並提倡聖方濟各為會議進程的典範和嚮導”。

在梵蒂岡花園舉行的這項活動以祈禱結束,祈禱文中也將即將召開的主教會議奉獻給亞西西聖方濟各,並懇求聖人的轉禱,使會議富有成效,為教會和亞馬遜地區的整體生態辨識出新途徑。

「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專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格雷奇主教將接替巴爾迪塞里樞機成為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

馬耳他戈佐教區主教格雷奇(Mario Grech)獲任命為世界主教會議準秘書長,並將接替巴爾迪塞里樞機的秘書長職務。

2019年10月2日中午12時,巴爾迪塞里樞機親自宣布了這項消息,說:「在教宗的委託下,我很榮幸公布以下消息:教宗今天任命了世界主教會議準秘書長。」準秘書長格雷奇目前擔任戈佐教區主教,巴爾迪塞里樞機表明,教宗也任命了格雷奇為該教區宗座署理,「直到該教區擁有新的主教為止」。

此外,巴爾迪塞里樞機也闡明,「準秘書長履新後,將跟著秘書長行動,以便於直接認識世界主教會議秘書處及其成員,學習工作進程和職責要求」。「現任秘書長任期結束後」,格雷奇「也將完成準秘書長的使命,繼任為秘書長」。巴爾迪塞里樞機將於2020年9月年滿80歲。他指出,他的辭呈一獲得批准,準秘書長就能接替領導世界主教會議秘書處。樞機最後表示,格雷奇主教將以準秘書長的身份出席10月6日展開的世界主教會議。

格雷奇主教於1957年2月20日出生在馬耳他加拉,1984年晉鐸,2005年蒙本篤十六世任命為戈佐教區主教。

更多「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資訊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座記者會:介紹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進行程序

CNS photo/Paul Haring

聖座新聞室10月3日上午舉行記者會,介紹將於本月6日至27日召開的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這次會議的主題為“教會與整體生態的新旅程”,且以教宗方濟各的訓導文件《福音的喜樂》宗座勸諭、《願祢受讚頌》通諭和《主教共融》宗座憲令為指南,推動真正的牧靈、生態皈依和眾議精神。

世界主教會議秘書長巴爾迪塞里(Lorenzo Baldisseri)樞機在記者會上強調,教會對亞馬遜地區的關懷與福傳使命和照料共同家園密不可分,「整個教會關懷亞馬遜地區」,關心這個地區的困境、憂慮和挑戰。亞馬遜教會轄區的所有教區主教和輔理主教都將出席這次世界主教會議,也有來自其它地方教會的主教和聖座各部會的首長。

巴爾迪塞里樞機提到,出席會議的神長共有185位,其中28位是樞機。此外,其它臨在於亞馬遜地區的基督信仰教會和教會團體的6位代表也將與會,而且還將有12位特別來賓。除了25位專家外,也有55位旁聽者,以及35位女性出席本屆世界主教會議。

世界主教會議總發言人,聖保羅榮休總主教和泛亞馬遜教會網絡主席胡默斯(Cláudio Hummes)樞機在記者會上解釋整體生態在《願祢受讚頌》通諭中的意義,說:「真正的生態學觀念總會成為一種社會學觀念,它必須將正義思想融入有關對環境的論述,好能聆聽大地和窮人的呼聲。」

樞機強調:「亞馬遜地區的生態和社會危機,即貧窮問題尤其關係到原住民、小農耕作者和那些生活在城市邊緣的人。生態和社會並非兩種不同的危機,而是單一的社會-環境危機。解決之道則要求一項整體方案,以此對抗貧窮、恢復受排斥者的尊嚴和照料受造界,因為一切都相互連接。」

胡默斯樞機也提到亞馬遜地區牧靈工作的一種緊急狀況,即「司鐸短缺」。他說:「除了聖洗聖事和婚姻聖事外,巴西亞馬遜地區70-80%的團體很少度聖事生活。缺乏聖事意味著在天主聖言與實際生活之間有很大落差。只有少數人才有機會領聖體,但教會依靠聖體聖事生活,而聖體聖事也建設教會的生活。」

出席記者會的記者們提到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的《工作文件》受到批評,這些批評甚至來自教會高層。

巴爾迪塞里樞機對此答道:「《工作文件》不是宗座文件,在教會内有言論自由,每個人應對自己的良知、對公衆輿論,以及對上主作出答覆。《工作文件》並非訓導文件,而是提供給世界主教會議神長們使用的文件,是制定《最後文件》的基礎。」

胡默斯樞機也表示:「《工作文件》並非世界主教會議的文件,而是世界主教會議使用的文件。它是地方教會、信徒、歷史和大地的聲音。教會邀請他們發言,他們提供了自己的意見。這乃是眾議精神的行程。我們聽取了8萬人的意見。正如教宗所說,我們必須真正聆聽。我們希望,世界主教會議對持不同意見者也將是『與伯多祿一起並在伯多祿的領導下』舉行的會議。」

最後,世界主教會議副秘書長法貝內(Fabio Fabene)主教提到,會議期間,與會神長、旁聽者、兄弟教會代表和特邀來賓的發言將限定在4分鐘。

在與教廷傳播部和聖座新聞室協作下,每天將有新聞發布會。世界主教會議的消息將透過《梵蒂岡新聞網》和世界主教會議秘書處的社交網絡,向全球傳播。

更多「泛亞馬遜地區世界主教會議特別會議」資訊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將在2019年10月13日冊封5位聖人

教宗方濟各將於今年10月13日,正值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召開期間,在梵蒂岡舉行封聖慶典,屆時會冊封5位真福為聖人。

新聖人包括英國的若望·亨利·紐曼(John Henry Newman)樞機、意大利的若瑟比納·萬尼尼(Giuseppina Vannini)修女、印度的曼其迪揚(Maria Teresa Chiramel Mankidiyan)修女、巴西的杜思‧洛佩斯‧龐特斯(Dulce Lopes Pontes)修女,以及瑞士的在俗奉獻生活者(Margarita Bays)瑪加麗塔‧貝斯女士。

「封聖2019」專頁

CNS photo from Crosiers

紐曼樞機在1801年生於倫敦,年輕時被祝聖為聖公會的執事。後來經過反省和祈禱,認識到羅馬教會是耶穌基督訓導的真正守護者,於是皈依天主教。他的一生是尋求真理的朝聖之旅,將自己的皈依比作在經歷了一場狂風暴雨後抵達港口的旅程。1847年,紐曼在英國創立了聖斐理伯內利司鐸祈禱會,並且蒙良十三世教宗擢升為樞機。他於1890年8月11日在伯明翰去世,2010年9月19日,本篤十六世教宗在同一座城將他冊封為真福。更多資料

Source: www.camilliani.org

萬尼尼修女在1859年7月7日生於意大利羅馬,領洗時取名朱迪塔。她在4歲時喪父,3年後又失去母親。朱迪塔32歲時遇到一位靈醫會的神父,在他的啓發下於1892年2月2日與另兩個同伴創立了聖嘉祿婢女會,為病患提供服務。朱迪塔擔任新修會的總會長,取名若瑟比納修女。1911年2月23日,若瑟比納修女在罹患嚴重的心臟病後安然離世。1994年10月16日,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將她冊封為真福。

Photo by Shijan Kaakkara CC BY-SA 3.0

真福曼其迪揚在1876年4月26日在印度喀拉拉邦出生於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從小從母親那裡接受了基督信仰教育。她12歲時失去了母親,年紀很輕就已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上主,專心照顧病人和臨終者。後來,她與3位女伴開始為堂區服務,探訪和安慰最需要幫助的人、孤兒和重病者。在神師的建議下,曼其迪揚創立了聖家修女會,並獲得主教的批准。新修會除了祈禱和默想外,主要的工作是為女青年提供基督信仰教育、照顧病人,尤其是重症患者和臨終者、幫助有需要的人。這位修女在創辦了多所新會院、學校、寄宿學校和孤兒院之後,於1926年6月8日去世。她所提供的服務傳到世界的許多地方。

Blessed Dulce Lopes Pontes. Image courtesy of Vatican Media.

龐特斯修女在1914年在巴西薩爾瓦多出生,俗名瑪利亞·麗塔。6歲喪母後由姨媽負責她的教育。18歲加入聖母無染原罪傳教修女會,取名杜思修女。她的聖召受到聖女小德肋撒一生的啓迪,決意以愛的微薄舉動為社會服務。她創立了勞工聯盟和基督徒工人運動、收容病患,以及創辦了聖安東尼醫院。龐特斯修女在生命的最後30年中身體非常虛弱,只有30%的呼吸能力。1992年3月13日,她在聖安東尼會院安息主懷。2001年,一位婦女產後大出血,醫生們毫無辦法,但這位婦女的家屬求杜思修女代禱,結果出血立即停止。因著這個奇跡,杜思修女被冊封為真福。

Adapted from a portrait of Blessed Marguerite Bays. Source: Wikimedia Commons.

貝斯於1815年9月8日生於瑞士錫維里茨,以裁縫、家庭婦女和要理傳教員的身份度在俗奉獻生活。她的生活簡樸,但並沒有與世界隔離:在文化鬥爭(Kulturkampf)期間,她支持天主教刊物。貝斯印有五傷,這恩典徹底改變了她。教宗庇護九世於1854年12月8日欽定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的信理時,患有腸癌的貝斯奇跡般的痊癒了。這個恩寵促使她更加勤於祈禱,盡力回應近人的多種需要。1879年6月27日,貝斯在她的家鄉去世。1995年10月25日,她與瑞士兩位修女被若望保祿二世教宗冊封為真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座公布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名單

CNS photo/Paul Haring

在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即將來臨之際,聖座新聞室2019年9月21日公布了出席會議的與會者名單。這次世界主教會議將於10月6日至27日在梵蒂岡召開。

出席會議的與會者名單

9月初,教宗方濟各任命了本屆世界主教會議的主席代表,他們分別是:委內瑞拉的波拉斯(Porras Cardozo)樞機;秘魯的巴雷托(Barreto Jimeno)樞機;巴西的德阿維斯(Braz de Aviz)樞機。

教宗在2017年10月15日誦念三鐘經前,親自宣布要在羅馬召開世界主教會議泛亞馬遜地區特別會議。他說:「會議的主要目的是為當地天主子民,尤其是原住民找出新的福傳道路。他們經常被遺忘,未來前景不明朗,這也是由於亞馬遜森林的危機。亞馬遜森林是我們地球極其重要的肺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亞馬遜,共同的家園」:羅馬準備迎接世界主教會議

CNS photo/Paul Jeffrey

教會將於10月份舉行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這次會議特別關注拉丁美洲森林的土地和人民。爲此,在羅馬,將舉行超過130 場以「亞馬遜,共同的家園」為主題的活動, 其中包括,與原住民的聚會和祈禱、展覽和文化活動。這些活動的目的是「把亞馬遜帶到羅馬」, 使信友和城市居民能夠了解這片土地的實際情況和它的精神財富對地球的現在和未來所具有的意義。

本屆世界主教會議的特別秘書、準樞機切爾尼神父解釋說:「大會的目的是『激發人們的關注、祈禱和團結』,幫助在羅馬的居民跟進大會的進程,使他們對亞馬遜人民的希望和挑戰有一個更具體的和更真實的認識。」

10月5日,將在協和解大道的聖母教堂舉行祈禱守夜禮,正式開啓  「亞馬遜,共同的家園」活動,世界主教會議與會神長們也應邀參加。 這個矗立在和解大道旁邊的教堂將成為活動的主要場所,它也將象徵性地搭建 「亞馬遜的帳幕」,其靈感來自於「殉道者帳幕」。

「亞馬遜,共同的家園」活動執行秘書,金邦尼會士索菲恩蒂尼神父解釋說:「這將是一個聆聽、陪伴和同行的空間。活動的重要時刻包括: 10月5日,修會會士、傳教士、外交人員和不同的專家將在羅馬宗座安多尼大學討論亞馬遜的環境問題和它們對整體生態的影響; 10月12日,這個發現美洲大陸的日子,將在和解大道的聖母教堂為原住民受害者舉行一台彌撒,主題為『寬恕與和解』; 19日(週六),將在羅馬市中心為亞馬遜舉行朝聖活動。」

泛亞馬遜教會網絡副主席巴雷托樞機在一個視頻會議中強調:「『亞馬遜,共同的家園』活動將是這次世界主教會議的初果。亞馬遜會議可以追溯至教宗本篤十四世和教宗庇護十世,他們分別在18世紀和20世紀初期,都曾展示出對亞馬遜人民的關心。 2007年,在阿帕雷西達舉行拉丁美洲主教團委員會第五屆大會期間,拉美的主教們特別強調了“培養對亞馬遜的良知,不只是為拉丁美洲,也是為全人類,同樣,《願祢受讚頌》通諭又重申了地球整體的重要性。」 巴雷托樞機指出:「亞馬遜是整個人類的鏡子。」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