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靈修:2023年1月22日 天主聖言主日 【享受放下】

2023年1月22日 
天主聖言主日
【他們也立刻捨下漁船,
及自己的父親,跟隨了耶穌。】
(瑪4:22)

耶穌在開始宣講的時候,已經帶出了祂降生成人的兩個重要目的:為叫人悔改及認識天國。為要達到這些目的,在宣講之初,耶穌就召叫了四個人作為祂的門徒。他們都願意放下自己的生活,跟隨耶穌過另一種新生活。

由此可見,為要悔改,進入天國,雖然不是要每個人都放下工作或家人,但有時候的確需要放下一些東西或事情,例如享受、壞習慣或時間:當我們知道現今氣候危機的原因大多是人為的,影響著各種動植物和窮人,我們是否願意悔改,減少用一些會影響環境的東西或多做環保?

其實,這樣的實踐,不僅有助我們在他日進入天國,同時也有助於建立地上(現世)的天國。試想像一個充滿愛的世界,人與萬物得以保持和諧的平衡,那裡豈不是人間天堂?

今天門徒們放下了不少,不過他們得到的,一定更多。

讓我們祈禱:慈悲的天父,感謝祢賜給我們祢的聖子耶穌。求讓我們打開自己的心,虛心聆聽祢的聖言,繼而作出悔改及實踐。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教宗主持聖言主日彌撒:首次授予平信徒讀經和要理傳教員職務

圖片:vatican.va

教宗方濟各在1月23日常年期第三主日,即天主聖言主日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聖祭,首次授予來自世界各地的16位男女平信徒讀經和要理傳教員職務。其中6位女性、2位男性平信徒領受讀經職;5位男性、3位女性領受要理傳教員職務。教宗在講道中邀請信衆通過聆聽當天的福音内容(參閲:路四14-21),默思「聖言啓示天主」和「聖言把我們引向他人」的兩個方面。

「聖言啓示天主」

在「聖言啓示天主」這個方面,教宗說:「讓我們捫心自問:我們心中天主的形象是不是釋放人、親近人、憐憫人和溫柔待人的天主?還是我們認為祂是一個嚴厲無情的法官、一個在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冷酷海關人員?我們的信仰是產生希望和喜樂,或者我們中間仍抱持被恐懼壓抑的信仰、一個恐懼的信仰?我們在教會團體中宣告的天主的面容是什麽?是釋放和治癒的救主,還是用罪帶來内疚感來制服我們的可怕的天主?為了使我們皈依真天主,耶穌向我們指示出發點:即從祂的聖言開始。也就是通過給我們講述天主愛我們的歷史,把我們從對祂的恐懼和偏見中解放出來,這些恐懼和成見扼殺了信德的喜樂。聖言打破了虛假的偶像,揭露了我們的投射,摧毀了我們太過於從人的角度去想像的各種天主形象;聖言把我們帶回到天主的真面容,帶回到祂的憐憫慈悲中。天主聖言滋養和更新信德:讓我們把它放到祈禱和靈修生活的中心!讓我們把啓示我們的聖言置於中心地位。天主聖言讓我們親近天主。」

「聖言把我們引向他人」

接著,教宗講道第二個方面「聖言把我們引向他人」。教宗說:「天主聖言把我們引向天主也引向他人。正是當我們發現天主是慈悲憐憫的愛時,我們克服了將自己封閉在一種神聖虔敬情愫的誘惑,這神聖虔敬情愫被簡化為外在的崇拜,它不觸及和改變生活。這是偶像崇拜,它隱蔽而精緻。天主聖言驅使我們從自我中走出來,唯獨用天主釋放的溫良愛的力量走向我們的弟兄姐妹。這正是耶穌在納匝肋會堂向我們啓示的:他被派到窮人面前——我們所有人都有所欠缺——讓匱乏的人獲得自由。祂來這裡不是為了交付一套規則或主持某個宗教儀式;相反,祂降臨到我們世界的大街小巷,是為了與我們受傷的人性相遇,輕撫被苦難折磨的憔悴面容,治癒破碎的心靈,讓我們從囚禁靈魂的枷鎖中解脫出來。因此,他向我們啓示了最悅納天主的崇拜方式:關懷我們的近人。」

「我們必須回到這一點。每當在教會團體裡有嚴厲冷酷的誘惑,這是一種扭曲倒錯,認為找到天主是要變得更加僵化、有更多的規則、做事更正確、更要一清二楚……等等,但事實並非如此。當我們看到生硬的提議時,我們應立即意識到:這是偶像,不是天主,我們的天主不是那樣的。」

教宗在結束講道時,提及彌撒中領受讀經和要理傳教員職務的男女平信徒,指出他們就是蒙召去實踐服務天主聖言的神聖使命。最後,教宗鼓勵道:「讓我們把天主聖言重新置於教會牧靈和生活的中心。讓我們聆聽聖言,以聖言祈禱,並讓我們把聖言付諸實踐。」

圖片:vatican.va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大自然靈修:天主聖言主日【新的一頁】福音經文反省

天主聖言主日
【上主的神臨於我身上,因為他給我傅了油,
派遣我向貧窮人傳報喜訊,
向俘虜宣告釋放,向盲者宣告復明,
使受壓迫者獲得自由。】
(路
4:18
)  

今天耶穌在眾人面前鄭重地宣告,依撒意亞先知書所論述的,那一位帶來恩寵、釋放和救贖 的天主的受傅者,今天就要應驗在祂——耶穌基督身上。

這為一切人來說是個莫大的喜訊。窮人、俘虜、失明者或受壓迫的人固然有肉體上的痛苦,不過耶穌所帶來的救援更包括精神或靈性的層面。

例如精神貧窮的人,即使擁有豐富的物質也未必快樂;在消費主義的社會裡,我們也容易成為各種誘惑的俘虜;又或者為了滿足眼前的慾望,而看不見真理等等。這些問題不只關係到我們,也在不自覺中影響著整個大自然:環境破壞、資源減少、天災增加等等。

藉著耶穌的宣告,祂承接著依撒意亞先知,甚至整本舊約的話,以祂的言行,為世界帶來救贖,翻開我們信仰新的一頁。

讓我們一起祈禱:

慈悲的天父,求讓我們打開自己的心,並依靠祢的聖子耶穌基督,從我們的不足、錯誤或罪惡中拯救出來。求主俯聽我們的祈禱,亞孟。

來源:天主教關愛自然行動

教宗的天主聖言主日講道:天主親近所有人

圖片: Vatican Media

「天主永遠不會遠離我們人類,也絕不會厭倦我們。」這是教宗方濟各於2021年1月24日天主聖言主日彌撒講道中,解釋當天的福音(參閲谷一14-20)時給我們安慰的話。

1月24日是常年期第三主日即天主聖言主日,教宗方濟各由於坐骨神經痛而無法主持彌撒,改由宗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Salvatore Fisichella)總主教代替主持。彌撒中,菲西凱拉總主教宣讀了教宗的講道全文。

教宗講道的開場白是耶穌一再向我們重復的訊息,即:「天主不像我們人常常想像的居於遙遠的天國,與人類的狀況分離,不是這樣,祂一直與我們同在。祂的神國已經在人間。」

教宗強調說:「首先,我們必須堅信並宣告說天主已經親近我們了,我們已獲得寬恕並得到憐憫。在我們談論天主之前,祂的聖言已經在不停地向我們說『不要害怕,我和你們同在,我就在你們身旁並永遠與你們同在』。天主聖言是從生命孤獨的恐懼中解脫出來的良藥,祂提醒我們牢記我們在天主的心中,在祂眼中是珍貴的,並在祂手中受到保護。」

教宗指出:「天主聖言傾注於人這内心的平安,不僅如此,這聖言也是安慰的聖言,是勸人皈依的聖言。耶穌在宣報天主的國臨近後,馬上又說『你們悔改吧』。天主的國臨近了,我們與天主和他人保持距離的時代結束了,每個人只想著自己並獨自前行的時代結束了。那些經歷了與天主親密關係的人無法與他人保持距離,也不能冷漠地遠離他人。」

教宗解釋道:「生命不是要保護自已免於他人的傷害,而是要因天主關懷之名與他人相遇。如此的話,在我們心中播下的聖言就會通過關懷帶來希望的種子。就如同天主為我們所做的一樣。」

接著,教宗講到了耶穌揀選的那些漁民。教宗說:「他們都是些純樸的人,他們日以繼夜地辛苦勞作,靠自己手中的果實過活。他們不是聖經專家,他們不是科學與文化中的顯要人物。他們生活在各種人、民族和文化混合的地區,那是一個遠離耶路撒冷純粹的宗教中心、遠離國家中心的地方。但是耶穌就從這裡開始,不是從中心開始而是從邊緣開始。耶穌這樣做也是為告訴我們『沒有人是在天主心靈之外』。」

教宗繼續說:「耶穌、天主的聖言向所有人講話,無論人身處何處,沒有時間表也沒有固定時間。祂在沿著海邊行走的時候,向正在撒網的漁民講話。耶穌向他們說『你們來跟隨我,我要使你們成為漁人的漁夫』。祂沒有以高深而又難以企及的道理吸引人,而是依照他們的生活方式説話:祂對捕魚的漁民說你們將要成為人的漁夫。如果祂對他們說:『你們來跟隨我,我要讓你們成為宗徒,你們將被派遣到世界上以聖神的力量宣講福音,你們將被殺害並將成為聖人』。我們可以想象到伯多祿和安德肋可能會向祂說,『謝了,但我們寧願要我們的漁網和船』。耶穌從他們的生活出發召叫他們,『你們是漁夫,你們將成為人的漁夫』。」

於是,教宗把天主聖言定義為天主「寫給我們的情書」,他表示:「可以肯定的是閲讀福音,我們再次聽到祂的聲音,看到祂的面容,領受祂的聖神。聖言令我們與天主親近,我們被召喚不要遠離聖言。」

講道的最後,教宗叮囑我們說:「讓我們常攜帶福音書,放在口袋里,讓它在我們的家中佔有一席之地。把福音書放在一個可以每天提醒我們打開的地方,希望在一天的開始和結束時分閲讀福音,以便讓天主聖言的一些話語進入我們的耳朵和心靈。」

「關掉電視、打開聖經吧;關閉手機、打開福音書吧!它讓我們感受到天主的親密關懷,並在我們的生命旅程中賜個我們勇氣和力量。」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廷禮儀及聖事部發出「天主聖言主日」備註

圖片: biblestudysociety.com 北美天主教華語聖經研讀學會

【鹽與光傳媒訊】早於2019年9月30日,教宗方濟各以《開啓他們的明悟》手諭規定普世教會在每年「常年期第三主日」頌揚、反省和推廣天主聖言,因此稱之為「天主聖言主日」。2020年12月17日,禮儀及聖事部發出有關「天主聖言主日」備註,目的,是藉天主聖言主日,重新提醒天主聖言對信徒生活的重要性。天主聖言首先在禮儀中迴響,使我們永遠與天主活潑交談。

請按此細閱內容
天主聖言主日備註》

來源:臺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

相關資訊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