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會見米蘭聖職人員

2017年3月25日上午,教宗方濟各在米蘭主教座堂會見了該教區的聖職人員和男女會士,與他們親切交談,解答疑惑。教宗強調,教會絕不該害怕挑戰,卻要視之為向眾人再次宣講福音的良機。米蘭總主教斯科拉(Angelo Scola)樞機在這次會晤結束之際,透過盎博羅削明愛會的資助,以教宗的名義向當地的窮人「捐贈」了50套住房。

在米蘭這個種族、宗教和文化都很多元的社會中,司鐸們有時與伯多祿宗徒感同身受,品嚐到撒網捕魚卻徒勞無功的滋味。

教宗鼓勵他們說:「福傳並非常是『捕魚』的同義詞。福傳是出航去作見證,然後是上主來『捕魚』。祂在何時何地,又如何捕到魚,我們渾然不知。」

至於多元社會中的挑戰,教宗表明:「挑戰對教會有益。我們不該害怕挑戰,因為它能使我們成長。挑戰是活潑信德、活躍團體的標記,這樣的團體尋求上主,總是睜大眼睛、敞開心門。我們反倒應該害怕一種缺乏挑戰的信德,一種自以為完整、一無所缺的信德:我不需要其它事物,一切都已完成了。這種信德平淡得一無是處,它才是我們該害怕的。它自以為完整無缺,彷彿一切都說完了、做好了。挑戰幫助我們避免我們的信德淪為意識型態。」

在多元文化方面,教宗勉勵眾人切莫害怕差異。教會是至一的,而且具備「多種形式」;這是「教會的富饒」。

教宗說:「教會是在差異中的至一。那些差異在那合一中相調和。那麼,差異是誰創造的呢?聖神是創造差異的大師!合一又是誰締造的?是聖神,祂也是締造合一的大師。在差異中締造合一的那位偉大的藝術家、那位傑出的大師就是聖神。我們必須清楚明白這一點。然而,多少次,我們把合一與劃一相混淆?它們不一樣。或者多少次,我們把多元化和多元論混為一談?它們有所不同。劃一和多元論不是出自好的精神:它們並非來自聖神。多元化與合一則源自聖神。」

在此背景下,分辨顯得格外重要。教會尤其要協助青年分辨是非善惡。

教宗解釋道:「我們的青年處於不斷『切換頻道』的情況。他們會同時開著兩到三個屏幕上網,會同時在不同的虛擬情境裡互動。無論我們喜歡與否,他們所處的世界就是這樣,而我們牧者有責任協助他們跨越這種世界。因此,我認為務必教導他們如何分辨,好讓他們得到那些有助於走人生道路的工具和要素,確保在他們內的聖神永不消逝。」

面對基督徒是當今社會中少數群體的現況,教宗強調,少數群體的身分不該令我們因此「屈從」,反倒提醒我們要成為「酵母」:少量的酵母便足以「使麵團膨脹」。

最後,教宗總結道:「今日的現實要求我們展開進程,而非占據地盤;為合一奮鬥,而非固執於過去的衝突。它要求我們傾聽現實,向『群眾』敞開心門,向天主聖潔且忠信的子民、向整個教會敞開心門。讓我們向整個教會敞開心門。」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探訪米蘭國民住宅的居民

2017年3月25日,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米蘭總教區的首項活動是前往東南郊的國民住宅區(Case Bianche)探訪居民。這是一個社會邊緣地區,居民當中有很多失業者和移民,他們的極大願望是重新進入社會。

當天早上8時30分左右,教宗來到國民住宅區。教宗特別強調他是以「司鐸」的身分來此。很多人從清晨4時就已在那裡等候教宗,希望能與教宗攀談幾句。他們贈送給教宗一幅米蘭人特別喜愛的聖母像,這幅聖母像最近才修復完工。

教宗說:「我們要讓天主以慈悲來修復我們,讓天主洗滌我們的心靈,尤其是在這四旬期間。聖母沒有罪,她不需要被修復,但她的聖像需要。她如母親般教導我們讓天主以慈悲洗滌我們,好能為耶穌的聖德作見證。」

教宗指著那幅剛被修復的聖母像說:「這幅聖母像已被修復,教會也是如此,常需要『被修復』,因為教會是由我們組成的,而我們是罪人。聖母去與人相遇,但並不勸人改教!反之,她總是在生活的道路上陪伴我們。聖母就在米蘭的大門前等候我。這讓我想起,我們小的時候從學校回來時,母親總是在門口等我們。聖母就是母親!她總是先於我們,在我們前面迎接我們,等候我們。」

國民住宅的居民還贈送給教宗一條聖帶。這條聖帶是住宅區的合作社縫製的,該社團的成員是那些願意重新進入社會的人。

教宗對他們說:「這條聖帶不是買來的,而是在這裡製作的。這是你們中的一些人縫製的手工製品。這使到這條聖帶更加貴重。你們要記住,基督的司鐸是從子民中揀選出來並為子民服務的。 」

教宗與國民住宅區的居民見面之前,曾先探訪了在這裡生活的3個家庭:兩個是意大利家庭,另一個是摩洛哥家庭。這些家庭的成員有病人,也有力圖重新進入社會的人。教宗非常關注他們的問題。他們也熱烈歡迎教宗。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接見歐盟首腦:投資生命、家庭和青年

2017年3月25日,歐盟各國首腦在羅馬慶祝《羅馬條約》簽訂60週年。該條約是歐洲經濟和政治一體化進程的起點。教宗方濟各藉此機會,於前一天3月24日下午在梵蒂岡接見了歐洲領袖,談及統一、團結、尊重生命和家庭、基督徒的根源、保護工作和青年、接納移民等主題。

教宗回憶1957年3月25日簽訂《羅馬條約》的日子,說道:「那是一個充滿期待和希望、激情與擔憂的日子。我們不僅紀念那一天,也懷著今天的希望,盼望反思中的歐洲人民能辨識當下,懷著新的熱情和信心繼續走這條路。」

教宗表示:「歐盟設計者認為,在統一的歐洲內,政治、經濟和文化應該以人的尺度為衡量標準。建立歐洲的想法包含著人類的形象和責任,而人類具有福音友愛的酵素,以及數千年來人類始終對真理和正義的渴求。」

教宗然後談到基督宗教對歐洲的重要性,他指出:「歐洲文明始於基督宗教,少了它,尊嚴、自由和正義等西方價值觀在很大程度上將變得不可理解。」

教宗引用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話說:「歐洲的靈魂即使在今天依然保持統一,因為大家除了共同的起源之外,都秉持同樣的基督徒價值觀、人性價值觀。例如:人的尊嚴、對正義和自由的深切感情、勤奮、主動精神、熱愛家庭、尊重生命、容忍、渴望合作與和平。這些都是歐洲的重要特徵。」

教宗談到目前的危機,強調這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刻。

教宗問道:「歐盟之父的遺產是什麼?為能應對我們面前的挑戰,他們給予我們哪些啟發呢?歐洲今天和明天的希望在哪裡?」

教宗說:「有關這些問題,我們可以從他們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基礎中找到答案,這些答案我也已經說過,即以人為中心、積極團結、向全世界開放、追求和平與發展、向未來開放。」

因此,我們不僅要聆聽個人的要求,也要聆聽社會和組成歐盟各族人民的要求。以人為中心也意味著重新找回家庭精神,每個家庭成員根據自己的實力為共同家園自由貢獻力量,保持統一並且異中求和。

教宗因而強調:「歐盟首先要成為人的團體、人民的團體。在這方面,團結和共同參與必須成為主要動力,成為治療現代民粹主義的解藥。教宗在此特別哀悼英國倫敦恐怖襲擊事件的受害者。教宗表明,我們不可把嚴重的移民危機簡化為一個數字、經濟或安全的問題。」

然而,歐洲如何能夠重新找到希望呢?

教宗答道:「如果歐洲向青年人開放、為他們提供嚴謹的教育、讓他們有機會參加勞動,如果歐洲投資家庭—社會首要和基本的細胞,如果歐洲尊重良知和公民理想,如果歐洲為生兒育女的機會提供保障、人們不必擔心養不起孩子,如果歐洲捍衛生命、絲毫不損害生命的神聖性,歐洲就能重新找到希望。」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news.com

教宗:我們若不聆聽天主,就會成為無信仰的天主教徒

四旬期第三周 星期四 彌

讀經一:耶肋米亞先知書 7:23-28

上主天主這樣吩咐他的子民說:「你們應聽從我的聲音,那麼我必作你們的天主,你們也必作我的人民;你們應走我吩咐你們的一切道路,好使你們獲得幸福。他們不但不側耳細聽,反倒依照自己的計謀,隨自己邪惡的心生活,頑固不化;不以面向我,卻以背向我。從你們祖先出離埃及那一天起,直到今日,我給你們派遣了我所有的僕人先知,而且每天清早給你們派遣,但他們不但不側耳聽從我,反更硬起自己的頸項,比自己的祖先還要乖戾。縱使你將這一切話告訴他們,他們也不會聽從你;任憑你怎樣呼喚,他們也不會答應你。為此你對他們說:這個民族,不聽上主自己天主的聲音,不肯接受教訓;忠實已喪失,已絕於他們口中。」

福音:聖路加福音 11:14-23

那時,耶穌驅逐一個魔鬼—他是使人瘖啞的魔鬼;他出去以後,啞巴便說出話來,群眾都驚訝不止。但是,其中有人說:「他是仗賴魔王貝耳則步驅魔。」另一些人試探耶穌,向他要求一個自天而來的徵兆。耶穌知道了他們的心意,便給他們說:「凡是一國自相紛爭,必成廢墟,一家一家的敗落。如果撒殫自相紛爭,他的國如何能存立呢?因為你們說我仗賴貝耳則步驅魔,如果我仗賴貝耳則步驅魔,你們的子弟們是仗賴誰驅魔呢?為此,他們將是你們的裁判者。如果我是仗賴天主的手指驅魔,那麼,天主的國已來到你們中間了。幾時壯士佩帶武器,看守自己的宅舍,他的財產,必能安全。但是,如果有個比他強壯的來戰勝他,必會把他所依仗的一切器械都奪去,再瓜分他的贓物。不隨同我的,就是反對我;不同我收集的,就是分散。」

2017年3月23日,教宗方濟各在彌撒時表示,我們要聆聽天主聖言以避免心硬的危險。當我們遠離天主,對祂的話語充耳不聞時,我們就會成為不忠的天主教徒,甚至成為無信仰的天主教徒。

當天的讀經一取自《耶肋米亞先知書》,教宗以此章節反省聆聽天主聖言的重要性。他說:「當我們不停下來聆聽上主的聲音時,我們就會遠離上主,轉過身去,以背面向祂。我們若不聽從上主的聲音,就會聽從其它的聲音。最終,由於我們堵上耳朵,我們就變成了聾子,聽不到天主的聲音。」

「我們所有人,若今天停下來一會兒,注視我們的內心,我們就會看到有多少次我們把耳朵堵上,有多少次我們成了聾子。當一個民族、一個團體,我們說的還有基督徒團體、一個堂區和一個教區堵上了耳朵,對上主的話語充耳不聞時,就會去尋找其它的聲音,其他的主,最終投奔偶像,世界、世俗和社會提供的偶像。如此一來,也就遠離了生活的天主。」

教宗接著說:「當我們遠離了上主,我們的心就會變硬。我們若不聆聽天主的聲音,我們的心就會變得更硬、更自我封閉,以致沒有能力接受任何事物。這不僅是封閉,也是心硬。在那樣的世界、那樣的氛圍中生活,對人不會有任何益處,只會使人每天越來越遠離天主。」

「不聆聽天主的話語和自我封閉的心硬令人喪失忠實,喪失忠實的意識。上主在第一篇讀經中說:‘忠實已喪失’。我們成了不忠實的天主教徒,異教的天主教徒,說的更難聽一點,就是無信仰的天主教徒,因為我們沒有以生活的天主作為愛的依據。不聽從天主的聲音、以背向祂,會使我們的心變硬,把我們引向不忠實的道路。」

教宗問道:「這種不忠實會引發什麽呢?引發混亂,不知道天主在哪裡,天主不在哪裡,把天主跟魔鬼相混淆。」

談到當天的福音時,教宗說:「耶穌行奇跡,為救人做了很多事,人們感到高興、幸福,他們卻說:『祂做這些事是仗賴魔王貝耳則步驅魔』。這是褻瀆。褻瀆是由不聆聽和心硬開始的,它是這段歷程的結語。它帶來混亂,使你忘記忠實,最後褻瀆。」

教宗接著表示:「那個忘了首次與耶穌相遇時的驚喜的民族,有禍了。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自問:我有停下來聆聽天主的話語,拿起聖經讓天主跟我說話嗎?我的心變硬了嗎?我有遠離上主嗎?我是否對上主失去了忠實,而與世俗每天為我提供的偶像一起生活呢?我失去了與耶穌第一次相遇的驚喜嗎?今天是聆聽的一天。今天你們要聽從上主的聲音,不要那樣心硬。讓我們祈求這一恩寵:聆聽的恩寵,好使我們的心不變硬。」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寄唁電慰問倫敦襲擊事件受害者

2017年3月22日,英國倫敦中部西敏寺橋發生一起恐怖襲擊事件,造成5人死亡,40多人受傷,其中至少7人傷勢嚴重,仍在醫院救治。教宗方濟各為此寄發唁電給英國天主教主教團主席暨西敏寺總主教尼科爾斯樞機(Vincent Nichols),慰問受害者。

這封由聖座國務卿帕羅林樞機署名的唁電寫道:

「教宗方濟各獲悉倫敦中部襲擊事件造成多人死亡和受傷後,深感悲痛,表明他在祈禱中與這起悲劇的所有受害者團結一心。教宗將亡者託付於全能天主的慈愛,為他們悲痛的家屬懇求天主恩賜力量與平安,保證必定在此刻為該國祈禱。」

尼科爾斯樞機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埃塞克斯台(BBC Essex)的採訪時表示,他對這起襲擊事件感到震驚,首先想到的便是亡者的家屬,他保證為亡者和所有哀痛者祈禱。此外,尼科爾斯樞機也呼籲眾人保持冷靜,等待釐清真相,誠如警長們所言,鎮定自若與高度警戒始終缺一不可。

普世聖公會首席主教暨坎特伯里總主教韋爾比(Justin Welby)也對這起襲擊事件表達哀痛之情,指出在全國感到驚恐的此時此刻,英國聖公會和天主教會正在同心祈禱。

由倫敦基督徒、興都教徒、猶太教徒和穆斯林共同組成的「信仰論壇」(Faiths Forum)嚴厲譴責這起在西敏寺橋發生的恐怖襲擊事件。該論壇強調:所有宗教都捍衛人類生命的神聖性;沒有任何藉口可以為這種攻擊無辜者的野蠻暴行作辯護;恐怖主義不該在社會中擁有任何餘地。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梵蒂岡連線:教宗方濟各當選四週年

本集的《梵蒂岡連線》為您帶來聖座國務卿分享教宗方濟各當選四週年感受、教宗訪問羅馬聖瑪達肋納嘉諾撒堂區的實況、及復活蠟燭的製作過程。

米蘭聖維托雷監獄服刑人士熱切期待教宗到訪

教宗將於3月25日牧靈訪問米蘭,其中一項活動就是探望服刑人士,與他們共進午餐。米蘭聖維托雷(San Vittore)監獄的服刑人士這幾天藉著祈禱,熱切期待教宗方濟各的來訪,説道:「這位朋友教導我們懷抱希望,分擔我們的痛苦和被疏遠的境遇。」

教宗與服刑人士的相處只有兩個小時,這在服刑人漫長的監禁歲月中無疑是曇花一現。那麽,在教宗探望他們之前和之後將是怎樣的情形呢?負責聖維托雷監獄牧靈工作的雷卡爾卡蒂神父(Marco Recalcati)向梵蒂岡電台説明:

「對服刑人士而言,教宗的來訪肯定是一個極大喜樂和充滿熱情的時刻。不僅他們熱切期待教宗,監獄的工作人員也是如此。我們透過主日彌撒、要理講授和祈禱來陪伴教宗來訪的準備工作,不但聆聽教宗方濟各魅力非凡的話語,也重溫若望二十三世首次探訪羅馬天皇后監獄時說的那句極美的話:『我來是為親眼見到你們,與你們心連心。』」

談到教宗方濟各來訪所能產生的影響,雷卡爾卡蒂神父說:

「教宗前來聖維托雷監獄訪問和他的教導將會讓服刑人士看到他們所需要的力量和希望,因為有些服刑人士長年被關押,教宗的教導是他們懷抱希望的憑據。我們將把教宗訪問後的情形託付於聖神和天主上智的安排,而且將能從服刑人隨後提出的許多想法中看到教宗講話的果實。」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米蘭總教區官方網頁

米蘭市長:米蘭是團結與接連成長的城市

教宗方濟各將於2017年3月25日牧靈訪問米蘭總教區。這一天的行程非常緊湊,教宗抵達米蘭後將前往東南郊的國民住宅探訪居民。大約10時左右在主教座堂接見男女會士,隨後在主教座堂前的廣場上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中午時分,教宗將在聖味多爾監獄探望服刑人,並與他們共進午餐。下午3時教宗在蒙扎公園(Parco di Monza)舉行盛大彌撒,5時30分在米蘭體育場會見青年。晚上返回羅馬。

在此機會上,梵蒂岡電台請米蘭市長薩拉(Giuseppe Sala)介紹教宗將要訪問的這個城市。他說:

「今天的米蘭是個促進經濟發展和不放棄競爭力的城市,但它同時也是一個團結的城市。我冀望教宗能親眼看到這一點,也希望我能有機會向他說明米蘭在團結方面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談到米蘭是意大利的經濟動力,薩拉說:

「從經濟角度來看,米蘭取得很大的進步。例如旅遊業,若把商務旅客和遊客放在一起,米蘭甚至超過了羅馬,這似乎令人難以相信。但是,米蘭也有其邊緣地區的問題,目前市政府已提出一項措施,預計對邊緣地區進行重大投資。」

數年前,移民常從米蘭過境到別的歐洲國家,今天的移民卻留在了米蘭。薩拉說:

「米蘭的移民人數大約是19%,是意大利平均移民數量的兩倍。說實話,他們也是城市發展的動力。現在,我們要應對逃離戰區或饑餓的人的絕對需求。直到大約一年前,留在米蘭的移民只有10%,因為後來他們去了瑞士、法國和德國。今天卻比較困難,有70%的移民尋求獲得難民地位。米蘭總會伸出援手,但最終需要找到解決方案,因為只有通過工作才能使移民融入社會。」

問到他對教宗的來訪有何期望,薩拉市長說:

「我希望這次訪問能關注到弱小者,他們與米蘭社會已融合在一起。我也期望教宗的訪問能讓米蘭意識到,具有極大團結幅度的米蘭可以、甚至應該是有競爭能力的。願米蘭能成為其它城市的模範。」

來源:  梵蒂岡電台

教宗方濟各牧靈訪問米蘭總教區官方網頁

米蘭總主教介紹教宗到訪行程

2017年2月27日,意大利米蘭總主教斯科拉(Angelo Scola)樞機召開記者會,介紹教宗方濟各將於3月25日牧靈訪問米蘭的行程。斯科拉樞機強調,教宗此行是來堅固我們的信德,教導我們什麼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

斯科拉樞機指出,教宗到訪米蘭當天,將有4700名義工投入服務的行列。政府將部署上千名警員維持治安,但與教宗相會的喜樂將使人們不覺得戒備森嚴。

教宗當天的行程非常緊湊。他將首先前往米蘭東南郊的國民住宅探訪居民,然後再到主教座堂接見男女會士;中午時分,他將在聖味多爾(San Vittore)監獄探望服刑人士,並與他們共進午餐。

當天最重要的活動是下午3點在蒙扎公園(Parco di Monza)舉行的盛大彌撒,預計至少有50萬人參禮。斯科拉樞機表示:「這將是所有人,包括信友和非信友相遇的良機」。

米蘭總教區鼓勵眾人選擇節能減碳的交通方式,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騎自行車,或是徒步前往;主辦單位已特地安排3500輛巴士和4百多班火車來提供接駁服務。

教宗此行的最後一項活動是在聖西羅球場(Stadio San Siro)會晤正在為領堅振作準備和剛領堅振不久的青少年。他們將在這個機會上呈獻給教宗一份特別計劃,以期在2020年以前根除米蘭的兒童貧窮問題。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教宗公開接見:願上主賜予我們堅忍和安慰的能力

聖保祿宗徒致羅馬人書

我們強壯者,該擔待不強壯者的軟弱, 不可只求自己的喜悅。我們每人都該求近人的喜悅,使他受益,得以建立,其實,凡經上所寫的,都是為教訓我們而寫的,為叫我們因著經典上所教訓的忍耐和安慰,獲得希望。願賜忍耐和安慰的天主, 賞賜你們倣效耶穌基督的榜樣,彼此同心合意,好一心一口光榮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天主和父。

2017年3月22日,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廣場的公開接見中表示:上主要求我們播種希望,安慰弟兄姐妹。教宗在要理講授時繼續以基督徒的希望為主題,當天他論述了希望與堅忍和安慰之間的關係。

聖保祿宗徒在《羅馬人書》中為了解釋基督徒的希望,提出兩種態度:堅忍與安慰。「堅忍」指的是有能力保持忠信,即使我們的重擔似乎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安慰」則表示有能力彰顯天主憐憫的行動,即使我們遭遇苦難。

教宗說:「聖言向我們啟示:上主的確是『賜予堅忍和安慰的天主』(15:5),祂永遠忠信於祂對我們的愛。換言之,祂堅定不移地愛我們,永不知倦地愛我們!祂堅忍不拔,始終愛我們!祂還呵護我們,以祂良善與慈悲的愛撫包紮我們的創傷。祂安慰我們,甚至不知疲倦地安慰我們。」

聖保祿又說:「我們強壯者,該擔待不強壯者的軟弱。」(1節)

教宗指出:「聖保祿的話可能會讓人覺得狂妄自大,但從福音的邏輯理解卻不然,因為我們的力量並非來自我們,而是來自上主。因此,在生活中經歷過天主安慰的人,便有能力也有責任背負起弱小弟兄姐妹的脆弱。如果我們親近上主,我們就能堅忍地關懷比較脆弱的人、更加需要幫助的人,安慰他們,給予他們力量。這就是保祿這句話的意義。為能做到這一點,我們不可只求自己的喜悅,而要覺得自己僅僅是傳遞上主恩典的管道;這樣一來,我們就能真正成為希望的播種者。上主要求我們具有堅忍和安慰人的能力,做希望的播種者。今天我們必須播種希望,但這並非易事。這種作風並不會造成團體内某些人是甲等強者,其他人是次等弱者。相反地,大家都具有同心合意的感情。即便是強者遲早也需要他人的安慰,而處於弱勢中的人也能幫助困境中的弟兄姐妹。

最後,教宗總結道:「在這樣的一個團體中,我們將『一心一口光榮天主』(羅15:6)。但這一切的前提是我們把基督、把祂的聖言置於中心,因為祂是強者,祂給予我們堅忍,給予我們耐心,給予我們希望,給予我們安慰。祂是強壯的長兄,照顧我們每個人。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被善牧背在肩上,被祂溫柔殷切的目光注視。」

在公開接見活動結束時,教宗問候了參與意大利移民基金會領導層會議的人士,鼓勵他們繼續接納移民,推動移民的融入,並且考慮到接納者與被接納者相互的權利和義務。教宗特別強調:「我們不要忘記,今天的移民與難民問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最嚴重的悲劇。」

聖座文化委員會於在3月22日第25屆世界水資源日在羅馬舉辦一場有關水資源的國際會議。教宗方濟各當天的公開接見活動中也問候了這場會議的與會者,勉勵眾人保護水資源。

教宗說:「我為這次會議感到高興,因為它標誌著不同組織攜手合作的新階段,以提升必須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將它視為人人共享的財富,也重視水資源在文化和宗教上的意義。我鼓勵你們格外投入教育領域,向兒童與青年提出建言。」

水資源是世界上每個人共享的權利。不幸的是,全球如今仍有6億6千3百萬人的住家沒有飲用水,24億人無法使用適當的衛生設施,這導致5歲以下幼兒的死亡人數每年高達30多萬人。

本屆水資源日專注於廢水,以及如何加以減量、淨化和再利用。根據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全世界努力在2030年前改善水質,減少污染,消除傾倒廢物現象,把危險化學物品和材料的排放減少到最低限度,將未經處理的廢水比例減半,並且大幅增加全球廢物回收和安全再利用。

教宗方濟各十分關切水資源的議題。他今年2月24日出席聖座科學院以水資源人權為題的研討會時,曾表明擔憂「爭奪水資源的世界大戰」。教宗強調:「現在還為時不晚,但必須馬上意識到人類需要水資源,以及水資源對人類益處的重要價值。」

教宗方濟各在公開接見活動中,鼓勵世界各地的信友團體於本月24日至25日懷著信德參與「24小時奉獻給上主」活動,重新發現修和聖事。

教宗說:「我祝願人們今年也在全世界的聖堂內善度四旬期旅程中的這個絕佳恩寵時刻,體驗與天父慈悲的喜樂相遇。祂總是接納並寬恕每一個人。」

今年「24小時奉獻給上主」活動的主題是:「我喜歡仁愛」(瑪九13)。為了強調修和聖事的重要性,教宗在這項活動的前一週,即3月17日週五下午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懺悔禮儀,領受修和聖事,並為7名平信徒施行這件聖事。

人們可以在社交網站上運用#24hoursfortheLord話題標籤,表達對這項活動的支持。

來源:  梵蒂岡電台

圖片: Catholic News Service

Secured By mini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