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上主希望我們改變,祂要求我們皈依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常年期第二十五周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你們應建造殿宇,我必因此而歡喜。)
恭讀哈蓋先知書 1:1-8

達理阿王二年六月初一,有上主的話藉哈蓋先知傳給沙耳提耳的兒子猶大省長則魯巴貝耳,和約匝達克的兒子大司祭耶叔亞說:萬軍的上主這樣說:這百姓說:「建築上主殿宇的時候還沒有到!」於是有上主的話藉哈蓋先知說:「當這座殿宇還是一堆廢墟時,難道為你們就到了住在有天花板的房屋的時候?如今萬軍的上主這樣說:你們應細心考慮一下你們的行徑!你們播種的多,卻收割的少;你們吃,卻總吃不飽;你們喝,卻總喝不夠;你們穿衣,卻總不覺溫暖;賺了工資,無異是將工資投進了破囊。萬軍的上主這樣說:你們應細心考慮一下你們的行徑!你們應上山去,搬運木材,建造殿宇!我必因此而喜悅,並顯示光榮 ── 上主說。」

福音(我已經將若翰斬首了,這人到底是誰?關於他,我竟聽到了這樣的事!)
恭讀聖路加福音 9:7-9

那時,分封侯黑落德聽到耶穌所做的一切事,猶疑不定,因為有些人說:「若翰從死者中復活了。」但另有些人說:「是厄里亞出現了。」還有些人說:「是一位古先知復活了。」黑落德且說:「若翰我已經斬首了;而這人到底是誰?關於他,我竟聽到了這樣的事!」於是他設法要見見他。

2019年9月26日,教宗方濟各在清晨彌撒時表示,上主要求我們皈依,我們不能推遲到明天。

當天彌撒的第一篇讀經取自哈蓋先知書(1:1-8)。教宗說L「上主藉著先知要求猶太子民反思一下他們的行徑,通過重修天主的殿宇來努力改變自己的行徑。」

教宗表示:「哈蓋先知試圖打動那些懶惰的猶太子民的心。上主的殿宇被敵對者摧毀,成為一堆廢墟,天主所揀選的子民卻讓殿宇荒廢了很多年,直到上主要求他們重修聖殿。但是,這些子民心中不快,不願意工作。那些人不想重新振作起來,重新開始。不讓上主幫助他們,理由是時候還沒到。」

教宗指出:「這是不冷不熱的基督徒的悲劇。他們說:『是的,上主,好的……慢慢來,上主,先這樣吧,我明天做!』不冷不熱的信仰經常躲藏在不能確定是否有所行動的後面,總是把事情往後推遲。如此一來,導致很多人浪費自己的生命,最終像一塊破布,因為他們什麽都沒做,只是保持內心的平靜。可是,這是墓地的寂靜。當我們進入到這種不冷不熱的精神狀態時,我們的生命會變成一座墓地:一個沒有生命的地方。」

教宗表示:「上主希望我們改變,祂要求我們皈依。讓我們向上主懇求恩典,不要跌入『半個基督徒』的精神狀態中,或者像一些老婦人所說的失掉了精神實質的馬馬虎虎的基督徒。良善的基督徒播種的多,卻收割的少。生活的許諾多,最後什麽都沒做。願上主幫助我們。從不冷不熱的精神狀態中甦醒過來,對抗這種精神生活的麻木不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殉道者是真正的得勝者,不是「聖像」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19年9月2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論述了斯德望執事的形像,他是首位基督徒殉道者,殉道前在百姓中顯大奇蹟,行大徵兆,卻引起會堂中幾位成員的反感和憎惡(宗6:8-10)。教宗在要理講授中反省了《宗徒大事錄》對斯德望的記載,強調了服務和殉道兩個幅度。

聖史路加告訴我們,正當「福音在世界上傳播開來」之際,基督徒團體内部「出現了一些問題」,這個團體由希伯來人和希臘人組成,這些希臘化的猶太人雖有不同的敏銳性,卻得到了接納。然而,竊竊私語和背後議論促成了不和,希臘人說他們的寡婦在團體内被疏忽了(同上,宗6:1)。

宗徒們於是聚在一起尋找解決之道,他們決定將宣講福音和行愛德的工作分開進行。

教宗說:「宗徒們越來越意識到他們的主要召叫是祈禱和宣講天主聖言,即祈禱和宣講福音這兩件工作。為了解決所發生的問題,他們建立一個核心團體,由『七位有好聲望,且充滿聖神和智慧的人』組成(宗6:3)。這七個人接受了覆手後,就負責食堂的服務工作。」

教宗強調了執事該當做的工作,指出:「執事是為服務而立的。教會内的執事不是第二司鐸,不是的。執事是另一回事。執事的存在不是為了祭台,而是為了服務。執事在教會内是服務的守護人。倘若一個執事過於喜愛登上祭台,那就錯了。祭台不是他的道路。是宗徒們立了執事。」

斯德望是七位執事中的一員,他受到的阻力最頑強。

教宗說:「他的對手們選擇了最窮兇極惡的方法來除掉一個人,這方法就是誹謗和作假見證(宗6:10-15)。我們知道,誹謗總能害死人。這塊意欲毀壞一個人名譽的『惡性腫瘤』也攻擊教會的其餘部分,當我們出於狹隘的利益,或為掩蓋自己不盡職責的表現而與人結盟來玷污別人時,我們就會嚴重損害教會團體。」

「斯德望被帶到公議會,人們以假見證指控他。在這種情形下,他重溫了以基督為中心的神聖歷史,稱死而復活的耶穌的逾越奧跡是了解整個盟約史的秘訣。斯德望也勇敢地斥責那些對待先知和基督的虛偽行為。他的話引起激烈的反應,以致被石頭砸死(同上,宗7)。」

教宗說:「斯德望表現出基督的門徒的真正『本色』。他不尋求捷徑,不為保存性命而向有權勢的人求情,而將自己的性命交在上主的手中。斯德望在那個時刻的祈禱極美好:『主耶穌!接我的靈魂去罷!』(宗7:59),他寬恕了迫害他的人,大聲呼喊說:『主,不要向他們算這罪債!』(宗7:60),然後以天主的兒子的身份死去。」

教宗指出:「將自己的生命交在天父的手中,寬恕傷害我們的人是提升我們天主子女身份的法寶。如同斯德望那樣,今天的殉道者比教會初期更多,而且到處都有。殉道者並非『聖像』,而是有血有肉的男男女女,正如《默示錄》所言『他們曾在羔羊的血中洗淨了自己的衣裳,使衣裳雪白』(宗7:14)。」

教宗最後勉勵信友們:「在瞻仰昔日和今日殉道者的同時,讓我們學習活出圓滿的生命,接納每日忠於福音和效似基督的殉道生活。」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向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發表視頻訊息

由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起並主持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於美國紐約當地時間2019年9月23日在聯合國總部正式舉行。在會議召開之際,教宗方濟各向大會發表西班牙文視頻訊息。

教宗首先感謝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先生召集本次會議,並提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整個國際社會和世界輿論關注當下最嚴重和最令人擔憂的現象之一,即氣候變化。

教宗說:「這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挑戰之一,為此,人類必須培養三大道德品質:誠信、責任感和勇氣。」

教宗指出,藉著2015年12月12日簽署的《巴黎協定》,國際社會意識到氣候問題的緊迫性並需要採取共同行動以建立人類的共同家園。但《巴黎協定》簽署4年後,各國作出的承諾依然非常薄弱,距離既定目標十分遙遠。

針對這樣的情形,教宗說:「儘管情況不好,地球因此受苦,但機會之窗仍然開著。不管怎樣,我們不要把這扇機會之窗關上。讓我們以培養人類全面發展的決心打開它,以確保子孫後代過上更美好的生活。我們必須以誠信、責任感和勇氣將我們的智慧『服務於另一種更健康、更人性、更具社會性、更整合的發展形態』(《願祢受讚頌》112號),讓經濟為人類服務,建設和平和保護環境。」

教宗指出:「氣候變化問題與道德、公平和社會正義議題有關,人們應認識到目前的環境惡化與人性道德和社會墮落有關。因此我們應反思我們的消費和生產模式以及接受教育和知識的進程,使它們符合人性尊嚴。為了人類共同福祉,我們要敢於面對文明的挑戰。」

教宗最後強調說:「願誠信、勇氣和責任感成為你們今天和明天工作的核心。」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主教應關懷天主子民,免陷於意識形態

圖片:梵蒂岡新聞網

九月二十日 聖金大建及同伴 彌撒

讀經一(你是天主的人,要追求正義。)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弟茂德前書 6:2-12

親愛的弟兄:你要拿這些事教訓弟兄,使他們相信,並勸勉他們這樣做:若有人講異端道理,不順從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健全道理,與那合乎虔敬的教訓,他必是妄自尊大,一無所知,患有辯論和舌戰之癖的人;由此而生出嫉妒、爭吵、謾罵、惡意的猜疑,以及心思敗壞和喪失真理者的口角;他們以為虔敬是獲利之源。的確,虔敬是一個獲利的富源,但應有知足的心,因為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界上,同樣也不能帶走什麼,只要我們有吃有穿,就當知足。至於那些想望致富的人,卻陷於誘惑,墮入羅網和許多不智及有害的慾望中,這慾望叫人敗壞和滅亡,因為貪愛錢財乃萬惡的根源;有些人曾因貪求錢財而離棄了信德,使自己受了許多刺心的痛苦。至於你,天主的人啊!你要躲避這些事;但要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要奮力打這場有關信仰的好仗,要爭取永生:你正是為此而蒙召,並為此在許多證人前宣示了你那美好的誓言。

福音(跟隨耶穌的許多婦女,都用自己的財產資助他。)
恭讀聖路加福音 8:1-3

那時候,耶穌走遍各城各村講道,宣傳天主國的喜訊,同他在一起的有那十二門徒,還有幾個曾附過惡魔或患病而得治好的婦女。有號稱瑪達肋納的瑪利亞,從她身上趕出了七個魔鬼;還有約安納,即黑落德的管家雇撒的妻子,又有蘇撒納;還有別的許多婦女,她們都用自己的財產資助他們。

「主教應以祈禱親近天主,關懷司鐸,司鐸們彼此關懷,一起關懷天主子民。」

這是教宗方濟各在2019年9月20日清晨彌撒時勸勉主教和神父的話。教宗的反省集中在週三和週四兩天的聖保祿宗徒致弟茂德前書的内容(弟前4:12-16;6:2-12)。

教宗表示今天反省的主題是關於金錢,他說:「當司祭,或是神父、執事,或是主教開始貪婪金錢時,那就和所有邪惡的根源聯繫在一起了,魔鬼從口袋裡進入。」

教宗強調:「不僅主教,而且神父和執事都被召叫去關懷他人。主教首先應該是親近天主的人,宗徒們為了更好地服務寡婦和孤兒,建立了執事聖職。因此主教的首要任務是祈禱和傳播天主聖言,祈禱會帶來力量,我們不能疏忽,這是司祭聖職的使命。」

教宗勉勵主教關懷司鐸和執事,他們是主教的最親密合作者。

教宗說:「當主教忘記他的神父時真是一件傷心的事,傷心地聽到神父對你的抱怨:『我給主教打電話,預約會面和主教說些事,而秘書告訴我三個月内日程都滿了……。』一位關懷神父的主教,如果知道一位神父打電話給他,最遲第二天,他就應該回復這位神父,因為神父有權認得並了解他有一位父親。關懷神父們吧,神父也要彼此關懷,不要有分裂。魔鬼進入神職班就是為了分裂。」

教宗接著說:「現在,作為一位主教或一位神父,必須永遠關懷天主的子民。當主教與天主的子民分離,最終就會進入一種與司祭聖職毫無相干的意識形態中:這不是司祭也不是僕人。他忘記了白白得來的恩典。」

教宗最後籲請衆人為主教和神父祈禱,他說:「你們是為神父、本堂神父和副本堂神父祈禱,或者只是批評神父?需要為神父和主教祈禱,包括作為主教的教宗,我們都知道以關懷的行動守護恩典。」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司鐸職務是一份恩典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常年期第二十四周 星期四 彌撒

讀經一(應注意你的行事和你的訓言,這樣才能救你自己,又能救你的聽眾。)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弟茂德前書 4:12-16

親愛的弟兄:不要讓人小看你年輕;但要在言語和行為上,在愛德、信德和潔德上,做信徒的模範。直到我來時,你要專務宣讀、勸勉和教導。不要疏忽你心內的神恩,即從前因預言,藉長老團的覆手賜予你的神恩。你要專心做這些事,全神貫注在這些事上,為使眾人看出你的進步。應注意你自己和你的訓言,在這些事上要堅持不變,因為你這樣做,才能救你自己,又能救你的聽眾。

福音(婦人的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的多。)
恭讀聖路加福音 7:36-50

那時,有個法利塞人請耶穌同他吃飯。他進了那法利塞人的家中赴宴。那時,有個婦人,是城中的罪人,她一聽說耶穌在法利塞人家中坐席,就帶著一玉瓶香液,來站在他背後,靠近他的腳哭了,用眼淚滴濕了他的腳,用自己的頭髮擦乾,又熱切地口親他的腳,以後抹上香液。那請耶穌的法利塞人見了,就心裏想:「這人若是先知,必定知道這個摸他的是誰,是怎樣的女人:她是一個罪婦。」耶穌發言對他說:「西滿,我有一件事要向你說。」西滿說:「師傅,請說吧!」「一個債主有兩個債戶:一個欠五百德納;另一個欠五十。因為他們都無力償還,債主就開恩,赦免了他們二人。那麼,他們中誰更愛他呢?」西滿答說:「我想是那多得恩赦的。」耶穌對他說:「你判斷的正對。」他遂轉身向著那婦人,對西滿說:「你看見這個婦人嗎?我進了你的家,你沒有給我水洗腳,她卻用眼淚滴濕了我的腳,並用頭髮擦乾。你沒有給我行口親禮,但她自從我進來,就不斷地口親我的腳。你沒有用油抹我的頭,她卻用香液抹了我的腳。故此,我告訴你:她的許多罪得了赦免,因為她愛的多;但那少得赦免的,是愛的少。」耶穌遂對婦人說:「你的罪得了赦免。」同席的人心中想道:「這人是誰?他竟然赦免罪過!」耶穌對婦人說:「你的信德救了你,平安回去吧!」

2019年9月19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清晨彌撒時反省了司鐸職務。他說,耶穌賜予執事、司鐸和主教的恩典是讓他們為他人服務。參與彌撒的信徒中,有幾位慶祝晉鐸25週年的司鐸和主教。

教宗請信眾反省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弟前4:12-16),聖保祿在這篇書信中邀請弟茂德不要忽視司鐸職務的恩典。

教宗表示:「這不是一份工作合同,不是『我必須這樣做』。做是次要的。我必須接受這恩典,將其視為禮物來保護,一切都源自對這恩典的默觀。若我們忘記這一點,我們就把這恩典據為己有,並將之變成一般職務。為此,我們就失去了牧職的核心,失去了耶穌注視我們的目光。祂對我們說,『跟隨我』。」

教宗警告在場人士切莫讓我們的牧職變得以我為中心。他說:「如果我們不默觀我們所領受的恩典,我們的牧職就會變得以我們自己為中心,而不是無償地給予這恩典、也無法愛賜予我們牧職恩典的那一位。」

教宗邀請執事、司鐸和主教默觀他們的牧職和服務,將其視為恩典。他說:「我們以善意、智慧,甚至一點技巧來做我們所能做的事,但始終要守護這份恩典。」

當天的福音記述法利塞人請耶穌同他吃飯(路7:36-50),但他忘記了接待規則。

教宗說:「有這樣一個人,他是個好人,一位守規矩的法利塞人,但他忘記了禮貌待客的恩典,待客也是一份恩典。當我們有自身利益,想要做這事或那事時,這些恩典總是被忘記。我們衆司鐸必須做事,而我們的首要之務是宣揚福音,但我們必須要守護我們使命的中心和源泉,這是我們從上主那裡白白得來的恩典。」

最後,教宗為教會所有領受司鐸職務的人祈禱:「願上主幫助我們守護這恩典,將我們的牧職視為一份恩典和一項服務。」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唯有天主許可的事物才能持久

CNS photo/Vatican Media

2019年9月18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週三公開接見活動。教宗在要理講授中繼續反省《宗徒大實錄》的章節,内容論述了一位名叫加瑪里耳的法利塞人,他有分辨能力,在公議會中起身維護向民衆宣講耶穌的伯多祿和其他宗徒。

教宗指出:「宗徒們沒有被猶太人禁止他們宣講的命令所嚇倒。五旬節過後,他們與聖神結成了牢固的聯盟。他們常說『我們與聖神』(宗5:32)或『聖神和我們』(宗15:28)。這些人的勇氣令我們欽佩。讓我們想想,他們可曾是膽怯的人:耶穌被逮捕時,他們全都逃離四散了。可是,他們為什麽能從膽怯變得這麽勇敢呢?因為聖神與他們同在。我們也如此:如果我們心中有聖神,我們就會奮勇向前,就有在許多的爭鬥中獲勝的勇氣。這勝利並非因著我們,而是因著與我們同在的聖神。」

教宗繼續表示:「今天的殉道者也有宗徒們同樣的勇氣,為信仰作了見證。4年前在利比亞海灘被割喉宰殺的科普特禮基督徒就是一例,他們臨終時的最後喊出的是『耶穌,耶穌』。他們沒有出賣信仰,因為聖神與他們同在。宗徒們的堅定意志令猶太教的『宗教體系』顫抖,引起他們激烈的反應,就如今天那些打擊基督信仰的人的所作所為。加瑪里耳在公議會上向他的弟兄們展示,如何在超出他們慣常公式的情況下運用分辨的藝術,提醒他們,人的各種計劃即便在起初獲得成功,都終將破滅,但從上而來並得到天主許可的一切事物都會持久。」

教宗說:「人的計劃總會失敗;它們受時間的限制,如同我們一樣。想想所有國家的許多政治計劃,以及它們如何從一方轉向另一方。想想衆多偉大的帝國,以及上個世紀的獨裁政權,它們認為自己強大無比,能統治世界。結果它們全都垮台了。想想今天的帝國,若天主不與它們同在,它們也將垮台,因為人自身的力量不能長久。唯有天主的大能永存。在教會的歷史上也是如此:儘管在教會内有許多罪惡,許多醜事,教會卻沒有崩潰,因為天主與她同在。我們是罪人,也經常立惡表樣,但天主與我們同在。天主先拯救我們,然後再拯救他們,但祂總是賜予救恩。加瑪里耳勸公議會的人要慎重行事,不要迫害這些門徒,免得『與天主作對』。事實上,若納匝肋人耶穌的門徒所相信的是一個謊言者,他們必要消散,歸於烏有。」

教宗稱加瑪里耳的話具有遠見,提供了「了解福音」的準則,因而能從樹的果實辨別好樹還是壞樹(參閲:瑪7:16)。

教宗最後邀請衆人向聖神祈求分辨的恩典。他說:「讓我們祈求聖神,使我們透過天主在當今時代經過,以及在近人面容上顯示的標記,常能曉得看到救恩史的整體性,好能懂得時間與人的面容都是永生天主的信使。」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憐憫也是天主的語言

CNS photo/Vatican Media

常年期第二十四周 星期二 彌撒

讀經一(監督必須是無可指摘的,執事也必須以純潔的良心,保持信德的奧跡。)
恭讀聖保祿宗徒致弟茂德前書 3:1-13

弟兄們:「誰若想望監督的職分,是渴望一件善事。」這話是確實的。監督必須是無可指摘的,只作過一個妻子的丈夫,有節制,應慎重、端莊、好客、善於教導;不嗜酒,不暴戾,而應溫良和善,不貪愛錢財,善於管理自己的家庭,使子女們服從,凡事端莊;誰若不知管理自己的家庭,如何能照管天主的教會?不可是新奉教的,怕他妄自尊大,而陷於魔鬼所受的判決,並且在外人中也必須有好聲望,怕他遭人誹謗,落入魔鬼的羅網。執事也必須端莊,不一口兩舌,不飲酒過度,不貪贓;以純潔的良心,保持信德的奧跡。這些人應當先受考驗,如果無瑕可指,然後才能作執事。女人也必須端莊,不講是非,有節制,凡事忠信。執事應當只作過一個妻子的丈夫,善於管理自己的子女和家庭,因為善於服務的,自可獲得優越的品位,也能大膽地宣揚對基督耶穌的信仰。

福音(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
恭讀聖路加福音 7:11-17

那時,耶穌往一座名叫納因的城去,他的門徒和許多群眾與他同行。臨近城門時,看,正抬出一個死人來,他是母親的獨生子,母親又是寡婦;且有本城的一大夥人陪著她。主一看見她,就對她動了憐憫的心,向她說:「不要哭了!」遂上前按住棺材,抬棺材的人就站住了。他說:「青年人,我對你說:起來吧!」那死者便坐起來,並開口說話;耶穌便把他交給了他的母親。眾人都害怕起來,光榮天主說:「在我們中間興起了一位大先知,天主眷顧了他自己的百姓。」於是,稱述耶穌的這番話,傳遍了猶太和附近各地。

2019年9月17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講道中敦促參禮的人士不要把自己封閉在冷漠中。

教宗反省當天的福音(路7:11-17),在福音中記述耶穌在納因城與一個寡婦相遇,那個寡婦因失去獨子正在悲痛哀傷。福音的作者並沒有說耶穌有憐憫,而是「動了憐憫的心」,他被這悲傷的場景所觸動。

教宗說:「憐憫讓你看到現實狀況;憐憫如同人心的一面鏡子:它讓我們了解真實的情況。在福音裡,耶穌常常因著憐憫而行動。憐憫也是天主的語言。」

教宗指出:「憐憫在基督降生很久以前已經出現在《舊約聖經》中了,天主對梅瑟說『我看到了我的百姓的痛苦』(出3:7),天主因著憐憫派遣了梅瑟去拯救人民。我們的上主是憐憫人的天主,憐憫是天主的軟弱,但也是祂的力量。」

教宗也引用了《福音》中增餅的故事:「當門徒們要遣散跟隨的群衆,讓他們各自買東西吃時,耶穌卻告訴他們給那些群衆吃的。門徒們很小心,我想耶穌那時候心裡很生氣,當祂聽到他們的回答時,便催促門徒給他們食物!耶穌有憐憫之心,因為祂看到這些群衆如同沒有牧人的羊。《福音》一方面講述了耶穌的憐憫行動,另一方面也講述了門徒們自私的態度。憐憫是天主的語言,人的語言卻常常是冷漠的。」

教宗說:「我們必須捫心自問,我們有多少次視而不見?我們因此把憐憫關在門外。」教宗邀請在場人士作良心省察,詢問自己是否讓天主聖神帶領走向憐憫之路。教宗說:「天主的美德就在於此。」

教宗最後特別引用耶穌對那悲傷的母親說的話「不要哭泣」,因為耶穌以憐憫的關懷把這年輕人交還到他母親的手中。

教宗說:「憐憫使我們走上真正的正義之路。我們必須將那些原本屬於他人的權利交還給他們,這樣我們才能免於自私、冷漠和自我封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執政者和百姓要彼此代禱

CNS photo/Vatican Media

「請你們也為執政者和從政人士祈禱,願他們能有尊嚴地推進自己的聖召。」

2019年9月16日,教宗方濟各在聖瑪爾大之家主持他暑期後的首台清晨彌撒時作出這勸勉。

當天的第一篇讀經向「全體天主子民」提出一個「普遍的要求」:「要為一切人懇求、祈禱、轉求和謝恩,並為眾君王和一切有權位的人,為叫我們能以全心的虔敬和端莊,度寧靜平安的生活。」(弟前二2:1-8)

教宗解釋道:「保祿稍微強調,信徒的生活環境是祈禱。然而,我要談論的是,『為眾君王和一切有權位的人』祈禱。因此,這是為執政者、為從政人士,以及為推動一個政治機構、一國和一省的負責人祈禱。」

教宗指出:「政治界人士受到支持者的阿諛奉承或反對者的羞辱謾罵。不僅從政者,連司鐸和主教都遭到辱罵。有些人或許是罪有應得,但是羞辱已經成了一股風氣,形同用惡言惡語串成玫瑰經。然而,執政者有責任引領國家,我們應當反省自己是否讓他們獨自承擔重任,沒有祈求天主降福他們?」

教宗說:「百姓非但沒有為執政者祈禱,反而似乎用辱罵代替祈禱。但聖保祿明確要求眾人為他們當中的每個人祈禱,好使他們能在他們的百姓之間推動端莊、寧靜又平安的生活。」

關於對特定政治人物的批評,教宗引用當天的福音(路7:1-10)強調:「福音的勸言不是討論政治,而是堅持祈禱。對於有人稱政治是污穢的,保祿六世認為,政治是『愛德的最高形式』。」

教宗方濟各闡明:「正如每個職業都會變得骯髒,政治也是如此。使一件事物變得污穢的是我們,事物本身並不污穢。我相信,我們必須自我悔改,並為所有顏色的政治人物祈禱!請為執政者祈禱,這是保祿對我們的要求。」

當天的福音記載了很美的一幕:百夫長懇求耶穌治癒他的一名僕人。

為此,教宗說:「執政者也必須為他們的百姓祈禱。這個百夫長為一名僕人,或許是一名家傭祈禱,說:『他是我的僕人,我對他負有責任。』執政者對國家生活負有責任。想像一下,如果百姓為執政者祈禱,執政者也能為百姓祈禱,就像這名百夫長為他的僕人祈禱那樣,這是多麼美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將於11月訪問泰國和日本

CNS photo/Holy See Press Office

教宗方濟各將於今年11月19日啟程, 20日至23日在泰國進行訪問,然後於23日至26日造訪日本東京、長崎和廣島。詳細行程將另行公布。

教宗本次在泰國牧靈訪問的格言是「基督的門徒、傳教的使徒」,以慶祝2019年為暹羅宗座代牧區成立350週年。

教宗訪問的徽標也體現出這層紀念意義:

教宗方濟各微笑著降福,下方有一艘船,象徵了福傳,桅杆上的三重帆布意味著天主聖三。

聖母瑪利亞的手在船隻的下面支撐著它,手心有一個金色的十字架,敦促著全體泰國教會成為福音的見證人。

這令人想起教宗方濟各今年一月的一封信函。當時,亞洲各地主教團教義委員會主席在泰國曼谷召開會議,教宗致函與會者寫道:「你們各位來自這個多元宗教、語言和文化的遼闊大陸,以重申我們在維護天主教信仰的合一與完整方面肩負共同的責任,並要探索在我們當代世界的挑戰中為福音作見證的新渠道和新方法。」

教宗這次在日本訪問的主題則是保護生命和受造界,格言選自《願祢受讚頌》通諭結尾禱詞的一句話:「保護所有生命」(Protect all life)。在徽標中,十字架代替了 “T” 這個英文字母。這句勸言不僅催促我們尊重每個人的尊嚴,也要尊重環境,尤其是在日本;根據格言的解釋,在日本,核威脅「始終是個持續的問題」。

此外,這個徽標有三道不同顏色的火焰:

紅色火焰是為紀念殉道者,他們是日本教會的基石;

藍色火焰代表了聖母瑪利亞,她擁抱全人類,將之視如己出;

綠色火焰叫人聯想到日本的大自然和福傳的希望。

徽標上的紅色圓圈有如太陽一樣擁抱所有生命,象徵著愛。降福人群的教宗則以藍色色塊呈現出他的身影。

教宗方濟各到訪日本官方網頁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在機上記者會表示不擔心教會分裂

CNS photo/Paul Haring

2019年9月10日,教宗方濟各結束了在非洲三國:莫桑比克、馬達加斯加和毛里求斯的牧靈訪問。按照慣例,教宗在從塔那那利佛返回羅馬的途中回答隨機記者的提問,談到青年、家庭、排外、意識形態的殖民化,以及生態問題。針對他所受到的批評和教會分裂的誘惑,教宗表示,「我祈願不發生分裂,但我並不擔心」。

在衆多的提問中,美國《紐約時報》記者提出,教會人士對教宗的批評,以及教宗是否擔心美國教會出現分裂的問題。

教宗答道:「首先,批評總是有幫助的…我總是從批評中獲得益處。但我不喜歡在背後批評,這不誠懇,也沒有人性。批評是建樹的一個因素,如果你的批評不公正,你就該準備接受回應、進行對話,並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才是真正批評的進行過程。相反地,惡毒的批評有點像扔了石頭又把手藏起來那樣,這無濟於事,沒有幫助。誠懇的批評向回應持開放態度,具建設性,能提供幫助。關於教宗的情況,如果有人說:『我不喜歡這個教宗,我批評他,寫文章請他回答。這是誠懇的態度。』提出批評,但不願意聽到回應、不想對話,這不是愛教會的做法,其背後的想法是換掉教宗,或製造分裂。」

關於教會分裂的問題,教宗表示:「在教會歷史上出現過許多分裂的情況,老派天主教徒和勒菲弗(Lefebvre)便是其中的實例。在教會内總是有分裂的選擇,這是上主留給人類自由的一個選擇。我不擔心分裂,我祈求不發生這樣的事,因為這關係到許多人的靈性健康。如果有錯,就要對話,就要糾正,但分裂不是基督徒的道路。」

教宗說:「分裂常是少數精英的分離,源於一種脫離教義的意識形態…因此我祈願分裂不會出現,但我不擔心。這是梵二大公會議的一個結論,而非這個或那個教宗說的。我談論的社會訓導與若望保祿二世同出一轍,我只是重復他的教導。但有人說『教宗是共產主義者』。這是意識形態進入了教義,而當教義跌入意識形態時,就會有分裂的可能性。」

教宗最後表示:「牧人必須在恩寵和罪惡之間引領羊群,福音的道德觀正在於此。一種白拉奇式的意識形態道德觀使你變得僵硬…倘若你們看到僵硬的基督徒、主教和司鐸,他們背後便會存在問題,沒有福音的聖德。因此,我們必須溫和地對待受到這些攻擊誘惑的人們,他們正陷於困境,我們必須以溫良的態度陪伴他們。」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