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天皇后喜樂經:基督復活了,讓我們懷著信德看待所發生的一切

CNS photo/Vatican Media

教宗方濟各4月13日於復活節八日慶的星期一在宗座大樓圖書館主持天皇后喜樂經祈禱活動時說:「今天是喜樂的一天,因為在這一天迴響著基督復活的喜訊。」

當天的福音記述婦女們看到埋葬基督的墳墓已空而感到非常害怕,耶穌顯現給她們說:「不要害怕!你們去,報告我的兄弟,叫他們往加里肋亞去,他們要在那裡看見我(瑪廿八10)。」

教宗說:「透過這些話語,復活主把傳教使命委托給婦女們。事實上,她們在基督公開生活中和祂受難時,樹立了忠誠、獻己和愛慕基督的美好榜樣。現在,耶穌以關注和偏愛的特殊舉止嘉獎她們。」

教宗接著表示:「如同瑪利亞那樣,婦女們總是先開始行動,之後才是門徒們和伯多祿為耶穌的復活做見證。在那以前,他們還沒有明白耶穌將要復活。他們的信德需要作出有質量的一大跳躍,只有聖神才能激勵他們這麼做。但是後來,他們成了見證人,為基督作證,且獻出自己的生命。從那一刻起,基督已復活的宣報傳遍各地,直到地極,成為眾人希望的喜訊。耶穌的復活告訴我們,死亡不是生命的最後終結,而是生命。」

「如此一來,天主為各時代的人展示了祂的慈愛。」

教宗說:「基督復活了,我們可以懷著信心看待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事件,即使是那些最困難、充滿痛苦和不確定的事件。這就是我們蒙召以言語、尤其是以生活見證宣報復活的訊息。願這訊息在我們的家中和我們的心中迴響著:『基督,我的希望,已經復活!』這份確信能鞏固每位受洗者的信德,特別鼓勵那些正在面對極大痛苦和困難的人。」

最後,教宗懇求聖母瑪利亞,耶穌死而復活的見證者,幫助我們堅信這救恩奧跡,因為它能改變生命。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天皇后喜樂經:我們在受苦者身上觸摸耶穌的傷痕

教宗方濟各在天主慈悲主日指出,復活主耶穌賜給門徒和我們三大恩典:平安、喜樂和使命

(梵蒂岡新聞網)復活主耶穌為門徒和我們賜下平安,因為祂戰勝了死亡和罪惡;祂賜下喜樂,因為我們在悲傷時能「仰望復活主」;祂賜下使命,也就是要藉著聖神的臨在轉化世界。我們若是跟多默一樣感受不到平安,就要探訪受苦者,「他們象徵著耶穌的傷痕」,那流瀉出慈悲的傷痕。教宗方濟各4月28日天主慈悲主日在誦念天皇后喜樂經前如此表示,當天是復活節八日慶典的高峰。

平安  – 「願你們平安!」

主日福音記載,主耶穌在復活節那晚與門徒相遇(參閱:若廿19-31)。教宗表明,基督帶來三個恩典:平安、喜樂和使命。事實上,耶穌的第一句話便是:「願你們平安!」復活主帶來真正的平安,「因為透過祂在十字架上的犧牲,祂實現了天主與人類之間的修和並戰勝罪惡和死亡」。

門徒最需要這份平安,因為耶穌被逮捕和判死刑後,「他們陷入慌亂和恐懼中」。耶穌活生生出現在他們面前,展示祂「渴望保留」的傷痕,然後「恩賜平安,以之作為祂勝利的果實」。然而,多默當時並不在場,他從其他門徒那裡得知這個消息後,強調耳聽是虛、眼見為實。八天後,也就是如今的天主慈悲主日這一天,耶穌再次顯現給門徒。

耶穌鼓勵心存疑慮的多默觸摸祂的傷痕。那些傷痕是平安的泉源,因為它是「耶穌無限聖愛的標記」。教宗解釋道:「這為我們是個教導,彷彿耶穌親口對我們說:『你若是感受不到平安,就觸摸我的傷痕。』耶穌的傷痕是許多受苦者的重重問題、困難、迫害和疾病。你如果感受不到平安,就去探訪某個象徵耶穌傷痕的人,觸摸耶穌的傷痕。而那些傷痕會流瀉出慈悲,因此今天是慈悲主日。」

喜樂 – 「他們由於歡喜,還是不敢信,只是驚訝。」

復活主耶穌所賜的第二個恩典是喜樂。教宗闡明,這是因為聖史若望描述:「門徒見了主,便喜歡起來。」(20節)聖史路加也寫道:「他們由於歡喜,還是不敢信,只是驚訝。」(廿四41)教宗說:「當我們遇見令人難以置信的美好事物時,我們心中也會讚嘆:『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門徒正是如此,由於歡喜而不敢相信。這是耶穌帶給我們的喜樂。你如果感到悲傷、不平安,請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穌、復活的耶穌和祂的傷痕,然後你會得到喜樂。」

使命 -「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

耶穌帶給門徒的第三個恩典是使命,誠如祂所說的:「就如父派遣了我,我也同樣派遣你們。」(若廿21)。教宗表明,耶穌的復活「是天主聖愛新的動態發展的開端,能藉著聖神的臨在轉化世界」。

唸經後,教宗向東方教會的弟兄姊妹獻上誠摯的祝福,當天遵循儒略曆的團體正在慶祝復活節。教宗祝賀說:「願復活主賜給他們喜樂與平安!」最後,教宗也感謝所有在這段期間向他寄發復活節賀函的人,與他們互祝節日快樂,並為每個人和所有家庭祈求一切安好。

來源: 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天皇后喜樂經: 慈母教會不讓任何人,甚至是罪人吃閉門羹!

blog_1432590152

5月24日,聖神降臨節中午時分,教宗方濟各在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天皇后喜樂經活動。念經前,他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說,普世教會在聖神降臨節這一天誕生,教會不讓任何人,甚至是罪人吃閉門羹。

耶穌復活後第50天,門徒們都充滿了聖神。

教宗解釋說:「從這個『傾注』,宗徒們完全改變了。勇敢代替了懼怕,封閉自己成了走出去宣講福音,充滿愛的信德驅除了一切疑慮。教會的‘洗禮’開始了她在歷史中的旅程,由聖神的力量來引導。」

教宗接著說:「聖神降臨這事件改變了宗徒和其他門徒們的心和生命。第一個基督徒團體不再固步自封,立刻開始向來自不同地方的人說話。在場的每個人,都聽見門徒們說自己的方言。聖神的恩典是恢復因巴貝爾塔而失去的和諧的語言,預示宗徒們的傳教使命的普世性。」

「教會誕生之初並不是離群的,而是普世性的,是唯一、至公的,具有明確的身份。她是向眾人開放的教會,不是封閉的教會。她擁抱整個世界,不排除任何人。慈母教會不讓任何人,甚至是罪人吃閉門羹!這是聖神的力量,聖神的恩惠。慈母教會向每個人開放,向所有人敞開大門,因為她是母親。」

五旬節那天聖神傾注在宗徒們的心中,事實上是新季節的開始,是見證和友愛的季節,這季節源自天主。

教宗解釋說:「聖神火焰停留在每位門徒的頭上。那是愛的火焰,愛的火焰焚毀一切苦澀,福音的語言跨越人們設置的界線,觸動眾人的心,再沒有語言、種族和國籍的差別。」

「正如那個五旬節日,聖神如今仍繼續傾注在教會內,傾注在我們每個人身上,讓我們走出自己的平庸和封閉,走向全世界通傳上主的慈愛。通傳上主的慈愛是我們的使命!天主也賞賜給我們福音『語言』和聖神『熱火』的恩惠,在我們宣揚生活並臨在於我們心中的復活基督時,我們的心是火熱的,那些接近祂的子民的心也是火熱的。祂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誦念天皇后喜樂經後,教宗的思緒念及近幾天湧向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海域的許多羅興亞難民。他說:「這些人正面臨著嚴重巨大的痛苦和危險。我對那些願意接納這些人的國家所作出的努力表示讚許。我鼓勵國際社會為他們提供人道援助。」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天皇后喜樂經: 感謝所有母親們

blog_1431377541

5月10日復活期第六主日,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誦念天皇后喜樂經活動。念經前,他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講解耶穌的訊息:天主的愛實現於具體地愛近人。耶穌做了超過祂所說的:祂為自己的朋友捨命。教宗說:「耶穌的朋友不明白耶穌,在關鍵時刻,他們拋棄、出賣和否認了祂。」

教宗解釋說:「耶穌的愛的命令不是一條簡單的戒律,戒律總是存在一些抽象或生命以外的東西。它們之間的重要區別是:愛的法律是一次而永遠地寫在人的心頭上。」

教宗從最後晚餐的敍述開始,提到耶穌所說的話:「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耶穌也給我們頒布了一條新命令: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

耶穌以這種方式,向我們展示跟隨祂的道路,一條愛的道路。

教宗說:「這告訴我們,祂愛我們。儘管我們不值得祂愛,耶穌還是如此愛我們!」

「這是一條具體的道路,一條帶領我們走出自我、走向他人的道路。耶穌向我們表明天主的愛實現於具體地愛近人。愛天主與愛近人是一起的。福音篇章中充滿了這種愛:成年人和孩童,博學者和愚昧者,富人和窮人,義人和罪人,他們在基督心中都受到歡迎。」

「儘管我們不總是能互相理解,但還是要彼此相愛;我們未必總是合得來,但就是在那裡能看到基督的愛。愛也能在意見和性格差異上體現出來。愛大於這些差異!這就是耶穌教導我們的愛。」

教宗以具體實例解釋上主的愛的命令說:「每天通過小小的舉動,關懷的舉動關注年長者、孩童、病患、孤獨和處於困境中的人、無家可歸者、失業者、移民和難民。藉著基督聖言的力量,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把所遇到的弟兄姐妹當成近人。這是關懷、接近他人的舉動。在這些舉動中能體現基督教導我們的愛。」

誦念天皇后喜樂經後,教宗問候了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人。當天是母親節,教宗特別問候了所有母親們,向她們表示感謝和讚美。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天皇后喜樂經: 請為尼泊爾地震災民祈禱

blog_1430160007

4月26日(善牧主日),教宗方濟各主持天皇后喜樂經活動時,邀請在場的信眾一起為尼泊爾地震災民祈禱。尼泊爾4月25日發生強烈地震,目前已導致3千多人遇難,國際救援工作已經展開。

教宗說:「我為遇難者、受傷者和那些在這場災難中受苦的人祈禱,願他們得到弟兄般的關懷,讓我們祈求聖母陪伴他們。」

4月25日晚上,教宗致函聖座駐尼泊爾大使,表達他的關懷,並與災民同悲。他在信函中把遇難者的靈魂交托於仁慈的上主,鼓勵民政當局和賑災人員的救援工作,並懇求上主治癒和安慰受到地震影響的人。

教宗在念經前,首先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友解釋了耶穌為什麽自稱是善牧,並告誡眾司鐸要成為「僕人」而不是「管理人」。

我們每年在這善牧主日都會提出這一個問題:為什麼耶穌自稱是善牧呢?

教宗解釋說:「善牧為我們獻出生命,為我們犧牲自己的性命:為你,為我,為我們眾人。這就是善牧!基督是真正的牧人,天主子民的唯一牧人,與假牧人完全相反。壞牧人只顧惜自己,不善待羊群;善牧為羊著想,為羊捨命。基督善牧是熱心的嚮導,參與自己羊群的生活;祂不尋求別的利益,沒有其它的野心,只是一心一意地領導、餵養和保護祂的羊群。這一切付出的最高代價就是犧牲自己的性命。」

教宗因此邀請眾人默觀耶穌善牧,天主的眷顧,祂對我們每個人父親般的關懷。面對天主的愛,我們體驗到無限的喜悅,為我們白白得到的一切感恩。

可是,默觀和感恩還不夠,教宗也叮囑當天上午在聖伯多祿大殿新祝聖的司鐸說:「還必須學習善牧的榜樣,特別是那些在教會內負有領導使命的人:司鐸,主教,教宗。他們都受召懷有服務的心態,而非管理的心態。要仿效耶穌,捨棄自己,祂以自己的仁慈拯救了我們。」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 海難事件遇難移民是我們的兄弟

blog_1429555935

4月19日主日,教宗方濟各主持天皇后喜樂經活動時,提到載有數百名移民的船隻在利比亞附近海域沉沒的悲慘事件。

他說:「我對這一悲慘事件深感悲痛,保證在祈禱中紀念這些失蹤者和他們的家人,並呼籲國際社會及時果斷地採取行動,避免類似的悲慘事件再次發生。這些遇難者是像我們一樣的人,是我們的弟兄,他們尋找美好的生活。他們是挨餓者、遭迫害者、受傷者、被剝削者和戰爭受害者,他們尋找較美好的生活,尋求幸福。」

教宗也邀請信眾為遇難者和他們的家人祈禱。

教宗向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上的信眾講解宗徒們看到復活的基督的經驗,「他們不能不為他們的非凡經驗作見證」。教宗說,即使在今天,所有基督徒都受召成為看見、記得、講述的見證人。

「見證人是一個用客觀眼光看見了的人,他看到了一個事實,他不是用冷漠的眼睛觀看;他看見這事,並且也置身於其中。為此他記得,不只是因為他能以精確的方式將所發生的事重新呈現於人,而且還因為那些事實向他說了話,而他也接收到話中的深刻含義。於是見證人講述所發生的事,他不是以冷淡、漠不關心的語氣來講述,而是以一個親身經歷其事的人來講述,而且從那天起他改變了生活。見證人是一個改變了生活的人。」

教宗表示:「基督徒的見證內涵,不是理論、意識形態或教規和禁令的複雜體系,或者道德主義,而是一個救恩訊息,一個實際的事件,更好説是一個人,是復活了的基督;祂是活生生的、是眾人的唯一救主。教宗接著說,所有基督徒都蒙召成為復活基督的見證人。見證人的生活越是符合福音精神,越是喜悅、勇敢、溫柔、善良和仁慈的,他的見證就越可信。反之,一名基督徒被舒適、虛榮和自私所屈服,面對眾多弟兄提出的有關『復活』的問題時,卻成了聾子和瞎子,他如何能宣揚活生生的基督呢?他如何能傳播活生生的耶穌的釋放力量和祂的無限溫柔呢?」

教宗說:「願我們的母親瑪利亞幫助我們,儘管我們有限度,但因著信德的恩寵,使我們能成為復活主的見證人,把喜悅與和平的復活恩典帶給我們遇到的人。」

誦念天皇后喜樂經後,教宗問候在場的信眾時,提到當天在都靈舉行的聖殮布公開展示。他也提到他將於6月21日去都靈朝聖,瞻仰聖殮布。

教宗說:「我冀望這敬禮行動能幫助我們在耶穌基督內找到天主的慈悲面容,在弟兄們的面容上,尤其是那些最痛苦的人的面容上認出天主。」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方濟勉勵新司鐸們: 「你們要作牧人而非官員。你們要成為中介,而非中間人。」

Ordin

羅馬時間4月21日第50屆國際聖召節的上午,教宗方濟在祝聖新司鐸彌撒中,勉勵羅馬教區10位新司鐸「你們要仁慈,要作牧人而非官員。」。 [Read mor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