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在巴林會見穆斯林長老:和平的天主從不煽動仇恨

CNS photo/Yara Nardi, Reuters

2022年11月4日下午,教宗方濟各在巴林阿瓦利薩基爾宮清真寺與穆斯林長老委員會成員舉行會晤。在此機會上,教宗重申天主是「和平的泉源」,並邀請眾人成為天主和平的「渠道」。

當天下午,教宗方濟各與阿茲哈爾大伊瑪目塔伊布私下進行了會談,然後兩人一同進入清真寺出席聚會。這個穆斯林長老委員會在阿茲哈爾大伊瑪目的帶領下,促進穆斯林團體內的和解,避免分裂與衝突,克服極端主義。教宗在一眾穆斯林長老面前對此表示讚賞。

教宗說:「和平的天主從不引人走入戰爭,從不煽動仇恨,從不贊成暴力。而我們這些相信祂的人,蒙召通過和平的工具,例如會晤、耐心談判和對話,來促進和平。」

教宗強調,「充滿友愛的未來必須先於充斥敵意的過往。我們必須克服歷史上以天主的名義、即以和平泉源的名義的偏見和誤解」。

在這項使命上,宗教領導人蒙召扶持不同宗教和文化的信徒。「在全球化的外衣下,人類難以喘息、恐懼不安。面對愈加受傷、四分五裂的人類,各大宗教信仰應當如同心臟一般維繫著身體的肢體,如同靈魂一般為更崇高的盼望帶來希望和生命」。

教宗再次提到「生命樹」的圖像,以及「天主對人類的美妙計劃」。然而,人類遠離了造物主和祂制定的秩序,從而導致「罪惡與死亡的洪災」。教宗表示,「社會和國際的禍患、經濟和個人的災禍,以及當今悲慘的環境危機,都出自於遠離天主和近人的情況」。

關於這點,祈禱和友愛能「幫助人類重新汲取這古老智慧的泉水,使信徒再次朝拜天主」、接近他人。教宗表示,「我們不該受到其它工具、那些配不上至高者的捷徑的誘惑。那些相信武力的理由、助長暴力、戰爭和軍火市場、『死亡交易』的人,侮辱了和平之主的名字」。武器貿易的金額越來越龐大,「正在把我們共同的家園變成巨大軍火庫」。

教宗接著念及那些被迫逃離衝突的移民的悲慘處境,說:「我們應當懷著長者和慈父的智慧,牢記天主和近人高過於任何其它的事。」唯有天主和友愛能拯救我們。

此外,宗教領導人有責任為他們所宣講的內容作出表率。每個人都會提出有關生命的重要問題,但是很多人沉睡不醒,其他人「因飢餓和貧困等創傷而默不作聲」。宗教領導人則是因疏忽等原因,沒有努力宣講天主與和平。

教宗最後呼籲在場眾人「在這方面互相扶持,在這場聚會後繼續攜手前行」。「我們將蒙受至高者的祝福,蒙受祂鍾愛的最弱小的受造物的祝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教宗出席巴林對話論壇:宗教領袖有責任幫助人類

CNS photo/Hamad I Mohammed, Reuters

「在一個由狹隘利益和戰爭支配的世界裡,宗教領袖必須樹立一個好榜樣,鼓勵和幫助我們受傷的人類家庭。」這是教宗方濟各於11月4日在巴林首都舉行的「巴林對話論壇」上講話的核心。

教宗首先感謝受邀參加由巴林國王贊助舉辦、主題為「東西方促進人類共存」的對話論壇。教宗感嘆道,我們生活在一個人類彼此相連的時代,這種情況前所未有,而這時代顯示出的是更加分裂而非團結。

教宗表示:「宗教領袖們相聚於此,是因為要在同一片水域揚帆起航,選擇相遇而不是對抗的道路,這正是本次論壇『東西方促進人類共存』的主題所指明的對話之路。」

教宗說道:「一個驚人的現實是,當世界上的大多數人團結一致面對相同的困難,遭受嚴重的食物、生態和流行病危機,以及令人憤慨的全球性不正義時,少數當權者卻陷入為黨派利益進行殊死的鬥爭中,讓已過時的言論思想死灰復燃,重新設計勢力範圍和對立集團。如果我們繼續著重於衝突而不是諒解;如果我們固執於我們自己的模式和專制、帝國主義、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視野,那將會產生痛苦的後果。」

教宗警告:「如果我們不傾聽窮人的聲音,繼續簡單地把人分為好人和壞人;如果我們不努力相互理解和為共同福祉而合作,情況就會如此。」

於是,教宗說道:「當涉及到這些問題時,宗教領袖一定要做出承諾,樹立一個好榜樣。我們有祈禱的特殊本分……我們有責任鼓勵和幫助我們的人類大家庭,在支離破碎的時代相互依存,共同揚帆遠航。」

接著,教宗提到《人類兄弟情誼》文件和《巴林王國宣言》中提出的三個挑戰領域,它們都在此次論壇中體現出來,即:祈禱、教育和行動。

教宗解釋:「祈禱觸動人心,祈禱就是我們向至高者敞開心扉。祈禱對於淨化我們自己的自私、封閉的思想、唯我獨尊、虛假和不公是必不可少的。宗教信仰的追隨者是和平的男人和女人,他們與其他人行走在這塵世旅途中,以溫柔和尊重的態度邀請人們舉目仰望高天。他們將所有人的考驗和磨難帶到他們的祈禱中,就如馨香升到至高者那裡一樣。」

然而,要做到這一點,教宗說:「有一個基本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宗教自由。那麼,讓我們承諾,要確保受造物的自由反映出造物主的至高自由,禮儀場所始終受到保護和尊重,祈禱受到保護且永不受到阻礙。」

提到教育的挑戰,教宗引用《巴林王國宣言》的話,「無知是和平的敵人」。教宗指出:「在缺乏教育機會的地方,極端主義增加,原教旨主義的各種形式生根發芽。如果無知是和平的敵人,那麼,教育就是發展的朋友。教育不是僵化和千篇一律,而是向挑戰開放,敏於文化的挑戰;不是自我參照和自我孤立,而是關注他人的歷史和文化;不是停滯不前,而是好奇並樂於接受我們同屬一個人類家庭,各自有不同的特質。我們必須提出問題,接受挑戰;學會耐心、以尊重的態度進行對話;願意傾聽,學習他人的歷史和文化。」

接著,教宗強調教育方面的三個緊迫的優先事項。「首先,就是承認婦女在公共領域內的權利,即受教育的權利、就業的權利和行使其社會和政治權利的自由。其次,是保護兒童的基本權利,使他們能夠成長、接受教育、得到幫助和支持,以免處在飢餓和暴力的禁錮中。然後,就是公民教育,在這方面,需要承諾,這樣我們就能夠在我們的社會中建立完全的公民意識,拒絕帶有歧視性的使用少數群體的說法,這會產生孤立感和自卑感。如此的話,就為敵意及不和創造了條件。」

隨後,教宗強調行動的挑戰。他提及《巴林王國宣言》中的話,「只要宣揚仇恨、暴力及不和,天主的名就被褻瀆了」。教宗說:「僅僅宣稱宗教是和平的是不夠的;我們需要譴責和孤立濫用天主名號的暴力肇事者。與不容忍和極端主義保持距離還不夠;我們需要與它們做抗爭。」

教宗說:「如果不同的當權者在利益、金錢和權力博弈的基礎上彼此做交易,我們是否也能指出另一條相遇的可行道路。這是可行且必要的道路,因為武力、武器和金錢永遠不會繪製出和平的未來。」

最後,教宗說:「造物主邀請我們採取行動,特別是那些尚未在權勢者的議程上找到足夠位置的受造物:窮人、未出生的人、老人、殘障者、移民……如果我們這些相信慈悲天主的人不傾聽窮人的聲音,不為無聲者發聲,誰還能為他們做事呢?但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將在這塵世獲得至高者的祝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等待教宗的巴林天主教團體

教宗方濟各目前正在巴林王國進行牧靈訪問。那裡的基督徒最初主要來自鄰近國家,比如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約旦和埃及。後來,隨著該地區石油產業繁榮,斯里蘭卡、印度,尤其是菲律賓,以及世界其它地方的人也到此工作。巴林是一個以穆斯林信徒佔多數的國家,基督信徒約占總人口的15%。

巴林是少數幾個有當地基督徒居民的海灣國家之一。事實上,除了因工作來此的外籍基督徒,那裡有一個約一千人的當地信徒團體,他們在上個世紀30至50年代主要來自鄰近的阿拉伯國家,後來得到巴林國籍。在巴林王國,伊斯蘭教為國教,法律制度以伊斯蘭教法為基礎,准許基督徒團體和其他宗教的信徒擁有宗教敬禮自由。

事實上,巴林是海灣地區首個建造天主教聖堂的國家,第一座天主教堂是於1939年在麥納麥的一塊由埃米爾捐贈的土地上建起的聖心堂。第二座聖堂位於阿瓦利,在2013年哈馬德(Hamad bin Isa al-Khalifa)國王捐贈給教會的土地上修建的。今天,阿拉伯聖母主教座堂是該地區最大的天主教聖堂:在巴林(Camillo Ballin)主教擔任阿拉伯半島北部宗座代牧時,這項目於2014年啟動,並於2021年12月10日由塔格萊樞機舉行了祝聖禮,當時哈馬德國王也在場。

聖座和巴林的外交關係近年來取得重大進展。這關係始於1999年,一個重要的階段當然是在2014年5月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接見哈馬德國王。在那次機會上,哈馬德國王除了邀請教宗訪問巴林王國外,也把正在建造的阿拉伯聖母主教座堂的模型贈送給教宗。在會晤中,教宗和國王談到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以及在巴林的基督信徒團體為該國帶來的積極貢獻。

現今,居住在巴林的天主教徒屬於阿拉伯北部宗座代牧區的管轄範圍。該宗座代牧區於2011年成立,約有65位司鐸在那裡服務,其中很多是方濟各加布遣會會士。自2020年起,因巴林主教去世而留下的空缺,已委託給欣德(Paul Hinder)主教,後者曾是阿拉伯半島南部宗座代牧。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教宗方濟各會見巴林的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

CNS photo/Vatican Media

11月3日下午,教宗方濟各抵達巴林王國後,先來到薩基爾宮拜會國王哈馬德·本·伊薩·阿勒哈利法(Hamad bin Isa bin Salman Al Khalifa),然後在王宮的庭院會晤民政當局、公民社會和外交使團。這是他此行的第一項正式活動。

教宗在會晤中發表了此行的第一篇講話。他首先提到,巴林是個被海洋環繞著的沙漠之地,雄偉的摩天大樓與傳統的東方市場並立,那些彼此遙遠的現實相遇:古代和現代交匯,歷史和進步融合;最重要的是,來自不同地區的人組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生活鑲嵌畫。

教宗說,他由此想到巴林國的象徵「生命樹」的圖像,願意從這個視角分享他的幾個想法。

「首先,在這個雨水非常稀少的沙漠地區,這『生命樹』世世代代以來居然存活下來。依照許多人的看法,其秘訣在於樹木的根基,它們伸展到地下數十米汲取儲存的水。因此,根基是『生命樹』存活的至關重要的因素:巴林國致力於重新尋求它過去的寶藏並予以珍惜。它的過去講述的是一個極其古老的土地,幾千年前人們便涌向這裡,被它的美麗所吸引,尤其是豐富的淡水泉,使它享有天堂的美譽。」

「這是生命之水,巴林的根如今仍在汲取這水,其最大的富饒在它的民族和文化多樣性、和平共處和人民傳統的好客中光彩奪目。這不是同化,而是具包容的多樣性,體現出每個國家真正發展的財富。在這個島國,我們欣賞到一個多民族和多宗教組成的社會,它能克服孤立的危險。」

教宗也提到:「與這好客精神和兄弟情誼背道而馳的,是世界上令人憂心的一些現象,如冷漠、相互猜疑、競爭在擴大、彼此對立,以及危及衆人安全的民粹主義、極端主義和帝國主義。相反,我們要思念生命樹。在人類共存的乾旱沙漠中,我們要分施兄弟友愛之水:不可讓不同文明、宗教和文化彼此相遇的機會蒸發掉,不可讓人類的根系枯萎!我們要一起努力,為共同團結而努力,為希望而努力!」

接著,教宗表示,他作為和平的播種者來到這生命樹的土地,與人會晤,參加東西方同為人類和睦共存的「巴林對話論壇」。

教宗說:「這幾天將標識出友誼進程的一個寶貴階段,這是伊斯蘭教各位領導人努力加强的友誼,即在上天的注視下,促進人間和平的兄弟情誼行程。在這方面,我對這個王國籌辦和促進的國際會議和相遇機會表示讚賞。這些會議尤其側重於彼此尊重、寬容和宗教自由的主題。這些都是受到該國憲法承認的基本内容,如『不得因性別、出身、語言、宗教或信仰而有任何歧視』(第18條);良心自由是絕對的,以及『國家應保護宗教敬禮的不可侵犯性』(第22條)。」

回到生命樹的主題,教宗指出:「在這個國家,正是來自不同民族的這麽多人的貢獻,才使得生産力得到了顯著的發展。這得益於移民,巴林王國是世界上移民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大約一半的居民是外國人,他們為該國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教宗也談到環保問題和世界上每一個人的天職:「即使生活更美好。然而,戰爭帶來死亡和摧毀,讓希望破滅。我們應抵拒武器的邏輯,扭轉方向,將巨大的軍事開支轉化為在消除饑餓、提高醫療保健,以及教育上的投資。」

最後,教宗以《巴林國宣言》中的一個美好段落結束他的講話:「我們承諾為這樣一個世界而努力,在這個世界中,具有真誠信仰的人團結在一起,摒弃使我們分裂的一切,卻接近那使我們聯合的一切。在至高者的祝福下,必能如此!」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教宗方濟各抵達巴林王國

CNS photo/Yara Nardi, Reuters

(羅馬時間) 2022年11月3日上午9時45分,教宗方濟各從羅馬達芬奇國際機場出發,前往巴林王國,這是他牧職以來的第39次國際使徒之旅。經過將近5個小時的飛行,他於當地時間下午4時36分抵達巴林中部阿瓦利(Awali)西南部的薩基爾空軍基地(Sakhir Air Base),受到巴林國王、王儲、首相,以及其他王室成員的迎接並在機場接受官方歡迎儀式。

教宗方濟各是第一位訪問巴林的伯多祿繼承人。他應巴林民政當局和教會的邀請,訪問這個中東海灣國家,什葉派伊斯蘭教的搖籃。而教宗在飛行中所經過的地區則在歷史上見證了基督信仰最初留下的足跡。

巴林是位於波斯灣的一個島國,介於沙特阿拉伯和卡塔爾之間。「巴林」在阿拉伯語言中意為「兩個海的王國」,是一個由33個島嶼組成的島國,人口150多萬。教宗此行到訪的城市是阿瓦利和首都麥納麥。

在巴林生活的基督徒佔全國人口的15%,其中絕大多數是來到該國工作的外國僑民。總體上,該國70%的居民是穆斯林。天主教徒約有16.1萬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出訪巴林:教宗第一百次前往羅馬聖母大殿將使徒之旅託付於聖母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在2022年11月2日下午來到羅馬市中心的聖母大殿,坐在輪椅上,在羅馬人民救援之母像前靜默祈禱,把他的第39次國際牧靈訪問託付於聖母。這次訪問於11月3日至6日在巴林展開。對教宗方濟各而言,每次在開始國際牧靈訪問前,先到羅馬的聖母大殿祈禱,已經成了一項慣例。

聖座新聞室在一份簡短的聲明中寫道:「今天11月2日週三下午,教宗方濟各前往聖母大殿,在羅馬人民救援之母像前祈禱,把接下來他在巴林王國的訪問託付給聖母。祈禱結束後,教宗返回梵蒂岡。」聲明也提到:「自貝爾格里奧當選伯多祿繼承人以來,今天下午是他第一百次到訪聖母大殿。」

教宗方濟各是第一位前往巴林訪問的教宗。巴林阿瓦利的阿拉伯聖母主教座堂於2021年12月舉行祝聖禮,這座主教座堂是在該國國王親自捐贈的土地上修建的。教宗的這次訪問在精神上延續了他於2019年2月訪問阿布扎比時開始的旅程,當時他與阿茲哈爾大伊瑪目塔伊布簽署了《人類兄弟情誼》文件,這是重新發現伊斯蘭教和天主教關係並加以更新的重要文件。教宗在巴林的訪問中也將私下會晤阿茲哈爾大伊瑪目。

除此之外,教宗將出席「對話論壇」,也在薩基爾皇宮清真寺會晤穆斯林長老委員會成員。11月5日週六,教宗將擁抱當地小小的天主教團體,並在巴林國家體育場舉行彌撒聖祭。在這機會上,預計有兩萬多人參加禮儀,他們中的數千人將來自鄰近國家。教宗也將會晤當地聖職人員、青年和學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教宗籲請信眾為他的巴林訪問祈禱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22年11月1日諸聖瞻禮,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後,特別提到他將於11月3日至6日前往巴林進行牧靈訪問,並向各有關方面表達謝意。

他說:「我要問候並衷心感謝巴林國王、政府當局、信仰中的弟兄姐妹,以及該國所有人民,尤其是那些很長時間以來為這次訪問做準備的人。」

教宗解釋說:「我將出席一個論壇,該論壇研討東西方需要更多的相遇來謀求人類和睦共處的益處這個主題;我將有機會與各宗教代表,尤其是穆斯林代表交談。我邀請你們所有人以祈禱陪伴我,願每個會晤和活動都成為最佳的機會,來以天主之名支持我們這個時代極度迫切需要的友愛與和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按此前往
教宗方濟各巴林使徒之旅專頁

教宗方濟各第6屆世界窮人日文告:「耶穌為了你們卻成了貧困的。」(格後8:9)

教宗方濟各
第六屆世界窮人日文告
常年期第33主日
2022年11月13日

「耶穌基督為了你們成了貧困的。」
(參閱:格後八 9)

按此下載
中文版PDF文件檔

1. 「耶穌基督為了你們成了貧困的」(參閱:格後八 9)。聖保祿宗徒以這 句話訓誨格林多初期的基督徒,藉此說出他們要致力與貧窮的弟兄姊妹們精誠關懷的理由。今年的世界窮人日,如同一個溫馨提醒,再次誘發我們反省自身的生活方式及思考現今的貧窮問題。

幾個月前,全球正在脫離疫情的風暴,展示出經濟復甦的跡象,讓上百萬 因失去工作而陷於貧困的人,稍作喘息。又正當風定天晴,雖然人們失去家人的痛苦仍在,卻致力要回到直接的人際關係,彼此間再次相遇,不再 受到進一步的限制或禁止。然而,就在此刻,新的悲劇又突然間出現在眼前,逼迫全球面對一個不同的局勢。

因為烏克蘭的戰爭爆發了,使在這些年來一直在散播死亡和破壞的地區性戰爭,又添增了一個。不過,由於一個「超強大國」的直接介入,違反國家人民自主權的原則,意圖強迫其他人民接受己意。歷史的悲劇重演,幾個強者的威嚇聲,再一次地遮蓋了人類呼求和平的聲音。

2. 愚昧的戰爭製造了這麼多的窮人!無論我們的目光轉向哪裡,我們都看 到暴力打擊手無寸鐵和最弱小的人。成千上萬的人,尤其是婦孺,因流浪異鄉與自己的文化斷絕根源,並被強迫接受另一個身分。聖詠的作者面臨耶路撒冷的毀滅,以及年輕猶太人流離遷徙所說的一番話,再次成為現實: 「當我們坐在巴比倫河畔,一想起熙雍即淚流滿面。在那地的楊柳間,掛起我們的琴絃。因那些俘虜我們的,要我們唱歌,那些迫害我們的,還要我們奏樂。【……】怎能謳唱上主的歌曲?」(詠一三七 1~4)

上百萬的婦女、兒童、年長者為了求生,成為了難民,被迫要冒著烽火的 危險,往鄰近的國家尋求庇護。多少人停留在戰區,天天生活在恐懼中, 缺乏食糧和水、缺乏醫療,尤其是缺乏親情。在這些困境中,人的理性被 蒙蔽,而如此眾多的百姓要承擔後果,使本來人數已多的窮人數目上升。 面對如此眾多生活在不安和不穩定的人們,又如何給予他們足夠的安慰及 平安呢?

3. 我們就是在這樣矛盾的情況下——就聖保祿宗徒的呼籲——慶祝第六 屆世界窮人日:「祂本是富有的,為了你們卻成了貧困的,好使你們因著祂的貧困而成為富有的」(格後八 9),把目光放在耶穌身上。聖保祿宗徒在探訪耶路撒冷時,遇見了伯多祿、雅各伯和若望,他們請他不要忘記窮人。 因為耶路撒冷面臨缺乏糧食的問題,耶路撒冷的團體處在艱辛的情況之 下。聖保祿宗徒便馬上為當地的窮人作了一個盛大的募款。格林多的信徒反應十分熱烈,並大力支持。他們依照聖保祿的指示,每週的第一天,收集他們所能節省的積蓄,眾人都表現得十分慷慨大方。

我們每個主日在慶祝感恩聖祭,都共襄盛舉,以同樣的動作獻上我們共同 的奉獻,好使我們的團體能滿足最貧窮者的需要,彷彿初期教會的那時刻 從未消失過。那是每一個基督徒一直以來帶著喜樂和責任感所作出的舉 動,好使沒有一個弟兄姊妹有所欠缺。在第二世紀,聖猶定(St. Justin) 已經記載,他向羅馬帝國君王安東尼.碧岳(Antonius Pius),描述基督徒的 主日慶祝時寫道:「在稱為『太陽日』的那一天,所有人——城市和鄉村 的——都聚集在一起,按照時間上的許可,閱讀宗徒們的紀錄或先知書。 【……】他們分享和分配祝福過的物件,並透過執事們帶給缺席的人。那 些富裕的,以及那些想自由奉獻的人,每一個人量力而為,而人們把自己收集到的奉獻置放在司祭旁邊。司祭救助孤兒寡婦、那些因患病或其他原 因而成為窮苦的人、被囚禁的人、在我們當中的外鄉人:總而言之,大家照顧那些有需要的人。」(《第一護教書》,六十七章,1~6)

4. 聖保祿宗徒回到了格林多的團體,信徒們最初投入的那股熱情減弱,以 致聖保祿宗徒的呼籲失去了行動力量。正是這原因催使聖保祿宗徒滿腔熱情地再次勸募:「好使你們怎樣甘心情願,也怎樣照所有的予以完成。」(格 後八 11)

我在此刻想到,過去幾年人們的鼎力相助,使全體民眾大開門戶接納在中 東、中非,而如今在烏克蘭逃避戰爭的上百萬難民。當地的居民向其他家庭大開自己的家門,而一些團體又慷慨大方地收容了如此眾多的婦女和兒 童,使他們獲得該有的尊嚴。然而,戰爭越延長,戰爭的後果就越嚴重。 接待國的人民日漸有困難繼續提供援助;接待的家庭及團體開始感覺到一 種已超出緊急情況的壓力。這正是不放棄,而是再次更新起初救援動機的時刻。我們開始所做的事,我們也必須以同樣負責的態度去完成。

5. 事實上,「精誠關懷」這就是:與一無所有的人分享我們所有的那一點點,好使沒有人會受苦。團體感及共融的生活方式越增長,精誠關懷的發 展也日臻完善。此外,必須要考慮到,過去幾十年,在一些國家,一般家 庭都享有相當富裕和安穩的生活。那是私人的設施和鼓勵經濟成長,以及 在家庭政策和社會責任上,予以一些具體獎勵的正面成果。這安全和穩定方面的效益,現在就可以與那些為了尋求安全和求生而被迫要離鄉背井的人分享。身為文明社會的一分子,讓我們繼續維護自由、責任感、兄弟情 誼和精誠關懷的價值。而作為基督徒,讓我們總以信、望、愛,作為我們 生活及行動的基礎。

6.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聖保祿宗徒並沒有強迫那些基督徒要他們行善。他實際上是這樣說:「我說這話並不是出命」(格後八 8);他倒是要藉別人對窮人的熱情來「試驗他們愛情的真誠」(參閱:同上)。聖保祿宗徒的請 求是基於事實;肯定是有需要提供具體援助的,然而,他渴望的是更深切。 他呼籲格林多的信徒捐款,為使這行動成為一個愛的標記,如同耶穌親自所見證的愛一樣。總而言之,我們對窮人的慷慨大方,是自己在選擇成了貧困的天主子的典範中,得到最強烈的動力。

聖保祿宗徒並不害怕肯定基督的這個選擇——祂的「自我空虛」,那是一個 「恩賜」,的確,是「主耶穌基督的恩賜」(格後八 9),而我們只有領受這恩賜,才能具體地和表裡一致地表達我們的信仰。在這一點,整本新約的教導是前後一致的,聖保祿宗徒的教導也在聖雅各伯宗徒的話裡迴響著: 「你們應按這聖言來實行,不要只聽,自己欺騙自己;因為,誰若只聽聖言而不去實行,他就像一個人,對著鏡子照自己生來的面貌,照完以後, 就離去,遂即忘卻了自己是什麼樣子。至於那細察賜予自由的完美法律, 而又保持不變,不隨聽隨忘,卻實際力行的,這人因他的作為,必是有福 的。」(雅一 22~25)

7. 面對窮人,不必高談闊論,而是要捲起雙袖,化信仰為行動,並親力親 為,不能推卸責任。有時候,會有一種鬆懈的現象發生,導致言行不一致,即對窮人冷漠不關心。此外,有些基督徒由於過分追求錢財,習以為常,不再善用物資或財產。這些情形都顯示出一種薄弱的信仰,以及脆弱和短視近利的望德。

我們知道,金錢本身不是問題,因為金錢是人與社會關係的一部分。我們要思考的,反而是金錢對我們的價值:金錢不能成為是絕對的,好像是主 要目標似的。對金錢絕對的依戀,阻止我們以實際的眼光去看每天的生活, 並且使我們蒙蔽,看不到別人的需求。沒有什麼是比一個基督徒或一個信 仰團體被錢財這偶像迷惑,是更有害的;最後一定會困在夢幻人生中,並 一無所得。

如同經常發生的,問題並非是對窮人採取一種救濟性的態度,而是需要投身,矢志使沒有人會有所匱乏。拯救人的不是行動主義,而是真誠和慷慨 地關注,使人如同兄弟般地接近窮人,向他人伸出援手,好使自己從陷入 的怠惰精神中覺醒。因此,「任何人都不可說他不能和窮人親近,因為他的 生活方式要求他花更多精力在其他方面。這是一個經常聽到的藉口,出現 在學術、商業、專業,甚至是教會的圈子內。【……】沒有任何人能認為自己得到豁免而毋須關心窮人和社會公義」(《福音的喜樂》,201)。我們亟需要找到新的途徑,為能超越社會、政治和經濟活動的模式,「將社會政策視為處理窮人的政策,但從來不是與窮人同行、屬於窮人的政策,更非將人民團結起來的行動」(《眾位弟兄》,169)。聖保祿宗徒寫信給格林多的信徒說:「這不是說要使別人輕鬆,叫你們為難;而是說要出於均勻」(格後八 13),這態度反而是我們必須培養的。

8. 有一個道理,古今都令人難以接受,因為與人性的邏輯大相徑庭:有一 種貧窮是令人致富的。我們要記得耶穌基督的「恩寵」。聖保祿宗徒要肯定 祂親自所宣講的,即真正的財富不在於「在地上為自己積蓄財寶,因為在地上有蟲蛀,有銹蝕,在地上也有賊挖洞偷竊」(瑪六 19),而在於相親相愛,彼此背負對方的重擔,以致沒有人遭受到拋棄或排斥。在最近這幾年,我們所體驗到的人性的軟弱和限度,以及現在戰爭的悲劇所帶給世界的打擊,應該教導我們一個決定性的人生道理:我們在世上不是為了偷生,而是使所有的人都能度過一個有尊嚴和快樂的人生。耶穌的訊息向我們指出那一條道路,並使我們發現有一種貧窮羞辱和害死人,但有另一種貧窮卻使人自由和平靜。

害死人的貧窮,是窮困、不義、剝削、暴力和資源的分配不均。那是令人 絕望的貧窮,沒有前途的,因為是丟棄文化強迫人接受——沒有願景,也沒有出路。窮困逼迫人受困在極度匱乏的處境中,甚至損害人的靈修生活,而儘管這問題經常被忽略,但並不因此就不存在或無關重要。當唯一要守 的法,是計算一天結束前所得到的利潤時,那麼,人們就會不擇手段,想盡方法去剝削別人:其他人,只是方法而已。不再有公平的薪資、公正的 工作時間,而人會創立一些新的奴隸制度,受害者將是那些沒有選擇或被 迫要接受這毒害人的不公平,僅為餬口飯吃。

反之,使人自由的貧窮,是一種任由人作的選擇,願意承擔責任,以減輕 自己的重擔和聚焦在生活的基本需求上。事實上,很多人那種不滿足的經 驗,我們能容易地經驗到,因為他們缺乏重要的東西,因而漫無目標地漂 泊,到處尋找。他們渴望找到的,是能令他們滿足的東西,所以需要轉向 卑微的人、弱小者和窮人,為能終於明白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與窮人 相遇,能終止許多的焦慮和自我矛盾的恐懼,為能獲得人生真正重要且無 人能奪走的東西:真誠和無償的愛。事實上,在沒有成為我們施捨的對象 之前,窮人是幫助我們擺脫心中不安及膚淺人生的要角。

在教父及聖師——金口聖若望的寫作裡,我們讀到他由於基督徒對窮人的 態度而作的強烈指責,他說:「如果你不相信貧窮能使你變得富有,你要想到你的上主,並且不要對此加以懷疑。如果祂不曾是貧窮的,你就不會是富有的;這是奇妙的事:祂從貧窮汲取了豐碩的財富。聖保祿宗徒在這裡指『財富』的意思是虔敬的意識、罪惡的滌除、正義、成聖,以及其他現 在和永久所賜予成千上萬的恩惠。這一切,我們都因貧窮而獲得。」(金口聖若望主教《講道集》:格後十七 1)

9. 第六屆世界窮人日所引用聖保祿宗徒的一句話,彰顯了基督信仰生活 表裡不一的奇妙地方:基督的貧窮使我們致富。倘若聖保祿宗徒能給予這教導,而教會能兩千年來為此宣揚並作見證,那是因為天主為祂的聖子選 擇要走這條道路。如果祂為我們變為貧窮,那麼,我們的生命就被光照和 轉變,得到世界所不認識也無法給予的價值。耶穌的財富就是祂的愛—— 不向任何人封閉,而且與所有的人相遇,特別是被邊緣化和缺乏基本生活需求的人。祂因愛而自我空虛,並取了人性。祂因愛取了奴僕的形體,聽 命至死,且死在十字架上(參閱:斐二 6~8)。祂因愛而變成了「生命的食糧」(若六 35),好使沒有人會有所欠缺,並能找到滋養人且使人獲得永生的食糧。如同當年在主的門徒們的日子裡,同樣地,我們今天也似乎難以接受這教導(參閱:若六 60);然而,耶穌的話是清楚無誤的。如果我們要生命戰勝死亡,以及人類尊嚴能從不義中救贖出來,那條道路就是祂的道路:跟隨耶穌基督的貧窮,以愛分享生命,把自己的人生作為餅一般擘 開,分享給弟兄姊妹們,從最小、缺乏生活需求的人開始,為實踐平等, 好使窮人能從窮困以及富人的虛榮心中解救來——兩個都不會帶給人希望。

10. 去年5月15日,我宣聖了聖富高(Charles De Foucauld)弟兄——一位 出生於家境富裕的人——為了跟隨耶穌捨棄一切,並且肖似祂,變成了貧窮和成為眾人的貧窮弟兄。他在靜默、祈禱與分享中,度著隱居的生活——首先在納匝肋,之後在撒哈拉沙漠——是見證了基督信仰神貧的榜樣。默想他的這番話,對我們大有益處:「我們不要漠視窮人、弱小者、工人;在天主內,他們不只是我們的弟兄,他們也是在外在生活上以最完美方式倣效耶穌的人。他們完美地代表耶穌——納匝肋的工匠。在所召選的人當中, 他們是長兄,最先被救主召叫到祂的搖床。從耶穌的誕生到祂的死亡,他們都是祂的同伴。【……】讓我們向他們致敬,讓我們向在他們內的耶穌和祂雙親的肖像致敬。【……】耶穌取了奴僕的形體,讓我們也為自己取祂所 取的形體。【……】讓我們在事事中不要停止作窮人、不要停止成為窮人的 弟兄、窮人的同伴,讓我們像耶穌一樣作窮人中的窮人,並以像祂一樣愛 窮人和置身在窮人當中」(《路加福音詮釋》,默想 263)。1  對聖富高弟兄而言,這番話不僅是文字,而且是具體的生活方法,引領他與耶穌分享自己的獻身生命。

願第六屆世界窮人日,是一團體和個人進行良心反省的恩寵時機,給我們機會問自己:耶穌基督的貧窮,是不是我們生活中忠實的同伴。

 

教宗方濟各
羅馬,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2022年6月13日,帕多瓦聖安多尼紀念日

(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 恭譯)

1 默想 263,路加福音二 8~12:聖富高,《天主的慈善》,福音默想(1),新城出版社,巴黎,紅山區, 1996,214~216(Méditation n. 263 sur Lc 2,8-20: C. de Foucauld, La Bonté de Dieu. Méditations sur les saints Evangiles (1), Nouvelle Cité, Montrouge 1996, 214-216)。

來源:天主教臺灣地區主教團

按此閱讀英語全文

教宗2022年11月祈禱意向: 請為受苦的兒童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2年11月意向

意向:請為受苦的兒童祈禱

祈願這些受苦的兒童,例如街頭流浪兒、戰爭受害者和孤兒,能獲得受教育的保障,並能重新發現家庭的溫暖。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教宗為韓國首爾人踏人事故中的遇難者祈禱

CNS photo/Kim Hong-ji, Reuters

韓國首都首爾在10月29日晚上發生人踏人事故。教宗方濟各10月30日在梵蒂岡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後,特別提到此事,並籲請信眾為受害者祈禱。

他說:「讓我們為那些昨晚在首爾因突然發生人群踩踏事故造成的悲慘後果而去世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向復活的主祈禱。」

在這踩踏事故中,死亡人數已超過150人,其中包括一些外籍人士,並且有數百人失蹤。29日晚,許許多多的人聚在首爾梨泰院一帶慶祝萬聖節。這本應是新冠疫情限制三年後首次舉行的慶祝活動,卻變成了一場前所未聞的悲劇。

韓國總統尹錫悅(Yoon Suk-yeol)宣布,全國進入哀悼期,直到11月5日,並承諾對此事進行調查。他對此表示「非常傷心」,呼籲這樣的事「永遠不要再發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