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2023年復活節文告:求天主讓血染世界的戰爭停止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基督復活了!

今天,我們宣告主基督--我們生活的主,祂是世人「的復活與生命」(參:若十一25)。今天是復活節,意思是「逾越」,因為在耶穌內完成了人類決定性的逾越:從死亡到生命、從罪惡到救恩、從恐懼到信賴、從悲苦到共融。因著祂,時間和歷史的主宰,我願意以內心的喜悅向大家說:「復活節快樂!」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願復活節為你們每一個人,尤其是病患、窮苦的人、長者,以及那些正在度過一段考驗和掙扎的日子的人們,成為從煎熬到安慰的逾越。我們並非孤獨無助:耶穌--那生活的主,永遠都與我們同在。願教會和全球歡欣踴躍,因為今天我們所懷的種種希望不會因碰撞死亡的鐵壁而粉碎,反而上主替我們打開一條通往生命的橋。是的,弟兄姊妹們,世界的命運在主復活的那天轉變了,而今天--今天也最有可能符合基督復活的日期--藉著恩寵,我們能喜悅地慶祝歷史上最重要及最美好的日子。

基督復活了,基督真的復活了,一如東方教會所宣告的。那「真的」是告訴我們,希望並非虛幻,而是真實的!人類的行程從基督的復活開始便以希望為標記,得以迅速前進,這是基督復活的第一批見證人以他們的經驗向我們表明的。四部福音都記載逾越節當天喜樂的匆忙:那些婦女「趕快離開墳墓,又恐懼又異常喜樂,跑去報告衪的門徒」(瑪廿八8)。而在瑪利亞瑪達肋納「跑去見西滿伯多祿」(若廿2)之後,若望宗徒和伯多祿兩人一起跑(參:若4),為了要到耶穌被埋葬的地方。然後,逾越節傍晚兩位厄瑪烏的門徒遇見了復活主,「他們遂即動身」(路廿四33),急忙在黑夜中攀越數公里的路程。復活的主使他們的心變得火熱(參:路廿四32),這種無法自禁的喜樂驅使他們這樣做。伯多祿因那同樣的喜樂,在加里肋亞湖岸邊,一看到復活的主耶穌,便無法再與其他的宗徒停留在船上,立即縱身跳入湖裡,快速地游向主耶穌(參:若廿一7)。總之,步履加速而變成奔跑,因為人類看到自己行程的目標、生命的意義:耶穌基督,而人類蒙召去加快腳步與祂--世人的希望相遇。

讓我們也加快腳步,在彼此信任的路途上成長: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人民與國家之間的信任。讓我們因復活節的宣告而驚喜,因那光照經常籠罩著這世界的黑暗與陰霾的真光而驚喜。

讓我們加快腳步去克服那些衝突和分裂,並向最有需要的人敞開我們的心。讓我們加快腳步走在和平與友愛的道路上。讓我們因眾多國家帶給我們具體的希望標誌而歡欣,它們為逃避戰爭和貧窮的人提供援助和接納。

然而,在這行程中仍然有這麼多的絆腳石,使我們朝向復活主的奔跑變得艱難和費力。讓我們向祂祈求:請幫助我們投奔於祢!請幫助我們敞開我們的心!

求復活主幫助心愛的烏克蘭人民在朝向和平的路途上前進,並求主將復活的真光傾注在俄羅斯人民身上。求主安慰受傷的人,以及所有因戰爭而失去親人的人,使被囚的人能平安無恙地回到自己的家。求主打開整個國際社會的心,好使他們能有所行動,以停止這場戰爭,以及所有使世界染上鮮血的衝突,從敘利亞開始--它仍然期待著和平的來臨。求主扶持所有在土耳其和敘利亞受嚴重地震打擊的人們。讓我們也為所有失去親人和朋友,以及無家可歸的人祈禱,願他們從天主那裡得到慰藉,以及從國家社會的大家庭得到幫助。

在這一天,上主,我們將耶路撒冷城--祢復活的第一個見證者--託付於袮。我因這幾天的攻擊事件表示十分擔憂,這些事件危害那令人期待的信任和彼此尊重的氣氛,這為重啟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的對話是必要的,如此才能使聖城和整個地區享有和平。

上主,求祢幫助然在尋找社會穩定與團結的黎巴嫩,使它克勝分裂,所有黎巴嫩人民能一起為國家和人民的福祉而努力。

求祢不要忘記心愛的突尼斯人民,尤其是年輕人,以及那些因社會和經濟困境而受苦的人,使他們不失去希望,並同心協力建設一個和平與友愛的未來。

求袮將祢的目光轉向海地,多年來它遭受嚴重的社會、政治和人道危機的衝擊,求祢支持政治領導人和國際社會所作的許諾,即為尋求答案,以解決如此眾多和打擊飽受摧殘的海地人民的問題。

求祢鞏固在埃塞俄比亞和南蘇丹已開啟的和平與和好進程,並求袮使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暴力停止。

上主,求祢支持今天在特別的情況下慶祝復活節的基督信徒團體,例如在尼加拉瓜和厄立特里亞的團體,並求祢記得所有那些被阻止自由地和公開宣認自己信仰的人們。請祢予以國際恐怖主義受害者袮的慰藉,尤其是在布基納法索、馬里、莫桑比克與尼日利亞。

求袮助祐緬甸走上和平的道路,並求袮光照那些肩負責任的人的心,好使飽受蹂躪的羅興亞人得享正義。

求祢安慰難民、被驅逐出境的人、政治犯和移民,尤其是最脆弱的人,以及所有忍受飢餓、貧窮的人,那些遭受販毒、人口販賣和各式各樣奴役形式之險惡影響的人。上主,求祢啟發國家領導人,好使沒有任何男性或女性遭受歧視,沒有人的尊嚴被踐踏;為使人權和民主完全受尊重,讓這些社會的創傷得以癒合,願所尋求的目標始終只有公民的共同福祉,但願安全以及進行對話與和睦共處的必須條件得到保障。

弟兄姊妹們,讓我們也重新體會路途上的滋味,讓我們因懷有希望而心跳加速,讓我們預嘗天堂的美好!讓我們今天汲取力量,在善的路途上前進,為了要與不會令人失望的那一位「善者」相遇。如果正如一位古代教父所寫的:「最大的罪是不相信復活的大能。」(尼尼微聖依撒格,〈苦修證道〉,I,5)今天,我們要相信:「是的,我們確信無疑:基督真的復活了。」(《繼抒詠》)。我們相信袮--主耶穌。我們相信希望與袮重生,我們相信人生的道路繼續前進。袮--生命的主,祢在我們的道路上鼓勵我們,並向我們重複,如同祢在逾越節傍晚向門徒們所說的:「願你們平安!」(若廿19、21)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香港教區周守仁主教2023年復活節文告:敢於擁抱希望

2023年復活節文告
敢於擁抱希望

「耶穌於是對他們說:『唉!無知的人哪!為信先知們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竟是這般遲鈍! 默西亞不是必須受這些苦難,纔進入他的光榮嗎?』」(路24:25-26)

以「一顆遲鈍的心來信」基督復活所帶來的喜樂,會使我們遲遲才能看到希望。基督耶穌已經戰勝了那看似無可避免的死亡。他的復活為我們的信心帶來保證,死亡沒有、也不可能擁有最終話語權。因為復活意味著「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們與主基督耶穌之內的愛相隔絕」(參羅馬書 8:31-39)。因此,我們的盼望是建基於天主驚人的愛之上,而這愛就在主基督為世上眾生而復活所彰顯的。

所以,不要讓艱苦或惡念侵蝕我們的心靈、壓倒我們的氣魄,免得我們淪為死亡的代理人。我們需要的是「正面和賦予生命的文化」,好讓在生活的困苦中,我們仍能以具建設性和可持續的方法來面對一切。此外,我們需要正向文化,正因它有助孕育出希望和轉型。

事實上,很多香港人在持續的困苦中仍不斷為希望而奮鬥。雖然經濟剛見轉機,但是這些處身社經下層的人士,仍需要所屬社群和「近人」來提供援助和心理性的鼓舞。他們不應被視為社會上的負擔,反過來說,他們其實是中介,為上主致送祝福給那些提供援助給他們的人士。

因此,當不需要依靠消費券的人士,慷慨地捐出從消費券而來的數千元時,受惠者的精神會為之一振。想一想,為需要額外金錢的人來說,這種分享行動,能夠給他們帶來多大的安慰、信心和希望。天主虛空了自己,好讓我們可以因祂的名、在祂的愛內永得安慰。

去年十二月的新聞報導指出,約有6,000人因2019年的社會事件而被捕,他們正等候警方決定是否起訴他們。他們甚麼時候才能看到曙光?會被當局起訴與否,這些決定會成為他們可以怎樣向前走的標記。無了期地等待,對他們本人、以至整個社會邁向療癒,都沒有幫助。或許有人會希望透過懲罰來尋求公義。然而,以慈悲和寬宏的方法處理那些較輕的罪行,才能為我們受傷的社群帶來希望和正能量。我們已經目睹,仇恨和暴力給我們深愛的香港帶來死亡的惡臭氣味。現在我們應該以慈悲和寬大的心,去讓復原中的香港增添生命的芬芳。

照顧長者、尤其是「遺老」和獨居長者,務必是優先要處理的事情。讓照顧者與長者聯繫起來,能夠讓長者深深地體會到他們自己是有所貢獻的,感受到被人欣賞,而與青年人連結一起時,則讓長者能夠看到那伸延的未來。這些都有助增強聯繫感,帶來希望和生命的意義。其實對比其他年齡層,青少年和長者是最合拍的。

這些日子,我們都要向離開或決定離開香港,去追尋理想的眾多朋友和家人道別。我們祝福他們的同時,也留意到在他們離開以後,社會不同範疇都出現了明顯又不易填補的空缺,也不知到何時才能補上。然而,當我們真誠地為一個更公平和更自由、人人得以安居的家園而祈求上主時,我們要有希望,確信在歷史中一直福祐著香港的上主,絕不會離棄我們。

最後,我們正是生活在焦慮和混亂的世界裏,它被糅合了權力遊戲、欺凌、責備、威迫和制裁等形式的政治思維根深蒂固地操控著。其實,我們追求的新世界,是講求公平及良性競爭、同理心、尊重、對話文化、仁愛,多元而合一、更好地分配資源,關心生態環境等等。當然,我們不會天真地期望將會有戲劇性的正面轉變,但是通過真誠和具策略的努力,總會有漸進式的發展,這就很好了。

我們要為後代締造希望。所以我們必須讓大家擁抱希望,相信將來會更好。祝願身處香港或其他地方的各位:復活節快樂!

 

周守仁主教
2023年3月25日
預報救主降生節

Easter Message 2023
Dare to Have Hope

“And he said to them, “Oh, how foolish you are! How slow of heart to believe all that the prophets spoke! Was it not necessary that the Messiah should suffer these things and enter into his glory?” (Luke 24:25-26)

“Slow of heart to believe” in the joy of Easter makes us slow to have hope. Christ Jesus has overcome the seemingly inevitable grip of death. His resurrection assures us the confidence that death does not and cannot have the final say. For Easter means that ‘nothing will separate us from the love of God in Christ Jesus our Lord.’ (Romans 8: 31-39). Hence, our hope has its foundation in the amazing love of God manifested in the risen Lord for all walks of life in this world.

What is advisable is not to allow hardship or evil thoughts to corrupt our hearts or crush our spirits, lest we could become agents of death. What is called for is “a positive and life-giving culture” that enables us to face hardships in life in some constructive and sustainable ways. Moreover, we need a positive culture so to become incubators of hope and transformation.

It is a fact that many people in Hong Kong are still struggling for hope amid their ongoing suffering. As the economy has just begun to pick up, many people struggling at the lower socioeconomic strata still need assistance and the psychological boost from their social communities and “neighbours”. These individuals should not be perceived as burdens of society but as intermediaries of heavenly blessings on those who come to their aid.

So, for those who do not need their consumer vouchers, there are those whose spirit will be lifted by the generous sharing of their few thousand dollars. Imagine how much consolation, confidence and hope their sharing can make possible for the ones in need of those extra dollars. God has emptied Himself for us so that we can be eternally consoled in His name and love.

From news reports published in last December, there were around 6,000 arrests due to the violent outbreaks in 2019. They are waiting to see whether the police will charge them or not. When will they see the light? Charge or no charge, they will be signs showing them how to move on. Waiting endlessly will not help them or our society to move toward healing. Some may want to seek justice through retributive means. However, it is through compassion and leniency on lighter offences that can give hope and positive energy to our wounded community. We have seen how hatred and violence have brought the stench of death to our beloved Hong Kong. Now, we should lean on compassion and magnanimity to reinforce the fragrance of life in our recovering Hong Kong.

Caring for the elderly, especially those “left behind” or living alone must be a priority. Connecting with those who care about them will enable them to feel a deeper sense of generativity for others, being appreciated by others, and being connected with the youth, the extension of their future. All these will contribute to a better sense of connectedness and hope,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It should not be surprising that youth and the elderly are better fit for each other than the other age groups for them.

We have been bidding farewell to many friends and family members who have left or decided to leave Hong Kong for their aspirations. While we wish them all the best, their departure has created noticeable voids in different layers of our social fabric that are not easy to fill. And we do not know when those voids will be filled. But we can be hopeful that our God, who has bestowed His blessings over Hong Kong throughout our history, will not abandon us who call upon Him sincerely, seeking for a fairer and freer homeland for everyone dwelling in it.

Finally, we are living in an anxious and messy world dominated by an entrenched political mentality through power plays, bullying, accusations, threats and sanctions, etc. We desire a new world with level playing fields, empathy and respect, dialogic culture, loving kindness, unity in plurality, better distributions of resources,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etc. Of course, we are not so naïve to expect dramatic positive changes, but incremental development with sincere and strategic efforts will be nice.

Our future generations need to have hope from us. We must make it possible for each other to have hope for a better future.

Happy Easter to you all in Hong Kong and beyond!

 

+ Bishop Stephen Chow, S.J.
25 March 2023
Solemnity of the Annunciation of the Lord

 

來源:天主教香港教區

周守仁主教2022年復活節文告 :《在死亡的氛圍中慶祝生命》

圖片提供:香港天主教社會傳播處

天主教香港教區
周守仁主教 
2022 年復活節文告
《在死亡的氛圍中慶祝生命》

「他看見就相信了。」(參若 20:8)耶穌鍾愛的門徒若望看到空墳,就相信他的主必定是從死亡中復活了。但其實這是有違常理的。人怎可能在空墳裡,甚麼也看不到的時候,卻看到新生命的可能性?他是被催眠了還是出現了幻覺?

若不是生命衝破了死亡,復活節算是甚麼?我們視死亡為關乎生命的終結。所以,當生命是「存在」,死亡就是「不存在」。也許我們對此生以後最大的恐懼,是生命結束了,一切變得虛無。你試過凝視虛無的情景嗎?有甚麼感覺?我們擁有一個自己可接受的身份去過活,原來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們實在不敢想像自己會是絕對的虛無。

然而當若望看著空墳,他看到的不是空無一物。他覺察到的不是虛無。墳內沒有主的遺體,卻有包裹遺體的殮布,和放在耶穌頭上的汗巾。兩者仍然整齊地留在墳內。所以,若說有人匆匆地偷走了遺體,是最不可能的。反過來,若望記得主耶穌說過要從死人中復活。於是,他相信了。

環顧今日的香港和世界時,我們可以看到甚麼?我們可有看到苦難、仇恨、無助、無望、破壞和死亡?嘗試看得遠一些,去得深一點,我們還看到甚麼?

善心的人向烏克蘭難民伸出援手,提供臨時居所。各方熱切而低調的外交努力,正力求拖慢,甚或是制止針對烏克蘭的殘暴侵略行動。很多教友流著淚並懷著信念,誠懇地祈求天主介入,幫助受苦的烏克蘭人民和新冠疫情的受害者。

這些努力的核心觸及一個關鍵的信念,就是善能勝惡,因為復活的基督已戰勝了死亡,以及主宰著死亡的邪惡。我們目前所經歷的是邪惡的餘波,而到了末日餘波便不再存在。想像一下!

在香港,有市民捐出防疫面罩和新冠病毒檢測包,送給有需要的人。餐飲業向三餐不繼或營養不足的人派送免費飯盒。有人向掙扎求存的服務提供者多付小費以作鼓勵。這清單還可以繼續下去。

這些都是為著紓緩、安慰、重建、賦予希望、給予幫助、予人生命而作出的行動。然而,我們不應忘記這一切努力背後的意義:黑暗過後是光明,死亡之後見生命。

這是我們連續第三年在新冠疫情中慶祝復活節,現在更經歷著第五波疫情(或正走出這一波疫情),要說服自己應該去慶祝這節日,或許是有點天真。然而,我們真的應該慶祝耶穌復活,這是更貼近首個復活節的經驗。基督復活了,那些看見過他的人告訴我們,他從死者中復活了。(路24:23-25)

那些以為復活節不值得慶祝的人,其實是重複著多默的話:「除非我能夠看見他,用指頭探入他釘孔的傷口,我不會相信。」然而耶穌對多默說:「那些沒有看見而相信的,纔是有福的!」(若20:29)

各位朋友,基督復活了,阿肋路亞!緊握復活應許的人是有福的,因為我們都敢於盼望和相信。

祝願大家、我們有罪但神聖的教會,以及我們患了病的世界,有一個滿懷希望,充滿生機的復活節!

+周守仁主教

香港教區主教

二零二二年三月二十九日

按此下載PDF文件檔

Bishop Stephen Chow Sau Yan
Catholic Diocese of Hong Kong
Easter Message 2022
Celebrating Life in the Midst of Death

“He saw and believed” (John 20:8). John, the Beloved Disciple, saw the empty tomb, and he believed his Lord had risen from his death. But this is counterintuitive. How could someone look into an empty burial space and imagine the possibility of a new life? Could he be under hypnosis or experiencing an illusion?

What is Easter, if not life rupturing death? We understand death as the end of everything related to life. So, if Life ‘is,’ Death ‘is not.’ One of the big fears we all have is that we will be NOTHING after this life. Have you ever tried staring into nothingness? How did you feel? Being someone with an acceptable identity is essential to how we live, so we dare not dream we could be absolutely nothing.
But when John looked into the empty tomb, it was not empty to him. Nothingness was not what he came to perceive. Although the body of his Lord was not there, the burial cloth that wrapped his body and the linen used to cover his head were neatly placed in the tomb. Hence, it was most unlikely that the body was stolen in a rush. Instead, John recalled what his Lord had talked about rising from the dead. And he believed.

When we look around Hong Kong and the world today, what do we see? Do we see suffering, hatred, helplessness, hopelessness, destruction and death? Try to look a little further and go a bit deeper.

What else do we see?

People of goodwill reach out to the refugees from Ukraine, offering them temporary housing. Frenzy but low-profile diplomatic efforts from different fronts are trying to slow down and, hopefully, to stop the atrocious invasion of Ukraine. With tears and conviction, many faithful pray earnestly for God’s intervention in the cases of the suffering Ukrainians and COVID victims.

The crux of all these efforts is an underlying but crucial belief that goodness will triumph over evil because the Risen Christ has conquered death and its master, the evil itself. We are experiencing the residual effects of that evil that will no longer exist at the end of time. Imagine!

In Hong Kong, ordinary citizens donate face masks and antigen test kits to those who cannot easily access them otherwise. Caterers are giving out free meal boxes to those who cannot afford to have nutritious food for themselves. People give bigger tips to the struggling service providers as encouragement. And the list can go on.

These are efforts to soothe, console, rebuild, give hope, be helpful, and be life-giving. Nevertheless, one should not forget the meaning behind these efforts – light comes after darkness, and life follows death.

In the midst of the Covid-19 for the third year in a row and facing its 5th wave (or emerging from it), it may be naive to convince ourselves that we should celebrate Easter. Yet, we should because this takes us closer to the experiences of the first Easter. Christ is risen, and those who have seen him had told us about his rising from the dead (Luke 24:23-25).

Those who think there is nothing to celebrate in this Easter, would be repeating the words of Thomas: ‘Unless I can see him and put my fingers in his wounds, I will not believe.’ But, Jesus responded to Thomas, “Blessed are those who have not seen yet believed.” (John 20:29).
So, my friends, Christ is Risen, Alleluia! Blessed are we who are holding onto the promise of Easter, daring to hope and believe!

A hope-filled and life-giving Easter to you, our sinful yet holy Church, and our ailing world!

+ Bishop Stephen Chow, S.J.
29 March 2022

Download PDF File

教宗方濟各2021年復活節文告

圖片:Vatican Media

2021年4月4日復活主日中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的宗座祭台前發表了復活節文告,然後降福了羅馬城和全世界,頒賜全大赦。教宗在文告中指出,復活的宣告今天在全世界回響著,「所彰顯的並非海市蜃樓,所啓示的並非神奇的配方,所指出的並非一條逃生之路」,而是「涵蓋了一個事件,使人獲得永不落空的希望」,即使面對當前的複雜現實狀況。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21年復活節文告全文: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復活節快樂!神聖而祥和的復活節快樂!

今天,教會的宣告在世界各地回響著:「那被釘死的耶穌,正如祂所說的,已經復活了。阿肋路亞!」

復活的宣告所彰顯的並非海市蜃樓,所啓示的並非神奇的配方,所指出的並非一條逃生之路,躲避我們正在驗歷的困境。新冠疫情仍在猖獗;社會與經濟危機十分嚴重,最貧窮者的情況尤其如此;儘管這樣,武裝衝突並沒有停止,而且軍備變本加厲,這是令人無法接受的。這是今日的惡表。

面對,或更好說,身處在這複雜的現實中,復活的宣告以幾個字就涵蓋了一個事件,使人獲得永不落空的希望:「耶穌──被釘死的那一位,已經復活了。」在此談及的不是天使或鬼魂,而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祂有面容和名字:耶穌。福音證實,這位耶穌因自稱默西亞──天主子,在般雀比拉多執政時被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了,正如聖經所載,並如同祂向祂的門徒們預先説過的那樣。

復活者是那被釘死的耶穌,而不是別人。天主父使祂的聖子耶穌復活了,因為祂徹底地完成了天父救贖的旨意:祂背負了我們的軟弱、我們的病痛、我們自身的死亡;祂分擔了我們的痛苦,肩負了我們罪惡的重擔。為此,天主父舉揚了祂,現在耶穌基督永遠活著,祂是主。

證人們提到一個重要的細節:復活的耶穌仍帶著雙手、雙腳和肋旁的創傷。這些創傷是祂愛我們的永恆標記。誰若受重大的考驗,在身體和心靈上,都能在這些創傷中找到庇蔭,透過它們獲得希望永不落空的恩寵。

對於那些因疫情而仍然受苦的人、病患,以及失去摯愛的人,復活的基督是他們的希望。願上主賜予他們安慰,扶助醫護人員承受勞苦。眾人,尤其是最脆弱的人都需要協助,他們有權利得到所需的照顧。在這我們眾人都蒙召抗疫的日子裡,這更為顯明,而疫苗則是抗疫的主要工具。本著「疫苗國際化」的精神,我呼籲整個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以克服在疫苗分配上的延誤,促進疫苗的分享,尤其與最貧窮的國家分享。

為那些失去工作,或遭遇嚴重經濟困難且失去相應社會保障的人,死而復活的基督是安慰。願上主啓發政府當局的行動,好使所有的人,尤其是最需要幫助的家庭,能得到所需的援助,足以維生。疫情不幸地使窮人的數目和無數人的絕望劇增。

聖若望保祿二世在訪問海地時曾説,「需要讓所有類型的窮人重新懷有希望」。今天,我正是要對親愛的海地人民説句思念和鼓勵的話,望他們不被困難所壓倒,而是懷著信賴和希望而展望未來。我特別念及海地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我接近你們,關心你們,希望你們的問題最終得到解決。親愛的海地弟兄姐妹們,我為此祈禱。

許多青年人被迫長期無法前去學校或大學上課,以及與朋友們相聚,復活的耶穌是他們的希望。我們衆人都需要真實的、不只是虛擬的人際關係,特別是在建立個性與人格的年齡期中。我們在聖週五的拜苦路中聽到了孩子們的這個心聲。我接近全世界的青年,此時更接近緬甸的青年,他們努力促進民主,以和平的方式讓人聽到自己的聲音,曉得仇恨只能用愛來驅散。

願復活的基督之光成為移民重生的泉源,他們因戰爭和貧困而遠走他鄉。我們在他們的臉上認出上主前往加爾瓦略山時被毀和受苦的面容。願他們不缺少團結互助和人類兄弟情誼的具體標記,那是我們在今天慶祝的生命戰勝死亡的保障。我感謝那些慷慨接納逃難和受苦者的國家,尤其是黎巴嫩和約旦,它們收容了如此眾多的逃脫敘利亞戰亂的難民。

願正處在困境和不確定時期的黎巴嫩人民,體驗到復活主的慰藉,並在他們的使命中得到國際社會的支持,成為相遇、共處和多元化的土地。

願基督 – 我們的和平,使武器的喧囂在飽受蹂躪的敘利亞最終停止,上百萬的人在那裡生活在不人道的環境裡,也門的情況也同樣,那裡的事件無人問津,這令人無法接受,而在利比亞,那裡終於隱隱約約地看到走出十幾年爭執和殘暴衝突的道路。願各方為終止衝突作出實際有效的努力,使因戰爭而精疲力竭的人民和平度日,並推動那些相關國家的重建。

基督的復活自然也把我們帶到耶路撒冷。讓我們為耶路撒冷向上主祈求和平與安寧(參閱:詠122),好能回應它的召叫,成為相遇的場所,眾人都感到彼此都是弟兄,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重新找到對話的力量,好能達致穩妥的解決之道,看到兩個國家肩並肩地在和平與繁榮中度日。

在這慶日裡,我的心思又返回上個月我懷著喜悅探訪過的伊拉克,祈願這個國家繼續走已經啓動的和平之路,好使天主的夢想──一個好客和接納祂所有子女的人類大家庭──得以實現。

願復活主的力量支持非洲的人民,他們看到自己的未來受到內部暴力和國際恐怖主義的危害,尤其在薩赫勒地區和尼日利亞,一如在提格雷和德爾加杜角地區。願人們繼續努力尋找解決衝突的和平途徑,尊重人權和生命的神聖性,本著和好及實際奏效的團結互助精神,進行兄弟情誼和建設性的對話。

世界上仍有太多的戰爭和暴力!上主是我們的和平,願祂幫助我們克勝戰爭的思維。願祂使那些交戰地區,尤其是烏克蘭東部和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的俘虜平安無恙地回到自己的家,並啓發全世界的執政者去遏止新的軍備競賽。今天4月4日,是世界禁止殺傷人員地雷日。那是既陰險又恐怖的爆炸裝置,每年都殺死或傷害許多無辜者,並阻止人類「在生命的道路上一起前進,無須害怕毀滅和死亡的陷阱」。若沒有這些死亡的工具,世界會更美好!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在不同的地方,許多基督徒在慶祝復活節時受到嚴苛的限制,今年也同樣,有時甚至不能參與禮儀慶典。讓我們祈禱,願這些限制,以及宗教敬禮和信仰自由在世界上受到的各種限制都能被解除,每一個人都能自由地祈求和讚美天主。

在我們所經歷的重重困難中,我們絕不可忘記,我們是因基督的創傷而獲得了痊癒(參閱:伯前二24)。在復活主的光照下,我們的痛苦得以轉變。在有過死亡的地方,如今有了生命;在有過哀傷的地方,現在有了慰藉。擁抱十字架,耶穌便使我們的痛苦具有意義,現在我們要祈禱,讓這痊癒的療效散布到全世界。神聖而祥和的復活節快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復活節文告全文:抵拒自私和分裂,這是團結的時刻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新冠疫情和武裝衝突的受害者是教宗方濟各今年在《復活節文告》中格外關心的對象。4月12日中午時分,在復活主日大禮彌撒結束之際,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的中央祭台前方,發表了他本年度的《復活節文告》,並向羅馬城及全世界頒賜降福。基督復活的希望是一種感染人心的訊息,傳給每個渴望喜訊的人。「基督、我的希望、已經復活!」當天繼抒詠的這句話,不是一句神奇妙語,而是愛戰勝邪惡根基的勝利。

在文告中,教宗特別念及疫情中的受苦者,尤其是病故的人,以及無法與臨終者道別的亡者家屬。教宗祈求耶穌賜給醫護人員力量,勉勵歐洲聯盟等國際組織團結一心,攜手度過難關。同時,教宗掛念著敘利亞、也門、伊拉克、黎巴嫩、烏克蘭東部、莫桑比克北部的緊張局勢,以及在利比亞、希臘、土耳其等地的難民,還有搖搖欲墜的委內瑞拉。

教宗提醒眾人,冷漠、自私、分裂和淡忘不是此時此刻該有的態度。願復活主耶穌在我們的心靈和生活中得勝,驅散人類苦難的黑暗,引領我們走入祂無盡的光榮。

以下是2020年教宗方濟各復活節文告全文: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復活節快樂!

今天,全世界都迴響著教會的宣報:「耶穌基督已復活了!」- 「祂真的復活了!」

這個喜訊如同在黑夜中點燃的一道嶄新火焰:這滿佈時代性挑戰的世界,此刻受到病毒大流行的磨難,我們人類大家庭陷入嚴峻考驗的黑夜。教會的聲音在這黑夜中迴響著:「基督──我的希望,已經復活!」(復活節的繼抒詠)

這是另一種「感染」,從人心擴散到人心,因為每一個人心中都期待著這喜訊。那是希望的感染:「基督──我的希望,已經復活!」這並非是什麼神奇妙語,能使問題消失。不,基督的復活絕非如此,而是愛戰勝邪惡根基的勝利,是一種不「迴避」痛苦和死亡的勝利。它穿越痛苦和死亡,在深淵中開啟一條通道,且化惡為善:這是天主大能的獨特標記。

復活主就是那被釘者,不是另一位。在祂光榮的肉體上帶著不可泯滅的傷痕:創傷變成希望的縫隙。讓我們把目光轉向祂,讓祂醫治受苦人類的創傷。

今天,我特別念及直接遭受新冠病毒打擊的人們:病患、亡者,以及那些因喪失摯愛而哀悼的人們──他們中有些人甚至無法跟亡者訣別。願生命之主接納亡者進入祂的國度,恩賜仍在考驗中的人慰藉和希望,尤其是年長者和孤獨的人。願上主使身處脆弱處境中的人,如那些在療養院服務、或在軍營及監獄裡生活的人,不缺乏安慰和所需的援助。為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孤單的復活節;從肉身的痛楚到經濟上的問題,人們都活在疫情帶來的憂苦和不安之中。

這疫症奪走的不只是情感的交流,也剝奪了眾人親自透過聖事──特別是聖體聖事及和好聖事──所能汲取的慰藉。這期間,在許多國家都無法領受這些聖事,但上主並沒有留下我們孤獨一人!在同心合一的祈禱中,我們確信祂的手將我們蔭庇(參閱:詠139:5),並向我們高聲重複說:不要害怕,「我已經復活了,而且與你同在!」(參閱:《羅馬彌撒經書》)

願耶穌,我們的逾越節,賜予各地的醫護人員力量和希望,他們透過對近人竭盡所能的照顧與關愛作出見證,甚至經常犧牲自己的健康。我們應向他們,一如向那些努力不懈確保民眾生活所需提供基本服務的人,以及向那些在許多國家為緩和人民的困難和苦楚而作出貢獻的軍警人員,致上關愛與感激之情。

在過去幾週,上百萬人的生活突然受到改變。為許多人,留在家中提供了他們一個契機去反省、中止生活繁忙的步伐、與摯愛在一起並享受他們的陪伴。可是,為許多人這也是一個對未來不確定而擔憂的時期,面臨失業的風險,以及現今危機帶來的其他後果。我鼓勵所有肩負政治責任的人士,為人民的福祉積極努力,提供必須的方法和工具,致使所有的人能過一個具有尊嚴的生活;並在環境許可的情形之下,使日常生活能恢復正常的運作。

現在不是冷漠的時候,因為全世界都在受苦,而世人必須要團結一致去面對這次的全球疫情。願復活的耶穌賜予希望給所有的窮人、所有的邊緣人,以及難民和無家可歸的人。願居住在世界各地城市和偏鄉的這些最弱小弟兄姊妹們不會孤獨無助。我們別讓他們缺乏基本必需品,由於許多工作現在停擺,醫藥等必需品難以取得,適當的醫療照顧機會更是難上加難。鑒於種種情況,但願國際制裁得以暫緩,因為這些制裁阻撓多個國家為本國國民接收充分的援助;但願所有國家有能力應對人民此刻最主要的需求,若不能直接免除最貧困國家的債務,至少要避免加重它們的預算。

現在不是自私的時候,因為我們正在面對的挑戰凝聚我們眾人,不分彼此。在世界上遭受新型冠狀病毒打擊的許多地區,我特別想到歐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大陸能再次崛起,是由於它具體的精誠團結精神,使它得以克服過去的敵對。這精誠團結的精神從未像此刻這般急迫,尤其是在當前處境下。願過去的這種敵對不會死灰復燃,而應是所有的人都視彼此為獨一無二的大家庭的一分子,並且守望相助。今天,歐盟面對一個時代性的挑戰,這不僅攸關歐盟的未來,更影響到全世界的前途。願大家不會錯過這機會來繼續證明精誠團結的精神,同時也尋找創新的解決問題辦法。另一個選擇純粹是自私自利和重蹈覆轍的誘惑,它恐怕會導致和平共處及後代發展陷入嚴峻考驗。

現在不是分裂的時候。願基督,我們的和平,光照衝突中所有的負責人員,好使他們有勇氣響應在全球範圍內立即停火的呼籲。現在不是繼續花費龐大資金製造和販賣武器的時候,而那些資金應是用在治療病人和搶救性命。反而,此刻該當終止心愛的敘利亞長期的浴血戰爭、也門衝突,以及伊拉克和黎巴嫩的緊張局勢。願現在是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再次對話的時刻,為尋求穩定和持久的解決問題辦法,使雙方和平共處。願生活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的人們不再受煎熬。願在非洲多個國家眾多無辜百姓遭受的恐怖攻擊得以終止。

現在不是遺忘的時候。願我們現在面對的危機不會讓我們忘記,許多其它緊急狀況令許多人受折磨。在亞洲,以及在非洲的許多人民,如在莫桑比克的北部德爾加杜角的百姓,正在經歴嚴重的人道危機。願生命之主讓他們感覺到祂親近他們。願上主溫暖眾多逃離戰爭、旱災和饑荒的難民和流離失所者的心靈。願上主賜予眾多的移民和難民保護,其中有許多是兒童,他們的生活條件令人難以忍受,在利比亞,以及在希臘和土耳其的邊界尤其如此。我也不想忘記萊斯沃斯島。願上主恩祐委內瑞拉境內達成具體和立即的解決方案,讓飽受政治、社會-經濟和醫療的嚴峻局勢之苦的人民能得到國際救援。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冷漠、自私、分裂、遺忘,真的並非是我們現在願意聽到的詞語。我們希望能永遠摒除這些詞語!當恐懼和死亡在我們心中得勝的時候,也就是說,當我們不讓主耶穌在我們的心中和我們的生活中戰勝時,這些詞語就好像占優勢。主耶穌戰勝了死亡,開啟了永恆救恩的途徑,願祂驅散我們可憐人類的黑暗,並引領我們進入祂永不日落的光榮日子。

藉著這些省思,我渴望祝福你們大家復活節快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發表2019年復活節文告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4月21日復活節當天正午時分,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中央陽台發表復活節文告並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之後,他問候及降福了在場的信友和透過電視、收音機以及其它傳播媒體參加這項活動的人士,祝賀他們復活節快樂。教宗在問候信友時,提及70年前首次通過電視發表講話的教宗,他就是庇護十二世。

教宗說:「可敬的庇護十二世向法國電視台的觀衆發表講話,強調伯多祿繼承人與信眾也能夠透過新傳播工具而彼此相遇。我藉這個節日的機會,鼓勵基督徒團體使用這技術所提供的一切途徑來宣講復活基督的喜訊。」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19年復活節文告全文: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復活節快樂!

今天,教會再次重覆首批門徒們的宣告:「耶穌復活了!」「阿肋路亞!…阿肋路亞!」的歡呼聲,口口相傳,心心相遞地回響著。復活節是教會及全人類永恆的青春活力,在這復活日清晨,我願把特別獻給青年的最新勸諭的第一段話傳送給你們每一位:

「基督活著,祂是我們的希望,在這個世界展現最美好的青春活力。凡祂所觸摸的都變得年輕,煥然一新,充滿生命。為此,我首先要向每一個青年和每一個基督徒說:祂活著,而且祂要你充滿活力!祂在你內,祂與你同在,而且從不離去。無論你走得多遠,復活主都在你身邊,祂召叫你並等待你重新開始。若你因悲傷、怨恨、恐懼、疑惑或失敗而覺得自己老了,祂都會在那裡,為重新給你力量和希望。」(《生活的基督》1~2)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這訊息同時也是傳送給全世界和每一個人的。對每一個男女而言,基督的復活是嶄新生命的開始,因為真正的更新總是從内心和良知開始。但基督的復活也是一個新世界的開端,因為它從罪惡的奴役和死亡中被解救出來:世界終於向天主的國度,愛的國度、和平與手足情誼的國度開放。

基督活著,祂與我們同在。祂向我們顯示祂復活面容的光芒,不遺棄那些在考驗、痛苦和哀傷中的人。願祂,生活的主成為可愛的敘利亞人民的希望,他們是長年戰爭的受害者,而我們會因此日漸心灰意冷,甚至無動於衷。相反地,這正是再次尋求政治解決方案的時候,好能回應人們對自由、和平與正義的正當渴望,必須應對人道危機,協助流離失所者,以及那些逃往鄰近國家的人們,尤其是在黎巴嫩和約旦的難民,使之安全地重返故土。

基督的復活將我們的目光轉向被持續分裂和緊張關係所蹂躪的中東。願那個地區的基督徒以堅忍不拔的毅力為復活主作見證,以示生命勝過死亡。我特別想到也門人民,尤其是受到飢餓和戰爭煎熬的孩童們。願復活之光照耀所有的執政者和中東人民,首先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並激勵他們減緩如此多的痛苦,尋求一個和平與安穩的未來。

願武器停止傷害利比亞,那裡在最近幾週又有手無寸鐵的人喪亡,許多家庭被迫離鄉背井。我呼籲有關方面選擇對話,而不是欺壓,同時避免再次揭開十多年的衝突和政治不穩定所造成的創傷。

願生活的基督將平安賜給整個可愛的非洲大陸,那裡仍然充斥著社會張力、紛爭,有時因極端暴力而導致不安全、摧毀和死亡,尤其是在布基納法索、馬里、尼日爾、尼日利亞和喀麥隆。我的心思也轉向蘇丹,這個國家正在經歷一個政治不穩定時刻,我期望所有的呼聲都獲得聆聽,每一個人都能努力促使國家獲享自由、發展和渴望已久的福祉。

願復活的主陪伴南蘇丹政治當局和宗教團體,讓幾天前在梵蒂岡退省的成果繼續陪伴他們。願這個國家開啓歷史新篇章,所有的政治、社會和宗教成員都能積極致力於公益和國家修和。

烏克蘭東部地區的人民仍因衝突而繼續受苦,願他們在這次復活節獲得安慰。願上主鼓勵在那裡的人道救援工作,以及尋找持久和平的舉動。

美洲大陸的人民忍受政治和經濟困境的後果,願復活的喜樂充滿他們的心。我特別想到委內瑞拉人民:由於危機持續和加深,許多人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條件,無法過上有尊嚴和安穩的生活。願上主使那些肩負政治責任的人致力終止社會的不正義、濫權和暴力行為,以具體行動修補分裂,向人民提供所需的救援。

願復活的上主光照正在尼加拉瓜付出的努力,好能儘快找到經由談判而得到的和平解決議案,造福全體尼加拉瓜人民。

面對我們時代如此多的苦楚,願生命的主不會看到我們的冷酷和冷漠。願祂使我們成為橋樑,而不是圍牆的建造者。願賜予平安的上主讓武器無論在戰爭環境,還是我們的城市不再囂張;願祂啓發各國領導人致力於停止軍備競賽和令人不安的武器泛濫,尤其在經濟較發達的國家。願破開墓穴的復活主讓我們敞開心門,幫助有需要的人、無自衛能力的人、窮人、失業者、邊緣人,以及那些向我們敲門為尋找食糧、庇蔭和要求自己的尊嚴受到承認的人。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基督活著!祂是我們每一個人和全世界的希望和青春活力。讓我們由祂來更新!復活節快樂!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會透視:中國教會復活節繼續增添新教友

最新內容:
-教宗方濟各2018年復活節文告
-耶路撒冷聖墓大殿舉行送葬遊行和復活前夕守夜禮
-中國教會復活節喜添新教友

澳門教區李斌生主教2018年復活節文告

2018 年李斌生主教復活節文告

「願光榮復活的基督 以祂的真光驅散我們心靈的黑暗」

四旬期將完結之際,我們特別經歷了一個充滿恩寵的時刻,就是「奉獻廿四小時給 天主」的活動:教宗邀請了普世教會的信友在朝拜聖體的時間內領受修和聖事。今年的敬禮是教宗在聖詠集「你以寬恕為懷」中得到啟發(聖詠130:4),在3月9日星期五至3月10日星期六舉行,讓我們都有機會去朝拜聖體,感受那修和的時刻,並獲得啟發:藉著寬恕及修和,能為我們驅除黑暗,並燃點心中「新光」。(《羅馬彌 撒經書》復活前夕燭光禮)

記得去年我在聖誕文告中提及今年的牧民方向,推動教區以「『慈悲的文化:青少年 和家庭的修和與共融』為方針,具體的邀請青少年和他們的家人參與策劃、研討等活動,共同開始推動在家庭中的慈悲、仁愛和喜樂的文化。」(2017 年聖誕節文告)我們亟需要慈悲文化,帶領青少年和家庭進行修和及共融。

可是,黑暗仍然如影隨形,並且繼續在我們的家庭周圍蔓延。世上沒有完美的家庭,我們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自己也不完美,也不能找到一個完美的人去嫁娶,更遑論養育完美的孩子們。家庭成員若彼此抱怨,對彼此愈感到失望。因此,家庭內沒有寬恕,就沒有健康的婚姻或健康的家庭。惟有倚靠真光–基督的光,藉著祂復 活和寬恕的光,能幫助我們驅除黑暗。

教宗方濟各在講述家庭的時候曾說過:「寬恕對我們的情緒健康和精神生存至關重要。如果沒有寬恕,家庭就會成為上演衝突的劇院,成為充滿怨恨的堡壘。如果沒有寬恕,家庭就會生病。」寬恕能為我們的靈魂清除毒素,淨化和釋放我們的心靈。「任何不能寬恕他人的人都不能達到靈魂的平安及與天主進行共融。痛苦是一種醉人致死的毒素,保留那心裡面的創傷是一種自我毀滅的行為。這是一種自噬。」一個不會原諒他人的人會在身體上,情感上和精神上都有病。「這就是為什麼家庭必須 是一個充滿生命而不是死亡的地方;是充滿癒合而不是疾病的領地;是充滿寬恕而 不是歉疚的臺階。」(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古巴與當地家庭會面時之發言,2015年9月22日)寬恕和癒合帶來喜悅;然而悲哀產生痛苦,並誘發疾病。

要讓基督的光在家庭中照耀,我們需要彰顯作為公教家庭的三個特徵。

首先,家庭需要祈禱。在家庭中如何祈禱呢?記得教宗方濟各曾經在講道中向家庭 發問過:「祈禱好似個人的事,而且在家庭中永遠沒有適當和安靜的時刻。」這個問題提醒我們作為基督徒要時刻謙遜,攸關我們能否承認我們需要天主。教宗的建議直截了當,就是「所有家庭都需要天主。需要祂的説明、力量、祝福、仁慈和寬恕。 在家庭中祈禱並不複雜。我們可以在餐桌前一同誦念《天主經》,可以在家庭中一同誦念玫瑰經,或者相互祈禱:丈夫為妻子,妻子為丈夫,父母為子女,子女為父母、 為祖父母。這就是家庭祈禱,而祈禱使家庭更加穩固。」(教宗方濟各「家庭日」彌 撒講道,2013年10月27日)

第二是需要守護信德。我們在家庭裡如何守護了我們的信德呢?是把它視之為私人 財產去收藏,還是正如教宗所言,「懂得以見證、接納和向眾人開放來分享信德?基督徒家庭是傳教的家庭。傳教也體現在日常生活中,體現在從事日常瑣事的時候。」 (參考同上)這樣,我們才能把信德的鹽和酵母撒遍每個角落。

第三是需要活出喜樂生活的家庭。要知道:真正的喜樂不是膚淺的東西,也不出於物質。教宗說:「真正的喜樂源自人與人之間的完美和諧,觸及每個人的心靈,能讓我們感受到聚在一起和在生命路上相互支持的美好。」然而,「這種喜樂的基礎是天主臨在於家庭,是天主對眾人殷勤、仁慈和尊重的愛,尤其是充滿耐心的愛。耐心是天主的美德,天主也教導我們在家庭中相互持有充滿耐心的愛,對彼此有耐心。」 (參考同上)

我邀請你們在復活蠟燭前默想基督的復活奧跡,從燭光中看到富於仁愛和寬恕的耶穌基督活現在一個家庭之中。在那裡你可以找到祂的愛,喜樂與平安,真正體驗到 「願光榮復活的基督,以祂的真光驅散我們心靈的黑暗」。

天主教澳門教區

李斌生主教

PDF文本下載

圖片: Sé Cathedral Macau 澳門主教座堂

教宗方濟各2018年復活節文告

2018年4月1日復活主日中午時分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殿中央陽台上發表了復活節文告,並降福羅馬和全世界。教宗表明,基督的復活是世界的真正希望,這希望絕不令人失望。在問候信友們時,教宗祈求耶穌以祂復活的喜樂和希望賜予家庭慰藉,尤其鼓勵年長者和青年,前者是社會的珍貴記憶,後者是教會和人類的未來。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18年復活節文告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復活節快樂!

基督從死者中復活了!

這訊息連同阿肋路亞的歌唱聲,在全球的教會回響著:耶穌是主,天父已使祂復活了,祂永遠生活在我們中間。

耶穌曾用一粒麥子的比喻預言過祂的死亡與復活,說:「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若十二24)。看,這事確實發生了:耶穌,天主播撒在地裡的麥粒被世界的罪殺死。祂雖在墳墓内停留了兩天,但祂的死亡完全涵蓋著天主愛的大能。這愛在第三天散播出來,在我們今天慶祝的日子,主基督的逾越節彰顯出來。

我們基督信徒相信並知道,基督的復活是世界的真正希望,這希望絕不令人失望。正是那粒麥子的大能、愛的大能卻自我貶抑、自我奉獻到底,而這愛的確更新了世界。今天,這愛的力量在我們被這麼多的不義和暴力所充斥的歷史行跡中,繼續結出果實。這力量在仍有貧窮和排斥的地方結出希望和尊嚴的果實,這正是因為那裡有飢餓和失業,有經常被今日丟棄文化所排斥的移民和難民,有販毒、人口販賣和現代各種奴役的受害者。

今天,我們為全世界祈求和平的果實。首先是那可愛和飽受煎熬的敘利亞,其人民遭受沒有盡頭的戰爭摧殘。在今年復活節之際,願復活基督的光照耀所有政治和軍事領導人,好能立即終止正在進行的大屠殺,遵守人道法律,人道救援順利抵達我們有急需的弟兄姊妹們那裡,同時確保有適切的條件,幫助顛沛流離的人返回家園。

讓我們為衝突殃及無辜者的聖地,為也門和整個中東懇求修和的果實,使對話和互相尊重勝過分裂和暴力。我們基督內的弟兄姊妹常在那裡忍受不公平的對待及迫害,願他們成為復活主以及以善勝惡的光明見證人。

讓我們今天為那些渴望度一種更有尊嚴生活的人祈求希望的果實,尤其是非洲大陸那些深受饑荒、內戰和恐怖襲擊所折磨的地區。願復活主的平安治療在南蘇丹的創傷,開啓人心前去對話和彼此了解。我們也不可忘記衝突的受害者,特别是那些孩子們!願那些被迫離鄉背井和苟且偷生的人不會缺少眾人的團結關懷。

讓我們為朝鮮半島祈求對話的果實,好使目前的對話能促進那個地區的和諧與和平。願那些直接肩負責任的人士以智慧和分辨去行動,謀求朝鮮本島人民的福祉,在國際團體間建立信任的關係。

讓我們也為烏克蘭祈求和平的果實,好能加固那些尋求和諧的步伐,促進人民急需的人道舉措。

讓我們也為委內瑞拉人民祈求慰藉的果實,正如他們主教們所述,他們在自己國家內卻度著一種「異鄉」的生活。 願該國藉著主耶穌復活的大能找到公正、平和及人道的方式,好能儘快走出那糾纏著她的政治和人道危機,那些被迫離鄉背井的子女受到接納和協助。

願復活的基督為那些孩童和年長者帶來新生命的果實,前者由於戰爭和饑荒在成長時期看不到希望,而且缺乏教育和醫療照護;後者被自私文化所丟棄,被視為「無生產力」者而遭到遺棄。

讓我們也為全世界那些肩負政治責任的人士祈求智慧的果實,好使他們常能尊重人的尊嚴,以奉獻精神謀求公益,確保本國人民的發展及安全。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

那句向那些趕到墳墓前的婦女所說的話也是對我們說的:「你們為什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祂不在這裡了,祂已復活了」(路24:5-6)。死亡、孤獨和恐懼並非最後的結局。有一個超越它們、唯有天主能宣報的話語:這話語就是「復活」(參閱: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十字苦路〉結語,2003年4月18日)。藉著天主的愛,「它為我們驅逐邪惡,滌除罪過,使墮落者痛心悔改,給憂苦者帶來了喜樂;它消除仇恨,克服了罪惡的勢力,帶來真正的和平,並使天地共融。」(〈復活宣報〉)

祝大家復活節快樂!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方濟各2017年復活節文告

2017年4月16日復活主日中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中央陽台上發表了復活節文告,並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教宗表明:「耶穌基督藉著祂的復活,把我們從罪惡及死亡的奴役中解救出來,為我們開啟了抵達永生的道路。

在問候詞中,教宗祝福信友們「每天都能感受到復活主的臨在,並能與其他人分享祂所賜予的喜樂及希望」。

以下是教宗方濟各2017年復活節文告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復活節快樂!

今天,教會在全球重申首批門徒們充滿驚喜的宣報:「耶穌復活了!」 「正如祂所預言,祂真的復活了!」

古代的逾越節,猶太民族紀念他們從奴役中獲得釋放的日子,現今達致圓滿:藉著祂的復活,耶穌基督把我們從罪惡及死亡的奴役中解救出來,為我們開啟了抵達永生的道路。

我們眾人若順從罪惡驅使,便會偏離正道,走上流浪之途,有如迷途的羔羊。可是天主,我們的善牧親自來尋找我們,而且為了拯救我們,自我貶抑直至接受十字架的恥辱。如此,我們今天才能宣報說:「善牧復活了,祂曾為自己的羊犧牲了性命。阿肋路亞!」(《羅馬禮彌撒經書》復活第四主日領主詠)

世世代代以來,基督善牧不辭勞苦地尋找我們,祂這些在現世荒漠中迷失的弟兄們。祂藉著苦難的標記,慈悲聖愛的創傷,吸引我們走上祂的道路—生命的道路。今天,祂也背負著我們如此眾多受到各種罪惡壓迫的弟兄姊妹。

復活的善牧去尋找走失在孤獨和被邊緣化迷宮裡的人;祂藉著那些懂得以尊敬和溫柔相待的弟兄姊妹與他們相遇,讓他們聆聽祂的聲音,一個令人難忘且呼喚他們與天主建立友誼的聲音。

祂背起那些新舊式奴役的受害者的重擔:包括非人的工作、人口販賣、剝削、歧視,以及嚴重毒癮。祂背起那些兒童和少年的重擔,他們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被剝奪;祂也背起那些因家庭暴力而心靈受傷的人。

願復活的基督善牧陪伴那些因武裝衝突、恐怖攻擊、饑荒和政權壓迫而被迫離鄉背井的人,讓這些強制性移民無論走到哪裡都能遇到弟兄姐妹們,在同行中與他們分享食糧與希望。

在子民這些既複雜又時而戲劇性的處境中,願復活的主引領那些尋求正義與和平者的步履;賜予國家執政者勇氣去阻止衝突擴散,以及停止武器販賣。

在這些日子裡,求祢特別支持那些努力向敘利亞平民提供救濟和安慰的人。可愛卻備受折磨的敘利亞,成了一個不斷播撒恐懼與死亡的戰爭的受害者。願復活的主也賜給中東和平,尤其是聖地,還有伊拉克和也門。

願我們的善牧不忘關懷南蘇丹、蘇丹、索馬里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人民,他們經受長年的戰爭,又因非洲一些地區的嚴重饑荒而苦上加苦。

願復活的主耶穌支持那些維護社會公益的人,尤其是拉丁美洲,那裡有時出現政治和社會緊張情勢,甚至發生暴力。願他們能建起溝通的橋梁,恆心抵拒貪腐,尋找和平的有效途徑來發展和鞏固民主體制,完全尊重依法治國。

願基督善牧幫助仍被流血衝突蹂躪的烏克蘭重獲和諧,陪伴他們的行動,並且安慰那些遭受悲劇後果的人。

願復活的主不斷使歐洲大陸滿溢祂的降福,把希望賜予那些因失業而經歷危機和困境的人,尤其青年人。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今年我們各教會的基督徒一起慶祝復活節。為此,在世界各地都同聲回響著這個最美的宣報:「正如祂所預言,祂真的復活了!」祂戰勝了罪惡與死亡的黑暗,願祂賜予我們的時代平安。

復活節快樂!

教宗方濟各2017年復活節賀詞:

親愛的弟兄姐妹,

我向來自意大利和各個不同國家聚集於此的各位,也向所有透過各種大眾媒體收聽和收看的人,祝賀復活節快樂。願基督復活的宣報重新燃起你們家庭及你們團體的希望,尤其是新一代的人;他們是教會與人類的未來。

在此,我特別感謝那些贈送和設計花飾的人士,今年的花飾也是來自荷蘭。

祝福你們每天都能感受到復活主的臨在,並能與其他人分享祂所賜予的喜樂及希望。請大家也不要忘記為我祈禱。祝大家節日快樂,再見!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