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波樞機:願緬甸從仇恨的墳墓中死而復活

圖片:facebook.com/CBCM.OSC/

「一個受傷的國家可以在基督內找到慰藉,基督遭受了我們正在遭受的一切:祂受鞭打、虐待,被狂妄的權力釘死在十字架上。祂感到被天主捨棄,我們的許多青年也有同樣的感受。」

緬甸主教團主席、仰光總主教貌波樞機在復活節牧函中如此強調。他邀請大家在「緬甸歷史上最悲傷的日子裡」期待它從墳墓中死而復活。今年的復活節有著軍隊血腥鎮壓反對軍事政變的抗議活動,自2月1日發生政變至今,已有500多人喪生,至少有2500人遭逮捕。

據印度的一份線上報刊稱,貌波樞機在復活節牧函中提到一個真實的苦路,一個走不完的加爾瓦略山。樞機這份牧函於3月31日發表,他譴責說:「有數百人被殺,流血事件在我們的土地上再次發生。青年和老年人,以及孩童被無情殺害。成千上萬的人遭逮捕並投入監獄。另外,有成千上萬的人為了躲避追捕也在逃亡。數百萬人忍飢受餓、朝不保夕。這悲劇讓人想到聖經中約伯的提問,『在這一切中,天主在哪裡?』」

為得到答案,貌波樞機請大家參閱福音中有關三位婦女看到耶穌的墳墓已空的事跡,這讓人想起緬甸正在發生的事情:青年、婦女和空的墳墓。他們傳達出復活和新世界的訊息。

仰光總主教邀請眾人相信緬甸將能重新站起來,他也特別向軍人講話,並籲請在四個層面起死回生。

首先,過去兩個月內,有關民主的夢想被埋葬在鎮壓的墳墓。

其次,軍事政變埋葬了民政政府,貌波樞機要求協助民政政府起死回生並催促軍隊返回軍營,尊重投票結果,不再繼續攻擊和殺害緬甸公民。

第三,樞機的復活節牧函也要求,將緬甸種族團體和宗教間的仇恨一次而永遠地埋葬起來,讓一個擁有和平、包容與關懷最弱小者的新的緬甸”從這仇恨的墳墓中興起。

第四,是把70年的極權主義埋葬在空墓中。

緬甸主教團主席也向遊行示威者,尤其是向青年說話。他再次呼籲不要使用暴力。貌波樞機表示:「你們要使用非暴力方法。不要做不必要的犧牲。」

貌波樞機在復活節牧函最後表示:「如果你們活得更久,民主才會得到加強,邪惡才會削弱。要記住,仇敵只懂得一種語言:即殘酷的暴力。因此,別把優勢拱手讓給仇敵。」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貌波樞機復活節牧函英語全文

 

湯漢樞機2017年復活節牧函


(圖片提供:陳志明副主教)

湯漢樞機2017年復活節牧函

轉載自公教報

主內親愛的弟兄姐妹:

願復活的主基督賜給您們喜樂與平安 !

感謝天主透過大家努力福傳,今年復活節前夕,我們香港教區有三千位成年人領受入門聖事。我謹代表教區,向加入天主教大家庭的新教友,獻上由衷的歡迎;也向有關的傳道員,致以至深的謝忱。雖然楊主教、夏主教與我已於四旬期考核禮中,與大部份新教友會過面,但也期待在聖神降臨節,再與他們聚首,奉獻聖祭,共謝主恩。

聖保祿宗徒告示我們:「如果基督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仰便是假的,你們還是在罪惡中。」(格前15:17)因此,耶穌復活是我們信仰的核心,而教會慶祝復活節,不但為記念主耶穌從死者中復活,同時也記念信友在領受聖洗聖事時所獲得的新生。

我們既然藉着聖洗而成為基督徒,又願成為一位名實相符的基督徒,便不期然會問:「究竟應如何慶祝復活節? 」

為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首先回顧一下歷史,看看初期教會如何慶祝復活節。按照教會歷史學者的考據,初期教會慶祝復活節,有過頗大的演變,大致可分為兩段時期:

第一段時期是在公元一至二世紀。在這段時期內,教會當局尚沒有制訂任何禮規。當日教友們對復活節的慶祝,主要着重在生活的更新上。他們把自己的歸依和受洗視作死於舊我,把自己每日的革新生活視作活於天主。因此,把自己整個生命視作一個旅程,不斷與基督一起死而復活。因此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第六章第四節說:「我們藉着洗禮已歸於死亡與祂同葬了,為的是基督怎樣藉着父的光榮,從死者中復活了, 我們也要怎樣在新生活中度生。」他們的生活也兌現了中國先賢數千年前所遺下的「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古訓。

第二段時期是在公元三至四世紀。這時的教會日漸推廣,很多教友已是第二或第三代基督徒,從小即已領洗,缺乏了一種像第一代基督徒那樣的歸化經驗。教會當局有鑑及此,於是制訂一年一度的復活節子夜慶祝,在禮儀中加入祝聖聖火及聖水的象徵儀式,目的就是為提醒當日教友,要時常記得自己已領受的聖洗, 要不斷更新,與基督一起死而復活, 作世界之光。

以後由於時代演變,加上外教風俗的入侵及商人的生意推銷,復活節的慶祝為很多教友便漸漸變成了俗例。每屆節日蒞臨,大家只顧宴飲慶祝,互送復活蛋及參加復活節假期旅行。因此,五十一年前,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為提醒教友們恢復最早時期的真精神,在《禮儀憲章》第五章第一零六節說:「教會沿用導源於基督復活當天的宗徒傳統,在每第八日,就是確當的稱為主的日子, 或主日的那天,舉行逾越奧蹟。在這一天,基督徒都應該集會,聽取天主的聖言,參與感恩禮, 紀念主耶穌的受難、復活與光榮,感謝天主, 因為祂曾『藉耶穌基督從死者中的復活,重生了』(伯前1:3)他們」。在同一章第一零二節又說:「在每週稱為主日的那一天,紀念主的復活;並且每年一次,以最隆重的逾越典禮,連同主的榮福苦難,紀念其復活。」

回顧了歷史,也聽取了教會當局藉梵二《禮儀憲章》所給予我們的教導,我們現在可以對剛才提出的問題「如何慶祝復活節?」,提供下列三點建議:

(一)由於復活的慶祝並不限於一年一度的復活節,而且還包括每週的主日。所以,如果要善度每年一度的復活節,就必須先善度全年每週的主日慶典。這樣,我們才能把一年一度的復活節視作其他主日的高峰及泉源。

(二)復活節的慶祝,最主要的還是在於除舊更新的精神。所以,如果要善度復活節,必須把我們的整個生命視作一條縲旋梯,不斷往上提昇。雖然每年一度的復活節按期來臨,只像一個圓圈,週而復始,並沒有變更,但我們基督徒的生活卻不能如此,必須像縲旋梯,不斷努力攀登; 因此,今年復活節的我應比較去年復活節的我更有進步,更能成己淑人。

(三)基督徒個人的死而復活,始自領受聖洗的一刻。聖洗的禮儀瞬息即過,但聖洗的任務卻一生不離。如果我們能時時刻刻謹記自己所領受的聖洗,把生命的每一環節都視作一個小的死而復活,生命末刻視作一個大的死而復活,則我們的生命就是真正的復活節的慶祝,也必充滿着復活的主所帶給我們的喜樂與平安。

為達成上述目標,即成為名實相符的教友, 我鼓勵大家除了加入堂區的小團體及參與教區的培育課程外,還須努力實踐聖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教給我們的這六項具體靈修方法:

(一)每日抽出時間祈禱,使自己成為基督的親密朋友,常與祂交談。

(二)積極參與主日感恩聖祭,不只為了遵守教會的規定,也是為成為一位名實相符的基督徒。

(三)勤領修和聖事,藉此既可努力面對現代文化中有關「罪惡感」的偏差,同時亦能汲取基督的無限慈惠。

(四)在一切行動和計劃中,以基督為首位,全心倚靠天主恩寵的扶助。

(五)每個家庭應備有聖經,也勤讀聖經,並藉聆聽聖言去滋養自己的生命,激發福傳使命感, 使自己成為「聖言的僕人」。

(六)關懷主內的弟兄姐妹,分享和分擔他們的苦樂,作出愛的見証。

香港有很多水塘,這些水塘既要接收雨水和引入河水,也要排出儲水。只接收而沒有流出的水,必會變成死水,且會腐臭。我們的信仰也應像涓涓不絕的活流,既要接受,也要與別人分享。只有使我們的信仰流入別人的心田,才能成長,清新向前,偉大奇妙。所以福傳實是感謝主恩的最佳方法。

再次恭喜及歡迎三千位新領洗的成年弟兄姐妹,加入我們天主教香港教區大家庭。願天主福佑您們!

+湯漢樞機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二零一七年三日二十日
大聖若瑟瞻禮

天主教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2017年復活節文告

2017年李斌生主教復活節文告
完成了 當下啟始

各位主內的兄弟姊妹:

他以自己的死亡,消滅了我們的死亡,並以復活,恢復了我們的生命(參復活主日頌謝詞第一式)。當我們的主在十字架上說:「完成了」,他其實是說:「當下啟始」。藉著他的復活,生命成為一顆復活的生命,一顆救贖的生命,與及一份豐盛的生命。藉著他的復活,他在告訴我們生命不是死亡。它是生命:一份永遠戰勝死亡的生命。

在復活中,生命煥發新生。這意味著我們要用復活節的新態度來注視和看待生命。

為了能進入耶穌的墳墓去見證祂的復活,我們需要復活節的態度來擺脫那塊堵塞入口的岩石。很多時候,我們被困在各式各樣的墳墓中,諸如驕傲,嫉妒,絕望,恐懼等等。而在其他時間,我們必須拋開虛妄。例如人們以為只有在富有的時候才會覺得快樂,又或者覺得一個謙卑的人一定會迷失在現代社會中,等等。

我們的主已經復活,留下裹屍的殮布和頭上的汗巾。復活節的態度就是扔掉墓中的舊殮衣,撕毀我們的汗布。即便這些可能是昂貴的殮布,並且融著優雅的香水,它們也不能阻止內在的腐爛,罪過和惡習。

復活的主於瑪利亞瑪達肋納前顯現,然後是宗徒們,身處厄瑪烏的門徒們……我們被賦予新的機會,新的使命,新的熱忱和新的挑戰。這是一個為了服侍別人而過有意義生活的召叫;也是一個活出豐盛生活的召叫;更是活出使徒生活的召叫。

「耶穌來了,站在中間對他們說:『願你們平安!』… 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若望20:19)復活節的態度就是時刻心存喜樂與和平。生命戰勝死亡。恩寵戰勝罪惡。光明戰勝黑暗。

願復活的主基督祝福你,好讓你時常保守這復活節的態度,一種來自新生命的新態度!

天主教澳門教區

李斌生主教

轉載自:O Clarim Weekly號角報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 2015聖週及復活節文告

blog_1427986872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CCCB)主席

Paul-André Durocher加蒂諾總教區總主教

2015聖週及復活節文告

「選擇生命!」這是天主向子民提出的懇求,見於四旬期首主日申命紀三十章19節:「我今天指著天地向你們作證:我已將生命與死亡,祝福與詛咒,都擺在你面前;你要選擇生命,為叫你和你的後裔得以生存」。這是否匪夷所思,天主竟要反過來向祂的子民懇求、乞求、哀求去選擇生命?是的,選擇生命不是一個容易或顯明的抉擇,所以天主要向我們作出懇求。因為這個選擇攸關重要。

英文 “crucial” 這個形容詞, 源自拉丁crux 一詞 ,英文意指 “cross”,即十字、交差點。關鍵性的選擇,往往出現在人生十字路口,及在面對耶穌十字架的時候。苦架上的耶穌,邀請我們分擔別人的痛苦、面對黑暗時一起持守醒悟、對步近死亡的心跳聲不要置若罔聞。基督徒與耶穌一起進入墳墓,不是選擇死亡,而是為愛與希望作見證,縱使片時的生命跡象隱現不見。基督徒的使命,不是挪石頭堵向墓穴,而是偕同逾越死亡的基督,邀請世人向光明與生命開放。

為步近死亡的人獻出愛與鼓勵,讓團體的愛一起逾越死亡;感受依仗援助生存及染上毒僻者的掙扎,在他們孤獨與痛苦的時候,獻出安慰與肯定;與罪犯同行,反思己過與不足,感謝主賜眾人治癒之恩,也去治癒他人的傷痛;面對暴力時,承認自己的恐懼與軟弱,一起連手走出不公義與剝削;堅持人類生命與團體的尊嚴,在人與人之間搭建橋樑與尊重。這些就是我們受召叫要作的關鍵選擇。

復活的基督向門徒噓了一口氣,並將平安賞給他們。與基督一起,我們同樣將這生命的噓氣,帶進我們與別人的關係、團體、工作、及全世界。我們宣揚來自聖神的平安與喜樂,不是指向死亡,而是領受聖神後驅使我們尋找及保護生命。復活的基督,臨在母胎中、病榻旁、加里肋亞一帶,及至無所不在。天主召叫我們踐行的仁愛,要比死亡更強大;而我們在主內一起分享的生命,也早已衝破死亡墓穴的界限。

選擇生命!這是我們每個人必須作的選擇。選擇生命才有「阿肋路亞!」的歡呼。在基督內,我們懷有希望,因為主基督已復活了。

Paul-André Durocher

加蒂諾總教區總主教

加拿大天主教主教團主席

2015年3月25日

閱讀英語原文English Version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