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向馬達加斯加發表視頻訊息

教宗方濟各將於2019年9月6日下午抵達馬達加斯加共和國首都塔那那利佛(Antananarivo),這是他非洲三國之行的第二站。在啓程的幾日前,他向該國人民發表視頻訊息,感謝那些為此次訪問做準備工作而付出辛勞的人,並表示他將在信德内堅固馬達加斯加人們。以下是視頻訊息全文:

親愛的馬達加斯加弟兄姐妹們:

賴天主的恩寵,不多幾日,我將與你們相遇!我謹向你們致以誠摯的問候,並感謝你們為準備我的訪問而所做的一切。特別要感謝的是你們的祈禱,無論是個人的、家庭的還是堂區團體的祈禱,還有在醫院和監獄的祈禱。祈禱沒有邊界,當我在馬達加斯加時,雖然我只能到訪某一些地方,但通過祈禱,我會到達你們每一位那裡,我會為你們所有人懇求天主的降福。

親愛的馬達加斯加朋友們,你們的國家以其自然美景而聞名於世,為此,我們要說:《願祢受讚頌》。守護照顧大自然是我們的責任。此外,在基督的心中和對教宗來説,馬達加斯加還有另一個美,就是它的人民,就是你們的聖善!為此,我要來在信德内堅固你們,同時從中汲取益處。願童貞聖母為我們祈求獲得這個禮物。謝謝,希望很快與你們相會!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2019年9月祈禱意向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19年9月意向

總意向:為保護海洋

願政治家、科學家和經濟學家能共同合作,以保護世界的海洋。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教宗向莫桑比克發表視頻訊息

教宗方濟各將於9月4日至10日訪問非洲三國,莫桑比克是此行的第一站。啓程前,教宗於8月30日向該國人民發表視頻訊息,對他們說:“我迫不急待敵要與你們相遇”。以下是視頻訊息全文:

親愛的莫桑比克人民:

幾天後,我將開始訪問你們國家,即使我不能前往首都以外的地區,但我的心靈抵達和擁抱你們每一位,特別是那些生活在困難中的人。我願意你們堅信:我為你們眾人祈禱。我迫不及待地要與你們相遇。

正如我接受總統先生和我的主教弟兄們的邀請去探望你們,我也邀請你們眾人與我一起祈禱,讓天主,眾人的父親,堅固修和,因為在莫桑比克和整個非洲手足之間的和解是促進穩固與持久和平的唯一希望。

我將懷著喜悅與你們直接分享這一信念,同時也將看到我的前任聖若望保祿二世所播撒的種子是如何成長的。這次行程將使我與天主教團體相遇,堅定它為福音作出的見證,因為福音教導每一個男女享有尊嚴,要求我們向他人敞開心靈,特別是窮人和有需要的人。

親愛的兄弟姊妹和朋友們,我知道,你們很多人正在為我的到訪而進行準備,包括你們的祈禱奉獻,我衷心感謝你們。我祈求天主降福你們和你們的祖國,願童貞聖母瑪利亞護佑你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教會是照顧病患的移動醫院

CNS photo/Vatican Media

「面對那些命令我們沉默、詆毀我們,甚至是攻擊我們生命的人,
讓我們祈求聖神賜予我們力量,好能免於恐懼。」

2019年8月28日,教宗方濟各在週三公開接見的要理講授中如此勉勵信友們。當天,教宗繼續解釋《宗徒大事錄》(參閱:五12、15-16),省思了耶穌如何激勵初期基督徒團體服務有需要的人,特別講述伯多祿醫治病人的實例。

教宗指出,主耶穌對祂的門徒十分慷慨,賦予他們權柄來「行許多徵兆,顯許多奇跡」(五12)。初期教會被描述成一個「照料弱小病患的移動醫院」。關於這點,教宗說:「對教會、對司鐸的心腸和對所有信友來說,病患享有特殊地位。他們不該遭到丟棄,相反地卻要治療他們、照顧他們:他們是基督徒關切的對象。」

在宗徒們之間,伯多祿脫穎而出:他是宗徒之首(參閱:瑪十六18),從復活主手上領受使命(參閱:若廿一15-17),在五旬節率先宣講福音(參閱:宗二14-41),在耶路撒冷會議上扮演領導角色(參閱:宗十五;迦二1-10),並且像耶穌那樣照料病患(參閱:瑪八17;依五十三4)。

伯多祿效法耶穌基督,親近那些忍受病痛之苦的人,以言以行「彰顯基督,成為道成肉身的那位在歷史中的延續」。教宗表明:「伯多祿從事耶穌善師的事業(參閱:若十四12)。當我們懷著信德注視著伯多祿,我們便會看到耶穌基督。」

再者,天父在祂兒女的創傷中施展溫柔慈愛。教宗闡明,「疾病阻礙病人在生活中向前邁進。但是在病患的創傷中,始終有耶穌的臨在、耶穌的傷痕。耶穌召叫我們每個人照料病患、支持他們、醫治他們」。

然而,宗徒們治病的力量引起了撒杜塞人的嫉妒和仇恨,因此撒杜塞人囚禁並毒打宗徒。面對如此威脅,伯多祿的回應是:「我們必須服從天主,而非順從於人。」教宗強調:「這是基督徒的偉大回應。這意味著沒有保留、毫不遲疑、別無算計地聽從天主;跟隨天主,好能與祂締結盟約,在我們的旅途中與祂相遇。」

教宗最後邀請信友們祈求聖神恩賜內在的力量,從而明白天主永遠與我們同在。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真正的皈依是慷慨解囊,不做虛偽的基督徒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宗4:32,34-35

眾信徒都是一心一意,凡各人所有的,沒有人說是自己的,都歸公用。宗徒們以大德能,作證主耶穌的復活,在眾人前大受愛戴。在他們中,沒有一個貧乏的人,因為凡有田地和房屋的,賣了以後, 都把賣得的價錢帶來,放在宗徒們腳前,照每人所需要的分配。

「真正的皈依是在上主的觸動下慷慨對待他人和幫助最弱小者。」

2019年8月21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保祿六世大廳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如此表示。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宗徒大事錄》的主題,論述了「在基督徒團體内的完整共融」(參閲:宗4:32;34-35)。

教宗指出:「真正的皈依不能僅限於言詞,因為有一種團結互助的動力使教會成為天主的家庭,那裡以共融的經驗為核心。『共融』意味著放在一起,共享一切,成為一個團體,而不是自我封閉。這種初期基督徒團體的分享模式如今仍然切合時宜,幫助我們成為慷慨而非吝嗇的人。教會總是有這些基督徒的舉止,他們去除多餘和不必要的東西,將之給予真正有需要的人。他們不僅分享金錢,也分享時間。多少基督徒在做義工啊!這是極美好的事!這就是共融:與他人分享我的時間,幫助有需要的人。義工服務、愛德善工、探訪病患正是屬於這樣的共融;我們需要常與他人分享,切莫只尋求個人利益。」

教宗繼續表示:「身為基督奧體的肢體催促信友們彼此共同負責,強壯者幫助軟弱者(參閲:羅15:1),任何人都不應感到貧乏,因為它使人性尊嚴受到羞辱和損害”。在初期教會團體内,愛是生活的形態,但這不是言詞上的愛,不是虛情假意的愛,而是行動上和相互幫助的愛。具體的愛正是讓愛具體地實踐出來。上主溫柔的神”戰勝了“各種偽善,讓滋養基督徒團結互助的真理暢通無阻。這團結互助並非社會援助活動,而是教會因其本性必須做出的表達。教會是衆人,尤其是最貧窮者極溫柔的母親。」

教宗提到《宗徒大事錄》的兩個實例:「一個是巴爾納伯的正面例子,他變賣了田地,將一切所得都交給宗徒們(參閲:宗4:36-37);另一個是阿納尼雅和他的妻子撒斐辣令人悲哀的負面例子,他們賣了一塊田地,決定只把一部分錢交給宗徒們,其餘的留給自己(宗5:1-2)。這種欺騙破壞了無償、從容和無私分享的關係,後果悲慘。

教宗最後總結道:「有一種人總是做教會的過客,從來不進入教會。他們自以為是基督徒,實際上只是地下墓穴的遊客。這種生活只從損害他人的情況中獲得利益和好處,無可避免地導致内心死亡。有多少人說他們自己接近教會,是神父和主教的朋友,而他們只尋求自己的利益。他們是虛偽的人,能摧毀教會。」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民間運動乃社會轉型的力量

教宗方濟各為一本新書撰寫序言,書名為《民間運動的湧現:我們時代的新事物》(L’irruzione dei movimenti popolari:Rerum Novarum del nostro tempo)。該書由宗座拉丁美洲委員會編輯,梵蒂岡書局出版社以西班牙文出版。

該書探討了自2014年以來在美洲大陸舉行的一系列世界性會議,研究也顯示有成千上萬民間運動的代表參加了這些會議。

教宗方濟各在序言中表示:「社會邊緣人士不僅是人口的一部分,教會必須向他們伸出援手,他們也如同芥菜籽那樣的萌芽,將會結出豐碩的果實。」另外,教宗稱那些民間運動是「社會轉型的巨大杠杆」。

教宗進一步解釋道:「社會邊緣人士並不是社會救助的被動接受者,他們是真實而積極的主角,人類未來的使者。如同溫良而謙卑的耶穌需要天父無條件的關懷支持,他們也向社會發出了和平的對抗。」

教宗在序言中寫道:「民間運動代表一種重要的社會選擇、來自社會深處的呐喊、一個對立的記號以及『任何事物皆可改變』的希望。」

教宗繼續寫道:「人類面臨著以恐懼、仇外心理和種族主義為特徵的時代變革。民間運動能夠抗衡這種趨勢,因為它們是一個振興我們民主國家的道德力量泉源。」

教宗在序言結束時,反思並捍衛人類勞動的神聖權利,並表示這是教會的社會訓導所極力提倡的。他說:「民間運動是一個具體和有形的見證,它向我們表明藉由建立以團結和社團為中心的新形式工作來對抗丟棄文化是可能的。」

教宗最後呼籲:「為了人類共同福祉我們應以『新人文主義』(new humanism)來克服當今社會所缺乏的同情和關懷。」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呼籲各國遵守日内瓦公約

CNS photo/Vatican Media

「親愛的弟兄姐們,明天適逢日内瓦公約簽署70週年,這些公約旨在對使用武力施加限制,保護戰爭時期的平民和俘虜。」

2019年8月11日,教宗方濟各在帶領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友誦念三鐘經之後,再次提到交戰國家人民的生活困境。

教宗表示:「但願這個紀念日促使各有關國家越來越能意識到極有必要保護武裝衝突受害者的生命和尊嚴。」

教宗也強調這些國際法規的重要性,該當予以遵守:「各國都應遵守國際人道法施加的限制,保護手無寸鐵的人民和公民設施,尤其是醫院、學校、敬禮場所和難民營。對整個人類而言,戰爭和恐怖行徑總是一種嚴重的損失,是人類慘重的失敗。」

日内瓦四項公約於1949年8月12日通過,旨在為戰爭行為制定規則,同時修訂了之前的有關國際協約。四項協議敦促簽署國家確保對被捲入衝突的平民提供適當的保護,並為戰俘和武裝部隊傷員保留所規定的起碼對待。當時有61個國家簽署了日内瓦公約,這為隨後其它國家的簽署奠定了基礎。隨著衝突的蔓延和非殖民化進程的推進,四項公約以在隨後年代採行的附加協議而得到了整合。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權至上導致戰爭,民族之間需要對話

CNS photo/Yara Nardi, Reuters

「我們要挽救歐洲,因為它是個『不能也不該瓦解』的遺產。對話和傾聽若是從自己的身分、人性和基督信仰價值出發,就是對抗主權至上和民粹主義的解藥,也是『復興進程』的推動力。」

教宗方濟各接受意大利《新聞報》熟悉梵蒂岡事務的記者兼《梵蒂岡內部通訊》協調人阿加索(Domenico Agasso)的採訪,從歐盟的現況談起,論及氣候變化和亞馬遜世界主教會議等主題。

教宗方濟各祈願歐洲再次擁抱「奠基者的夢想」;在落實舊大陸的歷史、文化與地理合一時,奠基者的願景就會實現。

教宗解釋道:「儘管存在著行政問題和內部分歧,馮德萊恩女士獲任命為歐盟委員會主席一事會有助於激發奠基者的力量,因為女性能凝聚人心、使人團結。」

振興歐洲的一大挑戰來自於對話。教宗指出:「在歐盟內,人們應當互相交談、彼此認識,每個推理背後的思維機制該當是歐洲第一、自我次之;因此,也需要聆聽。出發點在於人性和基督信仰價值:歐洲擁有人性和基督信仰根基,當我這麼說時,我並不把天主教徒、東正教徒和新教徒區分開來。東正教徒在歐洲扮演著極其珍貴的角色,我們擁有相同的關鍵價值。」

教宗進而闡明:「我們人人顯然都很重要,沒有人處於次要地位。事實上,每個對話都要從自己的身分出發。舉例而言:我若不從我的天主教徒身分出發,就無法推展大公運動。自己的身分不可妥協,卻能彼此相融。身分是個珍寶,在文化、國家、歷史和藝術方面都是如此;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身分,但它要在對話中互相融合。重點是要從自己的身分出發,展開對話並接受他人的身分。」

談到這點,教宗對主權至上表達了擔憂,他說:「這是一種孤立態度。我很擔心,因為我們聽到類似於希特勒在1934年的講話:『以我們為先!』這些是令人擔憂的思想。主權至上是封閉的心態。一個國家必須擁有主權,卻不該自我封閉。主權理當受到維護,但是與其它國家、與歐盟的關係也要加以保護和促進。主權至上最終往往帶來戰爭。民粹主義則會導致主權至上的態度。」

梵蒂岡將於今年10月舉行以亞馬遜為題的世界主教會議。教宗強調,它是《願祢受讚頌》通諭的產物;這份文件並非環保通諭,而是基於守護受造界的社會通諭。與此同時,本屆世界主教會議也是一次「緊急」會議。教宗表明:「人類今年7月29日便已消耗完整個年度的自然資源,這個事實令他深感震驚;再加上冰山融解、海平面恐怕會上升、海洋塑料垃圾增加、濫墾濫伐,以及其它嚴峻情況,這一切都讓地球處於全球緊急狀態。然而,本屆世界主教會議不是科學家或政治家的聚會,而是源自教會,將具備福傳的幅度並承擔使命。它將是在聖神引領下的共融工程」。會議中的重要議題涉及「福傳的職責和進行的不同方式。然而,在司鐸短缺的地方祝聖年邁已婚者的可能性並非會議的主要議題。」

此外,教宗也強調:「對亞馬遜百姓生命和土地的威脅來自社會主要領域的經濟和政治利益。因此,必須消除政治當中的縱容和腐敗,承擔起具體責任,例如露天礦場的問題;露天礦場毒化水源,造成許多疾病。」

針對環境問題,少女通貝里(Greta Thunberg)等青年發起了多個運動,在守護受造界方面展現出新的態度。教宗對此信心十足,說:「我看到他們有個令我感動的標語,上面寫著:『我們就是未來!』這意味著促使對日常小事的關注烙印在文化中,因為這是具體的行動。」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我們憑藉什麽能使他人擁有豐富的生命?

CNS photo/Yara Nardi, Reuters

宗3:3-6

他看見伯多祿和若望要進聖殿,便要求給一點施捨。伯多祿和若望定睛看著他說: 「你看我們!」他就注目看他們,希望得點什麼。伯多祿卻說:「銀子和金子,我沒有;但把我所有的給你:因納匝肋人耶穌基督的名字,你【起來】行走罷!」

2019年8月7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暑期過後首次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6000名朝聖信友在保祿六世大廳參加了這項活動,其中有一個難民兒童團體。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以《宗徒大事錄》為主題,當天講解了伯多祿因耶穌的名行奇跡,指出在這位宗徒身上顯露出「一個無邊界教會的面容,這個教會感到自己是眾人的母親」(參閲:《福音的喜樂》勸諭210號)。

伯多祿和若望前去聖殿祈禱,他們在殿門前遇見一個乞丐,他在母胎中就癱瘓了。按照梅瑟法律,身殘的人不能進入聖殿獻祭,因為人們認為他們的殘疾是犯罪的後果。在耶穌的年代,人們看到一個生來瞎眼的人,就問祂,「師傅,誰犯了罪?是他,還是他的父母,竟使他生來瞎眼呢?」(若9:2)

教宗說:「兩位宗徒與這個跛子相遇後,出現了一種注視的互動。跛子注視他們,希望得到施捨,宗徒們定睛看著他,邀請他以一種不同的目光注視他們,好能接受另一個恩典。於是,伯多祿因耶穌基督之名行了治癒的奇跡(宗3:3-6)。宗徒們建立了一種關係,因為這是天主樂於顯示自己的方式,祂常在對話中、常藉著顯現,以及透過對人心的啓迪與我們建立關係:這是天主與我們的關係;天主也透過人們彼此之間的真實相遇與我們建立關係,因為唯有在愛内才會有這樣的相遇。」

接著,教宗提到:「聖殿有時也成了經濟和金融交易的場所,無論耶穌還是先知們都曾對此予以痛斥。許多次我也思索這個問題,因為我看到一些堂區更看重金錢而不是聖事!教會應是貧窮的:我們要向上主祈求這恩典。」

教宗繼續說道:「這個乞丐遇到宗徒們後,沒有得到金錢,卻得到了那使人得救者,即納匝肋人耶穌基督的名字。伯多祿呼求耶穌之名,命癱瘓者起來行走,他又握住他的右手,拉他起來。聖金口若望在這個舉動中看到一幅復活的圖像。這也是教會的肖像,教會看到處在困境中的人沒有閉上雙眼,而是懂得正面注視人類,與之建立重要的關係、友誼和互助的橋樑,而非屏障。教會懂得握住我們的手、陪伴我們並拉我們起來,而不是給我們定罪。耶穌總是握住我們的手,總是設法拉我們起來,使我們痊癒,成為幸福和與天主相遇的人。」

教宗表明:「這是陪伴的藝術,是在走近他人時出於慎重的特性。陪伴的藝術是一種尊重和充滿同情的注視,同時也是治癒和釋放的注視,鼓勵我們在基督信仰生活中成長(參閲:《福音的喜樂》勸諭169號)。這正是兩位宗徒對待跛子的態度:他們注視著他,說『你看我們!』遂握住他的手,讓他站起來,使他得到痊癒。耶穌就是這樣對待我們衆人的。當我們處在危險時刻、犯罪時刻,以及悲傷時刻時,我們應想到耶穌。耶穌對我們說:『你看看我:我在這裡!』我們應握住耶穌的手,讓祂拉我們起來。」

教宗最後總結道:「伯多祿和若望教導我們不要依靠錢財,即使它是有用的,我們應依靠真正的財富,那就是與復活的主建立關係。我們是貧窮的,但我們有一個巨大的寶藏,福音是我們的一切,它彰顯了因耶穌之名行奇跡的大能。」

教宗給在場的信友留下需要思索的問題:「我們的財富是什麽,我們的寶藏在哪裡?我們憑藉什麽能使他人擁有豐富的生命?」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三鐘經:真正的寶藏在天上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19年8月4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三鐘經活動時强調:「物質財物是生活所需,但若成為我們生命的終極目標,它們將會束縛心靈,使之遠離天上的真正寶藏,時常成為焦慮、不幸、背信和戰爭的源頭。」

當天福音記載有人要求耶穌為他分家,耶穌卻透過糊塗的富人的比喻來回答這個問題(路12:13-21)。

教宗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比喻,它給我們帶來許多的教導。基督敦促我們要遠離貪婪,即對擁有的貪戀。比喻中的富人以為自己很幸福,因為田地出產豐富,並且積累了很多資産,這讓他感到安全。但是,這些足夠讓他多年度上安穩和幸福生活的計劃很快與天主的計劃相違背。」

關於足够多年之用,教宗解釋道:「天主向富人直接表明,今夜就要索回你的靈魂。上主還向富人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你所備置的,將歸誰呢?』。」

教宗繼續說:「天主稱這富人是糊塗之人,在這個情况下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在實踐中背離了上主,沒有順從祂。」

聖史路加在當天福音最後指出,「那為自己厚積財産而不在天主前致富的,也是如此」。

教宗清楚指出:「這是個警告,揭示了我們所有蒙召的人應該注視的方向。物質財物是生活中所需要的,但它們是正當生活的一種工具,要與有需要幫助的人分享。今天,耶穌邀請我們反思,財富能束縛心靈,使之遠離天上的真正財寶。」

教宗表示:「這並不意味著遠離現實,而是尋找有真正價值的事物:諸如正義、團結互助、接納、弟兄友愛、和平,以及所有構成人類尊嚴的事物。」

教宗最後解釋道:「這是一種不是根據世俗風格,而是按照福音風格而實現的生活:用我們全部的生命愛天主,像耶穌那樣,在服務和自我奉獻中去愛他人。」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