敞開心扉說「亮」話:讓我們正視十字架上的耶穌

若望福音 3:14-21

那時候,耶穌向尼苛德摩說:「梅瑟曾在曠野裡高舉了蛇,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他內獲得永生。」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因為天主沒有派遣子到世界上來,審判世界,而是為叫世界,藉著他而獲救。那信從他的,不受審判;那不信的,已受到了審判,因為他沒有信從天主獨生子的名字。審判就在於此:光明來到了世界,世人卻愛黑暗甚於光明,因為他們的行為是邪惡的。的確,凡作惡的,都憎惡光明,也不來接近光明,怕自己的行為暴露出來;然而履行真理的,卻來接近光明,為顯示出他的行為,是在天主內完成的。

讓我們正視十字架上的耶穌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天主竟如此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若望福音3章16節是一句很有名聖經金句。我們知道若望使徒是一位用「心」來講話的人。 這句話是他的一句感嘆,感慨。我們甚至可以想像若望宗徒在寫這句話的時候,一定是充滿聖神,從內到外非常深刻地明白耶穌的救贖工作,所以才能寫出這樣深刻的反省。

「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若望使徒發出這樣的感慨呢?原來是若望宗徒想起了一句耶穌曾經對尼苛德摩說的一句話:「梅瑟曾在曠野里高舉了蛇,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使凡信的人,在他 內獲得永生。」那麼這句話到底意味著什麼? 為什麼若望使徒感觸如此的深?

首先,梅瑟在曠野裡高舉蛇是一件什麼事呢?當年以色列人在逃離埃及走向應許之地時,曾經被一種蛇所咬傷,這種蛇叫火蛇,並且死了很多人。後來,梅瑟去見天主,求天主解救他們。天主說,你做一條火蛇的像,懸在木竿上,凡是被咬的人,一看到它,就會好的。後來,梅瑟就做了一條銅蛇,懸掛在木竿上。結果那些被蛇咬了的人,一看到銅蛇,就痊癒了。

我們可能會有一個疑問?人被蛇咬傷了,為什麼看一下蛇的像,就能被治愈呢? 有的人解釋說,其實當時很多被蛇咬傷的以色列人,並不是死於中毒,而是死於恐懼,是對蛇未知的恐懼。他們向天主呼救,天主說什麼呢? 不用害怕,不要逃避讓你害怕的東西,去正視它。看著它,你就會痊癒。看著它,你的恐懼就會消失。 這一點和現代心理學也不謀而合,要求我們正式痛苦。有的人害怕在公開場合講話。不要逃避,站起來嘗試一下,會發現其實也沒什麼。有的人害怕出門與人交往,不要待在家裡,突破自己其實沒什麼。

有時候看新聞,看到很多人間疾苦,一些成年人崩潰的瞬間。生活非常不容易。這些痛苦落到我們的身上就像被蛇咬傷。當我們想著,可能這輩子可能沒人能理解我的時候。耶穌說:「梅瑟曾在曠野裡高舉了蛇,人子也應照樣,被舉起來。」就像天主讓以民正視蛇,天主也讓我們正視十字架的痛苦。十字架上這位為了我們嚐遍了世上所有的痛苦,為的是讓我們的痛苦有地方安息。

你的公司裡有人就是想你離開,你離開後,他們高興,看十字架,經師和法利賽人就想除掉他。

你窮困潦倒,你發現身邊一個肯幫你的人都沒有,你是如此的孤獨,看十字架,他被捕時門徒都跑了。

你被欺負,看著十字架,一個士兵打了他一個耳光。

你被人公開侮辱,看著十字架,他被臉上吐唾沫。

你被人拋棄,看向了十字架,你發現這個世界先拋棄了耶穌。

有一個教友和我分享,在她和心愛的丈夫因為一些事不得不分開的時候,她打開聖經看到耶穌山園祈禱,耶穌說我憂悶的要死,她說那一刻她才明白什麼叫做憂悶。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保祿宗徒說:「我們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們弱點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與我們相似,受過試探的。」他為了我們受遍 世間的痛苦,為的只是我們的痛苦有一個安息的地方。 所以現在我們才能明白為什麼若望使徒會發出這句感慨。天主竟如此愛了世界,甚至賜下了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永生。

天主要我們做的是什麼呢? 無非來正視痛苦,看十字架上的耶穌,這樣我們的痛苦就能安息。耶穌在顯現給聖女傅天娜時說了這樣一段話,送給大家。耶穌說「我的女兒,要常常默想我為你所受的苦難,那麼,你為我所受的痛苦,便算不了什麼。當你默想我的悲慘苦難時,最令我高興。要把你小小的痛苦,與我的悲慘苦難結合,如此,你的痛苦在我的君王威嚴前,就有無限的價值。」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教宗方濟各「24小時奉獻給上主」活動:把天主的寬恕放在教會的中心

圖片:Vatican Media

告解聖事、天主賜予寬恕的聖事,引領我們走回那從洗禮展開的新生活旅途。教宗方濟各3月8日下午在懺悔禮儀中如此表示。這項禮儀今年在羅馬聖庇護五世堂區舉行,為四旬期的「24小時奉獻給上主」活動拉開帷幕。這個四旬期活動由教宗方濟各所欽定,目的是要各地聖堂開門一整天,便於信友們祈禱並領受修和聖事。

在新生活中度生

今年度「24小時奉獻給上主」活動的主題是「在新生活中度生」。教宗指出,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旅途中,我們經常會看不見我們在基督內新生活的美好,我們與天主和與他人的關係因此深受其害。

「我們仍在旅途上,但我們需要新的路標、步調的調整和方向來幫助我們重新找到我們洗禮的道路、我們最初的美、前行的意義。」

教宗說:「弟兄姊妹,哪一條是走回新生活旅途的道路呢?那就是天主的寬恕之路。」天主的寬恕使我們大家一起回歸正途,「從內部潔淨我們,恢復我們因洗禮而獲得新生的狀態」。

然而,我們需要敞開心靈、痛悔己罪,就像那癩病人對耶穌呼喊的那樣:「祢若願意,就能潔淨我。」(谷一40)光靠我們的努力仍有所不足。「唯有天主了解並治癒心靈;唯有祂能救心靈免於凶惡。」

這正是耶穌對我們的期待,好叫我們得到更新、自由和幸福,並能繼續我們新生活的旅途。

聖事是基督徒生活的基石

「我們切莫讓祂傷心難過;我們不要推遲與祂寬恕的相遇,因為只有跟隨祂,我們才能回到正途,看到我們的罪被擊潰、永遠被消滅」。教宗說:「我們不可拒絕天主的寬恕、修和聖事。」它不光是個虔敬的舉動,更是「基督徒生活的基石」。

教宗敦促聽告解的司鐸要「把天主的寬恕重新放在教會的中心」,始終向那些懇求寬恕的人施予寬恕,幫助那些或許害怕告明己罪的人「有信心接近這充滿醫治力量和喜樂的聖事」。

教宗最後提醒信眾,耶穌能潔淨我們所有的過錯。教宗邀請眾人在辦告解時,祈禱說:「耶穌,我相信祢能潔淨我。我相信我需要祢的寬恕。求祢使我煥然一新,而我將重新在新生活中度生。」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方濟各談烏克蘭戰爭:不要以談判為恥

圖片:Vatican Media

二月初,教宗方濟各接受瑞士廣播電視公司(RSI)記者洛倫佐·布切拉為文化雜誌《克里謝》(Cliché)以白色為主題所做的專訪。在訪談中,教宗談及烏克蘭戰爭,以及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之間正在發生的事情,特別是在加沙地帶的情況。訪談內容於3月9日提前公佈,並將於3月20日由瑞士電視台播出。以下是訪談節選:

問:如何找到一個指南針來幫助我們理解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正在發生的事情呢?

答:我們必須繼續前進。每天晚上七點,我都會給加沙的教區打電話。那裡生活著六百人,他們講述他們所看到的:那是一場戰爭。而且戰爭是由兩方造成的,不是一方。負有責任的是那進行戰爭的雙方。然後,不僅僅是軍事戰爭,還有「游擊戰」,比如說哈馬斯的‘游擊戰;,這不是軍事行動。這是一件醜陋的事情。

問:但是,我們是否應該對調解失去希望?

答:讓我們看看歷史,我們經歷過的戰爭,最終都以協議告終。

問:在烏克蘭,有人呼籲勇敢投降,舉起白旗。但其他人說,這將使強者合法化。您怎麼看?

答:這是一種解釋。但我相信,真正強大的人是那些能夠看到局勢,考慮到人民,並有勇氣舉起白旗並進行談判的人。今天,你可以在國際力量的幫助下進行談判。談判這個詞是勇敢的詞。當你看到你被打敗了,事情沒有進展,就要有談判的勇氣。你會感到羞恥,但如果你繼續這樣,最後會有多少人死亡呢?情況還會更糟。及時談判,尋找一些國家作為調解者。例如,今天的烏克蘭戰爭,就有很多國家願意調停。比如土耳其。在情況變得更糟之前不要以談判為恥。

問:您自己也毛遂自薦促進談判嗎?

答:我就在這裡。我給以色列的猶太人發了一封信,反思這種情況。談判永遠不是投降。這是一種勇氣,為了不讓國家走向滅亡。烏克蘭人,有著他們的歷史,可憐的烏克蘭人,在斯大林時代遭受了多少苦難……。

問:白色是純潔和無暇的象徵。您最典型的服裝就是白色的。這個傳統從哪裡來的?為什麼教宗要穿白色?

答:那是從一位道明會教宗開始的。他穿的是道明會的會服,也是白色的。從那時起,所有的教宗都穿白色。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庇護五世,被葬在羅馬的聖母大殿。從那裡開始,教宗穿白色的傳統就誕生了。

問:對於教會來說,白色的主要意義是什麼?

答:教會在復活主日、聖誕主日等時候使用白色的祭服。白色也象徵著喜樂、和平和美好的事物。例如,在葬禮彌撒中使用紫色的祭服。白色意味著喜樂與和平,在聖誕期、復活期使用。

問:戰爭總是與黑暗、陰影聯繫在一起。

答:戰爭總是黑暗的,總是陰暗的。這是黑暗的力量。當我們談論白色時,我們會想到無辜、善良和許多美好的事物。但當我們談論黑暗時,我們就會想到黑暗勢力、我們無法理解的事物、不公正的事物。《聖經》談到了這一點。黑暗有一種強大的破壞力。……

問:白色也是一個中性的顏色。當不同的意識形態,甚至不同的人之間存在衝突時,中立性對您來說是一種價值嗎?

答:非常重要的價值。在我們的生活基礎上,我們可以談論白紙。人們不說黑頁、綠頁、黃旗等等。當談論到要書寫的頁面時,那是一張白紙。每個人都必須在那白色的生命紙張上寫下自己的決定。生活是一張白紙,如果你能在那張紙上寫下美好的事物,它就會很美好;但如果你寫下了醜陋的事情,那頁紙就不會美麗。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為烏克蘭請求談判的勇氣,談判絕不是投降

圖片:Vatican Media

「教宗關於烏克蘭的談話意在要求停火並再次提出進行談判的勇氣。」聖座新聞室主任布魯尼在2024年3月9日回答幾位記者的提問,作了上述表示。這些提問是關於當天提前發表的教宗方濟各接受瑞士廣播電視公司(RSI)記者專訪。

布魯尼解釋,教宗對這個「飽受折磨」的國家的心願已包含在2月25日誦念《三鐘經》活動的講話中,那是這場戰爭爆發兩週年的隔天,他強調對烏克蘭人民「最深切的關懷」。他的心願是「創造外交解決途徑的條件,尋求公正且持久的和平」。

布魯尼說明:「教宗使用白旗一詞,是引用採訪者提出的這個圖像,藉以指出停止敵對、有談判的勇氣達致停戰。在訪談的別處,談到另一場衝突的情況,但也針對每個戰爭的情況,教宗明確表示:『談判絕不是投降』。」

在這次專訪中,記者洛倫佐·布切拉(Lorenzo Buccella)問教宗:「在烏克蘭有人呼籲勇敢投降,舉起白旗。但其他人說,這將使強者合法化。您怎麼看?」

教宗的回答是:「這是一種解釋。但我相信,真正強大的人是那些能夠看到局勢,考慮到人民,並有勇氣舉起白旗並進行談判的人。今天,你可以在國際力量的幫助下進行談判。談判這個詞是勇敢的詞。當你看到你被打敗了,事情沒有進展,就要有談判的勇氣。你會感到羞恥,但如果你繼續這樣,最後會有多少人死亡呢?情況還會更糟。及時談判,尋找一些國家作為調解者。例如,今天的烏克蘭戰爭,就有很多國家願意調停。比如土耳其。在情況變得更糟之前不要以談判為恥。」

因此,教宗的話語是引用採訪者提出的一個圖像,所強調的是他在這兩年中一直發出的呼籲和公開表明的立場,那就是以對話來對抗戰爭「瘋狂」的重要性,以及把擔心平民的命運放在首位。梵蒂岡發言人強調,「教宗的心願就是這幾年不斷重申的,也是最近在衝突爆發兩週年之際所強調的」。

教宗在那個機會上說:「我再次向飽受折磨的烏克蘭人民表達最深切的關懷,並為他們所有人,尤其是許許多多的無辜受害者祈禱,懇請重新找到些許人性,好能為外交解決方案創造條件,尋求公正且持久的和平。」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敞開心扉說「亮」話:耶穌驅逐使人瘖啞的魔鬼

路加福音 11:14-23

那時,耶穌驅逐一個魔鬼——他是使人瘖啞的魔鬼;他出去以後,啞巴便說出話來,群眾都驚訝不止。但是,其中有人說:「他是仗賴魔王貝耳則步驅魔。」另一些人試探耶穌,向他要求一個自天而來的徵兆。耶穌知道了他們的心意,便給他們說:「凡是一國自相紛爭,必成廢墟,一家一家的敗落。如果撒殫自相紛爭,他的國如何能存立呢?因為你們說我仗賴貝耳則步驅魔。如果我仗賴貝耳則步驅魔,你們的子弟們是仗賴誰驅魔呢?為此,他們將是你們的裁判者。如果我是仗賴天主的手指驅魔,那麼,天主的國已來到你們中間了。幾時壯士佩帶武器,看守自己的宅舍,他的財產,必能安全。但是,如果有個比他強壯的來戰勝他,必會把他所依仗的一切器械都奪去,而瓜分他的贓物。不隨同我的,就是反對我;不同我收集的,就是分散。」

耶穌驅逐使人瘖啞的魔鬼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主內的弟兄姊妹們,在四旬期第三周星期四的福音中我們聽到耶穌驅除了一個使人瘖啞的魔鬼。魔鬼出去以後,啞巴就說出話來。教父博斯特斯的弟鐸主教解釋這段福音說,由於魔鬼造成人喑啞,所以耶穌稱這個魔鬼為使人喑啞的魔鬼,它使天主的話語不能被聽到。因為魔鬼奪去人靈敏的感覺,使我們靈魂的聽覺變得遲鈍。 因此,基督來驅除魔鬼,好讓我們能聽到真理。

二戰期間約瑟夫. 史達林曾經講過一句很有名的話,「死一個人是悲劇,死一百萬人只是個數字」。其實,人的良心會隨著惡,或是罪的增加變得越來越不敏感。因為魔鬼會利用一切手段奪走人靈敏的感覺,使我們靈魂的感官變得遲鈍,最後甚至完全聽不到天主的聲音。在生活中,有的人生活很懶散,對待身邊的人或事也是麻木的,做什麼都沒有興趣,就是失去了靈魂的敏感。然而,教會的聖人聖女們的榜樣卻剛好相反,他們對天主的聲音是敏感的,他們對他人的痛苦、需要也是敏感的。

最好的例子就是聖母瑪利亞,她對天主的聲音總是敏感的。當聖母聽到天使對她說她的表姐以撒伯爾懷孕了,聖母的反應是立即動身前往山區去照顧表姐。當聖母參加加納婚宴時,聖母也是第一個注意到了主人家沒有酒了。 聖母常常注視別人的需要。

所以,我們也要反省自己,我對天主的聲音是否是敏感的? 我是否能夠常常注意到別人的需要? 看到別人的需要,我是否能夠馬上行動實踐愛德? 假如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那就讓我們來教堂多辦告解,勤領聖體,用耶穌的力量清除我們的罪,驅除內心這個瘖啞的魔鬼,求天主再給我們一顆敏感的心,一顆積極的心,一顆愛天主,愛人的心。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鮑思高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民樞機將於4月20日晉牧

圖片:Vatican Media

【慈幼通訊社 ─ 2024年3月5日羅馬梵蒂岡訊】 ─ 2024年3月5日星期二,梵蒂岡聖座傳播部宣布,教宗方濟各任命鮑思高慈幼會總會長范達民樞機(Cardinal Ángel Fernández Artime, SDB)為總主教,領銜Ursona教區,並將於4月20日晉牧。

范達民樞機是慈幼會第十任總會長,於2014年當選,並在2020年獲得連任。教宗方濟各在2023年7月9日(星期日)和信眾恭諗三鐘經後,公布任命他為樞機,並在同年9月30日的擢升新樞機的儀式上正式接受了樞機的紅帽和戒指。

2023年10月4日星期三,他獲得了羅馬教廷的第一個職務,被任命為聖座獻身生活和宗徒生活教廷部(DIVCSVA)的成員。

2023年12月17日,聖座更授予范達民樞機羅馬Via Tuscolana的聖母進教之佑大殿的執事職務。

按照教宗為鮑思高慈幼會定下的規定,范達民樞機已宣布召開慈幼會第29屆全會代表大會(將於2025年2月16日至4月12日期間舉行),屆時將選出新的總會長繼任人。現在范達民樞機即將結束他的任期,並履行教宗所委派的使命。

轉載自: 鮑思高慈幼會聖母進教之佑中華會省

中文翻譯:Thomas Chan

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加沙地帶愈加迫切需要停火

圖片:Latin Patriarchate of Jerusalem

「加沙地帶愈加迫切需要停火。」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皮扎巴拉樞機(Patriarch Pizzaballa)再次通過梵蒂岡新聞網發出了這個痛苦吶喊,講述加沙地帶被死亡和混亂所撕裂的現況。「除了炸彈的恐怖暴力以外,還有日常生活的危機。缺乏糧食、醫藥和水源。舉例而言,我們基督徒每週做飯一兩回,每次必須煮至少足夠撐一個星期的份量。」

為死亡和飢餓而焦急

幾天前,加沙地帶的男女老少為了爭奪一些剩餘的人道救援物資而喪命。樞機對此表示,「我心急如焚,痛苦嘆息。我也為整個加沙地帶所發生的事而心急如焚:那裡沒有任何管理地方的形式,人道救援物資抵達的問題愈加嚴重,使得一切雪上加霜。」

如今,糧食包和基本物資要從空中投遞。皮扎巴拉樞機指出,「需要更有系統、協調合作的解決之道,因為這種選擇恐怕會製造更多混亂」,也許會造成人潮擁擠和死亡事件。

穩定的解決方案

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和聖地的所有教會領導人都堅信,加沙停火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宗主教說:「只要願意,就有落實停火的條件。雙方都必須願意作出一些妥協。我相信,嘗試達成不同進程的時機將會成熟。」

儘管現在仍有許多不確定性,但無庸置疑的是:「這絕對是近70年來最嚴重的危機之一。這場危機過後,不論是以色列人還是巴勒斯坦人,都不再有暫時的解決方案。這些事件迫使所有人找出穩定的解決之道。」

那麼,皮扎巴拉樞機口中的「穩定的解決之道」是「兩國方案」嗎?他說:「我不知道。從技術層面來說,我認為很難,雖然這是唯一的途徑。顯然,之後不管選擇要怎麼做,都必須為雙方人民提供穩定和自由的保障。」

教會的使命

關於地方教會扮演的角色,宗主教解釋道,教會「祈禱,常懷信賴之情」。教會「不只關心自己的所需,也幫助周圍的百姓」。此外,教會也試圖「臨在於所有溝通渠道中,在有關各方之間發揮協調者的作用」。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教宗公開接見:驕傲是毒害手足情誼的罪

圖片:Vatican Media

「驕傲是自誇、傲慢、虛榮」:教宗方濟各3月6日在週三公開接見活動中以這句話為主軸,展開了以「惡習與德行」為主題的要理講授。當天的公開接見活動回到了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由於教宗仍有感冒的症狀,要理講授的稿件交由聖座國務院的吉羅利(Pierluigi Giroli)蒙席代為宣讀。

驕傲是所有惡習中的「霸王」

公開活動開始之際,眾人先是聆聽了選自《德訓篇》的經文:「驕傲在上主及人前是可憎恨的。塵埃灰土的人,有什麼可驕傲的?⋯⋯上主推翻傲慢君主的寶座,使謙遜的人坐上他們的寶座。」(參閱:德十7,9,14,15,17)

談到驕傲之人的特徵,教宗在要理講授的講稿中形容說:「他想像中的自己比現實中的自己來得更加高大;他狂熱地堅持人們要把他看得比其他人更為重要」,認為別人卑微低賤。

在前一次的週三公開接見要理講授中,教宗講解了「貪圖虛榮」的罪。這兩種惡固然有相似之處,但是與驕傲相比,貪圖虛榮只是個「小兒科」。

「古代的隱修士分析人的瘋狂,指明各種罪惡有其特定的順序:從最粗鄙的罪過開始,首先是貪吃」。而驕傲在所有惡習則是「霸王」。「驕傲的人遠離天主。為改正這個罪,它所需要的時間和辛勞比基督徒蒙召投入的其它任何一場戰役需要的更多」。

耶穌教我們絕對不可判斷他人

在驕傲罪的後面,藏著「自認為有如天主」的荒謬想法,因此它背後藏的是原罪。它摧毀人與人的關係,毒害所有人本該共有的「手足情誼」。驕傲也顯露在肢體語言和特定態度上。

「這樣的人很容易作出輕蔑的判斷:無緣無故對他人作出不可改變的論斷,在他看來,那些人是無可救藥的愚鈍和無能。在他的假設中,他忘記了福音記載,耶穌只交給我們極少的幾條道德誡命,卻對其中一條展現出不妥協的態度,即:絕不可判斷他人。」

以伯多祿宗徒為例

對於驕傲之人,連一丁點的批評或觀察都不能提出。這樣的人規勸不了,只需要耐心以對,因為「總有一天他的大廈會傾頹」。教宗引用了伯多祿宗徒的例子:當時他自信滿滿地對耶穌說:「即使所有的人都遺棄了祢,我也不會!」(參閱:瑪廿六33)後來,他發現自己和他人一樣,在死亡的危險前也擔驚受怕。

如此一來,「伯多祿不再揚起下巴,卻淚流滿面。他得到耶穌的治癒,最終能挑起教會的擔子」。

救恩經由謙遜而來

「治療每個驕傲舉動的真正解藥」是謙遜,救恩正是由此而來。在這方面,聖母瑪利亞樹立了芳表。她在《讚主曲》中為天主做了見證,讚揚天主「驅散了驕傲人內心病態的思想」。

此外,雅各伯宗徒致函給一個因內部紛爭而受傷的團體時,寫道:「天主拒絕驕傲人,卻賞賜恩寵於謙遜人。」(雅四6)

教宗最後總結道:「因此,親愛的弟兄姊妹,讓我們善用這四旬期,來與我們的驕傲作爭鬥。」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英語直播:教宗將主持是第11屆「24小時奉獻給上主」四旬期活動

教宗方濟各將於3月8日星期五下午在羅馬的聖庇護五世堂區主持懺悔禮儀。那一天正值「24小時奉獻給上主」的日子,這是教宗方濟各發起的善度祈禱與修和的四旬期倡議,今年已是第11屆,主題選自《羅馬書》:「在新生活中度生。」(六4)

按此收看網上直播

按此下載
【中文版】第11屆24小時奉獻給上主禮儀及牧靈材料(摘要)

按此下載
【英文版】第11屆24小時奉獻給上主禮儀及牧靈材料(摘要)

今年是祈禱年,「24小時奉獻給上主」祈禱活動將是體驗祈禱和寬恕的時機,為主的復活做準備。因此,教會團體受邀在8日週五晚上和9日週六全天開放聖堂,讓信友們有機會在任何一個時刻都能朝拜聖體和辦告解。

2024年3月8日,教宗方濟各在聖庇護五世堂區舉行的禮儀於羅馬時間下午4時30分開始,期間所有信友都能領受修和聖事。教宗也將為幾位信徒聽告解。

聖堂敞開大門是天主慈悲大愛的象徵。教廷福音傳播部為這個機會公布了一本牧靈手冊,其中包括個人祈禱經文和為團體舉行慶典的提示。該部會再次建議全世界的教區和堂區有在各自團體舉行祈禱的時刻。祈禱手冊有意大利文、英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波蘭文、法文版本,可從福音傳播部的網頁免費下載。

來源:梵蒂岡新聞網

敞開心扉說「亮」話:人之所以成義,完全有賴於對基督的信仰

瑪竇福音 18:21-35

那時,伯多祿前來對耶穌說:「主啊!若我的弟兄得罪了我,我該寬恕他多少次?直到七次嗎?」耶穌對他說:「我不對你說:直到七次,而是到七十個七次。為此天國好比一個君王,要同他的僕人算賬。他開始算賬的時候,給他送來了一個欠他一萬「塔冷通」的,因他沒有可還的,主人就下令,要他把自己和妻子兒女,以及他所有的一切,都變賣來還債。那僕人就俯伏在地叩拜他說:主啊!容忍我吧!一切我都要還給你。那僕人的主人就動心把他釋放了,並且也赦免了他的債。但那僕人正出去時,遇見了一個欠他一百「德納」的同伴,他就抓住他,扼住他的喉嚨說:還你欠的債!他的同伴就俯伏在地哀求他說:容忍我吧!我必還給你。可是他不願意,且把他下在監裡,直到他還清了欠債。他的同伴見到所發生的事,非常悲憤,遂去把所發生的一切告訴了主人。於是主人把那僕人叫來,對他說:惡僕!因為你哀求了我,我赦免了你那一切的債;難道你不該憐憫你的同伴,如同我憐憫了你一樣嗎?他的主人大怒,遂把他交給刑役,直到他還清所欠的一切。如果你們不各自從心裡寬恕自己的弟兄,我的天父也必要這樣對待你們。」

人之所以成義,
完全有賴於對基督的信仰
撰文:王新亮神父 (主徒會)

昨天的日課中誦讀二是聖巴西略主教的一篇講道。 聖人說:「人不因自己的義德而自誇;反之,人自知,原無真實義德,而人之所以成義,完全有賴於對基督的信仰」。如果從人的本性來看,我認為伯多祿的義德已經很大了,因為至少他還願意去原諒得罪他的人七次。我們知道原諒傷害我們的人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不要說七次,就是一兩次已經很難做到了。但為什麼我們還是要不停地選擇原諒人呢?這裡多說一句,我們天主教說的原諒不是感情上、感覺上的原諒,我們說的是行為上的原諒。因為感情、感覺是我們控制不到的,而行為卻是我們可以做出的選擇。

我們為什麼要不斷原諒人呢?耶穌給了我們一個塔冷通的比喻。我相信每當我們聽到耶穌講塔冷通和德納的比喻的時候,我們可能都會問一個塔冷通或一個德納到底值多少錢?按照耶穌時代的計算,一個德納通常是一天的工資。 一個塔冷通是6000個德納,也就是相當於6000天的薪水。那麼,這個不義的僕人欠了主人多少錢呢?1萬個塔冷通,差不多是16萬4千年的薪水。 其實,耶穌想說的是這個僕人是永遠也不可能還上這筆錢的。然而,他的同伴欠了他多少錢呢?他的同伴只欠了他100個德納,差不多三個月的薪水,但是他居然把自己的同伴下放到監獄。耶穌用這個比喻其實想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欠天主的債是永遠也還不上的。因為就算犯了一個小罪,我們得罪的也是無限美好的天主,而這個無限的美好是我們永遠無法彌補的。

那天主其實要我們做什麼來彌補這些債務呢? 無非是,天主經上面所說的,「求你寬恕我們的罪過,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 所以,每當我們不想或不願意寬恕一個曾經一個得罪我們的人時(不是感情上,而是意願上),就讓我們想起幾天的福音。其實,我們每個人在天主面前都欠了很多的債。我們要知道,如果曾經犯過一條大罪的話,我們就是親手釘死過耶穌基督,我們本該下地獄的了,但是天主寬恕了我們。所以,我們說,我願意寬恕別人。 這才是真正的義德。 而這份義德完全有賴於對基督的信仰。

王新亮神父 (Fr. John Wang)簡介

王新亮神父於1990年10月2日,出生於天津市一教友家庭,並自幼領洗。2009年至2013年,在大學期間學習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直到2014年,王神父加入主徒會,並在2016年1月3日於新加坡宣發初願。其後,他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於多倫多St. Philip’s Seminary修讀讀哲學,2018年9月於多倫多總教區St. Augustine’s Seminary修讀神學。2021年12月27日,於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聖曹桂英堂宣發永願。2023年5月13日,於聖彌額爾主教座堂大殿晉鐸,現擔任多倫多天主教聖曹桂英堂助理司鐸。

Secured By miniOrange