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執政者和百姓要彼此代禱

CNS photo/Vatican Media

「請你們也為執政者和從政人士祈禱,願他們能有尊嚴地推進自己的聖召。」

2019年9月16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他暑期後的首台清晨彌撒時作出這勸勉。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向「全體天主子民」提出一個「普遍的要求」:「要為一切人懇求、祈禱、轉求和謝恩,並為眾君王和一切有權位的人,為叫我們能以全心的虔敬和端莊,度寧靜平安的生活。」(弟前二2:1-8)

教宗解釋道:「保祿稍微強調,信徒的生活環境是祈禱。然而,我要談論的是,『為眾君王和一切有權位的人』祈禱。因此,這是為執政者、為從政人士,以及為推動一個政治機構、一國和一省的負責人祈禱。」

教宗指出:「政治界人士受到支持者的阿諛奉承或反對者的羞辱謾罵。不僅從政者,連司鐸和主教都遭到辱罵。有些人或許是罪有應得,但是羞辱已經成了一股風氣,形同用惡言惡語串成玫瑰經。然而,執政者有責任引領國家,我們應當反省自己是否讓他們獨自承擔重任,沒有祈求天主降福他們?」

教宗說:「百姓非但沒有為執政者祈禱,反而似乎用辱罵代替祈禱。但聖保祿明確要求眾人為他們當中的每個人祈禱,好使他們能在他們的百姓之間推動端莊、寧靜又平安的生活。」

關於對特定政治人物的批評,教宗引用當天的福音(路7:1-10)強調:「福音的勸言不是討論政治,而是堅持祈禱。對於有人稱政治是污穢的,保祿六世認為,政治是『愛德的最高形式』。」

教宗方濟各闡明:「正如每個職業都會變得骯髒,政治也是如此。使一件事物變得污穢的是我們,事物本身並不污穢。我相信,我們必須自我悔改,並為所有顏色的政治人物祈禱!請為執政者祈禱,這是保祿對我們的要求。」

當天的福音記載了很美的一幕:百夫長懇求耶穌治癒他的一名僕人。

為此,教宗說:「執政者也必須為他們的百姓祈禱。這個百夫長為一名僕人,或許是一名家傭祈禱,說:『他是我的僕人,我對他負有責任。』執政者對國家生活負有責任。想像一下,如果百姓為執政者祈禱,執政者也能為百姓祈禱,就像這名百夫長為他的僕人祈禱那樣,這是多麼美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馬達加斯加主持彌撒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9月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馬達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教區的一塊場地為該國信友和青年主持彌撒聖祭,約有100萬人參加,該國總統和夫人也在場。在馬達加斯加2300萬人口中,35%是天主教徒。教宗對信友們說:「就如有許多群衆與耶穌同行那樣,你們衆人來到這裡為聆聽耶穌的訊息,做祂的門徒。(參閲:路十四25)」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承認:「跟隨基督,做祂的門徒並不容易。的確,今天的《路加福音》提醒我們這是一項要求嚴格的義務。耶穌的第一個要求涉及親屬關係,當“家庭成為我們認為正確和良好的決定性的準則時,我們就為一些行為辯解,甚至看作是『神聖行為』,而這些行為導致特權和排斥文化,例如偏袒、結黨營私,以及貪腐。」

耶穌明確指出:「誰若不把他人視為弟兄姐妹,若不關心他的生活和處境,不分他的家庭、文化或社會背景,就不能做我的門徒(同上,十四26)。」

關於耶穌的第二個要求,教宗解釋道:「上主希望我們不要以我們的“個人利益或某些意識形態的魅力來認同天國,這樣就會濫用天主的名或以宗教名義來為暴行、隔離,甚至兇殺、放逐、恐怖主義和邊緣化做辯護。耶穌以這項要求鼓勵我們不要沖淡和限制福音的訊息,而要以兄弟友愛和團結互助來建設歷史,尊重大地及其恩典,抵拒各種形式的剝削。」

教宗接著表示:「耶穌的第三個要求乃是我們應恢復感恩的記憶,承認我們的生命和才能不是個人的勝利,而是天主與許多默默無聞的人的手交織而成的恩典,我們只有到了天國才會知道這些人的名字。」

教宗指出:「上主提出這三項要求,希望祂的門徒們為參加天國的盛宴做好准備,擺脫毀滅性的障礙,因為只為自己活著乃是最惡劣的奴役之一。上主要求我們糾正自己的優先考量,為天主騰出空間,讓祂成為我們生活的中心和樞紐。多少男女、青年和兒童在受苦,這並不屬於天主的計劃。面對這樣的情況,耶穌邀請我們死於自我封閉和個人主義的傲慢,給兄弟友愛的精神騰出空間。」

教宗最後總結道:「我們一旦開始品嘗到耶穌給我們建議的新生命的喜樂,祂的這些要求就不會讓我們感到沉重。這喜樂也是由於知道,耶穌是第一個來到十字路口尋找我們的那一位,即使我們迷失,如同那隻丟失的羊或蕩子那樣,祂也會來尋找我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在馬普托為各民族的發展奉獻一台彌撒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訪問莫桑比克的最後一項公開活動是在津佩托體育館為各民族奉獻一台彌撒。在為期兩天的訪問活動即將結束之際,激動和興奮之情在彌撒中達致高峰。當天禮儀選讀的福音章節記述,耶穌揀選完門徒、宣講了真福八端後,說道:「但是,我給你們這些聽眾說:『應愛你們的仇人。』」(路六27)教宗強調,耶穌這番話也是對我們說的。「耶穌不是個理想主義者。祂談論的是一些特定的仇人,也就是仇恨、排斥、辱罵和毀謗我們的人。」

教宗由此談起1977年至1992年期間蹂躪莫桑比克的內戰。他說:「你們當中有許多人還能講述自己在暴力、仇恨和衝突下的經歷。」有些人依然害怕「過去的傷口將再次裂開,推翻至今邁向和平的進展。當多年衝突的創傷仍未癒合時,談論修和並不容易;那些受到歷史上分裂傷害的人,難以接受我們的勸勉去寬恕與修好,因為他們認為我們漠視他們的痛苦,或要求他們放下舊怨和理想。」(《福音的喜樂》勸諭,100號)

「然而,耶穌基督正在召叫我們去愛和行善。祂叮囑我們對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積極展現出毫無偏見的獨特仁愛,甚至要求我們祝福他們並為他們祈禱。」教宗承認:「這是耶穌善師給我們立定的高標準,而且我們無法在暴力的基礎上展望未來,或是建設國家社會。」

教宗指出:「耶穌勉勵我們在一個無視並且持續忽視慈悲憐憫的美德的世界裡彼此相愛。為了克服分裂和暴力的時代,每個人都要在日常生活中體貼又主動地關懷他人,以我們渴望被仁慈善待的方式去對待別人。」

關於我們盼望的和平未來,教宗借用聖保祿宗徒使用的運動員圖像說:「願基督的平安成為你心中的仲裁者。每當我們感受到兩種相反的感覺在拉鋸時,我們要參與基督的比賽,讓祂的抉擇促使我們繼續走愛與慈悲之路,作出有利於最貧困者和保護環境的選擇。那是和平之路。」

在彌撒結束之際,教宗提到人們為了參加馬普托的活動,作出種種犧牲,教宗對此表示感謝和讚賞。事實上,有許多莫桑比克人遠從國家北部而來,費時多日。

教宗最後鼓勵莫桑比克人民說:「請你們堅守希望,別讓你們的希望被奪走。最佳方法莫過於團結一心;如此一來,維繫希望的一切緣由將會持續增強,在莫桑比克促成一個修和與和平的未來。」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圖片:鹽與光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彌撒

讀經一(在一切事上,越當謙下,你才能在上主面前,獲得恩寵。)
恭讀德訓篇 3:19-21, 30-31

我兒, 執行你的工作時,應當謙和;這樣,你會比施惠的人,更受人愛戴。你越偉大,在一切事上,越當謙下;這樣,你才能在上主面前,獲得恩寵;因為,只有上主的權能,是偉大的,被謙遜的人所尊崇。驕傲人的創傷,無法醫治,因為罪惡在他們身上,已根深蒂固,而他們卻不自覺。明智者的心,領會寓言;智慧者的心願,是希求熱心的聽眾    。

讀經二(你們走近了熙雍山,和永生天主的城。)
恭讀致希伯來人書 12:18-19, 22-24

弟兄姊妹們:你們並不是走近了那可觸摸的山,那裡有烈火、濃雲、黑暗、暴風、號筒的響聲,以及說話的聲音。當時,那些聽見的人,都懇求天主,不要再給他們說話。然而,你們卻走近了熙雍山,和永生天主的城、天上的耶路撒冷,走近了千萬天使的盛會,及已登記在天上的首生者的集會,又走近了審判眾人的天主,走近了被成全的義人的靈魂,走近了新約的中保耶穌。

福音(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恭讀聖路加福音 14:1, 7-14

在安息日,耶穌進入一個法利塞人首領的家吃飯;他們就留心觀察他。耶穌注意到被邀請的人,如何爭坐首席,便對他們講了一個比喻,說:「幾時你被請去赴婚宴,不要坐在首席,怕有比你更尊貴的客人,也被請來,那請你而又請他的主人,要來向你說:請讓座給這位客人!那時,你就要羞愧地退到末座。「你幾時被請,應去坐末座,等那請你的主人,走來給你說:朋友,請上坐吧!那時,你在同席的眾人面前,才有光彩。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耶穌也向請他的人說:「幾時你設午宴或晚宴,不要請你的朋友、兄弟、親戚,及富有的鄰人,怕他們也要回請你,報答你。你幾時設宴,要請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這樣,你就有福了,因為他們沒有什麼可報答你;但在義人復活的時候,你必能得到賞報。」

主日福音分享-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撰文:張心銳神父

話說有一個農場, 有兩隻動物:豬和牛, 牠們開始討論彼此的身世,豬對牛說:「看! 人家平常對你都十分稱讚,把你看成勤勞的代表,每天為農夫努力工作,使產物收穫豐富。而你的外表也特別受人仰慕,乳牛的膚色十分美麗,加上有一個鼻環,令人欣羨。相反,每次當人形容我(豬)的時候卻是十分可憐,例如:『豬咁蠢』、『懶瞓豬』, 總是把遲鈍或懶惰與豬拉上關係。」牛便對豬說:「你知道我和你之間最大的分別是甚麼?當我在生時,已經把我擁有的和人類分享; 例如: 乳酪、牛奶;而你總是在死的時候,才把你自己擁有的與人分享,例如豬肉、豬紅。」人生在世應主動與別人分享,這就是謙卑。

謙卑是眾德之王

本主日的讀經環繞著,基督徒最大的德行—謙卑,這德行被聖多瑪斯‧阿奎納稱為「眾德行之王」。中國人對謙卑的德行也有深入的體會,正如蘇軾的名句:「大智若愚,大勇若怯。」人家覺得你謙虛,便認為你是可造之才, 把板斧絕技傳授給你。然而,謙虛不但只在人面前,也應在天主面前。讀經一德訓篇:「我兒,執行你的工作時,應當謙和」……「這樣,你才能在上主面前,獲得恩寵」(德三19 ︱ 20 )。我們不單在人面前貶抑自己, 連在天主面前也應具有謙虛的態度。不過,我們成為謙卑的人,不是出於功利,希望將來比人更為出眾和卓越,而是出自愛。

真謙卑與假謙卑

福音中, 「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路十四11 ) 耶穌成為我們的模範,就是被人貶抑和輕視,被釘在十字架上。主耶穌紆尊降貴,降生成人,他降生的目的就是希望轉化我們,從人的驕傲和虛妄當中,拯救出來。因此,真正貶抑自己的,就是懂得如何去愛。我們經常對謙卑有一種誤解,認為是逃避負起一些責任,「多做多錯,少做少錯」。在家庭、堂區或團體,懂得卸膊,認為自己不能勝任,就是謙遜的表現。當然我們願意負上一些職務時,需要反省自己的時間和能力。但是,若我們是逃避,就是一種虛假的謙卑。

三項建議

真正的謙卑,就是懂得主動去愛。我們要效法耶穌,成為謙卑的人,讓天主的愛,再次臨現人間。甚至,當我們問候、祝福別人時不被欣賞、理解時, 更是體現主謙卑的良機。以下本人提出三種方法,幫助我們成為謙卑的人:

(一)願意聆聽:凡事不會立刻表達自己的主張,壟斷發言權。他們通常避免說這些話:「你應該這樣做!」、「為何這些你都不懂?」一位願意貶抑自己的人,就是喜歡先聆聽,不顧全自己面子,重視權威,在家庭為人父母, 團體的負責人,甚至是政府官員,尤其重要。

(二)經常微笑:謙卑的人總是虛懷若谷,隨時接受別人的說話,甚至是批評。他們與人相處也不會有太大的壓迫感,經常感到輕鬆,而且面帶笑容。

(三)不斷祈禱:我們願意聆聽, 就懂得聆聽耶穌的聲音;所以經常開放自己,承行天主在日常生活中的旨意, 好像聖母瑪利亞一樣。

本人記得, 剛去世的前輩方廷忠神父(慈幼會士),他為信仰在國內受三十七年的監禁,最後返回香港與會士兄弟團聚,並擔任少懷之家(慈幼會士安老中心) 的主任,也是本人的告解神師。十年前當他九十歲時,為了照顧一位患有腦退化症的神長,避免這位神長誤闖其他會士的房間, 便決定每晚在他房間門口前睡覺,以防他騷擾其他會士休息;有時更要凌晨起床照料他,並維持了一個月。這種聆聽別人,隨時主動服務的犧牲和謙卑精神,值得我們每位效法呢!

讓我們在香港這個非常時期,經常擁有開放的心去聆聽,特別在生命中, 上主容許發生而且是困難的事情,雖然真的令人覺得沮喪。但是,謙卑的人, 總不會抱怨,而且我們更要依賴上主, 繼續人生的奮鬥。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張心銳神父主日福音分享-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圖片:鹽與光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彌撒

讀經一(人所受的一切勞苦,究竟有什麼益處?)
恭讀訓道篇 1:2; 2:21-23

訓道者說:「虛而又虛,萬事皆虛。」「人以智慧、學問和才幹,勞苦得來的,卻要留給那未曾勞苦過的人,作為產業:這也是空虛和大不幸。人在太陽之下,所受的一切勞苦,以及操心的事,究竟有什麼益處?其實,人天天所有的,無非是悲苦和煩惱,連在夜裡,內心也得不到安息:這也是空虛。」

讀經二(你們該追求天上的事;在那裡有基督。)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哥羅森人書 3:1-5, 9-11

弟兄姊妹們:你們既然與基督一同復活了,就該追求天上的事,在那裡,有基督坐在天主的右邊。你們該思念天上的事,不該思念地上的事,因為你們已經死了,你們的生命,已與基督一同藏在天主內;當基督,我們的生命,顯現時,那時,你們也要與他一同,出現在光榮之中。為此,你們要致死屬於地上的肢體,致死淫亂、不潔、邪情、私慾,及無異於偶像崇拜的貪婪。不要彼此說謊。你們原來已經脫去舊人,及舊的行為,且穿上了新人;這新人是按照他創造者的肖像所更新的,以獲得真知灼見。在這事上,已沒有希臘人或猶太人、受割損的或未受割損的、野蠻人、叔提雅人、奴隸,或自由人的分別,而只有基督:他就是一切,並在一切之內。

福音(你所儲備的,將歸誰呢?)
恭讀聖路加福音 12:13-21

那時候,人群中有一個人,向耶穌說:「師父,請吩咐我的兄弟,與我分家吧!」耶穌對他說:「人哪,誰派我做你們的判官,為你們分家呢?」於是,耶穌對群眾說:「你們要謹慎,躲避一切貪婪,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耶穌對群眾講了一個比喻,說:「有一個富翁,他的田地出產豐富。他心裡想:我可怎麼辦呢?因為我已沒有地方,收藏我的物產。於是,他說:我要這樣做:我要拆毀我的倉庫,另建更大的,這樣就能夠收藏我的一切穀物和財產了。然後,我要對我的靈魂說:靈魂哪!你存有大量財物,足夠多年之用,你休息吧!吃喝宴樂吧!「天主卻對他說:糊塗人哪!今夜就要收回你的靈魂,你所儲備的,將歸誰呢?「那些只為自己累積財產,而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人,也是如此。」

主日福音分享-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撰文:張心銳神父

有一天, 南泉禪院東西兩堂的和尚, 他們正在爭奪一隻貓,南泉便抓起那隻貓來,對大家說: 「你們說句合乎佛家的話來, 這隻貓就得救,否則我就斬掉它。」大家都默默無語,不知該說甚麼好。於是,南泉便揮刀,把那隻貓斬成兩段。到了晚上,弟子趙州(從諗)自外歸來,南泉禪師便將白天發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訴他,趙州聽罷,一言不發地把草鞋脫下來戴在頭上,徑直走出了房門,將履作帽,分明是顛倒事物。兩堂爭貓,根本不關貓的事,如今不審問東西兩堂的首座僧人,卻斬了無爭的貓。南泉當日,以為兩堂定有人能出來說幾句話,誰知他們竟默然無言,南泉已經擺出斬貓的姿勢,難以收回,唯有將貓斬成兩段。時至今日,我們會否成為另一位南泉,把生命的優次本末倒置?

活得自由

本主日福音邀請我們留意生命的真義,明白人生最終的目標。人的最終目標「是為事奉和愛慕天主」(《天主教教理》358),聖依納爵把人生的原則與基礎,作了較詳細和具體的解釋:「人受造的目的, 是為讚美、崇敬、事奉我們的主天主, 因而拯救自己的靈魂。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為人而造的,為幫助他追求他所以受造的目的。結論是對於取用世物,常該看自己受造的目的; 它們能夠幫助多少,便取用多少;能夠妨礙多少,便放棄多少。因此, 我們對一切受造物,在不被禁止而能自由選擇的事上,必須保持平心和不偏不倚的態度:就是我們在這方面,並不重視健康甚於疾病, 不重視財富甚於貧窮,不重視尊榮甚於屈辱,也不重視長壽甚於短命,其他一切,莫不如此。」(《神操》23 )基督徒該對生活「保持平心」(Holy Indifference),聖方濟沙雷氏也經常強調同樣的道理,「無所拒,無所求。」可惜,在福音比喻的這個富人,要建更大的倉房,免得穀物財產無處收藏,忘記存在的終極目的,失去了真自由。

活在天主

其實,耶穌並非把天國與財富對立,而是因財富而產生的貪婪,使我們掉進一個不能自拔的深淵。耶穌因此警告: 「你們要謹慎, 躲避一切貪婪,因為一個人縱然富裕,他的生命並不在於他的資產。」( 路十二15 ) 路加福音的這個富人,擴建了倉房,備置了大量財物,卻失去了靈魂,為甚麼他判斷錯誤? 那是因為他的貪婪,他做事只為自己的緣故。這個富人眼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也沒有天主。如果大家數一數,在他的自言自語中, 出現過九次「我」字。因此,我們不難明白,他一直以自己取代了天主。在香港社會,我們會否同樣只看見自己的「收成期」,卻漠視低收入家庭的艱苦生活,及嚴重貧富懸殊的差距。

活在永恆

基督徒的生活態度不只停留現世,因為天堂才是我們將來的歸宿;我們唯有在天主內,才有真實永恆的生命。在讀經一,取自猶太人的諺語, 輕描淡寫道出人生的意義, 「虛而又虛,萬事皆虛」(智一2) 。然而, 基督徒的人生觀非來自虛無,卻是非常實在;因為「從永遠到永遠,天主是我們的靠山」(詠90 ); 只要信靠上主,在祈禱中與天主結合,進入祂的時空,便擴闊我們狹窄的視野,「不思念地上的事,該思念天上的事」(哥三2),與永恆的主同時共活。

總結

在這艱難的時刻,讓我們繼續為香港祈禱;無論制度如何改變,但歸根究底,更需要的是人心的歸依。我們為自己將來儲蓄的同時,也別忘記對天主和別人,尤其是年青人, 他們抱著真誠的心,我們該聆聽和關心他們的需要。

 

張心銳神父(慈幼會), 在1983年4月24日生於澳門,自小在香港接受教育。他就讀九龍鄧鏡波學校,在中學三年級時,與友人劉偉傑(現已是澳門教區神父),一起萌生當神父的念頭,最後一起在1997年加入慈幼會在香港的維豪備修院,回應聖召。他深受慈幼會士的影響,決心踏上成為聖若望鮑思高的神子,獻身服務於教會,特別是服務青年。張心銳神父於2014年6月21日,青年主保聖類斯公撒格的紀念日,領受執事聖職,並於2015年6月20日在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晉鐸,由當時的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禮,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襄禮。

教宗為移民主持彌撒:移民是社會中所有被抛棄者的象徵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就任宗座4個月後,出人意料地造訪了蘭佩杜薩島,那是他第一次在羅馬以外的地方進行牧靈訪問。這個位於西西里島和北非海岸缐之間的小島已經成為移民和難民跨越地中海進入歐洲的主要入境點之一。

教宗在2013年7月8日的訪問中講到「冷漠的全球化」,其結果是這個社會「忘記了如何哭泣」。

在紀念訪問蘭佩杜薩島6週年之際,教宗在聖伯多祿大殿内聖伯多祿寶座祭臺為移民主持了一台特別彌撒。大約有250位移民、難民和一些致力於保護生命的工作者參加了彌撒。教廷促進人類整體發展部的移民和難民辦事處籌辦了這次紀念活動,並特別邀請上述人士參與彌撒。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特別引用當天的彌撒讀經。第一篇讀經取自《創世紀》,描述「雅各伯夢見一個梯子,有天主的使者在梯子上,上下往來」。(28:12)

教宗解釋:「這梯子代表著人與天主之間的聯繫。這是天主行動先於人類的一個寓言,是巴貝耳塔的對立,巴貝耳塔是人類依靠自己的力量建造的一個通天塔。 透過這個啓示,雅各伯信任了上主,並呼求上主在他必需前行的艱難旅程中保護他。」

教宗也引用了當天的聖詠「我的天主,我向祢投靠。」(詠91:2)強調:「天主如何成為那些在苦難時期呼求祂的人的避難所,尤其當我們意識到這個世界給予我們很小的保障,真正的保障是屬於天主時。」隨後,教宗引用當天選讀的福音(瑪9:18-26)說:「耶穌把我們從疾病和死亡中解救出來,並向祂的門徒表明要優先選擇最小的弟兄姐妹。」

教宗說:「在紀念訪問蘭佩杜薩島6週年之際,我惦記著那些最小的弟兄姐妹,他們每天向上主呼求,為能從邪惡所控制的痛苦中得到解脫。」 教宗具體地指出:「那些最小的弟兄姐妹就是:在沙漠中被遺棄和遭矇騙將要死去的人們、在拘留所遭受折磨侵犯和暴力的人們、面對無情大海的弟兄姐妹、還有那些長期滯留在難民營而不能被稱為短期居民的人們。這不僅關乎移民! 它有雙重的意義,移民首先是人,他們是所有被今日全球化的社會抛棄的人們。」

教宗在講道中又回到雅各伯梯子的圖像中,他解釋說:「在耶穌基督内,世界與天國之間的聯繫是有保障的,並向所有的人開放。然而,攀登這個天梯需要承擔義務、付出努力和蒙受恩寵。必須幫助那些最弱小和最脆弱的人。」

教宗最後祈願:「我們都做那上來下去的天使,去呵護那些最最弱小的弟兄姐妹,否則這些最弱小的弟兄姐妹經驗到的只是貧窮痛苦的折磨,一生也瞥不見一絲天上的光明。」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持聖神降臨節彌撒

CNS photo/Reuters

「歷史似乎抵達了終點,但聖神卻使它恢復活力與衝勁。這是在基督聖死與復活的奧跡中門徒們的親身經歷。」

教宗方濟各6月9日聖神降臨節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大禮彌撒時,在講道中如此表示。教宗闡明,聖神使人重生,擺脫恐懼和不安,祂賜予新的力量,「使耶穌在我們內生活並復活」,正如祂對門徒們做的那樣。

聖神的威能「不僅在人的內心,也在人與人之間帶來和諧」。教宗由此反省今日世界「恐怕會爆發」的許多瘋狂情況,說:「在持續急躁的慫恿下,我們對每件事作出不恰當的回應,尋求快速的解決方法,靠著一片又一片的藥物前行,藉由一個又一個的情緒感到自己活著。然而我們格外需要聖神:是祂在瘋狂中恢復秩序。在不安中,祂是平安;在氣餒時,祂是信心;在悲痛裡,祂是喜樂;在衰老期,祂是青春;在考驗內,祂是勇氣。是聖神在動盪不安的湧流中固定望德之錨。」

此外,聖神的和諧也尊重差異,「使我們成為教會」,即使是在人人沉迷於社交網絡,卻疏於人際互動的歷史性時期也不例外。教宗警惕眾人當心四伏的危機,它源自於排除異己、唯獨偏愛自身現況的態度。教宗說:「建立小圈子的誘惑始終存在:按照自身喜好拉幫結派。小圈子很快就會變成派別,在教會內也是如此;一個人自我認同的基礎,往往是對某個人或某件事的排斥!相反地,聖神拉近人們的距離,使遙不可及的相結合,將迷途的人引回正道。」

聖神把教會和世界「塑造成兒女與弟兄姊妹」和諧共處的環境。教宗指出,兒女和弟兄姊妹這兩個名詞高過於其它任何形容詞。然而,「在形容詞,甚至是羞辱詞彙當道的時代,事物的實質內涵遭到遺忘。在羞辱的文化之下,人們遇到不贊同的意見時,第一個反應便是羞辱。這導致以惡還惡,受害者變成劊子手」。

反之,誰若是在生活中仰賴著聖神,必定「在爭執時帶來平安,在衝突中營造和睦」。「靈修深厚的人以善報惡,以溫良報驕傲,以美善報惡意,以寧靜報喧鬧,以祈禱報誹謗,以微笑報失敗」。為了成為靈修深厚的人,為了品嘗聖神的和諧,必須以聖神的目光來看待事物。如此一來,萬事遂起了變化:「因著聖神,教會是天主聖潔的子民,使命充滿喜樂,而不勸人改教,其他弟兄姊妹蒙受同一天父的慈愛。但若沒有聖神,教會只是一個組織而已」。

教宗最後祈禱說:「聖神、天主的和諧,祢將恐懼化為信任、封閉化為恩典,求祢降臨在我們中間,賜給我們復活的喜樂、心靈永遠的青春。聖神、我們的和諧,祢使我們成為同一身體,求祢在教會內和世界上傾注祢的平安。聖神,求祢使我們成為和諧的匠人、善的播種者,以及望德的使徒。」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舒姆萊烏丘克主持彌撒

CNS photo/Paul Haring

教宗方濟各6月1日早晨從布加勒斯特乘坐飛機前往羅馬尼亞的另一座城市巴克烏,然後改乘座車來到舒姆萊烏丘克聖母朝聖地主持彌撒,開啓在該國第二天的牧靈訪問行程。大約10萬名來自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信友冒雨參加了這台彌撒,羅馬尼亞政府總理登奇勒也在場,匈牙利總統亞諾什更以普通朝聖者身份前來參加。

這個中古世紀的朝聖地尤其是講匈牙利語的天主教徒和其它地區的信徒前來敬禮聖母的場所,每年聖神降臨節前夕都有成千上萬的信友來此朝聖。朝聖地的聖母態像有2米多高,是16世紀的木製作品,在1661年的火災中奇跡般地倖存下來。朝聖地所屬的阿爾巴尤利亞(Alba Iulia)教區由匈牙利國王聖斯德望建於1009年。

教宗在彌撒講道中首先談到這個朝聖地說:“這一年一度的朝聖活動屬於特蘭西瓦尼亞地區的遺產,但它尊重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的宗教傳統; 其他宗教的信徒也前來朝聖,因此這裡也是對話、合一及兄弟友愛的象徵。”

教宗指出,朝聖的深刻含義在於尋求共融。聖母瑪利亞“不僅在她聖子面前,也在我們每一個人面前説情,好使我們不讓製造分裂和隔離的聲音和傷痛竊取兄弟情誼”。朝聖乃是曉得我們是同一個民族,這個民族的富饒正是具有不同的面容、文化、語言和傳統。

“不應忘記或否認過去的複雜和悲傷事件,但也不應使之成為阻礙一種友愛共存的障礙或藉口。朝聖意味著感受到一起行走的召叫和動力,向上主懇求恩寵,將過去和現今的怨恨和不信任轉化為促進共融的新時機;意味著擺脫我們的安全感和舒適生活,去尋求上主願意恩賜我們的新土地。”

因此,我們不必對“彼此融合”及“互相幫助”有所顧慮。教宗強調,朝聖意味著加入那個“有些混亂”的滾滾浪潮,成為手足之情的真實經驗和精誠團結的隊伍(參:《福音的喜樂》勸諭87號),我們所展望的“不是那種能夠做卻沒有做的事,而是等待我們去完成、且不能再推遲的一切”。上主鼓勵我們團結互助和兄弟友愛,願我們渴望美善、真理和公義。

“朝聖是對奮鬥的承諾,鼓勵那些昨天落在後面的人成為明日的主角,以及今天的主角明日不落在後面。弟兄姐妹們,這要求一種共同建設未來的匠人工作。這就是為什麽我們在此要一起懇求說:母親,求妳教我們打造未來。母親,請教導我們建設未來。”

教宗提到天主揀選的奧秘,祂眷顧弱小者,使權勢者受辱。聖母瑪利亞是加里肋亞一個不起眼地方的女孩,卻以她對天主的應允開啓了“溫柔的革命”。我們也受到鼓勵,以自己說出的“是”走上修和道路。

教宗最後表示:“弟兄姐妹們,我們不可忘記這一點:誰勇於冒險,上主不會令他失望。我們要行走,一起前行,勇於冒險,讓福音成為充滿一切的酵母,讓福音賜予我們的人民透過合一與友愛蒙受救恩的喜樂。”

教宗在册封真福大典禮儀結束前,向參與禮儀的全體會衆發表講話,表達他誠摯的謝意。

教宗首先感謝羅馬尼亞總統和政府當局的熱烈歡迎,感謝他們在這次訪問期間進行的卓有成效的合作。接著,教宗向東正教達尼爾(Daniel)宗主教和全體東正教信友對他兄弟般的款待致以謝意,祈求天主“降福這個古老而又傑出的教會並支持她福傳的使命。”

隨後,教宗特別感謝天主教希臘禮穆雷尚(Lucian Muresan)樞機,感謝天主賜予他在這三天内與不同城市的天主教會的主教、神父、修會會士和平信徒共同祈禱的美好經驗。教宗也鼓勵他們投身於福傳的使命和為愛德作見證。

教宗說:“願童貞瑪利亞以慈母的雙臂護佑全體羅馬尼亞人民,在歷史的進展中你們一直堅信她的代禱。為了向真正進步與和平的未來前進,也為了建設一個更加公正、和諧和友愛的國家作出貢獻,我把你們衆人託付於她,祈求她在信仰的道路上引領你們。”

教宗最後帶領信友誦念天皇后喜樂經來結束冊封禮儀大典。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布加勒斯特主持彌撒聖祭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5月31日,教宗方濟各在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的天主教聖若瑟堂為拉丁禮信友們主持彌撒聖祭,這是他於當天訪問行程的最後一項活動。這座聖堂是布加勒斯特總教區的主教座堂,羅布(Ioan Robu)總主教是教區首牧。當天是聖母訪親慶日,教宗依據彌撒福音,論述了聖母瑪利亞的行走、相遇和喜樂這3個要素(參:路1:39-56)。

首先,瑪利亞是行走的人,從納匝肋來到猶大山區探望她的表姐依撒伯爾。教宗指出:「這是《聖經》敘述瑪利亞的首次旅程。隨後,她將從加里肋亞前往白冷,在那裡生下耶穌;她將逃往埃及,使聖嬰免遭黑落德的毒手;她每年還要去耶路撒冷過逾越節,最後將陪伴耶穌走上加爾瓦略山。這些行程有一個特點,即絕不是容易走的道路,需要有勇氣和耐心。這些行程告訴我們,聖母走過波折的路,也了解我們的艱難,她是我們旅途中的夥伴…。身為良善的母親,瑪利亞懂得讓愛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上彰顯出來。『瑪利亞懂得用襁褓舊布和豐盛的愛,把馬廄變成耶穌的家』(《福音的喜樂》勸諭286號)。」

教宗說:「默觀聖母瑪利亞能讓我們看到這個世界上的許多婦女,她們默默無聞地作出犧牲,為了撫養兒女和全家的生活而肩負起重擔,『在絕望中仍懷著希望』(羅4:18)。注視聖母和許多母親的面容,羅馬尼亞人民也對希望懷有強烈的意識。這希望孕育和開啓未來,聖母瑪利亞為此而行走,且邀請我們一起行走。其次,瑪利亞是相遇的人。她去探訪依撒伯爾的事跡讓我們看到這樣一幅畫面:青年與年長者彼此相遇、互相擁抱,並能喚起對方最好的一面。這是從相遇文化而來的奇跡,每個人都受到關心,為使上主的面容顯露出來,人人都有必要。他們不怕一起行走,當這事發生時,天主就來到祂的子民當中行奇事。」

教宗說:「聖神鼓勵我們走出自己、自己的封閉狀態和本位主義,教導我們超越外表,並贈予我們祝福別人的機會…。相遇文化推動我們基督徒去體驗教會懷著母愛去尋找、護衛和聚集自己子女的奇跡。在教會内,當不同禮儀的信徒彼此相遇,全體子民曉得一起讚美天主時,重大的奇事便會發生。最後,瑪利亞是喜樂的人,因為她為我們帶來了厄瑪奴爾,天主與我們同在。基督徒的生活是『聖神內的喜樂』(《你們歡喜踴躍吧!》122號)。」

教宗表示:「信仰出現的問題在於缺乏喜樂。若我們活在不信任中,自我封閉,我們就是相反信德,沒有感到自己是天主的子女,以及天主為我們行了大事。聖母瑪利亞前來幫助我們,因為她讚美上主的偉大,這就是喜樂的秘訣。瑪利亞儘管遇到許多困難,卻懷抱喜樂,因為她在一切事上信靠上主。她提醒我們,如果我們向天主和兄弟姐妹敞開心懷,天主就會常行奇事。教宗提到羅馬尼亞的偉大見證者,他們是普通的人,在受迫害的情況下依靠了天主。」

教宗最後勉勵羅馬尼亞的信友們:「要效法行走、相遇和喜樂的聖母瑪利亞,勇敢地成為祝福的傳遞者,因為羅馬尼亞需要這祝福。你們要成為相遇文化的推動者,去除冷漠和分裂,使這片土地大聲詠唱上主的慈悲。」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張汝南執事-復活期第六主日反省

Photo by Nowshad Arefin on Unsplash

復活期第六主日 彌撒

集禱經

全能的天主,在這歡欣的日子,求祢賜我們熱誠地慶祝主的復活,並幫助我們時常在生活中,反映出我們所紀念的逾越奧蹟。因祢的聖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和祢及聖神,是唯一天主,永生永王。亞孟。

讀經一(聖神和我們決定,不再加給你們什麼重擔。)
恭讀宗徒大事錄 15:1-2,22-29

那時候,有從猶太下來的幾個人,教訓弟兄們說:「如果你們不按梅瑟的慣例,接受割損,不能得救。」保祿和巴爾納伯,遂同他們發生不少爭執和辯論。大家就指定保祿和巴爾納伯,與他們中的幾個人,上耶路撒冷,去見宗徒和長老,討論這問題。當時,宗徒和長老同全教會決定,從他們當中選幾個人,派他們同保祿和巴爾納伯,去安提約基雅。所派的,有號稱巴爾撒巴的猶達和息拉,是弟兄中的領導人物。他們帶去的信如下:「宗徒和眾長老弟兄,問候在安提約基雅、敘利亞和基里基雅,由外邦歸化的眾弟兄。我們聽說,有幾個從我們這裡去的,而並非我們所派去的人,講話擾亂你們,混亂了你們的心。我們取得同意後,決定揀選幾個人,派他們同我們可愛的巴爾納伯和保祿,到你們那裡去。他們兩人,為了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已付出了自己的性命。我們派猶達和息拉去,他們要親口報告同樣的事。因為聖神和我們決定,不再加給你們什麼重擔,除了這幾項重要的事:即不要吃祭過邪神的食物、血和窒死的牲畜,並戒避奸淫。如果你們戒絕了這一切,那就好了。祝你們安好!」

讀經二(天使將那從天上降下的聖城,指給我看。)
恭讀聖若望默示錄 21:10-14,22-23

天使使我神魂超拔,把我帶到一座又大又高的山上,將那從天上,由天主那裡降下的聖城耶路撒冷,指給我看。這聖城具有天主的光榮;城的光輝,好似極貴重的寶石,又像水晶那麼明亮的蒼玉。城牆高而且大,有十二座門;守門的有十二位天使。門上寫著以色列子民十二支派的名字。東面三門,北面三門,南面三門,西面三門。城牆有十二座基石,上面刻著羔羊的十二位宗徒的十二個名字。在城內,我沒有看見聖殿,因為上主全能的天主和羔羊,就是她的聖殿。那城也不需要太陽和月亮的光照,因為有天主的光榮照耀她;羔羊就是她的明燈。

福音(聖神必要教訓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
恭讀聖若望福音 14:23-29

那時候,耶穌對門徒說:「誰愛我,必遵守我的話,我父也必愛他,我們要到他那裡去,並要在他那裡,作我們的居所。那不愛我的,就不遵守我的話。你們所聽到的話,並不是我的,而是派遣我來的父的話。我還與你們在一起的時候,給你們講論了這些事;但那護慰者,就是父因我的名,所要派遣來的聖神,祂必要教訓你們一切,也要使你們想起,我對你們所說的一切。」「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我所賜給你們的,不像世界所賜的一樣。你們心裡不要煩亂,也不要膽怯。你們聽見我給你們說過:我去,但我還要回到你們這裡來。如果你們愛我,就該喜歡我往父那裡去,因為父比我大。現在,在事發生前,我就告訴了你們,為使你們在事發生時,能夠相信。」

各位尊敬的主內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我們慶祝復活期第六主日,讓我們不要忘記天主的仁慈,因祂源源不絕地賜與我們不同的恩寵!藉著今天的感恩聖祭,讓我們接受主賜的平安和聽從聖神的勸喻!

人生中,營營役役,難免昨出不同的選擇,那麼如何在選擇的過程中享受那份平安與喜悅呢?原來祈禱真的有很大的幫助!

話說回來,上週末,原本答應跟兒子一家到渥太華欣賞美麗盛開的鬱金香,但突然接獲從多倫多而來的消息,有位好朋友入院做手術,更甚的,有位新執事因病而離世!祈禱後,心情平靜,於是我和太太決定前往慰問與弔辭.

人生變幻,有誰能料?今天的福音耶穌亦告知門徒們祂的去留,安慰他們不要心𥚃煩亂和膽怯!不但如此,祂還答應賜給他們平安:「我把平安留給你們,我將我的平安賜給你們!」

門徒們接受到耶穌的平安嗎?也許不然!因為他們的心都在爭權奪利!同樣,基督也賜與我們祂的平安,我們感受到嗎?好可能我們也像宗徒們一樣「爭權奪利」更讓花花世界的迷惑,而失去平安?

偶爾聽到敎友的分享:「我每天參與彌撒和每天祈禱,為什麼我的內心還是忐忑不安呢?」

今天福音內耶穌邀請宗徒門接受聖神和祂的勸勉,同様耶穌也提醒我們聽從聖神的教訓!好可惜,大部分的我們,有心無力,沒有好好珍惜聖神賜與我們的果實,那份博愛,喜愉,平安,忍耐,善良,大方,忠誠,溫柔和自律的恩寵,卻而選擇跟隨魔鬼的引導,去破壞平安;讓家庭破碎,工作不安!

我們渴望重享天主的平安嗎?

其實天主在我們接受洗禮時早已將那份平安的恩寵放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洗心革面,從投天主的懷抱吧!真的,如果我們散發「愛和寬恕」的芬芳,那令人平安的氣息一定受人享往!如果我們傳遞「爭吵和暴力」的信息,那令人窒息的情懷一定影響我們的心安!

各位尊敬的朋友們,就像我先前所說;人生富於選擇!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兒女是位和平之子,讓我們教育他們吧!如果我們渴望家中瀰漫愛與安,讓我們實習尊重和相愛吧!我們都是不完美的人,但天主聖神會補充我們的不足,求求祂吧!

我提醒自己和勸勉大家,我們一定要與天主修和和給人道歉,特別是要跟我們的家人和親戚朋友保持和諧!若要平安,不用擔心,求聖神給予勇氣,向主向人說聲「對不起」!從今以後,讓我們時刻品嘗和享受聖神的果實!如此看來,平安喜樂幸福的生活,不難遇上!

聖母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張汝南執事
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

2011年5月27日,張汝南執事在天主教滿地可總教區領受聖秩,成為終身執事。他曾服務於滿地可華人天主堂,現服務於滿地可其中一個最大的英語堂區-聖若望‧貝巴堂(St. John Brébeuf Parish)

聯絡: [email protected]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