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濟各告訴我們,納匝肋聖家令我們重新發現家庭,每個家庭的聖召和使命。如同瑪利亞和若瑟那樣,首先,每個基督徒家庭都能接納耶穌,聆聽祂的話,與祂交談,守護、保護祂,與祂一起成長,並藉此改善世界。家庭的一個重大使命是給耶穌騰出地方,把耶穌迎入家中,迎入子女、丈夫、妻子、祖父母的心中,因為耶穌就在那裡。我們應在那裡迎接祂,好使家庭在靈性上日益成長。讓我們一起看看 Monica 和 Roger 的家庭如何效法納匝肋聖家。
聖座介紹世界家庭會議: 家庭這個重要資源受到打擊
6月25日,聖座新聞室召開記者會,介紹將於今年9月在美國費城召開的第8屆世界家庭會議。這次會議主題為「愛是我們的使命,家庭是活躍的團體」,從9月22日至27日舉行,教宗方濟各將出席26日和27日的會議活動。
宗座家庭委員會主席帕利亞總主教(Vincenzo Paglia)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將在費城的會議上介紹歐洲、美國和南美洲近年的科學研究,展現出家庭是社會極為重要的資源。即使人們避而不談,甚至有時『打擊』和遺忘家庭,家庭依然是重要的資源」。
美國費城總主教沙皮(Charles Joseph Chaput)也出席了記者會。他介紹說:「在費城召開的世界家庭會議將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世界家庭大會,從9月22日至25日在費城賓州會議中心舉行,預計約有1萬5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參加。所有相信家庭是社會基石的人,不分宗教信仰,都能在這場大會上齊聲重申家庭最親密的關係及在我們生命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是教宗9月26日至27日在費城的訪問,他將出席第8屆世界家庭會議的閉幕式。」
帕利亞總主教指出,「在這些活動結束之際,教宗將為全世界5個城市分別頒授20萬本有他簽名的《路加福音》。這些城市是美洲的哈瓦那、歐洲的馬賽、亞洲的河內、澳大利亞的悉尼和非洲的金沙薩。這些福音書將從美國費城分發給這5個大城市的偏遠家庭,表達出這項活動的普世性,使家庭的福音也成為家庭的書籍」。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家庭一旦破裂,子女就得承受沉重後果
教宗方濟各6月24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參加了這項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省思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家庭的創傷。教宗強調,家庭一旦破裂,夫妻恩愛一掃而空,子女就得承受沉重後果。教宗呼籲信友們陪伴“處在非正常境遇”的家庭,使“兒童不成為爸爸或媽媽的人質”。
在家庭内“一切都相互關聯”,倘若家庭的核心受到傷害,“全家人都會受到感染。爸爸和媽媽的所有傷害及所遺棄的一切都銘刻在子女身上”。教宗表示:“一男一女彼此承諾,‘結為一體’並組成一個家庭,若他們一味索求個人自由和酬報,這錯誤就會深深地影響子女的心靈和一生。兒童經常私下獨自哭泣。”
教宗提及瑪竇福音的記述,耶穌告誡成年人不要使小孩子跌倒。教宗說,每個家庭都有成員彼此傷害情感的時刻。這傷害可能是言語、行為和疏忽造成的,非但沒有表達愛,反而將愛除去,或更糟糕的是,使愛受到淩辱。
“若這些傷害在尚可補救的時候卻被忽略,傷害就會加重,進而轉為蠻橫、仇恨、蔑視。到了這種程度,破裂就會加深,夫妻彼此對立,在別處尋求理解、支持和安慰。可是,這些‘支持’往往並不著眼於家庭的益處。”
教宗指出,夫妻恩愛的空洞在彼此的關係上散布著怨恨,這破裂的包袱經常壓在子女身上。儘管我們有“看似先進的敏銳性”,我們有“精細的心理分析”,談論“行為障礙、心理健康、兒童的幸福、家長和子女的焦慮”,但我們是不是對兒童心靈的創傷感到麻木了?“越是設法用禮物和點心做補償,就越會喪失對最悲痛的心靈創傷的感覺。”
注視著“夫妻相互欺壓、彼此傷害,甚至忠貞關係破裂”的家庭,教宗著重談到“壓在兒童心靈上的沉重包袱”,這是“錯誤選擇”的後果。“若成年人一時糊塗,若每個人只顧自己,若爸爸和媽媽彼此傷害,兒童的心靈就非常痛苦,就會感到絕望。這些傷害為他們一生留下印記”。
教宗也提到夫妻不可避免分離的個案。他說:“若是為避免夫妻中較弱的一方或年幼子女受到更嚴重的傷害,分離在道義上有時甚至是必要的。這些傷害是由蠻橫和暴力、侮辱和利用、局外人和喪失家庭觀念造成的。”
然而,也有人“在信德和愛子女”的支持下,見證他們對婚姻的忠貞,挽回了表面似乎無可救葯的婚姻關係。不過,不是所有分居的夫妻都能感覺到這一聖召,在孤獨中聽到上主向他們發出的呼籲。教宗說:“在我們周圍有一些所謂非正常情況的家庭,對此我們提出許多詢問。如何幫助這些家庭?如何陪伴這些家庭?如何陪伴這些家庭,使孩子們不成為爸爸或媽媽的人質?”
教宗邀請信友們向上主祈求極大的信德,好以天主的目光注視現實;祈求上主賜予熱切的愛德,好以祂的慈悲去接近人。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 信德是家喪之痛的安慰
阻止死亡將我們的感情變為虛無、使我們墜入更加黑暗深淵的,是信德和愛的力量。
6月17日,教宗方濟各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繼續以家庭為題,這一次他向聖伯多祿廣場上的2萬5千名信眾談到為至親逝去的悲痛經驗,勉勵牧者不要否定哭泣的經驗,而要從這些家庭取得見證,堅信死亡不是最終的結局。公開接見最後,教宗也提醒信眾6月18日將公布他關於照料受造界的通諭。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見到喪失獨子的寡婦便動了憐憫之心,遂使她的兒子復活,將其交給這位母親。教宗反省這段福音記載說:「死亡的經歷涉及每個家庭,但從親情的角度看,死亡從來都不是自然而然的事。」
「對父母而言,看到自己的兒女死去是一件尤為悲痛的事,有悖於賦予家庭意義的親情本性。失去兒子或女兒如同是時間的停止:掉入了吞噬過去和未來的無底深淵。死亡帶走年幼或年少子女,它沉重打擊了我們對生命的指望、及為生命付出的愛的奉獻與犧牲。」
「兒童失去父母也一樣,被遺棄的空洞更加煎熬,因為他對所發生的事不知所措:「爸爸在哪裡?媽媽在哪裡?」—「在天上」—「那我為什麼看不到呢?」這個疑問折磨著兒童的內心。他感到孤獨。」
教宗表示:「很多次,面對死亡的黑洞,由於我們悲痛欲絕,便將責任歸咎於天主。然而世上的罪使得死亡更為惡劣、更加不公。仇恨、傲慢、貪婪,嫉恨是死亡的幫兇,親情似乎是死亡幫兇手下預先註定和軟弱無力的受害者。雖是如此,但我們還是可以阻止親情落入更加黑暗的空洞內,如同許多家庭那樣,用行動證明死亡不是最終的結局。」
教宗說:「每當舉行喪事中的家庭找到力量,來守護將我們與親人聯繫在一起的信德和愛時,也就在阻止死亡奪去一切。這個答案就是基督復活的光。死亡的黑暗必須以更加強烈的愛去面對。相信上主戰勝了死亡安慰我們,保護我們遠離死後皆空的思想,不落入世俗虛假的慰藉中,有助於家庭超越喪失親人的悲痛,向友愛與互助開放。」
教宗說:「我們的至親沒有消失在虛無的黑暗中,望德向我們保證他們在天主良善和有力的手中。愛比死亡更強而有力。因此,我們應該增長愛情、使愛情更為堅固,愛就會保護我們,直到一切淚痕被拭去,再沒有死亡、悲傷、哀號和苦楚的時候(默31:4)。」
教宗再次提到望德給予我們信德,《路加福音》說:「耶穌將那死去的兒子復活後,便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主耶穌也會把我們所有去世的親人交給我們,我們必將與他們相會。這樣的信德絕不令人失望!我們要牢記耶穌的這一舉動:耶穌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耶穌也同樣會把我們所有的親人交給我們!」
最後,教宗特別勉勵牧者不要否定哭泣的權利,而從這些家庭取得見證,堅信死亡不是最終的結局。教宗說:「天主愛的功效遠勝於死亡的功效。我們應該懷著信德,成為這份愛的辛勤合作者。」
公開接見結束時,教宗鑒於18日將公布他關於照料受造界的新通諭,向所有人發出一項呼籲。他說:「我們的這個『家』正在被毀滅,人人都將因此遭殃,尤其是窮人。我呼籲大家負起責任,按照天主在創世工程中給予人類的任務:耕種並守護天主為人所安置的樂園(創2:15)。」
聯合國訂定6月20日為世界難民日,教宗方濟各為此在6月17日的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呼籲說,寬恕那些向難民關上門的人。
教宗說:「讓我們為無數離鄉背井尋求庇護的弟兄姐妹祈禱,他們尋找一個可免於恐懼生活的家,願他們的尊嚴得到尊重。」
教宗冀望國際社會採取一致行動,防止各種強迫性移民的原因。教宗也請眾人寬恕那些拒絕難民與移民的人。
他說:「我邀請你們所有人為那些向尋找家庭和保護的人關上門的機構和人請求寬恕。」
據經濟與和平研究所的資料顯示,目前全世界難民有7300萬,佔世界總人口的1%。難民人數創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的最高記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 不可讓有病患的家庭孤立無援
6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家庭與疾病。教宗強調,在家庭受到疾病考驗時,我們不可讓它孤立無援。
教宗表示:「若我們所愛的家人患了病,我們就『更加』痛苦和焦慮。是愛促使我們感受到這份『更加』痛苦的心情。」
一位父親或一位母親經常更難忍受兒女的病痛,而非自己的病痛。教宗稱家庭似乎總是「一所最近的醫院」。
他說:「如今,在世界許多地區醫院仍是少數人享受的特權,而且經常距離遙遠。照顧病人並幫助病人痊癒的則是媽媽、爸爸、兄弟、姊妹和祖母。」
福音記載了耶穌治癒病人的許多事跡,其中一件非常感人:「到了晚上,日落之後,人把所有患病的和附魔的,都帶到耶穌跟前,闔城的人都聚在門前。」(谷1:32-33)
教宗說:「倘若思考一下現代的大都市,我想知道哪裡有門可以將病人帶進去,希望他們被治癒!耶穌從未拒絕過為人治病。祂從未繞開他們走掉,也從未把臉轉向別處,不看他們。治病比法律更重要,即使是如同安息日不可做任何事那樣神聖的法律也應為治病救人讓路。」
「法學士們斥責耶穌,因為祂在安息日給人治病,在安息日行善。然而,耶穌的愛正是治病救人和行善。這始終是首要之務!」
接著,教宗談到教會的任務是要幫助病人,而不是喋喋不休地空談;要經常幫助、安慰病人,減輕他們的痛苦,接近他們。
教宗提到瑪竇福音記述的一位外邦人婦人的事跡。這婦人再三懇求耶穌治癒自己的女兒。耶穌起先拒絕她,後來因她的信德而滿全了她的願望。教宗因此邀請信友們不斷為患病的親人祈禱,他說:「為病人祈禱絕不能減少,反而要更多,個人和團體都該如此。」
教宗進而談到教育孩子從小就知道關懷家中病人的重要性。
他說:「若教育使孩子失去對人的疾病的敏感度,人心就會枯竭。這樣一來,孩子就會對別人的痛苦‘麻木不仁’,沒有能力面對痛苦和受局限的經驗。」
我們經常看到男人和女人為照顧家中的病患徹夜未眠,白天又拖著疲倦的身軀走上工作崗位。
教宗說:「那些默默無聞的英勇行為是在有人患病時作出的,是以溫柔和勇氣作出的。」
「若有家人的祈禱和殷切關懷,我們最親切和最神聖的情感及其軟弱及痛苦就能成為我們子孫的一所生活的學校。」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 窮人的審判預先展示了天主的審判
6月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家庭的貧困處境。教宗強調,戰爭是一切貧困的根源,它使家庭的愛和親情遭受打擊,我們必須幫助家庭向前邁進。當天,到場參與的還有意大利奇維塔韋基亞監獄代表團,這展現出服刑人士和監獄工作者對教宗方濟各的訊息和神恩投以熱切的關注,懷有濃厚的興趣。代表團也向教宗獻上服刑人的訊息、祈禱和敬愛。
今天,家庭經受許多考驗,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邊緣地區和農村的家庭受到貧困處境的折磨。教宗方濟各首先談到戰爭加重的貧窮現實,他說:「戰爭總是一件兇惡的事。戰爭尤其損害平民及家庭。戰爭的確是一切貧困的根源,戰爭使家庭變得貧窮,它是掠奪生命、心靈和最神聖最親切情感的禍首。」
「雖然如此,也有許多貧困家庭不感自卑地設法度他們的日常生活,並信賴天主的祝福,但這不該成為我們冷漠的藉口,這麽多的貧窮現象反而該使我們感到倍加羞愧。無論如何,家庭即使在這樣的處境中也盡其所能繼續培養並保存其特有的人性關係。」
教宗說:「這一事實激怒了那些福利生活的規劃者們,他們視情感、生兒育女、家庭關係為生活品質一個可變的次要方面。他們什麽都不懂!相反地,我們該當跪在這些家庭面前,它們是保護社會不受殘暴侵害的一所真正的人性學校。」
教宗邀請信友們不屈服於暴力和金錢的要脅,不失去家庭情感。他說:「只有當公眾生活的負責人士整頓社會關係,抵拒在家庭與貧窮之間不斷增長,使我們陷入深淵的惡行,一種新的公民道德才會到來。」
「另一方面,當代經濟常專長於引人只顧享受個人幸福。家庭的巨大工作並未在預算中受到重視,這很自然!經濟和政治在認可這方面的問題上相當刻薄。然而,人的内心培育和情感的社會交流正是以家庭的工作為支柱。若除去這支柱,一切都會倒塌。」
教宗強調:「不單麵包,還有教育、醫療問題。孩子們很清楚這一點。在世界許多地區那些營養不良和患病的孩子們或那些一無所有的孩子們,他們即使在簡陋的學校裡,眼睛也發亮和自豪地出示他們的鉛筆和筆記本,或愛慕地望著他們的老師。孩子們確實知道人不單靠餅生活!也靠家庭的愛。若家庭貧困,孩子們就受苦,因為他們希望有愛和家庭親情。」
教宗勉勵:「基督徒要越來越接近經受貧困考驗的家庭,思念許多沒有工作的爸爸或媽媽,他們的家庭受苦,親情變得薄弱。社會貧窮影響到家庭,有時將家庭摧毀。沒有工作或失去工作,或嚴重缺乏工作沉重響著家庭生活,使家庭關係經受嚴峻考驗。最艱困社區的生活環境,那裡的居住和交通問題以及社會服務、醫療和學校費用的縮減,在在導致更惡劣的困境。」
教宗提到教會是母親,因此不可忘記她子女的這悲劇。
「教會也必須是貧窮的,好結出豐碩的果實,對許多困境作出回應。一個貧窮的教會是自願度簡樸生活的教會,在她本身的體制、她成員的生活模式上均如此,好能推倒各種使人隔離的圍牆,尤其是將窮人隔離的圍牆。」
最後,教宗勉勵信友們以祈禱和行動使我們基督徒家庭成為接近家庭的這項革命的主角,不忘有需要的人、弱小者和窮人的審判預先展示了天主的審判。
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教宗也為中國長江船難的遇難者和倖存者祈禱。這宗船難是中國近十年來最嚴重的交通事故。
教宗說:「我向此刻因長江船難而處於艱難時刻的中國人民表達我的關懷。我為遇難者、倖存者、他們的家屬和所有搜救人員祈禱。」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訂婚是學習相愛及磨練的時期
5月2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來自世界各地的朝聖信友參加了這項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結婚的先決條件:訂婚。教宗強調,婚姻是男女之間愛的盟約,而不是逢場作戲;訂婚與信賴及自由有關,而「用完即棄」的文化則損害婚姻作為終生盟約的基礎。
教宗指出,訂婚是一段「行走」的時期。在這段時間裡,男人和女人必須學會相愛。
「男女之間愛的盟約,共同生活的盟約不是逢場作戲,因此不能在短期内締結。沒有特快婚姻:需要在愛上下功夫,需要行走。男女之間愛的盟約需要經過學習和磨練。請允許我說,這是匠人的盟約。把兩個生命合為一個幾乎是件奇跡,是依靠信德的自由及内心的奇跡。」
教宗表示:「我們可能要在這方面更加盡心盡力,因為我們的『愛情座標』有些混亂。有人希望能馬上得到一切,然後在遇到第一個困難(或第一個機會)時,便在一切事上屈服。若習慣地把愛的行為當作一種身心舒適的『補充品』,那麽奉獻自己的信賴和忠貞就不會有希望。愛不是這樣的!」
接著,教宗提到天主談及與祂子民訂立的盟約,有時天主也借助訂婚的圖像,一如《歐瑟亞先知書》第2章21至22節所記載的那樣 :「我要永遠聘娶妳,以公義、公平、慈愛、憐憫聘娶妳;以忠實聘娶妳,使妳知道我是上主。」
說到這裡,教宗邀請在場的人,特別是青年閲讀《約婚夫婦》”The Betrothed” 這部出自意大利文學作家亞力山德羅·曼佐尼(Alessandro Manzoni)關於訂婚的傑作。
「青年人必須認識這部作品,必須閲讀它。這部傑作敍述一對經歷很大痛苦的未婚夫婦的故事。他們走過一段困難重重的道路,因堅持到底而終成眷屬。你們不要把這部關於訂婚的傑作,這部專為你們寫的意大利文學作品棄置一旁。你們要前行,閲讀這部著作,你們就會看到未婚夫婦的美好、痛苦及忠貞。」
教宗表示:「教會持守在未婚夫婦與已婚夫妻之間的區別,強調肉體的強烈標記持有靈魂的鑰匙,因此我們不可輕率地對待肉體的結合,否則就會造成精神上長久的創傷。今日文化和社會變得不在乎這一區分的細微和嚴肅性。另一方面,文化與社會卻沒有慷慨大方地對待那些誠心願意建立家庭及生育子女的青年!反之,還經常設置精神上和實施上的重重障礙。」
教宗談到婚前的準備課程,他承認許多未婚夫婦把這課程當作一個負擔,不情願接受。然而,許多人在有了這段經歷後會感到高興和感激,因為藉著這機會他們有幸認真地反省自己的經驗。
「是的,許多未婚夫婦在一起已有很長時間,甚至也很親密,有時住在一起,但他們並不真的彼此了解。這好像很奇怪,但經驗顯示的正是如此。因此,訂婚必須得到重新評估,把它作為彼此認識和共同分享一項計劃的時期。婚前準備的旅程必須建立在這個前景上,也可藉著基督徒夫妻樸實卻熱切的見證。」
最後,教宗勉勵未婚夫婦們一起重新發現聖經、祈禱及聖事,衷心邀請未來的夫妻們善度這段婚前準備時期。
「訂婚的時期是否真的能成為一段開始的時期呢?開始什麽呢?開始意想不到的時期!在這意想不到的神恩時期,上主藉著教會以這些恩賜來豐富願意生活在祂祝福中的新家庭的前途。」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 父母必須重新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
5月2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家庭教育子女的天職。教宗強調,父母必須重新承擔起教育子女的責任,使子女在成長中學會對自己和對他人負責任。
教宗指出,今天親子關係必須是一種「明智」和「均衡」的關係,子女應聽從父母,這是主所喜悅的;父母則不要激怒自己的子女。教宗談到教育子女在當今時代的困難說:
「只有在晚上才見到子女的父母們很難教育子女,他們下班回家後已經疲憊不堪。這些是幸運有工作的父母,那些分離的父母們困難就更大了,他們因自己的處境背負著沉重負擔。」
父母分離的子女們經常被當作「人質」,被迫聼父母的一方講另一方的不是。教宗談到分離的夫妻說:
「絕對,絕對不可把子女當作人質!你們因許多困難和緣故而分離,生活給了你們這考驗,但不可讓子女背負這分離的重擔,不可利用子女作為與夫妻另一方作對的人質。儘管你們不再生活在一起,卻該讓子女在成長中聽到媽媽說爸爸的好處,爸爸說媽媽的優點。」
另一方面,家庭與社會,家庭與學校之間也出現了破裂,因為「教育協定」被中斷。教宗談到這個問題說:
「社會與家庭間的教育聯盟陷入危機,這是因為彼此間的信賴逐漸被損害。持批判態度的各路學者們千方百計地給父母喝倒采,甚至大談家庭教育的損害。家庭被指控為專制、偏袒、隨波逐流、壓抑情緒及製造衝突。父母被迫只得聽從、學習及適應所謂專家們的説教。這些專家們在教育的最隱秘方面也充任了父母的角色。如此下去,確實給父親和母親加重了負擔,最後他們不再糾正自己的子女。」
教宗說:「父母親越來越傾向於把子女交託給專家們,甚至將子女生命中最細微及最私人的幅度也交出,自己卻獨自留在角落裡。這樣一來,父母親今天便會自動地將自己排除在他們子女的生活之外。」
同往常一樣,教宗舉出一則他個人的例子。他談到自己在孩童時,有一次對學校的老師說了一句粗話。這位老師立即把他的母親請到學校。母親溫和地請他向老師道歉,而回家後再同他理論這個問題。
教宗說:「今天,倘若老師做了同樣的事,隔天孩子的父母或父母中的一位就會斥責老師,因為‘專家們’說孩子不該如此受責備。情況改變了!雖然如此,父母親不該自動地將自己排除在教育子女的義務之外。
顯然,專家們的所作所為不是和諧,不是交談的方法,非但未促進家庭與其它教育機構的合作,反而使它們對立起來。
教宗表示:「不錯,過去的一些教育方法有其局限性,然而唯有父母親才有權犯那樣的過錯,因為他們能藉著愛,那天主賜予我們的愛來彌補他們的過錯。不幸的是,今天的生活為談話、反省及討論的時間非常有限,因為許多父母都被工作綁住,為子女的新需求及現時生活的複雜性而感到為難,因此害怕出差錯而困頓不前。在這種情況下,基督徒團體必須貢獻力量,以天主聖言的光照支持家庭的教育使命。即使在最好的家庭裡也需要彼此擔待,需要很大的耐心!為彼此擔待需要很大耐心。但生活就是如此!生活不是在實驗室裡而是在現實中度過。耶穌親自經歷了接受家庭教育的生活。」
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之際,再次提到基督徒遭受的迫害。
教宗指出:「意大利主教團提議各教區在聖神降臨節前夕舉行祈禱活動,紀念許多只因身為基督徒就被迫逃亡或被殺害的弟兄姊妹。他們是殉道者!」
教宗祈願:「這個祈禱時刻能使眾人更加意識到宗教自由是不可剝奪的人權,從而更加關注當代基督徒受迫害的悲慘事件;願這令人無法接受的罪行得以終止」。
此外,教宗方濟各在要理講授之後問候在場信友們時,教宗提醒他們在5月24日主日,進教之佑聖母瞻禮當天,要為在中國的天主教徒祈禱。中國天主教徒非常熱忱地恭敬進教之佑聖母,在上海的佘山聖母聖殿内恭放著一座聖母高舉張開雙臂的聖子耶穌像,表達了聖母向世界展示耶穌對世人的仁愛。
教宗說:「讓我們祈求聖母瑪利亞幫助在中國的天主教徒在自己的同胞中始終做這愛與仁慈的可信見證人,並使他們在精神上與被立為教會磐石的伯多祿聯合在一起。」值得一提的是,在聖伯多祿廣場上參加教宗公開接見活動的有來自中國的信友團體。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 家庭生活三言—請問、謝謝、對不起
5月13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講解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夫妻與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三句說話:請問、謝謝、對不起。教宗以這三句話語開始反省家庭生活。
教宗首先解釋,一般而言我們把這三句話語視作有禮貌,有修養者待人處事的態度。但有禮貌可以是兩種人抱持的態度:一種是聖方濟各‧沙雷氏所稱的「已經是半個成聖的人」;另一種是戴假面具的人,「掩飾其心靈枯竭及不關心別人」。
教宗說:「試探耶穌的魔鬼賣弄自己有修養,正是以紳士、騎士的面目出現,而且引用聖經,似乎是個神學家。它的方式似乎無可指責,但它的意向卻是要引人離開天主之愛的真理。我們要說的有禮貌則是這個詞句本身的真實涵義,即待人處世的良好態度在愛好善德及尊重他人之中牢固地扎根。家庭度的就是這種彼此相愛的彬彬有禮的生活。」
教宗開始講解這三句話語的含義。
首先是「請問」。
「就是對我們已經以為能夠得到的東西也應有禮貌地請求准許,這樣我們便能真正地保護婚姻與家庭和睦相處的氣氛。」
「進入別人的生活,即使他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也要求我們持有不侵擾別人的謙恭有禮的態度,使互信互重不斷更新。總之,親密關係絕非是理所當然地將一切和盤托出。在家中做一件事之前需要詢問:『請問,我可以做這事嗎?你願意我這樣做嗎?』這正是既有禮貌又充滿愛的言詞。這對家庭大有益處。」
第二句話語是「謝謝」。
教宗表示我們的社會正在走向沒禮貌和說粗話的文明,表達謝意的人被看作是軟弱的表現,甚至不被信任。對此,教宗堅決指出:「在進行感恩和謝恩的教育上我們絕不讓步:人性尊嚴和社會正義,兩者都是從這裡起步。若家庭生活忽視這風範,則社會生活也必失去它。再説,對信徒而言,感恩也是其信仰的核心:一個不知感恩的基督徒是一個忘記天主的語言的人。」
第三句話語是「對不起」。在家庭關係中,倘若不說這句話,那麽已經存在的細小裂縫就會變成深溝。教宗表示:「承認過失及渴望改正過錯便使人當得起寬恕,這是尊重、誠懇及愛的態度。這樣一來,裂縫就會止住。但是,倘若我們沒有能力請求原諒,那麽我們也就無法寬恕。」
「若你們在家裡吵了架,絕不能不和好就結束這一天。那我該如何和好呢?要我下跪嗎?不是的!你只要做出一個微小動作,一件小事即可。如此,家庭就會恢復和諧!只需愛撫就夠了,無需言語。然而,絕不可不和好就結束一天的家庭生活。明白這點了嗎?唉,不容易啊!但必須做到。這樣一來,生活才會更美好。」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公開接見: 見證婚姻的美好 , 克勝家庭危機
4月29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繼續關於家庭的主題,這一次他談了男女婚姻。教宗強調,唯有見證婚姻的美好,才能克勝當前的家庭危機。
「社會的傑作是家庭:男人和女人必須彼此相愛!」教宗以耶穌顯的第一個奇跡來強調這觀念。耶穌在加納婚宴中變水為酒,成全了那次婚宴。但不幸的是,今天的青年不願意結婚;在許多國家,子女人數減少,夫妻分居卻呈上升趨勢。
教宗說:「我們想到夫妻分離的首要受害者,最重要的受害者,受苦最深的受害者是子女。若你從小就體驗到婚姻是一段『有限期』的關係,無意識地你就會認為它將如此。」
教宗指出,這是一種「時來暫去的文化」,在這文化中沒有任何事物是不可更改的。然而,為什麼青年人經常喜歡同居,並時常僅擔負有限的責任呢?為什麼許多人,也包括教友在内,對婚姻和家庭沒多大信心呢?教宗強調:「困難不僅是經濟性的,儘管經濟困難也著實嚴重。」
在許多人看來,婦女開放是其原因之一。
對這種説法,教宗表示:「這是大男人主義的立論,甚至是一種侮辱。」
「實際上,幾乎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希望享有安穩的感情生活、牢固的婚姻關係和幸福的家庭。家庭是青年人所嚮往的一切稱心如意事物的頂峰;可是,由於害怕走錯路,許多人甚至不願意考慮這事。」
教宗說:「這個顧忌也許正是接納基督聖言的最大阻礙,基督向婚姻生活及家庭許下祂的恩寵。」
教宗指出,解救這危機的一劑良藥就是作出能打動人心的信仰見證。
「基督徒夫妻及家庭的聖善生活,就是基督徒婚姻蒙受祝福最具説服力的見證。沒有更好的方式能說明婚姻聖事的美了!天主所祝聖的婚姻守護著那一男一女之間的結合,這結合在創世之初就蒙受了天主的祝福;婚姻也是夫妻整個一生及家庭生活獲享平安與聖善的泉源。」
教宗表示,基督信仰在婚姻中引入男女擁有同等尊嚴的觀念。
「這個觀念關係到夫妻之間的徹底平等,今天必須結出新的果實。例如:果斷地支持同工同酬;為什麽有人假設婦女該當比男人賺取得少呢?不!她們有同等權利。不平等是十足的醜事!同時,也要認可女人的母性和男人的父性為兒童的益處始終是有益的財富。」
教宗邀請家庭藉著念玫瑰經與他一起祈禱,他並特別感謝天主說:「極親愛的各位,今天讓我們為全世界許多夫妻的見證而感謝天主,他們信賴上主的恩寵和相愛的力量,保持在婚姻聖事中的結合。讓我們以祈禱、勸告及幫助來支持未婚夫妻們,使他們有勇氣去冒風險,藉著天主的祝福建立不可拆散的共融關係,組成幸福家庭。」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