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公開接見:自由不同於解放,真自由是不厭倦行善

圖片:vatican.va

「基督徒是自由的人,不沉迷於過往,不受舊俗所禁錮。基督徒滿腔熱血,抵抗那有時阻礙行善的倦怠感。」

2021年11月10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保祿六世大廳的公開接見活動中指出,這是天主對我們的期許。在當天的要理講授中,教宗針對《迦拉達人書》進行最後一回講解(參閱:迦六9-10,18)。在這封書信裡,聖保祿宗徒「以福傳者、神學家和牧者的身份」發言,「為天主的靜默發聲」。聖保祿的這席話有助於我們發現耶穌基督的啟示內蘊藏的撼動人心的新意。

教宗首先省思了聖保祿宗徒的勇敢直率,邀請所有信徒重獲「自由」。「基督所說的自由不是解放,而是極其美妙的事。保祿從未想過帶有憤世嫉俗特色的基督信仰。相反地,他捍衛基督帶來的自由,也就是基督藉著受難而帶來、至今仍感動人心的自由。我們如果想想基督必須遭受的苦難和孤獨,更是大為感動。」

「外邦人的宗徒深知自由這個概念會帶來的危險,而且他沒有小看其後果」。聖保祿勇敢坦率地向信眾重申,自由既不等同於解放,也不會導致任何形式的自負自滿。這個觀點能阻止我們再次淪為罪過的奴隸。然而,走回頭路的誘惑始終存在。」

說到這裡,教宗把既定的講稿放下,對信眾說:「聖經裡有關基督徒的定義闡明,我們基督徒不是一群走回頭路的人。這是個美好的定義。而誘惑即在於走回頭路、以求更大的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只會回歸律法,忽略聖神的新生命。因此,保祿教導我們,真正的法律在耶穌所賜的聖神的這個生命中得到滿全。聖神的生命只能在自由中活出:基督徒的自由是極為美好的事。」

每個基督徒的心中都會萌生雙重態度。一方面「滿腔熱血」:「我們感覺被催促著立刻走上自由的道路,跟著聖神前行;另一方面,我們意識到自己的侷限,因為我們每天親身體驗到順從聖神、跟隨祂的良善行動有多麽疲憊。疲倦厭煩的感受會扼殺熱忱。」

「聖奧斯定在建議我們如何應對這情況時,提到了福音中門徒與基督在船上經歷暴風雨的事跡。教宗問道:門徒們怎麼做?他們叫醒基督。我們在困境中也該這麼做。你經歷暴風雨時,要叫醒沉睡的基督;而祂始終臨在。在艱難時刻,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叫醒在我們內的基督,祂如同在船上那樣熟睡。這正是當做的事。我們必須喚醒在我們心裡的基督,唯有這樣,我們才能以祂的目光默觀一切,因為祂的視野遠超過暴風雨。通過祂平靜的目光,我們能看到我們自己看不到、而且根本意想不到的景象。」

「在這條費勁卻迷人的道路上,聖保祿期勉我們不要厭倦行善。」教宗強調:「我們必須相信,聖神必定在我們的軟弱中給予援助,恩賜我們所需的支持。因此,我們要學習更常呼求聖神。那麼,我們該如何呼求聖神呢?」教宗表明:「對聖神的祈禱發自肺腑,必須從你的內心中湧出。你必須在艱難時刻說:『聖神,求祢降臨!』關鍵詞是:降臨。但你必須用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話說出。」

「呼求聖神的禱詞以『降臨』為核心,正如耶穌升天後,聖母瑪利亞與眾門徒在晚餐廳中懇求說:『聖神,求祢降臨。』」教宗重申:「經常這樣祈禱,必會對我們有所助益,因為藉著聖神的臨在,我們守護自由。我們將是自由的人、自由的基督徒,不沉迷於過往,不被舊俗所禁錮。基督徒的自由使我們日益成熟,帶給我們真正的喜樂。」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跟隨聖神行事乃是溫良、耐心、祈禱和關懷

「相信耶穌意就味著跟隨祂,走在祂的道路上,如同首批門徒們所作的那樣。同時也意味著避免走相反的道路,即利己主義的道路。」

教宗方濟各11月3日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以這句話解釋了聖保祿宗徒在《迦拉達書》中的吩咐:「隨聖神的引導行事。」(參:五16,25)

教宗當天要理講授的主題正是「隨聖神的引導行事」。他說:「這是一條絕妙卻也是艱難的行程,好似到高山遠足那樣,山峰迷人,吸引著我們,但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毅力。在聖神的引領下,我們不會因遇到最初的困難就停下,因為祂幫助我們仰賴那自高處而來的力量。」

「走在這條道路上,基督徒領受一種積極的生命觀。這並不表明世界上存在的惡就會消失,或利己主義和自大的負面衝動就會減少;而是說,要相信天主永遠比我們的阻力更强大,比我們的罪過更强而有力。這點極重要:相信天主永遠更强大。天主比我們的阻力更强大,比我們的罪過更强而有力。」

「保祿宗徒邀請基督徒團體走這條路,也勉勵要隨從聖神的引導,而且他自己也感到有這個需要。他沒有說:『我是首領,你們都是群衆』。保祿知道自己尚未抵達終點,願意與衆人同行,首先立下了榜樣。」

教宗說:「當我們看到與子民行走、不離群的牧人是多麽美好啊!有的人卻傲慢地説,『我最重要,我是牧人』,『我是神父』,『我是主教』。這要不得,牧人應與子民同行。」

教宗繼續表示:「隨聖神的引導行事不只是個人的行動,也是整個團體的行動,這令人興奮,卻也需要努力。肉身的欲望,即誘惑,我們衆人都有,這些是嫉妒、偏見、虛偽、怨恨,它們不斷浮現,還有及戒律的生硬也會是一種容易的誘惑,但這樣做會離開自由之路,不僅爬不到山頂,而且會重新退回到山底。相反地,聖神指引的路能讓恩寵和愛找到空間。保祿宗徒勉勵基督徒彼此分擔困難,溫和地對待犯了錯誤的人,同時警惕自己切莫陷入同樣的錯誤中。」教宗指出:「這種態度完全不同於沒有隨從聖神的説閑話的行為。假如我們試圖惡意評斷他人,就該首先反省我們自己的脆弱。」

「批評他人是多麽容易!有人似乎是說閑話畢業的,他們每天都在批評別人。但你應看看你自己!我們最好詢問自己,是什麽促使你去糾正一個兄弟或一個姐妹,我們是否在某種形式上對他的錯誤有共同的責任。聖神除了賜予我們溫良的恩典外,也邀請我們團結互助、分擔他人的負擔。在人的一生中有多少負擔啊:疾病、沒有工作、孤獨、痛苦……!還有多少其它的磨練需要兄弟的關愛啊!」

關於友愛糾正,教宗也提到聖奧斯定的教導:「這位聖師吩咐人們,即使在需要大聲責備的情況下,也應溫和且心中有愛。他寫道:『你應鼓勵,顯露出父愛,訓斥要嚴厲,但要懷有愛』。」

教宗最後表示:「友愛糾正的最高準則是愛,換言之,愛我們的兄弟和姐妹。也要藉著祈禱默默地容忍他人的問題和他人的缺點,尋找幫助他改正的正確道路。這並不容易。較容易的方法是説三道四。敲打別人,好似我是完美的人。我們不該這樣做,卻該溫良、耐心、祈禱和關懷。」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聖神降臨節網上避靜:天主聖神【國語】

馮二會神父在聖神降臨節網上避靜的分享的主題是「天主聖神」,他會以四個部份來帶領我們去默想,分別是:三位一體、耶穌論聖神和聖神的象徵、聖神降臨、聖神讓我們去做見證。

天主聖神

一:三位一體

瑪28:19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他們授洗。

1. 聖父:根源:他是沒有本原的本原。

全能的聖父,天地萬物,無論有形無形,都是祂所創造的。

2. 聖子:是天主聖父口中的言語。

我信唯一的主、耶穌基督、天主的獨生子。祂在萬世之前,由聖父所生。

3. 聖神:聖父愛聖子,聖子愛聖父,他們之間的愛情取了一個位格就是天主聖神。

我信聖神,祂是主及賦予生命者,由聖父聖子所共發。

三位無大無小,無先無後,三位共是一性一體一個天主。三位又是彼此不同的,祂們的分別在於與本原的不同關係,父是生者,子是受生者,聖神是受發者。

二:耶穌論聖神和聖神的象徵

1. 聖神是真理:

若16:13 當那一位真理之神來時,他要把你們引入一切真理。

2. 聖神是能力

宗1:8 但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

3. 聖神是聖潔的:

若16:8 當他來到時,就要指證世界關於罪惡、正義和審判所犯的錯誤。

4. 聖神是生命:

若6:63 使生活的是神,肉一無所用;

聖神的象徵 :水、傅油、火、雲與光、印記、手、手指、鴿子。

三:聖神降臨

1.公元27若翰宣講,同年耶穌開始傳教,公元30年4月7日逾越節(耶穌被頂死),4月9日耶穌復活,5月18日耶穌升天,5月28日聖神降臨。

2.聖神降臨節是教會的生日;

3. 聖神,請祢降臨,充滿祢信徒的心, 在他們心內燃起祢的愛火。

4.聖神賜給我們七恩:敬畏,孝愛,聰敏,剛毅,明達,超見,上智。

四:聖神讓我們去做見證

宗1:8 但當聖神降臨於你們身上時,你們將充滿聖神的德能,要在耶路撒冷及全猶太和撒瑪黎雅,並直到地極,為我作證人。 」

因著聖神的德能,天主的子女才能結出果實。那位把我們接在真正葡萄樹上的,必要使我們結出「聖神的果實,就是仁愛、喜樂、 平安、忍耐、良善、溫和、忠信、柔和、節制」(迦5:22‐23 )。 「聖神是我們的生命」:我們越是棄絕自己,就越能「依照聖神的引導而行事」(迦 5:25)。

藉著與聖神共融,聖神使人變成屬神的,使人重返樂園、恢復義子的地位、 敢稱天主為父、能分享基督的恩寵、被稱為光明之子、能有分於永遠的光榮。

 

教宗公開接見:聖神解開我們心靈的枷鎖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10月30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以《宗徒大事錄》記述保祿和息拉來到馬其頓傳教的事跡為當天要理講授的主題(宗16:9-34)。教宗強調:「聖神是教會傳教使命的主角,祂引領福傳者的行程,為他們指明應走的道路。」

教宗的反省以保祿在馬其頓遇到的3個事件為核心:

1.傳福音和為一個賣紫紅布的女人里狄雅及其家人付洗;

2.為一個受到主人剝削的女奴驅魔,然後與息拉一同坐監;

3.最後是獄警和他全家人信從了天主,接受洗禮。

保祿一來到馬其頓就宣講基督,一個賣紫紅布的女人里狄雅聽了他的話後立即皈依。教宗說:「聖神具有改變一切事物的大能,里狄雅信從了基督,與全家人領洗,款待那些屬於基督的人,將保祿和息拉接到自己家中。我們在此看到基督信仰進入歐洲的見證:一個本地化的進程正是從這裡開始,至今仍在持續。基督信仰是從馬其頓傳入歐洲的。」

緊接著,保祿和息拉治癒了行占卜的女孩。這女孩的主人們見到自己再也無法從她身上獲利,便控告保祿和息拉擾亂治安,二人因此坐監。教宗指出:「在里狄雅家裡受到了熱情接待後,保祿和息拉又得面對牢獄的嚴酷,從里狄雅家和家人皈依的慰藉轉為牢獄的悲苦。」

然而,保祿和息拉在監獄内沒有任何抱怨,他們只是讚頌天主,以祈禱作為對監禁的回應。祈禱使他們獲得釋放,一場地震動搖了監獄的地基,所有的門立時打開,鎖鏈也被解開了,獄警以為囚犯都已逃走,準備自殺。就在這個絕望時刻,基督的救恩之光來到,獄警接納了門徒們,領他們去洗傷,並接受了聖洗。

教宗說:「在這個無名獄警的深夜裡,基督之光在照耀且戰勝了黑暗:心靈的鎖鏈解開了,在獄警和他的家人中呈現一種從未有過的喜樂。聖神正是如此推動傳教使命:自五旬節起,聖神一直是傳教的主角。祂帶領我們前行,希望我們忠於祂催促我們要回應的聖召,將福音帶給他人。」

教宗最後邀請衆人祈禱:「懇求聖神賜予我們一顆開放、敏於察覺到天主及熱情款待弟兄姐妹的心靈。我們也應敞開心靈,如同那個獄警一樣,接受聖神的撫慰。」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聖神是福傳的主角

CNS photo/Yara Nardi, Reuters

2019年10月2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在要理講授中反省了《宗徒大事錄》記載的斐理伯宗徒傳教的事跡。

教宗指出:「在斯德望殉道後,緊接著就爆發了嚴厲迫害耶路撒冷教會的行動,許多基督徒都逃散到猶太和撒瑪黎雅鄉間。在《宗徒大事錄》中,受迫害好似宗徒們生活中的家常便飯。」

教宗說:「然而,福傳的火焰並沒有熄滅。迫害非但熄滅福傳的火焰,反而使它燃燒得更旺。在這段歷史篇章中又添加了福音旅途上的一個新階段,即斐理伯在撒瑪黎雅城傳教(宗8:5-8)。斐理伯在那裡遇見一個向天主敞開心懷的外鄉人。這人是個有權勢的太監,厄提約丕雅女王的高官。他當時正在誦讀《依撒意亞先知書》,於是向斐理伯表示,為明白天主聖言需要得到指教(同上,30-31)。」

「斐理伯與這個厄提約丕雅人的對話也讓我們省悟到,只讀《聖經》還不夠,需要領會其意涵,找出『要點』並超越『表面』文字,從那賦予文字生命的聖神汲取靈感。正如本篤十六世教宗在天主聖言世界主教會議開幕時所言,『釋經學,即真正的《聖經》閲讀不只是文字現象…也是我生命的動態』(2008年10月6日的默想)。進入天主聖言乃是樂於走出自己的限度,好能迎接並順從基督,祂是天父生活的聖言。」

「遇見斐理伯後,厄提約丕雅人終於明白他正在閲讀的那段經文,認出那受苦的溫順僕人正是斐理伯和整個教會宣講的那位基督。他於是請求接受洗禮,宣認耶穌是上主。然而,是誰推動斐理伯前往曠野會晤這個人呢?是聖神,祂才是福傳的主角。若沒有聖神,就不會有福傳。」

教宗最後總結道:「福傳意味著我們要讓聖神引領自己,讓聖神推動我們以見證、甚至殉道,並以言語來宣講。願聖神讓男男女女的信徒在傳揚福音時將他人引向基督,而不是自己,懂得給天主的行動騰出空間,讓他人在上主面前成為自由和負責的人。」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天主愛的火焰,聖言的威能

2019年6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的要理講授中繼續講解《宗徒大事錄》,尤其闡釋聖神降臨的事跡(參閱:宗2:1-4)。

當時,宗徒們與聖母瑪利亞聚集在最後晚餐廳祈禱,聖神出乎意料地降臨。教宗解釋道:「祈禱有如肺葉,給每個時代門徒帶來呼吸;缺少祈禱,一個人無法成為基督的門徒。聖神的降臨好像暴風颳來,令人想到天主最初噓的一口氣(參閱:創2:7)。」

隨著暴風而來的是火焰,教人不禁想起燃燒的荊棘叢(參閱:出3:2)。按照聖經的傳統,天主的顯現伴隨著火焰而來。

教宗表示:「天主在火焰中傳達祂活力充沛的聖言,而火焰本身表達了天主溫暖、光照和試驗人心的化工。在西乃山上,我們聆聽天主的聲音;五旬節那天,在耶路撒冷則是伯多祿起身發言。儘管他曾軟弱地否認耶穌,可是他一旦充滿聖神,說話便鏗鏘有力,能穿透人心,因為天主『召選了世上懦弱的,為羞辱那堅強的』(參閱:格前1:27)。」

教宗接著說:「教會在愛的火焰中誕生。那火焰在五旬節爆發,展現出復活主強而有力的聖言充滿了聖神,宗徒的話語也同樣充滿聖神,從而變得簡單易懂,彷彿同時翻譯成所有語言。此乃真理與愛的語言,它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即使是目不識丁的人也聽得懂。」

此外,教宗也將聖神稱為「共融的工匠、修和的藝術家」,祂懂得如何消弭猶太人和希臘人之間的隔閡,移除奴隸與自由人之間的障礙物。聖神協助教會跨越人的限度、罪惡和醜聞,促使教會成長。

教宗最後總結道:「唯有天主聖神能使每個處境富有人情味和友愛精神,首先從接納祂的人開始。」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

CNS photo/Reuters

「歷史似乎抵達了終點,但聖神卻使它恢復活力與衝勁。這是在基督聖死與復活的奧跡中門徒們的親身經歷。」

教宗方濟各6月9日聖神降臨節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大禮彌撒時,在講道中如此表示。教宗闡明,聖神使人重生,擺脫恐懼和不安,祂賜予新的力量,「使耶穌在我們內生活並復活」,正如祂對門徒們做的那樣。

聖神的威能「不僅在人的內心,也在人與人之間帶來和諧」。教宗由此反省今日世界「恐怕會爆發」的許多瘋狂情況,說:「在持續急躁的慫恿下,我們對每件事作出不恰當的回應,尋求快速的解決方法,靠著一片又一片的藥物前行,藉由一個又一個的情緒感到自己活著。然而我們格外需要聖神:是祂在瘋狂中恢復秩序。在不安中,祂是平安;在氣餒時,祂是信心;在悲痛裡,祂是喜樂;在衰老期,祂是青春;在考驗內,祂是勇氣。是聖神在動盪不安的湧流中固定望德之錨。」

此外,聖神的和諧也尊重差異,「使我們成為教會」,即使是在人人沉迷於社交網絡,卻疏於人際互動的歷史性時期也不例外。教宗警惕眾人當心四伏的危機,它源自於排除異己、唯獨偏愛自身現況的態度。教宗說:「建立小圈子的誘惑始終存在:按照自身喜好拉幫結派。小圈子很快就會變成派別,在教會內也是如此;一個人自我認同的基礎,往往是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的排斥!相反地,聖神拉近人們的距離,使遙不可及的相結合,將迷途的人引回正道。」

聖神把教會和世界「塑造成兒女與弟兄姊妹」和諧共處的環境。教宗指出,兒女和弟兄姊妹這兩個名詞高過於其它任何形容詞。然而,「在形容詞,甚至是羞辱詞彙當道的時代,事物的實質內涵遭到遺忘。在羞辱的文化之下,人們遇到不贊同的意見時,第一個反應便是羞辱。這導致以惡還惡,受害者變成劊子手」。

反之,誰若是在生活中仰賴著聖神,必定「在爭執時帶來平安,在衝突中營造和睦」。「靈修深厚的人以善報惡,以溫良報驕傲,以美善報惡意,以寧靜報喧鬧,以祈禱報誹謗,以微笑報失敗」。為了成為靈修深厚的人,為了品嘗聖神的和諧,必須以聖神的目光來看待事物。如此一來,萬事遂起了變化:「因著聖神,教會是天主聖潔的子民,使命充滿喜樂,而不勸人改教,其他弟兄姊妹蒙受同一天父的慈愛。但若沒有聖神,教會只是一個組織而已」。

教宗最後祈禱說:「聖神、天主的和諧,祢將恐懼化為信任、封閉化為恩典,求祢降臨在我們中間,賜給我們復活的喜樂、心靈永遠的青春。聖神、我們的和諧,祢使我們成為同一身體,求祢在教會內和世界上傾注祢的平安。聖神,求祢使我們成為和諧的匠人、善的播種者,以及望德的使徒。」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清晨彌撒:讓聖神作我們生命的主角

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中表示,聖神使我們從我們的極限和死亡之中獲得重生。我們需要在生命裡給聖神騰出空間。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方濟各4月30日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提醒我們,沒有聖神,就沒有基督徒生活。
當天福音記述耶穌與尼苛德摩的對話。耶穌告訴尼苛德摩,「人除非由上而生,不能見到天主的國」。教宗以尼苛德摩的提問,「這事怎樣能成就呢?」展開其彌撒講道。教宗表示,這也是我們都會提出的問題。

耶穌談到「由上而生」,教宗則把復活和重生的訊息作了連接。事實上,耶穌在復活主日首次顯現給門徒們時說,「你們領受聖神吧!」;所以,主復活的訊息就是「聖神的恩賜」。這是來自聖神的力量!沒有聖神,我們什麽事都做不成。教宗提醒道,基督徒生活不僅是要品行良好,做這個,或不做那個。我們可以用賞心悅目的筆觸書寫我們的生命,但是基督徒的生命由聖神而重生,為此,我們需要為祂騰出空間。

教宗說:是聖神使我們超越我們的限度,使我們從死亡中重生,因為在我們的生命和靈魂中有很多壞疽。耶穌對尼苛德摩所說的「需要重生」就是復活的訊息。有人聲稱自己是基督徒,但是沒有給聖神留出空間,不讓聖神帶領前行,這是外邦人的生活,偽裝的基督徒生活。聖神是基督徒生命的主角,聖神與我們同在,祂陪伴我們,改變我們,與我們克勝一切。沒有人上過天,除了那自天降下的耶穌。耶穌自天降下,祂在復活的那一刻,對我們說:「你們領受聖神吧!」聖神將是基督徒生活的夥伴。

沒有聖神,就沒有基督徒生活,聖神是每天的夥伴,是天父的恩賜、耶穌的恩賜。教宗說,讓我們懇求上主使我們意識到,倘若不與聖神同行、不讓聖神作我們生命的主角,我們就無法成為真正的基督徒。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聖神是基督徒得救恩的酵母

常年期第二十八周 星期五 彌撒

讀經一(我們首先在默西亞內懷著希望,你們也接受了聖神的印證。)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厄弗所人書 1:11-14

弟兄們:我們也是在基督內得作天主的產業,因為我們是由那位按照自己旨意的計劃施行萬事者,早預定了的,為使我們這些首先在默西亞內懷著希望的人,頌揚他的光榮;在基督內你們一聽到了真理的話,即你們得救的福音,便信從了,且在他內受了恩許聖神的印證;這聖神就是我們得嗣業的保證,為使天主所立為嗣業的子民,蒙受完全的救贖,為頌揚他的光榮。

福音(在天主前,就是你們的頭髮,也一一被數過了。)
恭讀聖路加福音 12:1-7

那時,有成千上萬的群眾集合攏來,竟至互相踐踏。耶穌開始先對自己的門徒說:「你們要謹防法利塞人的酵母,即他們的虛偽。但是,沒有遮掩的事,將來不被揭露的;也沒有隱藏的事,將來不被知道的。因此,你們在暗處所說的,將來必要在明處被人聽見;在內室低聲所說的,將來必要在屋頂上張揚出來。我告訴你們做我朋友的人:你們不要害怕那些殺害肉身,然後不能再做什麼的人。我要指給你們,誰是你們所應當怕的:你們應當害怕那殺害肉身以後,還有權柄把人投入地獄的那一位;的確,我告訴你們:應當害怕這一位!五隻麻雀不是賣兩文銅錢嗎?然而在天主前,牠們中沒有一隻被遺忘的。就是你們的頭髮,也一一被數過了;你們不要害怕!你們比許多麻雀尊貴得多了。」

2018年10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的清晨彌撒中勉勵,我們要藉著聖神的酵母永遠前行,尋求那份上主留給所有人的產業。他依據當天選讀的《路加福音》,對兩種截然不同而且彼此對立的人進行了反省。

教宗指出:「耶穌談論那有助於成長的酵母,也提到那助長向内發展且具有摧毀性的有害酵母。後者是法利塞人、當時的法學士,以及撒杜塞人,他們是虛偽的人(路12:1-7)。他們自我封閉,只想顯露和偽裝自己,施捨之後就敲鑼打鼓,讓人知道。這些人關心的他們内心存有的,即他們的私心和安全感。一旦遇到令他們感到麻煩的事,例如被強盜打傷、又被半死半活地丟下的人,或遇到“一個癩病人,他們就會依照自己内心的法律把目光移向別處。」

「耶穌稱這種酵母是危險和虛偽的。耶穌不容忍虛偽:虛偽的人外表很有教養,但内心卻存有惡習。耶穌說過:『你們好似墳墓,外面看來倒華麗,裡面卻滿是腐爛或污穢,是廢墟』(瑪23:27)。這種酵母助長向内發展,是一種沒有前途的酵母,因為在利己主義和只顧自己的思維中不存在未來。相反地,另一種人的酵母則不同,它有助於向外成長。」

「在《厄弗所書》中,聖保祿稱我們也是在基督内注定得作產業的人(弗1:11)。這位宗徒提及的正是向外投射的人。他們有時會犯錯,但懂得糾正自己;有時會跌倒,卻重新站起來。他們即使有罪,但知道悔改。他們總是朝向外部,朝向那早已預定的產業。他們是喜樂的人,因為他們蒙受了一種極大的幸福,那就是他們將要頌揚天主的光榮。保祿說:『這些人的酵母是聖神』,祂激勵我們頌揚天主的光榮。」

最後,教宗強調:「聖神的印證是恩許,是我們得嗣業的保證,讓我們期待蒙受完全的救贖。耶穌希望我們“常藉著聖神的酵母行走,祂絕不會讓我們向内發展,如同法學士和虛偽者那樣。聖神將我們“推出去,朝向遠景行走。我們基督徒即使有艱難困苦,會跌倒,也總是要前行,在希望中尋找嗣業,因為聖神是我們的酵母。」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福傳者不是企業家或向上爬的人

六月十一日 聖巴爾納伯 彌撒

讀經一(巴爾納伯是好人,充滿聖神和信德。)

恭讀宗徒大事錄 11:21-26;13:1-3

那時候,信而歸主的人,數目很多。這事傳到了耶路撒冷教會,就打發巴爾納伯到安提約基雅去。他一來到,看見天主所賜的恩惠,就很歡喜,並勸勉眾人要決心堅定於主。因為他是好人,充滿聖神和信德,如此有許多人歸依了主。以後,他往塔爾索去找掃祿;找著以後,便領他回到安提約基雅。他們一整年在那教會中共同工作,教導了許多人;在安提約基雅最先稱門徒為「基督徒」。在安提約基雅教會中,有一些先知和教師,其中有巴爾納伯和號稱尼革爾的西滿,有基勒乃人路基約,和與分封侯黑落德同乳的瑪納恆,還有掃祿。他們敬禮主和禁食的時候,聖神向他們說:「你們給我選拔出巴爾納伯和掃祿來,去行我叫他們要行的工作。」他們遂禁食祈禱:給他們覆了手,派他們走了。

福音(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

恭讀聖瑪竇福音 10:7-13

那時候,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在路上應宣講說:天國臨近了。病人,你們要治好;死人,你們要復活;癩病人,你們要潔淨;魔鬼,你們要驅逐;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你們不要在腰包裏帶金、銀、銅錢;路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兩件內衣,也不要穿鞋,也不要帶棍杖,因為工人自當有他的食物。你們不論進了那一城或那一村,查問其中誰是當得起的,就住在那裏,直到你們離去。你們進那一家時,要向它請安。倘若這一家是堪當的,你們的平安就必降臨到這一家;倘若是不堪當的,你們的平安仍歸於你們。」

耶穌對祂的門徒們說得很清楚:「你們要去使萬民成為門徒。」(瑪28:19)。但福傳的真義是什麼?2018年6月11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以當天的讀經為依據,論述了福傳工作的三個幅度,即宣講、服務及無償奉獻。

宣講

教宗表明聖神才是宣講的主角:「宣講並非一種單純的佈道或傳播一些思想,而是一種藉著聖神的作為能改變人心的生氣勃勃的活動。我們看到一些制定完美的牧靈計劃,但它們不是福傳的工具,因為所求的只是自身的目的,無法改變人心。耶穌不是要我們以一種企業家的態度去行事,這種態度要不得。耶穌要我們順從聖神,這就是勇氣。福傳的真正勇氣並非人性的執拗,是聖神給予我們勇氣,帶領我們前行。」

服務

教宗接著指出:「福傳的第二個幅度是服務,這也是在小事上應秉持的態度。那種在教會或社會中功成名就後就奢望受到服事的想法是錯誤的,因為在教會内向上爬是一種不懂得什麼是福傳的跡象,因為那發號施令者該當如同僕役那樣。我們能夠宣講好消息,但缺乏服務也就不是宣講。那看似是在宣講,其實卻不然。因為聖神不僅帶領你宣講上主的真理和生命,也將你帶到弟兄姐妹那裡,讓你服事他們。這就是服務,是在小事上也應秉持的態度。若我們看到福傳者受人服事,為受服事而活著,那真是可憎惡的事。」

無償奉獻

「福傳的最後一個幅度是無償奉獻,因為沒有一個人能憑自己的功勞而自救。耶穌要我們牢記,『你們白白得來的,也要白白分施』(瑪10:8)。我們眾人都因著耶穌基督而白白地蒙受救恩,因此我們必須將之白白地分施出去。福傳的牧靈人員必須學習這一點,他們必須在聖神的帶領下,將生命無償地奉獻於服務和宣講。知道自己是貧乏的,就能促使他們向聖神開放。」

來源:梵蒂岡電台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