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希望與中國續簽臨時協議

CNS photo/Remo Casilli, Reuters

教宗方濟各在接受《路透社》的菲利普·普萊拉 (Philip Pullella) 的採訪時談到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主教的任命。教宗表示,羅馬教廷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臨時協議「進展順利」,他希望今年10月可以續簽。

2018年簽署的臨時協議,其文本目前處於保密狀態,將在中國的天主教會內未經教宗授權祝聖的主教重新與羅馬完全共融。該協議賦予教宗關於任命新主教的最終決定權,同時提供了就主教提名達成協議的共同途徑。

捍衛協議

在《梵蒂岡新聞網》對此訪問的報導中,它引用《路透社》採訪的轉錄稿指出,教宗方濟各為該協議進行了辯護,並對國務卿帕羅林樞機在達成該協議中所發揮的作用表示讚賞:「處理該協議的人是帕羅林樞機主教,他是最好的聖座外交官,外交地位高的人。他知道如何進行,他是一個會對話的人,他與中國當局對話。我相信他主持的委員會已經盡了一切努力向前邁進並尋找出路。他們已經找到了。」

可能性的藝術

教宗方濟各隨後為冷戰期間梵蒂岡與蘇聯、東歐國家關係的東方政策(Ostpolitik)的主要策劃者,卡薩羅利樞機 (Cardinal Agostino Casaroli) 在《耐心的殉道》(“Martyrdom of patience”) 所描述的小步政策進行了辯護。 

教宗解釋說:「很多人說了很多話來反對若望二十三世、保祿六世、卡薩羅利,但外交就是這樣。當你面對一個受阻的情況時,你必須找到可能的方法,而不是理想的方法。外交是一種可能性的藝術,是一種使可能成為現實的事情。」他補充說:「教廷一直有這些偉人。但這次與中國的[外交]是由在這方面非常出色的帕羅林進行的。

重生的希望

教宗方濟各將目前的情況與1989年蘇維埃政權垮台前的現實進行了比較,他表示,自2018年以來,中國的主教任命進展緩慢,但指出已經取得了成果。教宗說:「進展緩慢,但 [一些主教] 已被任命。 就像我說的『中國方式』,它進展緩慢,因為中國人有一種時間觀念,沒有人可以催促他們。」

他還指出:「中國方面也有問題,因為全國每個地區的情況都不一樣」—指的是中國地方當局的不同態度— 而且「因為『與教會交往的方式』取決於地方領導人,那裡有不同的領導人。」

儘管如此,教宗說:「協議很好,我希望它可以在10月續簽。」

按此閱讀
《路透社》英語原文報導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翻譯:鹽與光天主教傳媒機構

教宗方濟各接受路透社採訪並否認他打算引退

CNS photo/Remo Casilli, Reuters

教宗方濟各否認他打算引退,並否認他患有癌症的謠言;他重申願意盡快前往莫斯科和烏克蘭,或許是在九月份;他尊重美國高等法院關於墮胎的裁決,並重申對墮胎的譴責。這是教宗在上週六7月2日接受英國路透社採訪時談到的幾個話題,這次採訪持續了大約90分鐘。本篇是路透社發表第一部分的摘要。

教宗有意引退的傳言

就近期關於教宗有意引退的傳言,教宗予以否認,表明了這想法「從未在我的腦海中浮現過,此時沒有,此時真的沒有!」教宗解釋道:「如同歷史上所發生的一樣,引退的可能性列入考慮中,特別是本篤十六世在2013年作出這個決定後,他因健康原因,無法繼續他的牧職而選擇隱退。若我覺得力不從心了,我會選擇引退。」

教宗稱:「本篤教宗的舉動為教會和教宗都是一件好事,他給我們立了傑出的榜樣。」當被問及何時引退時,教宗回答說:「我們不知道,天主將會説出。」

膝蓋問題

談到膝蓋問題,教宗談到了非洲之行的推遲以及治療與休息的需要。他說,推遲訪問非洲的決定給他帶來了很大的痛苦,因為他願推動剛果民主共和國和南蘇丹的和平。教宗說:「醫生說不能去非洲旅行,因為我的情況不允許;我能去加拿大,因為醫生說,再過20天我就可恢復。」然後,教宗講到他膝蓋的一些詳細情況,此前韌帶發炎時不小心跌倒,導致輕微骨折。目前在激光和磁療的幫助下,骨折正在癒合。教宗說:「現在,我必須開始走動,以免肌肉萎縮。現在情況好多了。」

患有癌症的謠言

教宗隨後否認了關於一年前他被診斷出患有癌症的謠言,當時,他因乙狀結腸憩室狹窄接受了六個小時的外科手術,這種病是老年人的常見病。教宗表示:「手術取得了巨大成功。」並嘴角帶著笑容說:「他們沒有告訴我任何關於癌症的事情。」接著,教宗告訴路透社的記者,他不願做膝蓋手術,因為去年手術實施的全麻醉有副作用。

烏克蘭的局勢

在這次的採訪中,自然也觸及國際問題。在談到烏克蘭的局勢時,教宗指出,聖座國務卿帕羅林和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就他可能前往莫斯科訪問的事宜進行了接觸。最初的信號並不好。幾個月前,第一次談到了這個可能的訪問,莫斯科方面的回答是時機不合適。教宗說:「我願意去烏克蘭,但我想先去莫斯科。我們就此事交換了信息,因為我想為和平事業服務,如果俄羅斯總統給我開一個小窗口的話……現在有這個可能性。我從加拿大回來後,有可能去烏克蘭。第一個要做的是去莫斯科,嘗試以某些方式提供幫助,但這兩個首都我都願意去。」教宗表示:「與俄羅斯存在著非常開放和熱情的對話,大門是敞開的。」

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對「羅訴韋德案」的裁决

最後談論的是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對「羅訴韋德案」的裁决,教宗說他尊重這一裁決,但他沒有足夠的訊息從法律上談論這件事。教宗再次強烈譴責墮胎:「我要問: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消滅一個人的生命是否合法,是否正確?」

教宗還被問及美國正在進行的辯論,即一個反對墮胎但支持他人選擇權利的天主教政治人物是否能領受聖體的問題。例如,美國衆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女士被她所在的舊金山總主教禁止領受聖體,但她通常還是在華盛頓的一個堂區領聖體。教宗評述道:「當教會失去她牧靈的性質、當一位主教失去他牧靈的性質時,就會引發一個政治的問題,我只能這麽說。」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十四周 星期二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瑪9:32-38

他們出去後,看,有人給耶穌送來一個附魔的啞吧。魔鬼一被趕出去,啞吧就說出話來。群眾驚奇說:「在以色列從未出現過這樣的事情。」但法利塞人們卻說:「祂是仗賴魔王驅魔。」耶穌周遊各城各村,在他們的會堂內施教,宣講天國的福音,治好一切疾病,一切災殃。祂一見到群眾,就對他們動了慈心,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像沒有牧人的羊。於是對自己的門徒說:「莊稼固多,工人卻少,所以你們應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祂的莊稼。」

反省

《體諒與支援》

在福音中,耶穌到處散發的都是憐憫,祂看到群眾就看到他們的需要,即他們「困苦流離,像沒有牧人的羊」,並且積極幫助他們。法利塞人一看,就看到別人不順眼,看到別人的缺陷,便給他們下判斷,而且一根手指頭也沒有伸出來幫助他人。我們的眼光像耶穌的,還是像法利塞人的呢?看到身邊的人,是否會體諒他們的辛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每個家都有本難唸的經。讓我們學習以主耶穌的心,以主的眼睛來體諒別人,而若有點能力的話,不妨伸出援手來,拉別人一把。

主耶穌,請帶領我們到人們心中,分享祢美妙的話語。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叮囑剛果信友:向仇恨和貪婪說不,作和平的溫良見證人

CNS photo/Vatican Media

7月3日,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充滿節日的喜樂氣氛。教宗方濟各因健康原因不得不推遲原定於7月初對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訪問,但為表達對剛果人民的關懷親近之情,教宗在7月3日常年期第十四主日,在聖伯多祿特別為旅居羅馬的剛果信友團體主持了彌撒。

教宗在講道中首先問候齊聚一堂的剛果信友。教宗說:「親愛的弟兄姐妹們,今天讓我們為你們的祖國、剛果民主共和國,這個傷痕累累、飽受剝削的國家祈求和平與和解。願基督徒能成為和平的見證者,能夠克服任何怨恨、報復的心態;克服那認為和解不可能實現的誘惑,以及對自己團體的各種依附。後者百害而無一利,會導致鄙視其它團體。」

接著,教宗反省當天主日福音的内容(參閲:路十1-12、17-20):耶穌派遣祂的門徒,「兩個兩個地在祂面前」履行使命。教宗強調:「這個使命具有三個特徵,也就是讓我們驚訝的三個驚喜,即裝束、訊息和風格。這三個特徵教導所有的基督徒去如何生活,如何建設一個和平的世界。」

圖片:Vatican Media

裝束

在講到第一個特徵、裝束時,教宗解釋道:「弟兄姐妹們,我們不倚仗財富,也不懼怕我們的貧窮以及物質和人性的匱乏。我們越是自由和簡單、越是渺小和謙卑,聖神就越是引領我們的使命,使我們成為祂奇事的主角。讓我們為聖神留出空間。為基督來説,最重要的裝備是別的:那就是弟兄。這個很奇妙,福音說『兩個兩個地』,意即,不孤單、不獨行,永遠和身邊的弟兄在一起。沒有弟兄不行,因為沒有共融就沒有使命。」

訊息

接著,教宗講到這項使命的第二個驚喜,就是耶穌要他們傳達的訊息,耶穌要求祂的門徒成為和平的大使,去宣布「天國臨近了」。教宗指出:「別人之所以認出我們是基督徒,不是通過令人信服、條理分明的演講,而是因為我們設法帶來和平,因為基督就是和平。這是特別的標誌。如果你生活在祂的平安中,耶穌就會來到,而你的家庭、你的團體會有所改變。如果你的心靈首先沒有戰爭,沒有充斥著怨恨和憤怒的情緒,沒有分裂,沒有表裡不一,沒有虛偽,事情就會隨之改變。每個人要在自己内心建立起和平與秩序;消除貪婪;熄滅仇恨和積怨;遠離腐敗、欺詐和詭計:這就是和平的開始。」

隨後,教宗說:「如果我們生活在這樣的視野中,世界將不再是戰場,而是和平的花園;歷史不是一個爭先恐後的賽跑,而是一個共同的朝聖之旅。讓我們牢記,所有這一切不需要精彩的演講,只需少許的話語和很多的見證。」

風格

我們使命的最後一個驚喜是我們的風格,教宗指出:「耶穌派遣祂的門徒們作為狼群中的羔羊被打發到世界上,這意味著祂希望我們擺脫霸權和壓迫,貪婪和佔有。像羔羊一樣生活的人不會攻擊、不會狼吞虎嚥。這樣的人在羊群中,與他人在一起,並在他的耶穌善牧身上獲得安全感,而不是在勢力或傲慢中感到安全⋯⋯。耶穌的門徒拒絕暴力,不傷害任何人;他溫良、愛所有的人。他要是覺得挫折失敗,就會注視他的牧者耶穌、天主的羔羊,祂在十字架上征服了世界。」

在結束講道時,教宗鼓勵眾人:「要拒絕挑起戰爭的世俗精神,並祈求上主幫助我們成為今日的傳教士,與弟兄姐妹們同行。這傳教士嘴上掛著天主的和平與關懷,心中懷有耶穌的溫柔與良善。」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十四周 星期一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瑪9:18-26

耶穌正在說話的時候,有一位首長前來跪拜他說:「我的女兒剛才死了,可是請你來,把你的手放在她的身上,她必會活。」耶穌起來跟他去了,他的門徒也跟了去。看,有一個患血漏十二年的女人,從後面走近,摸了他的衣服繸頭,因為她心裡想:「只要我一摸他的衣服,我就會好了。」耶穌轉過身來,看著她說:「女兒,放心吧!你的信德救了你。」從那時起,那女人就好了。耶穌來到首長家裡,看見吹笛的和亂哄哄的群眾,就說:「你們走開吧!女孩子沒有死,只是睡著了。」他們都譏笑他。把群眾趕出去以後,耶穌就進去,拿起女孩子的手,小女孩就起來了。這消息傳遍了那整個地區。

反省

《信 · 靠》

首長及患血漏十二年的婦人對主耶穌無比的「信靠」,遂能成就主賜恩典。「信」是從心底裡完全相信,「靠」是全然倚靠並以行動實踐所信,是思、言、行為結合的信德。首長喪女之痛,婦人惡疾纏身,縱使悲傷失望,但並沒有絕望,沒有放棄、怨天尤人,而是身體力行,全力尋求出路,求主救治,終能如願以償,蒙主眷顧。

貴為首長,地位顯赫,沒有霸氣凌人,派人指令耶穌救活女兒,而是謙恭自下跪拜耶穌,相信耶穌必能使女兒復活。患血漏的婦人,身份卑微,受人唾棄,不敢或沒有機會親自到耶穌跟前懇求,但仍想盡辦法渾入人群,相信只要觸摸到耶穌衣裳定可痊癒。兩人主動尋求,全心信靠,主必垂允。

耶穌拯救肉身生命、治癒頑疾,同時也治癒靈性生命,深化人與天主的關係。耶穌真情流露的愛,撫慰心靈,祂親切地稱婦人為女兒,叫她放心;親自拖著首長女兒的手起來,使她們成為天父摯愛的女兒,身心靈重獲自由。

「凡信賴上主,以上主作依靠的人,是可祝福的:他必像一株栽在水邊的樹木,生根河畔,不怕炎熱的侵襲,枝葉茂盛,不愁旱年,不斷結實。」(耶17:7-8)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十三周 星期六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瑪9:14-17

那時,若翰的門徒來到祂跟前說:「為什麼我們和法利塞人多次禁食,而你的門徒卻不禁食呢﹖」耶穌對他們說:「伴郎豈能當新郎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候悲哀﹖但日子將要來到;當新郎從他們中被劫去時,那時他們就要禁食了。沒有人用未漂過的布作補釘,補在舊衣服上的,因為補上的必扯裂了舊衣,破綻就更加壞了。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入舊皮囊裏的,不然,皮囊一破裂,酒也流了,皮囊也壞了;而是應把新酒裝在新皮囊裏,兩樣就都得保全。」

反省

《跳出規矩的真愛》

在福音中,那時候的潮流似乎是守齋,若翰的門徒守齋,法利塞人也禁食,但是唯有耶穌的門徒不禁食。耶穌指出不是守齋不守齋的問題,而是為何要守齋,別把重點放錯位置了。我們不需要遵循一成不變的規矩,而是要探討背後的理由。耶穌說了三個比喻:新郎和伴郎比喻關係,也就是耶穌和門徒的關係,舊布補舊衣和新酒裝在新皮囊裡的比喻,指出重要的是愛的關係。愛讓人了解新的制度和做事的方法。「愛」讓人彈性、適應別人的需要,正如天主子耶穌,因為愛我們而保持極大的彈性,適應了我們人類的無知、遲鈍的心、很難去信任的心態。愛讓主耶穌找出最創新的方法,把天父的愛傳遞給我們,使兩千年後的我們仍懷念在心。每天生活在這世俗的社會裡,讓我們保持愛的彈性、愛的創新,讓愛的福音可以因為我們的小舉動落實在社會裡。

主耶穌,這社會需要祢的愛。請教我們,別讓我們因為缺乏愛而離開祢。亞孟。

進教之佑,為我等祈。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2022年7月祈禱意向: 請為老年人祈禱

教宗全球祈禱網絡」(舊稱祈禱福傳會(Apostleship of Prayer,或譯作「祈禱宗會」)是一個全球性的祈禱網絡,引領每一個人與復活的基督建立深刻信賴的個人關係,幫助人在其生命中找到希望與意義。祈禱福傳會成立於1844年,讓年輕人即使在求學時期也要以種種方式作福傳的工作。這些方式包括祈禱以及透過聖體聖事與耶穌基督結合,把每天的生活奉獻給天主。

每月教宗都囑禱一個總意向和一個福傳意向。讓我們每天早上念「每天奉獻禱詞」,為教宗和其他信眾的意向祈禱。

2022年7月意向

意向:請為老年人祈禱

老年人是一個民族的根源與記憶,祈願他們的經驗和智慧能幫助年輕人,懷著希望及責任感展望未來。

繁體中文:

简体中文:

每天奉獻禱詞(Daily Offering Prayer)

新版

仁慈的天父,感謝祢恩賜這新的一天,我把今天的一切祈禱、工作、喜樂和痛苦全獻給祢。願這奉獻,聯合你的聖子耶穌聖心,為救贖世界,時時刻刻在感恩聖事中奉獻自己。願在聖神內,偕同教會之母-聖母瑪利亞,為祢的聖愛作證,並為本月內教宗託付給我們的意向祈禱。阿們。

God, our Father, I offer you my da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thoughts, words, actions, joys, and sufferings in union with the Heart of Jesus, who continues to offer himself in the Eucharist for the salvation of the world. May the Holy Spirit, who guided Jesus, be my guide and my strength today so that I may witness to your love. With Mary, the Mother of our Lord and the Church, I pray for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for the prayer intentions proposed by the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舊版

耶穌,我依靠瑪利亞無玷聖心,將我今日祈禱、事工、喜樂、憂苦,連同世上的彌撒祭獻,全獻給祢,為所有祢聖心的意向:靈魂的救贖、罪過的補贖、基督徒的合一,以及我們主教和所有祈禱福傳會員的意向,和本月教宗所囑禱的意向。阿們。

O Jesus, through the Immaculate Heart of Mary, I offer You my prayers, works, joys, and sufferings of this day in union with the Holy Sacrifice of the Mass throughout the world. I offer them for all the intentions of Your Sacred Heart: the salvation of souls, reparation for sin, and the reunion of all Christians. I offer them for the intentions of our bishops and of all Apostles of Prayer, and in particular for those recommended by our Holy Father this month. Amen.

更多影片: thepopevideo.org

相關資料

進教之佑驛站:常年期第十三周 星期五 福音反省

圖片:鹽與光傳媒

瑪9:9-13

那時,耶穌從那裡出發,當祂經過時,看見一個人坐在稅關上,名叫瑪竇。耶穌對他說:「跟隨我!」他就起來,跟隨了耶穌。當祂在家裡坐席時,看啊,有許多稅吏和罪人來到,與耶穌和祂的門徒坐在一起。法利塞人看見這事,就對祂的門徒們說:「怎麼你們的老師與稅吏和罪人們一起吃飯?」耶穌聽到了便說:「健康的人不需要醫生,有病的人才需要。你們去學習一下『我要的是仁慈,不是祭獻』,這句話有什麼意思。因為我來不是召叫義人,而是召叫罪人。」

反省

《慕名而來》

「慕名而來」這成語乃解作慕盛名而前來拜訪之意。正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在瑪竇福音中耶穌與瑪竇相遇,不單單是為召叫他,而是使他招來一群稅吏和同事,與他們同桌共飲之意,也是為了他們靈魂的得救而花時間和心思。

誠然,這些稅吏之流在猶太人、司祭和經師們眼中,早已被標纖為中飽私囊,不可救藥的貪官污吏,可是他們也因為瑪竇情誼之故,紛紛慕耶穌的盛名而來。在他們同事的設宴中,他們不但可以聽到耶穌的心底話,更能一睹他的風采。

瑪竇在這福音中描述的稅吏和罪人,不是為了霎時衝動而來,他們真的尋求慰籍,洗滌心靈的污穢,相反的是,從來沒有人給予他們此等希望和契機!所以機會來了,他們藉主耶穌之名可以獲得轉念、皈依、改變、慕義和重生。當然在猶太人眼中,他們已經被認定為永不超生,和死有餘辜之類。

耶穌不但給予他們忠告,也是使猶太人們重新考慮和改變自己存有的偏見及成見。

「你們研究一下:「我喜歡仁愛勝過祭獻」是什麼意思;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來召罪人。」(瑪9:13)

撰文:進教之佑驛站 / 陳鴻基神父

按此閱讀更多
《進教之佑驛站》反省文章

教宗方濟各發表《我渴望而又渴望》宗座牧函

CNS photo/Paul Haring

2022年6月29日,教宗方濟各發表了《我渴望而又渴望》(Desiderio desideravi)宗座牧函,旨在邀請全體天主子民按照梵二大公會議精神,了解感恩慶典的深刻意義,並鼓勵進行禮儀培育。該牧函共有65段,它是2019年2月教廷禮儀及聖事部全體大會的成果以及隨後《傳統的守護者》(Traditionis custodes)手諭的主旨。

《我渴望而又渴望》宗座牧函重申在禮儀中教會共融的重要性,而這禮儀則是源自梵二大公會議的禮儀改革。牧函指出,這不是新的指令或是有特定規範的訓示,而是為明白禮儀慶典的美好及在福傳中的作用所作的省思。牧函在結束時呼籲:「讓我們放棄爭論,一起聆聽聖神對教會所說的話;讓我們守護共融,繼續驚嘆於禮儀慶典之美。」(65)

教宗在牧函中寫道:「基督信仰要麽是與生活的耶穌相遇,要麽不是。禮儀為我們保證了這相遇的可能性。我們不需要對最後晚餐的模糊記憶,我們需要的是臨在於那個晚餐中。」回顧梵二大公會議《神聖公會議》(Sacrosanctum Concilium)禮儀憲章的重要性,它使教會重新發現禮儀在神學上的理解,教宗表示:「我希望慶祝基督信仰及其在教會生活中必然結果的美好不要被對其價值膚淺和簡化的理解所破壞,或更糟的是,它被用來為某些意識形態觀點服務。」(16)

接著,教宗解釋道:「參與感恩祭不是我們自己取得的成就,好像我們可以在天主和弟兄姐妹面前誇耀,另外,禮儀與苦行的道德主義毫不相關:它是上主逾越的恩典,我們要以順服的態度接受,它使我們的生活煥然一新。如果沒有祂渴望與我們一起吃逾越節晚餐的吸引力,我們就不能進入晚餐廳。」(20)

為從精神世俗中得到治癒,我們需要重新發現禮儀之美,但這個重新發現,「不是尋求儀式的唯美主義,它只滿足於禮儀的外在形式,或只滿足於對禮儀規則的嚴格遵守。當然,此處絕非讚同相反的態度,那將簡樸與草率、本質與無知的膚淺性、禮儀行為的具體性與讓人不悅的功用主義混為一談。」(22)

教宗解釋道:「禮儀慶典的每一個方面都必須用心進行(空間、時間、動作、語言、物件、服飾、歌曲、音樂等),每一個規則都須遵守。」

那麽,我們如何才能恢復圓滿生活出禮儀行動的能力呢?面對後現代主義、個人主義、主觀主義和抽象唯心主義的困惑,教宗邀請我們重返梵二大公會議禮儀憲章的教導。禮儀儀式之爭的背後,存在著教會觀念的不同。教宗明確指出,我們不能說承認大公會議,而不接受源自於《神聖公會議》禮儀憲章的禮儀改革。

在《我渴望而又渴望》宗座牧函中,教宗引用神學家瓜爾蒂尼(Romano Guardini)的話說,如果沒有禮儀的培育,「禮儀和禮儀文獻的改革就不會有多大的幫助」(34)。教宗執著於培育的重要性,特別是在修道院的培育工作。「在修道院中設立神學培育的禮儀知識,也必會在牧靈行動中產生積極效果。教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能在禮儀中找到頂峰和泉源。不傳福音的禮儀慶典是不真實的,同樣,在慶典中不將人帶向與復活的主相遇,就不是宣講。若沒有仁愛的見證,禮儀慶典與宣報就只是鑼聲鈸響而已。」(37)

教宗進一步強調教育人理解象徵性符號很重要,這對現代人越來越困難。一種有益的方法是要認真對待「慶典的藝術,不能將它簡化為僅僅為遵守規則,更不應該將它視為沒有規則的奇異想象及創意。禮儀本身就是一種規範,規範本身絕非為自己而設,而總是服務於願意守護的更高的現實。」(48)禮儀慶典的藝術不是通過「經常參加公共演講或溝通技巧課程來學習的,而是需要勤於舉行禮儀慶典,讓慶典本身向我們傳遞它的藝術。」(50)「在禮儀慶典的聚會中,靜默佔據絕對重要的位置,在這靜默的時刻“激起痛悔和皈依的渴望;並喚起我們聆聽聖言和祈禱的行動;促使我們樂於朝拜基督的聖體寳血。」(52)

在牧函的結尾,教宗要求「所有主教、司鐸和執事、修道院的培育者、神學系和神學院的教員、以及所有男女教理老師,幫助天主的神聖子民獲取一直以來都是基督信仰靈性的首要源泉,重申《傳統的守護者》手諭中的規定。好使教會能用不同的語言獻上能表達合一的唯一而真切的祈禱,這唯一的祈禱就是《羅馬禮儀經書》,它是源自大公會議禮儀改革的精神,並由教宗聖保祿六世和若望保祿二世所確定。」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梵蒂岡公布了2025禧年徽標

圖片來源:iubilaeum2025.va/en/logo.html

在迎向2025禧年的此刻,本次禧年徽標正式公諸於世。新聞發布會於6月28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內舉行。負責禧年協調工作的是以前的聖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現今的聖座福音傳播部。前聖座促進新福傳委員會主席菲西凱拉總主教在記者會上介紹徽標,並指出在教會內開始為聖年做準備時,該部會便發起徽標徵集活動,面向所有的人。因此,籌辦方總共收到294份競賽作品,它們來自48個國家、213座城市,創作者年齡介於6至83歲。

菲西凱拉總主教表示:「事實上,我們收到了許多由世界各地孩童親手繪製的設計圖。這些畫作是想像力和純樸信德的果實,翻看它們實在是令人感動。」在評選時,所有作品都隱去了作者姓名,只留下編號。6月11日,菲西凱拉總主教將前三名作品呈給教宗方濟各,由教宗選出最打動他的一個。菲西凱拉總主教說:「在反覆審視這些創作後,教宗表達了他的喜好。特雷維薩尼(Giacomo Travisani)的方案雀屏中選。」

本次禧年徽標裡有四個人形,意指大地四極的人們。他們彼此擁抱,象徵著那必定使萬民團結的守望相助、手足情誼。第一個人形緊緊依偎著十字架,四個人形下方的藍色波浪代表了人生旅途不會總是風平浪靜。個人的處境和世界的大事往往催促我們增進望德。

十字架的底部延長為一個船錨,影響了波浪的律動。船錨常用於比擬望德。這個徽標展現出朝聖者的旅途並非個人的路,而是一起走向十字架的團體旅程。

菲西凱拉總主教表示,「十字架絕非靜止不動。它處於動態,彎向人們,與人相遇,不讓人孤立無援,卻提供望德的確信和保證」。2025禧年格言「希望的朝聖者」(Peregrinantes in Spem)則以綠色書寫。

今年夏天過後,2025禧年的官方網站和相關應用程序將會啟動。菲西凱拉總主教強調:「這兩個工具將有助於朝聖者盡可能參與活動,以便於朝聖者體會羅馬城的靈性和文化經驗。具體來說,除了重要的朝聖者證明(Pilgrim’s Charter)以外,禧年網站還會提供新聞、歷史簡介、實用信息、各項服務和多媒體工具,以十種語言呈現,而且讓殘疾人士也能輕鬆使用。」

負責禧年籌備工作的聖座部會已規劃了主要活動。那些將會得到特殊關注的群體包括:家庭、孩童、青年、運動和協會、年長者、祖父母、殘疾人士、體育運動、病患和醫療衛生、大學、勞動界、聖詠團、善會、司鐸、度奉獻生活者、天主教東方禮信眾、要理教員、窮人和服刑人等等。行程表將於今年年底前完成,好能留給朝聖者和相關機構充足的準備時間。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